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装配图网! | 帮助中心 装配图网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装配图网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有机物(污染物)的生物转化和分解.ppt

  • 资源ID:14555469       资源大小:1.04MB        全文页数:32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9.9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有机物(污染物)的生物转化和分解.ppt

,2.5 .1 有机物(污染物)的生物转化和分解,第一节 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分解作用 第二节 有机物的生物分解性 第三节 不含氮有机物的生物分解 第四节 含氮有机物的生物分解 第五节 微生物对无机元素的转化作用,第一节 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分解作用,基本概念: 有机物的生物分解:通过一系列的生化反应,最终将有机物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或简单无机物的过程 根据是否有氧气存在的条件下进行,生物分解分为好氧分解和厌氧分解两种。 好氧分解最终产物是稳定而无臭的物质,包括二氧化碳、水、硝酸盐、硫酸盐、磷酸盐等。 厌氧分解最终产物主要是甲烷、二氧化碳、氨、硫化氢等。 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主要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 工业废水中有机物成分复杂,除具有和生活污水相似的有机组分外,还可能有有机酸、醇、醛、酮、酚、胺、腈等。,第一节 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分解作用,有机物的好氧生物分解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以用于细胞合成,另一部分用于呼吸产能。 内源呼吸:微生物生长过程中,细胞物质的氧化 正常情况下,各类微生物细胞物质成分相当稳定,因此,常用C5H7NO2表示细菌。,好氧生物分解基本理论,第一节 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分解作用,3阶段: 1)发酵细菌作用阶段(水解发酵阶段) 2)产醋酸细菌作用阶段(产氢、产乙酸阶段) 3)产甲烷阶段 4类群: 1)发酵细菌 2)产氢产乙酸细菌 3)同型产乙酸细菌群 4)产甲烷细菌,厌氧生物分解基本理论:3阶段4 类群理论,5,三阶段4类群理论,1 发酵细菌作用阶段,碳水化合物 蛋白质 类脂,(1)原理:,胞外酶,单糖 氨基酸 脂肪酸,发酵,醇 低级脂肪酸,(2)参加的微生物:,发酵细菌群,梭菌属(Clostridium) 丁酸弧菌属(Butyrivibrio) 拟杆菌属(Bacteroides),大多专性厌氧;适宜pH4.58,(3)特性,第一节 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分解作用,6,2 产乙酸细菌作用阶段,上阶段产物 (丙酸、丁酸、醇等),醋酸、甲胺 CO2、H2,(1)原理,(2)参加的微生物,产氢产乙酸细菌群 同型产乙酸细菌群,互营单胞菌属 互营杆菌属 梭菌属 暗杆菌属,绝对厌氧菌或兼性厌氧菌; 适宜pH 4.58,三阶段4类群理论,(3)特性:,第一节 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分解作用,7,3 产甲烷细菌作用阶段,(1)原理,H2、CO2、CH3COO CH3NH2、CH3OH,(2)参加的微生物,产甲烷杆菌属 产甲烷短杆菌属 产甲烷球菌属,严格厌氧菌 中温菌对温度敏感 pH 适宜6.87.2 增殖速率慢,三阶段4类群理论,(3)特性:,第一节 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分解作用,8,厌氧消化三阶段四类群,废水中有机物,脂肪酸(丙酸、丁酸)、醇类,乙酸,H2 + CO2,第一节 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分解作用,三阶段4类群理论,第二节 有机物的生物分解性,有机物的生物分解性试验方法 (1)易生物分解试验 评价有机物是否很容易被生物完全分解。 (2)本质性生物分解试验 评价有机物是否具有被生物分解的性质。 (3)生物分解模拟试验 评价有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生物分解性。,第二节 有机物的生物分解性,有机物的生物分解性评价步骤,第二节 有机物的生物分解性,影响因素 有机物生物降解性与有机物分子结构有关系,受有机物浓度、共代谢、有机物相互作用、微生物相互作用等的影响。 污水中有机物生物分解性评价标准 最常采用BOD/COD比值 BOD/COD 0.4-0.6 可生物处理性良好 0.2< BOD/COD <0.4 较难生物处理 BOD/COD<0.1 难以生物处理,第三节 不含氮有机物的生物分解,基本概念: 不含氮有机物: 碳水化合物、脂肪、酚、醛、酮、某些有机酸、 烃和合成洗涤剂等。 碳水化合物是由碳、氢和氧3种元素组成。占到生活污水中有机物的4050%。,第三节 不含氮有机物的生物分解,一 碳水化合物的分解,葡萄糖,糖酵解作用,丙酮酸,发酵,有氧,无氧,各种发酵产物,三羧酸循环,被彻底氧化生成CO2和水,释放大量能量。,碳水化合物,水解,脂肪由碳、氢和氧几种元素组成。比较稳定,也能被荧光杆菌、绿浓杆菌、灵杆菌等微生物分解。,甘油,脂肪酸,二 脂肪的转化,厌氧,好氧,水解,好氧,第四节 含氮有机物的分解,基本概念: 污水中的含氮有机物:蛋白质、氨基酸、尿素、胺 类、 硝基化合物等。 生活污水中所含氮主要是以铵离子或尿素形式存在。 氮是当今污水处理的主要去除对象,一 氮的循环,自然界中除植物利用无机氮转变为有机氮外,其它各转变过程均由微生物作用,氨化作用 硝化作用 反硝化作用,二 蛋白质的转化,(一)氨化作用,蛋白质是由很多氨基酸(RCHNH2COOH)分子组成。 蛋白质生物化学转化的第一步是水解。即转变为氨基酸。 然后氨基酸发生脱氨基作用产生氨和不含氮的化合物。 脱氨基作用可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进行。 这种有机氮转变为氨氮过程称为氨化作用。 参与氨化的细菌叫做氨化菌。好氧性有:荧光假单胞菌、灵杆菌 ;厌氧性有:腐败梭菌 ;兼性菌有变形杆菌。,(二)硝化作用,氨在好氧硝化细菌的呼吸过程中转变为亚硝酸,然后转变为硝酸的过程称为硝化作用。 硝化作用由两类细菌共同完成。分别是氨氧化菌和亚硝酸氧化菌。两类细菌总称硝化菌。 硝化菌是G菌、自养菌、好氧菌、偏好中性或偏碱性。对毒物敏感。,(1)亚硝酸形成阶段,(二)硝化作用,(2) 硝酸形成阶段,HNO2毒性很强,累积起来对植物有毒害。 HNO3是植物吸收利用的有效氮素养料。,硝化作用进行的条件,O2 NH3 碱性物质(中和产生的亚硝酸和硝酸) 不需有机物存在,蛋白质最终被氧化成: CO2、H2O、HNO3、H2SO4,(二)硝化作用,(三)反硝化作用,概念:硝酸盐在通气不良环境中(缺氧),被 反硝化细菌还原成NO2或 N2的过程。,1 反硝化过程,反硝化细菌,参与反硝化作用的细菌称作反硝化细菌。多数为异样、兼性菌,(三)反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发生的条件,NO3- 有机物质存在 氧气 0.5 mg/L,(四)生物脱氮基本原理,污水中的含氮有机物,在生物处理过程中被异养型微生物氧化分解,转化为氨氮,然后由自养型硝化细菌将其转化为NO3-,最后再由反硝化细菌将NO3-还原为N2。,24,活性污泥法传统脱氮工艺(3级)流程示意图,25,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脱氮系统,磷的转化,解磷大芽孢杆菌 蜡质芽孢杆菌 霉状芽孢杆菌,第五节 微生物对无机元素的转化作用,磷的转化,解磷大芽孢杆菌 蜡质芽孢杆菌 霉状芽孢杆菌,第五节 微生物对无机元素的转化作用,生物除磷原理,第五节 微生物对无机元素的转化作用,聚磷菌一类的细菌,可以过量地、超出其生理需要地从外部摄取磷,并将其以聚合形态储存在体内,形成高磷污泥。将高磷污泥排出系统,就可以实现污水除磷。 生物除磷分两步进行: 聚磷菌的放磷(厌氧条件) 聚磷菌的磷过量摄取(好氧条件),29,聚磷菌的放磷(厌氧),PHB (聚羟基丁酸),生物除磷原理,第五节 微生物对无机元素的转化作用,30,聚磷菌的磷过量摄取(好氧),聚磷酸盐,以异染颗粒的形式储存在细胞内,好氧时摄取的磷多于厌氧时释放的磷,生物除磷原理,第五节 微生物对无机元素的转化作用,31,生物除磷原理,第五节 微生物对无机元素的转化作用,32,聚磷菌的典型特征是细胞内含有异染颗粒。一般只能利用低级脂肪酸等小分子有机物。,不能直接利用和分解大分子有机质。主要有:不动杆菌、假单胞菌、气单胞菌等。 除聚磷菌外,还有发酵产酸菌和异样好氧菌参与生物除磷过程。,参与生物除磷的微生物,生物除磷原理,第五节 微生物对无机元素的转化作用,

注意事项

本文(有机物(污染物)的生物转化和分解.ppt)为本站会员(max****ui)主动上传,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