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装配图网! | 帮助中心 装配图网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装配图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第一产业调研报告

  • 资源ID:153234992       资源大小:14.66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一产业调研报告

鄂尔多斯市第一产业科技创新调研报告鄂尔多斯市科技局2008-06-02【字体:大中小】E-mail 推荐】一、第一产业现状(一)产业现状我市于2000年提出了 “立草为业、为养而种、以种促养、以养增收,建 设绿色大市、畜牧业强市”的发展思路,同时加快了 “农牧区域布局、种养结构、畜牧业生 产方式、人口居住布局、农牧业产业化和资金投入方式”六大调整,在全区率先推行了划区 轮牧、禁牧、休牧等政策措施,实现了农牧业经济与生态建设的“双赢”。2007年全市完成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4.8亿元,实现农业增加值50亿元。2007年全市农作物总播面积375.1 千公顷,牧业年度全市牲畜存栏1351.3万头(只),牧业年度良种及改良牲畜总头数1340.3 万头(只),良种及改良牲畜比重达99.2%。(二)第一产业科技资源现状我市农牧业科技资源较为丰厚。市直涉农涉牧科研院所5 个(农研所、畜研所、水土保持研究所、林沙所、农机研究所)拥有一个市属农牧业学校, 农业科技人才4394人,高、中、初级分别为575人、1259人和3100人。“九五”以来,我 市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1项、自治区级科技成果15项,市级科技成果50项。农牧业科技贡 献率接近50%。经过农牧业科技人员的大力攻关,我市“飞机播种造林技术”治理毛乌素 和库布其沙漠(地)、半农半牧区生态农业“四位一体”模式、羊“大肾病”病因及防治措 施研究等成果与技术居全区乃至全国领先地位。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政府配置科技资源的 引导作用,把市、旗区、苏木乡镇三个层面的科技人员以科技特派员、专家服务团、服务队(组)等形式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并配以96048科技服务热线,打造了 “三层一线”农村牧 区科技服务平台。同时我市顺势加快发展市场化科技服务组织,建成了5家自治区级农业科 技园区基地、10家市级农业科技园区基地、2家国家级星火学校、8家市级农牧业专家大院, 初步形成了市场化科技服务体系。(三)第一产业重点发展领域技术现状在种子工程方面,我市的白绒山羊选育技术和玉 米制种技术居自治区先进水平。我市在白绒山羊、肉羊、肉牛品种选育过程中采用的主要技 术有冷冻胚胎移植、胚胎分割、人工受精等技术,技术覆盖度绒山羊育种达1 %,肉羊育种 达20%,肉牛育种达70%。粮饲兼用玉米品种选育采用传统的玉米自交系选育技术、杂交 选育技术和株型选育技术,我市利用这些传统技术2007年发展玉米制种面积达11万亩,有 20多家企业和1万多农户参与玉米制种,并选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6个;在林 沙产业发展过程中我市采用容器苗的繁殖及示范推广技术、丸化种子沙漠飞播造林技术和系 列林沙产品生物萃取深加工技术,居国内先进水平。在现代农业方面,我市采用的主要技术 有覆膜技术、种子包衣技术、喷灌技术、膜下滴灌技术、微灌技术、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 在设施农业方面,主要引进了种苗组培快繁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转基因植物新品种栽培 技术、设施园艺技术,形成了一套高新技术与常规技术相结合的设施农业技术体系。(四)第一产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1、农牧业应用技术基础研究滞后,技术引进、集 成试验示范规模较小,组装集成配套的创新技术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我市由于受高级农牧 业科技人才和农牧业科研条件的限制,农牧业应用技术基础研究只在林沙领域和玉米新品种 选育领域有小的突破,在种苗组培快繁技术、家畜胚胎移植技术、转基因动植物新品种与转 基因工程疫苗、单克隆抗体诊断试剂、农牧业信息技术、设施园艺栽培新技术体系引进方面 还没有形成产业化,只是小范围的引进示范。2、农业科技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相 对滞后。科研管理体制与机制矛盾突出,导致农牧业科技创新效率低下,表现在农牧业科研 管理上条块分割,设置重复,资源分散,结构雷同,不利于优化配置科技资源和解决农牧业 重大问题,也容易造成科技与生产,科技成果与推广的脱节,导致科技创新效率低,成果转 化率低。3、农业科技园区基地数量虽已不少,但真正具备各种良好的硬件条件和软件服务 氛围、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辐射示范带动能力的还不多。二、第一产业重点发展领域科技创新思路第一产业科技创新总体思路是在现有的第一产业技术基础上,引进国内和国外的先进实 用技术,采取引进吸收消化和集成创新进而研究和开发适合地区实际的组装与配套技术。(一)种子工程一一白绒山羊品种选育技术创新方向:一是建立阿尔巴斯白绒山羊基因 库,保护阿尔巴斯白绒山羊优良品种;二是在采用常规的杂交选育提高技术的基础上,利用 动物模型BLUP方法,计算绒山羊完整、准确的育种值,筛选出具有育种价值的种公羊, 加快种群的遗传进展速度,以产绒量、绒细度、绒肉兼顾三个指标为参数,淘汰不合格种公 羊,选出达标种公羊,再采用人工受精技术、胚胎移植技术和超排技术进行扩繁。一一肉羊 品种培育技术创新方向:以无角多赛特和萨福克作为终端父系,当地母羊和小尾寒羊为基础 母羊,引进和采用经济杂交、多元杂交和级进杂交技术,研究和开发适合我市的集约化肉羊 生产所必须的繁殖控制技术、繁殖利用制度、饲养标准、饲料配方、育种技术、农副产品和 青贮饲料加工利用技术,以及工厂化、半工厂化条件下生产肉羊的配套设施、饲养工艺和疫 病防治程序配套技术。一一肉牛品种培育技术创新方向:以西门塔尔、海福特、安格斯、夏 洛来为父本,以蒙古牛和秦川牛为基础母牛,引进和采用人工受精技术、冷冻胚胎移植技术、 新鲜胚胎移植技术、胚胎分割技术和牛超数排卵技术,研究适合本地区的肉牛育肥配套技术, 推广阶段育肥法、短期快速育肥法和育成牛的持续育肥法,提高肉牛养殖效益。一一玉米新 品种选育技术创新方向:一是在传统选育技术的基础上,引进转基因育种技术,进行快速育 种,品种改良,以生产出高产优质的粮饲兼用玉米;二是利用太空育种技术,诱发基因性状 发生改变,选育出优良玉米品种;三是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和细胞工程技术,对优良新品种进 行快速无性繁殖;四是研究和推广我市玉米制种产业发展的组装配套技术。(二)林沙产业:一一林沙作物种植技术创新方向:一是引进利用容器苗沙地植苗枪造 林法、空中机枪扫射播种法、高压喷洒播种法、丸化种子沙漠飞播造林法等国内外先进技术; 二是推广应用围栏封育技术、保水剂应用技术、工程与生物固沙等方面的技术。三是引进优 良沙旱生新树种,利用容器育苗技术,研究适合我市立地条件的植物产业化繁育与示范组转 配套技术。一一收割设备研制技术创新方向:一是推广沙柳、柠条等灌木平茬复壮先进技术, 提高沙生灌木的综合利用率。二是加强沙生灌木平茬机的研制,不断加强其动力匹配、动力 传递、排送装置、刀具设计、刀齿齿型以及刃磨等方面的设计与开发。三是加强便携式平茬 机的设计与改型,制造依靠小型农用车为主要配套动力的小型平茬机械。一一林沙产品深加 工技术创新方向:围绕人造板、造纸、饲料、饮食品、药品、化妆品加工和生态旅游林沙6 大产业,引进和推广柠条饲料加工技术、推行柠条青贮、黄贮、微贮、氨化和添加降解酶技 术、沙柳制浆连续蒸煮技术、亚氨制浆造纸技术和生物酶技术,研究“五化”(林板一体化、 林纸一体化、林饲一体化、林能一体化、林景一体化)和“三品”(饮品、药品、化妆品) 组装与配套技术。(三)现代农业一一节水灌溉技术创新方向:一是引进和推广渠道防渗技术、管道输水 技术、喷灌技术、微灌技术、改进地面灌溉技术及抗旱点浇技术等。二是引进和推广节水灌 溉管理技术,包括灌溉用水管理自动信息系统、输配水自动量测及监控技术,土壤墙情自 动监测技术、节水灌溉制度等。三是尝试“3S”技术在农业节水中的应用,通过遥感(RS)、 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球定位系统(GPS)及计算机网络,建立“土壤墙情监测网系统”, 对农田墙情进行实时监测。四是结合我市实际,集成国内外先进节水技术,研究设施农业节 水高效工程技术模式、纯井灌区生态农业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模式、集雨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模 式、设施农业节水高效工程技术模式、低强度高效率的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模式;五是加强我 市水资源采补平衡技术研究,解决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六是以我市发展装备制造业为 契机,引进大型喷灌设备研发技术,积极开展大型喷灌设备维修技术培训,为现代农业示范 基地建设保驾护航。精准农业技术创新方向:围绕我市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引进 精准作业车载土壤信息和作物信息采集的共性技术,研究精准作物生产管理决策模型及农田 变量作业处方生成技术组装配套技术;在精准农业关键技术、精准农业重大装备、精准农业 技术集成与示范、精准农业推广模式与组织机制等四个方面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四)设施农牧业一一高效优质种植技术创新发展方向:一是引进和推广无土栽培技术, 实现无土栽培的科学规范、量化指标和数字化程序管理;二是要引进和推广温室保温节能 技术、推广应用温室蓄热墙、地中热交换系统、保温幕(帘)、双层充气膜覆盖等节能技术; 三是推进计算机在温室设施中的应用;四是在引进先进实用技术的基础上,研究组装配套温 室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如节水节肥技术、增温降温节能技术、补光技术、隔热保温等技术。 一一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创新发展方向:在城郊区发展花卉、蔬菜、果树产业,引进和推广无 公害农产品病虫害防治技术、“三位一体”和“四位一体”沼气综合利用技术、新型有机肥 肥料生产技术和残留农药生物降解技术,有限的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一一舍施 养殖模式技术创新方向:一是引进和推广品种改良技术、饲料配制微生物接种技术和酶制剂 添加技术;二是引进疫病单克隆抗体诊断技术;三是研究和组装适合我市实际的模式化生态 舍饲养殖技术。三、加强第一产业科技创新的主要措施(一)加强第一产业建设中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能源、环境等重大战略问题研究, 强化政府对农村牧区科技工作的宏观指导。集成全社会力量,充分发挥政府与市场两方面的 作用,充分调动政策、资金、舆论导向等各种社会因素投入现代农牧业,支持和关注农牧业 科技的发展。(二)加大农牧业科技投入,调整科技经费的支持结构。要在确保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农 村牧区科技投入稳定增长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金融机构和其他社会力量参与农 村牧区科技投入,逐步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科技投融资体系。积极探索农村牧区基 础设施建设等重大工程项目与农村牧区科技项目相结合的有效机制。进一步加大对现代农牧 业科技重大项目的支持,建立长期支持市级现代农牧业与新农村建设重大科技项目的长效机 制。(三)加强农牧业科技成果的引进、转化、应用与推广,提高科技对农牧业的贡献率。 要加强农牧业科技成果的熟化与转化,加大农牧业实用技术的组装集成与配套,强化一线科 技力量。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以调动科研院所、农业 推广机构、学校、企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为核心,加快建立多元化的新型农牧业科技推广体 系。联手中国农科院、中国工程院、中国农大在我市建立农牧业新品种引进和新技术示范推 广园区基地。一一围绕百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目标,启动市级农业实用技术试验示范 基地建设项目,在8个旗区建立8个农业实用技术试验示范基地、8个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 心。一一围绕肉百万肉羊基地建设和农牧业种子工程,加大专家大院建设扶持力度,在达旗、 杭锦旗、乌审旗、鄂前旗建设4个肉羊专家大院,在鄂旗、伊旗建2个绒山羊专家大院,在 达旗、杭锦旗、乌审旗建成3个肉羊专家大院,引进和推广种子工程先进技术,研究种子工程集成与配套技术;围绕设施农业,在东胜、伊旗、准格尔旗建设3个城郊设施农业专家大 院,引进、示范和推广设施农业先进技术,研究设施农业集成与配套技术。一一围绕我市优 势特色产业,加大市级园区基地扶持力度,在原有的5个自治区级园区基地和10个市级园 区基地的基础上,再认定5个市级农业科技园区基地,充分发挥园区基地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从整体上提高我市产业技术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一一围绕我市林沙产业,推进东达蒙古王 集团、亿利资源集团、伊泰集团,王致和集团、中国农业大学、水利部沙棘研究中心、内蒙 古农业大学建立产业技术联盟,探索产学研的新路子。(四)进一步加强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一要加大科技特派员的选派力度,每年从 市、旗(区)、乡苏木镇至少选派600名科技特派员;二要加大农牧业专业技术协会的建设, 每个旗区要围绕重点产业建10个样板式专业技术协会;三要加强乡苏木镇农机中心建设, 全市优化发展区的20个苏木乡镇农技中心全部实现“五有”标准,即有场所、有人员、有 仪器设备、有经费、有培训设施;四要研究制定扶持和激励市场化科技服务机构发展的优惠 政策。(五)加强对农牧民和农牧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切实提高农牧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培养 有文化、懂技术的新型农牧民。在8个旗区建8所农牧民星火技术学校,同时要加大科技特 派员选派力度,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传帮带作用,便于农牧民及时了解和掌握先进实用农牧 业新技术。(六)加强领导,建立和完善创新政策体系,创造有利于技术创新和科技产业化的政策 环境。一要制定和实施有利于农业科研院所向企业化转制的政策。二要建立新型的科研机构 人事管理和分配制度,激励科技人员的创新积极性。三要建立健全有利于创新和知识产权保 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四要探索建立促进技术创新的新型投融资机制,逐步改革现行农牧业补 贴政策,加大对农牧业科技企业、农牧业科技产业和农牧业生产者使用新技术的扶持力度。

注意事项

本文(第一产业调研报告)为本站会员(lis****210)主动上传,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