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装配图网! | 帮助中心 装配图网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装配图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八年级(上)语文能力训练测试卷

  • 资源ID:162564050       资源大小:147.01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9.9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八年级(上)语文能力训练测试卷

八年级(上)语文能力训练测试卷(五)第五单元班级          座号          姓名            成绩           一、积累与应用(30+3分)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3分)到本世纪初,便育成了各种深浅不同的蓝色虞(    )美人,为花卉(    )园艺增添了新的品种。从雨林中得到的经过驯(     )化的动物与归化的植物中获得的基因能用来改良土生的牲畜(      )。有些白花,例如菊花,萎(     )谢之前微呈红色。有的生有蜜腺,分泌(     )蜜汁,有的散发芳香,这就成为虫媒花。2选择下列适当的词语填入句中空缺处。(只填序号)(3分)A充沛    B充分红紫烂漫的春天,活力         ,生气蓬勃。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      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A丧失    B消失雨林的      ,意味着人类将永久      一大批物种。A面临    B濒临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        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到底有多少其他动植物已灭绝或      灭绝?无人知晓,也根本无法知道。3把下面相关的项连接起来。(5分)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温庭筠           科普作家(英国)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  爱因斯坦诺贝尔   物理学奖获得者(美籍华人)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        贾祖璋           诗人(唐朝)“蜂争粉蕊蝶分香”            杨振宁           物理学家(美籍德国人)相对论                      巴里·齐默尔曼   生物科普作家(中国)4改动下面句子画线部分,要求与前面加点句子的字数、形式一致,形成排比。(2分)  当前世界,森林面积锐减,土地急剧消化,大量的水土流失了,环境也污染严重。生态性灾难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严重危机。                                                                           5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大自然是神奇瑰丽的,请分别写出含有下列颜色的一个诗句(任选4句作答)。(4分)红:                             绿:                         黄:                             白:                         蓝:                             紫:                         6读下面图示,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你得到的启示。(3分)人    从     众 利用   利用 森    林     木                                                                                                                                                        7理解下面句子,用“”作标志,画一个简单示意图,表示科学、工业、经济三者之间的关系。(3分)科学带动了工业,工业则带动了经济,而经济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8展开想象,将“鲜花、微风、仙子”三个词语扩展为一个句子,词序不拘。(3分)                                                                                                                                                        9把你课外积累的有关环保方面的标语、广告词或相关佳句写在下面,不少于4条。(4分)                                                                                                                                                                                                                                                                                                10加分题:自然,是人类依存的家园;环保,是子子孙孙后代的希望。我们不仅要关注自然中的“绿色”、“红色”,还要关注社会中的“灰色”、“黑色”。请就你所生活的地方存在的环保问题,提出几条提议。(3分)                                                                                                                                                                                                                                    二、阅读(70分)(一)阅读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节选),完成17题。(19分)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最后要归功于人工选择。自然选择进程缓慢,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显示它的作用。人工选择大大加快了它的进程,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显著成果。例如牡丹,由自然选择费了亿万年造成的野生原种,花是单瓣的,花色也只有粉红色的一种。经过人工栽培,仅就北宋中叶(11世纪)那一个时期来说吧,几十年工夫,就由单瓣创造出多叶、千叶(重瓣)、楼子(花心突起)、并蒂等各种不同的姿态;由粉红创造出深红、肉红、紫色、墨紫、黄色、白色等各种不同的美丽色彩。再如大丽花,原产墨西哥,只有八个红色花瓣。人工栽培的历史仅二三百年,却已有上千种形状、颜色不同的品种。又如虞美人,经过培养,已有红、黄、橙各种颜色,却从来没有出现过蓝色。上一世纪末,美国的著名园艺育种家蒲班克,发现一株花瓣上好似有一层烟雾的虞美人,特意培养,到本世纪初,便育成了各种深浅不同的蓝色虞美人,为花卉园艺增添了新的品种。1.这段文字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2分)                                                                          2.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利、序是(    )。(1分)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3.上文运用了        、        、        等说明方法。(3分)4.根据上文内容,以“大丽花”为例,填写下表。(4分) 自然选择人工选择大丽花  结论  5.这段文字在说明时,行文眉目清楚,先以       句式领起,紧接着用一句话       ,然后再        ,这种结构方式属于        式。(4分)6.文中加“   ”的“只有”和“仅”分别起什么作用?(2分)                                                                       7.牡丹是我国著名的观赏花卉,被誉为“         ”,周敦颐爱莲说称它是“                               ”。(3分)(二)阅读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节选),完成15题。(18分)利用“刀耕火种”毁林兴建农场造成了双重后果。首先,砍伐林木减少了光合作用,最终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同时也会减少大气中生命必不可少的氧氧含量(光合作用对氧气循环极为重要,能确保大气中不缺乏氧气)。其次,放火毁林产生更从的二氧化碳,造成环境进一步恶化。这样,最后只能是带来灾难性的气候变化,冰川融解,洪水泛滥。这不是一般性的灾难,它会造成更多的动植物死亡。地球在过去的5亿年岁月中,已经历过5次大规模的物种灭绝。最近的一次大约发生在距今6600万年的白垩纪末期,其标志是恐龙灭绝。但这不是最严重的一次。最严重的那次大约发生在2.45亿年前的二叠纪,那时生命大规模灭绝,77%到96%的海洋动物物种消失,地面的生物也大量灭绝。如果将雨林完全毁掉,到下世纪中叶,地球很可能会经历第6次大规模灭绝。同以前所发生的灾难一样,生命将再次受到严峻的考验。我们已经永远失去了舌头长20多厘米、可从特殊品种的兰花中摄取液汁的达尔文蛾,以及身体几乎透明和骨头为绿色的草蛙。伟大的自然主义者、探索家查里斯·威廉·毕比曾意味深长地说过:“如果某种生命的最后一个个体停止呼吸,只有在出现新天体或地球重新恢复生机之后,才能再次见到这种个体。”1.读第一段文字后作答。(7分)划分层次。(2分) “首先”、“其次”两个词语表明说明的顺序是         。(1分)括号里的文字起到         的作用。(1分)“这不是一般性的灾难”指的是(用文中3个短语回答):      、      、      。(3分)2.画出能概括第二、三段说明内容的一个句子。(2分)3.第二段使用的说明方法有         、         。(2分)4.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4分)最近的一次大约发生在距今6600万年的白垩纪末期,其标志是恐龙灭绝。                                                                                                                                                如果将雨林完全毁掉,到下世纪中叶,地球很可能会经历第6次大规模灭绝。                                                                                                                                                5.最后一段引文起到了什么作用?(3分)                                                                                                                                                (三)阅读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节选),完成16题。(17分)我觉得自己对中国、美国的教育哲学都有相当深入的认识。这两个教育哲学是相当不一样的,而这两个不同的教育哲学在怎样鼓励创新这件事情上的差异,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到底这两种教育哲学哪个好,哪个不好?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要用辩证的方法来仔细了解。我认为,这两教育哲学都能够鼓励创新,不过它们各自对不同类型的学生产生的最大效应是不一样的。我觉得,美国的教育哲学对排在前面的30%40%的学生肯定是有益的。因为这些学生不需要按部就班地训练,他们可以跳跃式学习,给了他自由,他可以自己发展出很多东西,当然他的知识不可避免地会有很多漏洞,但如果他真是很聪明的话,将来他自己可以弥补这些漏洞。所以这种学生受到美国式的教育训练,会比较快、比较容易成功。可是,亚洲的教育哲学对排在后面的30%40%的学生较有益处。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学生通过按部就班的训练,可以成才,而且成才之后可以跟比他聪明的人竞争;因为他有扎扎实实的知识,可以了解很多不是几天就可以学会的东西。这方面我自己有亲身的体验。记得我刚到美国芝加哥大学念研究院,两三天后就看见很多同学都非常聪明,随便讲什么题目好像都知道,当时我觉得美国的同学很历害。可是过了两个月之后,我发现不是那么一回事了,因为他们对名词知道得很多,可以如果你连问他三个问题,他就回答不上来了。所以到了考试的时候,我们的分数比他们的好很多。回到刚才那个问题上,究竟哪一种教育哲学比较好呢?或者说,对于学生来讲,应该看重哪一种教育哲学?我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如果你在讨论的是一个美国学生,那就要鼓励他多学一些有规则的训练;如果讨论的是一个亚洲学生,他的教育是从亚洲开始的,那么就需要多鼓励他去挑战权威,以免他太胆怯。1.按下面的意思,写出文中的一个成语:       。(1分)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2.画线句中的一个错别字是     ,应改为     。(1分)3.美国和中国的教育哲学在鼓励创新上有什么异同点?根据上文内容填写下表。(9分) 美国教育哲学中国教育哲学相同点 不同点适应对象及效果  学习方式  4.请举出古今中外某位名人在某个领域创新的一个例子。(2分)                                                                                                                                                        5.汉语中有许多成语表达了创新的意思,如“革故鼎新”、“独辟蹊径”等,请你再写出二个表达创新意思的成语。(2分)                                                                          6.创新,并不是只有发明创造,其实,它也是一种思维过程。对某一问题的新看法,一种与众不同的思路,也是一种具体的创新。请围绕这个角度,举一个例子说明你在学习方式或其它方面是如何创新的。(3分)                                                                                                                                                                                                                        (四)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6题。(15分)母亲河,你带走的是什么“黄河流失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平均每年泥沙流失量高达16亿吨,这不是微血管破裂,而是主动脉出血。”黄河是母亲河,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我们歌颂黄河,赞美黄河,岂能容忍有人这样“攻击”她!可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美国朋友的这番话有一定道理。这难听的话刺到了我们的痛处。黄土高原曾经郁郁葱葱,黄河的水也曾经清澈碧绿。随着“坎坎”的伐木声,河畔的森林植被越来越少,河水由清变浊,由浊变黄,“一石水而六斗泥”,河改名叫黄河。黄土高原被人们无情地剥去外衣,裸露在风雨之中。近58万平方公里,每年流失的表层土有0.20.7厘米厚。若筑起高和宽均为1米的土堤,至少可以从地球到月球一个来回,长期水土流失,使黄土高原支离破碎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了,每年随之而去的氮、磷、钾约3000万吨,相当于100座年产30万吨化肥厂产量的总和。在宁夏南部黄土高原区,每个劳动力耕种着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七倍以上的农田。他们早出晚归,累死累活,即便是苍天保佑,风调雨顺,一亩地才打三四十公斤粮,收二三十公斤油籽。“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黄河浑浊不堪,因此有了“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之说。黄河的年经流量为423亿立方米,远比世界上的一些大河少,但平均含沙量为每立方米38公斤,每年输沙量达16.4亿吨,两项指标均高居世界各大河之首。黄河的流域面积不及密西西比河的1/4,但年输沙量却是密西西比河的5倍。注入黄河的泥沙使黄河的河床每年增高510厘米。在黄河下流的一些地区,河床已高出两岸十多米,成为一条空中“悬河”,真的如李白所说的那样,“黄河之水天上来”。多少年来,这条悬河成为架在人们头上的长剑,历史上曾发生过1500多次大决口。黄河成为一条害河,人们望黄兴叹,谈黄色变。水土流失是世界性危机。世界各国水土流失的发生,无不是植被破坏的结果。据研究,形成一厘米厚的表土,约需100年到400年时间,而若无植被的保护,风雨在短短的几个季度就可把这些沃土冲光。在这样的田野上,我们为子孙后代播种的是美好的希望吗?1为什么说“黄河流失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2分)                                                                          2“黄土高原被人们无情地剥去外衣,裸露在风雨之中。”这句话运用         的修辞手法,其中“外衣”指的是                                       (用原文回答)(3分)3第、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2分)                                                                         4“跳进黄河也洗不清”是因为                            ,这句俗语现在用来比喻                                                       (2分)5简要回答:黄河成为空中“悬河”的原因是什么?各填入一个短语。(2分)直接原因:                                                           间接原因:                                                           6“在这样的田野上,我们为子孙后代播种的是美好的希望吗?”本文以此句作为结束句,有什么作用?(3分)                                                                          八年级(上)语文能力训练测试卷(五)第五单元参考答案一、1yú huì xùn chù wi mì  2A B BA A B  3花贾生 雨巴科 世杨诺 蜂温诗 相爱物  4水土大量流失,环境严重污染。  5示例:落红不是无情物  绿树村边合  两个黄郦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春来江水绿如蓝  万紫千红总是春  6随着人口的增多,人们可利用的树木越来越少,这都是乱砍滥伐造成的后果,我们应该控制人口的增长,多植树造林。  7科学       经济 工业    8示例:一朵朵夺目的鲜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摆,像翩翩起舞的仙子那样迷人!  9但留方寸地,待与子孙耕。地球是人类的母亲。 要想活得更美好,保护环境第一条。 一草一木总关情。  10略。二、(一)1.这段文字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2分)从人工选择角度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原因。(或: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归功于人工选择的原因。)2.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利、序是(C)。(1分)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3.上文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3分)4.根据上文内容,以“大丽花”为例,填写下表。(4分) 自然选择人工选择大丽花原产墨西哥,只有八个红色花瓣人工栽培的历史仅二三百年,却已有上千种形状、颜色不同的品种。结论自然选择进程缓慢(需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显示它的作用)人工选择进程较快(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显著的成果)5.这段文字在说明时,行文眉目清楚,先以设问句式领起,紧接着用一句话概括,然后再具体说明,这种结构方式属于总分式。(4分)6.文中加“   ”的“只有”和“仅”分别起什么作用?(2分)“只有”强调花瓣颜色种类太少,“仅”强调时间之短。7.牡丹是我国著名的观赏花卉,被誉为“国色天香”,周敦颐爱莲说称它是“牡丹,花之富贵者也”。(3分)(二)1.读第一段文字后作答。(7分)划分层次。(2分)/ / “首先”、“其次”两个词语表明说明的顺序是从主到次。(1分)括号里的文字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1分)“这不是一般性的灾难”指的是(用文中3个短语回答):气候变化、冰川融解、洪水泛滥。(3分)2.画出能概括第二、三段说明内容的一个句子。(2分)3.第二段使用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举例子。(2分)4.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4分)最近的一次大约发生在距今6600万年的白垩纪末期,其标志是恐龙灭绝。“大约”说明句中的时间只是推测,目前尚不能确定,体现语言的准确性。如果将雨林完全毁掉,到下世纪中叶,地球很可能会经历第6次大规模灭绝。是否会“经历第6次大规模灭绝”并不能断言,所以用了表示猜测的“很可能”,用语严密、准确。5.最后一段引文起到了什么作用?(3分)警告世人保持地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让人们在思考中增加环境的忧患意识,进而树立正确的环境观。(三)1.按下面的意思,写出文中的一个成语:按部就班。(1分)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2.画线句中的一个错别字是 历 ,应改为  厉 。(1分)3.美国和中国的教育哲学在鼓励创新上有什么异同点?根据上文内容填写下表。(9分) 美国教育哲学中国教育哲学相同点都能鼓励创新不同点适应对象及效果对学习成绩排在前面的30%40%的学生肯定是有益的;这种学生受到美国式的教育训练,会比较快、比较容易成功。对排在后面的30%40%的学生较有益处,也可以成才,而且成才之后可以跟比他聪明的人竞争学习方式跳跃式学习,有较大的自由度,可以自己探索出很多东西(缺点:知识有漏洞,但可以弥补)。通过按部就班的训练,有扎扎实实的知识,可以了解很多不是几天就可以学会的东西。4.请举出古今中外某位名人在某个领域创新的一个例子。(2分)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创立地动学说,推翻了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天动学说,对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5.汉语中有许多成语表达了创新的意思,如“革故鼎新”、“独辟蹊径”等,请你再写出二个表达创新意思的成语。(2分)示例:标新立异、别具匠心、独树一帜、别开生面、别出心裁等。6.略。(四)1为什么说“黄河流失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2分) 黄河是母亲河,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                                 2“黄土高原被人们无情地剥去外衣,裸露在风雨之中。”这句话运用 比喻 的修辞手法,其中“外衣”指的是  黄土高原曾经郁郁葱葱,黄河的水也曾经清澈碧绿。(用原文回答)(3分)3第、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2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4“跳进黄河也洗不清”是因为 黄河水浑浊不堪  ,这句俗语现在用来比喻                                                       污点或罪恶没办法消除。(2分)5简要回答:黄河成为空中“悬河”的原因是什么?各填入一个短语。(2分)直接原因: 河床每年增高。 间接原因: 植被破坏。 6“在这样的田野上,我们为子孙后代播种的是美好的希望吗?”本文以此句作为结束句,有什么作用?(3分) (运用反问句加强语势)表现自己的态度,警示人们对水土流失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注意事项

本文(八年级(上)语文能力训练测试卷)为本站会员(hao****an)主动上传,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