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装配图网! | 帮助中心 装配图网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装配图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三、四等导线测量规范

  • 资源ID:146434823       资源大小:60.85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三、四等导线测量规范

导线测量规范()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各等级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3.3.1 的规定。等级导 线长 度平 均边 长测角中误  差测距中误差测距相对中误  1 秒级测回数2 秒级6 秒级方位 角闭合 差导线全长相对闭合kmkm(秒)  ()  差仪器仪器仪器(秒)差三等1431。8201/150000  6103.6n1/55000四等一级二级三级942.40。11。50。50.250.12。55812181515151/800001/300001/140001/70004621144325101624nnnn1/350001/150001/100001/5000注:1 表中 n 为测站数。2 当测区测图的最大比例尺为 1:1000 时,一、二、三级导线的导线长度,、平均边长可适当放长,但最大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相应长度的 2 倍。3.3。2 当导线平均边长较短时,应控制导线边数不超过表 3。3.1 相应等级导线长度和平均边长算得的边数;当导线长度小于表 3。3。1 规定长度的 1/3 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 13 。3.3。3 导线网中,结点与结点、结点与高级点之间的导线段长度不应大于表 3。3。1 中相应等级规定长度的 0。7 倍。()水平角观测13.3.7 水平角观测所使用的全站仪、电子经纬仪和光学经纬仪,应符合下列相关规定:1 照准部旋转轴正确性指标:管水准器气泡或电子水准器长气光在各位置的读数较差,1 秒级仪器不应超过 2 格,2 秒级仪器不应超过 1 格,6 秒级仪器不应超过 1。5 格。2 光学经纬仪的测微器行差及隙动差指标: 秒级仪器不应大于 1 秒,2 秒级仪器不应大于 2 秒。3 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指标;1 秒级仪器不应超过 10 秒,2 秒级仪器不应超过 15秒,6 秒级仪器不应超过 20 秒。.4 补偿器的补偿要求:在仪器补偿器的补偿区间,对观测成果应能进行有效补偿5 垂直微动旋转使用时,视准轴在水平方向上不产生偏移。6 仪器的基座在照准部施转时的位移指标:1 秒级仪器不应超过 0。3 秒,2 秒级仪器不应超过 1 秒,6 秒级仪器不应超过 1.5 秒。7 光学(或激光)对中器的视轴(或射线)与竖轴的重合度不应大于 1 。3.3。8 水平角观测宜采用方向观测法,并符合下列规定:1 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不应超过表 3。3。8 的规定.1表 3。3.8 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等级仪器精度等级光学测微器两次重合读数之关(秒)半测回归  一测回内 2C零差(秒) 互差(秒)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秒)四等及以上一级及以下1 秒级仪器2 秒级仪器2 秒级仪器6 秒级仪器1368121891318691224注;1 全站仪、电子经纬仪水平角观测时不受光学测微器两次重合读数之差指标的限制。2 当观测方向的垂直角超过±30的范围时,该方向 2C 互差可按相邻测回同方向进行比较,其值应满足表中一测回内 2C 互差的限值。2 当观测方向不多于 3 个时,可不归零。3 当观测方向多于 6 个时,可进行分组观测。分组观测应包括两个共同方向(其中一个为共同零方向)。其两组观测角之差,不应大于同等级测角中误差的 2 倍。分组观测的最后结果,应按等权分组观测进行测站平差。4 各测回间应配置度盘。度盘配置应符合附录 C 的规定.5 水平角的观测值应取各测回的平均数作为测站成果.3。3.9 三、四等导线的水平角观测,当测站只有两个方向时,应在观测总测回中以奇数测回的度盘位置观测导线前进方向的左角,以偶数测回的度盘位置观测导线前进方向右角。左右角的测回数为总测回数的一半。但在观测右角时,应以左角起始方向为准变换度盘位置,也可用起始方向的度盘位置加上左角的概值在前进方向配置度盘左角平均值与右角平均值之和与 3600 之差,不应大于本规范表 3。3。1 中相应等级导线测角中误差的 2 倍。3.3.10 水平角观测的测站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1 仪器或反光镜的对中误差不应大于 2mm。2 水平角观测过程中,气泡中心位置偏离整置中心不宜超过 1 格。四等及以上等级的水平角观测,当观测方向的垂直角超过±30 的范围时,宜在测回间重新整置气泡位置。有垂直轴补偿器的仪器,可不受此款限制。3 如受外界因素(如地震)的影响,仪器的补偿器无法正常工作或超出补偿器的补偿范围时,应停止观测。4 当测站或照准目标偏心时,应在水平角观测前或观测后测定归心元素。测定时,投影示误三角形的最长边,对于标石、仪器中心的投影不应大于 5mm,对于照准标志中心的投影不应大于 10mm.投影完毕后,除标石外,其他各投影中心均应描绘两个观测方向。角度元素应量至 15 秒,长度元素应量至 1mm。3.3。11 水平角观测误差超限时,应在原来度盘位置上重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一测回内 2C 互差或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超限时,应重测超限方向,并联测零方向。2 下半测回归零差或零方向的 2C 互差超限时,应重测该测回。3 若一测回中重测方向数超过总方向数的 1/3 时,应重测该测回。当重测的测回数超过总测回数的 1/3 时,应重测该站.3。3。12 首级控制网所联测的已知方向的水平角观测,应按首级网相应等级的规定执行。3.3.13 每日观测结束,应对外业记录手簿进行检查,当使用电子记录时,应保存原始观测数据,打印输出相关数据和预先设置的各项限差。()距离测量2,3.3.14级及以上等级控制网的边工,应采用中、短程全站仪或电磁波测距仪测距一组以下也可采用普通钢尺量距。3.3.15 本规范对中、短程测距仪器的划分,短程为 3km 以下,中程为 315km。3.3.16 测距仪器的标称精度,按(3。3。16)式表示.mD= ab×D(3.3。16)式中,mD测距中误差()a标称精度中的固定误差()b标称精度中的比例误差系数(/km)D测距长度(km)3。3.17 测距仪器及相关的气象仪表,应及时校验.当在高海拔地区使用空盒气压表时,宜选当地气象台(站)校准。3。3。18 各等级控制网边长测距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3。3。18 的规定.表 3.3.18 测距的主要技术要求平面控制仪器精度等每边测回数一测回读数单程各测回往返测距较差网等级三等级5mm 级仪器往3返3较差(秒)5较差()7()2(ab×D)10mm 级仪器441015四等5mm 级仪器2257一级二、三级10mm 级仪器 310mm 级仪器 210mm 级仪器 13-101010151515注;1 测回是指照准目标一次,读数 24 次的过程。2 困难情况下,边长测距可采取不同时间段测量代替往返观测。3.3.19 测距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1 测站对中误差不应大于 2 .2 当观测数据超限时,应重测整个测回,如观测数据出现分群时,应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重新观测.3 四等及以上等级控制网的边长测量,应分别量取两端点观测始末的气象数据,计算时应取平均值。4 测量气象元素的温度计宜采用通风干湿温度计,气压表宜选用高原型空盒气压表;读数前应将温度计悬挂在离开地面和人体 1。5m 以外阳光不能直射的地方,且读数精确至 0。2;气压表应置平,指针不应滞阻,且读数精确至 50Pa。5 当测距边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方法测定的高差进行修正时,垂直角的观测和对向观测高差较差要求,可按本规范第 4.3。2 和和 4.3。3 条中五等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有关规定放宽 1 倍执行。.3。3。20 每日观测结束,应对外业记录进行检查 当使用电子记录时,应保存原始观测数据,打印输出相关数据和预先设置的各项限差.表 3.3.31 内业计算中数字取位要求等级观测方向值及各项修正(秒)边长观测值及各项修正数(m)边长与坐标(m)     方位角(秒)三、四等一级及以下0。110。0010。0010。0010。0010。113全站仪原始记录:测站点号,仪器高,气温、气压前后视点号,及其棱镜高、盘左和盘右水平角度、盘左和盘右天顶距(或垂直角)、盘左和盘右斜距。每个测站一个测回的测量记录顺序:1。测站点号,仪器高,气温气压2。后视点号,棱镜高,盘左水平角,盘左天顶距,盘左斜距3。前视点号,棱镜高,盘左水平角,盘左天顶距,盘左斜距4。前视点号,棱镜高,盘右水平角,盘右天顶距,盘右斜距5.后视点号,棱镜高,盘右水平角,盘右天顶距,盘右斜距6。计算前后视水平角的二倍照准差,计算前后视天顶距二倍指标差,并检查是否超限。4

注意事项

本文(三、四等导线测量规范)为本站会员(门****)主动上传,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