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装配图网! | 帮助中心 装配图网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装配图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单元过关检测.doc

  • 资源ID:1978815       资源大小:1.19M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9.9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单元过关检测.doc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单元过关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学者信力建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乱频仍、兵荒马乱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自由、最为开放和最不可思议的一个时代是一个黄金的时代诞生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和学术派别。”材料反映的是()A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B儒家思想开始处于独尊地位C我国传统主流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D促使“三教合一”现象出现2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迅速崛起。“士与一般社会成员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他们往往能超越个人经济地位和阶级背景的狭隘限制, 从社会进步、国家兴旺、民众富足的宏观角度和长远目标上思考政治人生。”以下言论不能充分体现该观点的是()A士有怀居,不足以为士也B士可杀不可辱 C士志于道D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3全球通史在论述中国诸子百家思想主张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因此不可宽容待之。”下列观点与文中“他们”同属一个派别的是()A治之经,礼与刑B唯同乎天和者为然C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D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4漫画是季氏第十六“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的翻版“庶人不议,则天下有道”。“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这一言论出自先秦()A儒家B墨家C法家 D道家5孟子指出:“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荀子认为:“筐箧已富,府库已实,而百姓贫。夫是之谓上溢而下漏,人不可以守,出不可以战,则倾覆灭亡可立而待也。”这表明儒家主张()A藏富于民 B勤俭节约C忠孝为本 D国富民贫6汉书·艺文志称先秦某一学派“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长也。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而不知别亲疏。”这反映的是()A儒家的忠孝思想 B道家的辩证法思想C法家的君臣名分思想 D墨家的“兼爱”“非攻”7赵鼎新在中国大一统的历史根源中写道:“在这一政治体制中,皇帝被神圣化为天子,而天命的解释权则掌握在从知识精英中选任的儒士型科层官僚手中。”材料反映的是()A孟子的民本思想 B荀子的政治思想C董仲舒的新儒学 D二程、朱熹的理学8汉书·董仲舒传“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A强调“春秋大一统” B糅合了多学派思想 C趋向“三教合一” D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9董仲舒认为:“故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材料反映的主张是()A实行无为而治 B强调德治C主张法治 D强化专制统治10下列董仲舒的主张与“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相一致的是()A“春秋大一统”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天人感应” D“君权神授”11.右图漫画一团和气图乍一看好似一位笑面弥勒佛盘腿而坐,而细观之弥勒佛左耳处有一道冠老者,右耳处有一方巾儒士,弥勒佛手搭两人肩上,借用道者与儒士的五官,合成一张正面像,它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一种社会思潮。这一思潮()A隋唐时期初露端倪B推动了新儒学体系的诞生C“三教合归佛”为其核心D糅合了法家、道家及阴阳家的思想12下图是某道观朱熹、文昌帝君、孔子三人共同拜祭雕像,把朱熹与孔子放在道观中并处于同等地位,一同受祭祀。这主要由于朱熹()A奠定了儒家学说的思想基础B规范了社会人群的伦理道德C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D提出了“格物致知”的思想主张13古代某思想家曾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这段话渗透的主要理念是()A因材施教 B格物致知C知行合一 D经世致用14朱熹说:“若是格物致知有所未尽,便是知得这明德未分明。”王阳明说:“知善知恶是良知。”这可以佐证二人都主张()A知行合一,都产生于心B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C心就是理,心外无物D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理”15据说,昼夜苦思的王阳明,终于在一个夜梦中豁然开朗,悟得“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的道理,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这侧面说明王阳明“求理”的途径是()A圣人托梦 B内心自省C行万里路 D读万卷书16明清时期徽州妇女贞节牌坊数量惊人,下表是歙县历代受旌表的贞女烈妇。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朝代唐代宋代元代明代清代数量2人5人21人710人7 098人A.政府治国严谨 B世风每况愈下C儒学地位衰落 D理学摧残人性17中国古代儒学成为一种士大夫之学。到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主要说明李贽()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18“老庄、玄学和理学唯心主义所提倡的绝对的静止把静止说成绝对的,运动说成相对的,以静止主宰运动。”对此持反对意见的是()A荀子 B董仲舒C朱熹 D王夫之19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认为:“中国文化以周孔种其因,至秦汉收其果,几於有一成不变之观。”这里所指的“一成不变之观”是()A宗法血缘关系 B君权神授思想C儒家传统道德 D法家治国精髓20面对17、18世纪的中国思想界,余英时认为:“儒家思想关于个人的社会存在的问题,似乎正在酝酿着一种具有近代性格的答案。一个儒家的人权观点已徘徊在突破的边缘上,大有呼之欲出之势。”这实际是指当时中国出现()A民主共和思想 B经世致用思想 C唯物辩证思想 D离经叛道思想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第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每题20分,共60分)21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夫儒者以“六艺”(诗书礼易春秋乐)为法。“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故曰:“博而少要,劳而少功。”若夫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虽百家弗易也。汉初·司马谈论六家要旨材料2:北宋开始,门第已不存在,和尚寺也衰落了,搜罗不到人才。禅宗的新宗教,不啻叫人回头,由真返俗。而进士轻薄,终于担当不了天下大事。在这情形下,须待北宋知识分子再来打开新风气,寻觅新生命。书院讲学,由此酝酿。他们要把和尚寺里的宗教精神,正式转移到现实社会。要把清净寂灭究竟涅槃的最高出世观念,正式转变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国传统人文中心的旧理想。 钱穆国史新论材料3:浙东学派,从南宋到明清,经过永嘉学派、永康学派、金华学派,从叶适,到王阳明,到黄宗羲,一脉相承,形成了一整套的经济思想和经济伦理。比如“永康学派”的代表人物陈亮提出的“义利兼顾”的思想余姚人王阳明进一步提出“四民异业而同道”的经济伦理,到了黄宗羲更是明确地提出了著名的“经世致用”“工商皆本”的思想。王耀成宁波帮的经营理念(1)根据材料1,概括指出儒家思想的主要特点是什么。(6分)(2)根据材料2,指出理学家追求的政治理想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学产生的原因。(8分)(3)根据材料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浙东学派代表人物黄宗羲的君主政治观和经济发展观,并分析其思想特点。(6分)22孔子开创了儒家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孔子之后中国两千多年历史的进程,自始至终,且在各种思潮相继出现、并存和纷争中,孔子思想一直是处于有相当影响的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实际上他(汉武帝)和他的近臣们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致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黄仁宇中国大历史(1)汉武帝时代,他的近臣是怎样将儒术扩展到中央集权的官僚政治中去的?对中国政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材料2:“孔子之道,其本在仁,其理在公,其法在平,其制在文,其体在各明名分,其用在与时进化故曰孔子圣之时者也。”康有为春秋笔削大义微言考序“孔学则严等差,贵秩序,而措而施之者,归结于君权。于帝王驭民,最为合适,故霸者窃取而利用之以宰制天下”“儒教之最缺点者,在专为君说法,而不为民说法”。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儒学统一时代(2)归纳指出材料2中康有为、梁启超对儒学看待的不同观点?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说明康、梁看待儒学的本质目的。(6分)材料3:假使中国的东西仅只同西方化一样便算可贵,则仍不及人家,毫无可贵!中国文化如有可贵,必在其特别之点,必须有特别之点才能见长!宋以后所谓礼教名教者又变本加厉,此亦不能为之曲讳。数千年以来,使吾人不能从种种在上的权威解放出来而得自由,个性不得伸展,社会性亦不得发达,这是我们人生上一个最大的不及西洋之处。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尊孔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反孔的时代也已经过去了,现在应科学地研究孔子、评价孔子。 张岱年老专家谈儒藏(3)材料3中梁漱溟先生的观点是运用什么史学方法评价中国传统文化的?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评价梁漱溟的观点?据材料3中张岱年的观点,谈谈我们今天应如何看待历史上孔子及其儒学思想地位的?(8分)2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1: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将顾炎武誉为“清学开山之祖”,认为其在清朝学术史上的突出贡献在于“一开学风”“二开治学之法”“三开学术门类”,而这一切均归结于他“生平最注意的经世致用之学”。朱天宁顾炎武经世致用思想初探材料2:明清之际,文化学术界首先掀起了一场推陈出新的思想浪潮和文化大繁荣,使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冯天瑜等解构专制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研究材料3:鸦片战争前后,内忧和外患交织,经世致用便成了统治阶层应付这个困境的基本思路。魏源是道成经世实学乃至整个晚清经世实学的开拓者,他以经术为治术,通经致用,表现出强烈的务实精神。这是当时士人普遍的文化心态。经世致用思潮与鸦片战争后改革的延误(1)在中国思想史上,顾炎武以怎样的时代责任感影响着时人及后世?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顾炎武在学术上的突出贡献。(8分)(2)中国古代先后出现的三次思想活跃时期分别是在何时?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之际出现“推陈出新的思想浪潮和文化大繁荣”的社会背景。(7分)(3)鸦片战争前后,魏源在开拓晚清“经世实学”上的主要表现是什么?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魏源倡导经世实学在当时所产生的社会影响。(5分)单元过关检测(十二)1解析:选A。据“战乱频仍、兵荒马乱”“自由”“开放”“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和学术派别”等信息,可以判断这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故选A。B项是西汉;C项是明清时期;D项是魏晋至隋唐时期。2解析:选B。本题考查战国时期阶级关系变动。士可杀不可辱指士子宁可死,也不愿受侮辱,其原意是指自身不受侮辱,与题干材料不符,故选B。3解析:选C。据材料信息可以判断反映了法家学说。A项是儒家思想家荀子的主张;B项是道家思想家庄子的思想;C项是法家思想家韩非子的思想;D项是墨子的思想。 4解析:选A。材料中的“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的含义是:天下如果有道义的话,则平民都不会有异议了。这应是儒家创始人孔子的言论,故选A。5解析:选A。据题干材料中孟子主张明君应该让百姓富足;荀子认为府库充实而百姓贫穷,容易造成混乱,政权的覆灭。由此可见,二者都主张百姓富足,国家才能安定,故选A 。6解析:选D。本题考查对墨家思想的理解,解答关键是理解题干材料。据题干材料中“此其所长也见俭之利,因以非礼,而不知别亲疏”信息,可知反映了墨子“兼爱”的思想,故选D。7解析:选C。据题干中的“皇帝被神圣化”“解释权则掌握在儒士型科层官僚手中”等信息,可知是董仲舒的“君权神授”思想和儒家的独尊,故选C。8解析:选B。据关键信息:道、教化、正法度可知,董仲舒新儒学糅合了道家、法家等思想,B项正确;A项是董仲舒的思想主张,但题干并没有反映;C项说法错误,“三教合一”是指儒道释三家;D项说法错误,董仲舒是在传统儒家的基础上,吸收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学说加以改造形成的。9解析:选B。题干材料强调的是“正心”,由此判断材料反映的主张是强调德治,故选B。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有为”,排除A;C、D两项与题干材料反映的内容相悖,皆排除。10解析:选D。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上天保佑天下百姓,为让万民过上幸福生活,上天在人间设立君王,体现了皇帝的权力来自于上天的赋予,体现的是董仲舒宣扬的“君权神授”,故选D。11解析:选B。漫画体现的是佛、道、儒三教合一的趋势,推动了宋代理学的产生,理学在宋元时期成为官方哲学,故选B。三教并立最早出现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排除A;漫画中所示“佛、道、儒三教的人物于一图之中”并不能反映出“三教合归佛”为其核心,排除C;西汉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当时的儒家是融合了法家、道家及阴阳五行家的思想,排除D。12解析:选B。朱熹与孔子在道观中一同受祭祀,主要是因为朱熹的理学思想规范了社会人群的伦理道德,发展了孔子的儒学思想,故选B。A项是孔子的成就;C项是董仲舒的成就;D项是二程的成就。13解析:选C。据题干材料中的“知”“行”及“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等信息,体现了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理念,故选C。14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理学与心学的异同点。A项和C项只是王阳明的观点,D项只是朱熹的观点。 B项表述符合两者共同观点,故正确。15解析:选B。材料“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意即每个人在成为圣人的过程中,只需向内心、本体寻找力量即可,无须外求,从外部事物中求取道德之理是错误的。即“求理”的途径是“内心自省”,故选B。其他三项均与信息“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符。16解析:选D。唐宋贞节牌坊较少,可见唐宋对妇女的约束较小,而自宋元以来,理学成为正统思想,妇女受到的道德束缚越来越大,到了明清格外严重。贞节牌坊是统治者和民间共同宣扬程朱理学的见证,理学宣扬伦理禁欲,让封建礼教、贞节观念渗透到人的行为规范和心灵深处,导致贞烈妇女人数的激增,故选D。17解析:选C。从材料看,儒学一直是少数士大夫垄断,而李贽则认为普通百姓占据了人口的大多数,一种思想学说要为大多数人服务,被大多数人所拥有,这既是对儒学被少数人垄断的批判,也是对儒学的发扬光大。18解析:选D。反对“理学唯心主义所提倡的绝对的静止”,可以看出是宋代以后出现的思想家,王夫之提出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唯物主义观点,故选D。从时间上排除A、B;题干反对的是老庄、玄学理学唯心主义,排除C。19解析:选C。梁漱溟是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在中国文化要义中,梁漱溟指出:“周孔种其因,是种封建解体之因,是种国家融化在社会里面之因。秦汉收其果,是一面收融解融化之果,还一面在种种问题上收融和统一之果。所谓一成不变之观,即从此中国便是天下(社会)而兼国家的,从此便是以儒家为治道之本而摄取法家在内的”,故选C。20解析:选B。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7、18世纪”“个人的社会存在”“具有近代性格”,这是指当时中国思想界出现的经世致用思想,故选B。A项错在“共和”;C项说法与题干材料不符;D项从时间上排除。21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传统思想文化的演变。第(1)问要对材料1的信息进行认真解读分析,理解“累世不能通其学”“博而少要,劳而少功”反映出儒家思想内容繁杂和收效缓慢;在礼仪方面的作用。第(2)问,第一小问需要对材料2的信息进行概括。第二小问的原因要注意材料反映的信息,如佛教、道教对理学思想产生的影响;对“进士轻薄,终于担当不了天下大事”准确理解,其说明了知识分子责任心的缺失。第(3)问的第一小问要注意题目的要求,联系教材中关于黄宗羲思想的相关知识。第二小问黄宗羲思想的特点,易错在不能注意联系其所处的时代,从而分析出其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答案:(1)六艺卷帙浩繁,儒学太博而难以找到要点,用力多,而收效太少。儒学对于正君臣父子,别夫妇长幼尊的礼数,是任何一家都不能更改的。(2)理想:治国、平天下。原因:佛教、道教的冲击(宗教的冲击);科举考试选拔的人才不能担当大任;培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用人才。(3)君主政治观: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臣平等。经济发展观: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特点:对传统的儒学进行批判性的继承。22解析:本题考查对孔子及其儒学思想和地位的理解认识。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董仲舒改造儒学的有关主张进行归纳;第二小问从汉代儒学的地位角度回答其影响。第(2)问第一小问阅读材料,提取材料中康、梁二人的观点;第二小问结合19世纪末中国社会的时代特征说明康梁二人看待儒学的本质目的。第(3)问阅读材料中梁漱溟的观点判断其运用的史学研究方法,并据其观点分析评价;据材料3中张岱年的观点谈研究、评价孔子及其思想的方法及原则。答案:(1)董仲舒继承并发展了先秦儒学,政治上提出“天人感应”学说,认为王者受命于天,倡导“君权神授”;伦理上强调“三纲五常”,顺从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了“大一统”的主张,使儒家的学说扩展到中央集权的官僚政治中去。影响:汉代以来,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2)观点:康有为认为孔子儒学核心是“仁”,具有平等、进化的思想,孔子是与时俱进的思想家;梁启超认为儒学是维护专制的思想根源,是民主的障碍。 说明:19世纪末的近代中国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康、梁从不同角度分析看待儒学,其本质目的是宣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的维新思想,达到变法图强的目的。 (3)史学方法:梁漱溟运用比较全面(或辩证)的方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评价:梁漱溟先生从历史事实出发,注重从文化本身特质上强调中国当代文化需要有自身特点或特长,同时也指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名教束缚人性发展的缺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过分强调自身文明的特色而在向现代文明迈进过程中趋于保守与停滞,没有意识到思想要注意文明发展的时代性。认识:在其特定的时代背景下,辩证、全面地看待孔子儒学思想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与时俱进、取其精华、科学发展的观点研究孔子及儒学思想,注意思想文明发展演变的时代性。23解析:第(1)问回忆顾炎武的主张回答时代责任感;学术贡献从材料中读书、主张及实践活动方面归纳。第(2)问第一小问紧扣古代可以判断;第二小问背景从明清政治、经济及中西文化交流等角度归纳。第(3)问据所学可以回答魏源的主要表现;影响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以归纳。答案:(1)时代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贡献: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大学者,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动者,清代考据学的开创者,在历史学、地理学等方面有独到建树。(2)春秋战国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明清之际。背景:明亡清兴的朝代更替和抗清斗争的兴起;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衰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西学东渐现象的出现。(3)主要表现:魏源编写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影响:启发人们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探求强国御侮之策;成为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口号,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兴起。

注意事项

本文(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单元过关检测.doc)为本站会员(tian****1990)主动上传,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