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装配图网! | 帮助中心 装配图网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装配图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

  • 资源ID:144070777       资源大小:24.01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9.9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

2014年美好乡村测量项目1:1000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 一、 概 况 为满足2014年美好乡村勘察、测量项目的需要,我院对亳州市谯城区魏岗长营180亩、牛集蒋楼120亩、古井赵楼260亩、十八里钧王营900亩的测区进行1:1000数字地形图测绘和定位放线工作。测区概况: 测区位于亳州市谯城区魏岗长营180亩、牛集蒋楼120亩、古井赵楼260亩、十八里钧王营900亩。测区地势平坦,以旱地为主,地面附着物以民用建筑及其附属设施为主,测区交通便利,沟渠纵横。 二、 编制方案的技术依据 1、城市测量规范(CJJ T8-2011);2、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 2009-2010);3、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2007);4、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三、 已有测绘资料的利用 1、已有测量成果及其分析利用(1)亳州市四等GPS控制网,其最弱点的点位中误差为±0.023m,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为1/22万,于2009年由亳州市岩土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测绘,其成果作为测图的首级控制使用。(该坐标系与土地局坐标系一致,可以无差别对接。)(2)亳州市规划管理“一张图”,由亳州市岩土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于2010年编绘而成,精度较好,能满足踏勘和控制点布设使用。 2、 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 (1)、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年西安坐标系 本次平面控制测量将采用中央子午线为117度,将测区附近的四等GPS点作为起算点。 (2)、高程系统:1985国家高程系统为高程基准。 四、地形图的比例及成图方法 1、本项目成图比例尺为1:1000。 野外采用RTK,全站仪进行施测,内业用计算机数字化成图。 2、采用的软件系统 本测区数字化成图采用南方公司的CASS8.0数字化地形地籍成图软件。 软件系统的运行环境:Windows XP professional操作系统Autocad软件2004版本。 3、控制点的命名、编号 图根点编号为S01、S02等。 4、控制点的设置 控制点应选在符合观测条件,通视良好,便于长期保存以及便于以后扩展的地方,在硬性路面宜埋石的点,打入铁钉(桩顶直径1.5以上)作标志,在铁钉顶用小钉凿出小眼,并在路面上用红漆圈示;在农田中埋设木桩,桩顶钉入钢钉作为中心标志。 五、 地形测量与成图 1、 地形测量 1.1图根控制及其技术要求 因测区内农田较多,居民点分布较多,故直接在图根点上发展支导线,1.2地形图测绘 1.2.1地形图测绘方法 碎部点数据采集采用RTK和全站仪在测站上直接采集碎部点坐标,存储在仪器内,现场实时绘制测站草图,供数字化成图时参考。 碎部点数据采集主要技术要求如下: 项  目 要  求 图根点数/k 60 最大测距 地物点320m 地形点500m 角度读至 1 距离读至 1mm 测站定向角检核 1 固定方向归零检查 1 仪器对中误差 2mm 1.2.1.1 地形测图时,每一测站上的文件以当天日期命名。仪器架设在测站上,以较远的一点定向,用其它点进行检核,其角度检测与原角值之差不应大于1。检测值超限时,应查明原因,在记录手薄上应写明。每站定向和检核后,可选远处目标固定明显、成像清晰的尖状构筑物(如电视塔顶、避雷针等)或房角为固定方向,测图过程中,应随时检查固定方向,固定方向归零差不应大于1。定向点、检核点方向值以及每次固定方向检查值应存进测站文件中。当固定方向归零差超限时,应将固定方向值配置至原来方向值。碎部点测量从上一次固定方向归零检查处重测。 1.2.1.2 测站点至碎部点的距离一般不得大于定向边的长度,特殊情况不得大于定向边长2倍。 1.2.1.3 测量地物点时,应尽量多采集它们轮廓明显点坐标;测量地形点时,应尽量多采集地形特征点坐标。对于少数施测困难的地方,可用钢尺量取尺寸到厘米,在草图上标明,最大量距为30米。 1.2.1.4 测量碎部点时,棱镜应尽量放置在所测点最近处,仪器应照准碎部点,测取碎部点坐标;对电杆以及近处的地物点进行偏心观测。 1.2.2 地物、地貌要素测绘及图式运用 地物、地貌的各项要素的表示方法和取舍原则按图式规定执行。 1.2.2.1 测量控制点 图根点用图式3.1.8表示。 1.2.2.2 居民地和垣栅 (1)房屋的轮廓应以墙基外角连线为准,对房屋不同层次、不同结构性质、主要房屋和附加房屋之间的关系,都应用分割线区分表示出来。 (2)房屋基脚轮廓线凹凸在图上小于0.4mm,简易房屋小于图上0.6mm时,可适当综合取舍。 (3)居民住房不注结构性质,只注层次。对房屋楼层高度低于2.2m和该层实际投影面积不足下层楼房面积范围1/2的假楼可不反映。图上房屋层次注记从2层起注。 (4)已建屋基或虽然基本成型但未建成的房屋,应绘出墙基外角的连线并加注“建”说明注记。 (5)居民院内高度不超过正常围墙高度的房屋,破坏房屋,面积小于2的房屋,临时性的围墙、工棚,可搬移的售货亭不表示。 (6)凡土墙以及用草、油毛毡、石棉瓦、塑料制品等材料层顶和用铁皮构建的房屋,均用简易房屋符号表示。 (7)房屋没有支柱的檐廊可不表示;有柱的檐廊用图式4.1.7表示,支柱配置表示,不代表实际位置;两端有支撑墙而中间无支柱的檐廊,用图式4.3.1.3表示;建筑部分超出房屋墙基的楼层称挑层,涉及三种情况,表示方法如下:a、挑层宽度大于1m,挑层与主体房屋的分界线用虚线表示;当挑层宽度大于3m时,挑层应注记起、止楼层。b、挑层小于1m时,虚线不绘,房屋的轮廓线以挑层的投影为准。c、挑层下若有支柱,支柱配置表示,不代表实际位置。 (8)房屋中间或一角凹进,且上有盖顶,凹进部分外廓用虚线表示。 1.2.2.3 道路及附属设施 道路测绘,要求等级分明、位置正确,应按真实路边线位置表示,线段曲直和交叉位置的形式要反映逼真,道路通过居民地不宜中断,可根据实际情况正确表示。 (1)等级公路应绘出铺面线、路基线。路肩宽度图上大于1mm依比例尺表示;小于1mm时以1mm绘出,并在图上每隔15-20cm注出公路技术等级代码,并加注材质。 (2)宽度在3m-4m,能通行手扶拖拉机的道路,用大车路符号表示(图式6.4.1)。 (3)乡村路较密集时,可视通行情况依小路符号表示(图式6.4.3),但应成网,并反映疏密特征。双线道路下的涵管选取主要的表示。 (4)图上宽度1mm以上的桥梁依比例尺用图式6.6.4a表示,其余的不依比例尺,用图式6.6.4b表示。 (5)宽度大于1m的涵洞用图式6.5.1a表示,小于1m的涵洞用图式6.5.1b表示。 (6)单位内部道路用图式6.4.4表示,并注记材质。 1.2.4 管线及附属设施 (1)永久性的电力线、通讯线均表示,电杆、铁塔均按真实位置测绘。同一杆架上有多种线路时,只表示主要的一种,但在分叉、中断处需交待清楚。电力线、通讯线图内不连线,但应在杆架处和内图廓处绘出10KV以上电力线连线方向。进入房屋的简易线路可不表示。 (2)主要道路上、两边及单位内部的上水、下水、电力、通讯等检修井宜测绘表示。消防栓均应逐个表示。 1.2.5 水系及附属设施 (1)池塘岸边线以上边线内侧绘出。水塘、鱼塘应加注“塘”或“鱼”,有水生作物的水塘,应加注水生作物名称。 (2)沟渠宽度超过0.5m以上以双线依比例尺表示。小于0.5m以单线表示,有堤的沟渠,其堤高出地面0.5m以上,按有堤岸沟渠用图式8.3.2表示。所有河流、沟渠均应绘出水流方向,单线沟渠在单线上注明水流方向。 1.2.6 地貌 (1)等高线不绘制。 (2)比高大于0.5m的堤、坎、坡等均应表示。各种陡坎、斜坡图上长度小于5mm的可不表示;当坎、坡较密时可适当取舍。 (3)田埂宽度大于0.5m的用双线符号表示,其余用单线表示。田埂较密时可适当取舍。 1.2.7植被 (1)沿道路、沟渠、土堤、河流、水塘等成行排列的树林以行树符号表示。 (2)一年内分几季种植不同作物的耕地,应以夏季主要作物为准配置符号表示;其它旱地、水生经济作物以及园地均按图式规定表示。房前屋后、单位院子里的零星菜地不表示。植被符号按“品”字型标注,间距应均匀。 (3)居民住宅前的水泥场地面积大于图上1C的用地类界表示其范围,并加注“水泥”,有线状地物的其范围以线状地物代替。 1.2.8 碎部点高程测注 (1)高程注记点用RTK直接施测。 (2)高程注记点应尽量分布均匀,高程注记点间距15-23m。 (3)对于田角、房角、桥中心、道路交叉转折点、地形起伏变化处、单位的主要出入口等地形特征点应优先测注高程,双线道路、主要堤堆顶,图上每隔10-15cm测注一点。 1.2.9 地理名称和注记 (1)工矿企业单位、机关、学校、医院、以及有名称的桥、闸、河流都应正确注记名称。 (2)村组名称以村组合并后名称为准。全名称较长者可省略注出,但含义要确切。 (3)所有名称应使用国务院批准的简化字,方言字、地方字应注出拼音字母和汉字谐音。 (4)注记字体要清晰易读,指向明确。 1.2.10 避让原则 地形图上各种要素配合表示,采用次要地物避让重要地物的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房屋等建筑物边线与陡坎、斜坡、围墙等边线重合时,应以房屋等建筑物为准,其它地物可避让,位移0.3mm(图上,下同)表示。当简易房、棚房以围墙为其墙时,以围墙表示简易房、棚房的墙。 (2)当两个地物中心重合或接近,难以准确表示时,可将重要的地物准确表示,次要地物移位0.3mm或缩小1/3表示。 (3)房屋、围墙等高出地面的建筑物与道路(双线路边线、单线路中心线)重合时,以建筑物边线为准,道路可移位0.3mm。 (4)独立性地物与道路、水系等其它地物重物时,可中断其它符号,间隔0.3mm,将独立性地物完整绘出。 (5)双线路边与双线沟边重合时, 双线沟边移位0.2mm表示;双线路边与单线沟边重合时,单线沟移位0.3mm表示;单线路边与双线沟边、单线沟边重合时,单线路移位0.3mm表示。 (6)地类界与地面上有实物的线状符号(如道路、河渠、围墙等)重合,可省略不绘;与地面无实物的线状符号(如境界、电力线、通线线等)重合时,可将地类界移位绘出,不得省略;当植被为线状符号分割时,应在每块被分割的范围内至少绘出一个能说明植被属性的相应符号。 六、 数据、图形编辑 1、 测量数据编辑 野外采集数据存储在全站仪内,应及时传输到计算机中,数据传输软件采用南方CASS8.0数字化地形地籍成图软件。对野外采集的原始数据,不得作任何删改。计算机中所存传输进的野外数据文件名,应与全站仪内所存文件名相同,各天所采集数据以前一天点号+1向后延续或在展点号后以不同色彩加以区别,以便于数字地形图的编辑。 2、 数字化地形图成图 2.1 数字化地形图成图采用南方CASS8.0数字化地形地籍成图软件。 2.2 地形图分层,按下表执行 地形要素分层及各层主要内容 层  名 主  要  内  容 KZD GPS点、平面控制点、高程控制点 GCD  碎部高程注记点 JMD 一般房屋、简单房屋、棚房、厕所、建筑中房屋等 阳台、檐廓、支柱、围墙、台阶、水泥铺装地面等 GXYZ 电力线、铁塔、电杆、变压器、通信线、通信杆、路灯、消防栓、上水、下水等 DLDW 工业设备、水塔、抽水机站、田埂、窑、坟地等 DLSS 公路、大车路、小路、路涯、桥梁、涵洞等 SXSS 河流边线、水涯线、池塘、沟渠、水闸、流向等 DMTZ 陡坎、斜坡等 ZBTZ 水稻田、旱地、菜地、果园、桑园、绿化带、行树、地类界等 TK 图廓、坐标格网线、图廓外注记 ZJ 地名、单位名、道路名、河流名、桥梁名、各种说明、注记等 JJ 境界线如:县界、乡镇界、村界、组界 ZDH 展点号 0 其它未列入上述图层的要素 2.3 数字化成图的线条、注记应清晰美观,线型、线宽以及注记的规格、字体、字向、字距、字列按图式12.1-12.5规定执行。 2.4 居民地建筑物及面状附属物的边线应严格闭合,建筑物及其附属物的边线相交联结时必须使用“捕捉”方式生成。 七、 检查验收 1、对本工程各项成果实行小组自查互校基础上的专职检查人员、技术负责人二级检查制度。 2、作业小组对所做成果必须要全面地进行自查,确认无误后方可上交专职检查人员检查。 3、产期间,作业组必须加强过程检查,专职检查人员严格把住质量关,保证成果的质量。 4、对成果质量检查的比例是:作业小组必须达到100%;专职检查人员室内检查100%,室外不低于30%的检查。 八、 提交资料 应上交的成果资料及附图: 1、 技术设计书一份 2、 数字化地形图 (格式为DWG图形数据文件格式) 3、 技术总结

注意事项

本文(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为本站会员(xu****iu)主动上传,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