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装配图网! | 帮助中心 装配图网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装配图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岩浆岩岩石学:第五章 各类岩浆岩的分类

  • 资源ID:178637751       资源大小:16.63MB        全文页数:6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4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岩浆岩岩石学:第五章 各类岩浆岩的分类

1.5岩浆岩的分类自然界的岩浆岩多种多样,已有岩石名称多达1000种以上,它们之间在成分、结构、共生组合、产状和成因上,既有联系也有差异。因而,正确地认识这些联系和差异,进行合理的归纳,是岩浆岩分类的主要任务。岩浆岩的分类主要依据以下基础。1.5.1岩浆岩的化学成份酸度和碱度是岩浆岩分类的重要化学成分依据,酸度即SiO2含量,据SiO2重量百分数,通常将岩浆岩分为四大类:超基性岩SiO2<45%; 基性岩SiO24553;中性岩SiO25366; 酸性岩SiO2>66%据碱度可将岩浆岩划分为三种主要类型:钙碱性岩:<3.3; 碱性岩:3.39; 过碱性岩:>9对于超基性岩,是根据SiO2和(K2O+Na2O)总量来划分碱度。 (K2O+Na2O)>3.5%为过碱性岩类;如霓霞岩、霞石岩、碳酸岩等;(K2O+Na2O)<3.5%为钙碱性和碱性;金伯利岩习惯上称偏碱性超基性岩。1.5.2岩浆岩的矿物学成份岩石中石英、长石、似长石、暗色矿物的种属及含量在不同岩类中有明显区别。钙碱性岩:以不含似长石及碱性暗色矿物为特征,而且斜长石更富含An组份。碱性岩:以富含碱性长石和碱性暗色矿物为特色。斜长石一般比钙碱性系列的An偏低。过碱性岩:以似长石和碱性暗色矿物为主要组成。1.5.3岩浆岩的相及结构根据岩浆岩的相特征可将岩浆岩分为:1.火出岩:a.熔岩 b.火山碎屑岩 c.次火山岩 d.火山碎屑沉积岩及沉积火山碎屑岩。2.侵入岩:a.浅成岩 b.中生成岩 c.深成岩1.5.4岩浆岩的共生组合有成因联系的一组不同岩性的岩浆岩构成一个岩浆岩系列,或共生组合,或岩浆岩套。在岩浆岩分类中也属于应该考虑的因素。例如,大型基性层状侵入体可由橄榄岩辉长岩闪长岩等一组岩性不同的但又具有密切成因联系的一组岩石组成。根据上述分类原则,可将岩浆岩分为四个大类,共十二种岩类:1.橄榄岩苦橄岩类;2.金伯利岩类; 3.霓霞岩霞石岩类; 4.碳酸岩类; 5.辉长岩玄武岩类 6.碱性辉长岩碱性玄武岩类7.闪长岩安山岩类;8.正长岩粗面岩类; 9.霞石正长岩响岩类10.花岗岩流纹岩类;11.脉岩类; 12.火山碎屑岩类其中,1、2、3、4属超基性岩(包括超镁铁质岩);5和6属基性岩;7、8、9属中性岩;10属酸性岩。需要注意的是:(1)脉岩有特殊的成因和产状,火山碎屑岩类成岩机制有其特殊性,因而单列章。(2)每一类侵入岩和火山岩在成分上类似,但成因上不一定有联系,也不一定是同源岩浆产物。(3)“斑岩”和“玢岩”仅用于浅成岩中斑状结构的岩石。“斑岩”的斑晶是以石英、碱性长石和似长石为主;“玢岩”的斑晶以斜长石和暗色矿物为主。对于喷出岩中斑状结构的岩石,不使用“斑岩”和“玢岩”的名称。(4)分类表中酸性岩和中性岩石英含量分界为20。该数值是石英的相对含量(即石英、斜长石和碱性长石加起来重算为100的含量),并非石英的实际含量。第二章 岩浆岩的主要类型2.1超基性岩类超基性岩和超镁铁质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以SiO2含量为依据命名的,后者是以富铁镁矿物而命名的,绝大多数超镁铁质岩都是超基性岩。但某些超镁铁质岩如辉石岩、角闪石岩等,其SiO2应属基性岩的范畴,但它们几乎不含长石,且常与橄榄岩等密切共生,因此一般放入超基性岩类中介绍。2.1.1超基性侵入岩类代表性岩石:橄榄岩、辉岩等。化学成分特点:SiO2含量很低(<45),贫K2O和Na2O,而富含FeO和MgO。矿物成分特点:主要是橄榄石、辉石,其次是角闪石,黑云母很少出现,不含或很少含斜长石。常见副矿物有磁铁矿、钛铁矿、铬铁矿和尖晶石等。其它特点:颜色深,色率大于75,比重大,常呈块状构造。2.1.1.1常见岩石类型1、纯橄榄岩岩石颜色:深绿、黄绿、褐绿色。结构构造:全自形或他形粒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组成:几乎全部(90100)由橄榄石组成,间或有少量(<10)的辉石和角闪石。副矿物多为铬铁矿、尖晶石和磁铁矿。其它特点:新鲜的纯橄岩少见,通常遭受不同程度的蛇纹石化,若部分蛇纹石化,称蛇纹石化纯橄榄岩;若全部蛇纹石化,则叫蛇纹岩。2、橄榄岩结构:具细粒粗粒结构,常呈包含结构和海绵陨铁结构(明显它形的金属矿物,胶结了自形较高的橄榄石和辉石)。矿物组成:主要由橄榄石(4090和辉石构成,含少量角闪石、黑云母或斜长石。副矿物常为铬铁矿、磁铁矿。其它特点:如果岩石中角闪石较多,则可叫角闪橄榄岩。橄榄岩也易遭受次生变化,其中橄榄石变为蛇纹石,辉石和角闪石变为绿泥石等。3、辉石岩:颜色:浅褐色、暗黑色或灰绿色。结构:全自形粒状结构,也可有包含结构或海绵陨铁结构。矿物组成:主要由辉石组成,可含少量橄榄石、角闪石及磁铁矿、钛铁矿、铬铁矿等。4、角闪岩:颜色:黑色或墨绿色。矿物组成:主要由角闪石组成,有时含少量辉石、橄榄石和磁铁矿。其它:常呈脉状产出,穿插于其他超基性岩体中。2.1.1.3次生变化蛇纹石化:超基性岩中的橄榄石辉石被蛇纹石交代的作用叫蛇纹石化作用。若变化不彻底而尚残留有橄榄石和辉石,则蛇纹石沿花纹状的网形裂隙分布而成蛇纹石超基性岩;若交代强烈,全部变化,则形成蛇纹岩。碳酸盐化:当富含CO2的热液作用于超基性岩时,橄榄石常变成滑石和菱镁矿,有时也伴生有蛇纹石。绿泥石化:橄榄石和辉石以及先期形成的蛇纹石均可被绿泥石交代。2.1.1.4产状、分布及有关矿产1、产状(1)阿尔卑斯型超基性侵入岩体产于褶皱带,岩体呈透镜状、似层状产出,许多岩体呈串珠状沿区域性构造线方向分布,延伸数公里乃至数百公里,因在阿尔卑斯山首先研究之,故称阿尔卑斯型。(2)层状型超基性基性侵入杂岩体常产于地台区,多呈岩盆、岩床产出,一般由似层状橄榄岩和辉长岩构成。(3)玄武岩中的角砾状超基性岩(橄榄岩包体河北张家口、江苏南京、广东海南岛等地有此类橄榄岩包裹体产出。2.1.1.5分布及矿产分布:我国已发现该类岩体的出露面积约一万余平方公里,其中西藏日喀则岩体最大,约一千平方公里。我国地槽区以内蒙超基性岩带延伸最长,延续约1400多公里;地台区以康滇地轴的此类岩体延伸最长,南北约170余公里。此外,吉林、宁夏、青海诸省(区)也有产出。矿产:主要有铂矿、铬铁矿、镍钴矿、钒钛矿、磷灰石等。另外,该类岩石蚀变后可形成石棉、滑石、蛇纹石、金云母、菱镁矿等非金属矿产。2.1.2超基性喷出岩类1、苦橄岩颜色:呈淡绿色至黑色。结构构造:隐晶质结构、块状构造,有时具气孔或杏仁构造。矿物组成:主要由橄榄石(5070)和辉石(<40)组成,可含少量基性斜长石、普通角闪石。副矿物有钛铁矿、磁铁矿、磷灰石等。2、玻基纯橄岩结构构造:具玻基斑状结构。矿物成分:是一种半晶质的纯橄榄岩。斑晶为粗粒橄榄石(唯一的),基质为黑色玻璃质。其中有钛辉石、磁铁矿微晶。其他:该种岩石典型产地是苏联西伯利亚麦美奇河一带,所以又称麦美奇岩,我国浙江天台有产出。3、金伯利岩颜色:多呈黑、暗绿、绿、灰等,而以绿色常见。结构构造:常见斑状结构和角砾状构造。矿物成分:在斑状结构中斑晶成分主要是橄榄石、金云母。在角砾状构造中,角砾成分十分复杂,有早期形成的金件利岩、橄榄岩、辉岩破碎而成的岩块,也有来自围岩的岩块,角砾之间的胶结物为金伯利岩浆物质。2.2基性岩类2.2.1 概述本类岩石在化学成分上的特点是,SiO2含量低至中等(4553),CaO、Al2O3、FeO、MgO含量较高,尤其是前二者,Na2O和K2O低。岩石主要由辉石和斜长石组成;可含少量橄榄石、角闪石、黑云母、石英、碱性长石。辉石多为单斜辉石(单斜晶系)和紫苏辉石(斜方晶系),斜长石则为基性斜长石。岩石呈深灰色或灰黑色,颜色一般较深,色率3565,比重较大。2.2.2常见岩石类型代表性岩石1.辉长岩和苏长岩由辉石和基性斜长石组成,二者比例近于1:1,可含少量橄榄石。若辉石为单斜辉石就叫辉长岩;若辉石为紫苏辉石就叫苏长岩。岩石呈灰黑色,多具中粗粒半自形粒状结构、辉长结构。常见块状构造。有时具有条带构造。此时可称为条带状辉长岩。辉长岩中的基性斜长石有时呈聚片双晶,双晶纹较宽,有时因次生变化呈灰绿色;辉石多带棕色色调,具近直交的两组解理。含辉石较少而呈浅灰色者叫浅色辉长岩,含辉石较多而岩石呈灰黑色者叫暗色辉长岩。含少量橄榄石者叫橄榄辉长岩。2.斜长岩几乎全部由斜长石(基性)组成,其含量占90以上,暗色矿物很少,含量小于10,主要为辉石、角闪石、橄榄石。岩石具半自形或他形粒状结构。一般为白色、灰色,有时因次生变化(纳黝帘石化)而颜色稍深些。块状构造。它既可呈独立的岩体产出,也可与辉长岩共生,在层状侵入体中常构成“浅色层”。3.辉绿岩矿物成分和辉长岩相当,即由辉石和斜长石组成,其不同点是呈细粒结构,或呈辉绿结构。所谓辉绿结构,是由自形半自形的长条形斜长石(肉眼观察时呈细针状)构成网格状骨架,在骨架空隙中充填着大致等粒的辉石颗粒。岩石常因绿泥石化、钠黝帘石化而呈暗绿色。辉绿岩是一种分布很广的基性侵入岩;常呈岩墙、岩脉、岩床或岩盘产出,它既可以单独产出,也可以同辉长岩、基性喷出岩共生。4、碱性辉长岩主要由基性斜长石和辉石构成,但含较多的正长石和少量(<10)副长石(多半是霞石)和碱性暗色矿物(霓辉石、霓石等)。5、其它变种这些变种在矿物成分方面和辉长岩相同,仅以结构区别之,常见者有:辉长玢岩具斑状与似斑状结构,斑晶为斜长石和辉石,基质具粒状结构或隐晶结构,斑晶和基质成分基本相同。微晶辉长岩因具细粒结构而得名,常呈脉状产于基性侵入岩体内部或边缘。6.次生变化辉石的纤闪石化,即辉石被纤维状绿色角闪石(阳起石和透闪石的集合体)所代替;辉石的绿泥石化,此时辉石变成绿泥石和碳酸盐,并析出氧化铁。基性斜长石则发生钠黝帘石化,即它分解成钠长石、黝帘石和绿帘石的细粒集合体。7.产状、分布与矿产基性侵入岩的岩体一般都不大,多呈岩盆、岩床或岩盖、岩墙和岩株产出。基性岩侵入体既可单独产出,也可同超基性侵入岩共生而构成超基性基性杂岩体。以似层状产出为特点,形成所谓堆积岩。这种层状岩体常具垂直分带性和层理,底部为橄榄岩,中部为辉长岩,顶部为含斜长石较多的辉长岩或闪长岩。这里的所谓层理是指基性侵入岩中的带状构造,或称堆积层理,一般由辉石(下层)和斜长石(上层)构成双层层理单元,这些层理单元在空间上有规律地重复、构成所谓韵律层理。辉长岩在自然界的分布比超基性岩稍微多些,二者分布的地区和范围基本一致。该类岩石的含矿性和超基性侵入岩相同,即含铬、镍、铂、铜、钴、钒、钛等。辉长岩是良好的建筑石料,辉绿岩是理想的铸石材料。2.2.3基性喷出岩类2.2.3.1玄武岩其成分与辉长岩相当,黑色、灰黑色、黑绿色,细粒至隐晶结构,也可有玻璃质结构和斑状结构,致密块状,气孔和杏仁构造。水下喷发者具枕状构造。1、按结构构造的类型划分(1)粒玄岩:具细粒结构,粒度一般是细粒至中粒,可鉴别出辉石、斜长石和橄榄石。有时出现较大的橄榄石斑晶。(2)玄武岩:隐晶质结构,块状构造,偶尔有橄榄石斑晶,肉眼可凭其颜色识别之。(3)杏仁玄武岩:具杏仁构造之玄武岩,杏仁体多由方解石、蛋白石、绿泥石构成。(4)玻璃玄武岩或玄武玻璃:玻璃质岩石。若具球粒,则称球粒玄武岩;若有多量气孔,则称浮岩。2、按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的类型划分 (1)钙碱性玄武岩:其特征是SiO2较高,平均50,Na2O+K2O<3.5。矿物成分上为辉石较多,橄榄石无或仅少量,长石偏基性。主要类型有:拉斑玄武岩具斑状结构,斑晶主要为拉长石和辉石,不含或少含橄榄石。含少量(540)橄榄石斑晶者叫橄榄拉斑玄武岩;若橄榄石斑晶较多(占斑晶的40以上)则叫苦橄玄武岩或大洋岩。高铝玄武岩其特征是Al2O3含量高,达16,分布于岛弧和活动的陆缘地带。玻基玄武岩斑状结构,基质是玻璃质。(2)碱性玄武岩:其SiO2含量略低于钙碱性玄武岩,平均47.81。碱质含量高,Na2O+K2O平均6.99。橄榄石含量多,斜长石多偏于中性,可出现碱性长石。其余特征(结构、产状、分布等)和拉斑玄武岩基本相同。2.2.3.2细碧岩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基性喷出岩,其特征是富含钠质,Na2O一般达4以上,矿物成分复杂,含钠长石、绿帘石、绿泥石、方解石等。为水下火山喷发产物,故常具枕状构造。它常与角斑岩、石英角斑岩共生而构成所谓细碧角斑岩建造。成因认识有两种:(1)认为它是海底火山喷发的岩浆直接从海水中吸取钠质以后凝结而成;(2)认为是海底喷发的岩浆熔化富钠沉积岩(岩屑砂岩)后再凝结为细碧岩。2.2.3.3关于蛇绿岩组合的简要讨论蛇绿岩是缝合构造带中的典型岩石组合类型,通常认为它是一种特殊的镁铁质至超镁铁质岩石组合,它不能用作一个岩石名称或填图岩性单元。在一个完整发育的蛇绿岩中,从底部向上岩石类型产出顺序如下:(1)超镁铁质杂岩:由不同比例的方辉橄榄岩、二辉橄榄岩和纯橄榄岩组成;(2)辉长岩质杂岩:通常具堆晶结构;(3)镁铁质席状岩墙杂岩;(4)镁铁质火山杂岩:通常具枕状构造。伴生岩石类型包括:(1)带状燧石岩、薄层页岩和少量灰岩;(2)与纯橄榄岩伴生的豆荚状铬铁矿体;(3)钠质长英质侵入岩和喷出岩。蛇绿岩可以是(剖面)不完全、被肢解的或被变质了的。蛇绿岩不仅可以形成于洋中脊环境,而且还可形成于诸如岛弧、弧前、弧后(边缘海)、小洋盆等多种构造环境中,而真正代表深海洋壳的蛇绿岩在大陆造山带中则极为罕见。2.3中性岩类2.3.1概述本类岩石化学成分特点是SiO2含量中等(5366);FeO、MgO、CaO较基性岩明显减少;Na2O和K2O明显增加;Al2O315左右。主要矿物成分是中性斜长石和角闪石,辉石和黑云母次之,常见副矿物有磁铁矿、磷灰石、榍石、锆石等。颜色较浅,色率约30。自然界分布不多,约占岩浆岩总面积的2。2.3.2侵入岩类以闪长岩为代表。典型的闪长岩由中性斜长石和普通角闪石组成,两者比例约2:1,不含碱性长石和石英。中性斜长石除有时可见聚片双晶外,在较大晶体上尚可见到环带构造。角闪石多呈墨绿色,常呈细柱状。本类岩石常见全晶质中细粒半自形粒状结构,块状构造。一般本类岩石可含少量石英和碱性长石,但石英含量不超过20,碱性长石含量不超过10,当闪长岩中出现这两种矿物时,表明它已向酸性岩过渡,若超过上述限量就应划归到酸性侵入岩。2.3.2.1常见岩石类型一般按石英含量和辉石的有无分为下列几个主要类型:1.闪长岩:石英含量小于5,暗色矿物2040(平均30)。暗色矿物大于40者叫暗色闪长岩,暗色矿物小于20者称浅色闪长岩。常见暗色矿物为角闪石、辉石和黑云母。据此,可将岩石命名为角闪闪长岩、辉石闪长岩、黑云母闪长岩。2.石英闪长岩:石英含量520,暗色矿物一般1520。可按暗色矿物种类命名,其方式和上述闪长岩相同。3.辉石闪长岩:是闪长岩和辉长岩之间的过渡种属,含较多的辉石(可达20)和基性斜长石,但肉眼不易识别。4.其它变种:多属浅成侵入岩,其矿物成分和闪长岩相同,但结构不同。闪长玢岩:岩石具斑状结构,斑晶为自形、宽板状斜长石,其上往往可见环带结构。基质是细粒至隐晶质。它既可以单独呈岩墙或其它小岩体产出,也可成为闪长岩体的一个局部岩相。闪长细晶岩:具等粒细粒结构。常呈岩墙产出,有时与闪长岩共生。2.3.2.2次生变化闪长岩中的暗色矿物一般可遭受绿泥石化、绿帘石化,斜长石多遭受钠黝帘石化。此外,岩石还可遭受碳酸盐化和硅化。所谓硅化就是岩石在热液作用下分解成细粒或隐晶质石英集合体。2.3.2.3产状、分布与矿产1.产状闪长岩呈独立岩体者少见,一般均与辉长岩或花岗岩共生,构成它们的边缘(顶部)相或岩枝。一般把它们视为基性岩浆的分异产物。单独产出的岩体多为岩脉、岩床或岩盖。这类小岩体往往产于与其成分相当的喷出岩安山岩地区,推测它们可能是同源产物。2.分布自然界产出较少,占岩浆岩总面积2。我国云南、四川、山东、长江中下游,以及南美安第斯山均有产出。3.矿产在闪长岩同石灰岩的接触带上常形成矽卡岩型铁、铜、铅锌矿,也有钨、锡、铍矿。如大冶铁矿、水口山铅锌矿等。闪长岩也是良好的建筑材料。2.3.3喷出岩类1.以安山岩为代表是与闪长岩成分相当的喷出岩。因广布于南美安第斯山而得名。是岛弧(活动陆缘)的重要岩性,构成环太平洋“安山岩线”。2.安山岩常呈红褐色、褐黄色、浅紫色、灰绿色等。具块状、气孔杏仁构造。常见斑状结构,斑晶为中性斜长石、辉石、角闪石和黑云母。具暗色矿物种类可分别命名为辉石安山岩、角闪安山岩和黑云母安山岩。3.安山岩基质常见以下结构类型:交织结构:斜长石微晶呈平行或半平行排列,辉石及磁铁矿分布于其中,玻璃质及隐晶质少见。玻晶(基)交织结构:又称安山结构。岩石基质中斜长石微晶呈杂乱半定向排列,微晶之间有较多的玻璃质或隐晶质充填。玻基斑状结构:除大小不等的斑晶外,基质为隐晶玻璃质。4.安山岩中角闪石和黑云母常见暗化边结构。5.安山岩在热液作用下常发生青盘岩化。此种蚀变产物是绿帘石、绿泥石、钠长石、绢云母、石英和碳酸盐矿物的细粒集合体。6.安山岩和玄武岩之间往往呈现过渡关系,在产状上也常常共生,较难区分,这时可把这种过渡性岩石定为玄武安山岩或安山玄武岩。2.4酸性岩类2.4.1概述化学成分本类岩石的特点是SiO2含量高(>66%),一般6678%,属酸性过饱和岩石。碱质(K2O+Na2O)含量较高,约为78。MgO、FeO、CaO含量低。矿物成分特点是大量出现石英(>20%),钾长石和酸性斜长石也多,约占60%左右,暗色矿物一般小于10%。主要为黑云母及角闪石。颜色浅,色率低,比重小。多具中粗粒它形粒状结构;也常见斑状、似斑状结构。副矿物较多,有锆石、榍石、独居石、磷灰石、磁铁矿等。2.4.2酸性侵入岩类以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为代表。是大陆地壳中分布最广的岩浆岩。2.4.2.1分类命名(二)、常见岩石类型1.花岗岩浅色,一般灰白、肉红色,块状构造,花岗(半自形粒状)结构。主要矿物是石英、钾长石和酸性斜长石;次要矿物是黑云母、角闪石,辉石很少出现。石英一般大于25,暗色矿物常小于5,碱性长石含量(平均约40)高于斜长石含量(平均约25)。花岗岩可按暗色矿物种类命名,如黑云母花岗岩、二云母花岗岩、角闪花岗岩等。若暗色矿物<1,则称白岗岩。2.花岗闪长岩深灰、灰绿色,较花岗岩深一些。同花岗岩比较,石英含量低些,斜长石含量较多,多于钾长石,暗色矿物含量略增高。典型的花岗闪长岩:石英约15,斜长石>40%,碱性长石<20%,暗色矿物约15,暗色矿物以角闪石为主。同样可据暗色矿物进一步命名,如黑云母花岗闪长岩、角闪花岗闪长岩等。3。碱性花岗岩主要矿物成分与花岗岩相似,其特征是含有碱性暗色矿物,如霓石、霓辉石、铁锂云母、碱性角闪石等,长石则为碱性长石。4。其它变种花岗斑岩:矿物成分和花岗岩相同,但具斑状结构,斑晶石钾长石和石英,基质隐晶质细粒结构。石英斑岩:斑晶几乎全部为石英的花岗斑岩变种,基质为隐晶质。斑状花岗岩:具有似斑状结构的花岗岩。两个特殊种属:更长环斑花岗岩具似斑状结构,其特征是自形、园形或卵形的钾长石斑晶的外围生长有酸性斜长石(更长石或钠更长石)环,故命名之。这种岩石成因尚未解决,一些人认为是交代作用的产物;另一些人认为是花岗岩浆在深部的结晶作用所形成的。紫苏花岗岩以含紫苏辉石为特征。常与区域变质岩共生,有时与斜长岩、苏长岩也有一定的共生关系。印度、斯里兰卡、前苏联和我国的一些古老变质岩系中有产出。关于岩石成因,很多人认为是花岗岩浆同化粘土质沉积岩的结果,也有人认为它不是岩浆岩,是一种深变质条件下产生的混合岩。(三)、次生变化花岗岩的主要次生变化是:云英岩化、硅化、钠长石化、绢云母化、高岭石化等。这些变化同矿产的成因关系十分密切。钠长石化和绢云母化主要发生在长石类矿物中,即长石被钠长石和绢云母所交代。高岭石化则是表生作用下长石分解而成高岭石,有时可形成高岭石矿床。云英岩化是岩石遭受高温热水溶液作用,钾长石分解形成白云母和石英集合体。(四)、产状、分布和矿产1。产状花岗岩多呈巨大的岩基、岩株产出,常同中性侵入岩共生而构成中酸性杂岩体。岩体内部岩相带变化明显:中心(内部)相:岩石结晶较粗,岩性均一,多为块状构造。边缘相:岩石结构复杂,出现细粒、斑状结构,构造不均匀,往往有斑杂构造或流动构造。岩石趋向于中性。过渡相:呈现各种过渡特征。花岗岩产状特征是其成因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是岩基那样的巨大地质体,是解决其物质来源、运动方式和演化问题的重要基础。2。分布花岗岩类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并且主要分布在褶皱带和古老地台的结晶基底上。如高加索山区,花岗岩占该区岩浆岩总面积的95,北美洲西海岸有一千余公里的花岗岩带,我国一些地区(如南岭)也广泛出露。3。矿产花岗岩是重要的含矿岩石,与之有关的矿产有:钨、锡、铋、钼、金、银、铜、铁、铅、锌、稀有、稀土和放射性元素等。一些花岗岩还是良好的乃至名贵的建筑石料。三、酸性喷出岩类1。流纹岩成分相当于花岗岩。岩石呈灰、砖红、灰白等颜色,常具流纹构造和斑状结构。斑晶有透长石、斜长石、石英(高温石英)、少量黑云母和角闪石。石英可见六方双锥状或熔蚀浑圆状。暗色矿物常暗化。基质多为隐晶质或玻璃质。2。英安岩成分相当于花岗闪长岩。土红色、浅紫色或灰色。斑状结构,斑晶为斜长石、石英和正长石和透长石。斜长石斑晶多于正长石。暗色矿物斑晶较少。3。石英角斑岩酸性岩浆海底喷发产物。灰白色,斑状结构,斑晶由钠长石和石英组成。基质为隐晶质。岩石也可全部为隐晶质结构。常与细碧岩、角斑岩构成细碧角斑岩系。4。酸性玻璃质岩石此类岩石几乎全部由玻璃质组成,晶质矿物很少见。(1)黑耀岩:灰黑、黑色玻璃质岩石,贝壳状断口,玻璃光泽,有时含少量石英和透长石斑晶。岩石含水量<1%.酸性黑耀岩最常见,习称黑耀岩;也有中性玻璃质黑耀岩,但少见。(2)松脂岩:具松脂光泽,呈黑色、红色、褐色、浅黄绿色等。由酸性火山玻璃组成,含水量高,约8。(3)珍珠岩:是具珍珠状裂纹的玻璃质岩石。珍珠岩是制造珍珠膨胀岩(轻质保温材料)的原料。第十章中性碱性岩、碱性岩、脉岩类作者:来源:发表时间:2006-05-20浏览次数:1221字号:大中小一、中性碱性侵入岩类以正长岩为代表,本类岩石的SiO2含量同闪长岩近似,但稍偏高,平均约60。3.39。与闪长岩的主要区别是Na2O和K2O含量高,可达10,Al2O3含量也高,为1520,CaO含量很低。因而,它在矿物成分上的突出特点是出现大量碱性长石,斜长石和石英很少。暗色矿物也不多,一般小于20,有时可出现碱性暗色矿物。(一)常见岩石类型1.正长岩除碱性长石外,可出现少量斜长石和石英,暗色矿物为黑云母、角闪石和辉石,按石英含量分为两种:正长岩:石英含量05。石英正长岩:石英含量520。另可据暗色矿物命名,如黑云母正长岩、角闪正长岩等。2.二长岩碱性长石和斜长石含量相近,石英与暗色矿物的含量和正长岩大致相同,因而也可分为二长岩和石英二长岩。3.碱性正长岩长石全部为碱性长石,不含斜长石,其特点是出现碱性暗色矿物,如霓石、霓辉石、碱性角闪石等。4.其它变种正长斑岩:矿物成分与正长岩相同,仅以其具斑状结构区别之。微晶正长岩:矿物成分与正长岩相同,但以其具细粒结构为特征。(二)次生变化正长岩主要发生钠长石化、高岭石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和帘石化等次生蚀变。(三)产状、分布和矿产自然界产出很少,占岩浆岩总面积的0.6%。正长岩极少单独产出,主要与花岗岩或碱性岩共生。同花岗岩共生时,常作为花岗岩的边缘相存在;同碱性岩共生时,它们之间构成复杂的碱性岩杂岩体。与正长岩有关的矿产不多,目前已知者有矽卡岩型铁矿。稀有、稀土和放射性矿产则多与碱性正长岩有关。新鲜而较纯的(暗色矿物极少或无)可作为陶瓷原料,富钾者可作为钾肥原料。二、碱性中性喷出岩类1。粗面岩成分与正长岩相当。均为浅色,一般浅绿、灰或铁红色,多具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中有钾长石也有斜长石,钾长石往往是透长石和正长石。基质是隐晶质。具暗色矿物种类可命名为云母粗面岩、角闪粗面岩和辉石粗面岩。2。碱性粗面岩与碱性正长岩成分相当。同粗面岩的主要区别是,斑晶由碱性长石(钾长石和钠长石)组成,含碱性暗色矿物,如霓辉石、钠闪石等。3。角斑岩浅绿、灰色,致密的角质状岩石。斑状结构,斑晶主要为钠长石和酸性斜长石,原生暗色矿物几乎不存在,多已被绿泥石、绿帘石、方解石所交代。有时具杏仁构造。是与细碧岩成因相似的富钠质岩石。并与细碧岩、石英角斑岩共同构成细碧角斑岩系。三、碱性侵入岩类碱性岩类K2O、Na2O含量高,>9,含较多富长石和碱性暗色矿物,不含石英。按SiO2含量可分为:中性碱性侵入岩:霞石正长岩基性碱性侵入岩:霞斜岩超基性碱性侵入岩:霓霞岩本类岩石属稀少岩类,自然界少见。本课程只介绍霞石正长岩类。霞石正长岩:按SiO2含量属中性岩。SiO2平均为55.17;FeO、MgO、CaO含量低;K2O、Na2O含量很高,一般大于10,可高达16。大量出现副长石(主要是霞石),含量常大于10,可达20。碱性长石含量在60左右。碱性暗色矿物含量通常是1520。岩石色浅,多呈浅灰、肉红色,比重小,一般是半自形粒状结构,有时矿物成定向排列而成流状构造。(一)主要岩石类型及产地1.流霞正长岩主要矿物呈定向(流状)排列。是本类岩石中的常见类型。辽宁凤城、云南个旧均有产出。2.云霞正长岩暗色矿物以黑云母为主。云南永平有产出。3.霓辉霞石正长岩暗色矿物为霓辉石。辽宁凤城、山西临县有产出。4.霞石正长斑岩具斑状结构,斑晶为钾长石。基质由霞石、钾长石和碱性暗色矿物组成。山西临县有产出。(二)次生变化霞石不很稳定,多为沸石和钙霞石所替代。也可变成长石和绢云母的集合体。霞石次生变化后常呈肉红色,使岩石具有一种“红疹状“斑点;或者它被熔蚀后使岩石表面呈现出一个个凹洞,颇具特色。(三)产状、分布和矿产多呈岩床、岩盆、岩株及韵律层状侵入体,单独产出者少见,大多构成碱性杂岩体。自然界少见,我国辽宁、云南、山西、河南、河北,以及前苏联科拉半岛、瑞典阿尔诺岛、挪威奥斯陆、加拿大蒙特利尔、南非谢库库兰等地有产出。主要与稀有、稀土及放射性矿产有关,还有磷灰石矿,长石、霞石是提练铝的原料。四、碱性喷出岩类响岩是代表性岩石,成分与霞石正长岩相当。灰、浅灰或灰绿色,斑状或隐晶质结构,在斑状结构的岩石中,斑晶主要是霞石和碱性长石,暗色矿物斑晶较少。五、碳酸盐类成分以CaO和CO2为主,CaO平均41.96%,CO2平均37.87%,而SiO2极低,平均3.86%。矿物成分以方解石为主,可有白云石。有少量硅酸盐矿物(霞石、霓石等)。副矿物有磷灰石、磁铁矿、锆石、独居石及其它稀有、稀土元素矿物。岩石呈粒状结构、块状构造,有时呈条带构造。侵入岩常呈岩株、岩脉、岩墙,多数与碱性岩构成杂岩体。喷出岩则呈火山颈、熔岩流等。极少见,我国四川南江、湖北竹山、山西临县有产出。挪威、瑞典、德国、南非、肯尼亚、前苏联、美国、巴西和法国等国家有少量产出。含矿性与碱性岩相似。碳酸盐经一定处理后是良好的水泥原料。六、脉岩类脉岩类是一种浅成侵入岩,因其呈岩脉、岩墙产出并常具有特殊的矿物成分和结构,因而将它们单独归为一类。脉岩在物质成分上和空间分布上常与一定的侵入岩有关。根据物质成分和结构特征,脉岩可分为三类:伟晶岩细晶岩煌斑岩(一)伟晶岩类构成这类岩石的晶体都很粗大,个别的甚至以米或吨来计算。辉长岩、闪长岩、花岗岩、正长岩等均有其对应的伟晶岩,但最常见的是花岗伟晶岩。花岗伟晶岩是由粗大的钾长石、石英、斜长石构成。常具文象结构。其附属矿物可达300多种,化学成分复杂,特别富含稀有、稀土及放射性元素。伟晶岩常与岩基或岩株状侵入体相联系,可产于其内部,也可分布于邻近的围岩中。伟晶岩常成群出现,构成一个大伟晶岩区。伟晶岩成因争议较大,一种认为是富含挥发组份的岩浆在封闭条件下结晶的产物;另一种认为是来自深部的气化热液或岩浆结晶后的残余热液沿围岩裂隙进行交代的结果。交代过程中小晶粒长成大晶体,并有稀有、稀土元素沉淀。(二)细晶岩类因岩石具细粒它形结构而得名。颜色较浅,不含或很少含暗色矿物。前述各大类岩石常有与其成分相当的细晶岩,如辉长细晶岩、闪长细晶岩、花岗细晶岩等。其中以花岗细晶岩最常见,主要由细粒石英和长石组成,又称长英岩。细晶岩含矿的可能性很小,我国仅在华南某地发现具工业价值的含钽细晶岩脉。关于细晶岩的成因,多数人认为它是岩浆结晶冷凝后所残余的岩浆结晶而成。因含挥发份很少,这种残余岩浆中组份不易扩散,不利于晶体生长,故呈细粒它形结构。(三)煌斑岩类富含暗色矿物,且以黑云母和角闪石最常见。多具斑状结构,斑晶为自形的角闪石和黑云母,硅铝矿物(长石)少,且分布于基质中。有的也可为细粒结构。不论基质或斑晶中的暗色矿物均成较完美的自形晶,此为煌斑岩所特有。常见类型如下:1.云煌岩:主要由黑云母、正长石组成,黑色,斑状结构,斑晶为自形的黑云母。新鲜的黑云母斑晶辉煌发亮。正长石分布于基质中。2.斜云煌岩:与云煌岩的区别仅在于含斜长石,但二者肉眼不易区别,常统称云母煌斑岩。3.斜闪煌斑岩:由角闪石、斜长石组成,斑状结构,角闪石为斑晶。煌斑岩呈脉状或岩墙产出,规模不大,但分布很广,以酸性岩侵入体中分布最多,有时呈岩脉群,多数在岩体顶部或边缘,少数在岩体附近的围岩中。关于煌斑岩的成因,主要有两种观点:(1)煌斑岩由岩浆物质直接结晶而成,是岩浆分异的产物。甚至认为是地幔岩浆源分异作用形成的,并推测在其中可能找到金刚石(地幔型煌斑岩)。(2)煌斑岩是岩浆同化围岩后形成的。例如,基性岩浆同化花岗岩后即可形成煌斑岩。第十一章岩浆矿物的结晶作用作者:来源:发表时间:2006-05-20浏览次数:771字号:大中小自然界岩浆的结晶过程、岩浆岩中矿物共生规律、结构构造以及岩浆岩成因等一系列问题,除与地质条件密切相关外,也服从一定的物理化学原理。喷出岩和大多数侵入岩是在地表或离地表不远的地表浅部形成的,所以在低压下硅酸盐系统相平衡的实验研究对理解岩浆矿物结晶作用具有重大意义。第一节一元系相图及其岩石学意义一元系是指研究对象只有一种纯物质,即独立组分数C1。在此只介绍石英的相图。石英(SiO2)的相图及其岩石学意义:1、相图特点L为熔体;Cr为方石英;Tr为磷石英;-Q为石英;-Q为石英;TC为柯石英。2、岩石学意义(1)磷石英(Tr)、方石英在低压高温下稳定,侵入岩中不出现,仅见于火山岩中,有时准稳态见于低温环境中,是低压的指示矿物。(2)石英和石英:酸性火山岩和超浅成岩中常见石英假象,因为这种岩浆温度高,在地下压力较大的情况下,石英首先结晶,形成高温石英;而同种成分的侵入岩则温度较低,且石英是最晚期结晶的产物,因此为石英。(3)柯石英是高压环境的指示矿物。第二节二元系相图及其岩石学意义AbAn系统OrAb系统DiAn(透辉石钙长石)系统DiAb(透辉石钠长石)系统LcSiO2(白榴石石英)系统NeSiO2(霞石石英)系统FoFa(镁橄榄石铁橄榄石)系统FoQ(镁橄榄石石英)系统FoQ(镁橄榄石石英)系统一、AbAn系统这是一个固态无限混溶相图。固态溶液又称固溶体,它的特点是,两个端元组分可以任意比例混合,组成固体的均一相。如斜长石系列,橄榄石系列。1、相图特点:固相区,液相区,固液共存区,固相线,液相线。(1)双变面:在液相区,自由度FCP12112,即温度与组成可以任意改变。因此,也叫双变量区或双变面。(2)单变线:固、液两相处于平衡状态,F2211,即温度与组成只有一个可以独立改变,而另一个只能随之作相应的改变,才能维持固、液两相平衡。因此,也叫单变平衡曲线或单变线。(3)杠杆原理2、结晶过程(1)平衡结晶过程(2)分离结晶作用:分离结晶作用的影响表现为:a.延长结晶作用的过程;b.残余液相中更加富钠(Ab);c.降低结晶作用的终结温度。3、熔融作用在熔融过程的某一个温度上,熔浆的组分比较富钠(Ab),而难熔的固相残余物比较富An,温度越高,熔浆中越富An。因此,固相组分越富An,起始熔融的温度越高。4、水压对相图的影响5、岩石学意义(1)富钠组分的熔浆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形成,一是比较富An矿物集合体的部分熔融;二是比较富An组分熔浆的分离结晶作用。(2)环带结构的形成水压的影响:正环带(不平衡结晶);反环带(水压增大);韵律环带(水压波动)。岩浆的冷却速度和过冷度也是形成环带的重要因素。a.非常缓慢冷却无环带;b.较快速冷却正环带;c.快速冷却,由于大量固相的晶出放出较多的相变焓,致使岩浆温度回升形成反环带;d.极快速冷却无环带。二、OrAb系统1、相图特点(1)Af碱性长石区(2)Orss固熔体Abss固熔体共存区,固熔体分离曲线(不混熔曲线)(3)Or具有不一致熔融性质:即首先晶出另一种矿物,然后晶出矿物与熔浆反应再生成该矿物,如在靠近Or一端,随温度下降首先晶出白榴石(Lc),然后Lc与熔浆反应再生成Or(4)最低点M:M点是固相线与液相线的交点,它将相图分为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各自与Ab-An系统类似。在M点处是两相平衡(液相Af碱性长石)。有的文献中把最低点M作为结晶作用终结时的温度和组成,或者被描述成起始熔浆的组成一定为最低点的组成,这是错误的。M点两旁的两个部分与Ab-An系统一样,结晶作用进行时,固相与液相的组成均向着M点的方向变化,但液相组成不一定都终结于M点,通常情况下,在没有达到M点时,结晶作用就终止了、结晶过程3、水压的影响:随PH2O加大(1)Lc结晶区大大缩小,当PH2O>2.5Kb时,Lc结晶区消失,Or变为一致熔融性质。因此,深成岩中不出现Lc(2)液相线和固相线温度大大降低,M点向Ab一端移动(3)PH2O对不混熔线影响小,PH2O升高,曲线略有上升(4)当PH2O>3.6Kb时,固相线与不混熔曲线相交切,系统由“具最低点的固熔体体系”转变为“具共结点的固熔体体系”,“最低点M”转变为“共结点E”,共结点E为三相共存(液相OrssAbss),为不变平衡4、熔融作用(1)PH2O<3.6Kb,为具最低点的固熔体体系,熔融过程与AbAn体系相同(2)PH2O>3.6Kb后,为具共结点的固熔体体系,其熔融过程不一样,以上图为例,凡是组成点位于MN之间的岩石,其起始熔融的温度是一定的,即达TE时起熔,起始熔浆的组成也是固定的,即相当于共结点E的组成(3)而成分点位于AbM和NOr之间的碱性长石集合体,其熔融过程与AbAn体系类似5、岩石学意义在喷出与浅成条件下形成的碱性长石温度高,常常只有一种碱性长石存在;而在深成条件下碱性长石形成的温度低,常常有富Or与富Ab两种碱性长石共生三、DiAn(透辉石钙长石)系统该系统相当于简化的基性岩浆(玄武质岩浆体系)。1、相图特点:(1)分区:L;Di+L;An+L;Di+An(2)共结点:三相共存,F2310;为不变点,温度与组成都不能变,直到结晶结束,熔浆耗尽。(3)共结比:58:42Di:An2、结晶过程:(1)X1点辉长结构(2)X2点煌斑结构(1)X3点辉绿结构间粒结构间粒间隐结构间隐结构3、熔融过程:4、水压的影响:水压升高,液相线温度降低,共结点向An方向移动。5、岩石学意义:(1)假设PH2O12kb,相当于67km的中深成相,其共结比为Di:An50:50,玄武质岩浆的成分大体与此类似,如X点。因此,侵入条件下:辉长结构;喷出条件下:辉绿、间粒、间隐等。从而可以解释基性深成岩与喷出岩尽管成分相似,但结构不同。(2)中深成条件下,PH2O发生脉动式波动,则其共结比变化于4060之间,对于An=50%的辉长岩来说,将造成一时Py大量晶出,一时An大量晶出,形成典型的韵律式层理。(3)在结晶过程中,如果PH2O增加,则液相线下降已晶出Py、Pl熔蚀;若PH2O下降,则液相线上升,导致结晶作用加速进行。(4)即使是含暗色矿物大于90的超镁铁质岩,开始熔融时,首先熔融出的应是低共熔成分熔浆玄武岩浆。只有熔融程度很高时,才能形成超镁铁质熔浆。四、DiAb(透辉石钠长石)系统该系统相当于简化的花岗岩(酸性岩浆)流纹质岩浆体系。1、相图特点:(1)分区:L;Di+L;Ab+L;Di+Ab(2)共结点:三相共存,F2310;为不变点,温度与组成都不能变,直到结晶结束,熔浆耗尽。(3)共结比:4:96Di:Ab2、结晶过程:(1)X1点(2)X2点(1)X3点3、熔融过程:4、岩石学意义:(1)E点的位置解释了为什么酸性岩中暗色矿物量虽少,但常结晶较早,自形较好。(2)酸性岩中暗色矿物少,并且暗色矿物与浅色矿物有一定比例,色率<10。(3)大陆地壳升温熔融,首先熔出的应是花岗岩浆,因为花岗岩浆基本符合共结比,所以花岗岩分布于大陆地壳上。(4)细碧岩的非岩浆成因说:细碧岩由钠长石绿泥石绿帘石等组成,常具间片结构,Ab自形程度高,它的粒间充填有绿泥石、绿帘石、辉石等。说明Ab首先结晶,细碧岩中Di、Ab各占一半,说明Ab不是直接从岩浆中结晶出来的。五、LcSiO2(白榴石石英)系统该系统相当于简化的碱性岩浆体系,属典型的二元近结系。1、相图特点:(1)分区:Lc+L;L;Cr+L;Tr+L;Lc+Or;Or+L;Or+Tr(2)共结点E:三相共存,F2310;为不变点,温度与组成都不能变,直到结晶结束,熔浆耗尽。(3)近结点R:也叫转熔点或分解熔融点。它是指体系中两端元组分之间,能形成分解熔融化合物,也叫不稳定化合物。这种化合物没有真正的熔点,而是在分解熔融点(近结点)分解为液相和另一种化合物,而且分解出来的液相和固相组成不一致。KAlSi2O6(Lc)+SiO2KAlSi3O8(Or)2、结晶过程:(1)X1点、X2点、X3点、X4点、X5点、X6点、X7点(2)X1点的结晶作用最终产物为Lc+Or(3)X2点的结晶作用最终产物为Or(4)X3点的结晶作用最终产物为Or+Q3、熔融过程:(1)LcOr之间的成分点(包括Or点),应在R点起熔(2)OrSiO2之间的成分点,应在E点起熔4、岩石学意义:如果发生分离结晶作用,则可产生几个重要结果:(1)SiO2不饱合的岩浆可以产生SiO2轻度过饱合的岩浆。(2)分离结晶作用将使岩浆结晶作用终止的温度降低。(3)带Or反应边的Lc斑晶可与SiO2轻度过饱合的基质或含石英的基质共生。(4)在高于近结点温度时,SiO2轻度过饱合的岩浆,突然快速结晶,则无反应边的Lc可与SiO2轻度过饱合的基质共生。六、NeSiO2(霞石石英)系统该系统是带有一致熔融化合物(Ab)的二元共结系。它可以看作由两个二元系(NeAb,AbQ)联合而成,它们之间存在反应关系:NaAlSi2O4+2SiO2NaAlSi3O8(Ne)(L)(Ab)1、相图特点:(1)分区:Cag(三斜霞石);Cag+Ne;Ne;Cag+L;Ne+L;L;Ab+L;Cr+L;Tr+L;Ab+Tr(2)共结点E1,E2;近结点R(3)热坝(热堤),Mab为热堤。2、结晶过程:X点的结晶作用:随温度下降,达1点时,开始晶出三斜霞石(Cag),Cag不断晶出,液相成分沿12变化。达2点时,开始晶出Ne,为三相共存的不变平衡,Cag将转变为Ne,直到Cag全部消失。温度继续下降,Ne不断晶出,液相成分沿2E1变化,固相成分Ne沿2”3变化,达E1点时,Ne和Ab同时晶出,为三相不变平衡,直到液相耗尽,结晶结束。温度进一步下降,Ne沿34变化。3、熔融过程:(1)NeW之间的成分点(包括W点),应在R点起熔(2)WAb之间的成分点,应在E1点起熔(3)AbTr之间的成分点,应在E2点起熔4、岩石学意义:(1)Ne不能与Q共生,不能从SiO2饱合的岩浆中首先晶出。也不能与SiO2饱合的岩浆共生。出现Ne是岩浆SiO2不饱合的标志之一。(2)SiO2不饱合的岩浆的结晶分离作用不能产生出SiO2饱合的岩浆。(3)由于E1靠近Ab,所以强碱性岩中Ne常呈斑晶或结晶早于Ab。(4)对于含Lc的钾质强碱性岩系列来说,其成员中可以包括SiO2轻度过饱合的岩石;而对于有Ne的钠质强碱性岩系列来说,是不能包括有SiO2饱合的岩石的。七、FoFa(镁橄榄石铁橄榄石)系统该系统是一个连续固溶体系列。与AbAn系统相似。Fa是低温的端元组成,早期晶出的Ol是富Fo的,即富Mg的,正常的环带从中心到边缘逐渐富Fa,即富Fe。分离结晶作用将导致残余岩浆富Fe。八、FoQ(镁橄榄石石英)系统1、相图特点:(1)这是二元近结系,与LcSiO2系统相似。(2)En为不一致熔融产物,其反应式为:Fo+Q=2En(3)R为近结点,E为共结点。结晶作用过程可以参照LcSiO2系统进行分析。2、岩石学意义:(1)Fo与Q不能平衡共生,当岩石中见到Fo与Q共存时,Fo周围必有En反应边。(2)Fo可以在SiO2轻微过饱和的岩浆中首先晶出;若快速结晶,Fo斑晶可以与SiO2轻度过饱和的基质共生。(3)只根据Fo斑晶的出现是不能判断岩浆SiO2饱和程度的。(4)在分离结晶的条件下,从一个SiO2不饱合的岩浆可以演化出SiO2饱和或轻微过饱和的岩浆来。九、FaQ(铁橄榄石石英)系统这是一个二元共结系,它与FoQ系统完全不同,没有相当于En的中间化合物,Fa与Q可以平衡共生。自然界流纹岩中发现过Fa与Q的斑晶共生,富Fe的基性岩中也发现过Fa与Q的共生。第三节典型三元相系的解析(一)DiAbAn系统1、相图特点a.DiAb、DiAn为二元低共熔系,AbAn为斜长石固溶体系。b.相图中包括透辉石(Di)与斜长石(Pl)两个初晶面,它们的交线为低共熔线E1E2。c.由于Pl为固溶体,在晶出过程中随温度之下降而不断改变其组成,因此,为区别于一般的低共熔线而称作同结线。2、结晶过程a.原始熔浆成分点P(位于透辉石初晶区)当温度下降到Di初晶面上时,Di首先晶出。连接Di与P点,并延长之,与e1e2相交于P1点,随着温度的下降,不断晶出Di,而熔浆成分则沿PP1线向P1点变化,当到达P1点时,Pl开始晶出,此时晶出的斜长石组成相当于AbAn二元系展开图上的P1点。温度继续下降,液相组成沿同结线e2e1向e1方向变化,Di与Pl同时晶出,当到达P2点时,液相中所含Ab与An的量比相当于P2”点,而晶出的斜长石固溶体的组成则相当于P2点。温度继续下降,液相组成变化到P3(所含的Ab与An的量相当于P3“),晶出的斜长石组成相当于P3点,即与原始熔浆成分中所含Ab与An的量相一致。此时,P点位于相三角形P3P3Di的P3Di边上,说明液相至此已全部耗尽,结晶结束。b.原始熔浆成分点N(位于斜长石初晶区)当温度下降到Pl初晶面上时,Pl首先晶出。温度继续下降,斜长石不断晶出,当液相中所含Ab与An之组成为N1”点时,晶出的斜长石成分变化到N1,连接N1与N点并延长之,与DiN1”连线相交于N1点,N1点就是此时的液相组成点。随着斜长石的不断晶出,液相中所含Ab与An之组成变化到N2”点时,晶出的斜长石成分变化到N2点,连接N2与N点并延长之,与DiN2”连线相交于同结线上的N2点,N2点就是此时的液相组成点。从N2点开始,沿同结线Di与Pl同时晶出,当液相组成到达N3点时,则熔浆耗尽,结晶结束。3、岩石学意义:(1)该体系可看着简化的辉长岩类闪长岩类岩石系列。SiO2=50的线大致相当于辉长岩类,55线相当于闪长岩类,60线相当于石英闪长岩类,65线相当于花岗闪长岩类。若Di代表暗色矿物,Pl代表浅色矿物,按一般规律,上述岩石的色率分别为:基性岩4070,中性岩3040,酸性岩10。因此,上述岩石的成分点大体集中在e1e2同结线附近,具近低共熔熔浆的特征。从而解释了自然界中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的共生规律,

注意事项

本文(岩浆岩岩石学:第五章 各类岩浆岩的分类)为本站会员(努力****83)主动上传,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