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装配图网! | 帮助中心 装配图网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装配图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水 稻 纹 枯 病

  • 资源ID:160002183       资源大小:107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水 稻 纹 枯 病

水稻纹枯病水稻纹枯病又称云纹病,俗名花足秆、烂脚瘟、眉目斑。是由立枯丝核菌感染得病,多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生。纹枯病在南方稻区为害严重,是当前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使水稻不能抽穗,或抽穗的秕谷较多,粒重下降。可选用井冈霉素、甲基硫菌灵等进行防治。分布与危害又称云纹病。水稻纹枯病在亚洲、美洲、非洲种植水稻的国家普遍发生。我国各稻区均有分布,但以长江以南稻区发生普遍,早、中、晚稻皆可发生,引起结实率和千粒重显著降低,甚至植株例伏枯死。矮秆品种受害更重。由于发生面积广、流行频率高,其所致损失往往超过稻瘟病。苗期至穗期都可发病。 症 状水稻纹枯病从秧苗期至孕穗期均有发生,以抽穗期前后为甚,主要危害叶鞘、叶片,严重时可以侵入茎秆并蔓延至穗部。 叶鞘染病 在近水面处产生暗绿色水浸状边缘模糊小斑,后渐扩大呈椭圆形或云纹形,中部呈灰绿或灰褐色,湿度低时中部呈淡黄或灰白色,中部组织破坏呈半透明状,边缘暗褐。发病严重时数个病斑融合形成大病斑,呈不规则状云纹斑,常致叶片发黄枯死。叶片染病 病斑也呈云纹状,边缘褪黄,发病快时病斑呈污绿色,叶片很快腐烂,茎秆受害 症状似叶片,后期呈黄褐色,易折。穗颈部受害 初为污绿色,后变灰褐,常不能抽穗,抽穗的瘪谷较多,千粒重下降。湿度大时,病部长出白色网状菌丝,后汇聚成白色菌丝团,形成菌核,菌核深褐色,易脱落。高温条件下病斑上产生一层白色粉霉层(即病菌的担子和担孢子)。 病 原病原物有性态为瓜亡革菌(Thanatephorus cucumeris (Frank) Donk.),属担子菌门亡革菌属成员。无性态为茄丝菌核(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属半知菌亚门真菌。致病的主要菌丝融合群是AG-1占95%以上,其次是AG-4和AG-Bb(双核线核菌)。从菌丝生长速度和菌核开始产生扎需时间来看,R.solani AG-1和AG-4较快,而双核丝核菌AG-Bb较慢。在PDA上23条件下AG-1形成菌核需时3天。菌核深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较紧密。菌落色泽浅褐至深褐色;AG-4菌落浅灰褐色,菌核形成需3-4天,褐色,不规则形,较扁平,疏松,相互聚集;AG-Bb菌落灰褐色,菌核形成需3-4天,灰褐色,圆形或近圆形,大小较一致,一般生于气生菌丝丛中。 菌丝初为无色,老熟时浅褐色,较粗,有分枝,分枝处缢缩,距分枝不远处有分隔,每细胞有细胞核3-23个,平均4-8个。菌核由菌丝体交织纠结而成,初为白色,后边暗褐色,扁球形、肾形或不规则,表面粗糙,有少量菌丝与寄主相连,靠病斑的一侧稍凹陷,成熟后脱落于土壤中。菌丝发育温度范围为10-36,适温28-32。菌核萌发需96%以上的相对湿度,低于85%菌核不能萌发。菌丝在pH2.5-7.8范围内均可生长,最适pH5.4-6.7。光照对菌丝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可以促进菌核的形成。条件适宜时,当年新生菌核不需要经休眠期或成熟期即可萌发致病。菌核有浮核(浮在水面)和沉核(沉于水中)之分。病害循环1. 出侵染来源 主要是土壤中的菌核,其次为病残体。菌核的生活力极强土表或水层悦动的菌核存活率达96%以上。2. 侵染过程 春耕灌水后,菌核与浪渣混在一起,漂浮水面插秧后,菌核粘附于稻株近水面的基部(适温适湿),菌丝萌发从叶鞘内侧气孔或直接侵入叶鞘组织为害(沉核也可萌发菌丝伸出水面侵染)病原在睡到组织中扩展,并向外长出气生菌丝侵染邻近植株-再循环(水稻拔节期病情开始激增,病害向横向、纵向扩展,抽穗前以叶鞘为害为主,抽穗后向叶片、穗颈部扩展。)早稻菌核是晚稻纹枯病的主要侵染源。早期落入水中菌核也可引发稻株再侵染 晚稻收割后,病菌的菌核在土中、残体中越冬。发病因素水稻纹枯病的发生与流行受菌源数量、气象条件、品种抗性、栽培技术等因素的综合影响。1.菌源数量 菌核数量是引起发病的主要原因,田间残留菌核量与发病初期病情成正相关。每667m2有6万粒以上菌核,遇适宜条件就可引发纹枯病流行。2.气象因素 高温高湿是发病的另一主要因素。气温18-34都可发生,以22-28最适。发病相对湿度70%-96%,90%以上最适。菌丝生长温限10-38,菌核在12-40都能形成,菌核形成最适温度28-32。相对湿度95%以上时,菌核就可萌发形成菌丝。6-10天后又可形成新的菌核。日光能抑制菌丝生长促进菌核的形成。水稻纹枯病适宜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生和流行。生长前期雨日多、湿度大、气温偏低,病情扩展缓慢,中后期湿度大、气温高,病情迅速扩展,后期高温干燥抑制了病情。气温20以让,相对湿度大于90%,纹枯病开始发生,气温在28-32,遇连续降雨,病害发展迅速。气温降至20以下,田间相对湿度小于85%,发病迟缓或停止发病。华南稻区早稻发病高峰为5-6月,晚稻为9-10月;北方单季稻区在7月下旬至8月下旬雨季时病害发生重;长江中下游地区初夏气温偏高,盛夏多雨,气温偏低,发病重,早稻发病高峰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中、晚稻发病高峰在8月下旬至9月下旬。3.栽培技术 长期深灌(对水稻:毒害作用,营养不良,降低水稻抵抗力;对病原菌:有利其生长、侵入和发育),偏施、迟施氮肥,水稻郁闭,徒长促进纹枯病发生和蔓延。水稻种植密度与水稻纹枯病发生有一定关系,早稻8万丛/亩,晚稻4 8万丛/亩,病害较轻,过密病重。4.品种和生育期 抗病性:糯稻<粳稻<籼稻;早熟<中熟<晚熟;阔叶矮杆品种<窄叶高干品种。另外,水稻孕穗、抽穗期最易感病。综合防治 水稻纹枯病的防治应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结合适时的化学防治。 1.农业防治 加强栽培管理,施足基肥,追肥早施,不可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使水稻前期不披叶,中期不徒长,后期不贪青。灌水做到分蘖浅水、够苗露田、晒田促根、肥田重晒、瘦田轻晒、长穗湿润、不早断水、防止早衰,要掌握“前浅、中晒、后湿润”的原则。2.化学防治 抓住防治适期,分蘖末期丛发病率达15%,或拔节到孕穗期丛发病率达20%的田块,需施药防治。前期(分蘖末期)施药可以杀死气生菌丝,控制病害的水平扩展;后期(孕穗期至抽穗期)施药可抑制菌核的形成和控制病害的垂直扩展,保护稻株顶部的功能叶不受侵染。药品:农用抗菌素120水剂800-1000倍液或5%井冈霉素 100ml对水50L喷雾或对水400L泼浇。或每667m2用20%氟硅唑咪鲜胺 50-76ml、50%甲基硫菌灵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g、50%甲基立枯灵(利克菌)或33%纹霉净可湿性粉剂200g,每667m2用药液50L。其他农药还有菌核净等。3.清除菌核 打涝浪渣中的菌核,减少菌源。要每季大面积彻底打涝并带出田外深埋。4.生物防治 利用拮抗微生物防治水稻纹枯病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发展方向。无公害药物:方案一:将农用抗菌素120按800-1000倍液或倍乐溴按每亩50克,进行全株均匀喷雾,以不滴水为宜,7天用药一次。 方案二:病情严重时,用农用抗菌素120 35ml+5%井冈霉素100ml对水50L,均匀喷雾全株,7天用药一次。 注意事项1.用足药量水量,药液要喷施到稻株中下部; 2.用药时田间必须建立浅水层35天,确保防效; 3.高温季节注意安全用药,宜在上午9点前或下午5点后施药。 4

注意事项

本文(水 稻 纹 枯 病)为本站会员(沈***)主动上传,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