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装配图网! | 帮助中心 装配图网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装配图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2019-2020年高三第四次模拟语文试题.doc

  • 资源ID:1964839       资源大小:82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9.9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9-2020年高三第四次模拟语文试题.doc

2019-2020年高三第四次模拟语文试题注: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卷(阅读题,共70分) 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悲剧美的音乐诠释悲剧美是美学的主要范畴之一。它是在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和悲剧性的艺术表现中对美的肯定,而且往往与崇高和壮美相联系,使人产生深沉而巨大的同情共感和心灵震撼,并以其深刻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以激励和启示,引发人们深层次的审美感受。音乐中的悲剧美是整个艺术悲剧美的重要的、极有光彩的组成部分。它把现实生活中的悲剧从情感体验的角度加以集中、浓缩,以音乐所特有的表情效果使人们在苍凉悲愤或慷慨激昂的感受中,获得音乐美的体验。 悲剧美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用语“悲剧”,也不同于戏剧体裁中的悲剧,而是作为美的一种存在形态,即具有悲剧因素的客体对象,所以它既与现实生活中的悲剧、戏剧体裁中的悲剧有着内在联系,又具有本质区别。美学悲剧包括了人类历史上、社会生活中所发生的不幸和苦难的事件,包括了一切艺术对这种苦难现象的表现。悲剧性的审美意义“是具有正面素质或英雄性格的人物,在具有必然性的社会矛盾剧烈冲突中,遭到不应有的、但又是有必然性的失败、死亡或痛苦,从而引起人的悲痛、同情、奋发的一种审美特性。”悲剧本质上与崇高相通或类似,必须能使人兴奋兴起,提高精神境界,产生审美愉悦。车尔尼雪夫斯基指出:“人们通常都承认悲剧是崇高的最高、最深的一种”。这表明悲剧是一种富于哲理性、崇高的艺术。不过,并非所有的崇高都是悲剧,也不是所有的悲剧都属于崇高,那些表现英雄牺牲的悲剧性,具有震撼力,本身就与崇高相通。但具有正面素质的“小人物”的悲剧则是在社会生活中遭到不应有的痛苦而引起人们同情、沉思。这类悲剧性与崇高相去甚远。然而悲剧的效果就在于通过描写人类类似的苦难,来引起人民的恐惧与怜悯,从而净化和陶冶情操。 大多数美学家认为,悲剧除了痛感之外还能给人一种深层次的快感。音乐作品中存在大量以悲为美的现象,亚里士多德有过这样的解释:“怜悯和恐惧是人们最容易滋生的两种情感,必须用悲剧、音乐等艺术手段,将这些容易滋生的、过分强烈的、搅乱平静生活的情感宣泄净化,而重新回复心理平衡。”悲剧的目的不在于让人沉浸在真正的痛苦和哀伤之中,而是使人的灵魂重新进入一种平静安宁状态,并在这种状态中体验着自由的喜悦。悲剧的快感来源于生存深处的生命力的舒张,而所谓的“生存快乐”,只有在受难的痛苦中才能被激发出来。我们熟知的贝多芬,他的幸福恰恰源于他的痛苦压抑和孤独。在他三百多部作品中所体现出的悲剧性都化作了深沉壮美的音响世界。他用饱满的热情、坚强的意志,用充满斗争精神的音乐与命运抗争、与黑暗的现实抗争。一切具有悲剧美的哀伤里,都能发现可以化作积极力量的因素。如阿炳的二泉映月、听松等,充满了人生不幸的控诉,音乐中刻画的社会冲突性,认识悲剧的深刻性,表明了悲剧美正是源于痛苦,这种痛苦又代表着神圣精神力量的升华从痛苦走向欢乐。 悲剧不是重在对苦难的渲染,而是重在对反抗苦难和毁灭中所呈现出来的抗争之美的表现上,只有对苦难和毁灭的抗争,才能够揭示出人性中的美,才能焕发出生命的全部光辉,张扬人的生命本质。 音乐的审美功能在于它能对人类情感交流、体验、宣泄、调节等需要的满足,使人们在音乐中找到自己与人类世代流淌的情感之流的连接点、交汇点、融合点。并在交流、共鸣的过程中让人类美好的情感流入自己的心灵。音乐用其特有的方式诠释悲剧美,引导人们进行真理的探索和伦理的追求,在强烈的感动和激荡中给人以向上的鼓舞力量。 (节选自文艺生活,有删改)1下列关于“悲剧美”内容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 )A悲剧美能使人产生深沉而巨大的同情共感和心灵震撼,并以其深刻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以激 励和启示,引发人们深层次的审美感受。B美学悲剧包括了人类历史上、社会生活中所发生的不幸和苦难的事件,包括了一切艺术对这种 苦难现象的表现。C悲剧美作为美的一种存在形态,既与现实生活中的悲剧、戏剧体裁中的悲剧有着内在联系, 又具有本质区别。D悲剧美往往与崇高和壮美相联系,人们通常都承认悲剧是崇高的最高、最深的一种。这表明 悲剧是一种富于哲理性、崇高的艺术。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 A音乐以其特有的方式诠释悲剧美,引导人们进行真理的探索和伦理的追求,在强烈的感动和 激荡中给人以向上的鼓舞力量,音乐是适于表现悲剧美的艺术形态之一。B悲剧除了痛感之外还能给人一种深层次的快感。悲剧的快感来源于生存深处的生命力的舒张, 而所谓的“生存快乐”,只有在受难的痛苦中才能被激发出来。C悲剧性的审美意义是具有正面素质或英雄性格的人物,在具有必然性的社会矛盾剧烈冲突中, 遭到必然性的失败、死亡或痛苦,进而引起人的悲痛、同情、奋发的一种审美特性。D具有正面素质的“小人物”的悲剧的效果在于通过描写人类类似的苦难,来引起人民的恐惧 与怜悯,从而净化和陶冶情操,也是一种崇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借阿炳的二泉映月、听松等音乐作品说明一切具有悲剧美的哀伤里,都能发现可 以化作积极力量的因素。B悲剧的目的是让人的灵魂重新进入一种平静安宁状态,并在其中体验自由的喜悦,不在于让 人沉浸在真正的痛苦和哀伤之中。C悲剧重在人们反抗苦难和毁灭中呈现出来的抗争之美,而不在渲染苦难,只有这样才能揭示 人性中的美。D人们在音乐中得到情感交流、体验等需要的满足,找到自己与人类世代流淌的情感之流的共 鸣,并在交流、共鸣的过程中让人类美好的情感流入自己的心灵。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师中字诚之,楚丘人。年十五,上封事言时政。父纬为泾原都监,夏人十余万犯镇戎,纬帅兵出战,而帅司所遣别将郭志高逗留不进,诸将以众寡不敌,不敢复出,纬坐责降。师中诣宰相辩父无罪,时吕夷简为相,诘问不屈,夷简怒,以为非布衣所宜言。对曰:“师中所言,父事也。”由是知名。 举进士,鄜延庞籍辟知洛川县。民有罪,妨其农时者必遣归,令农隙自诣吏。令当下者榜于民,或召父老谕之。租税皆先期而集。民负官茶直十万缗,追系甚众,师中为脱桎梏,语之曰:“公钱无不偿之理,宽与汝期,可乎?”皆感泣听命。乃令乡置一匮,籍其名,许日输所负,一钱以上辄投之。书簿而去。比终岁,逋者尽足。 庞籍为枢密副使,荐其才。召对,转太子中允、知敷政县,权主管经略司文字。夏人以岁赐缓,移书边曰:“愿勿逾岁暮。”诏吏报许,师中更牒曰:“如故事。”枢密院劾为擅改制书,师中曰:“所改者郡牒耳,非诏也。”朝廷是之,薄其过。 熙宁初,拜天章阁待制。西夏人入寇,以师中知秦州。诏赐以班超传,师中亦以持重总大体自处。前此多屯重兵于境,寇至则战,婴其锐锋,而内无以遏其入。师中简善守者列塞上,而使善战者中居,令诸城曰:“即寇至,坚壁固守;须其去,出战士尾袭之。”约束既熟,常以取胜。师中志尚甚高,每进见,多陈天人之际、君臣大节,请以进贤退不肖为宰相考课法。在官不贵威罚,务以信服人,至明而恕。去之日,民拥道遮泣,马不得行。杜衍、范仲淹、富弼皆荐其有王佐才。然好为大言,以故不容于时而屡黜,气未尝少衰。 (节选自宋史李师中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纬坐责降 坐:因为 B令农隙自诣吏 隙:空闲的时间 C许日输所负 输:运输 D以进贤退不肖为宰相考课法 课:考核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李师中对百姓“不贵威罚”的一组是(3分) ( ) 妨其农时者必遣归 租税皆先期而集 师中为脱桎梏 许日输所负 比终岁,逋者尽足 民拥道遮泣,马不得行 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李师中有胆识。15岁时,就敢于上密封奏书论说当时政事,在他父亲李纬因将领畏敌不前而 被贬官一事上,他也敢于到宰相那里辩白父亲无罪。 B李师中敢于坚持己见。夏国上奏想延缓对朝廷的进奉日期,便移文到边界上提出要求,皇上 下诏给官吏说可以,李师中却主张按照旧例执行。 C李师中很有战略眼光。针对西夏的进犯,李师中选择把善于守御的人布置在边塞上,而让善 于作战的人处于中间地带,他的抗敌策略实行后,常常获胜。 D李师中志向高远,但“不被人所接受而屡次遭贬”的原因是喜欢说有关大事的言论。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师中曰:“所改者郡牒耳,非诏也。”朝廷是之,薄其过。(5分) 译文: 前此多屯重兵于境,寇至则战,婴其锐锋,而内无以遏其入。(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89题。 行香子 ·七夕 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注】蛩:这里指蟋蟀。 槎: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木筏。上片抒发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5分)(5分)本词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试举其中主要的两种加以赏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积善成德, , 。(战国·荀子劝学)(2) ,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范仲淹岳阳楼记)(3)塞下秋来风景异,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 (宋·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乙 选考题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 我只有一束鲜花张炜 “民兵”,这是我小时候最害怕的两个字。我们全家人都在他们的盯视之下,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做事,连走路都轻轻的。父亲平时要被喊到离我们家五六华里的一个小村去做活,因为他没有资格在园艺场做工。父亲如果早一年回来,我上学的事肯定会化为泡影。 上学前,妈妈和外祖母一遍遍叮嘱我:千万要听话啊听各种人的话,无论是谁都不要招惹啊。还有一件最重要的事是我必须记住的,即在外面千万不能提到父亲。就这样,我心里装着一大堆禁忌,战战兢兢背上了书包。 可能因为我太沉默了吧,从第一天开始,学校里的人都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看我。我每时每刻都是拘谨的,尽管我总是想法遮掩它。 从学校出来,一个人踏上那条灌木丛中的小路时,我才重新变成了自己。值得庆幸的是,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没有一个同学和老师知道我们家的详细情况,但我想校长可能知道,因为他的镜片后面有一双好奇的、诡秘的眼睛。我于是像躲避灾难一样躲避着他。 就在那些日子里,我发现了一个奥秘:校园里有一个人像我一样孤单。我敢肯定,这个人大概也像我一样,暗暗压着一个可怕的心事。这不仅是当时,以至于后来一生,我都会从人群中发现那些真正的孤单者。 她就是我们的音乐老师。她来这所学校已经一年多了,她与所有老师都不一样,我觉得她在用那温柔的眼睛抚慰着每一个同学,特别是她的目光投向我的时候,目光中竟然没有歧视,也没有怜悯,而仅仅是一份温煦、一种滚烫烫的东西。 当时离学校十几里外有一处小煤矿,每到了秋末全班就要去山上捡煤,以供冬天取暖用。因为雨水可以把泥中的煤块冲洗出来,所以越是下雨就越要爬到山上。大家都穿了雨衣,可是“黑子”几个故意不穿,故意溅上满身满脸的黑泥,像恶鬼一样吆吆喝喝。我好不容易才捡到的煤块,一转眼就被他们偷走了。有一次“黑子”走过来,狞笑着看我一会儿,然后猛地喊了一句父亲的名字。雨水像鞭子一样抽打我的脸。我吐出了流进口中的雨水,攥紧了拳头。“黑子”跳到一边,接着往前一拱,把我撞倒在斜坡上。坡很陡,我全力攀住一块石头。这时几个人一齐踢旁边盛煤的篮子、踢我的手。我和辛辛苦苦捡到的煤块一起,顺着陡坡一直滚落下去。 我的头上、手上、全身上下都被尖尖的石棱割破撞伤,雨衣撕得稀烂。我满脸满身除了黑泥就是渗出的血,雨水又把血水涂开来有几个同学吓坏了,他们一嚷,班主任老师也跑过来,他只听“黑子”几个说话,然后转脸向我怒吼。我什么也听不清,只任雨水抽打我的脸。 正在我发木的时候,有一只手扶住了我:音乐老师!她无声无响地把我揽到一边,蹲下,用手绢擦去我身上脸上的血迹,牵着我走开 她领我直接去了场部医务室。我的伤口被药水洗过,又包扎起来。场医与她说了什么,我都没有听清。离收工还有一段时间,她领我去了宿舍。 我今生第一次来老师的住处:天啊,原来是如此整洁的一间小屋,我大概再也看不到比这更干净的地方了。一张小床、一个书架,还有一张不大的办公桌我特别注意到桌旁有一架风琴;床上的被子叠得整齐极了,上面用白色的布罩罩住。屋里有阵阵香味儿:水瓶中插了一大束金黄色的花 她要把我衣服上的泥浆洗掉、烘干,我只得在这儿耐心地等下去。天黑了,她打来饭让我一起吃。这是我一生中所能记起的最好的一餐饭。我的目光长时间落在了那一大束花上我想起我们家东篱下也有一丛金黄色的菊花。 第二天上学,我折下最大最好的几枝,小心地藏在书包里。我比平时更早地来到了学校她看到那一大束菊花,眼睛里立刻欢快地跳动了一下。后来的日子我就像有了一个新的任务:把带着露珠的鲜花折下来,我用硬纸壳护住它们,这样装到书包里就不会弄坏。如果上课前没有找到老师,我就得小心地藏好。我看到她急匆匆往办公室走去了她如果在课间休息时回宿舍就好了,那时我就可以把花儿交给她。我倚在门框上,咬着嘴唇等待。第一节课下课了,她没有返回,我只好等第二节课。我知道,我的老师最喜欢的就是这一大蓬颤颤的、香气四溢的鲜花,鲜花美得和她一样 比起我无尽的感激,这只是一份微薄的礼物。我一无所有,我只有一大束鲜花。(摘自青年文摘,有删节)( 1 )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因为父亲是“民兵”,我们全家人都在他们的盯视之下,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做事,父亲也没 有资格在园艺场做工。 B因为从校长镜片后面好奇的、诡秘的眼睛可以看出校长知道我们家的详细情况,我于是像躲 避灾难一样躲避着他。 C我发现了一个奥秘,校园里有一个人像我一样孤单,这个人就是我的音乐老师。音乐老师温 柔的眼睛、关心的话语无不让我对她心存感激。 D有一次“黑子”走过来,狞笑着看我一会儿,然后猛地喊了一句父亲的名字,从这里可以看 出,黑子可能知道我们家的详细情况。 E文章详细地叙写了捡煤事件,这个事件对刻画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2 ) 学校中的“我”具有怎样的特征?为什么会这样?(6分)( 3 ) 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6分)( 4 ) 本文运用多种手法塑造音乐老师的形象,请结合文章谈谈给你写作上的启示。(8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潘光旦的人文情怀潘光旦一生的为人、处世、做学问都充满着传统士大夫的人文情怀,他的一生“是旧时代一个学者的狷介、真诚、浪漫而又坎坷的一生。”潘光旦是学自然科学出身,但融通自然、社会两大科学体系。他对婚姻、家庭、民族、宗教、历史、教育等都深有研究。他提出“自然一体”、“世界一家”、“人文一史”的新人文史观。“仁者爱人”。潘光旦是仁者。他爱人类,爱国家,爱民族,爱学校,爱同事,爱学生,爱家人。突出的是在1921年6月北京教育界李大钊领导的“八校教职员索薪团”罢教索薪斗争中,清华学生出于义愤,举行“同情罢考”,遭北洋政府的残酷镇压。潘光旦所在的“壬戌(1922)级最为坚决,当局要求罢考学生必须写“悔过书”。壬戌级有八人拒悔,被开除“级籍”,潘光旦是其一。潘光旦宁肯牺牲出洋机会,也要据理力争。闻一多对他十分敬佩,在家信中写道“圣哉光旦,令我五体投地,私心狂喜,不可名状!”次年7月,时过境迁,学校才让他出洋。 1946年1月,闻一多、李公朴被暗杀后,他成了暗杀的对象,不得不与费孝通等进步人士借昆明美领事馆避难。未几,他出版新著自由之路,发表对建设新中国的设想,表达了对实现以民主化理念建国的强烈渴望。作为教育家的潘光旦,他爱校如家。1935年他在清华教务长任上,严守校规,不徇私情。一次安徽省主席刘镇华写信给潘,想让其两个儿子到清华旁听,他婉拒:“承刘主席看得起,但清华之被人瞧得上眼,全是因为它按规章制度办事,如果把这点给破了,清华不是也不值钱了吗?”他坚决维护清华的制度,不怕得罪人。他是一位刚正不阿,“不识时务”者!对于学生运动,当时有人传谣,说潘光旦向宪警提供抓捕学生名单,以致激怒学生围攻他,有人抢走他的双拐,让他“独立”。当事人钱伟长的回忆最为可信:“他做教务长,做缓冲的人,保护青年的人。有时不得不为当局讲几句话,可是他是很有分寸的,不是迫害学生的。这一点很重要。”而鲜为人知的是在军警包围清华园时,戴中(黄葳)曾带别的学生一起藏在他家的天花板上。在与众多朋友的关系上,潘光旦与费孝通之间有点特别,他们亦师亦友。费孝通自己说“我应当是他学生中受益最深的一个”。费称赞他的性格是“牛皮筋”,“屈不折,拉不断,柔中有刚;力不懈,工不竭,平易中出硕果。”费视他为活词典,说凡不知道的事情,不查词典,去问问潘光旦,一问就明白。潘光旦的最爱是藏书。1936年住清华园新南院11号时,门前藤萝架上结出一对并蒂的葫芦,他十分喜欢,将书房命名为“葫芦连理之斋”。他服膺孔子的中庸之道。孔子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他认为一切生命的目的在求位育。“而教育的唯一目的是在教人得到位育,位的注解是安其所,育的注解是遂其生安所遂生,是一切生命的大欲。”费孝通说潘光旦“他的人格就是位育概念的标本。”1957年的反右,潘光旦获“罪名”是所谓“破坏民族关系”、“鼓动土家族知识分子和群众找中央要求自治”。这实在是不白之冤、是笑话。他是社会学者,民族学家,他只不过是根据自己所作的科学研究和实地调查的结果向上级作如实反映,提出建议供政府参考而已,岂有他哉?他虽被打为右派,但他不多做解释,不怨不尤。这期间潘光旦的家被抄、被封,他只能蜷曲在小披屋的水泥地上,没有被子,还是费孝通把自家没被封存的被子送来御寒。6月10日病情恶化,老保姆找来费孝通。费孝通将他拥入怀中,潘光旦就这样在老朋友的怀中告别了人世。xx年末,中央民族大学为潘光旦举行百年诞辰纪念会,出版了纪念文集。他的皇皇十四卷本潘光旦文集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公开出版,关于潘光旦的研究正在升温。口衔烟斗的潘光旦,一脸的微笑,拄着双拐,穿过雾霭,正一步一步地向我们走来(摘自人物杂志,有删改)(1)下列关于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Axx年末,中央民族大学为潘光旦举行百年诞辰纪念会,潘光旦文集已由北京大学出版 社出版发行,关于潘光旦的研究已经掀起了热潮。 B他拒绝请托维护清华制度与后文在处理学生运动时“为当局说话”的行为表明在特定历史背 景下,作为学者,其思想有困惑与矛盾的一面。 C为支持李大钊领导的“八校教职员索薪团”罢教索薪斗争,潘光旦参加了“同情罢考”,并 拒绝写悔过书,甚至牺牲出洋机会也据理力争。D潘光旦将书房命名为“葫芦连理之斋”,说明他很有生活情趣又不乏文人雅士的情调E文章运用肖像、语言、动作以及侧面描写手法,为我们再现了一代学者的风范。(2) 文中提到潘光旦“充满着传统士大夫的人文情怀”,结合文本,说明“人文情怀”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3) 本文在介绍潘光旦的同时,多次引用闻一多、费孝通、钱伟长等人的话, 试分析这样安排有何 作用?(6分)(4) 文章说“他服膺孔子的中庸之道。”请结合他的表现加以阐释,并结合现实谈谈你对中庸之 道的看法。(8 分)第卷(表达题,共80分)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分)( ) A. 据新闻媒体报导,近日爆发的“老酸奶中含工业明胶”及“毒胶囊壳”事件,在不断挑战百姓的心理承受力,此种诛心之论提示我们社会黑暗面的发现制止的责任主体应该是政府主管部门。 B. 研制汽车导航仪器的工作要求很严,不能出丝毫差错,没有运斤成风的本领,休想干好。 C. 仰望天空,舒卷的云朵姿态万千,有的像抖动的锦缎,有的像飘拂的轻纱,有的像奔腾的江 河, 无不惟妙惟肖。 D对于家长和老师的耐心教育和委婉批评,他表面上全部接受了,内心里却无动于衷。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分)( ) A. 美人心计中演员细腻的表演、考究的道具布景以及精良的音乐制作等都承载着创作者精益求精的艺术追求,透露出厚重的历史感与雅致的文化品位。 B. 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的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与青睐之间,他们体味 着人间的温暖。 C. 面对一再出现的毒食品事件,舆情汹涌、民意沸腾,希望有关部门能改变立法、执法理念, 顺应民意,让公众重建对国内食品、药品安全的信心。 D四月初,武汉大学樱花绽放,朗晴白日之间,樱色劲舞,游人纷纷。这种美景对我这个东北姑娘却是十分陌生的。A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分)( ) 国际关系中,不存在上下级,政府间关系是一种实力的互相影响, , , , , , 。 实力有软有硬,硬实力以经济和军事为代表 它体现在文化、价值和制度上 但软实力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是为权力关系,不适合称之为实力关系 但在国内治理中,存在中央地方等直接的上下级间的命令关系 不完全是强迫与霸权的概念 A B C D16.下面一篇报道在词语、语法等方面有一些毛病。请指出并修改。(5分)人民日报公开批评宫斗电视剧甄嬛传,说它情节上不仅漏洞百出、内容上将“煽、色、腥”发挥到极致,而且主题上唯斗争至上、以恶制恶。这些被观众称为“重口味”的后宫题材电视剧,有意承担作为公共媒体的舆论教化责任,对历史的解构背后隐藏着对权力、恩宠、一夜走红和享乐主义的向往。这类电视剧是在大众消费文化背景下出现的怪物,因其对所谓的当下职场状态的映照,让一些年轻观众受到热捧。对历史的严重篡改和对宫廷争斗的无限放大对于青少年,尤其是观众会造成一种误导,会让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产生歧义。而对于后宫剧本身来说,编造子虚乌有虚假的历史情节和人物关系,片面迎合市场的低俗趣味,终将会留下一堆无益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文化垃圾。将 改为 将 改为 将 改为 将 改为 将 改为 17.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连贯的一段话,形成排比句。 放弃是一种心灵的涤荡,更是一种人格的升华。落叶放弃声明投入大地的怀抱,因为它懂得“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真谛; ; 。11. 作文(60分) 卞庄子要去刺杀老虎,旅馆里的一位儿童制止他,说:“两只虎正要去吃牛,当它们要吃的时候一定会互相打斗,那么打斗的结果是大虎受伤,小虎死亡,你再朝着受伤的老虎刺去,一下子必可得到杀死两只老虎的美名。”卞庄子认为他说的是对的,就站着等待两只老虎相斗。一会儿,两只老虎果然斗起来了。大虎负了重伤,而小虎死了,这时卞庄子朝那只受伤的大虎刺去,这一举果然立下了杀死两只老虎的功劳。 这个故事能给你怎样的启示?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 2A 3 C 4C 5D 6B 13B 14A 15 D7 (1)(5分)李师中说:“更改的是郡的公文,不是诏书。”朝廷认为他的话正确, 减 轻他的罪过。【大意1分,“牒:公文”,“是:认为对/正确”,“薄:减轻”,“过:过错,罪过”各1分】(2)此前常让重兵驻扎在边境上,敌人来了就作战,包围(抵抗)敌人的精兵,而内部(后方)没有办法遏止敌人侵入。【译出大意给1分,“屯:使/让驻扎”“婴:包围(抵抗)”、“内:内部(后方)”、“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没有办法用来,”四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8、上片从人间写到天上,在云阶月地的星空中,牛郎织女被千重关锁阻隔,只有在如浩渺星河中的划着木筏,游来荡去,终不得相会聚首。(2分)借感叹牛郎、织女离愁之浓重,来抒发自己与之同病相怜的浓重的离愁。(2分)也有对牛郎织女因阻隔极深不得团聚的深切同情。(1分)9、虚实结合/想象。词作从人间的鸣蛩和落叶梧桐写到天上分离的牛郎织女,开拓了意境,丰富了词的意蕴/使境界更加奇丽。(3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如“草际鸣蛩,惊落梧桐”句,寒蛩哀鸣,梧桐叶落,借这凄凉之景,奠定了感伤的基调。又如,借描写天上牛郎、织女分离之景,抒发自己的离愁。(3分)一语双关。上下片的后三句都语意双关。上片三句表面写天上的分别,实则写人间有情男女的离别。下片三句表面写天气阴晴变化,实则写人的悲喜交集,由喜而悲。构思新颖别致。(3分)语句叠用/反复。上片,叠用三个“浮槎”,写有情人划着木筏,游来荡去,终不得相会聚首。将离别的幽怨表现的淋漓尽致。下片,叠用三个“霎儿”,写天气阴晴不定,忽风忽雨,大概牛郎织女还在分离吧。将离别的幽怨表现的淋漓尽致。(任举其中一片作为例子即可)(2分)以动衬静。如“草际鸣蛩,惊落梧桐”句,词人清晰地听到草丛中蟋蟀的叫声和梧桐叶子掉落的声音,极写静夜,在如此静寂凄清的七夕之夜,词人愈加生发出一种与织女牛郎同病相怜的离愁。(2分)(任举其中一片作为例子即可)(2分)(技法,分析,情感/效果。各1分。1、2、3点每点3分;45点每点2分。)10.(6分)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而或长烟一空 皓月千里 。衡阳雁去无留意, 长烟落日孤城闭 。 11(1)(5分)BC ( 2 ) (6分) 答:沉默,拘谨,孤单。(3分)因为爸爸“民兵”的身份;因为妈妈和外祖母的叮嘱,心理装着一大堆禁忌;因为学校里的人都有一种奇怪的眼神看我。(3分) ( 3 )(6分)答案:音乐老师如金黄色菊花一样美好、善良的品质(2)通过描写我给老师送花的细节(1)表现了我对老师无尽的感激(2) 扣题(1) ( 4 )(8分) 答案:可以从人物正面的神态、动作塑造人物形象。(2)例如,神态描写:写老师温柔的眼睛,目光中竟然没有歧视也没有怜悯,而仅仅是一份温煦、一种滚烫烫的东西,塑造了老师关爱学生的美好品质。(举例分析1) 动作描写:她无声无响地把我揽到一边,蹲下,用手绢擦去我身上脸上的血迹,牵着我走开,塑造了老师关爱学生的品质。(举例分析1)可以从侧面突出人物特征。对比(1):班主任老师对我的怒吼等歧视我的表现和音乐老师关爱我构成对比。(举例分析1) 侧面烘托(1):通过描写老师住处环境的整洁,突出老师的整洁;通过描写住处的金黄色的花,突出了老师心灵的美好(举例分析1)。12.(1)(5分)AB(2) (6分)答:传统士大夫的人文情怀主要体现在为人、处世、做学问方面,(1分)具体体现为:对婚姻、家庭、民族、宗教、历史、教育等都深有研究。提出“自然一体”、“世界一家”、“人文一史”的新人文史观。(1分)忧国忧民,他出版新著自由之路,发表对建设新中国的设想,表达了对实现以民主化理念建国的强烈渴望。(1分)“仁者爱人”。潘光旦是仁者。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他爱人类,爱国家,爱民族,爱学校,爱同事,爱学生,爱家人。“做缓冲的人,保护青年的人”(1分)他爱校如家他是一位刚正不阿,“不识时务”者。(1分)在与众多朋友的关系上,亦师亦友。(1分)有文人雅趣。将书房命名为“葫芦连理之斋”。(1分)他服膺孔子的中庸之道。(以上几点答出一点给1分)(3)(6分)侧面烘托(1分)突出了传主的精神和性格特点,表达对他的钦佩。如闻一多,在家信中写道“圣哉光旦,令我五体投地,私心狂喜,不可名状!”说明对他十分敬佩;费孝通自己说“我应当是他学生中受益最深的一个”,说明他知识渊博,成就卓著。(3分)增强传记文学的可信性,真实性。使作品生动,增强文章感人力量。(2分)如用钱伟长的话再现史实,费孝通费“将他拥入怀中对传主坎坷命运的惋惜,表现朋友真挚情谊,(1分)(4)(8分)答:观点:他牢牢记住,衷心信服孔子的中庸之道,即尚调和,不走极端,择善而从,择不善而改,体现出温良谦让的君子美德。(2分)“一二·九”运动时,他与校长梅贻琦联手一面与军政当局周旋,一面劝阻学生“稍安毋躁”,有时还为政府说话,缓和政府与学生的矛盾,实质是一种保护和爱。(2分)1957年的反右,他虽被打为右派,蒙不白之冤,但他不多做解释,不怨不尤。(2分)看法:现实社会中,一个人既要发展自己的个性人格,又应控制自己,妥善处理个人与他人、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不过激,不怯懦,寻求个人的恰当定位和发展之路。(2分,根据表述情况酌情给分)16.(5分) “不仅”移至“情节”前(关联词主语误用)“承担”改为“忽略”(语意理解有误)删掉“受到”(主客倒置)“青少年”和“观众”调位置(递进误用)“子虚乌有”和“虚假”重复。17.(6分) 答案略(两句每句3分,内容、形式、修辞各1分)18.作文(60分)略

注意事项

本文(2019-2020年高三第四次模拟语文试题.doc)为本站会员(tian****1990)主动上传,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