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装配图网! | 帮助中心 装配图网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装配图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5课《孟子二章》教案 苏教版

  • 资源ID:11904652       资源大小:110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9.9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5课《孟子二章》教案 苏教版

孟子二章课题:孟子二章课时:两课时课型:新授课主备人: 其他成员教学目标 1、理解古代哲人的思想。 2、顺畅朗读、背诵课文。3、积累文言词汇。 4、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5、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发现问题,疑难字、词、句意的理解,可以让学生讨论,教师适当点拨来解决。6、引导学生认识维护安定团结政治局顽的重要性以及“逆境磨炼人才”的道理。教学重点:1、顺畅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积累文言词汇。教学难点: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 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卧薪尝胆”的故事你们知道吗?谁来讲一讲?吴王最终为什么会被勾践所灭呢?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孟子就为我们揭示了这个故事的根本原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你们懂得它的意思吗?你们知道它出自哪里吗?对,它们出自孟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孟子二章。聆听二、检查预习让学生介绍查找到的孟子及孟子的常识的资料交流三、梳理课文1初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阅读、理解2再读课文,注意停顿和轻重音。结合课后“探究练习一”,要求学生在朗读课文时注意节奏鲜明,如“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读排比句尤其要注意节奏鲜明,读出气势来。孟子自称善养浩然之气,他是很讲究文章的气势的。朗读时还要通过语调的变化,突出文章的关键句、中心句。朗读、标注3老师先范读,再指名读、全班朗读,让教室里充满学生的琅琅书声。聆听、朗读4散读课文,结合课下注解以及工具书了解文章大意。阅读、翻译5学生质疑。交流疑难四、精读理解1你认为“君子”“战必胜矣”的条件是什么?阅读、勾画、交流2文中作者提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练,也就是说逆境中才能出人才。你同意这个看法吗?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各抒己见五、品读领悟1口语交际训练: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分小组谈谈自己对文中名言警句的理解,并推荐优秀者在全班交流。讨论、交流六、赏读延展1文章中说:“人恒过,然后能改”,有人对这句话持不同见解。请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后,结合自己的思考谈一点你的看法。有些错误没机会改正日前,48岁的喜剧演员牛振华因酒后驾车惨遭不幸。出事后牛振华的家属发表了情真意切的公开信:“一生谨慎的他犯了一次错误,而他唯一一次错误,却让他不再有改正的机会,也给我们造成了终生的遗憾!”人们常说:“不要怕犯错误”、“不要怕交学费”、“吃一堑,长一智”、“在哪里摔倒,就在哪里爬起来”等等,这些话不能说不对,但有些错误是致命的,瞬间发生,没有纠正的机会。思考、交流2文章中论述了凡是能担天下大任的人才,都必须经受一定的磨炼,这样才能取得“曾益其所不能”的效果或是成就。请紧扣这一论述,任意举一个恰当的事例作论据。(所举事例必须包括人名、所受的磨炼、取得的成就)思考、交流板书设计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列举事实:六位历史人物-(归纳)-逆境出人才 个人-处忧患,能进取正反论证 国家-处安乐,国恒亡结论: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课外阅读学弈(孟子告子)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揠苗助长(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余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苟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第 二 课 时鱼我所欲也一、激情导入1(出示词语:选择 抉择)同学们认为这两个词语在使用上有区别吗?(教师组织学生交流,不表态。)各抒已见2(板书课题鱼我所欲也)同学们,在人的一生中,常常需要我们做出许许多多这样或那样的选择,可我们有过面临抉择的时候吗?思索、交流3同学们刚才对“选择”、“抉择”的比较是基本正确的,老师补充一下,“选择”是较为一般的挑选,而“抉择”则是人生在大事大非问题上的非此即彼的取舍!作家路遥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生是漫长的,但是紧要处却只有几步。”面对生与死,义与利,是重义轻利还是见利忘义,两千多年前的孟子就告诫我们要这样抉择,那就是舍生取义!聆听、感悟二、初读感知1齐读课文第一段。朗读2评价学生朗读。【点拨】停顿不对说明什么?朗读、交流3教师范读。强调: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者/而有不为也。聆听、领悟4讨论:看看老师的朗读与同学们的有哪些不同?(引导学生多从句义上谈。)讨论、交流5领读。跟读6齐读。朗读三、精读深思1【点拨】同学们,有个成语叫“提纲挈领”,说的是要抓住事物的要领,我们阅读文章也要善于抓住要领,这个要领就是能概括全文主旨的中心句。本文的中心句是哪句?聆听、交流2“舍生取义”是在特殊情况下的特殊行为,孟子认为在什么时候需要“舍生取义”?交流3“生”和“义”到底谁重谁轻?重到什么程度,轻到什么程度?交流4【点拨】孟子是一位杰出的语言大师。他在语言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化抽象为具体,显得通俗易懂。刚才老师的提问在前面两句就有答案,我们齐读一遍这两句。(“鱼我所欲也舍生而取义者也。”)聆听、朗读5这两者有什么关系?【点拨】比较和比喻:比较强调不同;比喻着重相似。引喻的特点是本体和喻体并列,各自成句。讨论、交流、聆听6引导学生理清“鱼”、“熊掌”与“生”、“义”之间的关系。鱼生 熊掌义鱼和熊掌比较,怎么样?舍义而取熊掌 类推 道义比生命更珍贵。7这就是抉择取舍的根据!(板书:引喻提出观点。)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把“舍生取义”奉为行为的准则,把“宝贵不能淫”奉为道德的规范,对国家和民族做出了贡献。民族英雄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革命烈士夏明翰在就义诗中说:“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这都是与“舍生取义”的精神一脉相承的。聆听8孟子真的很看轻生命吗?讨论、交流9既然这样,为什么还要抛弃生命呢?(针对学生提出的看法,引导学生补充相关材料。)讨论10课文的开头就说当“生”和“义”“不能兼得”的时候,才考虑“舍生取义”,如果当“生”和“义”能同时兼得的时候呢?感悟、交流11孟子的文章论辩性很强。逻辑十分严密,他总是因势利导,牢牢掌握谈话的主动权。在“生”与“义”可以同时兼得的时候,也就没有必要为了“义”而去冒生命的危险了,对此,孟子又是怎么说的?(齐读)聆听、朗读12【点拨】是啊,既然你认为此时此刻甚至今生今世生命存在的最高意义就是活着,你为什么不尽可能地好好活着呢?我们应当珍爱生命!当然能像李嘉诚那样不舍生就取义是最好不过的了。即使是韩信、司马迁,他们不舍生正是为了取自己心中的义,否则,忍为胯下夫、宫刑处幽居也就根本不会传为美谈甚至可歌可泣了!同学以为呢?聆听、深思13小结:我们明白了为什么要“舍生取义”,对于这个观点的论证,好像有些绕来绕去的,下面我用示意图为同学们说明。(边板书边说明)四、品读领悟1下面一句:“是故所欲有甚于生,所恶有甚于死”中,“是故”是什么意思?这一句对上面的论证起什么作用?(指名回答)发言、聆听2下面,不看书,根据板书提示,把前面的9句话试背下来。背诵3问大家一个问题:这一段的最后一句“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可不可以放在第2段开头?为什么?这句话中有个“是心”,指什么?最后一段中又出现了个“本心”,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板书提示:是心本心舍生取义)思索、讨论、交流4【点拨】孟子是主张“性善论”的,他认为人的本心是美好的,是善良的。它包括四种“本心”: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的道德规范即由此产生。再看黑板,三者之间的关系清楚了吗?为了说明这一点,下面孟子又举例子,哪一位同学来翻译一下这句话:“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聆听、理解、讨论5“一箪食,一豆羹”,就这么点,可它关系到一个的生死存亡,其重要性自不待言,可那又怎样呢?“喂!你拿去吃吧!”路上有谁会接受这份施舍?没有!如果你用肢踩过去,就是乞丐也不会接受!为什么?聆听、领悟、交流6这种羞恶之心,这种义,你有,我有,行道之人有,连乞丐都有,这两句呼应了上边哪一句?聆听、诵读7这种羞恶之心,人皆有之,“贤者”与“一般人”的区别在哪呢?交流8小结升华:是啊,有此善义之心,我们需要保持发扬,如果一旦失去,人而无义,鲜廉寡耻,就会见利忘义!这种人是一副什么嘴脸?孟子又是怎样描述他们的?我们一起来朗读最后一段。聆听、朗读五、赏读延展1激情导入:最后我们一起来个扩展阅读,分析下列各句中“义”的不同并说出你读过这些“义”后的感受。聆听2欣赏感悟表述孟子:义我所欲也与生俱来的一种本心羞恶之心。三国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士为知己者死的“仗义”。岳飞、文天祥:凛然大义忠君报国的“忠义”。红岩英烈:气贯长虹、义薄云天对党对人民对祖国坚贞不渝的信念。阅读、理解、思索、交流3总结升华面对散发着孟子生命气息的文字,我们的心中唯有崇敬。舍生取义,这是怎样的崇高与洒脱,这是怎样的气魄与壮志!古往今来,无数民族精英都能做到舍生取义,然而穿过两千多年的时间隧道,舍生取义的“义”却被不断赋予着新的时代内涵,愿孟子倡导的舍生取义的精神,在我们新时代中发扬光大!这是老师最后的结束语,也是同学们学习这篇课文的主题。教后感: 二次备课 教学旁记

注意事项

本文(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5课《孟子二章》教案 苏教版)为本站会员(san****019)主动上传,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