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装配图网! | 帮助中心 装配图网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装配图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8节走进色彩的世界同步训练新版教科版20180815115

  • 资源ID:155547782       资源大小:474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8节走进色彩的世界同步训练新版教科版20180815115

第8节走进色彩的世界同步训练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1.   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 眼睛近视的同学可以通过凸透镜进行矫正                                        B. 当人靠近平面镜时,“镜中人”变得越来越大                                        C. 电影屏幕制成白色是因为白色屏幕能反射各种色光                                        D. 阳光下,树木在地面上形成的影子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2.   下列各种单色光中,不属于三原色光的是()A. 红光                         B. 绿光                         C. 蓝光                         D. 黄光3.   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 人靠近平面镜时镜中人的像变大                                        B. 雨后天空中的彩虹是光的色散形成的                                        C. 验钞机利用红外线辨别钞票的真伪                                        D. 在光的反射中,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将远离法线4.   光使世界绚丽多彩,人们的生活更离不开光,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出不同频率的红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B. 彩色电视机的色彩是用红、黄、蓝三种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得到的C. 人越靠近家里的穿衣镜所成的像越大,但始终是正立的虚像D. 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所以光线在凹面镜表面反射时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5.   下列关于光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 图甲:水中倒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 图乙:光的色散现象说明太阳光是复色光                                        C. 图丙:海市蜃楼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D. 图丁:漫反射使不同位置的人都能看见屏幕上的像6.   我国的古诗词文化有几千年的灿烂历史,很多名句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从物理学的角度解释正确的是()A.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句中“浓阴”是光的反射形成的B.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人看到的“落日”是光的直线传播而成的像C. “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句中“水浅”是由于光的反射造成的D.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句中的“彩云”是由于光的色散形成的7.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B. 光在反射时,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C. 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                                        D. 一束太阳光可以通过三棱镜分解为不同的色光8.   如图,让一束太阳光照射三棱镜,射出的光射到竖直放置的白屏上。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如果在白屏与棱镜之间竖直放一块蓝色玻璃,则白屏上蓝色光消失,留下其他颜色的光B. 如果在白屏与棱镜之间竖直放一块红色玻璃,则白屏上其他颜色的光消失,只留下红色C. 把一张红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红纸上看到彩色光D. 如果把一张绿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绿纸上看到除绿光外的其他颜色的光带9.   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歌辞赋,下面是某位同学对部分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特征“响度”“露似珍珠月似弓”-露实际是小水珠,是由冰熔化形成“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红了人的脸“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运动,是以江岸为参照物的。A.                          B.                          C.                          D. 10.   美丽的南湖公园是人们休闲的好去处,在公园里的现象中,说法正确的是()A. 凉亭在水中的倒影是实像                                        B. 杨柳成荫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C. 射灯发出的红色光柱是红外线                                        D. 从不同的方向能看到荷花是镜面反射现象11.   以下各种单色光中,属于三原色光之一的是()A. 蓝光                         B. 橙光                         C. 黄光                         D. 紫光12.   下列属于三原色光的是()A. 黄光                         B. 紫光                         C. 蓝光                         D. 白光13.   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太阳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多种色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            B. 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 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后传播速度会变小                                        D. 物体在平面镜中成正立、放大的实像14.   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水中倒影中的“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B. 透过书桌上的玻璃板看玻璃板下面的字,看到的是字的虚像C. 白光通过三棱镜发生色散现象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D. 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出不同的紫外线脉冲来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15.   下列有关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A. 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倒立虚像                  B. 紫外线可以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                                        C. 海市蜃楼是一种由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                                        D. 平静的湖面映出蓝天白云,这是光的反射现象16.   一场大雨过后,临沂上空出现了难得一见的“双彩虹”奇观。下列光现象中与“彩虹”的形成原因相同的是()放大镜把字放大  海市蜃楼现象  站在岸边的豹子在水中形成倒影  人在河边看到水中的鱼在游动A.                          B.                          C.                          D. 17.   如图所示是无锡拍客的四幅摄影作品,下列对图中光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 图甲中,雪浪山紫色的薰衣草是因为薰衣草吸收了紫光B. 图乙中,蠡湖之光帆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C. 图丙中,太湖新城高楼的阴影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D. 图丁中,雨后新吴区万亩良田上空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18.   小琴同学在厨房帮妈妈做饭时观察到了一些现象,并用所学物理知识进行了解释,其中解释正确的是()A. 轻推案板不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                                        B. 西红柿呈红色,是因为它吸收红光                                        C. 吃饭夹菜时使用的筷子属于省力杠杆                                        D. 电饭锅使用三角插头和三孔插座,是为了防止锅体漏电造成触电事故19.   如图所示的光学现象中,下列的描述或解释错误的是()A. 图(a)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B. 图(b)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C. 图(c)中,白光通过三棱镜可以分解成赤、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D. 图(d)中,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20.   下列设备应用到的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A. “B超”-利用次声波获得人体内部的信息B. 验钞机-红外线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C. 体温计-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D. 照相机-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21.   下列光学图示中不正确的是()A.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B.  光的色散                         C.  光的反射                         D.  光从空气射入水中22.   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阳光下,微风吹拂的河面,波光粼粼。这里面含有光的反射现象B. 汽车在夜间行驶时,应打开驾驶室里的电灯C. 彩色电视机屏幕上的丰富色彩是由红、黄、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D. 在暗室里,为了能从镜子中看清自己的脸部,应把手电筒正对镜子照射23.   对下列设备的工作原理解释错误的是()A. 通信光缆-光在光导纤维的内壁多次反射                                        B. 移动电话-利用电磁波传播信息                                        C. 验钞器-红外线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                                        D. 核电站-核能转化内能、机械能再转化为电能24.   下图中不属于紫外线应用与防护的是()A.       夜视仪      B.        验钞机       C.         灭菌灯                     D.            遮阳帽25.   天地万物,五光十色。关于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                         B. 可通过三棱镜使太阳光发生色散                         C. 光是一种电磁波                         D. 白光是单色光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1小题,共42.0分)26.   唐代的孔颗达在札记月令一书中写道:“云薄溜日,日照雨滴则虹生”,这里用虹的产生是光的_现象,科学家_首先研究了这一现象,他让一束太阳光通过_使太阳光分解为七种色光27.   电视机接收到的电视信号是通过_传递的,而开启和关闭电视机时,遥控器是利用_来传递遥控信息,进行遥控的。28.   中国的历史有多长,中国的茶就有多香。茶文化中有许多的物理知识,例如:(1)绿茶看起来是绿的,是因为茶叶反射_;(2)通过加热使新鲜茶叶中的水分快速_,这便是制茶业中的“杀青”;(3)用沸水才能很快泡出茶香、茶色,这是因为温度越高,_越快;(4)茶壶的盖子上有一个小孔,_通过这个小孔作用到壶内的液面上,壶中的水便容易倒出来;(5)突然转动茶杯时,发现茶叶没动,表明茶叶具有_。29.   传统的人脸识别技术主要是基于人脸反射的可见光通过凸透镜成一个_(实像/虚像),但这种方式有缺陷,在环境光照发生变化时,识别效果会下降,无法满足需要。解决方案是基于人脸温度发出的_(红外线/紫外线)多光源人脸识别技术。它可以克服光线变化的影响,已经取得了卓越的性能。30.   如图所示,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七彩光带,这个现象叫光的_。在宁静的湖面上,人们常会看到桥在水中的“倒影”,这是由于光的_形成的。31.   教室内投影仪的幕布通常都是白色的,这是因为白色可以反射_颜色的光;幕布的表面是粗糙的,这是利用_让教室内不同位置的学生都可以看见。32.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m/s。验钞机是利用_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的效应进行防伪鉴别的。家中的电视机遥控器是靠发出_来实现对电视机遥控的,这种光还具有_效应。33.   黑板反光看不清黑板上的字,是因为黑板发生了_的缘故;色光的三原色是红、_、蓝。34.   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色彩是由红、_、蓝三原色光混合而成的;电视机遥控器可以发出不同的_(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脉冲,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35.   若一束太阳光照射在三棱镜上,在三棱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形成了彩色光带,这是光的_现象;在红光外侧还有不可见的光叫_。36.   牛顿在1666年做了一个色散实验,揭开了颜色之迷,他让一束太阳光穿过狭缝,射到三棱镜上,从三棱镜另一侧的白纸屏上可以看到一条彩色的光带,如图所示,则A处是_光,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_km/s。37.   雨后彩虹是由光的_形成的;在暗室中物理课本的蓝色封面在红光照射下呈现_色;彩色电视机屏幕上丰富多彩的画面是由_三种颜色的光叠合而成的。38.   如图为彩虹的形成示意图,观察此图可知,彩虹的形成过程不仅发生了光的折射,还发生了光的_。由图可知,如果紫光、绿光和红光以同样的入射角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则_光的折射角最大。39.   验钞机是利用_使钞票上面的荧光物质发光,以此来辨别钞票的真伪;夜间人的体温比野外草木、岩石的温度高,人体辐射的红外线比它们强,根据这个道理制成了_夜视仪,可以用在步枪的瞄准器上。40.   电视遥控器是发出_(填“红外线”或“紫外线”)来遥控电视频道的,我们根据声音的_不同可以“听出”是那位播音员在播音。41.   走进气象站,可以看到如图所示的百叶箱,箱内主要的测量仪器有:两支湿度计(绝对湿度计和相对湿度计)和两支温度计(测量并记录一天中最高气温的温度计和最低气温的温度计)。(1)百叶箱的表面涂成白色,是为了_(选填反射或吸收)太阳光,避免阳光照射时,太阳光中的_(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对箱内温度的影响,并且要求安装百叶箱时其门朝向_(选填北或西)。(2)测量最低气温的温度计应采用凝固点较_的液体作为测温物质;测量最高气温的温度计与_(选填体温计或实验室温度计)的结构是相似的。绝对湿度计测量的绝对湿度是用一定体积内空气中水蒸气的质量来衡量的,当绝对湿度较大时,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差值较_(选填大或小)。42.   将塑料尺子接入闭合电路中。小灯泡不发光。说明塑料尺子是_体;雨后天空常常出现彩虹是_现象。43.   物理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1)如图是小时候折的纸炮。甩动纸炮,随之会发出一声巨响,这声音的声源是_(选填“白纸”或“空气”)。(2)一张白纸,很难从两边将纸直接拉断,是因为纸分子之间存在_。(3)绿茶看起来是绿的,是因为茶叶反射_;经过加热使新鲜茶叶中的水分快速_,这便是制茶业中的“杀青”。44.   唐代的孔颖达在礼记。月令一书中写道:“云薄漏日,日照雨滴则虹生”,这里雨虹的产生是光的_现象。牛顿首先研究了这一现象,他通过_将一束太阳光分解为七种颜色的光,这也说明不同色光在同一介质中的_本领不同。45.   我们在通常情况下,从各个方向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时,是因为发生了光的_;黑板某一小部分“反光”是由于光线射到这一小部分时发生了_ (以上两空均填“漫反射”或“镜面反射”);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如图所示,这个现象叫光的_;阳光下看到一朵花是红色的,是因为这朵花_(反射/吸收)红光;透过蓝色的玻璃看这朵花,则这朵花呈现_色。46.   利用所学物理知识完成本题的下列填空(1)利用三棱镜可以将太阳光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等色光,其中我们将红光、_光、蓝光称作光的三原色。(2)对于流入市场的假币,人们常借助验钞机发出的_来辨别真伪;(3)原子核是由_和中子构成的;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47.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客机C919       如图甲,我国研制的大客机C919于5月5日首飞成功。       C919机舱内覆有一层高孔率”超细航空级玻璃棉“,能很好地保温与吸收噪音,其单丝纤维直径只有35m,1m3的质量为5kg。      机舱内先进的”呼吸系统“,使飞机在气压只有2.5×104Pa左右的万米高空时,能将机外-50°C以下的冷空气不断压缩,导致送入舱内的空气温度达到50°C以上,同时系统依靠传感器的自动控制,使舱内气压和温度达到舒适值。         该机有较大的翼载,翼载指飞机的最大起飞质量与机翼面积的比值;机上搭载的新一代涡扇发动机的热效率和推进效率比一般客机高,所谓热效率是指发动机获得的机械能与燃料完全燃烧产生的内能之比,而推进效率则是指发动机传递给飞机的推进功(推力所做的功)与其获得的机械能之比,下表是飞机的部分技术参数。最大起飞质量 72.5t 客舱内气压8.0×104Pa  巡航速度 920km/h发动机巡航推力 3.6×104N (1)阳光下,飞机尾翼呈现绿色,是因为尾翼_绿光;若飞机的翼载是500kg/m2,则机翼面积为_m2。(2)下列关于”超细航空级玻璃棉“性质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_。A单丝纤维比头发细                   B密度与玻璃差不多C隔音性能相对较好                   D导热能力相对较弱(3)在万米高空,机体1m2面积上承受内外气压的压力差约为_N;为确保机舱内的温度维持体感舒适值,机上空调需要不断_(选填”加热“或”制冷“)。(4)飞机水平匀速巡航时,受到的阻力为_N;若飞机以巡航速度飞行0.5h的过程中,耗油1500kg,发动机的热效率为40%,则此过程中发动机的推进效率为_%(燃油热值q取4.6×107J/kg)(5)如图乙是模拟空调温控装置原理的简化电路,电源电压为6V,R1为电阻箱,L为阻值不计的线圈,R2是热敏电阻,其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当控制电路中的电流大于等于某一值时,接通受控电路使空调工作。若要在较低温度下接通受控电路,应将R1的阻值适当_(选填“增大”或“减小”)当电阻R1调到1k时,能接通受控电路。已知热敏电阻的电流随电压变化的I-U图象如图丙,则此时控制电路中的电流为_A。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8节走进色彩的世界同步训练(含答案)【答案】1.  C       2.  D       3.  B       4.  A       5.  A       6.  C       7.  D       8.  B       9.  B       10.  B       11.  A       12.  C       13.  D       14.  D       15.  A       16.  C       17.  A       18.  D       19.  A       20.  C       21.  C       22.  A       23.  C       24.  A       25.  D       26.  色散;牛顿;三棱镜       27.  电磁波;红外线       28.  绿光;蒸发;分子运动;大气压;惯性       29.  实像;红外线       30.  色散;反射       31.  所有;漫反射       32.  3×108;紫外线;红外线;热       33.  镜面反射;绿       34.  绿;红外线       35.  色散;红外线       36.  红;3×105       37.  色散;黑;红、绿、蓝       38.  色散;紫       39.  紫外线;红外线       40.  红外线;音色       41.  反射;红外线;北;低;体温计;小       42.  绝缘;光的色散       43.  空气;引力;绿光;蒸发       44.  色散;三棱镜;折射       45.  漫反射;镜面反射;色散;反射;黑       46.  绿;紫外线;质子       47.  反射;145;B;5.5×104;制冷;3.6×104;60;减小;0.002       【解析】1.  解:A、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太强,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根据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近视眼应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故A错误;B、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不管是远离平面镜还是靠近时,平面镜中的像不会改变,故B错误;C、白色的屏幕可以反射各种色光,黑色物体可以吸收各种色光,故C正确。D、阳光下,树木在地面上形成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错误。故选:C。(1)近视眼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2)平面镜成像特点:正立等大的虚像;(3)白色物体反射各种色光,黑色物体吸收各种色光;(4)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此题涉及到近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以及光的直线传播,是一道光学综合题。2.  解: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画面,可以发现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因此红、绿、蓝被称为色光的三原色。而黄光不属于三原色之一。故选:D。红、绿、蓝三种色光叫色光的三原色。彩色电视机荧屏上呈现各种颜色就是由红绿蓝三色色光合成的。光的三原色需要牢固记忆和掌握;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容易混淆,要正确区分。3.  解:A、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成像的大小始终与物体的大小相同,所以,人靠近平面镜时镜中人的像大小不变。故A错误;B、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故B正确;C、验钞机利用紫外线可使荧光物质发光来辨别钞票真伪,故C错误;D、当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靠近法线,不是远离法线。故D错误。故选:B。(1)平面镜成像的大小始终与物体的大小相同;(2)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就是光的折射,复色光发生折射时,会出现色散现象,如:海市蜃楼、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雨后天空中的彩虹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3)验钞机利用了紫外线可使荧光物质发光。(4)由反射定律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当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入射角变小,反射角也变小,反射光线向法线靠近。本题围绕光学的多个知识点进行了考查,包括光的反射规律、折射规律、平面镜成像特点、紫外线的应用等,综合性较强,但总体难度不大。4.  解:A、由红外线的应用可知,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出不同频率的红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故A正确;B、彩色电视机的色彩是用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得到的,不是红、黄、蓝,故B错误;C、家里的穿衣镜为平面镜,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故C错误;D、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光线在凹面镜表面反射时同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D错误。故选:A。(1)红外线可用在遥控器上,实现对电视机等的控制;(2)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3)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4)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其反射光线时都要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本题主要考查对部分光现象的了解与认识,包括红外线的应用、光的三原色、平面镜成像特点,以及凹面镜的光学性质等,综合性强,但难度不大。5.  解:A、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错误;B、光的色散实验说明太阳光是一种复色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故B正确;C、海市蜃楼是由光在不均匀的大气中传播时发生折射形成的,故C正确;D、由于漫反射,在不同位置上的人都能看到屏幕上的像,故D正确。故选:A。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太阳光是复色光;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和人由于错觉总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理论,来分析海市蜃楼现象即可;发生漫反射时,光线射向四面八方。此题考查光的色散、折射的有关知识,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6.  解:A、“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中“浓阴”是树木的影子,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光射到不透明物体上,在不透明物体后面形成影子,故A正确;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落日”是由于大气分布不均匀,下部空气密度大,上部空气密度小,落日发出的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不断向下偏折,我们逆着折射光线看去所看到的落日位置比实际位置高,我们看到的“落日”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太阳的虚像,故B正确;C、“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中“水浅”是水底看起来比较浅,这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看水底是逆着光的传播方向看的,即逆着折射光线看,由于错觉,我们始终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浅,故C错误;D、“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中的“彩云”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故D正确。故选:C。(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的现象是光的反射,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都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就是光的折射,复色光发生折射时,会出现色散现象,如:海市蜃楼、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雨后天空中的彩虹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此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色散的理解与掌握,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7.  解:A、光只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较慢,故本选项错误;B、入射是因,反射是果,因此只能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故本选项错误;C、凸透镜对所有光线有会聚作用,不仅仅是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故本选项错误;D、白光通过三棱镜时,因为不同颜色的光通过玻璃时偏折的角度不同,白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入射是因,反射是果,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凸透镜对所有光线有会聚作用。太阳通过玻璃三棱镜后,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从上往下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种现象称为光的色散,说明了白光不是单色光。此题考查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光的反射和光的色散的理解,考查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8.  解:由于不同颜色的光的波长不同,通过三棱镜的折射程度不同,所以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说明太阳光有这七种颜色组成,A、如果在白屏前放置一块蓝色玻璃,则白屏上只呈蓝色光,其他颜色的光消失,故A错误;B、如果在白屏前放一块红色玻璃,则白屏上的其他颜色的光消失,只留下红色。这表明,其它色光都被红色玻璃吸收了,只有红光能够透过;故B正确;C、红色只能反射红光,如果把一张红纸贴在白屏上,所以在红纸上不看到彩色光带,只看到红光;故C错误;D、如果把一张绿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绿纸上看不到除绿光外的其他颜色的光,故D错误。故选:B。(1)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可以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2)透明物体的颜色由物体通过的色光决定的,无色透明的物体能透过所有的色光,彩色透明物体只能透过和物体相同的色光。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白色反射所有的色光,黑色吸收所有的色光,彩色物体只反射和物体相同的色光。当让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在后面的光屏上依次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七种颜色的色光,即由此我们可以判断出各种色光的偏折能力,即红光最弱,紫光最强;该知识点经常与凸透镜的焦距的大小判断相联系,所以我们在处理时应特别注意与该块知识的结合。9.  解:“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题中解释正确。“露似珍珠月似弓”-露实际是小水珠,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题中解释错误。“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不是光源,它反射太阳光中的红光照在人的脸上,再从人脸上反射出来,人脸就呈现红色;题中解释错误。“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运动,是以江岸为参照物的;题中解释正确。综上分析,正确的是。故选:B。对于诗句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我们首先要弄懂诗句的意义,然后认真分析确定该用哪一方面的知识进行解答。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也要应用于生活的,我们要认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中的物理现象。10.  解:A、凉亭在水相当于平面镜,凉亭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凉亭在平面镜中成的虚像,故A错误;B、影子的形成原因是光的直线传播,杨柳成荫就是树的影子,所以杨柳成荫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正确;C、红外线是肉眼看不到的,所以C错误;D、因为光射到荷花上发生了漫反射,发生漫反射时,反射光线向各个方向都有,所以能从不同的方向能看到荷花,故D错误。故选:B。(1)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虚像;(2)影子的形成原因是光的直线传播;(3)红外线和紫外线都是肉眼看不到的;(4)物体发生漫反射时,反射光线向各个方向都有。从不同的方向能看到荷花就是因为光射到荷花上发生了漫反射。本题考查的是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及对红外线的了解,属于基本内容,比较简单。11.  解: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画面,可以发现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因此红、绿、蓝被称为色光的三原色。故选:A。彩色电视机荧屏上呈现各种颜色是由红绿蓝三色色光合成的,红、绿、蓝三种色光叫色光的三原色。光的三原色需要牢固记忆和掌握;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容易混淆,要正确区分。12.  解: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画面,可以发现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因此红、绿、蓝被称为色光的三原色。故选:C。彩色电视机荧屏上呈现各种颜色是由红绿蓝三色色光合成的,红、绿、蓝三种色光叫色光的三原色。光的三原色需要牢固记忆和掌握;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容易混淆,要正确区分。13.  解:A、白光通过三棱镜可以分解成七色光,是光的色散现象,其实质是光的折射,故A正确;B、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故B正确;C、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要大于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故C正确;D、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故D错误。故选:D。掌握三种光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彩虹等。一般来说:见到影子、日月食、小孔成像就联系到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见到镜子、倒影、潜望镜就联系到光的反射原理;见到水中的物体,隔着玻璃或透镜看物体就联系到光的折射原理。14.  解:A、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A正确;B、透过书桌上的玻璃板看玻璃板下面的字,字反射的光透过玻璃板时发生折射,光由玻璃斜射入空气发生折射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下偏折,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字”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是字的虚像,故B正确;C、由于不同颜色的光的波长不同,通过三棱镜的折射程度不同,所以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故白光通过三棱镜发生色散现象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正确;D、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出不同频率的红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故D错误。故选:D。(1)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平面镜成像特点;正立等大的虚像。(2)光通过玻璃板会发生折射,会形成虚像;(3)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可以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4)红外线可用在遥控器上,实现对电视机等的控制。本题考查光的反射、光的色散及红外线的应用等,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15.  解:A、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所成的是倒立的实像。故A错误;B、紫外线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验钞机就是利用这一特点工作的。故B正确;C、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大气中传播形成的光的折射现象。故C正确;D、平静的水面映出蓝天白云是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D正确。故选:A。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紫外线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此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直线传播、紫外线的特点、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的理解和应用,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16.  解:题目中的“双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即光的折射形成的;放大镜把字放大也是利用光的折射的原理;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现象;豹子在水中形成倒影,这是利用光的反射的原理;岸上的人看到水中的鱼,也是利用光的折射的原理;故选:C。光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种光现象: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光的色散现象等。本题列举了四个常见的光现象,综合了光学知识,要求判断对应现象的形成原因,这需要学生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多对相关的光现象进行思考。17.  解:A、紫色的薰衣草反射了紫光,把其他的色光都吸收了,故A错误;B、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原理,故B正确;C、阴影的形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身体挡住了光而形成的。故C正确;D、彩虹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故D正确。故选:A。解答此题要从以下知识点入手: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反射的色光决定的;平面镜成像,成因是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知道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折射现象。由物体发出的光透过不同介质时,会发生折射,使其色散改变光路。此题主要通过各种事例考查了学生对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以及物体的颜色的理解。要注意这几种现象的本质,在日常生活中学习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18.  解:A、轻推案板不动,是因为阻力与推力平衡,大小相等。所以A错误。B、西红柿呈红色,是因为西红柿反射红光。所以B错误。C、使用筷子时,筷子是费力杠杆,这样可以省距离。所以C错误。D、电饭锅使用三角插头和三孔插座,是为了将电饭锅的外壳与大地相连,防止发生触电事故。所以D正确。故选:D。A、要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知道物体运动状态不变,受力平衡。B、知道我们看到物体,是因为看到其反射的光。C、知道杠杆的分类,若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则为费力杠杆,但省距离。D、知道三孔插座中间的孔是接地的,可以将用电器的外壳与大地相连,防止外壳漏电,发生触电事故。此题主要考查了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及杠杆的分类,同时考查了物体颜色的决定条件及三孔插座的作用,考查得很全面。19.  解:A、小孔成的像是由实际光线形成的,可以用光屏接收到,符合实像的特征,不是虚像,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A正确。B、近视是因为晶状体曲度过大,折光能力太强使像成在视网膜前面,用凹透镜矫正,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C、白光由七色光组成,不同色光通过三棱镜后,偏折角度不同,所以被分解成七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D、只要是光的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故选:A。小孔成像依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成倒立的实像,像可能放大可能缩小;近视患者成像在视网膜前,利用凹透镜发散作用可以使成像后移到视网膜上;白光分解成七色光叫光的色散,是光的折射现象;不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即使是看不见的光的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依据对以上知识点的理解来判断此题。本题考查对简单光现象的理解,要求掌握的知识有小孔成像、两种反射、色散、近视远视的矫正,都是常见现象,是一道基础题。20.  解: A、超声的穿透能力强,“B超”是利用超声来进行工作的,故A错误。 B、验钞机通过紫外线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故B错误。 C、体温计里面装的液体是水银,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来工作的,故C正确。 D、照相机是应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工作的,所以被照者站在凸透镜的2倍焦距以外,故D错误。 故选:C。(1)根据超声的穿透能力强,人们可以利用超声来探测进行解答; (2)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3)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来工作的; (4)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进行判断: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2fvf。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v2f。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本题考查了生活中的现象与对应的物理量知识,平时学习物理知识时要多联系生活实际、多举例、多解释,提高利用所学物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21.  解: A、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像与物连线与镜面垂直、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符合平面成像特点,故A正确; B、由B图符合光的色散的情形,最上面是红光,最下面是紫光,故B正确; C、由C图,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40°,入射角为为90°-40°=50°,反射角与入射角不相等,不符合光的反射定律,故C错误; D、由D图,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符合光的折射规律,故D正确。 故选:C。(1)平面镜成像特点是:平面镜里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像与物连线与镜面垂直、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2)光的色散实验中白光可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 (3)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里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本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光的色散、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的作图,关键是掌握好这些基本知识、规律、定律,还要掌握作图的规范,是一道好题。22.  解:A、阳光下,微风吹拂的河面,波光粼粼,这是由于光在河面发生了反射而形成的,故本选项正确。 B、在夜间行驶时,若打开驾驶室的电灯,则室内的物体便在驾驶室玻璃上成像,看不清外面的物体,故本选项错误。 C、彩色电视机屏幕上的丰富色彩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故本选项错误。 D、脸在镜中所成的像是由脸反射的光线照射到镜面反射而形成的。所以在暗室里,为了能从镜子中看清自己的脸部,应把手电筒正对着自己的脸照,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A。A、光从空气射向水面,在水面上发生反射,使水波看起来波光粼粼; B、夜间驾驶室外的光线是比较暗的,若打开驾驶室内的灯,室内物体的光线是比较强的,就可以通过前挡风玻璃在车前形成一个虚像(平面镜成像),干扰司机的视线; C、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D、用光源照亮面部,发生漫反射,再通过镜子反射进入人眼,人就能够看到自己的脸;反之用光源照亮镜子,发生镜面反射,会更加看不清楚而且刺眼。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及平面镜成像现象。要解决此类题目,一定要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原因及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做这种光学综合题,要采用逐一分析方法,逐个分析,逐个判断。23.  解:A、激光在传输过程中,从光导纤维的一端射入后,在光导纤维内壁上要发生多次反射,并从另一端射出,这样就把它携带的信息传到远方。故A正确。 B、移动电话既是电磁波发射台也是电磁波接受台,所以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故B正确。 C、紫外线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钞票上某些位置用荧光物质印上标记,在紫外线下照射下识别这些标记,从而辨别钞票的真伪。故C错误。 D、根据核电站的发电过程可知,核能发电的能量传递和转化过程是:核能水和蒸汽的内能发电机转子的机械能电能;故D正确。 故选:C。(1)光纤通信是利用激光从光纤的一端射入,在内壁上多次反射后在另一端放射出来,然后在接收端,检测器收到光信号后把它变换成电信号,经解调后恢复原信息。 (2)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都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3)红外线的热效应比较强,穿透力比较强,能制成热谱仪,制成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可以用来遥控,制成电视遥控器。紫外线化学效应强,能杀菌,制成消毒灯;紫外线能合成维生素D,促使钙的吸收;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制成验钞机来验钞。 (4)核电站的核心是核反应堆,它以铀为燃粒,在裂变过程中释放出核能,再通过热交换器变为高温高压的蒸汽,然后利用蒸汽去驱动蒸汽轮机,蒸汽轮机的旋转带动发电机发电。此题考查了紫外线的应用、电磁波的应用、光纤通信、核电站的能量转化,是一道基础题。24.  解:A、红外线热作用强,一切物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高温物质辐射红外线强,因此制成红外线夜视仪,可以用在军事上,不属于紫外线的应用。故A符合题意。 B、紫外线有荧光效应,使荧光物质发出荧光,可以做成验钞机,检验钱的真伪。故B不符合题意。 C、紫外线化学作用强,可以杀死微生物,用紫外线等可以杀菌。故C不符合题意。 D、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害,轻则皮肤粗糙,重则引起皮肤癌,可以用遮阳帽防护。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1)红外线是红光以外的光线,红外线的热效应和穿透力比较强,利用红外线制成热谱仪、夜视仪、电视遥控器等。 (2)紫外线是紫光以外的光线,具有化学作用强、生理作用强、荧光效应强的特点。本题考查学生对红外线和紫外线具体应用的了解情况,是一道基础题目。25.  解:A、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能分解成各种色光,可见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三棱镜对不同颜色的光的折射能力不同,所以可通过三棱镜使太阳光发生色散。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光是一种电磁波。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白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复合而成的,所以叫复色光。此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1)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被折射,色散为七色光。 (2)由于三棱镜对不同颜色的光的折射能力不同,所以以相同的入射角入射到三棱镜的太阳光折射角不同,从而形成由红到紫的彩色光束,成为光的色散; (3)根据课本电磁波谱可知: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等都是电磁波; (4)白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复合而成的。光的色散现象证明了白光是复色光,由七种单色光组成;此题考查学生对光的色散、单色光、复色光、电磁波的了解和掌握,属于一道基础题,要求同学们牢固掌握课本基本概念。26.  解:由于不同颜色的光的波长不同,通过三棱镜的折射程度不同,所以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这里雨虹的产生就是光的色散现象。英国物理学家牛顿首先研究了这一现象,他是通过三棱镜将一束太阳光分解为七种颜色的光。这也说明不同色光在同一介质中的折射本领不同。故答案为:色散;牛顿;三棱镜。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可以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不同色光在同一介质中的折射本领不同。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光的色散的原理的了解,知道太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复合而成,会辨别生活中的现象。这些都需要学生进行强化记忆。27.  解:(1)电视台是通过卫星来实现全球同步直播的,电视机接收到的电视信号是卫星是通过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2)电视机遥控器发出的光是红外线,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来传递遥控信息,进行遥控的。故答案为:电磁波;红外线。(1)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信息传递是通过电磁波传递的。(2)红外线可以用来进行遥控,电视机遥控器的前端有一个发光二极管,按下

注意事项

本文(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8节走进色彩的世界同步训练新版教科版20180815115)为本站会员(仙***)主动上传,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