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装配图网! | 帮助中心 装配图网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装配图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教育学原理习题集含答案.doc

  • 资源ID:13328470       资源大小:82.01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教育学原理习题集含答案.doc

一、单选题1. ( )是教育发展的一个高级阶段,也是社会文化发展到较高水平的一个标志。A个性化教育B制度化教育C学校教育D终身教育2. 教育学史上第一次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是( )A教育的神话起源说B教育的生物起源说C教育的心理起源说D教育的劳动起源说3. 教育的劳动起源说的直接理论依据和方法论基础是( )A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B上帝造人C天降生民D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4. 下列关于教育的劳动起源说主要观点概括错误的是( )A人类教育起源于其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B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语言意识的发展为条件的C教育是永恒不变的范畴D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其职能就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与积淀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5. 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在( )A埃及B中国C印度D希腊6. ( )的出现意味着人类正规教育制度的诞生,是人类教育文明发展的一个质的飞跃。A文字B有闲者C学校D教师7. 我国学校最早产生于( )A夏代B商代C周代D春秋战国时期8. 学校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特点,这是( )A奴隶社会的教育B封建社会的教育C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D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9. 我国封建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有( )A四书五经B七艺C六艺D骑士七技10.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 )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A普及教育B义务教育C教育机会平等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1.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A教育现象B教育事实C教育规律D教育问题12. 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是 ( )A夸美纽斯B康德C赫尔巴特D洛克13. 被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的是 ( )A大教学论B学记C康德论教育D普通教育学14. 最早建构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的人是 ( )A洛克B卢梭C康德D赫尔巴特15. “自然教育”的提出者是 ( )A康德B赫尔巴特C洛克D卢梭16. “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提出者是 (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裴斯特洛齐D梅伊曼17. 实验教育学所强调的( )成为20世纪教育学研究的一个基本范式。A定量研究B定性研究C思辨研究D理论研究18. 民主主义与教育是( )理论的代表性著作。A文化教育学B实用主义教育学C制度教育学D批判教育学19. 教育社会性是教育这一永恒的社会现象的 ( )A一般属性B根本属性C特殊属性D不相关20. 教育社会性的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 ( )A教育的生产性B教育的历史性C教育的社会制约性D教育的民族性21. 衡量劳动者素质高低的标准是 ( )A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B劳动者智商的高C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D劳动者的创新能力22. 在未来的社会中,教育的阶级性将随着阶级的消灭而( )A呈现超阶级性B交替出现C不变D消灭23. 前苏联学者认为评价教育储备大国的标志是 ( )A培养人才的多少B教育费用的积累C学历层次高的人占的比例D教育投资的多少24. 经济基础是制约教育的 ( )A前提因素B中介因素C直接因素D首要因素25. 学记中“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所强调的是 ( )A教育对生产力的作用B教育对经济基础的作用C教育对政治制度的作用D教育对文化的作用26. 教育的领导权及受教育者的权利是由下面哪一种因素决定的 ( )A生产力B政治制度C教育思想D政治思想27. 教育对社会政治制度的发展具有 ( )A决定作用B根本动力C制约作用D重要影响28.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 )提出的。A维果茨基B赞可夫C皮亚杰D埃里克森29. “一般发展”理论是由( )提出的。A维果茨基B赞可夫C皮亚杰D埃里克森30. 认知发生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维果茨基B赞可夫C皮亚杰D埃里克森31. 活动心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维果茨基 B赞可夫C皮亚杰D埃里克森32. 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时期划分中,儿童以日益复杂的方式运用符号的能力的发展为特点是 ( )A感觉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33. 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为 ( )A生理前提B制约作用C主导作用D动力因素34. “性相近,习相远”体现了( )对人的发展的作用。A遗传因素B环境C教育D个体能动性35.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体现了( )对人的发展的作的作用。A遗传因素B环境C教育D个体能动性36.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 ( )A前提作用B动力作用C制约作用D主导作用37. 人的社会化贯穿于每一个人一生的始终,其中( )是人的社会化的关键时期。A幼儿时期B儿童时期C少年时期D青年时期38. “揠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中的 ( )A顺序性和阶段性B不均衡性C稳定性和可变性D个体差异性39. 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了青少年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和阶段性B不均衡性C稳定性和可变性D个体差异性40. 西方关于人的发展的理论研究中,以认知活动作为指标的代表人物是 ( )A弗洛伊德B皮亚杰C柯尔伯格D选维多夫41. 所有学生在同样的学校系统学习,可以由小学升入中学、人学,各级各类学女互相衔接,这反映的是哪个学制的特点 ( )A双轨学制B单轨学制C混合学制D分支型学制42. “勤奋好学”在教育制度中属于 ( )A正式制度B非正式制度C显性制度D隐性制度43. 教育制度中处于核心位置的是 ( )A学校教育制度B电化教育制度C社会教育制度D企业教育制度44. 建立独具特色的军事教育制度的国家是 ( )A埃及B巴比伦C斯巴达D雅典45. 在古岁马学校教育制度中为平民子弟准备的学校是 ( )A游乐学校B文法学校C修辞学校D教区学校46. 在西欧社会学校中,教学内容主要是神学和 ( )A骑士七技B六艺C七艺D十二铜表法47. 英国现代学制最终确立是由( )通过的。A怀特布雷提案B巴特勒教育法案C初等教育法案D中等教育法案48. 德国双轨制的初步形成是由( )促成的。A路德学校改革运动B乡村学校规程的颁布C赫克开办“经济学数学实科中学”D洪堡领导教育改革49. 美国初步实现了或从形式上实现了“教育机会均等”的原则的标志是建立( ),这是世界教育制度史上的一个重大进步。A富兰克林的实科性质的学院B义务教育法C八四四学制D六三三学制50. 西方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可概括为双轨制、单轨制和 ( )A混合制B复合制C中观制D分支制51. 我国近代第一个颁行全国的学制是 ( )A癸卯学制B壬寅学制C壬戌学制D壬子-癸丑学制52. 壬戌学制是以( )学制为蓝本制定的。A德国B日本C美国D英国53. 在整个教育工作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 )A教育目的B教育制度C教育结构D教育功能54. ( )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是其出发点和归宿。A教育制度B教育方针C教育内容D教育目的55. 反映一个国家教育工作总要求的是 ( )A教育途径B教育内容C教育方法D教育方针56. 使人的全面发展成为可能的物质基础是 ( )A独立手工业生产B工场手工业生产C机器大生产D原始个人生产57. 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是 ( )A社会生产力B社会生产关系C政治制度D文化制度58. 在现代社会中,各个不同政治制度的国家,其教育目的制定首先适应它的A政治制度B科技水平C经济基础D文化传统59. 教育活动所要完成的项目及其过程是 ( )A教育方法B教育内容C教育组织形式D教育目的60. 在教育过程中,活动的主导因素是 ( )A教育目的B教育方法C教育内容D教育组织形式61. 教育活动作为一种具有高度自觉性的活动,其表现的一个重要方面是( )A教育功能B教育本质C教育内容D教育对象62. 教育内容要与社会的当前需要和未来发展的需求 ( )A无关系B相背离C不相关D相一致63. 教育内容对文化的吸收或选择是建立在( )的基础之上的。A大众文化B世俗文化C现实文化D传统文化64. 学校德育的社会性功能中文化功能起( )作用。A中介B基础C评价D适应65. 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本质体现与最高境界是 ( )A生存性功能B发展性功能C享用性功能D适应性功能66. 德育功能可以概括为社会性功能、个体性功能和 ( )A文化性功能B生态性功能C适应性功能D教育性功能67. 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是( )A智育B德育C美育D环境教育68. 学生通过体育活动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这说明学校体育具有 ( )A思想性B技能性C娱乐性D竞技性69. 学校美育的主要内容有艺术美育、自然美育、社会美育和 ( )A形式美育H生活美育C教育美育D家庭美育70. 中国教育史上蔡元培先生倡导的“以美育代宗教说”体现了美育的( )A直接功能B间接功能C特殊功能D超美育功能71. 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是 ( )A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B学生与教材之间的矛盾C教育活动的培养目标和学生发展实际之间的矛盾D学生与课堂之间的矛盾72. 下列选项不是对培养目标和学生发展实际的矛盾的解决方式的是 ( )A因材施教B直观性原则C量力性原则D可接受性原则73. 一个最基本的教育过程从时间流程上可以大体归纳为 ( )A预备内化一巩固B. 预备吸收巩固C导入内化一巩固D导入内化终结74. 以教师的语言作为主要媒介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播知识,表达情感和价值观念的教育方法是 ( )A讲授法B谈话法C陶冶法D实践法75. 以师生交谈的方式进行知识教学和价值辅导的教育方法是 ( )A讲授法B谈话法C陶冶法D实践法76. 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到教育的教育方法是 ( )A讲授法B谈话法C陶冶法D实践法77. 完成学校教育任务,实现教育过程的基本途径是 ( )A课外活动B社会实践C学校管理D教学78. 学生主体接受客体文化以建构其整体人格的过程是 ( )A预备B内化C分析D巩固79. 下列不是应用惩罚手段应当注意的基本问题的是 ( )A惩罚的目的是教育B惩罚应当合情合理、公平、准确、灵活C惩罚应以物质上的惩罚为本质D惩罚与对学生的尊重相结合80. 下列不是以教师活动为主导的教育方法的是 ( )A讲授法B演示法C实践法D训练法81. 以师生双边活动起平衡作用的方法不包括 ( )A讲授法B谈话法C讨论法D陶冶法82. 下列不是教育方法选择的影响因素的是 ( )A教师和学生因素B对教育过程的理解与设计C对教育过程的反思与批判D教育目标、内容、手段等因素83. 体现“无言之教”的教育方法属于 ( )A讲授法B谈话法C宴践法D陶冶法84. 要使“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变为“程序性知飒”的学习,其必要条件之一是( )A教师的作用B直接经验的参与C课堂教学作用D教材体系的建构85. 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巴班斯基86. 学生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巴班斯基87. 教师主导的根本任务在于 ( )A否定学生主体性B否定学生的主体地C否定学生能动D提高学生的主体性88. 社会主义教育的师生关系是 ( )A和谐和平等的B民主和平等的C民主和法制的D和谐和亲密的89. 教师的根奉任务是 ( )A教书育人B传授知识C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D关心学生身心发展90.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 ( )A搞好教学B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C关心学生的身体和生活D关心他们的全面发展91.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教师劳动特点的 ( )A连续性、广延性B复杂性、创造性C长期性、问接性D示范性、主体性92.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体现教师劳动特点的 ( )A连续性、广延性B复杂性、创造性C长期性、间接性D示范性、主体性93.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体现教师劳动特点的 ( )A连续性、广延性B复杂性、创造性C长期性、间接性D示范性、主体性94. “捧着一颗心而来,不带半根草而去”是我国教育家( )的名言。A张雪门B陶行知C蔡元培D叶圣陶95. 衡量教师是否胜任本职工作的基本条件是 ( )A教师的年龄B教师的体质C教师素养D教师的能力96. 学生是教育的 ( )A主体B客体C主客体D本质97. 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形式是 ( )A自觉性B创造性C独立性D可塑性98. 初中生生理发展方面最重要的,也是初中生各种心理变化最根本的生物基础是 ( )A身高增长B体重增加C脑重量接近成人D性成熟99. 初中生个性发展的重要特征是 ( )A自我意识的发展B感受能力的发展C有意记忆的发展D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100. 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是 ( )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初期D青年中期101. 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不包括 ( )A教育者B教育行政机构C受教育者D教育影响102. 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进行教育活动的中介,下列不属于其包括的内容的是 ( )A教育行政机构B教育内容C教育方式D教育手段103. 教师的具体任务不包括 ( )A搞好教学B做好家长工作C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D关心学生的身体和生活,关心他们的全面发展104. 教师劳动的特点不包括 ( )A复杂性、创造性、主体性B连续性、广延性、示范性C长期性、间接性D主导性、创新性105. 教师的知识结构素养不包括 ( )A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B精深的专业知识C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D一定的管理科学知识106. 普通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知识特点不包括 ( )A基础性、发展性B理论性C科学性、单一性D系统性107. 教师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所指基本课程不包括 ( )A心理学B德育原理C教育学D各科教学法108. 教师的能力结构素养不包括 ( )A辨别政治方向,坚持原则能力B组织教育和教学活动的能力C语言表达能力D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能力109. 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足教育的主体,下列不是其主要表现的是( )A主观性B自觉性C创造性D独立性110. 下列不是高中生学习的最著特点的是 ( )A自觉性、选择性强B独立性强C注重效率D目的性强111. 师范教育的奠基人是 (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巴班斯基D裴斯泰洛齐112. 教育活动中最重要的因素是 ( )A学生和教育内容B学生和教育方式C教师和学生D教师和教育方式113. 教师必须统一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影响,这体现了教师劳动具有 ( )A复杂性B广延性C创造性D长期性114. 父母的榜样作川对个人成长的作用是 ( )A深刻、长久B一般、短暂C深刻、短暂D一般、长久115. 与制度化的学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的特点首先表现为 ( )A情感化B多样化C生活化D潜在化116. 家庭教育成功的前提是 ( )A对孩子提出合理、统一要求B理解、尊重孩子C不断提高家长文化素养和品德修养D具有和谐的家庭环境117. 下列哪一项不是社会存在对人的意识的影响 ( )A物质生活条件B个人基本遗传素质C文化背景D社会风气118. 在协调家庭、社会和学校对儿童青少年的教育工作时,学校是起( )的因素。A关键作用B主体作用C主导作用D中立作用119. 关于家庭教育,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儿童出生后的第一所学校可以说是家庭B儿童出生后的第一任教师是自己的父母C家庭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D从时间上看,家庭教育是开始最早持续最长的120. 下列不是家庭教育的特点的是 ( )A生活化B单一化C情感化D多样化121. 家庭教育的基本要求不包括 ( )A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要理解和尊重孩子B对孩子的要求要合理、统一C不断提高家长的文化素养和思想修养D注重社区对家庭的影响122. 社会对中小学生教育的主要渠道和形式不包括 ( )A街道、胡同、邻里对中小学生的教育B社区对中小学生的教育C学校教师在室外对中小学生的教育D大众传播媒介、各种校外机构对中小学生的教育123. 互联网对学生产生的积极影响不包括 ( )A可以帮助学生学习使用信息资源的技能B可以为学生建立起环球交流网,增加学生接触世界的途径C可以使得学生更勇敢、经常地表达自己D可以对学生起到主导作用124. 学生家长直接参与学校教育工作的组织形式足 ( )A学校董事会B家长联谊会C家长委员会D家长学校125. 师生关系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研究,主要是一种( )A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B社会化与反社会化的关系C权利与义务的关系D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三、简答题151. 简述学生主体性的主要表现152. 简述家庭教育的基本要求153. 简述社会教育的途径和形式154. 简述社区对中小学生进行教育的特点和优势155. 简述互联网可能对学生产生的积极影响156. 简述教师的价值观、学识水平和人格特征对教育内容的影响157. 简述教学作为实现教育过程的基本途径的原因158. 简述教育方法与教学方法的区别与联系159. 简述教育方法之间优化组合的原则160. 简述奖励的基本要求161. 简述学生中心论学说的基本观点162. 简述学生主体地位与教师主导作用相统一的学说163. 简述教师对教育活动起主导作用的主要依据164. 简述尊重学生的含义165. 简述普通中小学教师专业知识的特点166. 简述认知发生学派理论167. 简述影响教育制度的因素168. 简述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在学制改革中的共同特征169. 简述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的区别与联系170. 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171. 简述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构成及其相互之问的关系172. 简述教育问题与教育现象、教育事实、教育规律之间的关系。173. 简述教育社会性的表现形式174. 简述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在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等方面的具体体现。175. 简述经济基础与教育的关系四、案例分析题176. 试用有关教育理论分析下文中所述事例: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可观者,邑人奇之,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竭于邑人。不使学。予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人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归舅家,问焉,日:“泯然众人矣。”177. 光明学校本是一所薄弱学校,学生无心上学,违法犯罪活动时有发生,学业成绩一直比较差。1994年,李校长到学校任职,决心改变这种状况,在调查研究基础上设计出了以美育为突破口带动学校发展的改革方案。学校的具体做法是:在上好音乐、美术课的基础上,要求每位学生都要参加课外艺术社团或兴趣小组的活动,成立了学校鼓乐队、合唱团、书法学社、美术社、工艺小组等各种艺术团体,定期开办艺术教育讲座,举办校园艺术节,及时展览和会演艺术社团的创作成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后,学校艺术教育活动搞得热火朝天,学生们乐此不疲,而且,学校整个面貌也发生了变化,违法犯罪现象不再发生,学业成绩明显提高,学生的精神面貌大为改观。问题:(1) 请根据案例,回答美育的功能。(2) 如果你是学校领导,你认为怎样努力发掘教育活动中的美育资源?178. 刚从师范学校分配来的张红老师担任了初中二年级二班的班主任。同一办公室的赵老师出于关心,以“过来人”的身份劝告张老师:“这个班的学生非常调皮,真所谓三天不打,上房揭瓦体罚学生固然不好,但对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只有平时对他们凶一点,严格控制他们的言行,才能树立你的威信。否则,这个班就没法带了。”张老师似有所悟请运用相关的教育理论对赵老师的劝告进行分析。179. 一位教师教“因式分解”这一单元时,发现学生的知识基础差别较大,于是对八位成绩好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让他们到图书馆自学因式分解及其应用一书。经过自学,他们不但完成了规定的习题作业,集体选编了几十道有代表性的习题。教师有选择地按程度分别介绍给其他同学练习和讨论。进一步推动了全班的学习,使全班提前五课时完成了“因式分解”单元的教学任务。案例中教师的言行符合或违背什么教学原则?并简要解释。180. 小强的父母为了他的教育问题,常常当着孩子的面发生争吵。母亲批评父亲平时对孩子的教育漠不关心,只沉迷于打麻将。一旦孩子犯了错误,只会采取简单的打骂办法。父亲则指责母亲“心理变态”,以不切实际的目标来要求孩子,整天唠叨“我是为了你好”、“某某人比你更好”,对孩子管得过多过细,使孩子无所适从,产生逆反心理。根据教育学原理,分析上述案例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五、论述题(略)答案一、单选题1. B2. B3. D4. C5. A6. C7. B8. B9. A10. D11. D12. C13. D14. A15. D16. C17. A18. B19. B20. C21. A22. D23. B24. B25. C26. B27. D28. A29. B30. C31. D32. B33. A34. B35. C36. D37. B38. A39. D40. B41. B42. D43. A44. C45. A46. C47. B48. D49. C50. D51. A52. C53. A54. D55. D56. C57. A58. A59. B60. A61. C62. D63. C64. A65. C66. D67. A68. C69. C70. D71. C72. B73. A74. A75. B76. C77. D78. B79. C80. C81. A82. C83. D84. B85. B86. C87. D88. B89. A90. A91. B92. C93. D94. B95. C96. A97. B98. D99. A100. C101. B102. A103. B104. D105. D106. C107. B108. A109. A110. D111. D112. C113. B114. A115. C116. D117. B118. C119. C120. B121. D122. C123. D124. C125. A 二、名词解释题126. 教育: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127.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是教育社会性的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指教育受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水平的制约,同时也受社会文化传统和人口等其他社会因素的制约。128.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18361934)早年曾专门研究过教学与发展的关系问题。维果茨基所谈到的人的发展,主要是就儿童的心理和智力而言的。但值得注意的是,他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它意味着儿童在最近的将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包含着儿童发展的潜能,可以用来标志儿童发展的趋势。129. 能力:是个体精神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能力、知识、个性这二者就统一在能力是知识的个性化这一点上。能力的来源有二:作为个体的现实存在物,它首先是遗传潜能在后天的实现。人的潜能是很大的。先天潜能仅仅是个体能力的来源之一,开发则可使人的潜能变为现实的“习得性能力”,正是这种后天开发构成了人类不断进化的机制。130. 遗传素质:遗传是指人从先辈那里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体质的结构、形态以及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特别是脑机能的特点等。这些遗传的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基础,是自然条件。没有从遗传所获得的机体,也就无所谓个体的发展。131. 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的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首先,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各级各类的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而不是指一些非教育机构或组织及处于分散和孤立状态的教育机构或组织。其次,教育制度是指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存存和运行的一整套的规则,如各种各样的教育法律、规则、条例等。132. 公学:从14世纪起,英国公众团体与一些私人集资创办了著名的“公学”,公学的性质是私立的,公学的设备、条件与师资都很好,修业年限56年,课程设置类似中世纪的文法学校,主要是一些学术性科目,后期增加了一些白然科学和数学知识。公学与中世纪大学如牛津、剑桥等联系紧密,其毕业生大都升入大学继续深造,因而具有预科性质。133. 双轨学制:主要存在于欧洲国家如英国、德国和法国。这个学制把学校系统分为两个互不相通的轨道:一轨是为资产阶级子女设立的,从小学、中学、直到大学,他们受到比较高深的、完备的教育,以便成为生产管理、商业经营、科学研究和从事其他社会活动的人才,属于精英教育范畴。另一轨是为劳动人民子女设立的,学生读完初级小学之后,不允许进入文法中学或公学,只能进入高等小学或初等、中等职业学校,成为适合生产需要的工人。134. 显性教育制度:是指已经形成文字的,为人们自觉理解、认可和遵守的教育制度。135.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具体说来就是对教育活动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的设定。由于教育目的要回答的是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样一个根本问题,所以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是出发点和归宿。136. 教育目标:是教育活动的具体努力方向,因学校与专业性的不同而不同,因教育阶段、对象的不同而不同,也因课程的不同而不同。具体教育目标的制定既要考虑教育目的的总要求,又要考虑具体学校教育的任务和特点,考虑具体的教育内容,考虑特定教育对象的身心特点和知识水平。137. 人的全面发展:这里所谓“人的全而发展”是具体内涵,是指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尤其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界定,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在两个层次上谈论人的全面发展的。其一,指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是指在劳动过程中实现体力和智力的充分运用和发展,实现体力和智力在充分发展基础上的完整结合。其二,指克服人发展的一切片面性-实现人的真正全面和自由的发展。这是指在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由于社会生产的高度发展,迫使个人奴隶般服从分工的状况已经消失,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差别也已不再存在的情况下,社会成员能够自由和全面地发挥他所拥有的各方面的才能。138. 教育内容:是教育活动所要完成的项目及其过程。它既是教师教的项目和过程,也是学生学的项目和过程。139. 德育:就是教育工作者组纵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140. 智育:是教育者创没一定的情境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141. 美育:是以培养学生审美、立美能力,从而促使他们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境界等为目的的教育活动。美育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明确的教育范畴,一般认为是由德国诗人、美学家席勒在其美育书简中提出来的。142. 教育过程:就是教育活动演进的历程。教育过程的具体是德育过程、智育过程、美育过程和体育过程等。143. 教育方法:可以定义为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为达成一定的教育目标而采用的有一定内在联系的活动方式与手段的组合。144. 讲授法:讲授是以教师的语言作为主要媒介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表达情感和价值观念的教育方法。145. 这里的“实践”并不专指人们熟悉的“社会实践”,它实际上是指教育过程中学习主体积极改造主观世界的一切实践性活动。实践法也就是通过实际锻炼的方式巩固知识,培养价值观和行为习惯,以及发展学生实际能力等教育方法的集合。146. 是广泛存在于各个不同领域的教育方法。这里的“奖惩”是一种广义的“奖惩”。所谓“奖”包括一般的赞许、表扬,也包括专门形式(狭义的)的奖励;“惩”既包括一般的批评,也包括较严重的处分。总之,奖惩法是通过奖励与惩罚这两种积极和消极的强化方式(心理学上称之为正、负强化)去影响学生的教育方法。它也可分解为奖励的方法和惩罚的方法。147. 是教育者,是接受社会委托,在学校中以对学乍的身心施加特定的影响为其职责的人,也就是培养人的人。148. 这是指教师应当对突发性的教育情境做出迅速、恰当和随机应变的处理,这没有固定的模式和程序。优秀的教师总是善于捕捉教育情境的细微变化,迅速机敏地采取恰当的、富有教育性的措施,这同样要求教师劳动具有创造性。149. 是指青少年学生在一定年龄阶段内,生理和心理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本质的和典型的特征。从生理上看,包括身高、体重、骨骼、心脏和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方面的特征;从心理上看,包括感觉和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等方而的特征。150. 家庭教育情感化:父母与子女之间由天然的血缘关系产生的特有亲情,使得家庭教育往往比其他教育方式更有力量。与学校教师相比,父母在教育子女时自觉或不自觉地必然流露出强烈的感情色彩,使得自己的教育行为富于亲呢力与感染力,而子女出于对父母的依赖和信任,对来自他们的教育也往往在感情作用下不知不觉地接受下来。这可以说是家庭教育的得天独厚之处,与相对严肃、规范的学校教育形成鲜明的对比。但家庭教育中的感情色彩也有可能走向极端-在子女的教育中产生负面影响:一是溺爱娇纵;二是简单粗暴。这两种极端在教育中都是很常见的,对于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目前在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相当数量的家庭是独生子女的条件下就更为普遍,应当特别加以注意,使家庭教育中的感情色彩产生良好效果。三、简答题151. 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个体的特点,决定了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主体。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自觉性学生是自觉的有意识的人,他们的头脑并非原料场那样给什么装什么,给多少装多少,而是一个加工厂,要经过自己的分析综合,加工改造,吸取自己需要的,排除自己不需要的。因此,学生受教育的过程,不单纯是一个由外向内的传导过程,也是一个由内向外的主动自觉运动的过程。(2)独立性学生是独立的人,他们具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及独特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个性特征。教师对学生施加的影响和作用,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过滤、取舍才能发生效果。学生将来的发展方向,他的择业目标、理想前途,都有自己的考虑和选择的独立倾向。教师应尊重学生的独立个性,充分估计学生的自主作用,并加以引导,发展、培养学生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能力。(3)创造性创造性是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形式。在教学过程中,不少学生不满足已有的结论和结果,会提出新颖的解题方法;在课外兴趣小组中,可以制作别致的小制作作品、工艺品;在文艺活动中,能够自编自演精彩的歌舞、小品等。这些都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成果。创造性是学生宝贵的心理品质,是在自主性活动中发展和提高的。教帅在完成各项教育任务的过程中,要为学生的自主性思维和活动提供充分的机会和宽松的气氛,以利于他们创造意识和创造才能的生长。152. (1)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2)对孩子的要求要合理、统一。(3)要理解和尊重孩了。(4)不断提高家长的文化素养和思想修养。153. 社会对中小学生的教育,主要通过以下渠道和形式:(1)街道、胡同、邻里对中小学生的教育。(2)社区对中小学生的教育。(3)各种校外机构对中小学生的教育。(4)大众传播媒介对中小学生的教育。154. 与街道、胡同相比,社区对中小学生进行教育的特点和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内容上,社区教育是广泛多样的,除了可以促进学生学习学校的各种正式课程之外,还能够丰富和补充大量正式课程没有、但对于特定社区的成员十分重要的内容,例如社区的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服务等。(2)在时间上,社区教育比学校教育有更多的灵活性。既可以在学生在校时间内配合学校开展,也能够在学生校外活动的时间内相对独立地开展。而且,社区教育涉及从幼儿园到高等教育各阶段,从而能够协调各级学校的力量,保持教育活动所需要的连续性和一致性。(3)在形式上,社区教育是多样化的,可以是比较正规的形式,更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生动活泼的非正规的形式。(4)在组织上,社区教育比学校有更大的灵活性。既可以由学校出面组织安排,也可以由社区内的某种机构和团体出面负责承担,还可以由学校和社区共同设计实施。(5)在资源上,可以充分利用社区内各种机构和组织的设施,社区教育往往具有学校所不具备的优势,尤其是在物质资源方面更是如此。155. 互联网可能对学生产生的积极影响至少有如下几个方面:(1)可以帮助学生学习使用信息资源的技能。(2)可以为学生建立起环球交流网。(3)可以增加学生接触世界的途径。(4)可以使得学生更勇敢、经常的表达自己。156. 首先,教师的价值观影响教育内容。教帅的价值观既影响显性的也影响隐性的教育内容。在显性教育方面,除了教师的价值观会直接成为教育内容之外,教师还会自动根据自己的价值观理解、处理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突显一些教育内容,而相对忽略另外一些内容。在隐性教育方而,教师对课程以外许多看法的不自觉的流露也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教学方式如师生间的互动方式也是教师价值观的体现,也会作为隐性课程的内容影响教育对象。其次,教师的学识水平影响教育内容。教师的学问和见识水平高,对教材的领悟水平就高,呈现给学生的教育内容就会全面而深入。最后,教师的人格特征影响教育内容。教师的人格特征是影响教育内容的因素,甚至可以说教师的人格特征本身就是教育内容。教师的人格特征对教育内容的影响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一方面,教师的人格特征会成为榜样学习的对象。另一方面教师的人格特征也影响他对教育内容的加工处理。157. 简述教学作为实现教育过程的基本途径的原因。答:(1)是由社会分工决定的。(2)是由教学途径的特点决定的。(3)是由教育史上的经验教训决定的。158. 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对教育方法作不同的分类。巴班斯基主编的教育学将教育方法分为“教学方法和教育(狭义的)方法”两类,然后将“教学方法”分为组织和进行学习认识活动的方法、激发和形成学习认识活动动机的方法和自我检查学习认识活动效果的方法;而将“教育方法”分为作用于学生的意识、情感和意志的方法,组织活动和形成社会行为经验的方法和执行调整、纠正和鼓励学生行为与活动的职能的方法。这种划分主要是依据教育活动的形态。巴班斯基的分类将“教学方法”与“教育方法”(狭义的)二分开来,有将教育与教学割裂之嫌。从学生认识活动的形态的角度对“教学方法”所作的划分,除了考虑“非教学”的教育活动形式之外,对教师活动形态的关注也较少。159. 简述教育方法之间优化组合的原则。答:诸种教育方法的组合模式很多,因教育过程的实际而不同,但总体上应当依据以下三项基本原则: (1)目的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最优化原则。160. 奖励这门艺术的基本要求可以归纳为这样几点:(1)奖励的指向仅仅是成功的结果,而且是获得成就的过程,即过程中表现的动机、态度、学习方式、意志力等。(2)奖励的频率和程度恰当。(3)注意奖励的灵活运用。(4)无论何种形式的奖励,本质上都应是精神上的鼓励。(5)奖励应当尽可能面向全体学生,以形成集体舆论,获得学生群体的支持,也收到教育全体学生的功效。161. 这种理论以法国的卢梭和美国的杜威为代表人物。他们看到了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强调教育活动的成功必须以学生的自觉积极性为前提,因此十分强调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甚至认为学生能够完全决定整个教育过程,导致教师放弃对于学生的主动引导,追随在学生自发性活动的后面。这种主张显然不符合教育活动的本质特征,忽视了学生是教育活动的对象这一基本事实。在逻辑上,这种理论必然最终导致取消教育活动存在的必要性的结论,使得教育实践的质量水平下降。这是因为,在教育活动中如果没有起主导作用的教育者的存在,学生的活动就只能局限于日常生活的水平和范畴之内。在实践上,这种做法也是行不通的,杜威所领导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为导致教育质量的下降遭到了广泛的批评。162. 我国教育工作者在合理地继承前人思想观点和不断研究教育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师生关系的学说。这种学说的主要内容是,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导,教育活动中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统一。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始终处于主体的地位。他们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而是主动地、有选择地接受教育,教育活动的结果最终表现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结果。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始终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教育的内容、方式、进程,是由教师而不是学生决定的;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是由教师教会的;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乃至社会态度和价值观,主要也是在教师引导下养成的。大量的教育学事实和心理学实验都证实了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客观性与合理性。坚持教师主导是教育活动的客观必然性要求,因为中小学生不可能自行达到社会所要求的教育目标。没有教师的主导,学生在自发状态下的发展将是十分有限的,无法满足社会对于年轻一代的在知识能力、态度等基本素质方面的需求。因此,儿童中心论是错误的。坚持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丰导地位,肯定教师的主导作用,决不意味否定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实际上,教师主导的根本任务正是在于发挥并不断地提高学生的主体性,教师主导必须以学生身心发展为依据。离开了这些,就失去了教师主导的主要内涵。因此,教师中心论也是错误的。163.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是领导者,对教育活动起主导作用。其主要依据是:(1)教师是教育者,教育活动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特点主要是靠教师的教育行为体现出来的;没有教师的主导作用,教育活动将降低到儿童青少年的日常生活活动的水平。(2)教师是一定社会利益的代表者,是社会教育意志的承担者和实施者;特定社会的教育目标的实现、教育任务的完成,都要通过教师的劳动才能成为现实。(3)教师是成年人,在知识经验和社会阅历方而的总体水平上要高于成长和发展中的学生,他们在教育活动中占据决定性的地位,在教与学这一对矛盾中是主要矛盾方面。(4)教师受过专门的职业训练,掌握教育方法和艺术,教育的方向、阶段、进程,都是由教师决定的,教育的实际效果如何,也主要取决于教师劳动的水平。164. 尊重学生主要包括两层含义:(1)指师生之间在人格上应当是平等的。尽管学生在知识经验、智慧水平、个性发展上都还不成熟,但是他们如同成人一样具有独立的人格,具有自己的尊严。教师必须承认这种独立的人格的尊严,充分的信任学生,不允许以任何形式体罚、侮辱学生,不允许教师无视学生的正当要求。从根本上说,尊重学生与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一致而不是矛盾的。(2)指教师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而不应当想当然,许多以“这是为了学生好”为理由而做出的决定,往往是脱离学生实际,甚至可能是违背他们身心发展规律的,对他们发展是有伤害的。尊重学生,就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165. (1)基础性在日益发达的现代社会,人的受教育机会已经不是一次性的而是趋向连续性的终身学习,学校教育成为日后学习的基础。因此,中小学应当将人类在历史上积累起来的丰富知识中最基本的部分教给学生。各门学科中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是学科的基本结构,是学生最应当学习,也是教师最应当熟悉和掌握的。(2)理论性中小学教师专业知识的主要作用在于为学生提供科学文化的基础,而不是直接用于改造自然和社会,不是要用于各种实际问题的解决。因此,教师知识结构的理论性要大于应用性。(3)系统性基础教育总是要求学生尽可能完整地掌握各门科学领域中人类积累的成就,而不是要求学生掌握若干零散的知识、观点或在某点上达到专门的程度。因此教师的知识应当是比较全面和系统的与所教学科相对应的科学的基本理论和体系。学校各门课程中的知识来源于相对应的学科,彼此间的关系是“然”和“所以然”,教师要能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就必须在知识结构上达到一定的系统性。(4)发展性科学的本质是革命的,科学的发展是不会停顿的。教师应当及时了解科学的最新发展动向和前景,将最新的科学成果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在现代社会日益突出的知识更新的需要,才能使学生尽快地了解科学发展最前沿的动态,了解科学发展的最新成就。166. 认知发展学派的代表人物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四个主要时期:感觉运动时期(婴儿期或从出生到2岁),前运算时期(2岁到7岁);具体运算时期(7岁到1l岁);形式运算时期(11岁到成年期)。年龄的规定只是一个大致的平均数,据认为会随着某些困素如儿童的环境背景而变化。对于每一个主要的时期,他都提出了标志儿童特点的认知活动,构成这些认知活动的进程,以及这些认知活动在未来的发展和适应上所起的作用。这一理论认为个人是具有实现某种逻辑行为的潜能的,强调思维能力的规律性发展,并认为发展的各个阶段是严格确定的。在他看来,客观世界是智力发展的外部条件,这外部条件是和智力行为的发展和儿童的交往活动无关的。皮亚杰这一理论忽略了儿童情感和综合动机的发展。167. 影响教育制度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也非常复杂。这里只分析几个重要的因素及其对教育制度的影响。(1)政治因素教育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在阶级社会中教育具有阶级性。政治制度对教育制度的影响是直接的。(2)经济因素经济的发展为教育制度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和相应的客观需要。随着现代生产的发展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普及义务教育的年限也就越来越长,不少国家已经达到了12年。普及高中教育也已经在一些发达国家成为现实,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也正在到来。当前,人类社会正进入一个知识经济时代。这个时代出现的许多新型高科技产业必将对教育的种类、科类以及人才培养的目标产生深刻的影响,从而影响到教育制度的发展和变革。(3)文化因素教育活动既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又承担着一定的文化功能。不同的文化类型必然会影响到教育的类型,影响到教育制度。(4)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因素从大的方面说,教育制度的变革始终受到两类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一类是社会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制度,另一类就是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后者是确定入学年龄、学习年限和教育教学内容、方法、组织形式及考评方式的一个再要依据。此外,影响教育制度制定的因素还应当包括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制度传统以及对国外教育制度积极的学习和借鉴等。168. 简述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在学制改革中的共同特征。答:二战以后西方发达国家在学制改革中的共同特征:(1)在学制改革的出发点上,各国不得不改变过多考虑到政治与意识形态要求的做法,转而越来越多地考虑到社会经济发展,特圳是生产力(包括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2)学制政革越来越表现为贯彻民主化的原则,力图废除一切形式上和实质上的教育机会的不平等,力图废除一些学校受教育权问题上的特权,以保证每一个受教育者公平地分享学校教育资源。在形式上,学制改革努力废除传统遗留下来的双轨制。(3)学制改革努力体现终身教育的理念,妥善处理好普及(面向大众)与提高(培养精英)、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的关系。169. 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而教育目标是不同性质、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学校教育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甚至可以是每一个具体教育活动的具体目标。教育目的必须集中反映时代和社会的要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的体现,具有一定的终极性;教育目标则是教育活动的具体努力方向,因学校与专业性的不同而不同,因教育阶段、对象的不同而不同,也因课程的不同而不同。也就是说,具体教育目标的制定既要考虑教育目的的总要求,又要考虑具体学校教育的任务和特点,考虑具体的教

注意事项

本文(教育学原理习题集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小**)主动上传,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