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装配图网! | 帮助中心 装配图网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装配图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初中语文文摘历史俞平伯的得失浮沉

  • 资源ID:136238203       资源大小:28.50KB        全文页数: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1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1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初中语文文摘历史俞平伯的得失浮沉

俞平伯的得失浮沉俞平伯一生的高潮、低潮、又高潮,据作家叶兆言考证,都与一本叫红楼梦研究的小册子有关。叶先生写道:“其实红楼梦研究在一开始就是戏,因为手稿刚完成,便稀里糊涂地弄丢了。如果真遗失,后来可能是另外结局,偏偏朱自清逛旧书摊,无意中又发现了这部手稿,捡到的人竟然当废纸卖了。于是书得以红楼梦辨的书名正式出版,印了几百本。”叶先生的叙述,估计是取自俞平伯妻舅许宝骙的回忆:那天,俞平伯“兴冲冲地抱着一捆红格纸上誊写清楚的原稿,出门去看朋友(也可能就是到出版商家去交稿)。傍晚回家时,只见神情发愣,仿若有所失。哪知竟真的是有所失稿子丢了!原来是雇乘黄包车,把纸卷放在座位上忘了拿,等到想起去追,车已远去,无处可寻了。俞平伯夫妇木然相对,心里别提有多别扭了。偏偏事有凑巧,过了几天,顾颉刚先生(或是朱自清)来信,说他一日在马路上看见一个收旧货的鼓儿担上赫然放着一堆文稿,不免走近去瞧,竟然就是大作。他惊诧之下,便花了点小钱收买回来。于是完璧归赵。”关于手稿的失而复得,张世林的大师绝响还提供了另外一种版本:1922年夏,俞平伯获得一个去美国攻读心理学的机会。赶在出国之前的空暇,他动手写作红楼梦辨。中途去苏州看望好友顾颉刚,就将写了一半的手稿带在身上。“那一天,顾颉刚邀请王伯祥、叶圣陶和俞平伯同游石湖,然后,大家一起乘马车送俞平伯去火车站,回杭州。俞平伯生怕弄丢了稿件,所以,他不把手稿放在手提箱里,而是放在自己的身边。然而,马车颠簸,手稿还是在不知不觉中被颠下了马车。俞平伯发现后急出了一身冷汗。顾颉刚当机立断,命马车倒回去,沿途寻找。王伯祥更是机智,专门盯着迎面来的人手里拿的东西。终于,远远地看见一个乡下人手里拿着报纸包着的东西,王伯祥上前询问后打开一看,正是俞平伯的手稿。”三种叙述,两个版本,哪一个更为接近真相?姑且按下不表,因为其核心部分稿子失落,又找回来了并无错谬。俞平伯晚年对外孙韦柰说:“若此稿找不到,我是绝没有勇气重写的,也许会就此将对红楼梦的研究搁置。”偏偏又找回来了你说这是不是天意得,于是就交出版社印行。这一印行,就托举出一位红学大家,有人将他和胡适并列,称作“新红学派创始人”,有人又在两人之外加上一位顾颉刚,称作“新红学三剑客”。俞平伯自己,并没有拿红学当什么经天纬地的大学问来做,不过就是“兴之所至,到此一游”而已,放眼他的人生长途,尚有许多更迷人的风景要赏,要逛,譬如说古典诗词、新诗、散文、昆曲等等,他就在这诸般风景中流连忘返,优哉游哉。转眼到了1950年10月,俞平伯的父亲陛云先生去世,可叹他一个名门后裔(曾祖俞樾,父亲俞陛云俱为著名学者)、北大教授、文苑名家,居然连筹办丧事的费用都拿不出,也算混得够恓惶的了。据叶文叙述,“跟书店借钱安葬,还不出账,只好以抵债的形式,将旧稿加上两篇小文章,换个书名出版。”此事据文怀沙回忆,是由他出面,向上海棠棣书店(私营)的老板借得旧币200万元(相当于人民币200元)。丧事办了,债却无力偿还,怎么办?又是文怀沙出主意:拿书稿预支稿酬。俞平伯便把旧稿红楼梦辨增补几番,改为红楼梦研究,交给棠棣书店付梓,那是1952年的事。没想到销路奇好,印了一版又一版,更有甚者,俞平伯还因为这本书得到酷爱红楼梦的毛泽东的照拂,被增补为全国人大代表。风云突变,1954年9月,李希凡、蓝翎两个小将发动了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一战成名;毛泽东则借势把它引向了对于“胡适派资产阶级唯心论”的雷霆万钧的讨伐,一箭双雕;俞平伯也就此成了反面教员,一落千丈。在哪儿得,就在哪儿失。在哪儿成,就在哪儿毁。“现在报上天天有我的名字,”有一次,俞平伯私底下向别人解嘲,“我自从有历史以来,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的显赫。”真应了那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文革”结束,拨乱反正,一切又都颠倒了个个儿,毒草升格为香花,臭名转化为美名,俞平伯又加冠加冕为红学界的祖师爷、泰斗。仿佛他这一生,都是为了那部失而复得的书稿而存在、而呼吸、而浮沉,书稿才是主角,他只是书稿的影子,或曰陪衬,或曰龙套,他是跟着书稿走了一趟红尘。“信乎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也。”垂暮之年,俞平伯如是感慨。2

注意事项

本文(初中语文文摘历史俞平伯的得失浮沉)为本站会员(小***)主动上传,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