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装配图网! | 帮助中心 装配图网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装配图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大自然的语言

  • 资源ID:209351411       资源大小:46.01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大自然的语言

课题 大自然的语言 课型 新授 授课时间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 了解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训练生动形象进行口头描绘景物的能力。 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钻研科学的热情和兴趣。 教 材 分 析 概述 文章通俗生动地介绍了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物候学现象来临的有关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与知识,提倡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和研究促进农业生产的大丰收。 重点 难点 训练生动形象进行口头描绘景物的能力。 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钻研科学的热情和兴趣。 教具 投影仪 教学法 设计 朗读法、引导法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一、复习导入 检查作业。叫学生回答上节课布置的作业。 二、理解本文说明的生动性 1.请三位同学分别朗读前三段课文。 2.理解题目的含义。问:“大自然的语言”指什么?课文为什么以此为题? 学生讨论,回答。第二段结束时说:“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营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第三段开头又说:“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可见“大自然的语言”是指“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物候现象。作者将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比做大自然的语言,显得形象生动。课文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作者是经过一番认真构思的。首先在课文第二段中有“传语”、“暗示”、“唱歌”等词语,将大自然人格化了,生动含蓄地揭示了物候现象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其次,“大自然的语言”概括了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给人以形象生动的印象。说明抽象深奥的物候学知识,从生动丰富的自然现象说起,精彩动人地展示出一幅四季风景图,使人容易对其产生兴趣,也符合人们由表及里认识事物的过程。 3.理解课文生动形象说明事物的特点。课文第一段可以说是对题目的解释和具体化,本段语言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哪些词语用得好? 学生讨论回答。本段具体描写了“大自然的语言”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语言生动、优美、形象,给我们展示了一幅美妙的四季图。写大地回春,用了拟人手法,“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写燕子归来,用“翩然”形容,给人以轻快敏捷的感受。写秋天植物叶枯落地,用“簌簌”一词,写昆虫用“活跃”和“销声匿迹”对比,令人仿佛置身于肃杀的秋天之中。这些贴切生动的词语或状其具体情态,或概括其总体特征,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受。恰当贴切地解释了“大自然的语言”。 (4)口头作文(略) 三、学习举例说明 1.导入:本文在说明事物时除了条理清楚和生动形象以外,还有一个特点是采用了举例说明的方法。举例子可以将一些抽象深奥的事理形象明了地说出来,令人容易明白。请大家将课文中的例子找出来。 学生快速读课文,寻找文中的例子。教师指名回答。然后补充说明。 2.本文在举例时常用“例如”之类的用语。请同学们看看,这样的用语还有多少?有没有不用的?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教师指名回答,然后明确:这样的用语,课文中还有“下面是一个例子”、“如”、“又如”等。也有不用的如第二段举了“杏花开和布谷鸟来了”三个例子都没有用。 3.本文在多数情况下只举一个例子,而在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时却举了两个例子,这有必要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举手回答。明确:举例多少应根据需要而定,容易明白的就不举或只举一个例子;不容易明白的就要举两个乃至更多的例子。本文在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时举两个例子很有必要。因为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地区冬天温和,这是人所共知的。若依此来推论,春天会来得早,但事实上是春天反而来得迟,且又寒冷。举两个例子说明,才能使人对此确信无疑。 四、总结扩展 1.请学生谈谈学习本课以后的感受。 2.教师总结。 五、布置作业(略)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早蚯闻蝉叫,晚蚯迎雨到。 麻雀囤食要落雪。 蚂蚁垒窝要落雨。 鱼跳水,有雨来。 燕子低飞要落雨。 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 龟背潮,下雨兆。 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泥鳅静,天气晴。 猪衔草,寒潮到。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约3000个字。 大自然的语言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并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 2、培养速读习惯和能力。 3、积累一些词语。 4、了解自然现象,培养热爱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l)归纳段意及文章的内容要点。 (2)积累词汇。 教学难点:速读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方法:导读讨论 教学手段:CAI、录音 教学时间二课时 课前预习 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衰草连天鬓毛衰 翘尾巴连翘 观测道观播种耕种 差异差遣差劲参差 落叶丢三落四落枕 2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1)融化:(2)萌发:(3)次第:(4)呈现:(5)周而复始:(6)花香鸟语:(7)物候;(8)观测:(9)悬殊: 3阅读课文,思考自读提示及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 一、课前口头作文(课外阅读读后感)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大自然怎么会有语言?大自然会有那些语言?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 三、速读课文,归纳文章内容,提高速读能力。 1学生速读课文。要求以最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做到注意力集中,不出声,不回视,用笔画出主要词语,记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争取2分钟内读完。 2学生独立归纳文章内容。 第一段:从开头到"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说明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 第二段:从"物候观测使用的"到"就可能避免"。 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段;从"物候现象的来!脑决定于哪些因素呢"到"春天提前9天"。 说明决定物候现象迟早的各种因素。 第四段:从物候学这门研究"到完。 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四、积累词语。 1、教师提问:这一段哪些词语写得生动典雅? 2、学生讨论并归纳,自由发表意见。 (1)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地" 人格化,显得亲切动人。) (2)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融化萌发次第用词典雅,富有形象性。) (3)燕子翩然归来。(翩然指轻快地飞舞的样子,用来描绘燕子的飞行十分恰当、形象。) (4)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用词典雅,如果改为植物"结果"则 显得口语化。 (5)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的落下来。("簌簌"是纷纷落下的样子,用词形象、典雅。) (6)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销声匿迹"指消失了鸣叫声,藏起了形迹,用词形象、典雅。如果改为"消失了"则显得口语 化。) (7)到处呈现一片蓑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衰草连天""风雪载途"用词形象、典雅,给人美感。) (8)年年如是,周而复始。(用词典雅,有文言色彩。) 以上以优美生动的写景笔调描绘了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如同展现一幅四季风光的画卷,给人种种有关物候的丰富联想。用词形象、典雅。 3、提问:这一段哪些词语写得生动活泼形象? 4、个别提问回答。 (l)用"传语""暗示""唱歌"这些词语形象地说明大自然的语言,拟人生动。 (2)用"草木荣枯""候鸟去来""花香鸟语""草长驾飞"这些词写物候现象,用词形象、典雅。 (3)用"阿公阿婆,割麦插禾"俗语,模仿布谷鸟的叫声,说成催促农民及时耕作的话,十分形象生动。 5、提问:第三自然段讲到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请一个同学 用概括的语言回答。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把一些自然现象称为物候。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作物候学。 四、教师小结 课文的第一部分以优美生动的写景笔调,描绘了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形象地说明了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现象。我门要热爱大自然。 五、布置作业 A抄写课前字词。 B思考练习一。 C、课后练习四。 六、说课精要:提高学生的速读能力很重要,要对他们高要求,并布置一定的任务,让他们在学习课文当中提高能力。 七、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文章的内容要点。 2、学习文中的一些说明方法。 3、了解自然现象,培养热爱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目标1 目标2 教学难点: 目标1 教学方法:导读讨论 教学手段:CAI、录音 课前预习 阅读课文第二、三、四段,思考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 一、课前口头作文(课外阅读读后感)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这部分以优美的笔调,描绘了 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形象地说明了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 下面请几个同学使用下列词语复述课文中关于四季的描述。 苏醒萌发次第孕育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周而复始 三、正课(掌握一些自然知识及文章的说明方法) 1提问:文章第二段为什么说利用物候于农事活动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讨论并归纳: (l)从观测手段上看,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2)从数据意义上看,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 2提问:文章第H段举北京的物候记录的例子说明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说明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3提问: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 讨论并归纳: (l)纬度的差异。 (2)经度的差异。 (3)高下的差异。 (4)古今的差异。 4提问:这四个因素按什么顺序说明? 讨论并归纳:这四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不等,由大到小,依次排列,很有条理。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地点高下的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因素则是时间因素。 由三个空间方面的因素到一个时间因素,又是一种条理。 5提问:"首先是纬度"这一段,举出挑花和刺槐的例子说明了什 么? 讨论并归纳:说明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 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 6提问:"经度的差异"这一段,举了哪些例子,说明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举了连翘和榆叶梅、苹果开花两个例子,说明了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出内陆要迟若干天。 7提问:"高下的差异"这一段讲到"逆温层"。什么叫逆温层,逆温 层是怎么形成的? 讨论并归纳:按正常的物候现象,植物的抽育开花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但在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 逆温层的形成是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 8提问:研究物候学有哪些意义? 讨论并归纳;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第二,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第三,还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第四,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9提问:这四个方面的意义按什么顺序安排?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讨论并归纳:按从主到次的顺序、用"首先,突出主要意义,其他意 义用两个对于"、两个"还可以利用来""也可以利用来"这些词语可以看出。 10提问;研究物候学对我国山区农业发展有什么意义? 讨论并归纳。我国有很大面积的山区土地可以耕种,而山区的气候、土壤对农作物的适应情况,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调查。特别是目前党中央提出的开发大西北的号召,因此,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很有意义的。 (以上过程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先思考再回答,或通过小组交流完成) 四、教师小结 本文从具体生动的四季物候现象说起,条理分明地说明了物候现象的有关知识。运用举例子说明,使人清楚明了,确信无疑。此外,本又用词形象、典雅。学了这篇文章后,我们更应该热爱大自然。 五、布置作业 A完成练习三。 B完成掌握语文的练习。 C、写一大自然景物。 六、说课精要:让学生掌握课文的知识,必须设计一些问题,使他们遵循一定的思路去归纳。 七、教学后记:

注意事项

本文(大自然的语言)为本站会员(欢****)主动上传,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