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装配图网! | 帮助中心 装配图网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装配图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毕业论文答辩最终版

  • 资源ID:173022859       资源大小:150.96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毕业论文答辩最终版

安徽农业大学毕 业 论 文(设计)论文题目不同机插方式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姓 名 学 号院 系 农学院 专 业 农学指导教师职称 讲师中国二o六年六月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课题名称不同的机插方式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课题 来源农业大学学生专业学号指导教师职称研 究 容1、不同机插方式对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2、不同机插方式对叶面积及干物质及的影响3、不同机插方式对分蘖动态变化特征的影响研 究 计 划2015.102015.11查阅相关文献2015.12 2016.1整理材料并完成开题报告2016.22016.5进行专项实验研究2016.52016.6分析实验结果,撰写毕业论文,并完成论文答辩。特 色 与 创 新本研究以春优84 (杂父粳稻)和镇稻18 (常规粳稻)为参试材料,探讨不同机插 方式(钵苗机械摆栽、半钵苗机插以及毯状秧机插)下物质累积、叶面积、茎蘖动 态、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等特征。指 导 教 师 意 见教 研 室 意 见院 系 意 见主要领导签名:年月日目录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地基本情况 21.2 试验设计 21.3 测定容与方法31.3.1 茎蘖动态调查31.3.2 叶面积指数31.3.3 干物质积累动态31.3.4 产量及其构成因子 31.3.5 数据计算和统计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机插方式对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 42.2 不同机插方式对叶面积及干物质及的影响 52.3 不同机插方式对分蘖动态变化特征的影响73 讨论与结论 8 参考文献 8 英文摘要,关键词:错误!未定义书签。致9不同的机插方式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作者:帅 指导老师:何海兵(农业大学农学院农学专业 230036)摘要:机插水稻已成为水稻轻简栽培的重要发展方向,但关于机插方式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研究不足。 本研究拟以春优84(杂交粳稻)和镇稻18(常规粳稻)为参试材料,探讨不同机插方式(钵苗机械摆栽、 半钵苗机插以及毯状秧机插)下物质累积、叶面积、茎蘖动态、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等特征。研究结果表 明:不同机插方式方式对生物量累积在拔节前差异不显著,但至拔节后,钵苗机械摆栽处理显著高于半钵苗 机插以及毯状秧机插处理;最大叶面积指数以钵苗机械摆栽最大,其次分别依次为半钵苗机插以及毯状秧 机插处理;从分蘖能力看,钵苗机械摆栽处理分蘖起始时间早于其他两个处理,且分蘖势较强;最终,钵 苗机械摆栽处理产量为9.159.48X10*g/ha,显著高于其他两处理。从本试验结果看,钵苗机械摆栽处理 较其他两种机插方式更有利于物质累积和产量形成,可视为高产机插模式。 关键词:水稻;机械化;特征;产量我国耕地面积约占世界7%,其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世界水稻面积和产量的21% 和34%,解决了世界20%人口的温饱问题。另一方面,农业的生产进程具有地域性,这需要一 个地区、甚至是整个国家统一水稻的栽培方式,这也是不可能的、不具有客观性1。因此我 国很早就推行以毯状小苗、摆栽机插来代替人工播种的技术,其特点是省工、高效等2。据 有关专家预测,至2030年,我国人口峰值将达到16亿,水稻产出要保持逐年增加趋势。随 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进步,对我国耕地占有比越来越大,这势必会影响农业生产,其中 包括水稻生产,所以想要缓解人地矛盾,提高水稻单产,加强机械化规模化的发展是行之有 效途径之一。当前常见的种植模式主要有人工手插秧、机械插秧、钵苗机械摆栽、半钵苗机 插以及毯状秧机插等,水稻机插育秧的方式与常规育秧不同,其显著特点是播种密度大,标准 化的要求较高3。虽然抛秧及人工摆栽稻作技术已较为成熟,但我国对钵苗机插研究时间相 对美日等发达国家依然较短4。对于机插秧来说,由于其对秧龄的要求更短、苗体要求更小, 所以培养具有旺盛发根能力的秧苗就显得尤为重要了5。然而已有的研究结果证明,当水稻 的产量到达一定程度后,想要进一步实现高产首先需要在生物产量上有所突破6。水稻钵育 秧苗机插技术开创了水稻插秧生产的新局面7。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新阶段标志是:粮食及其 它主要的农产品从长期的供不应求而转变为阶段性的供大于求,逐年有余,人民的生活水平 总体上开始进入小康8。但系统比较机械栽培方式对产量形成的影响研究不足,开展此类相 关研究,对水稻机械栽培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从而对推广水稻机械化生产可能具有深 远影响。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基本情况本试验在庐江县郭河现代农业示区(117.23° E, 31.48° N)进行。该地区年均降水量为 995.3mm;前茬为小麦;土质为沙泥田土,土壤全氮含量1.489 g/kg,速效钾82 mg/kg,有 效磷 14.66 mg/kg,有机质 28.76 g/kg。1.2试验设计于2014年进行大区对比试验,每区面积为25 mX56 m,以杂粳春优84 (全生育期157d) 和粳稻镇稻18 (全生育期161d)作参试材料,试验设置钵苗机械摆栽、半钵苗机插以及毯 状秧机插3种机插方式,各机械栽培方式种植密度均按照高产栽培模式进行,其中钵苗机械 移栽株行距为13cmX33cm,半钵苗机插与毯状秧机插株行距为17cmX25cm。各试验处理于 同一天育秧( 5月24日)和移栽( 6月19日) ,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水分管理采用浅湿灌 溉模式,肥料运筹为:纯氮300 kg hn?2、P O 150 kg hn?2、KO 150 kg hm-2及Zn等微量元2 52素,其中氮肥基肥、蘖肥均为30%,穗肥40%;磷肥、钾肥基肥和追肥各为50%。病虫草害 防止参照高产田管理。机插秧移栽时要求秧龄短、秧苗小,大田平整度要求程度高9。机插 秧苗适宜的指标是秧龄十五到二十天左右,秧苗茎基部较粗10。播种后1周管理的核心是水 分的调节,应做到保持秧床的干湿度适宜11。1.3测定容与方法1.3.1茎蘖动态调查 从秧苗移栽当天开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植株10株插杆标记记录基本苗数,每个机插方式 即3次重复。盛蘖期前每隔5天调查一次,此后分别于有效分蘖临界期、拔节期、孕穗期、 抽穗期、乳熟期、成熟期各调查一次。1.3.2叶面积指数分别于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乳熟期和成熟期每处理取代表性植株5株用 烘干称重法测定植株叶面积,每处理重复3此,计算叶面积指数。1.3.3干物质积累动态单位面积上生物量采用 3点取样,每个点选取3株,按叶、茎鞘及穗(花后)器官分 开装袋,分别对其恒温烘干并称重。1.3.4产量及其构成因子 不同处理横向与纵向分别调查20穴,计算有效穗数,取长势一致的10穴数总粒数与瘪粒数,计算结实率,烘干称千粒重,计算理论产量。各处理收割25m2并脱粒晒干计算实收产量。 1.3.5数据计算和统计分析数据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7和DPSv7.05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2结果与分析2.1不同机插方式对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表1 不同栽插方式水稻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Table 1 Grain yield and its components of broadcasted rice with different transplanting methods品种Varieties栽插方式Transplantingways有效穗Panicles(104/hm2)每穗粒数Grainsper panicle结实率Filledgrainpercentage(%)千粒重1000grain weight(g理论产量TheoreticalYield(t/hm2)实收产量Harvest yield (t/hm2)摆栽 Ppp276.0b192.8a87a27.2a12.56a9.15a春优84半钵 Hpm288.0a170.2b86a26.9a11.36b8.84ab毯状Bpm295.5a175.0b88a26.7a12.15ab8.57b摆栽 Ppp385.5a144.6a93a28.1a14.58a9.48a镇稻18半钵 Hpm333.4b133.6a95a27.4a11.61b9.25ab毯状Bpm334.5b133.2a93a27.6a11.47b8.7b备注:不同小写字母分别表示在5%水平上有显著差异。Note: Values followed by different lowercase within a column represen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5% probability levelPpp: Plant pot seedling pendulum(钵苗摆栽);Hpm: Half a pot seedling by machine(半钵苗机插);Bpm: Blanket plug seedling machine (毯状秧机插).The same as below.两品种实收产量和理论产量均以钵体摆栽方式最高,其次是半钵方式,毯状最小,处理间差 异达显著水平(p0.05;表1)。从产量构成因素分析,春优84品种的钵苗机摆每穗粒数显 著髙于半钵和毯状方式(p0.05),但有效数显著低于半钵和毯状©0.05),千粒重和结实 率三种机插方式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镇稻18中,摆栽方式的有效穗最髙,且显著髙 于半钵和毯状(p0.05);三种机插方式的穗粒数、千粒重、实收产量与春优84表现相同规 律,说明大穗仍是髙产的关键。2.2 不同机插方式对叶面积及干物质及的影响古 as图1 春优84不同栽插方式叶面积指数动态Fig.1 Dynamic changes of leaf area index in different transplanting methods of cultivar Chunyou84注:T-分蘖期;J-拔节期;B-孕穗期;H-抽穗期;M-成熟期.下同Notes: T-tillering; J-jointing; B-booting;H-heading; M-maturity stage. The same as follow.987654321图2 镇稻18不同栽插方式叶面积指数动态Fig.2 Dynamic changes of leaf area index in different transplanting methods of Zhen dao18不同机栽方式间两品种群体叶面积指数变化有所不同(图1;2),品种春优84叶面积 指数在孕穗期获得最大值,其中钵苗摆栽达到8.07,高于其他两种栽插方式,而且在生育 后期,钵苗摆栽方式叶面积指数数值下降速度较慢。品种镇稻18在抽穗期获得最大值达到 8.6左右,且下降速度较慢。生育后期,半钵和毯状方式叶面积指数下降速度较快,半钵方 式下降速度最快,而且叶面积指数均明显低于摆栽方式。Chun you842219161310TJBHM图3 春优84不同栽插方式水稻各生育时期物质生产p n nPP血BpFig.4 Dry matter of rice plants in different transplanting methods at different growth stagesFig.3 Dry matter of rice plants in different transplanting methods at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of cultivar Chun you84of cultivar Zhen两品种地上部分物质积累过程中,不同机栽方式下同一品种前期(拔节前)积累量相差 不明显。自拔节期后,钵苗摆栽物质积累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半钵和毯状秧机插处理,即摆栽 方式生物量在整个生育期保持最大(图3;4)。以春优84为例,在分蘖盛期和拔节期,摆 栽方式略髙于半钵和毯状,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孕穗期、抽穗期以及成熟期,摆 栽方式显著高于半钵和毯状( p<0 . 0 5 ) 。镇稻18除在孕穗期外,群体干物质积累动态与春优 84保持基本一致规律。2.3不同机插方式对分蘖动态变化特征的影响目<奇01】 Bn-H4 pirn Im-Ps5gFi图5 春优84不同栽插方式茎蘖动态The Dynamic changes of tillers in different transplanting methods of cultivar Chun you84图6 镇稻18不同栽插方式茎蘖动态Fig.6 The Dynamic changes of tillers in different transplanting methods of cultivar Zhen dao18 从图5、6可以看出,栽插后5d,两个品种在钵苗摆栽处理条件下由于伤根少活棵快, 表现出较强的分蘖优势,栽插后29天即拔节期,两个品种三种栽插方式均达到最大茎蘖数。 以春优84为例,摆栽方式茎蘖增长相比半钵和毯状较快,由于栽插时单穴基本苗低于半钵 和毯状,致使钵苗摆栽群体茎蘖苗数低于其他两种机插方式。在镇稻18中,栽插时三种方 式单穴基本苗数相当,摆栽方式茎蘖增长相比半钵和毯状较快,使得钵苗摆栽群体茎蘖苗数 显著髙于其他两种机插方式(p0.05)。3 讨论与结论机械直播方式明显节省工时,适宜大面积的生产,但机械直播受到品种、气温(无霜期)、 茬口的影响较为直接,对控制草害和田间灌水的要求也更高,控制苗情也相对困难,后期易 发生倒伏等状况12。不同机插方式对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中,两品种产量均以摆栽方式 最高,其次是半钵方式,毯状最小。水稻的摆栽机插方式与半钵、毯状机插方式相比,钵苗 机摆每穗粒数显著高于半钵和毯状方式,但有效数显著低于半钵和毯状,千粒重和结实率三 种机插方式间差异不显著,这说明大穗仍是高产的关键。在水稻生育中、后期,用钵苗机械 摆栽机插方式处理的群体净同化率和生长率比较的高,而在水稻抽穗后群体干物质的积累及 光合势等光合物质生产指标均显著高于半钵和毯状机插;这可能是钵苗机械摆栽机插获取高 产的重要生理机制。摆栽方式茎蘖增长相比半钵和毯状较快,钵苗摆栽群体茎蘖苗数显著高 于其他两种机插方式;摆栽机插方式生成的水稻质量更高,群体生长前期的起步阶段较快, 分蘖期的长势更强,日增苗量合适,中期高峰苗长势适中,后期群体消减速度慢,而且成穗率 较高,有效穗足13。本试验可知,通过比之前试验的对比可知,用合理的插栽方式可以获得 最优的水稻生长特性和最高的产量回报。本实验所用的两种品种水稻在三种插栽方式中均表 现摆栽半钵毯状,因此,单从高产角度讲,摆栽方式可视为水稻的最优机栽模式。参考文献1髙连兴,秀荣机械化移栽方式对水稻产量及主要性状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02.18(5):45-48.2锦萍,钟平,川,等.杂交稻机插秧现状及关键技术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 2011(3): 50 52.3常富,玮.园林生态学科学,2003,2994洪程,朱聪聪,霍中洋,许轲,等.钵苗机插水稻产量形成优势及主要生理生态特点.农 业科学,2013.5川,山泉,庄春,等水稻机插育秧与水育秧幼苗素质的比较研究J.农业科学 2003.(6):27-29.6郭玉华,龙步,都华.不同的栽培条件对水稻茎杆材料学特征的影响.农业大学学报, 2003.34(1):4-77德超,晓东,阿利,等.水稻钵育育苗机插技术特点及其优势.农业机械,2010(20):69.8牛顿,我国农业机械化的新形势和水稻生产机械化问题J.农业工程学 报.2000.16(1):7-10.9单如东,周风明,安存,等机插水稻生育特点及髙产配套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2008,(I):28-29.10 薛艳凤,于林惠.2001年水稻机插秧试验示中有关技术问题初探J.农机 化,2001 (6):16 18.11 黄大明,有朋,金波,等水稻机械化插秧育苗关键技术J.农家顾问,2010. (3): 51-52.12 何瑞银,罗汉亚,玉同,璐.水稻不同种植方式的比较试验与评价.农业工程学报.2008.24(1):167-17113 金军,薛艳凤,于林惠,伟,徐丹,羌勋良.水稻不同种植方式群体质量差异比较.中国 稻米,2006(6):31-33.Effects of different planting patterns on yield formation of rice plants in machine cultivation Abstract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machine modes on yield formation of rice plants, to miscellaneous japonica Chunyou 84 and town of Japonica Rice 18 as materials, setting seedling mechanical pendulum planting, semi seedling machine in and blanket shaped seedling machine in three kinds of machine in the way.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different machine in way of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of rice,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have great influence , in seedling mechanical pendulum planting, semi seedling machine in and blanket shaped seedling machine in three machine in way, the comparison of the two crops, its dominant characters and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for pendulum planting > half bowl > blanket shaped; three machine insert effects on Rice Yield and different machine planted between two varieties of production performance for arranging and planting > half bowl > blanket like.Key words :Rice; mechanization; characteristics; yield致论文从选题、资料收集、设计、实施到撰写、修改都是在何海兵老师悉心教导下及其他 老师及学长学姐的帮助下完成的。感武老师在论文撰写中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使这篇 论文具备了科学性和严谨性。在论文撰写的过程中同时也得到了试验小组其他成员的帮助和鼓励,在此也要感他们的支持。农 学 院 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评阅意见学生年级评阅人职称 学历评阅意见(论文选题意见,研究容,实验设计,数据结果分析及论文协作等进行评阅)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播种面积占谷物播种面积的34%,但国的 水稻机械化水平仅有4%。在水稻生产过程中,水稻移栽质量直接影响水稻的生长特 性进而影响水稻的产量,故本试验探究不同机械移栽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为研究钵苗机械摆栽,半钵苗机插和毯状机插三种机械栽种植方式对水稻产量 的影响,以杂交粳稻春优84和常规粳稻镇稻18为试验材料,在2014-2015年间, 于庐江县郭河现代农业示区进行大区试验,试验设计对比钵苗机械摆栽,半钵苗机 插和毯状机插三种机械栽植方式对秧苗产量的影响,以确定水稻最适宜的机插方 式。研究表明:在三种机械栽植方式中,整体秧苗产量以摆栽方式最髙,其次是半 钵方式,毯状最小。产量以摆栽方式最髙,其次是半钵方式,毯状最小。、评目前大面积水稻机械化生产方式主要以钵苗机械摆栽(使用带钵穴秧盘育苗,评 大田进行机械摆栽),毯状机插(以毯状小苗机插替代人工栽插的技术)半钵苗机 插(钵苗机械摆栽与毯状机械的结合)为主,均具有节省劳动力,提髙生产力的优 点,但不同地区的最优机插技术仍需不断试验,以期为水稻髙产提供科学依据。阅论文选题新颖,立论充分,容丰富,技术路线明确,数据真实、可靠,结论可阅 信,结构清楚,文笔流畅。同意进行论文答辩。见建议成绩:评阅人2016年 6月1日毕业论文(设计)评阅教师意见学生年级评阅人职称 学历研究生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播种面积占谷物播种面积的34%,但国的 水稻机械化水平仅有4%。在水稻生产过程中,水稻移栽质量直接影响水稻的秧苗生 长特性进而影响水稻的产量,故本试验探究不同机械移栽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为研究钵苗机械摆栽,半钵苗机插和毯状机插三种机械栽种植方式对水稻产量 的影响,以杂交粳稻春优84和常规粳稻镇稻18为试验材料,在2014-2015年间, 于庐江县郭河现代农业示区进行大区试验,试验设计对比钵苗机械摆栽,半钵苗机 插和毯状机插三种机械栽植方式对秧苗产量的影响,以确定水稻最适宜的机插方 式。研究表明:在三种机械栽植方式中,整体秧苗产量以摆栽方式最髙,其次是半 钵方式,毯状最小。产量以摆栽方式最髙,其次是半钵方式,毯状最小。目前大面积水稻机械化生产方式主要以钵苗机械摆栽(使用带钵穴秧盘育苗, 评 大田进行机械摆栽),毯状机插(以毯状小苗机插替代人工栽插的技术)半钵苗机 插(钵苗机械摆栽与毯状机械的结合)为主,均具有节省劳动力,提髙生产力的优 点,但不同地区的最优机插技术仍需不断试验,以期为水稻髙产提供科学依据。论文选题新颖,立论充分,容丰富,技术路线明确,数据真实、可靠,结论可 阅 信,结构清楚,文笔流畅。同意进行论文答辩。建议成绩:评阅人2016年6月1日毕业论文成绩评定表1评语: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委员会于 2016年 6月1日审查了该生毕业论 文(设计),并参考指导教师和评阅人的意见,认为:论文选题正确,立论充分,容丰富,技术路线明确,数据真实、可靠, 结论可信,结构清楚,文笔流畅。达到本科生论文要求,建议授予农 学学士学位。2成绩为:3其他建议:按照答辩委员会老师提出的修改意见认真修改。毕业论文(设计)答辩领导小组组长(签字)2016年6月1日安徽农业大学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论文(设计)题目不同机插方式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学院名称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下发任务书日期2015年10月、毕业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目前大面积水稻机械化生产方式主要以钵苗机械摆栽(使用带钵穴秧盘育苗,大田进行机械摆 栽),毯状机插(以毯状小苗机插替代人工栽插的技术),半钵苗机插(钵苗机械摆栽与毯状机械的结 合)为主,均具有节省劳动力,提高生产力的优点,但不同地区的最优机插技术仍需不断试验,以期 为水稻高产提供科学依据。二、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要求1、按照指导老师的要求,查阅大量文献,了解本研究领域的进展。2、在查阅材料过程中,态度要端正,本着实事求是的科研作风进行相关的实验研究。3、对材料得出的结果进行及时的总结和归纳,以探讨更深层次的问题。4、根据实验结果认真撰写论文。论文格式要规范化,以便符合毕业论文要求。三、应收集的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1 高连兴,赵秀荣.机械化移栽方式对水稻产量及主要性状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02.18 (5): 45-48.2 张锦萍,钟平,陈川,等.杂交稻机插秧现状及关键技术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11(3): 50-52.3 牛顿,我国农业机械化的新形势和水稻生产机械化问题J.农业工程学报.2000.16(1):7-10.4 高亮之,金之庆,等水稻最佳株型群体受光量与光合量的数值模拟J.江苏农业学报,2000,16(1):1-9.5 刘常富,陈玮.园林生态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2996 张洪程,朱聪聪,霍中洋,许轲,等钵苗机插水稻产量形成优势及主要生理生态特点江苏农业科学,2013.7 陈川,张山泉,庄春,等.水稻机插育秧与水育秧幼苗素质的比较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03. (6): 27-29.8 郭玉华,张龙步,都华不同的栽培条件对水稻茎杆材料学特征的影响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3.34 (1): 4-79 孙德超,李晓东,姜阿利,等.水稻钵育育苗机插技术特点及其优势.农业机械,2010 (20): 69.10 陈必安.钵育摆栽技术试验示范.农机科技推广,2008,(1): 55-5611 单如东,周风明,张安存,等.机插水稻生育特点及高产配套栽培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08,(I) : 28-29.12 薛艳凤,于林惠.2001年水稻机插秧试验示范中有关技术问题初探J.江苏农机化,2001 (6):1618.13 黄大明,李有朋,刘金波,等.水稻机械化插秧育苗关键技术J.农家顾问,2010. (3) : 51-52.14 吴钿,郭建夫,张建中水稻叶型特征与产量的典型相关分析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3:336-33815 何瑞银,罗汉亚,李玉同,张璐水稻不同种植方式的比较试验与评价.农业工程学报.2008.24 (1) : 167-17116金军,薛艳凤,于林惠,李伟,徐丹,羌勋良水稻不同种植方式群体质量差异比较中国稻米,2006 (6) : 31-33.四、毕业论文(设计)进度计划起讫日期工作内容备注2015年10月2015年11月2015年11月2016年1月2016年2月2016年4月2016年5月2016年6月查阅资料;整理材料并做开题报告;进行材料的归类; 整理结果,撰写毕业论文, 并完成论文答辩。

注意事项

本文(毕业论文答辩最终版)为本站会员(m****)主动上传,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