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装配图网! | 帮助中心 装配图网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装配图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马说》教案

  • 资源ID:173617204       资源大小:17.50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8.8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8.8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马说》教案

马说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积累相关文言字词,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 2水平目标:培养口头表达水平、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水平。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合作精神,养成主动提问的习惯。 教学重点积累相关文言字词,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教学难点积累相关文言字词,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教学过程一、导入(“伯乐相马”的成语,讲关于伯乐的故事。)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理解并且体贴它啊。今天我们来学习马说,一定会让你对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有进一步的理解。二、解题马说是通篇借物比喻的杂文,属论说文体。“马说”这个标题,是后人加的。“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论”随便些。从字面上能够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带读全文,要求学生注意难字的读音。2学生读课文,并且讨论、理解全文大意。3思考讨论:(1)文中千里马指的是什么? 你觉得作者是仅仅在替千里马鸣不平吗?要点提示:比喻人才。韩愈当然不是在仅替马鸣不平,他写这篇文章旨在抒发自己的感情,伯乐指能够识别人才的人,结合作者的当时背景,指封建统治者,而且应该是指能够识别赏用人才的所谓明君。(2)伯乐指的是什么?要点提示:比喻识人才的人。(3)归纳:本文就是通过千里马和伯乐,隐喻人才和识人才的人的。四、再读课文,深入探究(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1思考讨论。(1)概括本段内容。 (2)世上到底是先有马还是先有对马的理解?要点提示:(1)无识马者则名马无名。(2)先有马,再有对马的理解。就一般的马来说,应该是这样的情况。不过对千里马来说,情形便有所不同。假设不能把它从普通的马群中识别出来,只有一般对待,发挥不出它的特长来,那就等于它不是千里马,就没有千里马。在这里,识马就成为前提了。(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1.思考讨论。 (1)概括本段内容。 (2)跟常马一样都达不到,岂不是千里马不如常马了吗?要点提示: (1)无识马者则千里马无法日行千里。(2)通常数量的喂养,常马吃饱了而千里马远没有吃饱;没吃饱的当然比不上吃饱的,本领自然发挥不出来。这正是说明,千里马喂养不得法,便无法显示它的本领。(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1思考讨论:(1)概括本段内容。(2)“策之”“食之”“鸣之”是什么句式? (3)三个“之”字,用法是否一样?(4)你是怎么理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要点提示:(1)妄言无千里马者,恰是不识千里马者。(2)排比句式。总括不识马者不按照千里马的特性来对待它。(3)前两个“之”,代词,指千里马,分别作动词“策”(驱使)、“食”(喂)的宾语。第三个“之”却不同:它能够不用,用了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如同我们在第一册中读到的“久之”的“之”一样。(见蒲松龄的狼)这里“鸣”是(马)鸣,而不是鸣(马)。这样用使句式整齐而又灵活富于变化。 (4)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不满和愤慨。1.策 2.之策之不以其道(用鞭子打) 策之不以其道(代词,指马)执策临之 (马鞭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用在主谓之间)3.其策之不以其道 (代词,它。马)其真无马邪? (句中语气词)其真不知马也。 (其实)4.通假字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通“饲”,喂)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四)归纳课文。1读了本文请你谈谈作者的思想感情。2你如何对待这个问题的?要点提示:1本文围绕着有千里马还是没有千里马的问题反复论述,慨叹世无伯乐致使千里马陷于不幸遭遇,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昏庸愚昧、埋没人才,并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心情。(作者在文中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2阅读本文的现实教育意义:读了本文能理解到旧社会封建统治者埋没、扼杀人才的可恶,深感生在新社会的幸福。我们理应珍惜今天的幸福,要努力磨炼自己,使自己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有用之才。五、拓展探究1你还知道哪些怀才不遇的古代文人?写了些什么作品?2他们作品大多写些什么内容?3假设你怀才不遇,你学哪一位古代文人?(把你的探究结果,写成一篇小短文,课下交流)资料链接一、作者及写作背景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795-800)。其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守门人)辞焉”。即使如此,他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郁郁不乐,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跟马说同期的作品还有龙说(即杂说一)。文章以龙喻圣君,以云喻贤臣,借“龙嘘气成云”,然后“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宇宙间)”的传说,阐明贤臣离不开圣君任用,圣君也离不开贤臣辅佐的道理,能够视为马说的姊妹篇。二、关于韩愈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韩愈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力反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的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旧时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注意事项

本文(《马说》教案)为本站会员(三***)主动上传,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