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装配图网! | 帮助中心 装配图网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装配图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小学三年级 矩形图法分析应用题详解

  • 资源ID:12839054       资源大小:968.50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小学三年级 矩形图法分析应用题详解

.第十四讲矩形图法一、本讲内容:矩形图中的经典模型 矩形图的其它应用二、前铺知识鸡兔同笼综合/盈亏问题题进阶三、后续知识平均数进阶四、课前测试:4.1 鸡兔同笼,头共46,足共128,鸡兔各几只?解题思路分析:1) 从头46可以确定鸡兔一共46只2) 从足共128,可以确定鸡和兔的脚一共有128条,按照常识,一只兔子有4条腿,一只鸡2条腿3) 从题中可以确定总只数和总腿数数量知道,并知道每只鸡和兔的腿数,因此可考虑使用假设法或者方程来计算假设法解题方法分析:A) 假设46头全部为鸡,则一共有的腿数量为46X2=92 条,发现腿数量比实际少:128-92=36 条,因此需要考虑需要将部分鸡变为兔,才能增加总的腿条数,从图中可以看出,每当一只鸡变成兔时,总腿数会增加两条,因此要补足缺的36条腿,需要有多少只鸡变成兔呢? 就是362=18 只,也就是有18只鸡变成兔子后,总腿数满足要求假设法解题过程:解:假设46只全部为鸡,总腿数为46 X 2= 92 条,比总腿数少 128-92=36条 当一只鸡换成兔子时,总腿数增加2条,因此要增加36条腿,需要将362=18 只鸡 换成兔子才可以,因此兔子有18只,鸡有46 18=28只答:兔子 18只,鸡 28只 验证:18 X 4 + 28 X 2 = 72 + 56 =128 条方程法解题方法分析:由于总腿数可以使用只数X每只的腿数来表示,并知道总只数,因此考虑假设兔只有y只,则鸡有46-y只,总腿数为:4y+(46-y)X 2=128方程法解题过程:解:假设兔只有y只,则鸡有46-y只, 总腿数为:4y+(46-y)X 2=128 4y+46 X 2 -2y=128 4y + 92 -2y=128 2y=128-92 y= 362 y= 18鸡:46-y=46-18=28答:兔子 18只,鸡 28只验证:18 X 4 + 28 X 2 = 72 + 56 =128 条4.2 某校安排学生宿舍,如果每间住5人则有14人没有床位;如果每间住7人,则多出4个床位,问宿舍几间?住宿几人?分析法解题方法分析:从如果每间住7人,则多出4个床位,可以判断最后一间房住了三个人,我们用圆圈表示人,按照提议可以画出如下示意图从上图可以看出或者推断出原先没有床位的14人已经最后一个房间中的两个人,一共16人在第二次分床位时,分到前面的房间了,如果假定前面房间原先的人保持不动,则每个房间能够增加两个人,因此可以算出16个人需要几间房:162=8 个房间,因此加上最后一个房间,一共是 8 + 1 =9个房间,房间数量计算出来后可以计算住宿的人数 5 X 9 +14=59 人分析法解题过程:解:从题目分析可以确认当每个房间分7个人时最后一个房间分了3个人,也就是,最后一个房间中出来两人和第一次分配没有床位的14人,一共16个人一起被分配到前面房间,考虑原先房间的人不动,因此每个房间可以在分配2人分完需要房间数量为162=8 个房间,加上最后一个没有住满的房间,一共是 8 + 1 =9个房间,住宿的人数: 5 X 9 +14=59 人答:房间数量为9间,住宿人数为59人。盈亏解题方法分析:从题目中如果每间住7人,则多出4个床位,这句话可以确定,假如每间房都分满7个人,则少4个人,这相当于亏为4,相当于在原先多余14个人基础上再增加4个人,就可以每个房间都增加两人,刚好分完。如果每间住5人则有14人没有床位,这句话可以确定盈为14人,按照提议,假设再增加4个人,则可以将这18个人平均每个房间可以分2个人刚好分完,按照盈亏计算方法:(盈数+亏数)两次每份分配之差(7-5)=份数,也就是房间数量,计算出房间数量后,就可以计算人数盈亏方式解题过程:解:从题目可以确定每个房间分5人时,多14人,每个房间分7人时,少 4人因此房间数量为:(14+4) (7-5)=9 间住宿人数:9 X 5 + 14 =59人答:房间数量为9间,住宿人数为59人方程解题方法分析:从题目看,房间数量没有发生变化,总人数没有发生变化,总人数可以利用房间数量乘上每个房间住的人数来得到,然后根据两次分法人数不变来写方程等式。因此可以设置房间数量为Y,第一次分法的总人数为5Y+14,第二次分配总人数为7Y-4,两次总人数相等 5Y+14=7Y-4方程法解题过程:解:设房间数量为Y间,住宿人数7Y-45Y+14=7Y-414+4=7Y-5Y18=2Y Y=182=9 间住宿人数:7Y-4=7X9-4=59 人答:房间数量为9间,住宿人数为59人4.3 小强由家里到学校,如果每分钟走50米,上课就要迟到3分钟,如果每分钟走60米,就可以比正常上课时间提前2分钟到校。小强家到学校的路程是多少米?分析法解题思路:从题目看,需要求路程,题目中告诉了两个速度,按照路程计算公式:路程=速度X时间,因此我们需要先求出小强走的时间,这样就可以算路程了题目中告诉了两个速度,想到可能会用到:速度差X时间=路程差,速度差我们知道是60-50=10米/分钟,如果能算出两次的距离差,是否就可以求出时间呢,那我们看看能否通过线段图发现距离差从题目中的比上课时间迟到3分钟和比上课时间早2分钟,可以判断如果按照某个速度从家到学校时刚刚好,不迟到,不早到,这个时间我们可以假定为t,因此按照50米/分钟速度。在走了t这么长时间后,小强来到了A点,A点到学校还需要3分钟,其距离为50X3=150米同时,如果按照60米/分钟的速度,如果小强到学校还没有到上课时间,如果他继续走完t分钟时,他应该到了B点,B点离学校的距离为2分钟走的距离 60X2=120米在相同的t分钟时间内,前后两次的距离差为A到B的距离,距离为 120+150=270米,因此按照距离差=时间X速度差的公式得到 270米=t分钟X10米/分钟,可以看出t=27分钟,所以按照50米/分钟的速度去学校时,27分钟后小强来到了A点,所以按照50米/分钟的速度,小强到学校的时间需要t+3=27+3=30分钟,那么家到学校的距离为50米/分钟X30分钟=1500米分析法解题过程解:从题目来看,两次的速度差为 60米/分钟-50米/分钟=10米/分钟 假设两次走的时间一样时,两次的距离差可以从下图看出来为:50X3+60X2=270米按照距离差=速度差X时间,从知道了速度差10米/分钟以及距离差270米,我们可以计算出走的时间:时间=距离差速度差=27010=27分钟因此家到学校的距离为50X27+50X3=50X(27+3)=50X30=1500米答:小强家到学校距离为1500米方程解题方法分析:从题目中的比上课时间迟到3分钟和比上课时间早2分钟,可以判断如果按照某个速度从家到学校时刚刚好,不迟到,不早到,这个时间我们可以假定为t分钟,因此我们考虑使用时间t来表示小强家到学校的距离:如果速度为50米/分钟时,要迟到3分钟,因此时间为t+3分钟,家到学校距离为 50X(t+3)如果速度为60米/分钟时。要找到2分钟,因此时间为t-2分钟,家到学校距离为 60X(t-2)按照距离=速度X时间,利用小强家到学校距离不变来写方程50X(t+3)=60X(t-2)然后去括号解方程方程法解题过程:解:根据图示,设按照50米/分钟的速度走,到上课时间时,用了t分钟,来到了A点,因此按照60米/分钟的速度来到学校时,使用的时间为(t-2)分钟列方程如下:50t+50X3=60(t-2) 50t+150=60t-120 150+120=60t-50t 10t=270 t=27 分钟距离:60 X (27-2)=60X25=1500米答:小强家到学校的路程是1500米。五、模块一:矩形图中的经典模型例1:某个长方形原本的长是10cm,如果它的宽减少3cm,长增加5cm,面积保持不变,那么原本长方形的面积为多少?矩形分析法解题思路分析:按照题意,画出下图,原长方形为图中斜线部分+A部分,变化后的图形为图中斜线部分+B部分,由于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因此图中A部分和B部分的面积相等按照题中出现面积关键点,因此想到长方形的面积公式:长方形面积=长X宽按照公式可以计算出A的面积为10X5=50平方厘米,因此图形B的面积也为50平方厘米,按照长方的面积公式 50=5X?,因此可以计算出B的一边长度为10cm这样就可以求出原长方形B的宽+5cm,计算结果为10+5=15cm,然后按照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计算面积为10X15=150平方厘米矩形分析法解题过程:解:按照题意,画出如下图形,根据面积相等可知A的面积=B的面积A的面积为:10X5=50平方厘米计算B长方不知道的一边宽度:505=10cm按照图形可以知道原长方形的宽度为5+10=15cm原长方的面积为:10X15=150 cm2答:原长方形面积为150平方厘米方程法题思路分析:按照题中要求面积,因此需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长度题目告诉为10cm,因此可以设宽为Ycm,因此原长方形面积为10Y平方厘米我们来看变化后长方的长度为15cm,宽度为(Y-5)cm,那么面积为15X(Y-5)平方厘米,按照面积相等建立方程10Y=15 X(Y-5),然后解方程方程法解题过程:解:设原长方形的宽为Ycm,缩短后的新长方形宽度为(Y-5)cm按照面积相等列方程如下:10Y=15 X(Y-5)10Y=15Y-15X575=15Y-10Y5Y=75Y=15 cm面积为:10X15=150 cm2答:原长方形面积为150平方厘米六、模块二 :经典模型的应用在小学阶段各种应用题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很多不同的公式,大部分的公式都可以总结为:一个数X另一个数=乘积。例如在平均数问题中有“平均数X数量=总数”,在行程问题中有“速度X时间=路程”, 鸡兔同笼问题中有“每只鸡的腿数X鸡的只数=鸡的总共腿数”而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恰好也是类似的公式“长X宽=面积”,那么我们就类比这个公式可以将其它问题都转化为长方形的面积来处理,从而实现了将具体的应用题转化为几何方面 的面积问题例1:早上8:00,小明从家里去学校,如果小明每分钟走60米,恰好能不迟到,如果每分钟少走10米,那么就会迟到6分钟,那么小明家距离学校多少米?方程法解题思路分析从题目看小明家到学校的距离没法发生变化,但速度在前后两次发生了变化,导致到学校的时间发生了变化,由于有距离、速度、时间出现,可以想到距离=速度X时间,从题目看速度知道,时间和距离不知道,考虑计算方便,我们可以设置刚好不迟到的时间为t分钟,那么小明家到学校的距离可以表示为60t,当速度减少10米/分钟时,那么小明到学校的时间需要花(t+6)分钟,因为降低速度后会迟到6分钟,那么小明家到学校的距离也可以表示为(60-10)X (t+6)=50t+300,因为距离没有发生变化,前后两次速度表示的距离应该相等,因此可以用等式表示60t=50X(t+6),然后解方程方程法解题过程:解:设小明按照60米/分钟速度到学校的时间为t分钟根据距离不变,写方程如下:60t=(60-10)X(t+6)60t=50t+50X610t=300t=30 分钟距离为:60t=60X30=1800米答:小明家到学校距离为1800米 矩形图分析法解题思路分析:由于距离=时间X速度,和长方形的面积公式:面积=长X宽 类型,因此可以考虑将时间看为长,速度看为宽,距离看作面积,这样我们可以画下图图形速度为60米/分钟:,可以画出如下长方形如果每分钟少走10米,相当于宽减少10米/分钟,迟到6分钟,可以认为长度增加了6分钟,按照距离不变,也就是A+ 斜线部分的面积和斜线部分+B的面积相等,也就是A=B的面积,从图可以看出B的面积等于50X6=300,因此A的面积也等于300,A的面积等于10XA的长,因此10XA的长=300,A的长度也就是时间=30,现在速度和时间都有了,计算距离就方便了:距离=速度X时间 距离=60X30=1800米矩形图分析法解题过程:解:按照题意,可以考虑假定长方形的长为时间,宽为速度,这样可以画出下图由于距离保持不变,也就是面积不变,因此A图形面积等于B图形面积B的面积为50X6=300,因此A的长度为面积宽=30010=3030就是按照60米/分钟到学校不迟到的时间,因此家到学校的距离为60X30=1800米答:小明家到学校距离为1800米例2:养猪专业户王大伯说:“如果卖掉75头猪,那么饲料可维持20夭,如果买进100头猪,那 么饲料只能维持15天。”问:王大伯一共养了多少头猪?方程解题法解题分析:从题目看,饲料总数没有发生变化,但猪的数量和能够喂的天数在变化,因此考虑每天每头猪吃的饲料是一样的,从题目问有多少头猪考虑,我们可以假设猪的数量为Y头,因此卖掉75头时,可以用下面的等式表示总饲料:卖掉后剩下的猪(Y-75)头X喂的天数,也就是20X(Y-75)如果是利用买家100头猪后表示总饲料:买进后总的猪(Y+100)头X喂的天数,也就是15X(Y+100)根据总饲料不变得等式:20X(Y-75)=15X(Y+100),然后解方程方程解题法解题过程:解:设王大伯一共养了Y头猪根据猪饲料总数不变,等方程20X(Y-75)=15X(Y+100)20Y-20X75=15Y+15X100 5Y=1500+20X75 5Y=3000 Y=600 (头)答:王大伯一共养了600头猪矩形图分析法解题分析: 从题目看,饲料总数没有发生变化,但猪的数量和能够喂的天数在变化,因此考虑每天每头猪吃的饲料是一样的,都为1份,那么总饲料份数=猪的数量X喂的天数;这个和长方形面积公式一致,我们考虑将猪的数量看为长,喂的天数看为宽;可以得如下长方形,如果不买不卖猪的数量为AI线段表示,天数为AC,饲料总数为ACKI的面积AIXAC;如果卖掉75头猪,则剩余猪的数量为AH,线段HI=75头,喂的天数为AD,20天(AD=20天),饲料总数为AHED的面积;如果买进100头猪,则猪的数量为AL,增加的100头用IL表示IL=100头:买进猪后的天数为ML天,按照题目中条件天数为15天,因此ML=15天,总饲料数量为ALMB长方形的面积,由于总饲料没有变化,因此长方形AHED和长方形ALMB的面积相等,从图中可以看出长方形BGED的面积和长方形HLMG的面积相等,长方形HLMG的面积=HL X ML=(75+100)X 15;长方形BGFD的面积=BGXBD=BGX(AD-AB)=BGX(20-15)=5BG根据面积相当BG=面积BD=面积5=(75+100)X 155=525BG就是卖掉75头后剩余的猪数量525头,所以总猪的数量为AI=AH+HI=525+75=600头矩形图分析法解题过程:解:根据题意可以画出如下图形,长方形的长表示猪的头数,宽表示喂的天数,长方形的面积表示总饲料按照总饲料不变,长方形BDEG的面积和长方形HLMG的面积相等长方形HLMG的面积为(100+75)X15=2625长方形BDEG的面积也为1625,该长方形宽BD=5,因此长方形长BG为16255=525所以原先王大伯养的猪数量为AH+HI=525+75=600头答:王大伯一共养了600头猪盈亏法解题分析这个题目我们根据题意可以这么理解,当每头猪分20桶饲料时,有75头猪没有分到饲料,因此如果要每头猪都分到20桶饲料,那么还缺20X75桶饲料,这个是亏,如果每头猪分15桶饲料时,还剩饲料,剩的饲料可以分给100头猪,因此剩余的饲料为15X100桶,所以按照盈亏计算法,前后两次的饲料总数差为:盈+亏=15X100+20X75=3000,导致饲料变化的原因是每次分的桶数不一样导致的,因此两次分的桶数差为:20-15=5桶所以有猪的头数为30005=600头盈亏法解题过程:解:按照题意,如果不买也不买猪考虑,如果每头猪分20份饲料,就有75头无法分到饲料;饲料缺份数为:20X75=1500份如果每头猪分15份饲料,剩余的饲料可以再分给100头猪,因此饲料多的份数为:100X15=1500份所以按照盈亏法计算养的猪的头数为:(20X75+100X15)(20-15)=600 (头)答:王大伯一共养了600头猪分析法解题法解题分析:下图上半部分可以看出,卖掉75头猪后,剩余的猪每头猪都可以吃20天当不卖而是买回100头猪时,如下图的下半部分所示,那么每头猪可以吃15天吃15天时猪比可以吃20天时猪的数量多75+100=175头猪,这就可以理解为原先卖完后剩余的猪,如果每头猪拿出5天的饲料,可以满足新增加的175头猪吃15天,这样就可以算出原先卖掉后剩余的猪数量为175X155=525头,考虑原先卖掉的75头,那么一共就是75+525=600头猪分析法解题过程:解:按照题意可以用下图表示,猪数量和饲料、吃的天数的关系从图中看出,前后两次猪的数量不一样,吃15天时猪的数量比吃20天时猪数量多175头由于吃的天数相差5天,可以计算出第一次卖掉后剩下的猪数量为:175X155=525头,考虑原先卖掉的75头,那么一共就是75+525=600头猪答:王大伯一共养了600头猪练一练一艘远洋轮船上共有28名海员,船上的淡水可以供全体海员用40天,轮船离开港口10 天后在海上救起了12名遇难的外国船员,剩下的淡水可以供船上的人用多少天?分析法解题法:【解题分析】从题目看是10天后,救起了12名船员,因此按照题意,在10天后,救起其他船员时,如果不救的情况28名船员还可以使用30天淡水,假设每个人一天使用一份水,这样船上淡水总量为28X30份,但现在救起了12名,那么总的船员数量为28+12=40人,总的淡水份数人数就是天数解题过程:解:按照题意,在救国外船员时,船上的淡水可以供28人使用30天,假设每个船员每天使用1份水,则船上有淡水30X28份救起12人后,人数变为40人,所以使用天数为28X3040=21天答:剩下的淡水可以供船上的人用21天矩形图分析法: 【解题过程】假设1个人1天用水1份,用横线表示人数,用竖线表示天数,则面积就可以表示淡水总量,救人时单位总量可以表示为长方形ABCD的面积30X28救人后船上人数增加12人,变成了40人,淡水使用天数会减少,因此淡水总量可以用长方形AEFG面积表示:AG人数XGF天数,由于淡水总量不变,因此长方形ABCD的面积和长方形AEFG面积相等,因此40 X GF=30X28 GF=30X2840=21 天答:剩下的淡水可以供船上的人用21天七、模块三:矩形图的其它用法例1:有甲、乙两个车间生产零件.甲车间共20名工人,每人每天平均生产50个零件,乙车间每人每天平均生产40个零件,两个车间每人每天平均生产44个零件.请问:乙车间有多少名工人?分析法解题法:【解题分析】从题目看我们知道每天平均生产44个,甲车间每个人生产50个,每个人比平均数多50-44=6个,那么甲车间20人一共比平均数多6X20=120个,但乙车间每个人只生产了40个,每个人要比平均数少4个,因此甲车间多的就要分给乙车间的工人,每个工人分4个,让大家一样多,到平均数,因此120个里有多少个4个,就是乙车间的人数解题过程:解:甲车间每个人生产数比平均数多6个,总共多20X6=120个乙车间每个人生产比平均数少4个,甲车间多的要分给乙车间每人4个才能是平均数,因此乙车间人数为1204=30 人答:乙车间有30名工人方程法解题法:【解题分析】从题目看我们不知道乙车间人数,因此可以考虑假设乙车间人数为Y人那么乙车间生产数量为40Y甲车间生产数量为50X20=1000使用平均数计算总的生产数量为44 X(Y+20)按照甲车间生产数量+乙车间生产数量=总数量写方程解题过程:解:设乙车间人数为Y人甲车间生产数量为50X20=1000乙车间生产数量为40Y写方程如下:(Y+20)X 44 = 40Y+1000 44Y+20X44=40Y+1000 44Y-40Y=100-880 4Y=120 Y=30答:乙车间有30名工人矩形图分析法: 【解题过程】我们考虑生产零件总数等于人数X每个人生产的数量,这个和长方形面积公式类似面积=长X宽;因此我们可以用长表示人数,宽表示每个人生产的数量,面积表示总数从图形可以看出长方形ABCD面积表示甲车间生产的数量,长方形DGJL面积表示乙车间生产的数量,长方形AEIL面积表示甲、乙车间生产的总数量,其面积为前面两个长方形面积之和,因此推断长方形BEFC和长方形GFIJ面积相等,从图上可以看出BE=6,EF=20,IJ=4所以GJ=SGFIJ IJ=SBEFC 4=EF X BE 4=20X6 4=30所以乙车间人数为30人答:乙车间有30名工人例2: 园园买回3元一本和2元一本的两种本子共20本,并用去56元,求买回来的两种本子各多 少本?分析法解题法:【解题分析】按照题意,假设20本全部是3元一本的则需要20X3=60元,比实际多用60-56=4元如果按照下图将其中一本换成2元一本的则需要钱数位19X3+1X2=59元,如果是2本换成2元的则需要钱数为18X3+2X2=58元,因此推断每降一本三元的换成1本2元的就少花1元,全部是3元一本的会多4元,那么需要将41=4本3元一本的换成2元一本的,则刚好需要56元,16X3+4X2=56元解题过程:解:如果20本全部是3元一本,则需要钱数为:20X3=60元,多60-56=4元如果将一本3元的换成2元一本的则可以少3-2=1元41=4将4本3元一本的换成2元一本的,则需要钱数(20-4)X3+ 4X2=56元,刚好2元一本的4本3元一本的本数:20-4=16本答:2元一本的4本,3元一本的16本方程法解题法:【解题分析】题目知道总本数,需要求每种本子的数量,又知道每本的价格及总钱数,因此考虑设其中的一种本子数量为Y本,则另外一种的本子数量为(20-Y)本按照总钱数等于每种本子的钱数和写方程等式解题过程:解:设2元一本的本数为Y本,3元一本的为(20-Y)本2Y+3 X(20-Y)=56 2Y+60-3Y=56 60-56=3Y-2Y Y=43元一本的数量为(20-Y)=20-4=16本乙车间生产数量为40Y答:2元一本的4本,3元一本的16本八、本讲巩固8.1:某个长方形原本的长是20厘米,如果它的长减少4厘米,宽再增加5厘米,面积保持 不变,那么原本长方形的面积为多少?【解题过程】按照题意,可以使用长方形ABCD表示原长方形,长AB=20cm,长度减少4cm,宽度增加5cm后变成长方形AHFE,长AH=EF=20-4=16cm由于原长方形和新长方形面积相等,所以长方形DEFG的面积和长方形BCGH面积相等;SDEFG =EF X DE=16 X 5=80cm2 ;所以SBCGH =CG X BC= SDEFG =80cm2BC=80CG=804=20cm所以SABCD=AB X BC =20X20=400 cm2答:原本长方形的面积为400 cm28.2:小明有若干粒巧克力,如果每天吃10 粒,那么正好整数天吃完,如果每天少吃2 粒,正好可以多吃5天,那么小明原本共有多少粒巧克力?矩形图分析法: 【解题过程】总巧克力数量等于每天吃的粒数X吃的天数,这个和长方形面积公式类似面积=长X宽;因此我们可以用长表示天数,宽表示每天吃的数量,面积表示总巧克力数量从图形可以看出长方形ABCD面积表示每天吃10粒时巧克力总数量,长方形AEFH面积表示每天吃8粒时巧克力总数量,由于巧克力总数量不变,因此长方形DEGC和长方形BGFH的面积相等,从图上可以看出BH=5,BG=8,CG=2BGFH的面积:BH X BG=5X8=40,因此长方形DEGC的面积也为40EG=40 CG=40 2=20从图上看出EG=AB,所以AB=20,因此每天吃10粒的天数为20天巧克力粒数为:20X10=200粒 答:小明原本共有200粒巧克力方程法解题法:【解题分析】从提题目知道每天吃的巧克力的粒数,因此如果知道天数就可以方便的算出总巧克力粒数,因此我们可以考虑假设每天吃10粒的天数为Y天,按照总数=每天的粒数X天数,同时总数不变写方程,解方程解题过程:解:设每天10粒可以吃Y天,那么每天少吃2粒,也就是每天8粒时,吃的天数为(Y+5)天,写方程如下10Y =8 X (Y+5)10Y-8Y=8X5 2Y=40 Y=20 天巧克力总粒数:20X10=200粒答:小明原本共有200粒巧克力8.3:早上8 :00,小明从家里去学校,如果小明每分钟走60米,恰好能不迟到,如果每 分钟多走10米,那么就会提前5分钟到达,那么小明家距离学校多少米?矩形图分析法: 【解题过程】距离=速度X时间,这个和长方形面积公式类似面积=长X宽;因此我们可以用长表示时间,宽表示速度,面积表示距离从图形可以看出长方形ABCD面积及长方形AEFH面积都可以表示小明家道学校的距离,因此长方形DEFG和长方形BCGH的面积相等,从图上可以看出BH=5,BC=60,FG=10BCGH的面积:BC X BH=60X5=300,因此长方形DEFG的面积也为300DG=300 GF=300 10=30DG表示按照70米/分钟速度到学校的时间30分钟,所以距离为:70X30=2100米 答:小明家距离学校2100米方程法解题法:【解题分析】根据:距离=速度X时间,从题目知道速度,因此可以设时间为Y,然后根据距离不变写方程,解方程解题过程:解:设每分钟60米速度到学校时间为Y分钟,那么速度增加10米/分钟后,到学校时间为(Y-5)分钟,按照距离相等写方程如下70X(Y-5) =60Y70Y-60Y=70X5 10Y=350 Y=35 分钟距离:60X35=2100米答:小明家距离学校2100米8.4:某次考试,四年级一班的同学平均分是86分,四年级二班的同学平均分是91分,两 个班的总平均分是89分,已知一班有30人,那么二班有多少人?矩形图分析法: 【解题过程】总分=每个学生分数X人数,这个和长方形面积公式类似面积=长X宽;因此我们可以用长表示人数,宽表示每个学生分数,面积表示总分从图形可以看出长方形ABCD面积可以表示二班总分,长方形DGJL面积可以表示一班总分;长方形AEIL面积表示一、二班一共的总分,其面积为ABCD面积、DGJL面积两个长方形面积之和,因此推断长方形BEFC和长方形GFIJ面积相等,从图上可以看出BE=91-89=2,DL=30,IJ=AE-JL=89-86=3所以BC= SBEFC BE= SGFIJ 2=IJ X GJ 2=3X30 2=45所以二班人数为45人答:二班有45人方程法解题法:【解题分析】根据:总分=每个学生分数X人数,从题目知道每个人平均分和一班人数,因此可以设二班人数为Y人,然后根据总分不变写方程,解方程解题过程:解:设二班人数为Y人,一二班总人数为(30+Y)人,写方程如下91Y + 86 X 30 =89X(30+Y)91Y-89Y=89X30 - 86 X 30 2Y=(89-86)X 30 Y=45 人答:二班有45人分析法解题法:【解题分析】从题目看我们知道两个班总平均分为89分,一班平均分为86分,有30个人,因此需要满足两个班的总平均分,还差 (89-86)X30 = 90分,这个需要二班高于总平均分部分来给一班;一班平均分为91分,平均每个人要比总平均数多2分,那需要多少个人才能提供一班少的90分呢,因此算90分里有多少个2分,这样就可以算出二班人数解题过程:解:一班平均分比比总平均数少3分,30个人总共少30X3=90个二班平均分比总平均分多2分,就是每个人比总平均分舵多2分,因此二班人数X2=一班总少的份数二班人数:902=45 人答:二班有45人8.5:在已考的5次考试中,张明的平均成绩为 80分(每次考试的满分是100分),为了使 平均成绩尽快达到92分或以上,他至少还要连考多少次满分?矩形图分析法: 【解题过程】总分=每次考的分数X次数,这个和长方形面积公式类似面积=长X宽;因此我们可以用长表示考试次数,宽表示每次考的分数,面积表示总分用长方形ABCD面积可以表示考100分次数的总分,长方形DGJL面积可以表示平均80分的5次的总分;长方形AEIL面积表示总的考试次数的总分,其面积为ABCD面积、DGJL面积两个长方形面积之和,因此推断长方形BEFC和长方形GFIJ面积相等,从图上可以看出BE=100-92=8,FI=GJ=DL=5,IJ=FG=AE-JL=92-80=12所以BC= SBEFC BE= SGFIJ 8=IJ X GJ 8=12X5 8=608=7 4所以至少要连考8次100分平均分才能达到92分以上答:张明至少还要连考8次满分方程法解题法:【解题分析】根据:总分=每次考的分数X次数,从题目知道平均分92分、平均分80分机平均80分的次数,还有考100分,但考100分次数不知道,因此可以设考100分的次数为Y次,然后根据总分不变写方程,解方程解题过程:解:设考100分的次数为Y次,总的考试次数为(5+Y)次,写方程如下100Y + 80 X 5 =92X(5+Y)100Y-92Y=92X5 - 80 X 5 8Y=(92-80)X 5 Y=7 4 因此次数为8次答:张明至少还要连考8次满分九、复习巩固9.1:松松和星星两家相距2016米,两人从各自家中同时出发,向对方家中前进,松松每秒走 1米,星星每秒走2米.那么多少秒之后两人之间的距离还剩下216米?分析法解题法解题分析:根据题目可以画出如下示意图,在松松走到A点,星星走到B点时,他们相距216米,因此AB=216,知道松松和星星家之间的总距离为2016米,因此他们一共走的距离为2016-216=1800米,然后按照距离=速度X时间方式计算时间:时间=距离速度解题过程:解:按照题意可以画出上图示意图,AB表示他们相距216米他们一共走的距离为2016-216=1800米松松的速度为1米/秒,星星的速度为2米/秒,他们总的速度为1+2=3米/秒按照时间=距离速度得时间:18003=600秒答:600秒之后两人之间的距离还剩下216米方程法解题法解题分析:题目中有速度、距离、时间,因此想到 距离=速度X时间的公式,从题目知道总距离、速度,最后两个人得距离,要求时间,因此我们可以考虑设走的时间为T秒,然后根据每个人走的路程、总路程来写方程,解方程解题过程:解:设T秒之后两人之间的距离还剩下216米,根据总路程写方程如下1T + 2T+216 =2016 3T=1800 T=600 (秒)答:600秒之后两人之间的距离还剩下216米9.2:松松和星星在进行赛跑,两人处于同一起跑线,由于松松跑得慢,所以星星让松松先 跑了6秒,结果两人同时到达终点.已知松松的速度每秒3米,星星的速度是每秒5米,那 么松松一共跑了多少秒?他们比赛的路程是多少米?分析法解题法解题分析:根据题目可以画出如下示意图,在松松从A跑到C点是先跑6秒跑的距离,其距离为3X6=18米,当松松在C点继续跑时,星星开始从A点跑,由于他们同时到B点终点,因此星星从A到B的时间和松松从C到B点跑的时间一样,所以星星在到达B点时比松松多跑18米,但用的时间一样。从题目中知道松松的速度为3米/秒,星星的速度为5米/秒,因此如果他们都跑1秒时,星星跑5米,松松跑3米,星星每秒多跑2米,从前面分析,星星多跑了18米,那么星星跑的时间为182=9秒解题过程:解:按照题意可以画出上图示意图,AC为松松先跑的距离:3X6=18米;松松从C跑到终点B和星星从A跑到终点B的时间一样,但星星多跑了18米,按照速度差X时间=距离差,知道时间=距离差速度差星星跑的时间为:18(5-3)=9秒松松先跑6秒,松松跑的时间为:9+6=15秒按照距离=时间X速度得,A到B的距离:5 X 9 = 45米答:松松一共跑了15秒;他们比赛的路程是45米方程法解题法解题分析:题目中有速度、距离、时间,因此想到 距离=速度X时间的公式,从题目知道两个人各自的速度,距离和时间不知道,但两个人比赛跑的距离相等,为了方便计算,可以考虑星星跑的时间为T秒,那么松松先跑6秒,因此松松跑的时间为(T+6)秒然后根据每个人跑的路程一样来写方程,解方程解题过程:解:设星星跑了T秒到终点,松松跑了(T+6)秒,根据两个人跑的距离一样写方程如下 5T=3X(T+6)5T-3T=3X6 2T=18 T=9 (秒)松松跑的时间:T+6=9+6=15秒距离为:5X9=45米答:松松一共跑了15秒;他们比赛的路程是45米9.3:甲、乙、丙、丁在比较他们的身高,甲说:“我最高.”乙说:“我不最矮.”丙 说:“我没甲高,但还有人比我矮.”丁说:“我最矮.”实际测量的结果表明,只有一人说错了.请将他们按身高次序从高到矮排列 出来.【解题过程】解:按照题意可以画出下表最高第二高第二矮最矮甲甲乙可能乙可能乙丙可能丙可能丙丁丁1) 从上面表格看,如果丁错,那么其他人是正确的,就没有最矮的人,因此丁说的是对的2) 如果甲是对的话,加上定也是对的,乙和丙,无论谁在第二高或者第二矮,都成立,这样就没有错的,因此甲不能正确,因此甲说错了3) 甲错了,他不在最高,乙、丙都是对的,因此按照丙说没有甲高,有人比我矮,推断甲在第二高,丙在第二矮,这样乙在最高和他说不是最矮相一致4) 所以身高顺序为:乙、甲、丙、丁,如下图最高第二高第二矮最矮甲甲乙乙丙丙丁丁答:身高顺序从高到矮排列:乙、甲、丙、丁.

注意事项

本文(小学三年级 矩形图法分析应用题详解)为本站会员(y****3)主动上传,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