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装配图网! | 帮助中心 装配图网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装配图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机械效率专题复习学案

  • 资源ID:141173578       资源大小:267.50KB        全文页数: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机械效率专题复习学案

机械效率专题复习学案1 . (10年武汉市)(5分)下图是小明同学斜面机械效率跟什么因 素有关的实验装置。G/N啊码上升W h /m測力计 拉力F/N助计移动忌功 U机械120.10+20.90.30.27240- I0.40.30,488X3%340.1I.I0.50.55甲 £内实验 次数斜面的 倾斜程度物块重量G/N斜面咼度h/m沿斜面拉力F/N斜面长s/m机械效率1较缓10:0.15.012较陡100.36.7145%3最陡100.58.4160%实验时他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同一物块沿粗糙程度相同的斜面向上 做匀速直线运动。实验的部分数据如下:小明探究的是斜面的机械效率跟 的关系。在第1次实验中,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物块和斜面的内能增加了约J 。(1)比较第1次实验和第2次实验,可得结论:。(2)第3次实验中所做的有用功是J,机械效率是 由第2、3次实验可知:。(4)综合上述结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有增大有用功, 额外功(选填“增大”或“减小”)。分析表格中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在斜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斜面越陡,机械效率越。若要(5)多次改变提升的物重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目的是为了 (填字母)A.减小摩擦 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C.获得多组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探究斜面机械效率跟斜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应保持 不变。变式题1. 在第1次实验中,物体和斜面间的摩擦力为 N。2. 若要探究斜面机械效率跟物重的关系,应保持 不变。3. 若要探究斜面机械效率跟斜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需增加的器材有4. 从表中还能得到的结论:(1)(2)(3)5. 斜面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有 .(只写出一条即可)(6)由本实验 (填“能”或“不能”)推断:任何机械的机械效率跟物重均有关。5. (07年武汉市)小强在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时,记录了如下的实验数据:(不计绳重和摩擦)(1) 根据上表的数据可以计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2) 请帮助小强在右图中画出该滑轮组的绕线方式。(3) 当动滑轮重为 时,使用该滑轮组提起2N重的钩码刚好不省力。(4) .若实验中两次的动滑轮重相同,提起的钩码重也相同,测出的滑轮机械效率却不同,原2. ( 08年武汉市)(4分)小明利用斜面进行如下的实验。(1)图中的数据是在测量斜面机械效率 时得到的,由此可知此时斜面的机械效率n =(2)为了进一步探究斜面的特点,小明接着 做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沿斜面向上匀速拉 动同一物体时,斜面倾斜角度越大,机械效率 越,拉力越。因不可能是()A.滑轮和轮与轴间的摩擦力大小不同B 测拉力时没有使测力计匀速上升C.测拉力时拉力的方向没有竖直向上D 钩码被提升的高度不同(5)若绕滑轮组的细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2. 5 N,则该滑轮组效率最高可达由表中第一行数据可知,此过程中铁块与斜面之间的摩擦力为No变式题:1.此过程中铁块沿斜面运动的距离为 ,铁块上升的高度是 2. 若忽略斜面的摩擦力,拉力应为。事实是铁块和斜面之间存在摩擦,此时摩擦力f=若拉动过程中撤去拉力,铁块 (选填会或不会)滑下。3. 用该实验器材还可以探究 。3. 如图所示,斜面长 S=10m高h=4m用沿斜面方向的推力 F,将一个重 为100N的物体由斜面底端 A匀速推到顶端B.运动过程中物体克服摩擦力 做了 100J的功.求:(1)运动过程中克服物体的重力做的功;(2) 斜面的机械效率;(3) 推力F的大小.4. 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第别如下图中的甲、乙、丙所示。滑轮组组成钩码重G/N钩码升高的高度h/m动滑轮重G/N绳子自由端 移动距离s/m一个定滑轮 一个动滑轮20.10.50.26.如图15-2-5所示,小刚用如图所示的动滑轮,拉着物体M以0.5 m/s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重 20 N,它受到的摩擦力是物重的0.2 f倍,水平拉力为 2.5 No 2 s内拉力做的功是 J,该动滑 Iana二G”万丄人 r r r t-t r nAzNjTZFT和和打"和F砂2轮的机械效率是。反馈练习:7. (2010德州)如图22所示装置,绳重及摩擦不计。装卸工人将重为800N的货物提至高处,人对绳的拉力F1为500N,货物在1min内匀速上升了 5m=(1) 请在图上画出绳子的绕法;(2) 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3) 如果重物是600N,要把重物提升 5m,求拉力做的功。8.如图所示,物重 G为2000N,斜面长5m高3m斜面和滑轮组装 置的总机械效率为 80%若将重物沿斜面以 0.2m/s的速度拉上来, 求:(1)所需拉力F是多少?( 2)机械的总功率是多少?9.(2010广州).如图23所示(滑轮组的绕绳未画出),人以600N 的力向下拉动绕在滑轮组的绳子一端10秒,使绳端向下移动了1.5m、重物匀速上升 了 0.5m,已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0% (g =10N/kg ).(1 )人的拉力的功率多大?(2) 被吊起的重物质量多大?(3) 按题意画出滑轮组的绕绳. 电动机作用在滑轮组上的水平拉力 F; 这次起吊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10. ( 2010烟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住房条件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小明家最近购置了一套新房,为 了帮助爸爸将重600N的装修材料运送到 6m高的楼上,小明利用物 理课上学过的滑轮组,设计了如图20甲所示的材料搬运方案(其中每个滑轮重30N,绳子足够长,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250N,不计图23绳重及摩擦).(1) 计算说明绳子的拉力是否超过绳子的最大承受力?(2) 小明爸爸观察了该装置后,他想如果将该装置的滑轮位置颠倒(图20乙)是否会更省力一些,请你按照小明爸爸的想法,用笔画线在乙图绕上绳子并说明小明爸爸的想法是否正确.(3)求两种方案的机械效率之比?3.如图3 6所示.某打捞队的T人用滑 轮组把底面积为0. 02 m2滾为2 »的实心圆 柱体从水下提起*已知圆柱体的密度为2+ 0X 103 kg m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70%, 取 10 N kg滑轮和绳子的重力忽略不计)求:(1)圆柱体在水中所受的浮力.(2) 若圆柱体从H=16m深处被缓慢地匀速提起. 到刚露岀水面时、绳子自由端拉力F所做的功*(3) 如果绕在滑轮组上的绳子能祇受的最大拉力为400 N.则物体彼提麹露出水面多高时绳子恰好被拉断?图3-613.要把一个质量是450kg的贵重物品A沿水平地面移动1 00m,为保护该物品,工人把它放在一个质量是50kg的木板将木板B沿直线匀速拉动,直至终点。 (提示:滑动摩擦力的大 压力的大小成正比)(1) 在匀速拉动B的过程中,A B之间的摩擦力是多少?(2) 计算拉力F做的总功是多少焦耳?(3)在拉力F做功的过程中,机械效率是多少?B上,然后用了 F=400N的水平拉力小与(4)综合分析评估两个方案,你认为哪个方案更好一些?说明理由.甲图20乙11. ( 09年武汉).(7 分)图甲是建筑工地上常见的塔式起重机示意图.这种起茎机主要用于房屋建筑施工中物料的竖直或水平输送。(1) 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塔式起重机的起重量随起吊幅度而变化,起吊幅度越大,起重 量。(2) 某塔式起重机是通过电动机带动如图乙所示的滑轮组竖直起吊物料的。已知起吊重为3X 104N的物料时,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为60kW物料匀速上升的速度为1.5m/s。试求:14. 2009年秋季以来,我国西南部分地区遭遇严重旱灾,不少地方不得不靠打深井取水。如图11所示,小明同学正利用滑轮组和金属水桶从深井中提水,若水桶的材料密度为8g/cm3,水桶质量为4Kg,水桶容积为20L。当盛满水的桶从水中慢慢提升(桶始终未出水面)时,小明对绳的拉力为33F=25N。不计绳子重量和摩擦,水的密度是1.0 X 10 Kg/m , g取10N/Kg.试求:(1) 动滑轮有多重?(2) 水桶露出水面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有多大?(3) 水桶被提离井中水面后,以0.2m/s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小明对绳子自由端拉力的功率多大?

注意事项

本文(机械效率专题复习学案)为本站会员(无***)主动上传,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