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装配图网! | 帮助中心 装配图网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装配图网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计算机网络基础 》PPT课件

  • 资源ID:20465538       资源大小:2.85MB        全文页数:217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4.9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4.9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计算机网络基础 》PPT课件

1 第 7 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计算机文化基础 2021/3/22 2 第 7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7.1 计算机网络概述 7.2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拓扑结构 7.3 Internet基础 7.4 Internet的服务及应用 7.5 WWW与 Web浏览器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计算机文化基础 2021/3/22 3 7.1 计算机网络概述 7.1.1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与发展 7.1.2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7.1.3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7.1.4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计算机文化基础 2021/3/22 4 打 印 机 其 他 外 设 图 7-1 计算机网络示意图 7.1.1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与发展 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是指将一 群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 通过通信设备及传输媒体 被互联起来,在通信软件 的支持下,实现计算机间 资源共享、信息交换或协 同工作的系统。计算机网 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 术紧密结合的产物,两者 的迅速发展及相互渗透, 形成了计算机网络技术。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计算机文化基础 2021/3/22 5 7.1.1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与发展 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 1) 以数据通讯为主的第一代计算机网络 2) 以资源共享为主的第二代计算机网络 3) 体系结构标准化的第三代计算机网络 4) 以 Internet为核心的第四代计算机网络 返 回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计算机文化基础 2021/3/22 6 以数据通讯为主的第一代计算机网络 1954年 , 美国军方的半自动地面防空系统将远 距离的雷达和测控仪器所探测到的信息 , 通过通 信线路汇集到某个基地的一台 IBM计算机上进行 集中的信息处理 , 再将处理好的数据通过通信线 路送回到各自的终端设备 。 这种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 、 面向终端设备的 网络结构 , 严格来讲 , 是一种联机系统 , 只是计 算机网络的雏形 , 我们一般称之为第一代计算机 网络 。 返 回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计算机文化基础 2021/3/22 7 以资源共享为主的第二代计算机网络 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 ( ARPA ,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于 1968年主 持研制 , 次年将分散在不同地区的 4台计算机连接 起来 , 建成了 ARPA网 。 到了 1972年 , 有 50多家大学和研究所与 ARPA 网连接 , 1983年 , 入网计算机达到 100多台 。 ARPA网的建成标志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进入 了第二代 , 它也是 Internet的前身 。 返 回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计算机文化基础 2021/3/22 8 以资源共享为主的第二代计算机网络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是以分组交换网为中心的 计算机网络 , 它与第一代计算机网络的区别在于: 一是网络中通信双方都是具有自主处理能力的 计算机 , 而不是终端机; 二是计算机网络功能以资源共享为主 , 而不是 以数据通信为主 。 返 回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计算机文化基础 2021/3/22 9 体系结构标准化的第三代计算机网络 由于 ARPA网的成功 , 到了 20世纪 70年代 , 不少公 司推出了自己的网络体系结构 。 最著名的有 IBM公司 的和 DEC 公 司 的 DNA ( Digital Network Architecture) 。 随着社会的发展 , 需要各种不同体系结构的网络进 行互连 , 但是由于不同体系的网络很难互连 , 因此 , 国际标准化组织 ( ISO) 在 1977年设立了一个分委员 会 , 专门研究网络通信的体系结构 。 1983年 , 该委员会提出的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 OSI-RM) 各层的协议被批准为国际标准 , 给网络 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可共同遵守的规则 , 从此计算机网 络的发展走上了标准化的道路 , 因此我们把体系结构 标准化的计算机网络称为第三代计算机网络 返 回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计算机文化基础 2021/3/22 10 以 Internet为核心的第四代计算机网络 进入 20世纪 90年代 , Internet的建立将分散在 世界各地的计算机和各种网络连接起来 , 形成了 覆盖世界的大网络 。 随着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提 出和实施 , Internet迅猛发展起来 , 它将当今世 界带入了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时代 。 目前这阶段计算机网络发展特点呈现为:高 速互连 、 智能与更广泛的应用 返 回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计算机文化基础 2021/3/22 1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趋势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方向是 IP 技术 1 光网络 , 光 网络将会演进为全光网络 。 从网络的服务层面 上看 , 将是一个 IP 的世界 , 通信网络 、 计算机 网络和有线电视网络将通过 IP 三网合一;从传 送层面上看 , 将是一个光的世界;从接入层面 上看 , 将是一个有线和无线的多元化世界 。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计算机文化基础 2021/3/22 12 三网合一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 , 新旧业务的不断融合 , 目 前广泛使用的通信网络 、 计算机网络和有线电视 网络三类网络正逐渐向单一的统一 IP 网络发展 , 即所谓的三网合一 。 IP 网络可将数据 、 语音 、 图像 、 视频均封装到 IP 数据包中 , 通过分组交换和路由技术 , 采用 全球性寻址 , 使各种网络无缝连接 。 IP 协议将 成为各种网络 、 各种业务的 “ 共同语言 ” , 实现 三网合一并最终形成统一的 IP 网络 , 这样会大 大地节约开支 、 简化管理 、 方便用户 。 可以说三 网合一是网络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趋势 。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计算机文化基础 2021/3/22 13 光通信技术 随着光器件 、 各种光复用技术和光网络协议的发展 , 光传输系统的容量已从 Mb/s 级发展到 Tb/s 级 , 提高 了近 10 万倍 。 光通信技术的发展主要有两个大的方 向: 一是主干传输向高速率 、 大容量的光传送网发展 , 最终实现全光网络; 二是接入向低成本 、 综合接入 、 宽带化光纤接入 网发展 , 最终实现光纤到家庭和光纤到桌面 。 全光网络是指光信息流在网络中的传输及交换始终 以光的形式实现 , 不再需要经过光 /电 、 电 /光转换 , 即信息从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传输过程中始终在光 域内 。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计算机文化基础 2021/3/22 14 IPv6 协议 TCP/IP 协议簇是互联网的基石之一 。 目前广泛使用的 IP 协议的版本为 IPv4, 其地址位数为 32位 , 即理论上约有 40亿 ( 232) 个地址 。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日益广泛和网 络技术的不断发展 , IPv4 的问题逐渐显露出来 , 主要有 地址资源枯竭 、 路由表急剧膨胀 、 对网络安全和多媒体 应用的支持不够等 。 IPv6 作为下一代的 IP 协议 , 采用 128 位地址长度 , 即理 论上约有 2128 个地址 , 几乎可以不受限制地提供地址 。 IPv6 除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地址短缺问题外 , 同时也解决 了 IPv4 中端到端 IP 连接 、 服务质量 ( QoS) 、 安全性等 缺陷 。 目前 , 很多网络设备都已经支持 IPv6, 我们正在 逐步走进 IPv6 的时代 。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计算机文化基础 2021/3/22 15 宽带接入技术与移动通信技术 低成本光纤到户的宽带接入技术和更高速的 3G 乃 至以后的 4G、 5G 宽带移动通信系统技术的应用 , 使得不同的网络间无缝连接 , 为用户提供满意的 服务 。 同时 , 网络可以自行组织 , 终端可以重新配置和 随身携带 , 它们带来的宽带多媒体业务也逐渐步 入我们的生活 。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计算机文化基础 2021/3/22 16 7.1.2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从物理连接上讲 , 计算机网络由 计算机系统 、 通信链路 和 网络节点 组成 。 计算机系统进行 各种数据处理 , 通信链路和网络节点提供通 信功能 。 从逻辑功能上看 , 可以把计算机网络分成 通 信子网 和 资源子网 两个子网 。 返 回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计算机文化基础 2021/3/22 17 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网络中的计算机系统主要担负数据处理 工作 , 它可以是具有强大功能的大型计算机 , 也 可以是一台微机 , 其任务是进行信息的采集 、 存 储和加工处理 。 返 回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计算机文化基础 2021/3/22 18 网络节点 网络节点主要负责网络中信息的发送 、 接 收和转发 。 网络节点是计算机与网络的接口 , 计算机 通过网络节点向其他计算机发送信息 , 鉴别和 接收其他计算机发送来的信息 。 在大型网络中 , 网络节点一般由一台通信 处理机或通信控制器来担当 , 此时的网络节点 还具有存储转发和路径选择的功能 , 在局域网 中使用的网络适配器也属于网络节点 。 返 回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计算机文化基础 2021/3/22 19 通信链路 通信链路是连接两个节点的通信信道 , 通 信信道包括通信线路和相关的通信设备 。 通信线路可以是双绞线 、 同轴电缆和光纤 等有线介质 , 也可以是微波 、 红外等无线介质 。 相关的通信设备包括中继器 、 调制解调器 等 , 中继器的作用是将数字信号放大 , 调制解 调器则能进行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转换 , 以 便将数字信号通过只能传输模拟信号的线路来 传输 。 返 回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计算机文化基础 2021/3/22 20 通信子网 通信子网提供计算机网络的通信功能 , 由 网 络节点 和 通信链路 组成 。 通信子网是由节点处 理机和通信链路组成的一个独立的数据通信系 统 。 返 回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计算机文化基础 2021/3/22 21 资源子网 资源子网提供访问网络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 由 主机 、 终端控制器 和 终端 组成 。 主机 负责本地或全网的数据处理 , 运行各 种应用程序或大型数据库系统 , 向网络用户提 供各种软硬件资源和网络服务; 终端控制器 用于把一组终端连入通信子网 , 并负责控制终端信息的接收和发送 。 终端控制 器可以不经主机直接和网络节点相连 , 当然还 有一些设备也可以不经主机直接和节点相连 , 如打印机和大型存储设备等 。 返 回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计算机文化基础 2021/3/22 22 7.1.3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1. 数据通信 2. 资源共享 3. 分布式处理 4. 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返 回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计算机文化基础 2021/3/22 23 数据通信 数据通信是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之一 , 用于实现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传送 。 如在网上收发电子邮件 , 发布新闻消息 , 进行电子商务 、 远程教育 、 远程医疗 , 传递文 字 、 图像 、 声音 、 视频等信息 。 返 回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计算机文化基础 2021/3/22 24 资源共享 计算机资源主要是指计算机的硬件 、 软件 和数据资源 。 共享硬件资源可以避免贵重硬件设备的重 复购置 , 提高硬件设备的利用率; 共享软件资源可以避免软件开发的重复劳 动与大型软件的重复购置 , 进而实现分布式计 算的目标; 共享数据资源可以促进人们相互交流 , 达 到充分利用信息资源的目的 。 返 回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计算机文化基础 2021/3/22 25 分布式处理 对于综合性大型科学计算和信息处理问 题 , 可以采用一定的算法 , 将任务分交给网 络中不同的计算机 , 以达到均衡使用网络资 源 , 实现分布处理的目的 。 返 回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计算机文化基础 2021/3/22 26 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 , 可以通过结构化和 模块化设计将大的 、 复杂的任务分别交给几台 计算机处理 , 用多台计算机提供冗余 , 以使其 可靠性大大提高 。 当某台计算机发生故障 , 不 至于影响整个系统中其他计算机的正常工作 , 使被损坏的数据和信息能得到恢复 。 返 回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计算机文化基础 2021/3/22 27 7.1.4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根据网络的覆盖范围划分:局域网 、 城域网 、 广域网 。 2.按网络的 拓扑结构 划分:总线型网络 、 星形 网络 、 环形网络 、 树状网络和混合型网络等 。 3.按传输介质划分:有线网和无线网 4.按网络的使用性质划分:公用网和专用网 。 返 回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计算机文化基础 2021/3/22 28 局域网和城域网 局域网 ( LAN, Local Area Network) , 一般用微机通 过高速通信线路连接 , 覆盖范围从几百米到几公里 , 通常 用于覆盖一个房间 、 一层楼或一座建筑物 。 局域网传输速 率高 , 可靠性好 , 适用各种传输介质 , 建设成本低 。 城域网 ( MAN,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 是在 一座城市范围内建立的计算机通信网 , 通常使用与局域网 相似的技术 , 但对媒介访问控制在实现方法上有所不同 , 它一般可将同一城市内不同地点的主机 、 数据库以及 LAN 等互相连接起来 。 返 回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计算机文化基础 2021/3/22 29 广域网和国际互联网 广域网 ( WAN, Wide Area Network) , 用于连接不同 城市之间的 LAN或 MAN, 广域网的通信子网主要采用分组交 换技术 , 常常借用传统的公共传输网 ( 如电话网 ) , 这就使 广域网的数据传输相对较慢 , 传输误码率也较高 。 随着光纤 通信网络的建设 , 广域网的速度将大大提高 。 广域网可以覆 盖一个地区或国家 。 因特网 ( Internet) , 是覆盖全球的最大的计算机网络 , 但实际上不是一种具体的网络技术 , 因特网将世界各地的广 域网 、 局域网等互联起来 , 形成一个整体 , 实现全球范围内 的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 。 返 回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计算机文化基础 2021/3/22 30 网络的拓扑结构 把网络中的计算机等设备抽象为点 , 把网 络中的通信媒体抽象为线 , 这样就形成了由点 和线组成的几何图形 , 即采用拓扑学方法抽象 出的网络结构 , 我们称之为网络的拓扑结构 。 返 回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计算机文化基础 2021/3/22 31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计算机网络有很多种拓扑结构 , 最常用的网 络拓扑结构有:总线型拓扑 、 环形拓扑 、 星形 拓扑 、 树形拓扑 、 网状拓扑以及混合型拓扑 。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计算机文化基础 2021/3/22 32 总线型拓扑 总线型拓扑采用单一信道作为传输介质 , 所有主机 ( 或站 点 ) 通过专门的连接器接到这根称为总线的公共信道上 , 如图 7- 13所示 。 任何一台主机发送的信息都沿着总线向两个方向扩散 , 并 且总能被总线上的每一台主机所接收 。 由于其信息是向四周传播 的 , 类似于广播 , 所以总线网络也被称为广播网 。 这种拓扑结构 的所有的主机都彼此进行了连接 , 从而可以直接通信 。 总线型拓扑结构的优点是:结构简单 , 布线容易 , 站点扩 展灵活方便 , 可靠性高 。 缺点是:故障检测和隔离较困难 , 总线 负载能力较低 。 另外 , 一旦线缆中出现断路 , 就会使主机之间造 成分离 , 使整个网段通信中止 。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计算机文化基础 2021/3/22 33 总线型拓扑 返 回 图 7-13 总线型拓扑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计算机文化基础 2021/3/22 34 环形拓扑 环形拓扑是一个包括若干结点和链路的单一封 闭环 , 每个结点只与相邻的两个结点相连 , 如图 7- 14所示 。 信息沿着环路按同一个方向传输 , 依次通过每 一台主机 。 各主机识别信息中的目的地址 , 如与本 机地址相符 , 信息被接收下来 。 信息环绕一周后由 发送主机将其从环上删除 。 环形结构的优点:容易安装和监控 , 传输最大 延迟时间是固定的 , 传输控制机制简单 , 实时性强 。 缺点:网络中任何一合计算机的故障都会影响整个 网络的正常工作 , 故障检测比较困难 , 结点增 、 删 不方便 。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计算机文化基础 2021/3/22 35 环形拓扑 返 回 图 7-14 环 形 拓扑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计算机文化基础 2021/3/22 36 星形拓扑 星形拓扑是由各个结点通过专用链路连接到中央结点上而 形成的网络结构 , 如图 7-15所示 。 在星形拓扑中各结点计算机通过传输线路与中心结点相连 , 信息从计算机通过中央结点传送到网上的所有计算机 。 星形网 络的特点是很容易在网络中增加新结点 , 数据的安全性和优先 级容易控制 。 网络中的某一台计算机或者一条线路的故障 , 将 不会影响到整个网络的运行 。 星形结构的优点:传输速度快 , 误差小 , 扩容比较方便 , 易于管理和维护 , 故障的检测和隔离也很方便 。 缺点:中央结 点是整个网络的瓶颈 , 必须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 中央结点一旦 发生故障 , 整个网络就会瘫痪 。 另外 , 每个结点都要和中央结 点相连 , 需要耗费大量的电缆 。 实际上大都是采用交换机来构 建多级结构的星形网络 , 形成扩展星形结构 。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计算机文化基础 2021/3/22 37 星形拓扑 返 回 图 7-15 星形拓扑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计算机文化基础 2021/3/22 38 树形拓扑 树形结构是从总线型拓扑演变而来的 , 在 树形拓扑中 , 任何一个结点发送信息后都要传 送到根结点 , 然后从根结点返回到整个网络 , 如图 7-16所示 。 这种结构的网络在扩容和容错方面都有很 大优势 , 很容易将错误隔离在小范围内这种网 络依赖根结点 , 如果根结点出了故障 , 整个网 络将会瘫痪 。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计算机文化基础 2021/3/22 39 树型拓扑 返 回 图 7-16 树形拓扑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计算机文化基础 2021/3/22 40 网状拓扑 网状结构由结点和连接结点的点到点链路 组成 , 每个结点都有一条或几条链路同其他结 点相连 , 如图 7-17所示 。 网状结构通常用于广域网中 , 优点是结点间 路径多 , 局部的故障不会影响整个网络的正常 工作 , 可靠性高 , 而且网络扩充和主机入网比 较灵活 、 简单 。 但这种网络的结构和协议比较 复杂 , 建网成本高 。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计算机文化基础 2021/3/22 41 网状拓扑 返 回 图 7-17 网状拓扑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计算机文化基础 2021/3/22 42 有线网和无线网 有线网采用双绞线 、 同轴电缆 、 光纤或电 话线作传输介质 。 采用双绞线和同轴电缆连成 的网络经济且安装简便 , 但传输距离相对较短 。 以光纤为介质的网络传输距离远 , 传输率高 , 抗干扰能力强 , 安全好用 , 但成本稍高 。 无线网主要以无线电波或红外线为传输介质 , 联网方式灵活方便 , 但联网费用稍高 , 可靠性 和安全性还有待改进 。 另外 , 还有卫星数据通 信网 , 它是通过卫星进行数据通信的 。 返 回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计算机文化基础 2021/3/22 43 公用网和专用网 公用网 ( Public Network) , 是一种付费 网络 , 属于经营性网络 , 由商家建造并维护 , 消费者付费使用 。 专用网 ( Private Network) , 是某个部门根 据本系统的特殊业务需要而建造的网络 , 这种 网络一般不对外提供服务 。 例如军队 、 银行 、 电力等系统的网络就属于专用网 。 返 回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计算机文化基础 2021/3/22 44 7.2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拓扑结构 计算机网络系统一般可分为 网络硬件 和 网 络软件 。 网络硬件由 主体设备 、 连接设备 和 传输介 质 三部分组成 。 网络软件包括 网络操作系统 、 网络协议 和 应用软件 。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计算机文化基础 2021/3/22 45 7.2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拓扑结构 7.2.1 网络硬件 7.2.2 网络软件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计算机文化基础 2021/3/22 46 7.2.1 网络硬件 1. 网络的主体设备 2. 网络的连接设备 3. 网络的传输介质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计算机文化基础 2021/3/22 47 1. 网络的主体设备 计算机网络中的主体设备称为主机 ( Host) , 一般 可分为中心站 ( 又称为服务器 ) 和工作站 ( 客户机 ) 两 类 。 服务器是为网络提供共享资源的基本设备 , 在其上 运行网络操作系统 , 是网络控制的核心 。 其工作速度 、 磁盘及内存容量的指标要求都较高 , 携带的外部设备多 且大都为高级设备 。 工作站是网络用户入网操作的节点 , 有自己的操作 系统 。 用户既可以通过运行工作站上的网络软件共享网 络上的公共资源 , 也可以不进入网络 , 单独工作 。 用作 工作站的客户机一般配置要求不是很高 , 大多采用个人 微机并携带相应的外部设备 , 如打印机 、 扫描仪 、 鼠标 等 。 返 回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计算机文化基础 2021/3/22 48 2. 网络的连接设备 1. 网卡 2. 集线器 3. 中继器 4. 网桥 5. 路由器 6. 交换机 7. 网关 返 回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计算机文化基础 2021/3/22 49 网卡 网卡又叫网络适配器( NIC),是计算机网 络中最重要的连接设备之一,如图所示,一般插 在机器内部的总线槽上,网线则接在网卡上。 返 回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计算机文化基础 2021/3/22 50 网卡的作用 提供固定的网络地址 。 接收网线上传来的数据 , 并把数据转换为 本机可识别和处理的格式 , 通过计算机总线传 输给本机 。 把本机要向网上传输的数据按照一定的格 式转换为网络设备可处理的数据形式 , 通过网 线传送到网上 。 返 回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计算机文化基础 2021/3/22 51 网卡的分类 网卡的总线类型:目前的总线接口主要是 PCI型的 , 在笔记本 电脑上需要使用 PCMCIA标准的网卡 。 作为一种新型的总线技术 , USB也被应用到网卡中 。 网卡的速度:有 10M、 100M及 1000M的 , 目前 10/100Mbps自 适应的网卡使用广泛 , 性价比最高 。 网卡的接口类型:网卡的接口类型有连接同轴电缆的 BNC接 口和连接双绞线的 RJ45接口 。 目前 RJ45接口的网卡使用广泛 。 网卡通常插入主机的主板扩展槽中 , 应当断电操作 。 在安装 网卡后 , 往往还要进行协议的配置 。 比如运行 Windows系统的计 算机 , 可给网卡配置 IPX/SPX协议和 NetBEUI协议 。 如果要连接 Internet, 必须配置 TCP/IP协议 。 返 回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计算机文化基础 2021/3/22 52 集线器 集线器是计算机网络中连接多台计算机或其他 设备的连接设备 , 其外观如图所示 。 集线器主要提供信号放大和中转的功能 。 一个 Hub上往往有 4个 、 8个或更多的端口 , 可使多个用 户机通过双绞线电缆与网络设备相连 , 形成带集线 器的总线结构 ( 通过 Hub再连接成总线拓扑或星形 拓扑 ) 。 Hub上的端口彼此相互独立 , 不会因某一端口 的故障影响其他用户 。 集线器只包含物理层协议 。 返 回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计算机文化基础 2021/3/22 53 集线器 集线器有多种: 按 带 宽 的 不 同 可 分 为 10Mbps 、 100Mbps 和 10/100Mbps。 按照工作方式的不同 , 可分为智能型和非智能型 。 按配置形式的不同 , 可分为固定式 、 模块式和堆 叠式 。 按端口数的不同 , 可分为 4口 、 8口 、 12口 、 16口 、 24口和 32口等 。 返 回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计算机文化基础 2021/3/22 54 中继器 中继器的作用是为了放大电信号 , 提供电 流以驱动长距离电缆 , 增加信号的有效传输距 离 。 从本质上看可以认为是一个放大器 , 承担 信号的放大和传送任务 。 中继器属于物理层设备 , 用中继器可以连 接两个局域网或延伸一个局域网 , 它连起来的 仍是一个网络 , 与集线器处于同一协议层次 。 返 回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计算机文化基础 2021/3/22 55 网桥 网桥是网络中的一种重要设备 , 它通过连 接相互独立的网段从而扩大网络的最大传输距 离 。 网桥是一种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的存储 -转发 设备 。 作为网段与网段之间的连接设备 , 它实现 数据包从一个网段到另一个网段的选择性发送 , 即只让需要通过的数据包通过而将不必通过的 数据包过滤掉 , 来平衡各网段之间的负载 , 从 而实现网络间数据传输的稳定和高效 。 返 回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计算机文化基础 2021/3/22 56 路由器 路由器属于网间连接设备 , 它能够在复杂的网 络环境中完成数据包的传送工作 。 它能够把数据包 按照一条最优的路径发送至目的网络 。 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 , 并使用网络层地址 ( 如 IP地址等 ) 。 路由器可以通过调制解调器与模拟线 路相连 , 也可以通过通道服务单元 /数据服务单元 ( CSU/DSU) 与数字线路相连 。 路由器比网桥功能更强 , 网桥仅考虑了在不同 网段数据包的传输 , 而路由器则在路由选择 、 拥塞 控制 、 容错性及网络管理方面做了更多的工作 。 返 回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计算机文化基础 2021/3/22 57 交换机 交换机发展迅猛 , 基本取代了集线器和网桥 , 并增 强了路由选择功能 。 交换和路由的主要区别在于交换发生在 OSI参考模 型的数据链路层 , 而路由发生在网络层 。 交换机的主要 功能包括物理编址 、 错误校验 、 帧序列以及流控制等 。 目前有些交换机还具有对虚拟局域网 ( VLAN) 的支持 、 对链路汇聚的支持 , 有的甚至具有防火墙功能 。 交换机 的外观与 Hub相似 。 从应用领域来分 , 交换机可分为局域网交换机和广 域网交换机; 从应用规模来分 , 交换机可分为企业级交换机 、 部 门级交换机和工作组级交换机 。 返 回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计算机文化基础 2021/3/22 58 网关 网关又称协议转换器 , 是软件和硬件的结合产品 , 主要用于连接不同结构体系的网络或用于局域网与主机 之间的连接 。 网关工作在 OSI模型的传输层或更高层 , 在所有网络互连设备中最为复杂 , 可用软件实现 。 网关 没有通用产品 , 必须是具体的某两种网络互连的网关 。 目前广域网大多数采用 X.25公用数据网 , 为了能从 局域网上访问 X.25的资源 , 就需要有一种设备把 X.25和 局域网的差别隐藏起来 。 中继器 、 网桥或路由器都不足 以弥补这两者间巨大的差异 , 于是引入了网关 。 返 回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计算机文化基础 2021/3/22 59 网关的另一种应用是在一些大型企业中 , 这些 企业中昂贵的大型主机或小型机一般不支持诸如 NetWare IPX/SPX这样的网络协议 , 直接将这 些主机联入局域网是不可能的 , 一种可行的做法 是用局域网上的一台工作站作为网关来协调工作 站和主机间的通信 。 这样 , 局域网里的用户通过 网关就能与这些大型主机或小型机通信 。 网关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计算机文化基础 2021/3/22 60 3. 网络的传输介质 传输介质是网络中连接收发双方的物理通路 , 也是通信中实际传送信息的载体 。 通常 , 评价一种传输介质的性能指标主要包 括以下内容: 传输距离:数据的最大传输距离 。 抗干扰性:传输介质防止噪声干扰的能力 。 返 回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计算机文化基础 2021/3/22 61 带宽:指信道所能传送的信号的频率宽度 , 也就是可传送信 号的最高频率与最低频率之差 。 信道的带宽由传输介质 、 接 口部件 、 传输协议以及传输信息的特性等因素所决定 。 它在 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信道的传输性能 , 是衡量传输系统的一个 重要指标 。 通常 , 信道的带宽大 , 信道的容量也大 , 其传输 速率相应也高 。 衰减性: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逐渐减弱 。 衰减越小 , 不加放 大的传输距离就越长 。 性价比:性价比越高说明我们的投入越值 , 对于降低网络建 设的整体成本很重要 。 3. 网络的传输介质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计算机文化基础 2021/3/22 62 网络的传输介质 根据传输介质形态的不同 , 我们可以把 传输介质分为 有线传输介质 和 无线传输介质 。 返 回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计算机文化基础 2021/3/22 63 网络传输介质 1. 有线传输介质 有线传输介质指用来传输电或光信号的导线 或光纤 。 有线介质技术成熟 , 性能稳定 , 成本 较低 , 是目前局域网中使用最多的介质 。 有线 传输介质主要有 双绞线 、 同轴电缆 和 光纤 等 。 2. 无线传输 无线传输的主要形式有 无线电频率通信 、 红外 通信 、 微波通信 和 卫星通信 等 。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计算机文化基础 2021/3/22 64 双绞线 双绞线是把两条相互绝缘的铜导线绞合在一起 。 采用 绞合的结构是为了减少对相邻导线的电磁干扰 。 根据单位长度上的绞合次数不同 , 把双绞线划分为不 同规格 。 绞合次数越高 , 抵消干扰的能力就越强 , 制作成 本也就越高 。 根据双绞线外是否有屏蔽层又可分为屏蔽双绞线和非 屏蔽双绞线 , 用的较多的是非屏蔽双绞线 。 电气工业协会 ( EIA) 将非屏蔽双绞线又进行了分类 , 主要有: 1类线 、 2类线 、 3类线 、 4类线 、 5类线 、 超 5类线 、 6类线 。 目前用 的比较广泛的是超 5类线或 6类线 。 返 回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计算机文化基础 2021/3/22 65 屏蔽双绞线比非屏蔽双绞线增加了一层金 属丝网 , 这层丝网的主要作用是增强其抗干扰 性能 , 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带宽特性 。 屏蔽双绞线性能更好一些 , 但价格稍高 。 双绞线用于 10/100 Mbps局域网时 , 使用距 离最大为 100米 。 由于价格较低 , 因此被广泛使 用 。 在局域网中常用四对双绞线 , 即四对绞合 线封装在一根塑料保护软管里 。 双绞线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计算机文化基础 2021/3/22 66 同轴电缆 同轴电缆有内导体铜芯 、 绝缘层 、 网状编织的外 导体屏蔽层以及塑料保护层组成 。 由于屏蔽层的作用 , 同轴电缆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 。 通常按直径和特性阻抗不同将同轴电缆分为粗缆 和细缆 。 粗缆直径为 10 mm, 特性阻抗为 75, 使用 中经常被频分复用 , 因此又被称为宽带同轴电缆 , 是 有线电视 ( CATV) 中的标准传输电缆 。 细缆直径为 5 mm, 特性阻抗为 50, 经常用来传送没有载波的基带 信号 , 因此又被称为基带同轴电缆 。 返 回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计算机文化基础 2021/3/22 67 光纤 光纤是由非常透明的石英玻璃拉成细丝做成 的 , 信号传播利用了光的全反射原理 , 当光从一 种高折射率介质射向低折射率介质时 , 只要入射 角足够大 , 就会产生全反射 , 这样一来 , 光就会 不断在光纤中折射传播下去 。 返 回 图 7-9 光缆 图 7-8 光导原理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计算机文化基础 2021/3/22 68 光纤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 : ( 1) 带宽高 , 目前可以达到 100 Mbps 2 Gbps。 ( 2) 传输损耗小 , 中继距离长 。 无中继器的情况下 , 多模光纤可传输几公里 。 单模光纤传输距离更远 , 可 达几十公里 。 ( 3) 无串音干扰 , 且保密性好 。 ( 4) 抗干扰能力强 。 由于光纤中传输的是光信号 , 所 以不但不受其他电磁信号的干扰 , 也不会干扰其他通 信系统 。 ( 5) 体积小 , 重量轻 。 缺点 : 连接光纤需要专用设备 , 成本较高 , 并且安装 、 连 接难度大 。 返 回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计算机文化基础 2021/3/22 69 无线电频率通信和红外通信 1) 无线电频率通信 无线电频率是指从 1kHz至 1GHz的电磁波谱 。 在 此频段范围中包括短波波段 、 超高频波段 、 甚高频波 段 。 无线电频率通信中的扩展频谱通信技术是当前无 线局域网的主流技术 。 2) 红外通信 红外通信是以红外线作为传输载体的一种通信方式 。 它以红外二极管或红外激光管作为发射源 , 以光电二 极管作为接收设备 。 红外通信成本较低 , 传输距离短 , 具有直线传输 、 不能透射不透明物的特点 。 红外线与 扩展频谱技术已被国际电工无线电委员会选为无线局 域网的标准 , 即 IEEE802.11标准 。 返 回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计算机文化基础 2021/3/22 70 微波通信和卫星通信 1) 微波通信 微波是沿直线传播的 , 收发双方必须直视 , 而 地球表面是一个曲面 , 因此传播距离受到限制 , 一 般只有 50公里左右 。 若采用 100米高的天线塔 , 则传 播距离可增大到 100公里 。 为实现远距离传输 , 必须 设立若干中继站 。 中继站把收到的信号放大后再发 送到下一站 。 微波受到的干扰比短波通信小得多 , 因而传输 质量较高 。 另外微波有较高的带宽 , 通信容量较大 。 与远距离通信电缆相比 , 微波通信投资小 , 可靠性 高 , 但隐蔽性和保密性差 。 返 回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计算机文化基础 2021/3/22 71 2) 卫星通信 卫星通信以空间轨道中运行的人造卫星作为中 继站 , 地球站作为终端站 , 实现两个或者多个 地球站之间的长距离大容量的区域性通信及至 全球通信 。 卫星通信具有传输距离远 、 覆盖区域大 、 灵活 、 可靠 、 不受地理环境条件限制等独特优点 。 以 覆盖面积来讲 , 一颗通信卫星可覆盖地球面积 的三分之一多;若在地球赤道上等距离放上三 颗卫星 , 就可以覆盖整个地球 。 微波通信和卫星通信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计算机文化基础 2021/3/22 72 7.2.2 网络软件 网络软件是一种在网络环境下使用和运行 或者控制和管理网络工作的计算机软件 。 根据软件的功能 , 计算机网络软件可分为 网络系统软件 和 网络应用软件 两大类 。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计算机文化基础 2021/3/22 73 网络系统软件 网络系统软件是控制和管理网络运行 、 提供网 络通信 、 分配和管理共享资源的网络软件 , 它包括 网络操作系统 、 网络协议软件 、 通信控制软件和管 理软件等 。 网 络 操 作 系 统 ( NOS , Network Operating system) 是指能够对局域网范围内的资源进行统一调 度和管理的程序 , 它是计算机网络软件的核心程序 , 是网络软件系统的基础 。 网络协议软件 ( 如 TCP/IP协议软件 ) 是实现各 种网络协议的软件 , 它是网络软件中最重要的核心 部分 , 任何网络软件都要通过协议软件才能发生作 用 。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计算机文化基础 2021/3/22 74 网络应用软件 网络应用软件是指为某一个应用目的而开发 的网络软件 ( 如远程教学软件 、 电子图书馆软 件 、 Internet信息服务软件等 ) 。 网络应用软件 为用户提供访问网络的手段 、 网络服务 、 资源 共享和信息的传输 。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计算机文化基础 2021/3/22 75 7.3 计算机网络的协议与体系结构 7.3.1 网络协议 7.3.2 网络体系结构 返 回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计算机文化基础 2021/3/22 76 网络协议 数据交换 、 资源共享是计算机网络的最终 目的 。 要保证有条不紊地进行数据交换 , 合理 地共享资源 , 各个独立的计算机系统之间必须 达成某种默契 , 严格遵守事先约定好的一整套 通信规程 , 包括严格规定要交换的数据格式 、 控制信息的格式和控制功能以及通信过程中事 件执行的顺序等 。 这些通信规程我们称之为网 络协议 ( Protocol) 。 返 回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计算机文化基础 2021/3/22 77 网络协议的三个要素 网络协议主要由以下三个要素组成: ( 1) 语法 , 即用户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 格式 。 ( 2) 语义 , 即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 , 以及 完成的动作与做出的响应 。 ( 3) 时序 , 是对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 返 回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计算机文化基础 2021/3/22 78 协议分层 网络协议对计算机网络是不可缺少的 , 一 个功能完备的计算机网络需要制定一整套复杂 的协议集 。 对于结构复杂的网络协议来说 , 最好的组 织方式是层次结构 , 计算机网络的协议就是分 层的 , 层与层之间相对独立 , 各层完成特定的 功能 , 每一层都为上一层提供某种服务 , 最高 层为用户提供诸如文件传输 、 电子邮件 、 打印 等网络服务 。 返 回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计算机文化基础 2021/3/22 79 协议分层 协议分层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 1) 分层有助于网络的实现和维护 。 ( 2) 分层有助于技术发展 。 ( 3) 分层有助于网络产品的生产 。 ( 4) 分层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 返 回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计算机文化基础 2021/3/22 80 网络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的协议是按照层次结构模型来组织 的 , 我们将网络层次结构模型与计算机网络各层 协议的集合称为网络的体系结构或参考模型 。 世界上第一个网络体系结构是 IBM公司于 1974 年提出的 , 命名为 “ 系统网络体系结构 SNA”。 在 此之后 , 许多公司纷纷提出了各自的网络体系结 构 , 如 DEC公司的 “ 数字网络体系结构 DNA”、 Honeywell公司的 “ 分布式系统体系结构 DSA”等 。 返 回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计算机文化基础 2021/3/22 81 这些网络体系结构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采用 了分层技术 , 但层次的划分 、 功能的分配与采 用的技术术语均不相同 , 结果导致了不同网络 之间难以互连 。 1977年 , 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连 参考模型 ( OSI,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的概念 , 1984年 10月正式发布了整套 OSI国际 标准 。 网络体系结构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计算机文化基础 2021/3/22 82 OSI参考模型 OSI参考模型将网络的功能划分为 7个层次: 物理层 、 数 据链路层 、 网络层 、 传输层 、 会话层 、 表示层 和 应用层 。 如图所示 。 返 回 主机 A 主机 B 表示层 会话层 应用层 传输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网络层 表示层 会话层 应用层 传输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网络层 应用层协议 表示层协议 会话层协议 传输层协议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网络层 信息交换单位 M ess ag e ( 信息报文) M ess ag e M ess ag e M ess ag e Pack et (分组) Fr am e (帧) B its (二进制流) 传输介质 路由器 路由器 传输介质 图 7-10 OSI参考模型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计算机文化基础 2021/3/22 83 物理层 位于 OSI参考模型的最底层 , 提供一个物理连接 , 所传数据的单位是比特 。 其功能是对上层屏蔽传输媒体的区别 , 提供比特流 传输服务 。 也就是说 , 有了物理层后 , 数据链路层及 以上各层都不需要考虑使用的是什么传输媒体 , 无论 是用双绞线 、 光纤 , 还是用微波 , 都被看成是一个比 特流管道 。 返 回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计算机文化基础 2021/3/22 84 数据链路层 负责在各个相邻节点间的线路上无差错地传送以帧 ( Frame) 为单位的数据 。 每一帧包括一定数量的数 据和一些必要的控制信息 。 其功能是对物理层传输的比特流进行校验 , 并采用 检错重发等技术 , 使本来可能出错的数据链路变成不 出错的数据链路 , 从而对上层提供无差错的数据传输 。 换句话说 , 就是网络层及以上各层不再需要考虑传 输中出错的问题 , 就可以认定下面是一条不出错的数 据传输信道 , 把数据交给数据链路层 , 它就能完整无 误地把数据传给相邻节点的数据链路层 。 返 回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计算机文化基础 2021/3/22 85 网络层 计算机网络中进行通信的两台计算机之间 可能要经过多个节点和链路 , 也可能要经过多个 通信子网 , 网络层数据的传送单位是分组或包 ( Packet) , 它的任务就是要选择合适的路由 , 使发送端的传输层传下来的分组能够正确无误地 按照目的地址发送到接收端 , 使传输层及以上各 层设计时不再需要考虑传输路由 。 返 回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计算机文化基础 2021/3/22 86 传输层 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建立一条不会出错 的路由 , 对上层提供可靠的报文传输服务 。 与数据链路层提供的相邻节点间比特流的 无差错传输不同 , 传输层保证的是发送端和接 收端之间的无差错传输 , 主要控制的是包的丢 失 、 错序 、 重复等问题 。 返 回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计算机文化基础 2021/3/22 87 会话层 会话层虽然不参与具体的数据传输 , 但它 却对数据传输进行管理 。 会话层建立在两个互相通信的应用进程之 间 , 组织并协调其交互 。 例如 , 在半双工通信 中 , 确定在某段时间谁有权发送 , 谁有权接收; 或当发生意外时 ( 如已建立的连接突然断了 ) , 确定在重新恢复会话时应从何处开始 , 而不必 重传全部数据 。 返 回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计算机文化基础 2021/3/22 88 表示层 表示层主要为上层用户解决用户信息的 语法表示问题 , 其主要功能是完成数据转换 、 数据压缩和数据加密 。 表示层将欲交换的资料从适合于某一用 户的抽象语法变换为适合于 OSI系统内部使用 的传送语法 。 有了这样的表示层 , 用户就可 以把精力集中在他们所要交谈的问题本身 , 而不必更多地考虑对方的某些特性 。 返 回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计算机文化基础 2021/3/22 89 应用层 应用层是 OSI参考模型中的最高层 。 应用层 确定进程之间的通信性质以满足用户的需要 , 负 责用户信息的语义表示 , 并在两个通信者之间进 行语义匹配 。 这就是说 , 应用层不仅要提供应用 进程所需要的信息交换等操作 , 而且还要作为互 相作用的进程的用户代理 , 来完成一些为进行语 义上有意义的信息交换所必需的功能 。 返 回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计算机文化基础 2021/3/22 90 OSI模型各层主要功能的归纳总结 应用层:与用户应用进程的接口 , 即相当于 “ 做什么 ?” 表示层:数据格式的转换 , 即相当于 “ 对方看起来像什么 ?” 会话层:会话的管理与数据传输的同步 , 即相当于 “ 轮到谁 讲话和从何处讲 ?” 传输层:从端到端经网络透明地传送报文 , 即相当于 “ 对方 在何处 ?” 网络层:分组交换和路由选择 , 即相当于 “ 走哪条路可到达 该处 ?” 数据链路层:在链路上无差错的传送帧 , 即相当于 “ 每一步 该怎么走 ?” 物理层:将比特流送到物理媒体上传送 , 即相当于 “ 对上一 层的每一步应该怎样利用物理媒体 ?”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计算机文化基础 2021/3/22 91 OSI模型各层主要功能的归纳总结 OSI参考模型的网络功能可分为三组 , 下 两层解决网络信道问题 , 第三 、 四层解决传输 服务问题 , 上三层处理应用进程的访问 , 解决 应用进程通信问题 。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计算机文化基础 2021/3/22 92 TCP/IP参考模型 TCP/IP协议是 1974年由 Vinton Cerf和 Robert Kahn开发的 , 随着 Internet的飞速发展 , TCP/IP协 议现已成为事实上的国际标准 。 TCP/IP协议实际上 是一组协议 , 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结构 。 如图所示 。 返 回 图 7-11 TCP/IP参考模型及各层对应的协议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计算机文化基础 2021/3/22 93 OSI参考模型与 TCP/IP参考模型的比较 TCP/IP参考模型中没有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 只有网络与 数据链路层的接口 , 可以使用各种现有的链路层 、 物理层协议 。 TCP/IP模型的网际层 ( 也称互联层 ) 对应于 OSI模型的网 络层 , 包括 IP( 网际协议 ) 、 ICMP( 网际控制报文协议 ) 、 IGMP( 网际组报文协议 ) 以及 ARP( 地址解析协议 ) , 这些协 议处理信息的路由以及主机地址解析 。 传输层对应于 OSI模型的传输层 , 包括 TCP( 传输控制协议 ) 和 UDP( 用户数据报协议 ) , 这些协议负责提供流控制 、 错误 校验和排序服务 , 完成源到目标间的传输任务 。 应用层对应于 OSI模型的应用层 、 表示层和会话层 , 它包括 了所有的高层协议 , 并且不断有新的协议加入 。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计算机文化基础 2021/3/22 94 常用的应用层协议 ( 1) 超文本传输协议 HTTP, 用来传递制作的网页文 件 。 ( 2) 文件传输协议 FTP, 用于实现互联网中交互式文 件传输功能 。 ( 3) 电子邮件协议 SMTP, 用于实现互联网中电子邮 件传送功能 。 ( 4) 网络终端协议 TELNET, 用于实现互联网中远程 登录功能 。 ( 5) 域名服务 DNS, 用于实现网络设备名字到 IP地址 的

注意事项

本文(《计算机网络基础 》PPT课件)为本站会员(san****019)主动上传,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