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装配图网! | 帮助中心 装配图网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装配图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人工挖孔桩(e轴~t轴)地梁、承台、砖胎模施工方案

  • 资源ID:170174517       资源大小:126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工挖孔桩(e轴~t轴)地梁、承台、砖胎模施工方案

人工挖孔桩(E轴T轴)地梁、承台、砖胎模施工方案金海花园B地块基础设计为独立承台基础。其中K轴到T轴桩体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此部分承台底部最深处为11.3米,地梁规格为600mmX1000mm,E轴到K轴底板厚度为500mm,K轴到T轴底板厚度为400mm,底板垫层为100mm厚素砼。现根据甲方对施工进度及节约成本的要求,对E轴到T轴人工挖孔灌注桩部分的地梁、承台、砖胎模施工采取以下方法:1、施工总体安排 E轴到T轴的施工,总体施工方向为由E轴到T轴,土方运送坡道预留在前期市政公司土方运送路线上,便于充分利用前期施工设施(洗车台、砼硬化路面等),降低施工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浪费。2、地梁、承台开挖前的井点降水 根据本工程的基础设计情况及现场的场地实际情况,考虑到甲方要求的施工进度,现由E轴到T轴的基础施工采用轻型井点降水,以保证在地梁及承台施工中场地保持干燥,不影响施工进度,井点降水由金众基础分公司进行施工,在施工过程中注意以下方面:1)井点间距布置适中,深度达到要求,总体保证场地中间水位低于承台底部,以便于地梁、承台处的土方开挖。2)因核心筒体部位承台较深,降水较困难,故核心筒体部位要适当增加井点,保证达到降水目的。3)专人负责场地降水,保证降水不间断进行,发现问题及时排除。4)井点降水施工中,保证对周边建筑物及设施无不良影响产生。3、地梁、承台土方开挖地梁、承台土方开挖由我方组织人员放线,土方由市政公司开挖。根据本工程的基础设计情况及现场的场地实际情况,且施工期正逢深圳的雨季,土方开挖施工安排如下:1)本工程承台、地梁设计的底面标高相对较低,土方开挖拟采用机械和人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施工。2)采用二台反铲挖土机(配备足够的运土车),对地梁及承台开挖,当挖至素砼垫层底面标高以上300mm,剩余余土采用人工清土至设计标高。3)开挖范围为:基坑底部为设计中承台的外边线往外1000mm, 边坡按1:0.5的坡度进行自然放坡。4)开挖出的土方采用自卸车运至甲方指定的到土场。5)本工程施工时正逢深圳是雨季,为了避免基坑被侵泡及及时排水施工时拟采用以下措施:在基坑上部采用红砖砌筑宽300mm,最浅处为200mm,并向四周集水井找坡0.5%的排水沟;并在基坑四角采用红砖砌筑深2000mm,平面尺寸为850×850mm的集水井防止雨水流入基坑中。(此部分已施工完毕)(2)在基坑底部四周采用红砖砌筑宽300mm,最浅处为200mm,并向四周集水井找坡0.5%的排水沟;并在基坑四角采用红砖砌筑深2000mm,平面尺寸为1500×1500mm的集水井,井口铺设直径20mm间距20mm的焊接钢筋防坠网,井四周铺设300mm厚碎石滤水层,井底铺设200mm厚碎石滤水层,并在距井底200mm、400mm高度的井壁砖墙上周边埋设直径100mm间距330mm的PVC管泻水管。具体形式见下图:排水沟大样图集水井大样图(3)机械开挖时剩余300mm余土,在垫层施工前再采用人工清土,以免基底土层被侵泡及扰动。4、土方回填土方回填包括以下两个阶段。1、底板砖胎模完成后外侧的回填土在地梁砼施工完成、拆模后开始进行施工。回填的土方采用本工程其他部位施工开挖出来的土方进行回填,土方回填至室内设计标高以下200mm。该工序要注意:a在胎模砌筑一天后具有一定的强度后进行;b回填土分层夯实时要做好胎膜的加固措施,防止胎膜破坏,采用旧模板和方木对撑的方法。如下图:承台、基础梁土方回填时砖胎模加固示意图2、地下室外墙外侧防水施工后的土方回填。本次土方回填是在地下室外墙防水,防水保护层完成后进行的一项工作,回填土的质量要根据设计要求选用材料,根据规范及设计要求进行分层夯实,及时检验其密实度及其符合设计要求。本工程底板有多个标高,因此回填也按照工序要求分区、分次回填。施工工艺:1、施工准备a、材料 回填土:宜优先利用沟槽中挖出的优质土。回填土内不得含有有机杂质,粒径不应大于50mm,含水量应符合规定。b、主要施工机具机械:蛙式打夯机;工具:手推车、筛子(孔径4060)、木耙、胶皮管、小线、木折尺等。2、操作工艺(1)工艺流程分层铺土、耙平检查土质基坑(槽)底地坪上清理修整找平验收检验密实度夯打压实(2)、填土前应将基坑(槽)底或地坪上的垃圾等杂物清理干净。(3)、遇淤泥时,应先排水疏干,挖除淤泥,换填砂砾或抛填块石等方法处理后再行填土。(4)、填筑粘性土,应在填土前检验填料的含水率。含水量偏高时,可采用翻松晾晒,均匀掺入干土等措施;含水量偏低,可预先晒水湿润,增加压实遍数或使用大功率压实机械等措施。(5)、回填土应分层铺摊;每层铺土厚度应根据土质、密实度要求和机具性能确定。一般蛙式打夯机每层铺土厚度为200250mm,人工打夯不大于200mm。每层铺摊后,随之耙平。(6)、回填土每层至少夯打三遍。打夯应以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连,纵横交叉。并且严禁采用水浇使土下沉的所谓“水夯”法。(7)、深浅两基坑(槽)相连时,应先夯深基坑;填至浅基坑相同的标高时,再与浅基础一起填夯。入必须分段填夯时,交接处应填成梯形,梯形的高宽比一般为1:2。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小于1米。(8)、基坑(槽)回填应在相对两侧或四周同时进行。基础墙两侧标高不可相差太大,以免挤歪墙;较长的管沟墙,应采用内部架支撑的措施,然后再外侧回填土方。(9)在有管道处,为防止管道中心线的位移或损坏管道,应用人工先在管子两侧填土夯实;并应由管道两侧同时进行,直至管顶0.5米以上时,在不损坏管道情况下,方可采用蛙式打夯机夯实。在抹带接口处,防腐绝缘层或电缆周围,应回填细粒料。(10)、回填土每层夯实后,应按规范规定进行环刀取样,测出土的质量密度;达到要求后,再进行上一层的铺土。(11)、修整找平:填土全部完成后,应进行表面的拉线找平,凡超出标准标高的地方,及时依线铲平,凡低于标准高程的地方,应补土夯实。(12)、取样测定夯实后土的干土质量密度,其合格率不应少于90%,不合格土的质量密度的最低值与设计值之差,不应大于0.08g/cm3,且不应集中。环刀取样的方法及数量应符合规定。5、砖胎模、垫层施工5.1 砖胎模施工1、本工程承台及基础梁采用砖胎模施工,本工程承台底部土方挖出后,先用振动式打夯机将垫层底部土方夯实,再按设计要求浇筑100厚C10混凝土垫层,垫层顶面标高即为承台及基础梁底标高。2、垫层砼强度满足规范要求后,在垫层上按控制线砌筑砖胎模,砖胎模均采用MU7.5红砖、M5砌筑砂浆砌筑,砖胎模墙厚由承台高度决定,承台高度小于等于1.0m时,砖胎模墙厚为240mm,;承台高度大于1.0m时;砖胎模墙厚为370mm。具体做法详见下图。3、砖胎模强度达到要求并在内侧加固(详见砖胎模加固示意图)后,先将场内土方回填夯实至承台、基础梁顶面标高下100mm,再用C10混凝土浇筑至承台、基础梁面标高。4、在防水工程施工中,砖胎模阳角处防水往往在保护层尚未施工时已经破损,本工程中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所有承台及基础梁砖胎模阳角处均作圆角。具体做法详见下图。5.2 垫层施工本工程垫层包括砼底板、承台、地梁的砼垫层;承台、地梁的砼垫层先施工,然后在上面砌承台、地梁砖模,然后回填底板垫层下回填土,再施工底板垫层。垫层采用100mm厚C10级素混凝土。1、承台基础砼垫层的施工待机械开挖到位后,一边采用人工清理余土、打夯,一边开始基础砼垫层的施工。待砼达到强度要求后,进行砖胎模施工。施工时应注意保证基础平面尺寸的准确,垫层每边伸承台边线100mm 2、底板下砼垫层的施工待承台基础砖胎模砌筑完毕,且砖胎模采取了可靠的加固支护,土方回填打夯、平整完毕后开始底板下砼垫层的施工,施工时用6 2000钢筋头打入土中作为控制标高。6、暗沟排水 根据本工程的基础设计情况及现场的场地实际情况,在进行地梁、承台基础开挖时,核心筒体部位开挖较深,先挖核心筒体部位土方,然后将核心筒体暂时作为集水坑,有利于施工及排水。同时在基础施工中采用暗沟排水,具体部位是在基础底板、地梁、承台等处埋设200PVC管,使基础周围地下水流向集水坑,具体做法如下图:

注意事项

本文(人工挖孔桩(e轴~t轴)地梁、承台、砖胎模施工方案)为本站会员(痛***)主动上传,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