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装配图网! | 帮助中心 装配图网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装配图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九年级科学上册 4_2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第2课时)教案 (新版)浙教版

  • 资源ID:11900917       资源大小:109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9.9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九年级科学上册 4_2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第2课时)教案 (新版)浙教版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第2课时)一、教材分析 消化和吸收是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章中的第2节,这一内容是全章的知识核心。上节学生已经了解了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那么接下来要掌握的便是食物在哪里被消化吸收的?食物是怎样消化的?营养物质怎样被吸收的?本节围绕消化系统的结构、功能及酶的概念、特点和影响因素等内容展开,通过图片分析,引导学生初步归纳人体消化系统的消化道和消化腺的结构及其功能,并要求明确各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流入的部位,增强学生的读图能力。二、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望,对外界事物都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他们消化系统和人类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学生平时接触也较多,但食物在消化系统内怎样消化和吸收的知识比较缺乏,对于其结构和生理功能却不太了解。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要尽可能运用多种手段将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化,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三、设计思路对于这一节的知识,学生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对消化系统的组成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食物在消化系统内到底怎么样被消化、吸收的知识还比较缺乏,而这部分知识又比较抽象。所以在设计我以新课标提出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学习的课程理念为指导思想,以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为课堂学习的方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资源,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生活经验为切入点,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习兴趣、内化学习热情,来获取有关本节课所涉及的教学知识内容,为日后珍惜健康、关爱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打下扎实的基础。“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的实验探究,不应满足于得出正确实验结果的目标,而应该注重让学生学会学会分析实验设计方法和实验设计的原则、改进实验的思路等。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渗透人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并让学生理解消化和吸收是发生在人体内的一个连续的生理过程。四、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能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确认消化面积的大小与消化速度的关系。2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消化和吸收的图解,能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过程与方法完成“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的实验探究,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探制变量、设置对照组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介绍人类发现酶的历史,通过科学史教育,增强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和兴趣。2.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在学生了解自身身体结构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健康的饮食观,热爱生命的价值观。重点和难点1.重点: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消化腺的作用;酶在新陈代谢中的作用2.难点:酶在新陈代谢中的作用五、教学方法(1)探究式教学法;(2)直观教学法(采用多媒体课件)六、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挂图;相关的实验准备:烧杯、方糖、水、试管、1%淀粉溶液、碘液、温度计、酒精灯七、教学过程第2课时(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引入:复杂的人体是由细胞构成的,人体生命活动的实现也是通过细胞完成的,营养物质首先要进入细胞才能被细胞利用,参与生命活动。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白质、淀粉、脂肪等)有转变成小分子的物质才能进入细胞。那么谁来将大分子物质“拆”成小分子物质呢?(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问题:什么叫消化?消化有哪几种类型?物理性消化:食物的细化和软化(牙齿咀嚼;胃搅拌;小肠蠕动)化学性消化:各种消化液中的消化酶的作用(胆汁是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对脂肪起到乳化的作用)。提 问:什么是酶?定义: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催化能力的一类特殊蛋白质。分析:酶的来源(活细胞产生)、酶的功能(催化作用)、酶的化学本质(一种特殊蛋白质)。设疑:假如我们口里嚼着馒头,米饭,细嚼慢咽有什么特点吗?(会变甜)为什么会变甜呢?(馒头,米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是不甜的,有可能淀粉在口腔内发生了变化?)淀粉发生没发生变化,我们怎么知道呢?方法:用碘液检验,淀粉遇碘变蓝,这是淀粉的特性。演示实验:唾液淀粉酶的作用1用自制唾液收集器收集唾液110m1,放入试管中备用(取唾液时,可轻轻咀嚼浸醋的棉花或其他食物,以增加唾液的分泌)。2将2支试管分别编为1、2号。在2支试管中都放入1cm长的生面条和1滴体积分数为0.4的碘酒溶液,这时可看到2支试管内的生面条外表均呈现蓝色。3向1号试管内加入lmL清水,并轻轻振荡;向号试管内加入lmL唾液,并轻轻振荡。同时将1号和2号试管进行水浴(放人盛有37水的烧杯里),用酒精灯加热以保持其温度的恒定。约经530min后,取出试管观察,看到1号试管中的生面条仍呈现蓝色,而2号试管中生面条外表的蓝色已消退。实验器材:干淀粉,大、小烧杯,玻璃棒,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碘液。实验方法:对照实验。步骤实验项目试管121淀粉糊2ml2ml2注入新鲜唾液2ml3注入清水2ml4370C水浴10分钟是是5滴加碘液变蓝不变蓝设问:在化学上同学们也学习过催化剂,那么一般的催化剂都有哪些性质呢?分析:用量少而催化效率高,反应前后不发生变化,促进化学反应迅速进行等。酶作为生物催化剂,除了具有上述一般催化剂的性质外,还具有以下重要特性:a具有高效性:b具有专一性:如麦芽糖酶只能催化麦芽糖分解成葡萄糖,胃蛋白酶只能催化食物中蛋白质的分解。c酶的种类具有多样性:酶的种类繁多,目前已知的约有2千多种。归纳总结:每一种酶都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从酶的家族整体上看呈现出多样性。探究实验: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酶是种十分神奇的物质,人体细胞内不同的化学反应,都是由不同的酶催化的,那么,酶的催化作用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1.假设:温度可能会影响酶的催化作用。2.制定实验计划。如果温度高低对酶催化作用有影响,那么,下列实验步骤即能证实:取3支洁净的试管,编上号,分别加入2毫升1%淀粉溶液;将3支试管分别放入沸水、冰块和37左右的热水中5分钟;在3支试管中各注入1毫升新鲜的淀粉酶溶液,摇匀后,用水浴或加冰块维持温度5分钟;在3支试管中各滴入1滴碘液,然后摇匀;观察并记录这3支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情况:观察到3支试管的变化有什么不同: 除了温度高低之外,讨论一下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还有哪些?如果你想探究其中的某个因素,你会如何进行实验的设计?会进行怎样的操作?(三)课堂小结,巩固提升1学到了什么?2讨论:“细嚼慢咽”的道理。作业:作业本(第二部分)板书设计第2节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第2课时三、酶1酶的概念:酶的来源(活细胞产生)、功能(催化作用)、化学本质(蛋白质)。2酶的特性:a高效性;b专一性;c种类的多样性3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温度、PH值等教学反思 “消化系统”和“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这部分内容主要通过实验、读图,让学生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明确它们在人体内的位置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使学生理解食物是如何进行消化的?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在哪里?三大营养物质消化后最终产物是什么?以及与消化吸收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教材中的插图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消化系统的结构及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应避免直接将某些结论告诉学生。在学生读图的过程中,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加以必要的指导:食物中的七类营养物质中,有三类物质即水、无机盐和维生素无需经过消化即可被消化道直接吸收;有三类物质即蛋白质、糖类和脂肪须经过消化才能被吸收;而食物纤维是不能被消化的;蛋白质、糖类和脂肪是大分子有机物,必须经过消化,分解成小分支才能被吸收;而食物纤维是不能被消化的;小肠有哪些适应消化的结构特点?(肝脏、胰腺、肠腺等消化腺所分泌的消化液均进入小肠,食物主要在小肠内消化),小肠有哪些适应吸收的结构特点?(小肠内壁有许多皱襞可以大大增加其吸收面积)。通过对比实验来研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是本节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实验应注意以下几方面:制作淀粉糊:称取1克淀粉放在烧杯中,加清水100毫升,用玻棒搅拌,煮沸,做成淀粉糊。待淀粉糊完全冷却后,才可以做实验。注意:要使用实验室专用的纯净干淀粉,不能用普通面粉或米粉代替。淀粉越少实验效果越好。如果每100毫升水的用量超过1克,消化作用太慢也不充分,实验效果就不佳。淀粉糊一定要完全冷却,否则不加唾液也褪色,原因在于淀粉遇碘形成的管状包合物吸收红、橙、黄光,故显蓝色。如淀粉糊太热,遇碘就不能形成管状包合物,因此,实验成功的关键在温度。准备唾液:收集唾液可事先安排每个小组的一位成员,在课前收集,课上还可让他们介绍唾液收集的过程,以保证实验的真实性。观察酶的消化作用:2支试管放在温水中,烧杯内要放置温度计,并不断向其中添加适量热水,以保持在37。取出的试管一定要冷却才可以加碘液,否则都不变蓝。实验结果:A试管遇碘不变蓝色,可证明淀粉已经被唾液淀粉酶消化分解,但分解成什么产物,本实验则不能证明。教师要指导学生按照实验结果去分析判断,以培养科学的工作态度和方法。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温度、pH等。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后继的探究,应关注学生对变量的控制,通过实验分析、方案论证、可行性操作等培养学生进行对比实验的能力。

注意事项

本文(九年级科学上册 4_2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第2课时)教案 (新版)浙教版)为本站会员(san****019)主动上传,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