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装配图网! | 帮助中心 装配图网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装配图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高中语文 3.1 字之初,本为画 汉字的起源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 资源ID:11982707       资源大小:76.50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9.9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中语文 3.1 字之初,本为画 汉字的起源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第三课 神奇的汉字第一节字之初,本为画汉字的起源一、夯基训练1.下列各组汉字中完全符合括号内所注的造字方法的一项是()A.木(象形)休(会意)江(形声)房(形声)B.座(象形)占(形声)架(会意)芳(形声)C.固(形声)攻(会意)旗(形声)本(会意)D.语(形声)究(形声)材(会意)见(象形)解析:B项,“座”是形声字;“占”从“卜”从“口”,是会意字;“架”是形声字,上声下形。C项,“攻”是形声字;“本”是指事字。D项,“材”是形声字;“见”(見)在“人”上加“目”,是会意字。答案:A2.下列汉字全都是形声字的一项是()A.手抢慢力海B.拉琶监弦裹C.饮蜻跚峰地D.鹉警雾基羞解析:A项中“手”是象形字,像手的形状。“力”是象形字,像人筋的形状。B项中“监”(監)字形表示俯首在盛水的器皿里照脸,是会意字。C项中“饮”是会意字。D项中“羞”本义是进献食物,从“羊”,“丑”声,所以也是形声字。答案:D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悖谬藏蛰急于事功食不裹腹失之东隅,收之桑榆B.炫目芥蒂矫揉造作愤世嫉俗翻手为云,覆手为雨C.梦魇永诀直截了当了以自慰项庄舞剑,意在沛公D.践行斩获鸦雀无声仓皇失措黄钟毁弃,瓦斧雷鸣解析:A项,“裹”应为“果”;C项,“了以自慰”中的“了”应为“聊”;D项,“斧”应为“釜”。答案:B4.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A.精萃白内瘴要言不繁百尺杆头,更进一步B.欠收爆冷门渊远流长三天打鱼,两天晒网C.通牒绵里针盘根错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D.炫丽殊不知见风驶舵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解析:A项,“萃”应为“粹”,“瘴”应为“障”,“繁”应为“烦”,“杆”应为“竿”;B项,“欠”应为“歉”,“渊”应为“源”;C项,“结”应为“节”,“失不再来”应为“时不再来”;D项,“炫”应为“绚”,“驶”应为“使”。答案:A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祈祷原动力突如其来新婚燕尔树倒猢狲散B.希冀螺旋桨藕断丝连雍容大度时事造英雄C.告磬电磁波浅尝辄止故步自封一言以蔽之D.狼藉咏叹调一愁莫展摇旗呐喊针尖对麦芒解析:A项,“燕尔”同“宴尔”;B项,“事”应为“势”;C项,“磬”应为“罄”;D项,“愁”应为“筹”。答案:A6.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转轨凭添芸芸众生神智不清B.聒噪犄角竭泽而渔宽宏大量C.佳奖装帧声名鹊起水乳交溶D.凑和睿智稍安毋躁言简意赅解析:A项,“凭”应为“平”,“智”应为“志”;C项,“佳”应为“嘉”,“溶”应为“融”;D项,“和”应为“合”,“稍”应为“少”。答案:B7.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杳无音信层峦叠嶂直言不讳明枪暗剑B.大声急呼走投无路翻天覆地舐犊情深C.哄堂大笑关怀备至遗人笑柄出类拔萃D.沧海一粟语无伦次入不敷出始作俑者解析:A项,“剑”应为“箭”;B项,“急”应为“疾”;C项,“遗”应为“贻”。答案:D8.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都准确无误的一项是()A.瓦楞炉火纯清装潢横征暴敛B.字帖锦绣河山分量绿草如茵C.条幅没精打采账簿振聋发溃D.家具箭拔弩张官衔曲水流觞解析:A项,“清”应为“青”;C项,“溃”应为“聩”;D项,“箭”应为“剑”。答案:B9.(2014四川高考)为展示“走进汉字历史,探究字形变化”的研究性学习成果,请给下面的汉字字形演变表配写一段说明性文字,介绍汉字字形的演变特点。要求:至少答出两个特点;语言准确、简明、连贯;不少于40字。汉字字形演变表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要求就图表中的内容进行概括说明,得出结论。根据表格中的静态信息,明确表格要素。根据动态信息,明确汉字字形在不同时间里呈现的规律性变化的整体趋势特点。就汉字本身来讲,其演变规律主要有两点,一是象形程度逐渐变弱,二是笔画逐渐减少且变平直。抓住这些特点,用合适的手法,按要求将其表述出来。答案示例:汉字演变具有象形程度逐步减弱、字形由繁到简的特点。从“鱼”“马”等字看,小篆及之前的汉字与图画相关,象形性强,笔画繁复;之后象形程度减弱,字形逐步简化。二、文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012题。(导学号50720008)中国龙文化源起在原始社会的史前阶段,把龙作为氏族部落的图腾物来崇祀,是原始人朴素宗教意识的反映。其文化史价值仅限于氏族文化的精神信仰对象。其功能意识来源于人们认为氏族的精神偶像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的信念。在考古文物和丧葬习俗中,则反映在希望来世幸福的追求之中,如西水坡墓葬中的“骑龙升天”摆塑,就是很好的例证。龙文化伴随着中华民族的起源和发展有一个漫长的演化过程,主要经历了原龙、礼龙、神龙和文化龙四个阶段。原龙即图腾龙,主要作为氏族的感生神而存在。主要作用是氏族的保护神和崇拜图腾,既是氏族之根,同时具有超常的能力。在西安仰韶文化半坡遗址中出土的陶壶龙纹,揭示了龙的一源。陶壶龙纹为人面、长鱼身、有鳍、曲身、似龙似蛇,应为原龙形象的一种。在仰韶文化彩陶纹饰中,鱼的形象占了绝大多数,联想到商周铜器上习见的族徽动物,可以初步认定这些鱼纹具有族徽的性质。大凡图腾崇拜,起初都是现实中实在的动物和植物,此后便不断地被神化,最后就可能演变为完全脱离实际的神物了。所以说鱼纹可能是六千多年前半坡人的图腾物,而加长的鱼龙纹则是一种变形纹,有趋向神化的痕迹。那么,鱼这种水中精灵怎么会成为半坡人的图腾物呢?这不能不让人联想到一万年以前的第四纪冰川洪水期。当时洪水滔天,世界一片汪洋,长达数千年,人类的生存受到了严重的挑战。所以,半坡人在回答“人从哪里来”的时候,很自然地把鱼作为自己的感生神,即祖先,来加以崇拜。只有作为鱼的子孙,才可能具有鱼类在水中遨游的本领,氏族才能在洪水世界里得到延续。而半坡氏族大量的长身鱼纹或龙鱼纹则有明显的向龙转化的趋向,处于龙文化的萌芽状态。这种起源在后世的典籍中也可得到印证。在我国夏代,还常常面临着洪水灾害,所以夏人仍把龙鱼作为感生图腾,仍希望人类像龙鱼那样在水中生活。战国时代,人们把龙当作“鳞虫之长”,还保留了把龙作为鱼类的传统观念。在商周铜器和汉代画像石中的龙,口中是常常衔鱼的。所以说,原始龙是水物的观念是始终不变的。在东北红山文化遗址中出土的“玉猪龙”,头部似猪首,身体呈“C”形。所以,有学者认为:猪是龙的起源,因为在人类最早驯化的六畜之中,只有猪的繁殖能力最强,而强大的繁殖能力,可以使氏族生生不息,在任何灾害面前都能代代延续下去。这和半坡人以鱼龙为图腾出于同一理想:希望氏族代代繁衍,生生不息。只不过半坡人希望拥有超自然力,而红山人希望增强自身的生存能力而已。以上两种原始的龙的起源中,随着炎黄二帝及华夏族形成的文化大融合,玉猪龙文化被融入了龙鱼文化之中。这从中原地区分布广大的仰韶文化遗址和与仰韶文化有直接传承关系的龙山文化遗址中可以得到佐证。之后的夏商周文化一直延续至今。据研究,龙崇拜起源于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而有文字记载以来的中国历史即使从甲骨文算起,也只有三千多年。因此,古代文献资料所记载的龙,只能反映当时人们的崇龙习俗和认识水平,不能当作龙崇拜起源的直接材料加以引用。要清楚龙的本来面目,只能根据考古材料。注感生图腾即感生神话中的图腾。指母系氏族时期人们把氏族繁衍的“功劳”归于图腾的意志和行为。10.下列关于我国龙文化起源和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原始社会,把龙作为氏族部落的图腾物来崇祀,反映了史前阶段原始人朴素的宗教意识。人们对于氏族的精神偶像存在于生活中的信念,成为其功能意识来源。B.伴随着中华民族漫长的演化过程,龙文化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原龙、礼龙、神龙和文化龙四个阶段。仰韶文化半坡遗址中出土的陶壶龙纹,揭示了龙的一源。C.西水坡墓葬中的“骑龙升天”摆塑,有力地证明了氏族部落把龙作为崇祀的图腾物,意为希望追求来世的幸福,所以说原龙的主要作用是氏族的保护神和崇拜图腾。D.长身鱼纹或龙鱼纹则有明显的向龙转化的趋向,处于龙文化的萌芽状态,鱼纹可能是六千多年前半坡人的图腾物,而加长的鱼龙纹则有趋向神化的痕迹。解析:C项,强加因果。前半句已经说是“希望追求来世的幸福”,只能证明有“超常的能力”,而不能说明保护氏族的作用,何况这一摆塑是否为“原龙”还不一定。答案:C1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人类生存曾遇到洪水肆虐的严重挑战,因而后来的半坡人很自然地把鱼作为自己的祖先来崇拜。他们认为只有作为鱼的子孙,氏族才可能在洪水世界里生存延续。B.大凡图腾崇拜,起初都是现实中实在的动物和植物,此后便不断地被神化,最后就可能演变为完全脱离实际的神物了。C.有学者认为,猪是龙的起源,红山文化的玉猪龙和半坡人以鱼龙为图腾的理想都是同样的:希望氏族代代繁衍,生生不息。D.起源于原始人类的玉猪龙和鱼龙,随着文化大融合而相互渗透,这从诸多仰韶文化遗址和龙山文化遗址中可以得到佐证。再由夏商周文化一直延续到现在。解析:D项,偷换概念,原文中“随着炎黄二帝及华夏族形成的文化大融合,玉猪龙文化被融入了龙鱼文化之中”一句,在选项中被改成“玉猪龙和鱼龙”“相互渗透”,D项混淆了主体和客体、主动和被动的关系。答案:D1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原始龙是水中物,这个观念一直伴随着中原一带华夏文化的发展。有学者认为,因为像猪一样强大的繁殖力可佑护氏族在灾害中延续下去,所以它自然就成为红山文化中龙的起源。B.我国的龙文化在文化史价值上,仅限于氏族文化的精神信仰对象。例如:仰韶文化中的“鱼龙”和红山文化中的“玉猪龙”,只是象征着氏族的生存、繁衍。C.夏人为感激龙鱼对本氏族的繁衍、避灾之功,依然把其作为图腾,希望自己的族人能像龙鱼那样在水中生活。因为在那时,我国的人民还常常面临着洪水灾害。D.研究表明,龙崇拜起源于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而用文字记载的中国历史也不过三千多年。因此,研究龙文化的起源,只能依据考古材料而不能依赖古代文献资料。解析:B项,以偏概全,第段中,“其文化史价值仅限于氏族文化的精神信仰对象”中的“其”指的是“在原始社会的史前阶段,把龙作为氏族部落的图腾物来崇祀”,再对照第段“半坡人希望拥有超自然力,而红山人希望增强自身的生存能力而已”的话来看,应该还有“象征着氏族的生存、繁衍”以外的意义。答案:B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中语文 3.1 字之初,本为画 汉字的起源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为本站会员(san****019)主动上传,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