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装配图网! | 帮助中心 装配图网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装配图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双周练试题

  • 资源ID:11828992       资源大小:477.50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9.9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双周练试题

20162017学年上学期2015级第二次双周练历史试卷命题人: 审题人: 考试时间:2016年10月11日 一、 选择题(每题2分,共25题50分)1战国时期,荀子宣扬“天子者势位至尊,无敌于天下。南面而听天下,生民制属莫不振动服从以化顺之”。庄子也主张“天地虽大,其化均也,万物虽多,其治一也,人卒虽众,其主君也,君原于德而成于天”。这反映了当时()A道家放弃了任性无为B重建社会秩序的诉求C君主专制成社会共识D儒家与道家趋于合一2“为了与佛老思想相抗衡,北宋五子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这就是理学,又称新儒学。”由此可见,两宋时期儒家学说的重大理论突破在于 A从关注天道自然转向研究人们的行为准则 B创立出与佛道学说截然对立的新儒学理论 C探寻出格物致知和本心体悟两种明理方法 D确立关于礼乐秩序和伦理道德的终极解释3右图是联合国总部走廊里壁画为人准则,画中文字的意思是“你不想人家那样对待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历史上,提出类似思想的东方与西方的思想家是() 孔子 普罗泰格拉 韩非子 康德ABCD4“究天人之际”是思想家们永恒的追求,在同一时代的中国和希腊都出现过飞跃,下面是思想家们流传下了许多著名的观点或名言:国别人物观点或名言国别人物观点或名言希腊泰勒斯万物皆源于水中国孔子“仁者爱人”、“克己复礼”普罗泰格拉人是万物的尺度孟子人之初,性本善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荀子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从上述材料反映出古希腊思想家和中国思想家的共同主张是()A都重视对人和自然的研究B都重视对自然和客观世界的研究C都重视对人类自身或人性的研究D都重视对人性和人的道德品质研究5古希腊自然哲学家用单一的物质元素来解释世界本原,后来,苏格拉底等思想家则以思想作为解释世界本原的主要因素,并认为物质是占第二位的因素。这反映出()A自然哲学是西方人文主义最初体现B苏格拉底对世界的认识更加科学合理C古希腊哲学研究从自然向社会转变D客观真理是古希腊哲学家的共同追求6苏格拉底在被处死前说:“好人无论是生前死后都不至于吃亏,神总是关怀他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去死,你们去活,谁的去路好,唯有神知道。”材料()A表明了坚定不移的宗教信仰B反映了对道德和生命的思考C说明了雅典民主政治的衰落D体现了追求永生的终极目标7“哲学家治国”是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社会政治建构的独创,他把理想国家的实现寄托在真正的哲学家能够掌握国家最高权力上。柏拉图的这一主张旨在强调()A国家是社会分工的产物B将法律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C人的品性是良好政治的基础D将一切教育赋予政治意义8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甚至会给古人写信”,他在一封致罗马历史学家李维的信中说:“我仅希望我能出生在你那个时代,或者你出生在我们这个时代我不得不感谢你因为你时常帮助我忘却当下的邪恶。”他所说的“当下的邪恶”主要是指()A封建神学的束缚B政治的分裂C技术的落后D专制的盛行9下面是两幅欧洲不同历史时期的三女神画像。这种变化() A打破了对罗马教会的迷信B肯定了人的现实价值C标志着理性时代的到来D冲击了封建专制统治10有学者认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这表明文艺复兴时期()A世俗清醒的世界观并未出现B亟待改变传统的基督教信仰C用宗教的形式表现人文精神D以神圣主义作为文艺的核心11有人说,莎士比亚是整个文艺复兴时代文学艺术家中站得最高、看得最远的人。下列选项能作为他“站得最高、看得最远”的证据的是()A猛烈抨击了中世纪的宗教神学B对人的认识和追求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C肯定了人的欲望和自然的人性D把人从封建专制和等级特权的藩篱中解放12马克思说“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马克思评论的历史事件是()A智者运动B文艺复兴C宗教改革D启蒙运动13学者钱乘旦指出:“值得注意的是宗教改革运动的直接后果并不是社会生活的世俗化。恰恰相反,16、17世纪的欧洲正是由于新教的出现才使得宗教情绪变得更为强烈。”其依据在于新教()A排斥世俗生活B对人的束缚更严苛C主张信仰自由D加剧宗教信仰狂热14有学者说,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同流而异趋”,两者在知识范围内为“兄弟”,在道德范围内为“仇雠(chu)”。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态度上看两者都挑战罗马教廷权威B在目标上两者都主张削弱封建王权C异趋指两者对古代文化的态度不同D同流指两者都试图摆脱宗教的束缚15新教徒认为每一个个体都有从通过理解自然发现上帝揭示给他们意图的职责,这好比他们身负通过阅读经文获取上帝意愿的知识的职责。”这说明新教伦理()A挑战了教皇的权威B有利于近代自然科学发展C颠覆了基督教神学D促进了新兴君主国的形成16“这些哲人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控制物质世界、而且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这些哲人”发动了()A文艺复兴运动B宗教改革C工业革命D启蒙运动17是英国画家威廉布莱克的名作造物主。图画的正中是作者理想中的巨人在改造世界。在黑暗的天空里,巨人是唯一的光明代表,蹲坐在一轮圆日中,俯身向着下界,手执长脚圆规进行测量,一切都需要重新安排。这幅画重在宣扬() A理性主义B人的本性C科学精神D生物进化18“自然使人在身心两方面的能力都十分相等,以致有时某人的体力虽然比另一人强,或是脑力比另一人敏捷;但这一切总和加在一起,也不会使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大到使这人能要求获得人家不能像他一样要求的任何利益,因为就体力而论,最弱的人运用密谋或者与其他处在同一危险下的人联合起来,就能具有足够的力量来杀死最强的人。”霍布斯这段话()A体现了人人平等B凸显了社会契约C诠释了人民主权D强调了智力作用19在审判国王查理一世时,代表议会的审判长布拉德.肖说:“这就好像一条纽带。纽带的一头是君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应尽的服从义务。先生,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这段话主要体现的是()A君主立宪的主张B自由平等的学说C社会契约的理念D议会至上的特点20“他认为社会所有个人意愿集合形成的公意,才是统治的最高准则。他相信应该由人民自己而非国王或议会去制定法律。”材料中的“他”应是()A洛克B伏尔泰C孟德斯鸠D卢梭21伏尔泰在哲学通信中说:“像牛顿先生这样一个10个世纪以来的杰出的人,才真正是伟大的人物。我们应当尊敬的是凭真理的力量统治人心的人,而不是依靠暴力来奴役人的人;是认识宇宙的人而不是歪曲宇宙的人。”基于这一认识,伏尔泰()A提倡个性自由阐释人性之美B提出三权分立学说防止暴政C否定外在权威推崇理性思考D倡导人民主权反对君主制度22卢梭说:“国家最高权力属于全体人民,人民是国家主权的主体拥有者和行使者,主权是完全绝对的、神圣的,完全不可侵犯的。主权永远不可转让,并且主权者只是一个集体的生命,所以只能由他自己来代表本人。”“正如主权是不能转让的一样,主权也是不能代表的。”材料反映了卢梭 A天赋人权的思想 B直接民主的思想 C代议制民主思想 D社会契约的思想23、19171918年间,毛泽东读新康德主义者泡尔生伦理学原理时作出批语:“吾国宋儒之学与康德同”。这里,他认为二者的相同点是()A深化启蒙思想内涵,构建时代理论体系B强调深入的独立思考,运用理性进行判断C描绘未来社会蓝图,提出民主政治框架D突出伦理重要地位,强调遵守道德法则24史学家陈寅恪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代文化高度繁荣,在科技领域的表现有 A发明造纸术 B发明司南C发明火药 D发明活字印刷术252010年1月发生的千年一遇的日环食天文现象引发了一场不小的科普热潮。下列做法不符合史实的是 A借助日环食现象回顾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记录资料 B向人们展示隋唐时期的彩色雕版套印文物 C用flash动画演示战国时期的天文学家石申用赤道坐标记录的八百多颗恒星的位置 D现场演示毕升发明的胶泥活字印刷术的活字制作过程二、材料阅读(50分)26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基督教强调人有精神上的积极追求能力和人的情感、欲望的合理性文化因子。宗教学者要证明上帝和天堂的存在,对天文、天体进行深入的研究,使得天文学愈来愈变成了一门独立科学。现代意义上城市的出现,并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城市新文化氛围,而文艺复兴的出现,说到底,是在城市里发生的。学校教育在中世纪的基础上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活跃了当时的思想文化。13世纪欧洲大瘟疫的出现和黑死病(鼠疫)的发生,导致了上帝万能论的动摇和对人生问题的深入思索。到文艺复兴时期,中世纪里一直潜在着的人学文化因子,终于获得了适宜其生长的文化气候。 摘编自刘建军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新文化的多重起源 材料二 “由今日观之(指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则真极大胆之创论也。”“而后此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王夫之“感于明学之极敝而生反动,欲挽明以返诸宋,而於张载之正蒙,特推尚焉。其治学方法,已渐开科学研究的精神”。“其言天理即在人欲之中,无人欲则天理亦无以发现,可谓发宋元以来所未发。”由此可见,清代思潮“其动机及其内容,皆与欧洲之文艺复兴绝相类”。 摘编自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材料三 马克思认为“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态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的历史条件。(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代思潮与“欧洲之文艺复兴绝相类”的依据。(6分) (3)尽管清代思潮与“欧洲之文艺复兴绝相类”,但其历史影响却截然不同。结合材料三的观点加以说明。(9分)27(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德斯鸠承认中国的专制君主比较有节制,承认传教士和伏尔泰交口称赞的皇帝提倡耕织、兴修水利、实行科举考试、设置谏官具有限制暴政的作用。伏尔泰对中国政治几乎完全持推崇态度。他提倡以农为本,宣称只有农业能够增加财富、贬低货币和商业资本的作用,盛赞中国君主以农为本重视农业的政策与措施,建议法王也效法中国皇帝举行春耕“籍田”的仪式。 材料二 大约从18世纪中后期开始,德国著名历史学家兰克认为中国人是永远静止的人民,因而他夫子”在德文中竟然常被人们有意与“糊涂虫”谐音混用。英国散文家汤姆斯德昆西在他的作品一个服鸦片的英国人的自述中则带着更加厌恶的口吻描述中国。他说:“我经常想,如果被迫离开英国而住到中国去,生活在中国的社会和景物里,我一定会发疯。” 材料一、二均摘编自张海林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世纪欧洲学者对中国文化的基本观点,并说明其形成的历史背景。(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18世纪中后期开始欧洲人对中国的态度所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谈谈你对17世纪以来欧洲人的中国观所发生变化的看法。(15分)高二年级第二次双周练历史答案BDDCC BCABC BCCAB DAACD CBDDB 26、(1)条件:基督教内在文化、科研传统;现代城市的发展;中世纪教育的发展;瘟疫带来的死亡促进人们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古代希腊罗马人文主义精神的影响。(10分) (2)依据:影响近代民主共和思想的兴起与发展;具备近代科学研究的精神;肯定人欲的合理性。(6分) (3)说明:近代西方,文艺复兴后,随着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开展,人文主义思潮取代宗教神学成为主流意识形态,资本主义时代到来。(5分) 清代思潮未能发展壮大,无法动摇伦理纲常的基础性地位,对历史进程的影响并不显著。(4分)27、 (1)“欧洲中国观”:欧洲文化界认为古代中国对各种宗教采取容忍态度,崇尚自然,而非敬神;推行开明君主专制、实行科举考试、设置谏官有利于限制暴政;提倡耕织、兴修水利、以农为本,有利于增加财富。(4分,任答两点即可) 背景:欧洲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天主教会推行精神独裁;新航路开辟后商业资本盛行,新兴资产阶级狂热追求货币;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倡导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中西文化的交流不断加强,相通之处增多。(6分,任答三点即可) (2)变化:从褒奖、欣赏、推崇到贬低、蔑视、嘲笑。(4分) 原因:欧洲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思想解放运动使“欧洲文化优越论”得以发展;工业革命极大解放了生产力,使欧洲实现崛起;近代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广泛建立;明清时期的中国在诸多方面逐渐落后于世界,在被列强侵略后,国际地位一落千丈。(8分) 看法:中国、欧洲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消长影响了欧洲人的中国观; 落后就要挨打,必须增强综合国力,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分)

注意事项

本文(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双周练试题)为本站会员(san****019)主动上传,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