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装配图网! | 帮助中心 装配图网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装配图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2019-2020年高三历史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 资源ID:1975686       资源大小:619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9.9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9-2020年高三历史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2019-2020年高三历史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试题(含解析)【试卷综析】本试卷是高三历史试卷,历史部分的考查以主干知识为载体。试题重点考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洋务企业、辛亥革命、近现代社会的生活变迁、抗日战争、新中国的外交、建国后我国的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经济体制改革、古代希腊、罗马的民主政治、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工业革命、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等主干知识;注意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调动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是份注重考查基础的好试卷。第I卷(共5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题文】1.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时,某一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这一官员的身份应是A丞相 B郡守 C县令 D.刺史【知识点】A2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刺史 【答案解析】D 解析:材料信息表明,此官员的职责是对地方官员进行监察,由此可判断是刺史。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监察地方,D项正确。后来刺史职权渐重,到汉成帝时,改刺史为州牧,居郡守之上,掌一州军政大权;东汉灵帝时,为镇压农民起义,再设州牧,如汉末刘表为荆州牧,袁绍为冀州牧,这都等于割据政权;从严格意义上讲,“刺史”的工作对象是地方官吏,是监察性质的职务;“县令”的工作对象是百姓,是行政性质的职务,C项不正确。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A项不正确。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上所属各县,B项不正确。故选: D【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有效信息的准确解读。【题文】2顾炎武认为:“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材料表明其主张是A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B郡县制避免了分封制的弊端C应重新恢复分封制 D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知识点】A1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答案解析】 D 解析:这句话出自顾炎武的郡县论。大致意思:人们知道从封建变到郡县的原因,就应该知道郡县制也有弊端,也会有变化,那是不是又要变回封建去呢?顾炎武答道:不是的,应该是在郡县中实行封建的某些做法,就是给地方以某些权利,不可过多的剥夺地方的权利,这样天下才能大治啊!所此可知,顾炎武主张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故选:D【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文言材料的有效信息的准确解读。【题文】3.从此“军机成为最大的枢密,参与军机的谋臣成为重臣,渐渐与文官之首(丞相)分位”。由此可知A秦朝置三公成功地分割了相权 B宋代有效地分割了丞相的军权C唐代三省制度提高了行政效率 D清代军机处进一步加强了皇权【知识点】A2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答案解析】 B 解析:据材料中的“分立”可知参与军机的大臣原本属于丞相管理后来才与丞相(文官之首)分开并立此特征符合宋代为分割相权而设立的中央军事机构枢密院,B项正确;秦朝三公中负责军事的太尉本来就是丞相并立的而不是分离出来的,A项错误;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只是决策运行程序中的职责不同,C项错误;D项不符合题意清代没有故选:B【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有效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相关知识准确把握。【题文】4.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知识点】A2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答案解析】D 解析:根据题干与“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宰相为政府领袖”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明清。明清时期中央集权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与题干观点相反。故选:D【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中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题文】5元朝人曾作木棉歌:“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指作机中布。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材料最能表明元朝A棉花开始在中国种植 B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C小农经济下农民的生活 D家庭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知识点】H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答案解析】C 解析:“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指作机中布。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从这句诗中可以看出,棉花种植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家人的穿衣需要,材料中的“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就是明证,这体现的是自己自足的特点。故选:C【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有效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的准确理解。【题文】6广东地区在唐朝时“岭南之田,所种惟稻”,到了清朝前期,“乡民以种稻收薄,故为它种(棉花,甘蔗,桑树)以为利。”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是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农村经济结构发生变化C小农经济开始逐渐解体 D缓解了人多地少的矛盾【知识点】H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答案解析】 B 解析:从材料中唐朝岭南只种稻谷,到清朝因稻谷的收入减少,棉花、甘蔗、桑树种植利润高,而改种之,说明农村的经济结构发生改变。封建统治阶级推行重农抑商政策,A项“放弃”错误;小农经济的解体是在1840年以后,C项与题干无关;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选:B【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有效信息的准确理解。【题文】7下图是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布局图。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对市的管理逐渐加强 体现了以皇权为中心的思想都城的经济功能在增加 坊与市的界限日益明显A B C. D【知识点】H2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答案解析】 B 解析:宋朝时,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市的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故不正确。三幅图中,宫城都位于城市中心,体现了皇权独尊、以皇权为中心的思想,故正确;与汉唐相比,北宋都城中出了夜市、晓市,正确。故选:B【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图表有效信息的准确理解,并对中国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的轨迹熟练掌握。【题文】8下表是明代三个时期江苏吴江县市镇数量的变化情况。对出现该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经济中心地位使吴江县集市增多 B政府经济政策调整促进了市镇发展C资本主义萌芽促进了江南城市的发展 D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镇的繁荣【知识点】H2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答案解析】 D 解析:材料反映了吴江县市镇数量不断增加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代商业发展的重要特点是工商业市镇发展,尤以江南为盛。故选:D【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从表格中获取有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解答。【题文】9余英时在士与中国文化一书中指出“15世纪以来,弃儒就贾是中国社会史上的普遍的新现象。不但贾人多从士人中来而且士人也往往出身于商贾家庭。明清的中国也可以说是一个士魂商才的时代”这种现象表明明清时期A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已名存实亡 B. 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传统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C读书人通过商业活动跻身仕途D商业经营的好坏是衡量士人成功与否的标准【知识点】H2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答案解析】 B 解析:材料中“不但商人多从士人中来,而且士人也往往出身商贾家庭”说明传统的士商界限被打破,社会结构随之发生变化。明清时期政府依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A项错误;商业经营使士人获取了巨大财富,但不能因此就跻身仕途,C项错误;D项本身错误。故选:B【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中的有效信息的准确理解。【题文】10粱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认为:“中国文化以周孔种其因,至秦汉收其果,几於有一成不变之观。”这里所指的“一成不变之观”是A家天下的观念 B君权神授思想 C儒家传统道德 D法家治国精髓【知识点】O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答案解析】C 解析:梁漱溟是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在中国文化要义中,梁漱溟指出:“周孔种其因,是种封建解体之因,是种国家融化在社会里面之因。秦汉收其果,是一面收融解融化之果,还一面在种种问题上收融合统一之果。所谓一成不变之观,即从此中国便是天下(社会)而兼国家的,从此便是以儒家为治道之本而摄取法家在内的”。故选:C【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题文】11有学者认为,先秦时期某学派主张积极救世,做事讲求道德;另一学派以其超凡脱俗、自在生活的美感和灵性弥补了前一学派的缺陷。该学者评述的是A儒家、道家 B儒家、墨家 C法家、儒家 D法家、墨家【知识点】O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答案解析】A 解析:题目中的“做事讲求道德”即先秦时期儒家学派“德治”的观点;“超凡脱俗”即先秦时期道家学派“逍遥”“无为”的思想。故选:A【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有效信息的正确解读。【题文】12“开始把世界本原、社会、人生融为一体,使中国传统思想中有了更强的思辨色彩,这是一个了不得的成就,对后世有重大影响。”这评价的应是 A荀子思想 B董仲舒新儒学 C宋明理学 D维新思潮【知识点】O2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答案解析】 C 解析:探讨世界本原,又与社会、人生相联系的,以道家及宋明理学最具代表故选:C【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中国古代传【题文】13有学者认为:宋代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庶民成为推动城市大众文化的主流,出现一种新型文化“庶民文化”。下列不属于“庶民文化”范畴的是A风俗画 B. 心学 C宋词 D明清小说【知识点】O2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答案解析】 B 解析:心学的理论性、思辨性较强,属于士大夫哲学,故不属于“庶民文化”。故选:B【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有效信息的准确解读。【题文】14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倡导“自由”“平等”思【知识点】O2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答案解析】C 解析:根据所学,明末清初思想界里一批反对传统儒家思想、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腐朽统治的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等他们批判继承了传统的儒学体系,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材料中“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反动”指思想家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故选:C【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有效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题文】15它“标志着(近代中国)以坚决排除现代思想和现代技术的途径来解决中国问题的最后一次努力。”它应该是指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知识点】C1近代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答案解析】 C 解析:根据“坚决排除现代思想和现代技术的途径”仇视一切外洋事务,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为义和团运动。故选:C【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义和团运动的理解。【题文】16下表所列内容是与中国某省份相关的一些历史信息。据此推断该省份是A四川 B安徽 C江苏 D山西【知识点】H2 C4 K2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近代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答案解析】B 解析:安徽的徽商闻名天下,同时又是新四军的主要活动区域之一;安徽作为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试点省份之一。故选:B【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安徽相关的历史基本史实的准确记忆。【题文】17有学者认为:“所谓洋务运动,乃是清朝统治者在汉族地主官僚和外国侵略者的支持下,用出卖中国人民利益的办法,换取外洋枪炮船只来武装自己,血腥地镇压中国人民起义,借以保存封建政权的残骸的运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该观点深刻揭示了洋务运动的本质目的 B该观点全面剖析了洋务运动的历史原因C该观点准确阐释了“中体西用”的思想D该观点客观评价了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知识点】J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洋务运动【答案解析】 A 解析:从材料中“乃是清朝统治者在汉族地主官僚和外国侵略者的支持下,用出卖中国人民利益的办法,换取外洋枪炮船只来武装自己,血腥地镇压中国人民起义,借以保存封建政权的残骸为目的的运动”,A项正确。据材料反映的是对洋务运动的否定,D项说法错误;洋务运动的历史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政治、经济因素,也有思想因素,材料反映不够全面,排除B;“中体西用”的思想是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探求强国御侮之道,维护清王朝统治,与材料内容不符, C项说法错误。故选:A【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有效信息的准确理解,并对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的准确理解。【题文】18右图取自1884年的点石斋画报,它描绘了当时上海妇女打落袋的情景。观察右图,能全面描述画面的选项是:近代上海多新闻,中西文明汇申城三寸金莲爱娱乐,挥杆击球来健身明眸皓腕携幼儿,发髻宽袖显身份巾帼解放新主张,民主科学风气生A B C D【知识点】L1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答案解析】 B 解析:注意画报的时间1884年,“民主科学风气生”是指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排除故选:B【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的相关知识的准确记忆。【题文】19某文件明确规定:“保护国家的公共财产和台作社的财产,保护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其私有财产,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这份文件应该是A中共“一大”纲领 B中共八大决议C.共同纲领 D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知识点】E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共同纲领【答案解析】C 解析:材料中“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说明这段文字材料应该出现在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之后,A、B项与材料中的时间特征不符可直接排除;D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时中国积极倡导建设社会主义经济而非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也与题意不符;材料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鼓励多种经济成分存在。故选:C【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有效信息的准确解读。【题文】20“这是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包括共产党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材料中的“转折点”是指A中日邦交正常化 B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C中美关系正常化 D中国重返联合国【知识点】F2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开创外交新局面【答案解析】D 解析:从材料中“反西方国家(包括共产党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可以分析出该事件发生在国际舞台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因此该“转折点”指的是联合国内的活动。故选:D【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有效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中国外交史上的重大事件的作用准确理解。 【题文】21图片反映一定时期的历史现象,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农村产生过很大影响,其相同之处是A.都以过渡时期总路线为指导 B.都为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C都调动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D都提高了农村经济的公有化程度【知识点】K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答案解析】D 解析:人民公社化运动发生在1958年,当时中国已经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而过渡时期,A、B项排除;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排除C项,D项属于两者的共同点,正确。故选:D【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寻找农业生产合作社和人民公社的共同点。【题文】22. 1980年8月,原温州市革命委员会转发了市工商局关于对个体工商户进行全面整顿、登记、发证工作的报告的通知,1844位个体户统一领到了营业执照,成为温州乃至全国第一批具有合法身份的个体户。这说明A温州企业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全面展开C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 D非公有制经济开始占主体地位【知识点】K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答案解析】C 解析:个体工商业属于私营经济,改革开放后允许它的发展,说明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C项正确;1985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实行,但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没有改变,A、B、D项错误。故选:C【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有效信息的准确解读。【题文】231956年毛泽东两次观看昆曲名剧十五贯,之后人民日报首次为一场戏剧演出刊发社论,称赞其“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当时昆曲复兴的主要原因是A“双百”方针的贯彻 B昆曲名剧的涌现C大众舆论吹捧宣传 D“教育大革命”的推动【知识点】Q4古今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双百方针和现代教育的发展【答案解析】A 解析:注意时间: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全面地社会主义建设,包括文艺建设随之展开,为了促进社会主义文艺的繁荣,毛泽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思想,昆曲复兴就是这一思想的产物。故选:A【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新中国的文学、文艺方针的准确理解。【题文】241950年中国外交部发布外侨管理外资处理意见,其中规定对“帝国主义及其仆从国家侨民”采取“赶、挤”政策,有步骤地令其全部撤回。这一做法体现的外交思想是A“一边例”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另起炉灶” D.“独立自主不结盟”【知识点】F1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答案解析】B 解析:“一边倒”是指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另起炉灶”是不承认旧的外交关系;D项出现于改革开放新时期。B项指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故选:B【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的准确理解。【题文】25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说写到“在外交政策中,政治家常常通过寻求共同利益来达到目的。毛泽东却反其道而行之,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下列外交事件中,明显地体现了毛泽东上述外交思想的是A建国初实行“一边倒”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C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D.支持联合国工作【知识点】F2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开创外交新局面【答案解析】C 解析:材料中基辛格谈到的内容主要是中美关系。“毛泽东却反其道而行之,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指中美之间存在意识形态的差异,但毛泽东却反其道行之,与美国关系缓和。故选:C【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有效信息的准确解读。【题文】26“抽签选举制使富人失去了运用其财富和地位等方面影响选举的可能,为普通公民提供了在古代条件下最广泛也最平等的参政机会。”引文所描述的是A中国先秦时期的军功爵制度 B中国自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C古代雅典民主机关的选举方式 D美国的总统选举制度【知识点】A3 A2 B1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希腊民主政治特点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及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答案解析】C 解析:“为为普通公民提供了在古代条件下”可以分析出是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排除D项。中国先秦时期的军功授爵制度是以军功来授予官职或爵位的;科举制度是以科举考试的成绩为依据来授予官职或爵位的,A、B项不符合材料“抽签选举制”的题意。故选:C【思路点拨】 解读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有效信息的准确解读。【题文】27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写下了“男人就是城邦”之句。根据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以下属于公民范畴的“男人”是A温杜德 男,35岁,没有读过一天的书,大脑中度智障,居住在雅典的自由民B麦克卡 男,28岁,满腹经纶,文武全才,来自波斯帝国,现暂住在雅典C索斯丹 男,33岁,武艺超群,因无钱给父母治病,被迫卖身为奴D. 艾梵德 男,11岁,雅典自由民,公认的神童【知识点】A3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希腊民主政治特点【答案解析】A 解析:雅典民主政治中的“公民”是指除奴隶、妇女、外邦人以外的成年男子。B项是波斯人,是外邦人,排除;C项是奴隶,排除;D项是未成年人,排除。故选:A【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古代希腊的公民的内涵的准确把握。【题文】28古罗马十二铜表法第九表规定:“不得为了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刑事判决不服的,有权上告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此规定体现了:依法治国思想 自然法的原则 保护所有人的利益 城邦的民主化治理A B C D【知识点】A3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十二铜表法【答案解析】 B 解析:十二铜表法颁布后,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受到限制,平民利益得到保护。表述不正确。故选:B【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有效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十二铜表法的历史意识准确的把握。【题文】29恩格斯指出,“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权关系”,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这表明罗马法A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法典 B.是罗马帝国统治的有力支柱 C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D是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基础【知识点】A3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答案解析】D 解析:罗马法是维护奴隶主利益的法律,并非资产阶级的法典,排除A项。罗马法的确是罗马帝国统治的有力支柱,但与材料的含义不符合,排除B项。从材料中也得不出C项的内容。据材料“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律关系”可以判断出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均受到了罗马法的影响,D项正确。故选:D【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罗马法的历史意义的准确把握。【题文】301832年议会改革使英国的选民数从488万增加到808万,从人口总数的大约2增加到33。这些新获得选举权的人大多数应该是A贵族阶层 B工业资产阶级 C城市工人 D农业工人【知识点】B1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及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答案解析】B 解析:抓住关键信息“1832年议会改革”,结果是工业资产阶级获得选举权。故选:B【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进行分析。【题文】31联邦党人论稿的“引论篇”中指出:如果美国继续维持当时美国那种“权力首先是地域性的”政治结构,美洲必然再次被欧洲列强所瓜分,从而丧失独立战争的成果。为解决文中的现象,1787年宪法A确立自由平等原则 B确立了共和制原则C确立了联邦制原则 D确立权力制衡原则【知识点】B1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及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1787年宪法【答案解析】 C 解析:从材料中的“权力首先是地域性”可分析出这一政治结构是指邦联制,为改变这一体制,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联邦制原则,以加强中央集权。A项错误,1787年宪法制定前后的美国政体都能体现自由平等的原则;B项错误,美国独立后实行的体制都是共和制,1787年宪法并未作出纠正;D项权力制衡并不能解决美国地方权力过大的问题。故选:C【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美国1787年宪法相关知识进行综合分析。【题文】32白之浩将英国政治制度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尊严的部分”,一是“效率的部分”。 “尊严的部分”具有激发和保留人们崇敬之心的功能,它使政治制度获得了权威和动力,而“效率的部分”是对这种权威的现代运用。“尊严的部分”“效率的部分”分别指的是A君主制和议会制 B君主制和共和制C立宪制和共和制 D立宪制和议会制【知识点】B1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及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君主制和议会制【答案解析】 A 解析:由“尊严的部分具有激发和保留人们崇敬之心的功能”可以知道这是指对君主的尊重和崇敬,由“效率的部分是对这种权威的现代运用”可知是采用了议会制,即人们选举代表组成国家的权力机构,来管理国家。故选:A【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有效信息的准确解读。【题文】33.布罗代尔在15到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一文中指出:“由于15世纪地理大发现,欧洲一鼓作气地(或几乎如此)挪动了自己的疆界,从而创造了奇迹。”作者所指的“奇迹”主要是指A欧洲人对地理概念认识逐渐清晰 B美洲新大陆的发现C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形成 D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知识点】I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答案解析】C 解析:由材料中的“15世纪”的时间可以分析出,作者所指的“奇迹”是指地理大发现促进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形成。故选:C【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地理大发现的重要影响的准确分析。【题文】3415世纪,意火利的剧作家阿尔贝蒂说:“神也和人一样鄙视穷光蛋”,“不要藐视财富,而要防止贪婪。物质丰富之后,我们就会生活得愉快、自由”。此观点A反映了禁欲主义思想 B表明了反神学的态度C蕴含了人文主义精神 D批评了拜金主义思想【知识点】P1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希腊先哲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答案解析】C 解析:从材料“神也和人一样鄙视穷光蛋”可以看出神也具有和人一样的人格;从材料“不要藐视财富,而要防止贪婪。物质丰富之后,我们就会生活得愉快、自由”可以看出追求现实的幸福成为了重要的内容。这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的内容。故选:C【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有效信息的准确解读。【题文】35“心里相信,就可称义”这一思想在16世纪的欧洲引发了一场改革运动。下列对这场运动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影响的社会阶层比文艺复兴运动广泛 B从心灵角度发展了人文主义C有利于中央集权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 D否定宗教神学争取个性解放【知识点】P1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希腊先哲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答案解析】 D 解析:“心里相信,就可称义”即马丁·路德“因信称义”的宗教改革理论,宗教改革运动沉重打击了天主教在欧洲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的高涨和民族国家的发展;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宗教改革运动并没有否定宗教神学, D项错误。故选:D【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欧洲宗教改革的影响的正确认识。 【题文】36阿克顿自由与权力一书中说“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强调的是宗教信仰中个体的自由,这里的“个体的自由”的本质涵义是A个人的自由原是天所赐予的 B个人可以自由选择宗教信仰C好坏优劣取决于个人的尺度 D个人有灵魂得救的自主权【知识点】P1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希腊先哲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答案解析】D 解析:A项内容不符合路德宗教改革的观点,它是近代新兴资产阶级在政治上要求的反映。B项内容对路德的宗教改革内容理解有误,路德宗教改革是否定教会的权力,个人灵魂得救的权力由教士手中转到教徒手中,D项正确。故选:D【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欧洲宗教改革的本质的正确理解。【题文】37布尔什维克的政敌,立宪民主党领导人帕·米留可夫指出:十月革命是“俄国革命长期复杂进程中的一个阶段,它不是对二月革命的否定而是二月革命所开创的进程的继续”。“二月革命所开刨的进程的继续”主要是指:A签订条约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 B彻底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C推翻罗曼诺夫王朝和沙皇反动统治 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与苏维埃共同执政【知识点】D2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答案解析】 B 解析:从材料中的“十月革命是二月革命所开创的进程的继续”,可分析出B项正确。故选:B【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对俄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的实质的正确认识。【题文】38下图为某学者所描绘的1700年以来中国、美国、西欧、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在全球所占比重曲线图。其中与西欧相符的是A B C D【知识点】I2 B1 K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两次工业革命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及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答案解析】A 解析:1776年,美国宣布独立后,经济迅速发展,20世纪初成为头号经济大国,符合美国;1820年左右,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首位,鸦片战争后所占比重迅速下降,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后呈现上升趋势,代表中国;印度与中国类似,但国内生产总值在全球所占比重低于中国,代表印度;工业革命开始后,西欧的国内生产总值在全球所占比重迅速上升,此后呈现下降趋势,符合西欧。故选:A【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曲线图的正确解读。【题文】39货币变局一书中提到:“伴随英镑衰落的是美元的崛起,一个新的时代被开启了。或许,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一“时代”的开启A加速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B加强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合作C缓和了美苏争霸造成的紧张局势 D推动了欧洲的一体化进程【知识点】N1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答案解析】B 解析:美元的崛起,标志着美国建立了经济霸主地位,推动欧洲一体化的进程的主要是美苏两极格局,是政治、军事方面的原因。故选:B【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有效信息的解读,并对二战后美国经济对世界格局的影响。【题文】40自上世纪20年代以来,在美洲大陆上,哥伦布纪念日便是纪念欧洲与美洲首次碰撞后,产生新的混血种族及其文化的节日,并被人们称为“种族之日”。这里纪念的是A发现新大陆的英雄 B开辟美洲历史的新篇章C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D文明的交流与碰撞 【知识点】I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答案解析】D 解析:结合材料中“碰撞”、产生新的“种族”、“文化”可选出正确答案。A项是(地理)、B项 是(美洲历史)、C项是(全球史观)角度均不符合材料。故选:D【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中有效信息的准确解读。【题文】411851年,正当伦敦世博会召开,宣布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正以雷霆万钧之力重塑欧洲乃至全球经济和社会形态时,已经有人在解剖它的病灶,预备提前宣判它的死刑了。“解剖病灶”产生的历史影响是 A冲击了清朝封建统治 B直接指导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首次尝试 C无产阶级有了科学理论指导 D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 【知识点】D1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巴黎公社运动【答案解析】C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1851年”“预备提前宣判它(资本主义)的死刑”和所学史实可知,此事件是指1848年2月马克思发表共产党宣言。它宣告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开始成为一种社会思潮,而且迅速蔓延。故选:C【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有效信息的准确理解,并到共产党宣言的历史作用的准确把握。【题文】421859年以后,信仰再次产生严重的危机。宗教真理之金同那个盛装它的古老破旧的钱袋一起丢弃了,而且再也找不回来了。这主要是由于A马丁·路德提出信仰得救,与“上帝直接对话”B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否定生物“神创说”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理论,摆脱神学对科学的束缚D瓦特发明蒸汽机,推动生产力发展。【知识点】S1近代以来的世界科学、文学艺术·物理学的重大进展及破解生命起源之谜【答案解析】B 解析:根据材料1859年结合所学知识,可分析出是达尔文的进化论,使得信仰再次产生严重的危机。故选:B【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进行分析作答。【题文】43卡尔·波拉尼在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一书中指出:“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机器都是没有受到过教育的技师发明的,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没有读写能力。”下列关于“我们时代”经济状况的表述正确的是A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盛行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到来 D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知识点】I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两次工业革命【答案解析】A 解析:根据“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机器都是没有受到过教育的技师发明的,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没有读写能力。”判断“我们时代”应是指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发明者大多是工匠或技师,与技术还没有紧密的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亚当斯密提出自由主义经济思想,A项正确。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排除B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应追溯到罗斯福新政,排除C项;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是在二战后的第三次技革命时期,排除D项。故选:A【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有效信息的准确理解。【题文】44影响右图曲线变化的因素有第一次世界大战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经济体制A B C D【知识点】M2 各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创新与调整·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答案解析】D 解析:图中1913-1921时间年苏俄的粮食产量下降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关;1921-1925年粮食产量上升与新经济政策有关;从1923-1925年的时间信息可知,不符合题目的时间条件,排除。故选:D【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图表的数据准确分析,并对苏俄(联)经济建设的相关史实的准确把握。 【题文】45有学者指出:在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经济全球化实际上只是“半球化”只有到80、90年代经济全球化浪潮才真正具有全球性。学者提出此观点的依据不包括 A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C世贸组织的建立 D两极格局的解体【知识点】N2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及全球化【答案解析】 B 解析:二战后因为美苏的两极格局的形成,世界市场被一分为二,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市场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市场。随着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经济全球化的障碍进一步扫除。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故选:B【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结合材料,对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的准确理解。【题文】46美国著名国际问题专家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中说道:“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两极格局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材料中的“新力量”是指西欧的联合 日本的重新崛起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国际恐怖主义猖獗A B C D【知识点】G2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答案解析】A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二战后仅25年”可知是20世纪70年代,多极化趋势出现,符合,而是在世纪之交出现的。故选:A【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结合材料的关键信息,并对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相关史实的准确把握。【题文】471948年、1962年美国与西欧在自由世界的黄金所占份额如右图,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A经济危机导致美国经济实力下降B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C一体化进程推动了欧洲经济发展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知识点】M3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答案解析】C 解析:A项表述有误,这一时期,美国经济实力正处于鼎盛时期; B表述错误,当时是两极格局;C项下,二战后,欧洲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实力上升,正确;D项表述有误,该体系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逐渐瓦解。故选: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表格数据信息的准确分析,并对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的历程准确的把握。【题文】48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随着二战的结束,世界不得不重建。”当时“重建世界”的原因不包括A美苏战时同盟基础丧失 B美苏在国家利益上矛盾加剧C美苏意识形态对立加剧 D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知识点】G1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两极世界的形成 【答案解析】 D 解析:材料“随着二战的结束”,可知此时的“重建世界”是指美苏根据自身利益和实力的对比两分世界格局的建立,也就是两极格局的建立。D项不结盟运动出现于两极格局形成后,是对两极格局的冲击。故选:D【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准确理解。【题文】49右边漫画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其中不能读出的是A朝鲜战争扩大为一场国际性的局部战争B朝鲜战争是美国推行全球战略的一部分C志愿军抗美援朝打乱了美国的战略部署D美国扼杀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的企图失败【知识点】G1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两极世界的形成 【答案解析】 D 解析:图片信息及创作的时间可知是朝鲜战争(1950-1953年),A、B、C符合史实。从漫画时间“1950年”可知朝鲜战争并未结束,D与史实不符,符合题意。故选:D【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进行分析。【题文】50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A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 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C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冲突 D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知识点】G1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两极世界的形成 【答案解析】D 解析:冷战时期,因为美苏两者势均力敌,谁都不敢发动世界大战,这种均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发生,所以可以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故选:D【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冷战的特点及积极的影响准确把握。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题文】C2 C3 51.(16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主旋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先生承接了太平天国的革命的正统,而淘洗了他们的帝王思想、宗教思想。 整理了三合会、哥老会一类的民间的民族的结社,改进了他们的思想,使入于革命的正轨。 孙中山先生在中国民族革命史上之位置(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太平天国运动相比,辛亥革命的组织形式、领导阶级、斗争目标有哪些新发展。(6分) 材料二 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从君主到民主”社会转型的成功开始。也有人认为“辛亥革命只赶走了一个皇帝。剪了一条辫子,革命失败了”。(2)你同意材料二中的哪种观点?(1分)请结合史实说明你的理由。(3分)材料三 从这时候起(注:指1920年前后),中国社会内部发展明显呈现上升趋势, 中国人民民族觉醒和阶级觉醒的步伐明显加快了。在这以后,帝国主义的侵略还有加重的趋势,但人民的觉醒,革命力量的奋斗,已经可以扭转“沉沦”,中国社会的积极向上一面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了。 整理自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分期及其“沉沦”与“上升”诸问题(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觉醒后的中国人民在扭转“沉沦”方面做出了哪努力?(6分)【知识点】近代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近代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的十年对峙【答案解析】答案 :(1)新发展:组织形式:从旧式的宗教组织“拜上帝教”发展到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领导阶级:从农民阶级发展为近代民族资产阶级;斗争目标:从追求空想的“人间天国”到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6分)(2)观点(1分)成功: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任意两点3分)失败: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任意两点3分)(3)成果: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共一大,标志着新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国民大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推动中国近代化。答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都可得分。解析:(1)依据问题限定角度,分析两者的不同点,结合材料一中“淘洗了他们的帝王思想、宗教思想”、“ 民间的民族的结社”、“ 改进了他们的思想”可分析。 (2)开放型问题,言之有理即,如果同意,要知辫子的象征意义;如果不同意,则应革命含义阐述分析。(3)本问主要列举1920年前后,即(1919-1927)中国人反抗列强侵略所作出的努力的史实即可。【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作答。【题文】O2 52(16分)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是促进人类进步的重要阶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为什么在李贽的时代“无法孕育”?(6分)材料二 日本学者福泽渝吉在文明论概略中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 福泽渝吉文明论概略(2)结合欧洲和中国近代化的史实评述材料中的观点。(10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答案解析】答案:(1)李贽时代: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加强。经济:小农经济主导,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思想:封建专制思想根深蒂固。(6分)(2)观点:福泽渝吉认为,学习欧洲文明,应先学思想,再改制度,最后学习技术。如果改变学习顺序,则很难行得通。欧洲的近代化先是经历了思想启蒙(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继而是制度建设(英、法、美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最后是器物阶段(通过工业革命,欧美国家相继实现工业化)。近代中国的近代化过程则完全把这个顺序颠倒过来,即:由器物(洋务运动)到制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再到思想观念(新文化运动),结果未能成功。正如福泽渝吉所言:“看似容易,实则不通”。所以,作者的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失败与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密切相关。未能实现民族独立,成为阻碍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最大障碍。(10分) 解析:(1)“原因”结合李贽所生活的年代,从政治上的专制统治、经济上的小农经济、思想文化上的保守思想等方面进行分析不利于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的因素。(2)本问是开放性试题,先明确福泽渝的思想观点,然后结合史实从欧洲近代化的发展和近代中国的近代化发展进行论证作者的观点即可。【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作答。【题文】J2 K1 K2 53(18分)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不同时代、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发展模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实业投资热,

注意事项

本文(2019-2020年高三历史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tian****1990)主动上传,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