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装配图网! | 帮助中心 装配图网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装配图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2019-2020年高考历史母题题源系列 专题11 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含解析).doc

  • 资源ID:1982588       资源大小:682.50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9.9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9-2020年高考历史母题题源系列 专题11 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含解析).doc

2019-2020年高考历史母题题源系列 专题11 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含解析)【母题来源】 xx年海南卷第13题【母题原题】13鸦片战争时期,魏源批评当时“御诸内河不若御诸海口,御诸海口不若御诸外洋”的海防主张,认为“守外洋不如守海口,守海口不如守内河”。魏源的主张反映了这一时期( )A海禁思想被远洋开拓思想所取代 B洋务派开始着手海防建设C有识之士主张学习西方海防模式 D清朝海军实力远逊于列强【答案】D【试题解析】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材料中魏源的思想以防守为主,因此A项中海禁思想被远洋开拓思想错误;魏源是地主阶级抵抗派的代表,是开眼看世界的先进代表,不属于洋务派,B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学习西方海防模式,C项错误;魏源之所以以防为主,是因为近代清朝海军力量较弱导致的,故D项正确。【命题意图】本题以魏源批评当时海防主张为载体,考查学生概括现象和提炼理论的能力,以及考查学生概括材料和分析历史原因的能力。【考试方向】海洋是最近几年高考的热点,在全国卷和省市高考中多有体现。近代欧洲兴于海洋,近代中国衰于海洋。xx年9月和10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从历史兴亡中借鉴经验教训正是对应这一热点。【得分要点】获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尤其是“守外洋不如守海口,守海口不如守内河”,结合题目所要求的“魏源的主张反映了”即可得到正确答案。1【xx学年福建四地六校高三下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写道:“国中有大事,王及官,民俱至巴里满衙门,公议乃行事无大小,必须各官合议,然后准行,即不咸允,亦须十有六人合意,然后可行。”这一介绍反映了魏源( )A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愿望B反对当时清朝的专制制度认识C向往美国的民主政治制度D对西方民主的朦胧【答案】D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开眼看世界·魏源海国图志。2【xx届山东潍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卷】作家包天笑曾回忆道:“那个时候,中国和日本打起仗来,而中国却打败了。割去了台湾之后,还要求各口通商,苏州也开了日本租界。这时候,潜藏在中国人心底里的民族思想,便发动起来。”当时“民族思想的发动”主要体现在( )A“开眼看世界” B主张“中体西用”C宣传维新变法 D倡导“实业救国”【答案】C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维新变法3【xx年高考备考总动员高三历史模拟卷】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答案】B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维新派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 4【xx学年福建四地六校高三下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陈独秀在立宪政治与政党中写道:“立宪政治在19世纪总算是个顶时髦的名词,在20世纪的人看起来,这种敷衍不彻底的政制,无论在君主国、民主国,都不能够将人民的信仰、集会、言论、出版自由权完全保住,不过做了一班政客先生们争夺政权的武器。”陈独秀的这一看法最有可能形成( )A辛亥革命时期 B新文化运动初期C五四运动前后 D国民大革命后期【答案】C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影响。5【xx学年福建四地六校高三下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1918年,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道:“我们中国人贪惰成性,不是强盗,便是乞丐,总是希图自己不做工,抢人家的饭吃,讨人家的饭吃。到了世界成一大工厂,有工大家做,有饭大家吃的时候,如何能有我们这样贪惰的民族立足之地呢?”他的意图是( )A批判中国传统封建统治的流毒 B提高民族素质,迎接社会主义C表达其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政治态度D将创建工人阶级政党提上日程【答案】B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李大钊。6【xx学年江西白鹭洲中学高三下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10分)我国的知识分子有浓厚的家国情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一种自觉的精神,亦终于在(宋代)士大夫社会中渐渐萌出。所谓自觉精神者,正是那辈读书人渐渐自己从内心深处涌现出一种感觉,觉到他们应该起来担负着天下的重任。钱穆国史大纲材料二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日知录卷一三。材料三 所谓夷情,就是关于外国的情况。鸦片战争前夕,有部分经世思想家留心边事,关注夷情。正是有这样的对夷情零碎、模糊的了解,使经世思想家们在鸦片战争之后能够正视对手即来自异邦的夷人在西方殖民者入侵压力下开出的“外来药”,较之先前的“古时丹”无疑是变革性的进步。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第一卷)(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士大夫的精神。(2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释作者对“亡国”与“亡天下”的理解。梁启超又是如何概括材料二中的思想?(4分)(3)以鸦片战争前后的林则徐和魏源为例,论证材料三的观点。(4分)【答案】(1)宋朝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2分)(2) “亡国”是改朝换代,“亡天下”是民族国家的沦亡。(2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2分)(3)林则徐收集西方国家信息,组织编译西方书报,编辑四洲志、华事夷言等书籍。(2分)魏源编成海国图志,阐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是对几千年来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或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2分)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地主阶级抵抗派·林则徐和魏源 7【xx年高考备考总动员高三历史模拟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梁启超主张在中国实行宪政,他在其著述中将宪政解释为立宪政体,“世界之政体有两种:一曰有宪法之政(亦名立宪政体);二曰无宪法之政(亦名专制之政)。立宪政体,亦名有限权之政体。专制政体,亦名无限权之政体。有限权者云者,君有君之权,权有限;官有官之权,权有限;民有民之权,权有限。”清末预备立宪启动后,宪政一词的使用渐渐增多。 张一兵主编政治哲学关键词材料二 1915年8月,帝制热甚嚣尘上,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说,“且吾欲问论者,挟何券约,敢保证国体一变之后,而宪政即可实行而无障?如其不然,则仍是单纯之君主论,非君主立宪论也。既非君主立宪,则其为君主专制,自无待言。不忍于共和之敝,而欲以君主专制代之,谓为良图,实所未解。”“假定今大总统肯为君主,而谓君主立宪即可实现,其说亦不能成立也。”“公等主张君主国体,其心目中之将来君主为谁氏,不能不求公等质言之。此四万万人所宜共诛也。”摘编自饮冰室文集等(1)依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的宪政思想及其实践。(6分) (2)对比材料一、二,指出梁启超的思想有何变化?(3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答案】(1)思想:梁启超将宪政解释为立宪政体(或维新变法以实行君主立宪)。(2分)实践:与康有为一起领导戊戌变法;支持清末预备立宪;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4分,任答两点即可) (2)变化:由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到抨击复辟帝制,维护共和政体。(3分)原因:辛亥革命后共和政体既成事实;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袁世凯复辟帝制遭到国民反对;梁启超坚持探索强国之路、与时俱进的精神。(共6分,回答其中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和政体既成事实,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袁世凯复辟帝制遭到国民反对,梁启超坚持探索强国之路、与时俱进的精神。考点: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的斗争8【xx届北京海淀高三下期末练习(二模)文综历史试卷】(34分)不同的历史时代有各自时代的核心价值观,深刻地影响着不同时代社会历史的发展。材料一 宋明理学重建了人的哲学。不以鄙陋之心看人类,而以其价值理想看人类,人类的真正价值便显现出来。理学的根本精神可以用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不朽格言为代表,强调人的历史使命感。宋明理学对培养气节操守、重视品德、自我节制、发奋立志等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理学成为古代社会的官方意识形态,维护了专制主义的等级秋序,以一整套规范压制和扼杀人的本性,给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对于其正负面效应,我们应当具体地历史地加以分析。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1)依据材料一分析宋明理学作为一种主流的价值体系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10分)材料二 自由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在资本主义社会,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是等价交换,交换的主体双方必须作为平等的商品所有者出现在市场上,否则市场不可能发展起来,于是人生而平等就成为最基本的观念。近代以来,由洛克、卢梭、康德、斯密等资产阶级先驱思想家建立了自由主义思想体系。他们认为,第一,人生而自由,这是人不可剥夺的天赋权利,也就是人具有同样的平等的自由权利。第二,在社会实践中,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人具有平等的法律权利。第三,自由首先是个人的自由,个人是自由的本位,个人主义是自由主义的优先原则。然而,人类社会进入资本主义制度后,无休止的战争和掠夺,对落后民族的惨无人道的屠杀,劳动阶级的极端贫困,统治阶级的腐败与堕落,使追求平等的人类仍然生活在不平等的社会之中。摘编自关晓丽两种历史文化背景下的中西核心价值观差异探析(2)依据材料二,概括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涵。(6分)分析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和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来的矛盾性。(6分)材料三 辛亥革命后,共和国建立起来了,但是中国社会并未发生实质性的变革与进步。具有民主革命思想的知识分子“于失望之余,继续探求救国之道,终于获得了新的觉悟,深感以往努力的方向,过于偏重西方形式的模仿,未曾触及西方立国的根本精神。变革政治,首须变革社会,变革社会,首须变革人心”,(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亦即必须清算阻碍社会进步的传统价值观。(3)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对于作为传统核心价值观的儒家思想分别持什么态度?(4分)新文化运动是如何“变革人心”、弥补此前历史缺陷的?影响如何?(8分)【答案】积极影响:有利于肯定人的价值;有利于提高人的社会责任感;有利于社会的道德自律。(6分)消极影响:加强对人的束缚,维护专制统治。(4分)内涵:自由主义、人的权利平等、个人主义。(6分)背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2分)矛盾性: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对劳动人民的剥削,资产阶级自身的腐败堕落;自由平等的理想并未实现。(4分)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维护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维新派借助儒家思想宣传维新变法;革命派致力于宣传共和革命,未涉及对传统思想的批判。(4分)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深刻批判了传统儒家思想。(4分)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获得空前的思想解放;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4分)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影响;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工业革命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对待儒家的态度9【xx届山东枣庄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阶段和主题史料史论1861-接轨奕:“窃维制造轮船,实中国自强要著。臣于闽浙总督任内请易购雇为制造,实以西洋各国恃其船炮,横行海上,每以其所有傲我所无,不得不师其长以制之。”“自强”和“求富”是洋务运动的宗旨1898-变局梁启超:“ 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诸己,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谭嗣同:“革去故,鼎取新”严复:“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维新思想汇聚成一股进步的社会思潮1945-复兴台儿庄一役,中央部队和原来是地方部队的桂军、冯军和川军等部队,协力作战,以四比一的伤亡,歼灭了日本一个半师团。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全民族的抗战(1)表格中的三则史料和史论,哪个史论可以由所给史料直接推导出?(2分)对于不能直接推导出的另两个,请补充材料或修改结论,使材料与结论相符。(4分)(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成近代中国“1861接轨”的主要因素。(6分)材料二 成吉思汗陵自古就安放在鄂尔多斯草原。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者一度企图破坏成吉思汗陵。蒋介石遂从蒙古沙王所请,交最高国防会议复议通过,于1939年办理移陵事宜。灵车曾抵米脂县城,中共中央代表前来祭奠,发表热情洋溢的祭文,号召五族一家,外抗强敌。这是一次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大检阅,也是反对日寇的大示威。(3)结合所学知识,阐释材料二所揭示的历史现象。(应包括历史背景、主要史实、历史意义)(9分)(4)综合上述材料,拟定一个历史研究性学习主题,并介绍主要研究方法。(5分)【答案】(1)可直接推出(2分)史料补充:洋务派创办民用工业的相关史实。(修改结论:师夷长技以自强)(2分)史料补充:中共敌后战场或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的有关抗战史实(其他少数民族、爱国华侨等有关抗战的史实亦可得分)。(修改结论:台儿庄战役是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2分)(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战败(民族危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需要;“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影响(西学东渐或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6分)(若答工业文明的冲击,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清王朝的衰落,权力结构发生变化也可得分)。(3)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战争逐步加剧,民族危机空前严重。(3分)国共两党共祭黄帝陵和成陵西迁,显示民族利益高于一切,国共两党抛弃前嫌,推动国共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全民族共同抗战。(3分)以上现象振奋了民族精神,增强了民族凝聚力,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若答出保护和弘扬了传统文化亦可得分)。(3分)(4)独立、富强、民主中国近代社会嬗变更新。(或答救亡图存;民族复兴等都可酌情得分)(2分)史料搜集;实地调查;调查报告。(3分,答1点2分,两点3分,其他表述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第(4)问,本题属于开放式的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及材料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首先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确立符合实际的主题:“独立、富强、民主”等,从史料的搜集、整理、论证、撰写调查报告等方面入手,进行切实的论证分析。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概况;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抗日战争背国共合作10【xx届江苏省南京市高三三模历史试卷】(13分)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戊戌变法失败后,清王朝的反动腐朽愈来愈暴露,中国被瓜分的形势愈来愈严重。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都创办了白话报刊,它使民主革命时期的白话报刊又有了新的发展。从1899年到1918年,各地新创办的就有170种。北起哈尔滨,南到广州,东至上海,西达伊犁,遍布全国近30个大中小城市,甚至连最僻远的世界屋脊拉萨,也在1907年创办了西藏白话报。此外在日本东京也出现了9种中国白话报刊。王洪祥中国近代白话报刊史材料二 到五四运动的时候,才又来了一个展开,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这之中,自然含着挣扎和战斗,但因为常常取法于英国的随笔,所以也带一点幽默和雍容;写法也有漂亮和缜密的,这是为了对于旧文学的示威,在表示旧文学之自以为特长者,白话文学也并非做不到。以后的路,本来明明是更分明的挣扎和战斗,因为这原是萌芽于“文学革命”以至于“思想革命”的。鲁迅全集第4卷材料三 在新文学以前,文学的等级观念(文言文学和白话文学) 、社会的等级观念 (士大夫、知识者和平民百姓)是根深蒂固的。文学中文言文学为尊,白话文学是平民文学,是次等的。与之相对应的是由此划分的社会等级士大夫、知识者和平民百姓。即使如梁启超这等提倡白话文学的维新人士,也坚守着“ 物各有群,人各有等 ”。在新文化运动中,新青年的斗士们深刻地批判了文言文的封建贵族化本质,主张建立一种全社会和全民族共通、共享与共同的 “ 国语的文学 ”。“ 五四新文学 ” 的革命性成果之一,就是 “ 将特权阶层独占的文学权利还到了最广大的社会平民的手中 ”。张烨文言与白话的千年之争材料四 1920年北洋政府教育部通令全国, 宣布文体教科书分期作废, 逐步改用国体文, 教科书进入以白话文为形式的新阶段。为适应教科书文体的改革, 商务印书馆编撰出版了新法教科书,全部采用白话文, 初级小学教科书有国语、国文、修身、算术、珠算、会话读本、自然研究、国语唱歌集等, 共计9种; 高级小学教科书有国语、国文、算术、珠算、历史、地理、理科、自然研究、会话、英语共计10 种, 以后又出版了9 种。贾平安商务印书馆与中国近代教育(1)据材料一,指出1899年1918年白话报刊发展的特点及原因。(4分)(2)据材料二,概括鲁迅对白话文的评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鲁迅运用白话文体的特点。(3分)(3)据材料三,指出新文化运动期间白话文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2分)(4)综合上述材料,近代中国白话文运动呈现怎样的特征?从文体革新与思想解放关系的角度,谈谈你对近代中国白话文运动发展的认识。(4分)【答案】(1)特点:数量增多;分布较广。(2分)原因:资产阶级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为了争取民众。(2分)(2)看法:白话文也具备文言文的优势;白话文的兴起是文学革命和思想解放的结果。(2分)特点:将白话文形式和反封建内容有机地相结合。(1分)(3)因素: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大力推动;反封建专制的要求;思想解放深入发展。(任答两点,2分)(4)特征:白话文运动深受时代背景、政治因素的影响;由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推动到政府确定为官方文体。(2分) 认识:白话文运动顺应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要求;同时思想解放也推动了白话文的普及。(2分) (4) 本问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所学,可以归纳出近代中国白话文运动呈现的特征有:白话文运动深受时代背景、政治因素的影响;由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推动到政府确定为官方文体。思想认识表述开放,可以从顺应时代潮流和促进思想解放角度作答,可答为:白话文运动顺应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要求;同时思想解放也推动了白话文的普及。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

注意事项

本文(2019-2020年高考历史母题题源系列 专题11 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tian****1990)主动上传,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