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装配图网! | 帮助中心 装配图网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装配图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2014届高三人教版地理复习:课时训练1 地球与地图(Word版含解析)

  • 资源ID:142103510       资源大小:228.51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9.9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4届高三人教版地理复习:课时训练1 地球与地图(Word版含解析)

课时训练1地球与地图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6分)读南半球某区域经纬网图,回答12题。1飞机由地飞往地的最短航线的方向是()A一直向正东B先向正南再向正北C先向东南再向东北D先向西北后向西南2下列关于图中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地的区时不同B任何一日,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之差为20°C地位于地的东北方D两地间的距离等于两地间的距离【答案】1.C2.B【解析】第1题,从地飞往地的最短航线是经过两地的地球大圆的劣弧,根据经纬度可知飞行方向为先向东南再向东北。第2题,位于同一条经线上,区时相同;地位于地的西北方;纬度每相差1°所代表的经线距离相等,随着纬度的升高,经度每相差1°所代表的纬线距离逐渐减小。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示意图(等高距为50米)。读下图回答35题。3下列关于图中便道四处坡度大小的说法,正确的是()A处坡度最小B处坡度较处大C处坡度较处大D处坡度最大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丙处可能有河流发育且流向为自西向东B索道甲、乙间距离可能是800米C在甲处可看到地D乙、丙间相对高差可能是450米5若从乙处经居民区向东北方向连接东侧山峰绘制地形剖面图,为突出图中沿线的地势起伏状况,绘图时应()A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图幅B水平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垂直比例尺C比例尺不变,适当缩小图幅D垂直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水平比例尺【答案】3.D4.A5.B【解析】第3题,处等高线虽最稀疏,但穿越了100米等高线,而两处等高线虽较处密,但便道均与等高线平行,故处的坡度较两处大;处等高线最为稠密,且穿越的等高线条数最多,故坡度最大。第4题,据等高线“凸高为低”原理,丙处为谷地,可能有河流发育,根据指向标可知,河流流向大致为自西向东;甲、乙之间的高差约为400米,水平距离约为800米,由勾股定理求得甲、乙间距离约为900米;甲处和地之间有山脊阻挡;乙处高度大于450米、小于500米,丙处高度大于50米、小于100米,故乙、丙之间的相对高差大于350米、小于450米。第5题,要突出两山峰沿线的地势起伏状况,即垂直方向的变化,应保持水平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垂直比例尺。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到野外考察。下图为“考察区域地形图”,虚线所示为考察线路。读图完成67题。6下列描述可能与实地情况相符的是()A地附近的河流从西南流向东北B地坡度最陡C地分布有茶园D地是观察瀑布的最佳位置7该考察线路的高差可能是()A450米 B500米C550米 D600米【答案】6.C7.A【解析】第6题,由图中等高线知,往东北方向地势越来越高,河流从东北流向西南,A项错误;地等高线稀疏,地等高线密集,故地坡度最陡,排除B项;地位于瀑布的上游,不是观赏瀑布的最佳位置,排除D项。地为丘陵地形区,附近有河流,且为阳坡,光、热、水条件较好。纬度位置为30°N附近,适宜茶树的生长种植。第7题,考察路线中海拔最低处为100200米,海拔最高处为500600米,故考察线路的高差为300500米,A项符合所示范围。读图,回答89题。8有关两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比例尺甲大于乙B甲为地图,乙为景观图C比例尺均为数字式D乙图中的动物形象属于注记9关于甲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沿公路从火车站到农业实验区,其方向是先向正北后向正东B火车站与学校相距约375千米,与农业实验区相距约580千米C火车站位于科技园区的西南方向D若比例尺放大1倍,则图幅面积将增大2倍【答案】8.A9.C【解析】第8题,根据两图提供的比例尺可知,甲图中的单位比例尺长度代表实地距离150米,乙图中的单位比例尺长度代表实地距离180米,故甲图的比例尺大于乙图;甲、乙均为地图,而甲图的比例尺为线段式;地图中用以说明地理事物的文字或数字称为注记。第9题,根据甲图的指向标可知,火车站位于科技园区的西南方向;沿公路由火车站到农业实验区,应先向北再向东南;火车站到学校的图上距离约为1.5倍单位比例尺长度,即两地相距约225米,远远不会达到几百千米;如果将甲图比例尺放大1倍,要想画出图中所有范围的话,图幅面积应增大3倍。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012题。10靠近水源、受水患影响最小的居民点是()A BC D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居民点最容易发展成城镇B站在M山顶可以通视图中的所有居民点C图中河流干流从西北流向东南D由居民点取近道攀登M山忽上忽下较耗体力12居民点到M山顶的相对高度可能为()A368 m B488 mC678 m D708 m【答案】10.A11.D12.B【解析】第10题,图中居民点均位于沿河地带,都靠近水源,其中三居民点位于河谷平原地区,地势较低,易受水患影响,而居民点位于地势稍高的鞍部地带,受水患影响小。第11题,图中最容易发展成城镇的居民点应是位于河流交汇处的居民点;M与居民点之间有山脊阻挡视线,故B选项不正确;根据图中指向标的指示,河流的干流从西南向东北流,由居民点取近道攀登M山时先穿越山脊再经过河谷,地势起伏很大,故本题的答案为D。第12题,居民点到M山顶的相对高度h的取值范围:400 m<h<600 m。读某区域示意图,回答1314题。13图中北面的河流和南面的河流总体流向分别是()A向东向西 B向西向东C向东向东 D向西向西14如果该图的比例尺增大1倍,则()A如果表示的实际范围不变,则图幅面积是原来的2倍B同样的图幅面积,表示的实际范围是原来的4倍C表示的内容比原来详细D图示地区的坡度变缓【答案】13.B14.C【解析】第13题,图中有指向标,根据指向标可以确定该图的方向为“上南下北,左东右西”。而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河流流向与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由此可以判断北面的河流(图下侧的河流)自东向西流,南面的河流(图上侧的河流)自西向东流。第14题,比例尺增大1倍,即新比例尺是原比例尺的2倍。如果表示的实际范围不变,则图幅面积应为原来的4倍;同样的图幅面积,表示的实际范围为原来的1/4;比例尺变大,表示的内容更详细;坡度的陡缓与比例尺大小无关。二、综合题(共44分)15读图,图中阴影表示黑夜,完成下列各题。(20分)(1)甲在乙的_方向,丙在丁的_方向。(2)丙地位于_(东、西)半球,_(高、中、低)纬度,_(热量带)。(3)沿图中的弧线,由甲到乙飞行,是不是最短航线?为什么?(4)写出丙点对跖点的坐标,并判断该点到南极点的距离。【答案】(1)东南东北(2)东中北温带(3)是。甲、乙同位于晨昏圈上,晨昏圈是地球上的大圆,图中甲、乙之间的弧线是过这两点的大圆的劣弧段,距离最短。(4)(45°S,30°W)。5 000千米【解析】(1)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即可判断。(2)20°W向东到160°E的范围属于东半球,丙在该范围内;纬度30°60°属于中纬度,丙为45°;丙位于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属于北温带。(3)在地球上,沿过地心的大圆的劣弧段飞行,其距离最短;图中甲、乙之间的弧线为晨昏圈的一部分,晨昏圈为过地心的大圆。(4)对跖的两点(同位于赤道除外),其经度之和为180°,东西经相反,纬度值相等,南北纬相反。丙点的对跖点与南极点相距45°,故到南极点的距离约为5 000千米。16.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今年暑假对我国西南某地区进行了野外综合考察。下图是他们考察地区的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4分)(1)图中C处有一石碑“×河源”。请在图中画出发源于该处的小河。小组同学发现,图示区域内该河的上游和下游段水流较急,而中游段水流缓慢,你是否能解释其中原因?(2)该小组的几位同学在山上玩起了“躲猫猫”游戏,其中一位同学站在C处、另一位同学站在E处,如果不考虑树木等物体的影响,请问站在D处的同学能否看到上述两位同学?为什么?(3)该小组的两位同学分别画出DE、GH一线的剖面图,出现了图右侧两种情况,你认为正确反映GH剖面的是_,请在两图中标出GH和DE的交点I。(4)两位同学分别在A、B两地测量当地的温度,你认为两地之间的温差为多少?为什么?【答案】(1)图略。该小河上游、下游段流经的地区等高线密集,坡度大,故水流较急;而中游段流经的地区等高线稀疏,坡度小,故水流相对缓慢。(2)看不到C处的同学,因为C、D之间有山脊阻挡了视线;能看到E处的同学,因为D、E之间是低谷,不会阻挡视线。(3)图略(分别在最低、最高处)。(4)3 根据等高线可知,两地高度相差500米,而在近地面,高度每增加1 000米,气温下降6 。

注意事项

本文(2014届高三人教版地理复习:课时训练1 地球与地图(Word版含解析))为本站会员(lisu****2020)主动上传,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