欢迎来到装配图网! | 帮助中心 装配图网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装配图网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五单元 遗传的基本规律单元整合提升课件.ppt

  • 资源ID:2191533       资源大小:1.07MB        全文页数:50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9.9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五单元 遗传的基本规律单元整合提升课件.ppt

,单元整合提升,探究或验证两大遗传定律的方法注意事项 (1)看清是探究性实验还是验证性实验,验证性实验不需要分情况讨论直接写结果或结论,探究性实验则需要分情况讨论。,热点专项突破 5.确定基因位置的三种方法,【考情分析】,(2)看清题目中给定的亲本情况,确定用自交还是测交。自交只需要一个亲本即可,而测交则需要两个亲本。 (3)不能用分离定律的结果证明基因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因为两对等位基因不管是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在单独研究时都符合分离定律,都会出现31或11这些比例,没法确定基因的位置也就没法证明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1自交法:F1自交,如果后代性状分离比符合31,则控制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如果后代性状分离比符合9331或(31)n(n3),则控制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或多对同源染色体上。,题型一 探究控制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否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方法,【分类通关】,3.典例分析 【典例1】 胰腺合成的胰蛋白酶原进入小肠后,在肠激酶作用下形成有活性的胰蛋白酶,该激活过程如图所示(图中数字表示氨基酸的位置),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2测交法:F1测交,如果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符合11,则控制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如果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符合1111或(11)n(n3),则控制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或多对同源染色体上。,【典例1】 玉米紫冠(A)对非紫冠(a)、非糯(B)对糯(b)、非甜(D)对甜(d)有完全显性作用,3对基因是独立遗传的。现有3个纯种的玉米品系,即甲(aaBBDD)、乙(AAbbDD)和丙(AABBdd),某小组设计了获得aabbdd个体的杂交方案如下: 第一年:种植品系甲与丙,让品系甲和丙杂交,获得F1的种子;,第二年:种植F1和品系乙,让F1与品系乙杂交,获得F2的种子; 第三年;种植F2,让F2自交,获得F3的种子; 第四年:种植F3,植株长成后,选择表现型为非紫冠糯甜的个体,使其自交,保留种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F1的基因型为_,表现型为_。,(2)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_,表现型有_种。 (3)F3中aabbdd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 (4)为了验证基因B、b与D、d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请在甲、乙、丙3个品系中选取材料,设计可行的杂交实验方案: 第一步:取_杂交,得F1; 第二步:_; 第三步:统计F2表现型及比例。 结果预测:_,说明基因B、b与D、d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解析 (1)由题干可知,aaBBDD(甲)×AABBdd(丙)F1:AaBBDd,表现型为紫冠非糯非甜。(2)AaBBDd(F1)×AAbbDD(乙)F2:AABbDD、AABbDd、AaBbDD、AaBbDd,且比例为1111,全部表现为紫冠非糯非甜。(3)F2中AABbDD、AABbDd、AaBbDD、AaBbDd各占1/4,让其自交得F3,只有AaBbDd自交后代中会出现aabbdd的个体,且概率为 (1/64)×(1/4)1/256。,(4)为了验证基因B、b与D、d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即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用测交法、自交法、单倍体育种法、花粉鉴定法等。题中要求设计可行的杂交实验方案,可选用品系乙(bbDD)和丙(BBdd)杂交得F1(BbDd),F1自交得F2,F2有4种表现型,且比例符合孟德尔的性状分离比(9331),则说明基因B、b与D、d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答案 (1)AaBBDd 紫冠非糯非甜 (2)AABbDDAABbDdAaBbDDAaBbDd11111 (3)1/256 (4)品系乙和丙 让F1个体自交,得F2 F2出现4种表现型(非糯非甜、非糯甜、糯非甜、糯甜),且比例为9331,题型二 探究一对相对性状基因的位置 1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判断(1)若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未知的,且亲本皆为纯合子,则用正交和反交的方法。若正交和反交的后代表现型相同,都表现同一亲本的性状,则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正交后代全表现为甲性状,而反交后代中雌性全表现为甲性状,雄性全表现为乙性状,则甲性状为显性性状,且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2)若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已知,只需一个杂交组合判断基因的位置,则用隐性雌性个体与显性雄性纯合个体杂交的方法。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后代中雌雄个体的表现型完全不同,雌性个体表现显性性状,雄性个体表现隐性性状。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雌雄后代的表现型与性别无关。,2基因是伴X染色体遗传还是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遗传的判断(已知性状的显隐性和控制性状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 方法一:用“纯合隐性雌×纯合显性雄”进行杂交,观察分析F1的性状。 结果与结论:若子代中雌雄个体全表现显性性状,说明此等位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若子代中雌性个体全表现显性性状,雄性个体全表现隐性性状,说明此等位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方法二:用“杂合显性雌×纯合显性雄”进行杂交,观察分析F1的性状。 结果与结论:若子代中雌雄个体全表现显性性状,说明此等位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若子代中雌性个体全表现显性性状,雄性个体中既有显性性状又有隐性性状,说明此等位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典例2】 鸡的芦花羽毛与非芦花羽毛是一对相对性状,其显隐性关系未知,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也未知,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可用字母B、b表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现有一群自然放养的鸡群,雌雄均有性成熟的芦花羽毛与非芦花羽毛个体若干,请你设计杂交实验,判断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 _。,(2)若芦花羽毛为显性,非芦花羽毛为隐性,现有性成熟的纯种芦花羽毛和非芦花羽毛雌、雄个体数只,请你设计实验判断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性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还是性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上。(最多只设计两代杂交组合实验) _; _; _。,预测实验结果: 若_,则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上; 若_,则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若_,则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 (3)用遗传图解分析预测实验结果。,解析 判断芦花羽毛与非芦花羽毛的显隐性时,由于显性性状中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故通常不用芦花羽毛与非芦花羽毛鸡杂交,而是将性状相同的多对鸡杂交,由于是随机取样,如果该性状是显性性状,其中就会存在杂合子自交的情况,后代将出现性状分离现象,如果该性状是隐性性状,则不会发生性状分离现象。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 ZW 型,选择芦花雌鸡(ZW)和非芦花雄鸡(ZZ)杂交,若这对基因位于性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杂交结果为:ZBWB×ZbZbZBZb、ZbWB,即F1中雌、雄鸡都为芦花羽毛,将F1中芦花雌鸡与非芦花雄鸡,杂交,则F2中雄鸡均为非芦花羽毛,雌鸡均为芦花羽毛;若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杂交结果为:BB×bbBb,即F1中雌、雄鸡都表现为芦花羽毛,将F1中芦花雌鸡与非芦花雄鸡杂交,则F2中雌、雄鸡均有非芦花与芦花羽毛;若这对基因位于性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杂交结果为:ZBW×ZbZbZBZb、ZbW,即F1中雄鸡都为芦花羽毛,雌鸡都为非芦花羽毛。,答案 (1)选取多对芦花羽毛雌、雄鸡杂交,若后代出现非芦花小鸡,则芦花羽毛为显性,非芦花羽毛为隐性;若后代均为芦花羽毛小鸡,则芦花羽毛为隐性,非芦花羽毛为显性。(或者:选取多对非芦花羽毛雌、雄鸡杂交,若后代出现芦花小鸡,则非芦花羽毛为显性,芦花羽毛为隐性;若后代均为非芦花小鸡,则非芦花羽毛为隐性,芦花羽毛为显性。),(2)实验步骤: 选取芦花雌鸡与非芦花雄鸡杂交得F1,观察F1中小鸡羽毛与性别的关系从F1中选取芦花雌鸡与非芦花雄鸡杂交得到F2观察F2中小鸡羽毛与性别的关系预测实验结果: 若F1中雄鸡均为芦花羽毛,雌鸡均为非芦花羽毛若F1中雌、雄鸡均为芦花羽毛,F2中雌、雄鸡均有芦花与非芦花羽毛若F1中雌、雄鸡均为芦花羽毛,F2中雄鸡均为非芦花羽毛,雌鸡均为芦花羽毛,(3)遗传图解如下,【技法点拨】 方案一 正反交法 若正反交结果一致,与性别无关,为细胞核内常染色体遗传;若正反交结果不一致,则分两种情况:后代不管正交还是反交都表现为母本性状,即母系遗传,则可确定基因在细胞质中的叶绿体或线粒体中;若正交与反交结果不一样且表现出与性别有关,则可确定基因在性染色体上一般在X染色体上。,方案二 根据后代的表现型在雌雄性别中的比例是否一致进行判定若后代中两种表现型在雌雄个体中比例一致,说明遗传与性别无关,则可确定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若后代中两种表现型在雌雄个体中比例不一致,说明遗传与性别有关,则可确定基因在性染色体上。 方案三 选择亲本杂交实验进行分析推断 选择亲本进行杂交,根据后代的表现型及在雌雄个体中比例来确定基因位置:,亲本的性状及性别的选择规律:选两条同型性染色体亲本(XX或ZZ)为隐性性状,另一亲本则为显性性状。,题型三 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基因型 方法1 自交的方式。后代能发生性状分离,则亲本一定为杂合子;无性状分离,则很可能为纯合子。 方法2 测交的方式。让待测个体与隐性类型测交,若后代出现隐性类型,则一定为杂合子;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个体,则可能为纯合子。,方法3 花粉鉴定法。 方法4 用花药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植株,并用秋水仙素处理加倍后获得的植株进行鉴定。观察植株性状,若有两种类型,则亲本能产生两种类型的花粉,即为杂合子;若只得到一种类型的植株,则说明亲本只能产生一种类型的花粉,即为纯合子。,【典例3】 研究发现,小麦颖果果皮色的遗传中,红皮与白皮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涉及Y、y和R、r两对等位基因。两种纯合类型的小麦杂交,F1全为红皮,用F1与纯合白皮品种做了两个实验。 实验1:F1×纯合白皮,F2的表现型及数量比为红皮白皮31; 实验2:F1自交,F2的表现型及数量比为红皮白皮151。,分析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_可推知,与小麦颖果的皮色有关的基因Y、y和R、r位于_对同源染色体上。 (2)实验2的F2中红皮小麦的基因型有_种,其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 (3)让实验1的全部F2植株继续与白皮品种杂交,假设每株F2植株产生的子代数量相同,则F3的表现型及数量之比为_ 。,(4)从实验2得到的红皮小麦中任取一株,用白皮小麦的花粉对其授粉,收获所有种子并单独种植在一起得到一个株系。观察统计这个株系的颖果果皮色及数量,理论上可能有_种情况,其中皮色为红皮白色11的概率为_。 (5)现有2包基因型分别为yyRr和yyRR的小麦种子,由于标签丢失而无法区分。请利用白皮小麦种子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每包种子的基因型。,实验步骤:分别将这2包无标签的种子和已知的白皮小麦种子种下,待植株成熟后分别让待测种子发育成的植株和白皮小麦种子发育成的植株进行杂交,得到F1种子;将F1种子分别种下,待植株成熟后分别观察统计_。 结果预测:如果_, 则包内种子的基因型为yyRr;如果_,则包内种子的基因型为yyRR。,解析 (1)根据题意和两个实验的结果,可知小麦颖果的果皮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为yyrr的小麦颖果表现为白皮,基因型为Y_R_、Y_rr、yyR_的小麦颖果均表现为红皮。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F1的基因型为YyRr,自交得到的F2的基因型共有9种,yyrr表现为白皮,1YYRR、2YYRr、1YYrr、2YyRR、4YyRr、2Yyrr、1yyRR、2yyRr共8种表现为红皮。,其中纯合子(1YYRR、1YYrr、1yyRR)占3/15,即1/5。(3)实验1:YyRr×yyrrF2:1YyRr1Yyrr1yyRr1yyrr。F2产生基因型为yr的配子的概率为9/16,故全部F2植株继续与白皮品种杂交,F3中白皮占9/16×19/16,红皮占7/16,红皮白皮79。 (4)实验2的F2中红皮颖果共有1YYRR、2YYRr、1YYrr、2YyRR、4YyRr、2Yyrr、1yyRR、2yyRr 8种基因型,任取一株,用白皮小麦的花粉对其授粉,则1YYRR×yyrr红皮,,2YYRr×yyrr红皮,1YYrr×yyrr红皮,2YyRR×yyrr红皮,4YyRr×yyrr红皮白皮31,2Yyrr×yyrr红皮白皮11,1yyRR×yyrr红皮,2yyRr×yyrr红皮白皮11,故F3的表现型及数量比可能有3种情况,其中果皮色为红皮白皮11的情况出现的概率为4/15。(5)测定基因型常用测交法。预测实验结果时,宜采用“正推逆答”的思维方式,分析yyRr×yyrr与yyRR×yyrr的后代的情况即可得解。,答案 (1)2 两(不同)(2)8 1/5(3)红皮白皮79(4)3 4/15(5)F1的小麦颖果的果皮色 F1小麦颖果既有红皮,又有白皮(小麦颖果红皮白皮11) F1小麦颖果只有红皮,基因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是高考的热点,也是难点。考查的知识主要包括孟德尔杂交实验的有关概念、杂交实验的程序步骤,对基因分离现象的解释、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等内容,还要会运用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试题主要体现在利用文字、表格数据和遗传系谱图等方式考查考,规范审答模板 4.“八步推理”巧解遗传律应用题,【特点概述】,生对遗传学问题的分析处理能力;从实验的角度考查遗传规律,或者与基因工程联系考查在育种、遗传病方面的应用。同时在非选择题中也常与复制、转录、翻译等内容相结合进行综合考查。从命题形式上看,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基本概念、原理及分离比的计算;以分析信息材料的非选择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关系、有关分离比的计算以及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遗传图解的绘制;以探究性实验题的形式考查孟德尔实验的方法、有关实验的设计等。,遗传类题目以遗传推断题(包括遗传系谱图)的考查居多,在解答时遵循以下模板:第一步,阅读题干,明确相对性状有几个;第二步,判断相对性状的显隐性;第三步,判断是符合分离定律还是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第四步,判断是常染色体上的遗传还是伴性遗传,如果是伴性遗传,可根据信息画出系谱图,如果不是,则画出表现型的传递方式;第五步,根据已知条件书写能确定的亲、子代基因型;第六步,推断未知的基因型;第七步,计算概率,计算概率前一定要先确定亲本的基因型是否一定;第八步,捡查。,【解题模板】,【典例1】 如图表示某家系中有甲(相关基因为A、a)、乙(相关基因为B、b)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其中一种是伴性遗传病。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典型精析】,A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3的基因型一定是AaXbY C若3与7结婚,生一患病孩子的概率是1/8 D6的致病基因来自2,【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题干信息判断两种遗传病的类型。在判断时一定注意题干提供的信息“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其中一种是伴性遗传病”,然后再根据模板顺序进行判断。,【指导】 由4、5、7推知甲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乙为伴性遗传病,由4、5、6可知乙是隐性遗传病,故乙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由3推知3甲病的基因型为Aa,所以3的基因型一定是AaXbY,B正确。3的基因型为aaXBY,7的基因型为aaXBX,二者生出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2)×(1/4)1/8,C正确。6的致病基因来自4,4的致病基因来自1,D错误。 答案 D,【典例2】 如图为果蝇的染色体组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已知果蝇的号染色体上有黑檀体基因。现将黑檀体无眼果蝇与灰体有眼果蝇杂交,获得的F1均为灰体有眼果蝇,说明无眼为_性状;再将F1雌雄果蝇相互杂交,若F2表现型及比例为_,则可推测控制无眼的基因不在号染色体上;将无眼基因与位于号染色体上的基因进行重组实验时,若实验结果与上述实验结果_,则可推测控制无眼的基因极可能位于号染色体上。,(2)已知控制果蝇翅型的基因在号染色体上。如果在一翅型正常的群体中,偶然出现一只卷翅的雄性个体,这种卷翅究竟是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还是由于卷翅基因的“携带者”偶尔交配后出现的。 分析:如果卷翅是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则该卷翅雄性个体最可能为_(纯合子/杂合子);如果卷翅是由于卷翅基因的“携带者”偶尔交配后出现的,则该卷翅雄性个体最可能为_。,探究实验方案设:_。 结论:如果后代_,则卷翅是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如果后代_,则卷翅是由于卷翅基因的“携带者”偶尔交配后出现的。,解析 (1)黑檀体无眼果蝇与灰体有眼果蝇杂交,F1均为灰体有眼果蝇,说明灰体对黑檀体为显性,有眼对无眼为显性。号染色体上有黑檀体基因,若控制无眼的基因不在号染色体上,说明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应遵循自由组合定律,F2表现型应为四种,比例为9331,根据显隐性关系推知,四种表现型应是灰体有眼、灰体无眼、黑檀体有眼、黑檀体无眼。若控制无眼的基因位于号染色体上,与位于号染色体上的基因进行重组,说明这两对基因的遗传也是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与前者的遗传结果应类似。(2)一翅型正常的群体中(设A、a表示显隐性基因),偶然出现一只卷翅的,雄性个体,如果是由于卷翅基因的“携带者”偶尔交配后出现的,则亲本为翅型正常,且均为显性杂合子,其基因型为Aa,卷翅为隐性纯合子aa。卷翅若是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亲本为翅型正常aa,卷翅最可能是Aa。在判断时,可用这只卷翅的雄性个体与多只翅型正常的雌性个体进行杂交。若后代出现卷翅个体与正常个体且数量比接近11,则卷翅是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若后代全部是正常个体或正常个体数量多于卷翅个体数量,则卷翅是由于卷翅基因的“携带者”偶尔交配后出现的。,答案 (1)隐性 灰体有眼灰体无眼黑檀体有眼黑檀体无眼9331 类似(相似) (2)杂合子 隐性纯合子 用这只卷翅雄性个体与多只正常雌性个体交配出现卷翅个体和正常个体且数量比接近11 全部是正常个体或正常个体数量多于卷翅个体数量,

注意事项

本文(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五单元 遗传的基本规律单元整合提升课件.ppt)为本站会员(sh****n)主动上传,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