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装配图网! | 帮助中心 装配图网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装配图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系统综合安全评价技术.doc

  • 资源ID:2064910       资源大小:42.50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9.9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系统综合安全评价技术.doc

行业资料:_系统综合安全评价技术单位:_部门:_日期:_年_月_日第 1 页 共 9 页系统综合安全评价技术(1)安全模糊综合评价模糊综合评价是指对多种模糊因素所影响的事物或现象进行总的评价,又称模糊综合评判。安全模糊综合评价就是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系统安全、危害程度等进行定量分析评价。所谓模糊是指边界不清晰,中间函数不分明,既在质上没有确切的含义,也在量上没有明确的界限。根据事故致因理论,大多数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在相同的时间和空间相遇而发生的,少数事故是由于人员处在不安全环境中而发生的,还有少数事故是由于自身有危险的物质暴露在不安全环境中而发生的。为了说明问题并简便起见,将某系统的安全状况影响因素从大的范围定为人的行为,物的状态和环境状况,故因素集为:U=人行为(u1),物状态(u2),环境状况(u3)评价集定为:V=很好(v1),好(v2),可以(v3),不好(v4)实际评价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及环境不安全状况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必须采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来分析。所谓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是在模糊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再进行综合评价,并且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多次这样进行下去,二者的评价原理及方法是一致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价分为多因素、多因素多层次两种类型,其基本思想是,将众多的因素按其性质分为若干类或若干层次,先对一类(层)中的各个因素进行模糊综合评价,然后再各类之间(由低层到高层)进行综合评价。(2)安全状况的灰色系统评价灰色系统理论在系统安全状况评价中也得到了应用。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判断安全评价各指标(要素)的权重系数就是典型的应用实例。系统安全管理往往都是在信息不很清楚的情况下开展的,安全评价与决策也都是在信息部分已知,部分未知的情况下作出的,可以把系统安全(或系统事故)看为灰色系统,利用建模和关联分析,使灰色系统白化,从而对系统安全进行有效地评价、预测和决策。在系统安全中,许多事故的发生都起源于各种偶然因素和不确定因素,事故系统显然是灰色系统。应用灰色预测理论对各种事故发生频次、人员伤亡指标、经济损失等进行预测评价是可行的。(3)系统危险性分类法危险与安全是相互对立的概念。导致人员伤害、疾病或死亡,设备或财产损失和破坏,以及环境危害的非计划事件称为意外事件。危险性就是可能导致意外事件的一种已存在的或潜在的状态。当危险受到某种激发时,它将会从潜在的状态转化为引起系统损害的事故。根据危险可能会对人员、设备及环境造成的伤害,一般将其严重程度划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级(1类):灾难性的。由于人为失误、设计误差、设备缺陷等导致严重降低系统性能,进而造成系统损失,或者造成人员死亡或严重伤害。第二级(2类):危险的。由于人为失误、设计缺陷或设备故障,造成人员伤害或严重的设计破坏,需要立即采取措施来控制。第三级(3类):临界的。由于人为失误、设计缺陷或设备故障使系统性能降低,或设备出现故障,但能控制住严重危险的产生,或者说还没有产生有效的破坏。第四级(4类):安全的。人为失误、设计缺陷、设备故障不会导致人员伤害和设备损坏。表中归纳了上述四种危险等级,表中区分了人员伤害和设备损坏(含环境危害),只要根据人员伤亡或设备损坏一项内容就可确定危险等级。危险分级表(4)危险概率评价法概率评价法是较精确的系统危险定量评价方法,它通过评价某种伤亡事故发生的概率来评价系统的危险性。系统安全分析中的故障树分析法对顶上事件发生概率的计算方法有详细介绍,在此将重点讨论如何通过所得的概率来进行系统危险评价,问题的关键是确定危险性评价指标。安全指数法。日本的中村林二郎以伤亡事故概率与伤害严重度之积来表示危险性,即:D=HiPi。式中D=危险性;Hi=某种伤害严重度;Pi=发生严重度Hi的事故概率。从统计的观点出发,对于大量的伤害事故,伤害严重度是从没有伤害直到许多人死亡的连续变量。假设最小的伤害严重度为h。最严重的伤害为,则伤害严重度在0之间连续变化。对于这样的连续随机变量,其概率密度函数为p(h),则伤害严重度hh+dh之间事故发生的概率为p(h)dh。死亡事故发生概率。直接定量地描述人员遭受伤害的严重程度往往是非常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在伤亡事故统计中通过损失工作日来间接地定量伤害严重程度,有时与实际伤害程度有很大偏差,不能正确反映真实情况。而最严重的伤害死亡,概念界限十分明确,统计数据也最可靠。于是,往往把死亡这种严重事故的发生概率作为评价系统的指标。第 5 页 共 9 页系统设备噪声及其控制方法1、空调通风系统的总体效果,除了房间温度、湿度达到设计要求外,使用房间的噪声大小也同样重要,是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2、空调通风系统主要噪声源:2.1平时通风:排风机、送风机。2.2空调系统:制冷机组、循环水泵、冷却塔、空调末端(风机盘管、空气处理机组)。2.3火灾时:排烟风机、正压送风机。2.4人防通风系统:人防风机。需要控制噪声的设备主要为空调系统设备、平时通风设备;而人防通风设备及火灾时排烟加压风机因其仅在战时或火灾时开启,噪声可不予控制。3、要使使用房间达到国家室内允许噪声标准,可从以下几方面去控制:3.1设备设置的位置及选型的优化。3.2风管系统设计优化。3.3设备的安装减震及管道隔振。4、下面从上述三个方面论述:4.1设备机房的设置与选型:4.1.1制冷主机、冷冻水泵、冷却水泵的机房布置与选型:噪声较大的制冷主机、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应尽量设置在地下室,由机房的墙体、地下楼板对声波进行隔离,从而减小对地面的使用房间的影响;如果只能设置在地面上,更应设置设备机房、隔音门,必要时设置双墙、双门;对于水泵应尽量选择1450rpm转速的低转速泵,对于制冷主机应选择振动相对较小压缩机(如螺杆压缩,涡旋压缩)。4.1.2冷却塔的布置与选型:对于空调用的冷却塔,因其一定要设置在室外,其噪声直接影响到本幢建筑及周边建筑,位置宜设置在本幢建筑的最高屋面,冷却塔形式可根据工程的性质去选择不同类型冷却塔,对噪声较高的建筑,而设置位置又离使用房间较近(10m),在经济许可可考虑选择无风机冷却塔,否则冷却塔应设置在最高屋面,以减小对使用房间的影响。4.1.3排风机、送风机的布置与选型:送排风机的风量8000m3/h,且经常开启时,宜采用低转速消音箱式风机,并设置风机房。应在扩初设计时及早提出风机房位置及面积大小。对于噪声较大的地下室排风机除了在其入口设置消声器,即减小风机噪声对室内的影响,还应在风机的出风段设置消声器,否则风机的噪声通过排风竖井传至室外地面,影响到邻居或本幢楼一二层的使用。地面出风口的风速应控制在2.0m/s以下。送风机同样应在进出风管道设置消声设施。4.1.4空调末端的布置与选型:空调末端的风机盘管,宜选择低噪声型(非高静压型)风机盘管,其噪声均40dB(A),可满足规范及使用要求。高静压型风机盘管的噪声一般45dB(A),尽量少选用。空调机的风量5000m3/h时,由于其功率大,噪声及震动也大,不宜吊装,应落地安装,并设置空调机房进行隔音,否则应分成多台小型空调机均匀布置,从末端设备选型时控制单个设备的噪声。为设置消声设施后达到使用要求成为可能。4.2风管系统设计的优化:4.2.1送回风管道的合理布置: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的系统,由于新风机风量不大,通过设置消声器,送至房间的噪声容易达到设计要求,而风机盘管设备的噪声目前普遍可做到40dB(A),因此,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使用房间其噪声指标均容易达到要求。而采用落地空调机全风管送回风系统,由于空调机本身噪声较大,必须通过外部的设施消声才能达到使用要求。包括送回风管的布置、送回风口的设置方式均有影响。现某房间举例,首先送风口一般为均匀布置,回风口相对集中布置,送风管道联至每个风口,房间回风口也应接至回风管连接到空调机的回风口,由于回风管相对较短,噪声衰减小,回风管更应设置消声装置;另外一种形式就是回风不接管,它的缺点是空调机的噪声可通过回风口直接传入房间,噪音没有衰减,即使采用消声回风口其消声量也有限,适合商场、餐厅等对噪声要求不高的场合。4.2.2送回风管道材料的选择:空调风管一般采用镀锌钢板制作,对于噪声要求较高的场所如录音室、演播室、电化教室等采用落地空调机全风管送回风风管系统,由于空调机风量、风压、功率大,噪声相应较大,可考虑采用消声风管。因为空调机噪声一般60dB(A),要达到室内噪声3040dB(A),如采用直管消声器、消声弯头等势必要安装多个,并要有安装空间及考虑消声器的重量,由于消声器一般安装在风管的主管上,末端房间之间存在串音现象,互为干扰。如采用玻璃棉直接消声风管,送回风管全程都进行消声,风管本身重量轻,消声效果好,房间之间串音现象也不明显。第 8 页 共 9 页行业资料本文至此结束,感谢您的浏览!(资料仅供参考)下载修改即可使用第 9 页 共 9 页

注意事项

本文(系统综合安全评价技术.doc)为本站会员(max****ui)主动上传,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