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装配图网! | 帮助中心 装配图网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装配图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高中历史 同步测试卷(十四)新人教版必修1

  • 资源ID:11813601       资源大小:973.50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9.9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中历史 同步测试卷(十四)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同步测试卷(十四)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B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1947年4月,斯大林在接见美国共和党活动家史塔生时说:“美国和苏联的经济制度是不同的,然而它们彼此并未作战,而且在战时还相互合作。两种不同的制度既然在战时能够合作,在和平时期又为什么不能合作呢?”材料体现了()A美苏两国交往频繁,“冷战”还未开始 B斯大林认为美苏和平共处有其可能性C美苏争霸中苏联处于劣势,态度缓和 D两极对峙格局虽已形成,但仍有可调和性2下列各项,在二战后“成为扶助欧洲成长的夹板”的应是()A欧洲共同体B杜鲁门主义C美苏“冷战”D马歇尔计划3“通过对外援助这种方法,美国保持着对全世界的影响和控制地位,并支持着本来肯定会倒向或投向共产主义阵营的国家。”体现这一做法的是()A实施马歇尔计划 B成立华沙条约组织C组建北美自由贸易区 D参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4如图是美国人1947年以马歇尔计划为题材创作的漫画图中人物身上的文字是Europe(欧洲),绳子上写着MarshallPlan(马歇尔计划)。对其正确的认识是()A帮助欧洲恢复经济 B使美国控制了欧洲C促进了欧洲的联合 D计划脱离了欧洲实际51955年,苏联和东欧七国在华沙缔结友好互助条约,至此,形成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下列事件中,对此事产生直接影响的是( )A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 B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的成立C欧洲煤钢共同体建立 D北约接纳联邦德国加入6二战后,随着“冷战”局势的加剧,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分别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分别建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这四个国家的国名中,违背政治学基本常识、“人民”含义出现重复的是(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大韩民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A B C D7“柏林墙被掘开了,但是,这并没有伴随着胜利的凯歌,只有沉重的记忆带来的苦涩思索。”这堵墙见证了()A巩固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果 B防止了法西斯残余势力的进攻C德国由分裂到统一 D使苏联赢得了美苏争霸的胜利8环球时报记者报道:2006年5月13日,韩国和朝鲜决定,中断半个多世纪的南北铁路大动脉即西部的“京义线”和东部的“东海线”于当月25日进行试运行。造成当年朝鲜、韩国分裂,朝韩南北铁路大动脉中断诸多因素中最根本的原因是( )A韩国和朝鲜实行不同的社会制度 B朝鲜半岛长期处于分裂状态C美苏“冷战” D韩国和朝鲜经济发展差距巨大9下列重大国际关系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中日邦交正常化美国从越南撤军不结盟运动开始兴起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A B C D10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对亚洲不结盟国家一改以往的不承认政策,“承认每个国家都有权选择自己未来的道路,并不以施加压力的方式强迫那些不愿意的国家成为盟国。只要这些国家决心维护自己的独立,并为达到这一目标而采取积极的政策,美国就应支持和援助他们。”美国这一政策的调整主要是由于( )A自身实力的削弱 B“冷战”对抗的需要 C经济危机的困扰 D不结盟国家的斗争111962年,“在经过几天极度的紧张对峙之后,苏联退却了。肯尼迪对赫鲁晓夫做出让步,调整美国一些驻亚洲的军事基地,同时答应不再进攻古巴。”这次危机反映出()A古巴是美苏对峙的主要阵地 B两极格局下世界局势的基本特点C世界格局呈多极化发展趋势 D美苏共同主宰世界的局面被打破12“在万隆精神鼓舞下,亚非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发展,奉行独立自主、和平中立和不结盟政策的亚非国家日益增多,成为一股新兴的政治潮流。”这股“政治潮流”产生的深远影响是()A促使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B经济区域集团化进一步发展C导致美苏两极对峙局面的分化瓦解 D形成与美苏对峙的第三方力量131963年,英国提出申请要求加入欧洲共同市场,法国总统戴高乐说:“如果让英国加入,就意味着最终会出现一个依赖美国并有美国领导的庞大的大西洋共同体,这是不可能接受的。”从材料中可以读出的正确信息是()A美英关系密切英国极力追随美国 B戴高乐极力反对欧洲一体化进程C美国极力反对欧洲走向联合 D欧洲一体化进程最终被打断14有学者指出:“在二战后的格局下,虽然西方仍时时存在颠覆苏联之心,但巴黎和会时的那种明目张胆的武装干涉却没有再现。”这说明战后新格局()A主要体现苏联等国家的意志 B便利于东西方之间的和平共处C有效维护了东方国家的利益 D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世界和平15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政府公开宣告其政策是把日本“扶植为非常强大且具有稳定的自立经济的民主国家”。美国这样做()A使日本趁势恢复发展经济重新崛起 B是为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做准备C是把亚洲作为了美苏争霸的重点 D导致了朝鲜战争不可避免的爆发161966年7月1日,法国退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一体化军事机构。10月,法国退出了北约军事委员会。北约总部从此由巴黎迁至比利时的布鲁塞尔。这表明()A西欧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加强 B西欧国家之间的政治合作加强C美国在西方的领导地位受到挑战 D西方国家内部开始从盟友转化为对手17关于漫画“撒钱”非洲,日本意在“入常”,对此解读观点正确的是()A日本只要帮助非洲经济发展,“入常”就能成功 B日本认为“入常”的障碍主要来自非洲的反对C日本“入常”的前提条件是经济的崛起与腾飞 D日本成为第二经济大国主要借助于美国的扶持18有人说:“单边世界容易产生霸权,两极世界容易形成对峙,只有三极或者多极世界才是稳定的格局。”下列表述能支撑以上观点的有( )18世纪英国打败法国成为世界殖民霸主二战以后逐步形成美苏两分天下的格局亚太经合组织的建立表明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苏联解体后形成多个力量中心使世界相对稳定A B C D19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下列因素对这一趋势有重要影响的是()美国极力构筑单极世界中国的崛起和不断强大欧盟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俄罗斯逐渐走出了低谷A B C D20二战后存在两种比较突出的现象,一是各类经济组织(如欧盟、亚太经合组织等)举行与经济有关的峰会(如G20峰会)大大增加,二是军事冲突此起彼伏(如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等)。对此现象理解最准确的是()A经济区域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主流 B强权政治威胁世界和平C一超多强格局遭受巨大挑战 D和平与动荡并存成为当今世界形势的特点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二、非选择题(第21题14分,第22题13分,第23题13分,共40分)2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经历了由两极走向多极的演变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杜鲁门总统致国会的咨文(1945年)材料二尼克松在任美国总统期间制定了收缩美国全球义务,调整国际关系的外交新方针,被称为尼克松主义。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把建立同盟国的“伙伴关系”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石,要求盟国在政策上协调一致,共同对付苏联;在经济上相互让步,帮助美国渡过难关;在军事上共同分担军费和防务责任。以实力为后盾,以谈判为手段,通过谈判制约苏联,维持美苏之间的均势。利用中国制约苏联,积极打开对华关系大门。在第三世界缩短战线、加强重点。材料三希拉里克林顿在接受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对她的国务卿提名进行的审查时说:“单靠美国无法解决最为紧迫的问题,而没有美国世界也无法解决这些问题。我相信,美国想成为世界的领导,世界也想让美国领导。”新华网(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美国为“领导世界”采取了哪些措施?这对当时的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5分)(2)材料二中尼克松主义在外交上的具体表现有哪些?(3分)(3)材料一与材料二、三相比,体现出美国外交政策的显著不同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美国对外政策的突出特点是什么?(6分)22世界政治格局是指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各种力量从自身利益出发,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时期内所形成的一种结构形态。它既是相对稳定的,又是变化发展的。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下图为二战后某次局部战争时期的宣传单。材料二近年来朝韩关系发展回顾时间事件1990年9月4日朝鲜政务院总理延亨默率领代表团参加在汉城举行的朝鲜北南方第一次总理会谈。这是朝鲜半岛分裂45年后南北双方举行的最高级别会谈2008年2月韩国李明博政府推行“对朝政策三原则”,放弃了前两任总统的“阳光政策”,导致朝韩关系不断恶化2009年8月16日朝鲜金正日会见了韩国现代集团会长玄贞恩。随后,朝韩两国联合发表了关于组织离散家属团聚、尽快重开金刚山旅游、恢复开城旅游并搞活开城工业园区等5项交流事业的协议2010年3月26日韩国“天安”号警戒舰在韩国西部海域因发生爆炸而沉没。韩国要求朝鲜就“天安”号事件道歉,表示将禁止朝鲜船只进入韩国领海,中断朝韩经贸合作和交流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历史事件反映了当时国际关系怎样的突出特点?(4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年来朝韩关系发展呈现出怎样的态势?折射出当今世界形势具有什么特点?(5分)(3)面对当今世界形势的变化,中国在经济和外交上是如何应对的?(4分)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后,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降为二等国、三等国,它们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摘自世界史(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欧洲政治家们担忧“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的主要原因。(4分)材料二“美国人的政策有时表现得令人恼火,这些表现,有时会使人想到美国的压力可能是建设欧洲的重要因素。美国并不是欧洲的一部分这在地图上是可以看到的。”“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法德合作是欧洲一切组织建设的基础”“建设欧洲是要以能行动的、具有权力的、能负担责任的因素为基础的。这些因素,就是国家。只有国家才是有权命令并有权要求服从的实体,除了由各个国家组成的欧洲之外,没有,也不可能有别的欧洲。”周荣耀戴高乐主义论(2)戴高乐的“欧洲观”的核心是什么?依据材料二简述这一核心的主要内容。(4分)材料三欧洲一体化大事记(19512004年)1951年法、德六国签订巴黎条约,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法德六国在罗马签署协定,决定实施共同农业政策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及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成为欧洲共同体1973年英国、丹麦和爱尔兰成为成员国,欧共体第一次扩大1974年欧洲理事会成立1979年欧共体成立欧洲议会1981年希腊成为成员国,欧共体第二次扩大1986年西班牙、葡萄牙成为成员国,欧共体第三次扩大1993年欧洲统一大市场正式启动,实现了人员、货物、资本和服务的自由流动1995年奥地利、瑞典和芬兰成为成员国,欧盟第四次扩大2002年欧元开始在市场上正式流通2004年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匈牙利等十国加入欧盟,欧盟第五次扩大(3)根据材料三指出“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进程中的两大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盟的第五次扩大的历史背景,并指出这次扩大反映了世界政治格局的什么重大变化?(5分)参考答案与解析1导学号:67820090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两极格局形成的理解。解答据材料信息分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即使在“冷战”讯号已经发出,杜鲁门主义已经出台以后,斯大林仍重申了两种不同制度的国家和平共处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故选B。1947年4月,“冷战”已经开始,排除A;C说法无法从材料中获得;此时两极格局还未形成,排除D。2解析:选D。从“扶助欧洲成长的夹板”这一信息可以综合判断出D项准确。3解析:选A。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和材料信息获取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对外援助并支持着本来肯定会倒向或投向共产主义阵营的国家”说明美国实施援助是为了遏制苏联势力的发展并控制世界,结合所学可知这是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故选A项。4解析:选A。根据图示和所学史实可知反映的是通过美国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帮助西欧恢复经济。故选A。5导学号:67820091解析:选D。解答本题关键在于对基本史实的掌握情况。马歇尔计划提出于1947年,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的建立均在1949年,欧洲煤钢共同体建立于1951年,联邦德国加入北约是在1955年华沙条约签订之前,故正确答案为D项,其余选项排除。6解析:选C。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违背政治学基本常识、人民含义出现重复”的含义,正确的理解应是“民主”与“共和”“人民”与“民主”的重复,由此可排除,正确,故C项符合题意。7解析:选C。柏林墙始建于1961年,是德国分裂的象征,也是“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1990年6月,民主德国政府正式决定拆除柏林墙,故C项正确;柏林墙与反法西斯战争无关,故A、B两项错误;美国赢得了美苏争霸的胜利,故D项说法错误。8解析:选C。朝鲜、韩国分裂的根源就在于美苏“冷战”。9导学号:67820092解析:选D。是1972年;是1973年;是1961年;是1967年,故D项正确,A、B、C三项错误。10解析:选B。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实力相当强大,并未削弱,故A项错误;朝鲜战争之后,“冷战”从欧洲扩展到亚洲,美国积极拉拢亚洲国家围堵中国,故B项正确;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经济调整,并未发生经济危机,故C项错误;当时美国实力强大,不结盟国家的斗争并非美国政策调整的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11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苏联退却了。肯尼迪对赫鲁晓夫做出让步”中可以看出,美苏之间相互妥协,两国之间没有直接爆发战争,这是两极格局下世界局势的基本特点。所以答案选B。12解析:选A。本题考查亚非会议与不结盟运动的关系。据所学可知,这股“政治潮流”是民族解放运动的潮流,为20世纪60年代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奠定了基础,进而促使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故选A。不结盟运动不是经济区域集团,排除B;美苏两极格局的瓦解主要是内因导致,不结盟运动没有如此大的影响,排除C。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13导学号:67820093解析:选A。戴高乐总统此段话强调一旦英国加入会让美国乘虚而入,这说明了英国追随美国的密切关系,故A项正确;戴高乐总统反对的是美国主导的共同体而非欧洲一体化,故B项错误;材料中未提及美国对待欧洲联合的态度,故C项错误;欧洲一体化一直在向前发展,没有被打断,故D项错误。14解析:选D。二战后的格局是美苏对峙格局,由于美苏势均力敌,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世界和平,故“巴黎和会时的那种明目张胆的武装干涉却没有再现”,D项正确;战后初期世界格局是美苏两极对峙,故A项不正确;美苏两极对峙造成国际形势一次又一次紧张,故B、C两项不正确。15解析:选A。时间为20世纪40年代末,也就是二战后两极格局逐步确立、美苏争霸的时期,美国在此时扶植日本主要是为了使日本重新崛起以巩固美国在亚洲利益,故A项正确;两极格局下美苏对峙,彼此不敢轻易动武,故B项错误;欧洲是美苏争霸的重点,不是亚洲,故C项错误;朝鲜战争与美国扶植日本没有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16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提取与理解能力。提取材料信息“法国退出北约”“北约总部搬迁”,可以看出法国不再在政治上和军事上追随美国,美国的领导地位动摇,故C项正确;题干不涉及西欧的经济政治合作,故A、B两项不正确;也无法看出法国和美国成为对手,故D项不正确。17导学号:67820094解析:选C。本题考查对日本崛起的理解。随着日本经济的崛起与腾飞,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加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就是其目标,故选C。日本“入常”是否成功并不能决定于非洲国家,排除A、B;日本在二战后经济腾飞固然有美国扶持,但关键取决于本国政治、经济等发展措施,排除D。18解析:选C。“18世纪英国打败法国成为世界殖民霸主”体现了“单边世界容易产生霸权”;“二战以后逐步形成美苏两分天下的格局”体现了“两极世界容易形成对峙”;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的标志为1961年不结盟运动的正式形成,说法错误;“苏联解体后形成多个力量中心使世界相对稳定”体现了“只有三极或者多极世界才是稳定的格局”,故选择C项符合题意。19解析:选D。美国极力构筑单极世界某种程度上会阻碍多极化趋势发展,故错误;中国的崛起和不断强大符合史实,故正确;欧盟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符合史实,故正确;俄罗斯逐渐走出了低谷符合史实,故正确,D项符合题意。20解析:选D。题干有两层含义:一是发展经济;二是军事冲突。此题是最佳选择题,包含最全面的是正确答案。故答案为D。21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要结合时间信息“1945年”和所学知识,简单概括美国为此采取的措施;第二小问要从整体上把握对国际格局产生的影响。第(2)问,要从当时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军事和对外关系调整等方面加以概括。第(3)问,第一小问要认真对比三则材料,结合背景知识概括作答;第二小问要综合三则材料的内容和所处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和归纳。答案:(1)措施:实行杜鲁门主义,实施马歇尔计划,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影响:世界长期处于美苏“冷战”对峙的两极格局状态。(2)从越南撤兵;承认与欧洲的伙伴关系;实现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3)不同:前者着力于与苏联的对抗;后两者着力于与世界各国的合作。特点:始终以称霸世界为战略目标;称霸策略随实力和形势的变化而调整。22导学号:67820095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二战后世界格局演变及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的理解。第(1)问特点从两极格局、两大阵营分裂对峙加以归纳。第(2)问近年来朝韩关系发展呈现的态势可以根据材料二的表格内容及当今世界总体趋势回答;折射出当今世界形势是政治上多极化趋势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等。第(3)问应对结合新时期中国外交的措施和经济体制的完善,顺应全球化来回答。答案:(1)特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对立和激烈斗争。(2)态势:和解与冲突交织。特点: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流;多极化趋势加强。(3)应对:外交: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建立新型区域合作关系。经济:深化改革开放,建立并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贸组织。23解析:第(1)问二战后欧洲政治家们担忧“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的主要原因,实际考查了二战后欧洲所面临的严峻的形势,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根据对材料二的分析、理解来回答戴高乐的“欧洲观”的核心及主要内容。第(3)问根据表格所列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回答一体化的趋势,可以了解到经济一体化和政治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第五次扩大与苏东剧变有关;反映了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答案:(1)二战后,形成了以美苏对抗为核心的两极格局;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组成了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加强了对西欧的控制。(2)核心: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主要内容:欧洲联合必须以法国和德国的和解为基本前提和首要条件;主权国家是实现欧洲联合的基础;摆脱美国的控制和影响,使欧洲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欧洲。(3)趋势: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单一的经济一体化向经济、政治一体化双重性组织发展。背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重大变化: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中历史 同步测试卷(十四)新人教版必修1)为本站会员(san****019)主动上传,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