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装配图网! | 帮助中心 装配图网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装配图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2013高二语文规范训练:4-3《荔枝赋并序》(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 资源ID:1485502       资源大小:159.50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3高二语文规范训练:4-3《荔枝赋并序》(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111(时间:45分钟分值: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5分)A环诡(u)西掖(yì)迁累(li)惊仡(yì)B大谬(muì) 暇日(xiá) 绀理(n) 蠲忿(shú)C黛叶(dài) 蓊郁(wn) 沮洳(jù) 绮缋(uì)D攒萃(cuán) 骈比(pián) 冏然(jin) 嘉宾(ji)解析A项,“掖”应读“yè”;B项,“谬”应读“miù”,“绀”应读“àn”,“蠲”应读“jun”;C项,“蓊”应读“wn”,“缋”应读“huì”。答案D2下列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5分)A而世务卒卒,此志莫就卒卒:勿促B因道扬其实,遂作此赋 道扬:彰显,表彰C乃作酸于此裔 作酸:变作酸味D下合围以擢本 合围:双手合抱解析作酸:植物生长。答案C3下列加点虚词的含义与用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5分)A其实乃熟乃:才B故微文而妙质 而: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又”C味以无比而疑 以:因,表示原因的连词D诸公莫之知 之:代词,“它”解析乃:于是,就。答案A阅读与鉴赏(一)阅读文本选段,完成47题。(22分)南海郡出荔枝焉,每至季夏,其实乃熟,状甚环诡,味特甘滋,百果之中,无一可比。余往在西掖,尝盛称之,诸公莫之知,而固未之信。唯舍人彭城刘侯,弱年累迁,经于南海,一闻斯谈,倍复喜叹,以为甘旨之极也。又谓龙眼凡果,而与荔枝齐名,魏文帝方引蒲桃及龙眼相比,是时二方不通,传闻之大谬也。每相顾闲议,欲为赋述,而世务卒卒,此志莫就。及理郡暇日,追叙往心,夫物以不知而轻,味以无比而疑,远不可验,终然永屈。况士有未效之用,而身在无誉之间,苟无深知,与彼亦何以异也?因道扬其实,遂作此赋:果之美者,厥有荔枝。虽受气于震方,实禀精于火离,乃作酸于此裔,爰负阳以从宜。蒙休和之所播,涉寒暑而匪亏。下合围以擢本,傍荫亩而抱规。紫纹绀理,黛叶缃枝,蓊郁而霮,环合而棼。如盖之张,如帷之垂,云烟沃若,孔翠于斯。灵根所盘,不高不卑,陋下泽之沮洳,恶层崖之崄巇,彼前志之或妄,何侧生之见疵?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A状甚环诡,味特甘滋环诡:珍贵奇异B弱年累迁,经于南海 累迁:多次贬官C远不可验,终然永屈 终然:最终D傍荫亩而抱规 抱规:环绕成圆形解析累迁:连续升官。答案B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虚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4分)A每至季夏,其实乃熟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B以为甘旨之极也吾欲之南海,何如C下合围以擢本又试之以鸣D果之美者,厥有荔枝天下者,高祖天下解析A项,“乃”,副词,就,于是;介词,在。B项,“之”,助词,无实义;动词,到。C项,“以”,连词,用来;介词,用。D项,“者”,都表停顿。答案D6下面对文章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A作者以前在中书省的时候,曾经大力赞美荔枝,由于当时没有人知道荔枝,所以没有人相信荔枝的甘美。B作者认为魏文帝将葡萄、龙眼跟荔枝相比,是由于盛产荔枝的南方与盛产葡萄的西方之间不通往来造成的。C荔枝生长在偏远的南方,接受天地日月的精华,历经寒暑才长成大树,既鄙视洼地的低湿,又厌恶层崖的高险。D作者由荔枝联想到一直没有获得声誉、未能施展才华、没有人推荐的人士,于是写这篇文章告诉他们要像荔枝一样。解析D项,“写这篇文章告诉他们要像荔枝一样”一句,理解错误,作者托物言志,为没有施展才华机会的士人鸣不平。答案D7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诸公莫之知,而固未之信。(3分)译文:_(2)夫物以不知而轻,味以无比而疑。(4分)译文:_(3)彼前志之或妄,何侧生之见疵?(3分)译文:_答案(1)诸公没有人知道,当然不肯相信我说的了。(2)事物因为不为人知而被忽视,味道因为无法比较而受到怀疑。(3)那些以前的记载有的是错的,为何指责荔枝生于侧枝?(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23分)先大夫集后序曾巩宋既平天下,公始出仕。当此之时,太祖、太宗已纲纪大法矣,公于是勇言当世之得失。其在朝廷,疾当事者不忠,故凡言天下之要,必本天子忧怜百姓、劳心万事之意,而推大臣从官观望怀奸、不称天子属任之心,故治久未洽。至其难言,则人有所不敢言者。虽屡不合而出,其所言益切,不以利害祸福动其意也。始公尤见奇于太宗,自光禄寺丞、越州监酒税召见,以为直史馆,遂为两浙转运使。未久而真宗即位,益以材见知。初试以知制诰,及西兵起,又为自陕以西经略判官。而公常激切论大臣,当时皆不悦,故不果用。然真宗终感其言,故为泉州,未尽一岁,拜苏州,五日,又为扬州。将复召之也,而公于是时又上书,语斥大臣尤切,故卒以龃龉终。公之言,其大者,以自唐之衰,民穷久矣,海内既定,天子方修法度,而用事者尚多烦碎,治财利之臣又益急,公独以谓宜遵简易,以与民休息,塞天下望。祥符初,四方争言符应,天子因之,遂用事泰山,祠汾阴,而道家之说亦滋甚,自京师至四方,毕大治宫观。公益诤,以谓天命不可专任,宜绌奸臣,修人事,反复至数百千言。呜呼!公之尽忠,天子之受尽言,何必古人。此非传之所谓主圣臣直者乎?何其盛也!何其盛也!公在两浙奏罢苛税二百三十余条在京西又与三司争论免民租释逋负之在民者盖公之所试如此。公卒以龃龉终,其功行或不得在史氏记,藉令记之,当时好公者少,史其果可信欤?后有君子欲推而考之,读公之碑与其书,及余小子之序其意者,具见其表里,其于虚实之论可核矣。公卒乃赠谏议大夫。姓曾氏,讳某,南丰人。序其书者,公之孙巩也。至和元年十二月二日谨序。【注】符应:古人认为天降的祥瑞,与人事相应,称符应。逋负:拖欠。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A疾当事者不忠疾:痛恨B以与民休息,塞天下望 望:希望C宜绌奸臣,修人事 绌:通“黜”,罢黜D至其难言,则人有所不敢言者 难言:责难当世的言论解析B望:怨恨。答案B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4分)A公之尽忠,天子之受尽言,何必古人以自唐之衰,民穷久矣B始公尤见奇于太宗益以材见知C以自唐之衰,民穷久矣以谓天命不可专任D天子方修法度,而用事者尚所烦碎蟹六跪而二螯解析A项,“之”,都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见”,都表被动。C项,“以”,都是“认为”。D项,“而”,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并列。答案D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A宋朝立国后,虽积极推进法制建设,却未实现政通人和;在曾公看来,这主要是由于各级官吏心怀奸邪,不堪重任造成的。B曾公在朝廷上言论激切,勇于谏诤,颇受两代国君的赏识和重用,成就了历史上一段“主圣臣直”的佳话。C祥符年间,道教思想在朝野泛滥,全国各地大建宫观,曾公极力谏诤,表现了敢于与潮流抗争的大无畏精神。D曾公关心民生,刚勇正直,对其功绩与品行,史籍却言之不详,作者虽对此深感遗憾,叙述时却笔调委婉,藏锋不露。解析B项“成就了历史上一段主圣臣直的佳话”,表述错误,这是作者的设想。答案B11断句与翻译。(11分)(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3分)公在两浙奏罢苛税二百三十余条在京西又与三司争论免民租释逋负之在民者盖公之所试如此。(2)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虽屡不合而出,其所言益切,不以利害祸福动其意也。(3分)译文:_故卒以龃龉终。(2分)译文:_当时好公者少,史其果可信欤?(3分)译文:_答案(1)公在两浙/奏罢苛税二百三十余条/在京西/又与三司争论/免民租/释逋负之在民者/盖公之所试如此。(2)虽然多次因与当权者意见不合而贬官到外地,他的言论却更激切,不因为利害祸福而动摇自己的本意。所以(因此),最后曾公在同当政者意见不合中去世。当政者喜欢他的很少,史书就果真可信吗?【参考译文】宋朝平定天下之后,曾公才开始出来做官。当时,太祖、太宗已制定好治理国家的法度准则,曾公在这个时候敢于直言当时的过失。他在朝廷上痛恨当权者的不忠,所以凡是他谈论国家大事,一定从皇帝爱护百姓、劳心万事之意出发,而指责大臣从官持观望态度、心怀奸邪,和皇帝委任他们做官的初衷不能相称,所以国家治理很久还不能和谐融洽。至于曾公责难当世的言论,则常常是别人不敢说的。虽然多次因与当权派意见不合而被贬官到外地,他的言论却更激切,不因为利害祸福就动摇自己的本意。刚开始曾公特别被太宗称奇,他在任光禄寺丞、越州监酒税官时被召见,让他任职直史馆,然后做两浙转运使。不久真宗即位,他更凭借才能被真宗赏识。最初试用他做知制诰,起草皇帝诏书,后来西夏侵扰,又让他任陕西经略判官。但曾公常常言论激切地议论大臣,当权者都不高兴,所以终究没有采纳他的意见。但真宗终于被他的话感动,所以让他出任泉州知州,不到一年,又任苏州知州,五天后又任扬州知州。就要再次召他还京时,曾公此时又向皇帝上书,言辞间斥责大臣尤其激切,因此,最后曾公在同当政者意见不合中去世。曾公的谏言,大的方面有:认为自从唐朝衰亡以后,人民穷苦困顿已经很久了。国内安定下来以后,皇帝正修明法度,但掌权的人还是做事烦琐细碎,主管财利的大臣又更加急功近利,曾公独认为应该遵从简易,以便让人民修养生息,消除天下人的怨恨。祥符初年,各地争着报告符应之事,皇帝就这种情况,于是到泰山封禅,祭祀汾阴后土神,而道教思想更加泛滥,从京师到各地,都大造道观。曾公更加直言进谏,认为天命不会被独占,应该罢黜奸臣,修明人事,反复言说,达几百千字。唉!曾公的尽忠,皇帝的纳谏,为什么一定要发生在古人身上呢!这不就是史书上所说的“皇帝圣明,人臣耿直”吗?多么兴盛的事啊!多么兴盛的事啊!曾公在两浙为官时,上奏罢免苛税二百三十余项。在京为官时,又与三司争论,免除民租,放弃了民间的拖欠,曾公为政大致如此。曾公最终因与当政者意见不合而去世,他的功绩和品行有的没有载入史书,即使记了下来,当政者喜欢他的很少,史书就果真可信吗?后代如果有人要推究考证他的行状,读他的碑文和书籍,以及我的这篇序,就会看到他的一切。对那些真假评价就可以核实了。曾公去世后,朝廷赐予谏议大夫的称号。祖父姓曾,名某,南丰人。为他的书做序的,是他的孙子曾巩。至和元年十二月二日谨序。111

注意事项

本文(2013高二语文规范训练:4-3《荔枝赋并序》(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为本站会员(青山)主动上传,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