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装配图网! | 帮助中心 装配图网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装配图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基于机电阻抗技术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

  • 资源ID:194586049       资源大小:432.73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基于机电阻抗技术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

基于机电阻抗技术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 导言 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社会需求的日益提高,各种大型复杂工程结构不断出现。土木工程结构逐渐趋向大型化、复杂化和多样化。这些工程结构体形庞大、结构复杂,服役期往往长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同时,这些结构在国民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一旦在服役期间出现严重事故,如桥梁的突然折断、房屋建筑的骤然倒塌、输油管道的泄露等,必将给国家造成重大的社会影响和财产损失。但是,处于自然环境中的工程结构,长期受到各种环境荷载以及地震、台风、海啸、爆炸和车船碰撞等突发性荷载的共同作用,从服役开始结构就面临着损伤问题。随着工程结构服役年限的不断增加,结构中经常存在的表面破损或缺陷,易引起人们的重视;而结构中还存在着肉眼不可见的内在缺陷和微小损伤,这些损伤较易被忽视。当损伤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会造成工程结构的抗力衰减,使结构的安全性、实用性和耐久性降低,极端情况下会导致整个工程结构的突然失效,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为了保证工程结构的安全,就需要一个有效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使损伤积累尚未到达威胁结构安全程度之前就能够被检测出来,从而对损伤结构给予及时修复,保证工程结构的安全运行。机电阻抗模型 机电阻抗技术是一种不依赖于模态分析的结构安全监测和损伤识别技术。对于大型复杂结构,由于没有建立合适的理论模型,很难将所测得的电阻抗信号同被监测结构的物理参数定量地联系起来。因此,建立合适的机电阻抗模型,对结构安全监测的定量分析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用于传感器一主体结构体系振动分析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分别为静力等效法、动力有限元法以及机电阻抗法。静力等效法主要基于两个基本假定:即传感器与主体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位于传感器端部的集中力,以及获得的集中力与激励频率无关。该集中力可通过传感器与结构的位移协调方程和静力平衡方程求解得到,然后用该力求解结构的静动力响应。动力有限元法是数值求解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能够对结构动态响应提供准确的预测,是进行结构动态响应分析的有效手段。但其仍存在不足之处,例如,为了满足收敛性,在机电阻抗传感器周围需要很精细的网格划分,这导致计算效率较低:并且没有反映传感器与结构相互作用的物理本质。机电阻抗法作为分析研究传感器与结构相互作用的重要方法之一,它具有物理意义明确、计算效率高等特点,成为当前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对象之一。结构损伤识别 在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几部分内容中,结构损伤诊断与识别是结构健康监测的核心。结构健康监测系统中的最主要环节就是结构损伤识别研究。结构中产生损伤具体表现在结构的某些特征参数发生变化。结构损伤识别是对结构进行检测,诊断结构损伤是否存在,进而判断结构损伤的位置及发展程度。结构损伤识别研究的基本内容有三个:(1)判断结构是否产生损伤;(2)判别结构损伤发生的位置;(3)判断结构的损伤程度。结构损伤识别技术可以分为全局损伤识别技术和局部损伤识别技术。全局损伤识别方法针对于解决整个结构特别是大型复杂结构的损伤识别问题。结构损伤的出现,必将影响结构的固有属性,使得表征结构动力特性的某些特征参数发生变化,如结构固有频率的改变、结构阻尼的增大、结构刚度的降低等。因此,通过研究损伤产生前后结构模态参数的改变来对结构损伤进行识别。基于振动的模态分析方法对检测简单结构的全局损伤比较可靠,而基于波动的损伤识别方法对局部损伤较为敏感。基于粘贴型机电阻抗传感器的管道结构损伤识别研究 机电阻抗(EMI)技术作为近来兴起的一种有效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其对结构局部区域特性的变化很敏感,便利于监测结构局部区域的损伤并对损伤程度进行评估。对管道结构进行实时的损伤监测,是建立管道结构损伤识别系统的基本前提。管道结构损伤识别系统的有效运行离不开机电阻抗传感器的合理布设,机电阻抗传感器的形状、数量和位置对监测结果起决定性的作用。将统计特征指标 RMSD 作为损伤指数,定量地分析管道系统局部损伤的发展过程以及发展程度,并实现对裂纹损伤的定位。得到以下结论:(1)直管道结构与 K 型管结点模型试验结果一致反映出:1)基于 EMI 技术能够灵敏地反映管道系统中局部微小变化,能对管道系统早期的局部微小损伤进行有效地识别;2)在损伤程度不断扩展的过程中,损伤指数 RMSD 逐渐增长,并且结构等效机械阻抗和结构损伤敏感因子 D 的损伤指数增幅更大,变化更加明显。由此定量地描述管道系统局部损伤的发展过程以及发展程度;3)通过布设的机电阻抗传感器网络,利用结构损伤敏感因子 D 能够准确地预测管道系统中损伤发生的位置,实现对管道系统裂纹损伤的定位。(2)直管道试验结果中,对比裂纹 I 与裂纹 II 的结构等效机械阻抗和结构损伤敏感因子 D 对应的损伤指数 RMSD 发现:传感器距离损伤位置越近,损伤指数 RMSD 越大且变化越明显,识别的效果越好。(3)基于 K 型管结点模型试验结果发现:1)当裂纹损伤发生在弦管上时,布置在弦管的机电阻抗传感器对于径向断裂和轴向劈裂等两种裂纹形式都很敏感,能够反映出两种裂纹的存在。通过研究结构损伤敏感因子 D 对应的损伤指数 RMSD 发现,靠近损伤一侧的撑管上部分机电阻抗传感器能够微弱地感应到弦管上出现的损伤,这说明了撑管上各传感器对于弦管上的损伤不敏感;2)当裂纹损伤发生在撑管上时,撑管的机电阻抗传感器对于径向断裂和轴向劈裂等两种裂纹形式都很敏感,能够反映出裂纹损伤的存在。弦管上接近裂纹损伤的机电阻抗传感器能够感应到撑管上出现的裂纹损伤;3)当裂纹损伤沿焊缝处发展,在弦管和撑管上接近裂纹损伤的机电阻抗传感器都能够感应到裂纹的产生及发展过程,这说明了利用改进的 EMI 技术能够同时在弦管和撑管上监测沿焊缝发展的裂纹损伤。结束语 工程结构的安全问题己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如果能在灾难到来之前对其预测,进行评估以趋利避害成为目前研究的焦点。因此,对工程结构整个服役期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和诊断,及时地发现结构的损伤,有效地避免突发事故造成的伤害,已经成为未来土木工程結构健康监测和损伤识别研究中的主要内容和必然要求,也是土木工程学科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

注意事项

本文(基于机电阻抗技术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为本站会员(沈***)主动上传,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