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装配图网! | 帮助中心 装配图网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装配图网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黄爱华-有效教学的7个关键词.ppt

  • 资源ID:15518743       资源大小:1.75MB        全文页数:42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9.9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黄爱华-有效教学的7个关键词.ppt

有效教学的7个关键词之 研 读 黄爱华 深圳市福田区教育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特聘专家 广西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学院兼职教授 ,崔 允 漷,什么是好课?,教师的定律,教师必须明白他要教些什么不完全的了解必然会反映在不完全的教学上。,有效教学的第一个关键词,研读:钻研阅读,1.“教材”是什么?,1.“数学教材”是什么,是从事教与学的“范本”? 是学习活动的“出发点”? 教材是数学学习的基本素材, 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提供: 基本线索+基本内容+主要活动,1.“数学教材”是什么,教材是静态的,不能开口说话。 教材内容精而少。 (1)相应的主题图 (2)同学间的几句对话 (3)教材提出的问题,【案例】,三个例题,只有三句话,“先数出十根小棒,捆成一捆。接着怎么数?” “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十一。” “读直尺上的数。”,就这些“三言两语”去“教”学生,要不了三五分钟就可以教完。,教师不是要简单地将这些静态的结果“教”给学生,而是要将这一“结果”变化为可以使学生参与的数学活动的过程,而这一变化过程的实现就需要我们去“研读教材”。,例1教学数数例2教学读法例3教学数序,例2教学数的读法,人教版教学用书:,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因此,本单元教材特别注重使学生通过操作进行学习。,例1教学数数,通过让学生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再接着数到20根,也就是数出另外的10根单根的小棒,把这10根再捆成一捆;突出把十作为一个计数单位,使学生不仅能在10的基础上一个一个地数到20,并且直观地了解1120各数都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这可以为进一步学习数的读法和写法做准备。,例1教学数数,通过让学生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再接着数到20根,也就是数出另外的10根单根的小棒,把这10根再捆成一捆;突出把十作为一个计数单位,使学生不仅能在10的基础上一个一个地数到20,并且直观地了解1120各数都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这可以为进一步学习数的读法和写法做准备。,例2教学数的读法,教材注意通过操作,并在数的组成的基础上来教学。学生在用小棒摆数时,突出10根小棒一捆,就是1个十;还有几根小棒,与前面的小捆小棒放在一起就是十几;2捆小棒就是二十。,例3教学数序,要求学生把直尺上的数读出来,有助于学生理解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在练习十四中,还出现了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的习题,要求学生按照数的顺序在( )中填上适当的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虽然图形本身是直观的,但是对小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体悟】,丰富多彩的生活被浓缩、凝固后,便形成了教材上静态的情境。 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反其道而行之,将教材上静态的情境还原为充满活力的生活片段,并产生数学问题。,教材属于文本课程,只有经过必要的转化之后,教材才能真正实现其作为课程的功能和作用。 但教材决不会对课程的实施过程无动于衷或者束手无策,它总是会力求对课程的实施过程施加积极的影响。 我们很容易发现,好的教材中总是遍布着一些“活性元素”,而激活这些“活性元素”就能使教学过程充满活力,魅力四射。,“用教材教” =“用好”+“用活” (1)理性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明确“教什么”,用好教材; (2)挖掘教材育人价值,将知识结构创造性地转化成教学结构,明确“怎么教”,用活教材。,2.如何研读教材?,“教材是执行课程标准与体现课改精神的载体,也是众多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智慧的结晶,粗线条的阅读肯定是不行的。”(沈重予) 解读教材应沉下心来,弄清教材的主题图、例题中每个问题、每句话所蕴涵着的意图,明白每道练习题所要达成的目标,切忌浮光掠影。,仔细揣摩教材 理解编者意图,研读教材三问: 1.“教材中编写了什么?” (熟悉教材的编写内容,将知识点放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审视,做到了然于胸) 2.“教材中为什么这样编写?” (对教材的呈现方式及编写理念进行深人探寻) 3.“这样编写对教学有什么启示?” (教材设计提出一个怎样的教学线索),【案例】,读教材:概念的体会分两步。(1)先感受物体的对称,再体会图形的对称,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一是观察天安门、飞机、奖杯三个物体,发现这些物体或是左右两边,或是上下两边,或是前后两边的形状、结构、大小都完全相同,从而接受这些“物体是对称的”这个概念,并带着这样的概念到身边去寻找对称的物体。 二是把天安门、飞机、奖杯的一个面画下来,得到图形,使研究的对象从物体转移到平面图形。这是教学不能忽视的环节,关系到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是否正确,会不会与物体的对称相混淆。 三是通过对折图形,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四是判断四个几何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加强概念。,(2)做轴对称图形,加深体验。,教材里安排了三次制作轴对称图形的活动。 第一次是第57页的例题,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制作。 第二次是第58页第3题,在方格纸上画出图形的另一半,组成轴对称图形。 第三次是剪纸,做出轴对称图案或花边。,思考为什么:教材为什么先教学对称的物体?它与轴对称图形有什么关系?,一是对称原先是生活中的概念,如人的脸部左右两边基本相同,就说脸是对称的。随着概念在各个学科的深入应用,概念也就逐渐分化和严格。在数学里就有中心对称,轴对称和平面对称等几种情况。联系生活经验,先建立生活中的对称概念,再形成数学里的轴对称概念,教学比较顺畅。,二是许多轴对称图形就是对称物体某个面的图形,认识对称的物体为认识轴对称图形提供宽广的现实背景。 三是可以组织对称的物体与轴对称图形的对比,蕴含对称物体的某些面是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是平面图形等信息,使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清晰、准确。,【案例】用字母表示数,【案例】,【案例】 师:我们知道,黑板有表面、课本有封面,这些都是物体表面。(板书:物体表面)比一比,哪个面大,哪个面小? 生:黑板面大,课本封面小。 师: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积。(板书) 师:(拿出两个图形)它们是什么图形? 生:一个是长方形,另一个正方形。 师:这些都是平面图形。比一比,哪个面大,哪个面小? 师:平面图形的大小也叫做面积。(板书),【分析】,尽管学生比出黑板表面大、课本封面小,这仅仅是生活经验的再现。 把面积概念里的“大小”视作有大、有小,使概念内涵发生移位,影响了概念的准确。 即使学生能记住板书、复述定义,对面积意义的理解也是有偏差的。,【解读】,这里的“大小”不是有的大、有的小“相差”的意思,而是每个面各有确定的大小的意思。 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指的是各个物体表面、各个图形所固有的、属于它自身的大小量值。正由于各个面的大小都是确定的量,所以能够测量、描述和比较。,比较黑板表面和课本封面,是把一个大小确定的面与另一个大小也确定的面相比。 教学面积的意义,让学生直接感知的应该是黑板表面有多大、课本封面有多大,在这些感知活动的基础上,建立面积概念。,教材线索: 物体有面 每个面都有大小 面的大小是面积,第一层次的四个学习活动:,“看”看黑板表面、课本封面,体会物体有面。看看黑板表面、课本封面有多大,把它们的大小体会在心里,记在头脑里。在充分感知实际大小之后,再比较谁大谁小。 “比”比黑板表面与课本封面哪一个比较大、哪一个比较小,体会各个物体的面都有确定的大小。教材提出比较大小是促使学生主动地感知大小,为建立面积概念积累感性认识。,“听”听“黑板表面的大小是黑板面的面积,它比课本封面的面积大” ,首次感知面积的含义。教材首先让学生以黑板面大小的感知为平台,有意义地接受“面积”这个名词。接着又说:它(黑板表面)比课本封面的面积大。引发黑板面面积到课本封面面积的迁移,理解比较面的大小就是比较它们的面积。 “想”想“什么是课本封面的面积”,再次体会面积的含义。,

注意事项

本文(黄爱华-有效教学的7个关键词.ppt)为本站会员(w****2)主动上传,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