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装配图网! | 帮助中心 装配图网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装配图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天津漕运文化

  • 资源ID:157265409       资源大小:10.50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天津漕运文化

天津漕运文化2009-12-27 06:46:55| 分类: 饮食文化 |字号 订阅 一、漕运促进了天津的兴盛天津沿革:金代:直沽寨;元代:海津镇;清代:天津卫。都带“水”偏旁。天津市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约在4000 多年前,现在的天津市区所在地逐渐全部露出 海底成陆,而至迟到战国时期,这里已有先民劳作生息。在西汉时期,现在天津的地域隶属 渔阳郡。金朝在海河边设立“直沽寨”,成为畿南军事重镇。元代在直沽设“海津镇”。明永 乐二年在直沽设卫,兴工筑城,并赐名“天津”,意谓“天子车驾渡河之处”。接着设天津左 卫、天津右卫。“卫”是明朝的军事建制,天津三卫士兵定额16800 人。清顺雍正年间改天 津卫为天津州,不久升州为府,辖天津、静海、青县、南皮、盐山、庆云、沧州六县一州。我们今天所说的大运河开掘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 于明清(从公元前 486 年始凿,至公元 1293 年全线通航),前后共持续了 1779 年。在漫长 的岁月里,主要经历三次较大的兴修过程。到了隋朝,隋炀帝动用几百万人,开凿贯通了大 运河,这为以后国家的经济文化空前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隋代开始全线贯通,经唐宋发 展,最终在元代成为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 脉。京杭大运河是我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价值堪比长城,是世界上开凿最 早、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全长1794 公里,是苏伊士运河的16 倍,巴拿马运河的33 倍。现存的大运河都是明清留下来的,那时是运河发展的鼎盛期。这条大动脉,带来了中国 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南北物资大交流,也推动了文化的交流。民俗、饮食、工艺、文学艺术都 得到了充分的交流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漕运文化。京杭大运河在天津境内,就是北运河(长180 公里)和南运河(长414 公里,历史上曾 是隋唐大运河永济渠的一部分,因隋炀帝曾乘龙舟沿永济渠抵涿郡,故南运河被称为御河。) 在天津会师,又在这里被海河一齐送入渤海。因此海河成为连接运河航运与海运的唯一通道 据记载,漕运发达时期,从天津到通州的北运河上每年要承载2 万艘运粮的漕船,官兵12 万人次,连同商船共3 万艘。水道的开通使小小的直沽寨很快发展成了远近闻名的“天津卫”。 因此天津城市的兴起与漕运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天津是运河载来的城市。、从地名看天津的源起天津聚落是伴随着漕运而逐渐形成的,明显呈现带状分布特征。海河与运河沿岸附近的 聚落密度和规模都较大,如南运河沿岸的静海、独流、唐官屯、王官屯、双塘等,都是明代 漕运的码头,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北运河沿岸聚落的漕运文化特征更突出,如“老米店” 为元代漕运屯米处;“粜粮务”是糟粮交易场;“木厂”是漕运存放木材的地方;“南口哨” 是保护漕运的哨所;“大三里浅”则形象地说明北运河淤塞严重,水浅处长达三里。海 河是元代海漕通道,“军粮城”是重要的漕粮囤积处和转运站。城内的仓门口、仓廒街等也 是漕运留下的文化遗址。天津自古靠漕运兴市,沿海河和运河多处建有仓廒以囤粮,从而出现了如南仓、北仓, 上仓、下仓,东仓、西仓等成对的地名。“南仓”位于北辰区天穆镇,元初即为百万粮仓, 因与“北仓”位置相对,故名“南仓”。“北仓”位于北辰区京津路西侧、北运河东岸,元、 明时即为漕运码头和储粮地,清乾隆年间在此建造津邑储备粮仓,与“南仓”同为仓廒,以 相对位置得名“北仓”。“上仓”位于蓟县县城南155 公里,唐代成村,是当时漕运最靠北的一座大型粮仓, 以北为上,故名“上仓”。“下仓”位于蓟县县城南285 公里,唐代成村,是当时上仓南面 的一座运粮仓廒所在,以南为下,故名“下仓”。“东仓”“西仓”都处于武清区大沙河乡, 是相邻的两个村落,皆为元朝时储运漕粮仓廒的旧址。元末仓廒废置,演变为村落,因所处 方位,分别名为“东仓”“西仓”。“仓廒街”位于红桥区东北部,在东马路西侧,明宣德元年(1426)在此建仓廒储存漕 粮,后形成街道,故名仓廒街。“仓门口”是胡同名,处于仓廒大门的位置,故名。“仓门口 横胡同”处在仓门口前方,故名。“军粮城”位于东丽区津塘公路北侧,唐朝为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为保证幽蓟地 区的军需物资供给,在此建造储运中转军粮的基地,因而命名为“军粮城”。武清北蔡村乡 有村名“粜粮务”,辽代时这里曾是百姓买卖粮食的交易市场,后成为村名。武清有地名“仓 上”,明代在此驻军屯田,建有储粮仓廒,渐成聚落,始名小仓屯,后演化为“仓上”。与漕运有关的地名,还得谈到“席厂”。漕运粮食的船只需要加盖苫席以遮风蔽雨,于是 编织苇席的工场就应求而生了。河北区就有一些相关地名:地处北运河下游东岸有“席厂村”, 明洪武年间漕粮运输船队在此停泊需添加苫盖苇席,于是当地遂以编席为业,因而得名“席 厂村”;并由此派生出“席厂大街”“席厂下坡”等街巷名。四、运河两岸的文化遗产南运河作为古代联结南北经济的运输线、生命线,不仅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 也养育了沿岸百姓,沿河百姓除利用运河灌溉农田、发展水上运输、打鱼捞虾外,沿河湿地 盛产的芦苇等也成为百姓谋生的重要资源。历史上苇席、苇编业在天津经济中占有一定的比 重。驰名中外的天津大白菜、天津冬菜、独流老醋、沙窝萝卜等都与南运河水有着密切的关 系。南运河天津段沿岸最为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闻名世界的“杨柳青年画”。杨柳 青年画经过几百年的流传,传统工艺不仅完好地保持下来,而且有新的发展,现在已列入第 一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运河文化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坐落在天津城西南运河岸边的水西庄,该园为康熙年 间大盐商查日乾所建,后历年增建,成为天津最为著名的私家园林,也是中国四大私家园林 之一。沿运河南来北往的文人墨客,多会聚此园吟诗作赋,挥毫绘画,著名画家朱导江、石 涛等都曾长期在此居住作画。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四次驻跸于此,并亲笔将该园改名为“芥 园”。水西庄繁盛时期成为当时天津文人文化的代表。

注意事项

本文(天津漕运文化)为本站会员(z****2)主动上传,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