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装配图网! | 帮助中心 装配图网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装配图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新八年级物理上第一章机械运动教案精品.doc

  • 资源ID:1533791       资源大小:139.50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32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2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新八年级物理上第一章机械运动教案精品.doc

_八年级物理(上)教案 教师: 授课班级: 课节1课时课题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课型新课备课时间授课时间授课方法讨论、实践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二、过程与方法: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具有初步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能力 2通过进行简单的测量,具有使用简单测量工具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2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正确使用测量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教学难点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教学器材计时工具:电子表、石英表、机械表等 测长度工具:直尺、皮卷尺、折尺、游标卡尺、千分尺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让同学们看课本上两幅图比较帽子高度和帽檐的直径长度,右图中中心的两个圆的面积。凭感觉不可靠,得用测量仪器或工具。基本测量长度和时间。二、新课教学一、长度的测量1、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1) 让学生说出所知道的长度测量工具如刻度尺等,然后教师出示一些常用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让学生观察。(2) 让学生找出身体的哪些部位可以做为“尺”。伸开手掌,从大拇指到中指指尖的距离,称为“一柞”。伸开两臂的长度,大约等于身高;人步行时,平均一步的长度;某一个手指的宽度等。2、长度的单位认识长度单位的符号及单位间进率。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m)、纳米(nm)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0.01m=10-2m; 1mm=0.001m=10-3m 1m=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3、了解一些物体的长度或物体间的距离。4、刻度尺的使用应做到: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多次测量取平均值。5、学生分组实验。测量物理课本和作业本的长度和宽度.思考:测量硬币的直径;硬币的周长;测量一页纸的厚度;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二、时间的测量1、 计时工具:古(日晷;沙漏)钟表、停表2、 时间单位:秒S常用时间单位的符号:小时(h)、分(min)三、误差 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错误与误差不同: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测量方法产生的,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的平均值 会更接近真实值,误差较小。三、课堂练习:动手动脑学物理四、知识小结:略五、布置作业1.阅读本节课文. 2.练习册相关内容.备注:板书设计: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长度测量 1、测量的工具:刻度尺2、长度的单位:米m 1km=103m 1dm=10-1m 1cm=-10-2m 1mm=10-3m 1m=10-6m 1nm=10-9m 3、刻度尺的使用: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量程及分度值的尺子 记录测量结果要有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二、时间的测量: 工具: 生活中使用的各种手表、钟表 单位:秒.符号“s“ 。常用:时(h),分(min)三、 误差:真实值和测量值之间的差别叫误差。减小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教学反思:八年级物理(上)教案 教师: 授课班级: 课节1课时课题1.2运动的描述课型新课备课时间授课时间授课方法观察、讨论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知道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4会根据指定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或静止;会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参照物二、过程与方法: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获得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学重点机械运动,物体运动或静止的判断教学难点参照物的概念及参照物的判断教学器材多媒体或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请同学们观看高台跳水比赛的录像资料,并请一位同学用章首语作解说词配合图象解说 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都不仅仅是一项运动,同时也都是一门科学学好关于运动的科学,不仅能深入认识体育,还能深入地了解自然从今天开始同学们就要开始学习关于运动的科学 二、新课教学 1机械运动 请同学们看课本图1.2-1中的三幅漂亮的图片,能回答图下面的问题吗? 哈雷彗星、奔驰的猎豹、蜗牛,它们有没有共同点?共同点是什么?都在运动 运动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能讲讲你们是怎么来判断物体是不是运动的呢? 天空中飞行的飞机、火箭;地面上奔驰的火车、汽车;江河海洋中航行的船只、舰艇;行走的人、流动的水、游动的鱼、飞翔的鸟等等都在运动,为什么能说它们都在运动呢? 这些物体都在运动是因为它们的位置在不断地变化 板书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 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既然运动是普遍的,为什么又常常说房屋、桥梁是静止的,河水、船只等是运动的? 请同学们将书本放在课桌上,把钢笔放在书本上,用手缓慢地推动书本,使书本载着钢笔沿桌面向前移动,思考下面问题: (1)书本相对于桌面的位置有无变化? (2)钢笔相对于书本的位置有无变化? (3)钢笔相对于桌面的位置有无变化? 比如老师站在讲台上,如果以教室的墙壁作标准,老师就是静止的,如果选择太阳作标准,老师就是运动的,因为老师站在地球上不动,但地球在绕着太阳转动旅游坐车的时候,如果以车厢作标准,坐着的人是静止的,如果以路边的树或大楼作标准,车内的人就是运动的可见,说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是以哪个物体作标准 板书在研究机械运动时,所选的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从上面同学们的分析可以看出,选择不同的物体作参照物,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情况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选择参照物时,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个身作参照物,因为这样选的话这个物体永远处于静止状态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 般应选样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作参照物,这样研究问题方便如果选样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作参照物时,参照物可以不提比如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不用说”以地面为参照物,汽车在运动” 研究问题的时候,选择好参照物后,就可以先假定参照物是不动的,然后再看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运动情况 乘这样的电梯向上运动时,以电梯为参照物,假设电梯不动,楼房就在向下运动;如果乘电梯向下时,楼房就向上运动三、课堂练习:动手动脑学物理四、知识小结:略五、布置作业1.阅读本节课文. 2.练习册相关内容.备注:板书设计:1.2 运动的描述机械运动:在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参照物概念:在研究机械运动时,所选的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1)不要将研究物体的本身选作参照物(2)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3)一般选地面或地面上静止的物体作参照物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择不同的物体作参照物时,物体的运动或静止的情况不同教学反思:八年级物理(上)教案 教师: 授课班级: 课节1课时课题1.3运动的快慢课型新课备课时间授课时间授课方法观察、比较、练习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现象的主要特征,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教学重点速度的概念及单位教学难点匀速直线运动的判断及速度单位的换算教学器材多媒体或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请同学们观看课前准备的资料:“龟、兔赛跑”的片断 它们做机械运动的情况有没有什么区别呢?运动有快有慢,怎样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二、新课教学 1速度 (1)概念 请同学们继续观看学校田径运动会上100 m决赛的盛况 通过相等的路程,用的时间短的人运动得快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 时间相同,比较路程;2. 路程相同,比较时间;3. 路程、时间都不相同,如何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引入比值定义的方法 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在物理学中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 板书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公式 在以前的学习中,同学们肯定已经注意到,每一个物理量都有自己的表示符号物理学上,路程用“s”表示,时间用“t”表示,速度用“v”表示如果一个运动物体在“t”时间内运动的路程是“s”,那么这个运动物体的速度该如何表示呢?请大家写出速度的表示式 v 这就是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式即速度的公式 (3)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路程的单位是米(m),时间的单位是秒(s),速度的单位就写成米秒(ms),其中“”表示除的意思,读作“每”,所以米秒(ms)就读作“米每秒” 人步行的速度约11 ms,自行车的速度约5 ms 常用“千米时(kmh)”作单位,应该怎样读? 练习1:火车的速度是72 kmh,汽车的速度是30 ms,是火车跑得快还是汽车跑得快? 练习2:(1)10 ms_=_=_. (2)36 kmh_=_=_. (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错) 例题1:一位百米赛跑运动员跑完全程用了11 s,而一辆摩托车的速度表指示为40kmh,哪一个的速度比较快? 利用书中的例题,作为速度计算及单位换算的巩固练习 解:由公式v=可知运动员的速度为:v1=91ms 摩托车的速度:v240kmh40×40×111ms 因为v2>v1,所以摩托车的速度较快 例题2:火车提速后,在北京和上海之间的运行速度约为104 kmh,两地之间的铁路线长1463 km,火车从北京到上海大约要用多长时间? 利用书中例题2作为速度变形公式的应用练习 解:由v得:t=14h 火车从北京到上海大约要用14 h强调:解题过程要写出所依据的公式,把数值和单位代入时,单位要统一,计算过程和结果都应带单位例题3、课本 2匀速直线运动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想想议议”中的内容,看能获得什么信息 照片上两个球之间的时间间隔是相同的 师我们把类似于照片甲中小球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照片乙中小球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大家能说出这两种运动的定义吗? 物体沿直线快慢(或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做变速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在平直的轨道上行驶的列车可以近似地看作匀速直线运动,但常见物体的运动大多是变速运动同学们可以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吗? 车辆进站和出站,起动和刹车,上坡和下坡,都是变速运动 物体做变速运动时,速度有时快,有时慢,怎样描述它的运动情况呢? 变速运动比匀速运动复杂,在不要求很精确,只作粗略研究的情况下,也可以用公式v计算变速运动物体的速度,不过求得的速度v表示的是物体在时间,内通过路程s中的平均快慢程度,这样算出来的速度叫平均速度 练习4:火车从北京行驶1小时到天津,通过的路程是140 km,求火车的速度三、课堂练习:动手动脑学物理四、知识小结:略五、布置作业1.阅读本节课文. 2.练习册相关内容.备注:板书设计:1.3运动的快慢一、 速度 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单位:米/秒(m/s,m·s-1)千米/时(km/h)二、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平均速度:平均快慢程度教学反思:八年级物理(上)教案 教师: 授课班级: 课节1课时课题1.4测量平均速度课型新课备课时间授课时间授课方法观察、讨论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二、过程与方法: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3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教学重点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教学难点停表和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教学器材小车、斜面、刻度尺、停表、木块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今天我们就要用实验的方法测出在斜坡上各路段的平均速度,从而来验证斜坡上自由滚下的物体在前半程快还是后半程快。板书课题:平均速度的测量。二、新课教学 实验器材可从实验台上选取。要求同学们以组为单位,先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画出实验表格,进行分组实验,收集数据最后得出结论。每段时间测量:先测前半程的时间,再测全程的时间。后半程的时间可以用总时间减去前半程的时间。讲并操作停表的使用方法,按一下开始计时,再按一下停止计时,再按一下回零。外面的长针走一圈是30秒,长针走两圈里面的短针走一格是一分钟。我们会使用秒表了,下面就开始进行实验并收集数据,把数据填在表格里。时间为10分钟。开始:实验结束把一组同学的报告展示出来。长度测量的结果要有准确值和估计值,长度测量写出估计值的同学请举手。你们的路程测得怎么不一样呢?生答。你们是怎么测量的呢(找学生演示他们是如何测量木板的长度的)?我们通过这个实验就验证了,物体从斜面上滚下来时,后半程比前半程的速度快。你们能比较出哪一组的小车滑的快吗?不能,有什么办法吗?有同学说比速度,怎么比呢? 请同学们完善你们的实验方案,算出小车在斜面运动时全程的平均速度,时间为2分钟。再拿两组实验报告比较一下,哪一组小车滑的快。三、课堂练习:动手动脑学物理四、知识小结:略五、布置作业:1.完成实验报考单. 2.练习册相关内容.备注:板书设计:1.4测量平均速度一、实验原理:二、实验装置:三、实验步骤: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S1=t1=V1=S2=t2=V2=教学反思:八年级物理(上)教案 教师: 授课班级: 课节1课时课题1.5复习和总结课型新课备课时间授课时间授课方法归纳、分析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能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选择参照物 2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并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会选择和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知道测量的误差,区分误差和错误 4知道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力的三要素并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5会应用惯性定律解释惯性现象,会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分析实际问题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的系统复习,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品质,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教学重点正确使用刻度尺、机械运动和参照物、速度和平均速度。教学难点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教学器材多媒体或投影仪及投影片教学过程:一、知识网络(板书)二、典型例题 例1:在当今世界,地面上奔跑速度最快的是猎豹,它的速度可达40 ms;在水中游得最快的是旗鱼,它的速度可达108 kmh;在空中飞行的鸟中最快的是褐海燕,它1 min内能飞行5 km,如果有可能让这三种动物在一起比赛,冠军是_,亚军_ 分析:这是比较速度大小的类型题解决这一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把它们都换算成统一的单位,就可以比较了 猎豹的速度v140ms,旗鱼的速度v2108 kmh30 ms;褐海燕的速度v35 kmmin833 msv3>v1>v2 答案:褐海燕 猎豹 例2:有同学说:“物体沿直线运动,每分钟通过的路程都是100 m,则必为匀速直线运动”这句话对吗? 分析:“快慢不变,经过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何为“快慢不变”呢?也就是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这里可以把时间分割为1小时、1分钟、1秒钟等每个1小时、1分钟、1秒钟都是相等的时间,甚至每个十分之一秒、百分之一秒等等都是“相等的时间”物体如果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这个“相等的时间”显然不是指某一种特定分割法的“相等的时间”,而是指任何一种分隔方式的“相等的时间”,也就是说,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不仅每小时、每分钟通过的路程要相等,而且每秒钟、每十分之一秒钟等通过的路程都必须相等 所以,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每分钟通过的路程是100 m,那么这个物体有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而并非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因为它虽然每分钟经过的路程都相等,但不见得每秒钟通过的路程也相等 可见,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是不是匀速直线运动,不能只看某一种分隔法的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否相等,而且要看是否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例3:王师傅用一把刻度尺测量一木板的长度所测量结果是3568m那么,这块木板的长度的准确值是多少?估计值是多少?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是多少?测量的结果精确到多少? 分析:此类问题应根据测量结果,运用逆向思维来分析根据测量记录的要求,测量结果的最后一位是估读的,3568m的最后一位是0008m,即08cm,所以估计值是08cm而估计值以前的数值均为准确值,所以356 m即356 cm为准确值从右起倒数第二位数字所在单位就是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故这把尺的最小刻度值是1 cm由于测量所能达到的精确程度是由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决定的,因此,这个测量结果精确到1 cm 答案:356 cm 08 cm 1 cm 1 cm 例4:在一次工程爆破中,用了一条96 cm长的导火索来使装在钻孔里的炸药爆炸,导火索燃烧的速度是08cms,点火者点着导火索以后,以5 ms的速度跑开他能不能在爆炸前跑到离爆炸点500 m的安全地区? 分析: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比较时间、路程和速度的多种方法求解导火索的燃烧和点火者的跑动具有等时性此题有多种解法一题多解有利于同学们思维能力的提高 已知:v108 cm/s v2=5 ms s196 cm s2500 m 解法一:比较运动时间(求t1? t2?) 由vst得t1=s1v1=96 cmO8 cm/s=120s t2=s2v2500 m5 mis100 s 因为t1>t2 所以人能跑到安全区 解法二:比较需要导火索长度和实际导火索的长度(求s1) 由vst得t1t2s2/v2500 m5 m/s=100 ss1=v1t1=08 cms×100 s=80 cm 因为s1<s1 所以人能跑到安全区 解决三:比较导火索燃烧过程中人跑过的路程与爆炸点到安全区的距离(求s2) 由v=st得t2t1s1v196 cm08 cm/s120 s s2v2t2=5 ms120 s=600 m 因为s2>s2 所以人能跑到安全区 解法四:比较刚好能保证人能跑到安全区的导火索燃烧速度与实际燃烧速度(求v1) 由vs/t得t1=t2=s2/v2500 m5 ms100 s v1s1/t1=96 cm100 s096 cms 因为v1>v1 所以人能跑到完全区 解法五:比较保证爆炸时人刚到安全区所需的速度与人实际跑开的速度(求v2) 由vs/t得t2t1S1/V1=96 cm08 cms120 s V2=S2t2500 m120 s417 ms 因为v2<v2 所以人能跑到安全地区 例5:步行人的速度为v1=5 kmh,骑车人的速度为v2=15 kmh,若步行人先出发30 min,骑车人由同一出发点需经过多长时间才能追上步行人?这时距出发地多远?(025 h,3.75km)三、布置作业:.练习册相关内容.备注:板书设计:1.5复习和总结(学到了什么)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正确使用刻度尺:2、误差:教学反思:THANKS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可编辑修改-

注意事项

本文(新八年级物理上第一章机械运动教案精品.doc)为本站会员(最***)主动上传,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