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装配图网! | 帮助中心 装配图网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装配图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机械毕业设计(论文)-皮带盘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装夹具设计【全套图纸】

  • 资源ID:116441980       资源大小:270KB        全文页数:3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机械毕业设计(论文)-皮带盘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装夹具设计【全套图纸】

1 目目录录 1 零件的工艺性分析.1 2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1 2.1 皮带盘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1 2.1.1 皮带盘的用途 .1 2.1.2 皮带盘的主要技术要求.1 2.1.3 审查皮带盘的工艺性.3 2.1.4 确定皮带盘的生产类型.3 2.2 确定毛坯 绘制毛胚图 3 2.2.1 毛坯选择 .3 2.2.2 确定毛坯的尺寸公差和机械加工余量.3 2.2.3 绘制皮带盘铸造毛坯简图.4 2.3 拟定皮带盘工艺路线5 2.3.1 定位基准的选择 .5 2.3.2 表面加工方法的确定.6 2.3.3 加工阶段划分 .6 2.3.4 工序集中与分散6 2.3.5 工序顺序的安排 .6 2.3.6 确定工艺路线 .7 2.4 工序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和公差的确定.8 2.5 切削用量、时间定额的计算9 2 2.5.1 切削用量的计算 .9 2.5.2 时间定额的计算 12 3 齿轮加工夹具设计.15 3.1 夹具设计任务 15 3.2 定位方案确定 16 3.3 刀具导向方案确定16 3.4 夹紧方案确定 16 3.4.1 夹紧机构的选择 16 3.4.2 夹紧力的计算分析16 3.5 夹具体的设计 17 3.6 皮带装置设计 17 3.7 定位误差分析与计算18 4 方案综合评价与结论.18 4.1 方案评价 18 4.2 结论 19 5 体会与展望.19 5.1 体会 19 5.2 展望 19 参考文献.20 摘摘要要 3 本设计是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之一。通过对“皮带盘 ” 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的设计,完成了从毛坯到 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本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绘制 “皮带盘 ”的零件图、毛坯图,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综合卡 片和机械加工工序卡片,以及皮带轮V 型槽的加工夹具设计。 本次设计实现了所学理论与生产实践的结合,通过设计使学生 具有了制定工艺规程的初步能力,设计专用夹具的初步能力, 进一步提高了查阅资料,熟练地使用设计手册、参考资料等方 面的能力。通过设计全过程,熟悉了工艺计算方法,学会了进 行工艺设计的程序和方法,对于培养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 力大有裨益。 关关键键词词:皮皮带带盘盘;夹夹具具 全套图纸,加 153893706 4 A Ab bs st tr ra ac ct t This course design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Through the “sub-set of“ parts of the machining process planning and process equipment design, completed the rough machining parts to the process. The design of the main courses include: Drawing “sub-set of“ parts of the map, rough map, machining process of the preparation of integrated card and the card processing machinery, and 6 32mm-processing fixture design. The curriculum design achieved by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ombining production, through the design so that student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itial capacity of a point of order, a preliminary design for the fixture capacity, further improve the access to information, skilled use of Design Manual, reference materials, etc. The capacity. Through the whole process of design, calculation methods are familiar with the process, learn how to process design procedures and methods for cultivating independent thinking and the ability to work independently of great benefit. K Ke ey y w wo or rd ds s: : B Be el lt t p pu ul ll le ey y ;F Fi ix xt tu ur re e 5 序序 言言 一、设计目的 : 现代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是机械类专业学生在学完了机 械制造技术基础 等技术基础和专业课理论之后进行的一个实 践教学环节。其目的是巩固和加深理论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综 合运用所学理论,解决现代实际工艺设计问题的能力。通过工 艺规程及工艺装备设计,学生应达到: 1、掌握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的能力; 2、掌握加工方法及其机床、刀具及切削用量等的选择应用 能力; 3、掌握机床专用夹具等工艺装备的设计能力; 4、学会使用、查阅各种设计资料、手册和国家标准等,以 及学会绘制工序图、夹具总装图,标注必要的技术条件 等。 6 二、设计感想与体会: 毕毕业业设计就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所谓1+12,一个 团队的合作,使我们的设计成果不到三周时间就渐渐呈现在我 们的眼前。看着眼前的手工图纸、CAD 图和设计计算的手稿, 三周的设计过程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三周的设计让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这次设计可以说是三 年的课程学习所掌握的所有机械工程学科的基础知识的融会贯 通,因为我们以前曾经学得很好,但是都是理论的东西,学习 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后,终于知道理论联系实际才使我们有了 更进一步的体会。 在这次设计中,我学会的如何设计、如何计算,更重要的 是我学会了合作,我懂得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我们以前做的 设计都是一个人的,而且规模小,不需要什么规划,这次可以 说是综合了我们的所有智慧。同时,得到了我们的指导老师的 大力支持。 由于我们水平所限,设计中难免有错误和不妥之处,在此还 诚请指导老师批评指正。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1 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1)该工件铸造后,很容易造成应力的分布不均。因此, 7 铸造后进行时效处理,以改善材料的切削性能。 2)工序安排以台阶面和46 的内孔表面定位,装夹工 件,达到了设计基准,工艺基准的统一。 3)该零件大端面对 46mm 内孔中心线及台价面有位置 度要求;外圆 46mm 外圆对 180mm 分度圆有同轴度要求 . 2.1 盘毂零件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 一、盘 毂类零件特点 皮带轮 -属于盘毂类零件,一般相对尺寸比较大,制造工 艺上一般以铸造、锻造为主!一般尺寸较大的设计为用铸造的 方法,材料一般都是铸铁(铸造性能较好) ,很少用铸钢 (钢的铸造性能不佳) ;一般尺寸较小的,可以设计为锻造, 材料为钢。 1、功用 盘毂零件在机器中主要起支承、连接作用。 2、结构特点 盘毂类零件主要由端面、外圆、内孔等组成,一般零件直径大 于零件的轴向尺寸。 3、技术要求 盘毂类零件往往对支承用端面有较高平面度及轴向尺寸精度及 两端面平行度要求;对转接作用中的内孔等有与平面的垂直度 要求,外圆、内孔间的同轴度要求等。 2.2、盘类零件制造工艺特点 8 (一)盘类零件 1、毛坯选择 盘类零件常采用钢、铸铁、青铜或黄铜制成。孔径小的盘一般 选择热轧或冷拔棒料,根据不同材料,亦可选择实心铸件,孔 径较大时,可作预孔。若生产批量较大,可选择冷挤压等先进 毛坯制造工艺,既提高生产率,又节约材料。 2、基准选择 根据零件不同的作用,零件的主要基准会有所不同。一是以端 面为主(如支承块)其零件加工中的主要定位基准为平面;二 是以内孔为主,由于盘的轴向尺寸小,往往在以孔为定位基准 (径向)的同时,辅以端面的配合;三是以外圆为主(较少), 与内孔定位同样的原因,往往也需要有端面的辅助配合。 3、安装方案 (1)用三爪卡盘安装 用三爪卡盘装夹外圆时,为定位稳定可靠,常采用反爪装夹 (共限制工件除绕轴转动外的五个自由度) ;装夹内孔时, 以卡盘的离心力作用完成工件的定位、夹紧(亦限制了工件 除绕轴转动外的五个自由度) 。 (2)用专用夹具安装 以外圆作径向定位基准时,可以定位环作定位件;以内孔作径 向定位基准时,可用定位销(轴)作定位件。根据零件构形特 9 征及加工部位、要求,选择径向夹紧或端面夹紧。 (3)用虎钳安装 生产批量小或单件生产时,根据加工部位、要求的不同,亦可 采用虎钳装夹(如支承块上侧面、十字槽加工)。 4、表面加工 零件上回转面的粗、半精加工仍以车为主,精加工则根据零件 材料、加工要求、生产批量大小等因素选择磨削、精车、拉削 或其它。零件上非回转面加工,则根据表面形状选择恰当的加 工方法,一般安排于零件的半精加工阶段。 5、工艺路线 与轴相比,盘的工艺的不同主要在于安装方式的体现,当然, 随零件组成表面的变化,牵涉的加工方法亦会有所不同。因此, 该“典型”主要在于理解基础上的灵活运用,而不能死搬硬套。 下料(或备坯) 去应力处理 粗车 半精车 平 磨端面(亦可按零件情况不作安排) 非回转面加工 去毛刺 中检 最终热处理 精加工主要表面(磨或 精车) 终检 2.1.2 该零件的主要技术要求 零件的主要技术要求 加工表面 尺寸及偏 差/mm 公差及精 度等级 表面粗糙 度 形位公差 /mm 10 Ra/m 大外圆 196 g8IT1212.5 小外圆 62g8IT83.2 0.01 MC M 49 孔 49H12IT73.2 0.8A B 键槽 48H7IT63.2 2.2.3 审查零件的工艺性 1)零件材料 200 钢,切削加工性良好。 2)皮带盘 62h6mm 外圆与 46H7mm 孔有同轴度要求,为保 证加工精度,工艺安排应粗、精加工分开。 3)主要表面虽然加工精度较高,但可以在正常的生产条件下, 采用较经济的方法保证质量地加工出来。 2.2.4 确定零件的生产类型 依设计题目可知生产类型为:大批大量生产 11 2.3 确定毛坯 绘制毛胚图 2.3.1 毛坯选择 根据材料 HT200 钢,生产类型为大批大量生产及零件形状 要求。 2.3.2 确定毛坯的尺寸公差和机械加工余量 1)公差等级 由零件的功用和技术要求,确定该零件的公差等级为普通 级。 2)铸件重量 根据机械加工后零件的形状及零件材料,估算锻件毛坯重 量为=7kg。 tm 3)铸件复杂系数 对零件图进行分析计算,可大致确定铸件外廓包容体的直 径 d=196mm,高 H=99.6mm。由公式 S=7.50kg/12.0kg0.63。由此可确定该分度盘零件的 Nmmt/ 复杂系数为级。 2S 4)铸件材质系数 由于该皮带盘零件材料为HT200,是碳的质量分数大于 0.65%的碳铸铁,故该 铸件的材质系数为级。 1M 5)铸件分模线形状与零件表面粗糙度 根据该分度盘零件的形位特点,采用平直分模面。由零件 图可知,该皮带盘零件各加工表面的粗糙度Ra 均大于等于 1.6m 。 根据上述诸因素,可查表确定该铸件的尺寸公差和机械 加工余量,所得结果列于表2-2 中。 表 2-2 零件铸造毛坯尺寸公差及机械加工余量 铸件重量包容体重形状复杂材质系数公差等级 12 /kg 量/kg系数 7.311.9 2S 1M 普通级 项目/mm机械加工余量 /mm尺寸公差 /mm 备注 1 . 2 1 . 1 2 . 3 表 2-14 196 外圆 2.0 表 2-10 9 . 1 9 . 0 8 . 2 表 2-14 62 外圆 2.6 表 2-10 7 . 1 8 . 0 5 . 2 表 2-11 高度 99.6 2.0 表 2-13 5 . 1 7 . 0 2 . 2 表 2-11高度 38(台阶 面) 2.0 表 2-13 注:根据表 2-10 的表注,将此表中所有公差按1/2 分配。 2.3.3 绘制零件 铸铸造毛坯简图 由表 2-2 所得结果,绘制毛坯简。 13 2.4 拟定零件工艺路线 2.4.1 定位基准的选择 2.5.1 精基准的选择 根据该皮带盘零件的技术要求和装配要求,选择零件大端 面为精基准,零件上的很多表面都可以采用它们作为基准进行 加工,即遵循了 “基准统一 ”原则。零件46h6mm 的轴线是 设计基准,选用其作为精基准定位加工零件196g8mm 外圆 柱面和台阶面,实现了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的重合,保证了被 加工表面的垂直度和同轴度要求。在铣削键槽时采用 46g6mm 的轴心线作为精基准,做到了设计基准与工艺基准的 统一。 2.5.2 粗基准的选择 作为粗基准的表面应平整,没有飞边、毛刺或其他表面缺 欠。此处选择皮带盘226g8mm 轴线作为粗基准,可以为后续 工序准备好精基准。 2.5.2 表面加工方法的确定 根据皮带盘零件图上个加工表面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确定加工工件各表面的加工方法,如表2-3 所示。 表 2-3 皮带盘零件各表面加工方案 加工表面 尺寸精度 等级 表面粗糙 度 Ra/m 加工方案备注 大端面 IT1112.5 粗车表 1-8 外圆台阶 IT63.2 粗车半精车表 1-8 14 小端面 IT1112.5 粗车表 1-8 大外圆 IT1012.5 粗车半精车表 1-6 小外圆 IT63.2 粗车半精车表 1-8 46 孔 IT1312.5 镗表 1-7 2.5.3 加工阶段划分 该零件加工质量要求较高,可将加工阶段划分成粗加工、 半精加工两个阶段。 2.5.4 工序集中与分散 采用工序集中原则,尽可能在一次安装中加工许多表面, 或尽量在同一台设备上连续完成较多的加工要求。 2.5.5 工序顺序的安排 1)机械加工工序 遵循”先基准后其他 “、 “先粗后精 ” 、 “先主后次 ” 、 “先 面后孔 ”的原则。 2)热处理工序 因铸件的表面层有硬皮,会加速刀具磨损和钝化,为改善 切削加工性,模锻后对毛坯进行时效处理,软化硬皮;零件 196g8mm 外圆面和台阶面需进行低温时效,由于零件壁厚小, 易变形,加之加工精度要求高,为尽量控制正火变形,在零件 粗加工后安排去应力退火处理。 3)辅助工序 在粗加工和半精加工后各安排一次中间检验,精加工后安 排去毛刺、清洗和终检工序。 15 2.6.6 确定工艺路线 在综合考虑上述工序安排原则基础上,表2-4 列出了零 件的工艺路线。 表 2-4 零件工艺路线及设备、工装的选用 工序 号 工序名称机床设备刀具量具 1 铸造 2 时效 3 车 196 mm 外圆及其大平 面 C620 偏刀 90 游标卡尺 4 车 66 mm 外 圆成型 C620 偏刀 90 游标卡尺 5 扩孔至 43mm 立式钻床 Z550 麻花钻卡尺、塞规 6 中间检验 工作台塞规、百分表、 卡尺等 7 退火处理硬度 230250HB 8 镗 46 孔卧式镗床镗刀内径千分尺、 塞规 9 铣键槽立式铣床 Z550 铣刀铣刀、卡尺、 塞规、专用夹 具纹 10 去毛刺钳工台平锉 11 清洗清洗机 12 终检塞规、百分表、 卡尺等 16 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车端面, ,粗车各外圆工序(如 未特别注明,本工序相关数据的出示切削用量手册 的车 削用量选择) 1. 车端面 (1).加工条件 工作材料: HT200,b0.735GPa,铸造。 加工要求:车端面,粗车外圆表面 机床: C620-1 卧式车床 刀具:刀片材料 YT15 , 刀杆尺寸 1625mm Kr90, r010, 。12, s0,r1.0mm. (2).计算切削用量 a.粗车 196 端面,用计算法 切削深度:加工总余量 2.0mm,单边余量 1mm,一次走刀, ap2mm 进给量:根据表 4 选 f0.6-0.9mm/r。 按 C620-1 机床说明书选 f=0.52mm/r 表 26 计算切削速度:见表21 根据表 10,车刀耐用度 t60min V( 1-mTmapxvfyv)Kv 17 式中 Cv=242,xv0.15,yv0.35,m0.20 KvKMv KtvKkrvKsvKTvKKv 其中 Ktv1.0(表 21-6) ,Kkrv0.81(表 21-7) , KSV0.8(表 21-5) , KTv1.0(表 11) ,KKv1.24(表 21-9) ,KMv0.637/b 0.637/0.7350.87(表 21-1) v=(242/601-0.236000.20.750.150.520.35) 0.871.00.81 0.81.01.241.623m/s 确定机床主轴转速: ns1000v/dw 10001.623/(3.1445) 5.38r/s(323r/min) 按 C620-1 机床说明书(表 26) ,与 323r/min 相近的机床转 速为 305r/min 及 370r/min,现选 nw370r/min,所以实际切削速度 VnWdw/1000 3702263.14/1000111.53r/min(1.86r/s) 切削工时 工艺手册 表 7-1: T 左Ll1l2/nf 式中 L96/248,l14,l20 T 左48+4+0/0.523700.27min(16.2s) 18 T 右Ll1l2/nf, 式中 L96- 72/212,l14,l20 T 右12+4+0/0.523700.083min(5s) b.车 62 端面: 切削深度: 加工总余量 2mm,一次走刀, ap2mm 主轴转速和进给量: 为了提高生产率,在不影响加工质量的情况下,取与车 196 端面时的主轴转速和进给量。即 n370r/min,f0.52mm/r。所以实际切削速度 : Vdwns/10003.14167370/100083.65m/min(1.39 4m/s) 切削工时 工艺手册 表 7-1: TLl1l2/nf,式中 L72/236,l14,l20 T3640/0.523700.21min(12.6s) 2.车外圆 粗车 196 外圆。要求校验机床功率及进给强度 削深度:单边余量Z2mm,一次走刀。 ap2mm, 进给量:查表 4,f0.6-0.9mm/r。按机床说明书取 f=0.6mm/r。 计算切削速度:按表21 V( 1-mTmapxvfyv)Kv,式中 19 Cv=242,xv0.15,yv0.35,m0.20,KvKMv KtvKkrvKsvKTvKKv 其中 Ktv1.0(表 21-6) ,Kkrv0.81(表 21-7) , KSV0.8(表 21-5) , KTv1.0(表 11) ,KKv1.0(表 21-9) ,KMv0.637/b 0.637/0.7350.87(表 21-1) V(242/601-0.236000.22.760.150.60.35) 0.871.00.81 0.81.01.01.03m/s(61.8m/min) 确定主轴转速: ns1000v/dw 100061.8/3.14226205.02r/min 按机床选取 n230r/min,所以实际切削速度 VnWdw/1000 3.14196230/100032.5m/min (1.94m/s) 校验机床功率: 由表 22 中查得: PmFzV10-3KW,式中 Fz可由表 13 查出, 当 b0.569-0.951GPa,ap2.0mm,f0.6mm/r, V1.66m/s 时,Fz2350N,切削力 Fz的修正系数为 KKrFz0.89, Kr0Fz1.0(表 22-3) 20 故 Fzc23500.89=2091.5N Pmc FzV10-32091.51.1610-32.43kw,按机床说 明书,当 n230r/min 时,机床主轴允许功率PE5.9kw, 因 PmcPE 故所选切削用量可在C620-1 车床上进行。 校验机床进给系统强度:根据C620-1 机床说明书,其进给机 构允许走刀力 Fmax3530N,由表 16,当 b0.669- 0.794GPa,ap2.8mm, f0.75mm/r,V1.66m/s,Kr90时,走刀力 Fxc760N。 切削时 Fx的修正系数为 Kr0Fx1.0,KsFx1.0,KKrFx1.17(表 22-3) 故实际走刀力为 Fxc7601.01.01.17889.2N,则所 选 f0.6mm/r 的进给量可用。 切削工时 工艺手册 表 7-1: TLl1l2/nf,式中 L35.5,l14,l23 T35.5+4+3/2300.60.31min(18.6s) 考虑到该零件台阶面较多,如若各台阶面都采用不同的转速和 不同的进给量,则效率不高,故在不影响加工质量的情况下, 粗车该轴时,采用主轴转速230r/min,粗车进给量 21 f0.6mm/r。 粗车 62 外圆 切削深度:单边余量1mm,一次走刀, ap1mm 进给量 f=0.6mm/r 主轴转速 n=230r/min,所以实际切削速度 VnWdw/1000=3.1462230/1000=52m/min(0.87m /s) 切削工时: TLl1l2/nf,式中 L400.5,l14,l20 T400.5+4/2300.6=2.93min 钻孔 10mm。要求校验机床的功率和扭矩。 选择钻头:选莫氏锥柄麻花钻,其直径d0=10mm,钻头几何 形状(表 1 及表 2):双锥修磨横刃、棱带,=30, 2=118,21=70,0=10,=50。 切削用量: 进给量:根据表 5,当钢的 b0.784GPa,d=20m 时, f=0.350.43mm/r,按机床取 f=0.43mm/r. 切削速度:根据表11,b=0.735GPa 的 40Cr 钢加工性属 7 类。由表 10,当加工性为第 7 类,f0.49mm/r,双横刃磨 的钻头, d0=10mm 时,Vt=0.30m/s(18m/min) ,切削速度的 修正系数: KTV=1.0(表 10) , 22 KCV=1.0(表 23) ,Klv=1.0(表 23) ,Ktv=1.0(表 21-6) 。故 V=0.30 主轴转速: n=1000V/dw 100018/3.1410286.6r/min 按机床说明书去取nW=400r/min,所以实际切削速度为: VnWdw/1000 3.146400/1000 7.536m/min (0.45m/s) 校验机床功率及扭矩: 根据表 17,当 f0.51mm/r,d021mm 时,Mt=76.81Nm。 扭矩的修正系数 KMM=1.11,KWM=1.0,故 Mc=76.811.1=85.26Nm。根据钻床说明书,当 n=400r/min 时,Mm=115.8Nm。据表 19,当 b=0.6670.804GPa,d0=20mm,f0.38mm/r,V0.29m/ s 时,Pm=1.7Kw。根据钻床说明书, PE=4.50.81=3.645Kw。由于 McMm,PmPE,故选择的切削 用量可用。 粗精铣 45mm 端削边 (如未特别注明,本工序相关数据的出 示切削手册 的铣削用量选择) 1.铣键槽: 选择铣刀:采用错齿三面刃盘铣刀,齿数为18。耐用度 23 T=7200s(表 8) 机床: X62W 铣床 切削用量: 进给量 af:根据 X62W 铣床说明书(表 24) ,其功率为 7Kw。属中等系统刚度。根据表3,af=0.080.15mm/z,现 取 af=0.15mm/z。 切削速度和每秒进给量vf:根据表 9,当 d=100mm,z=18,ap=1240mm,ae1=4mm, af0.18mm/z 时,vt=0.35m/s,nt=1.13r/s,vft=1.40mm/r 各修正系数为 KMv=KMn=KMvf=0.69,KSv=KSn=KSvf=0.8,KZv=KZn=0.9,KZvf=2.7 所以 v=vtKv=0.350.690.80.9=0.17m/s n=ntKn=1.130.690.80.9=0.56r/s vf=vftKvf=1.400.690.82.7=2.087mm/r 根据机床取 nc=0.625r/s,vfc=2.5mm/s,因此实际切削速度 和每齿进给量为: vc=dnc=/1000=3.141000.625/1000=0.196m/s vfc=vfc/ncz=2.5/0.62518=0.22mm/z 切削工时: TL/vf,式中 Ll+y+,l45,根据表 19,y+=23mm T45+23/0.50.746min(91s) 24 切槽 V 型槽 1.选用刀具: W18Cr4V,几何形状: h1=20,h=25,H1=18,B=3r0=7,0=5。车刀耐用度 T=3600s(表 10) 2.切削用量: 切削深度: ap=2.5mm 进给量:查 工艺手册 表 3-16,f=0.10.14mm/r 主轴转速:为了缩短辅助时间,取主轴转速n=460r/min, 所以实际切削速度 v=nd/1000 3.1445460/100065m/min (1.1m/s) 切削工时: 工艺手册 表 7-1 TL/nf,式中 Ld-d1/2+l1,l14,L=45-42/2+4=5.5 T5.5/4600.120.10min(6s) 倒角:采用 45车刀,为了缩短辅助时间,取倒角时的主轴 转速 n=460r/min,手动进给。 切切削削深深度度 :单边余量 Z2.76mm,一次走刀。 ap2.76mm, 进进给给量量 :查表 4,f0.6-0.9mm/r。按机床说明 书取 f=0.6mm/r。 计计算算切切削削速速度度 :按表 21 V( 1-mTmapxvfyv)Kv,式中 Cv=242,xv0.15,yv0.35,m0.20,KvKM v KtvKkrvKsvKTvKKv 其中 Ktv1.0(表 21-6) ,Kkrv0.81(表 21- 7) ,KSV0.8(表 21-5) , KTv1.0(表 11) ,KKv1.0(表 21-9) , KMv0.637/b 25 0.637/0.7350.87(表 21-1) V( 242/601-0.236000.22.760.150.60.35) 0.871.00.81 0.81.01.01.03m/s(61.8m/min) 确确定定主主轴轴转转速速 : ns1000v/dw 100061.8/3.1496205.02r/min 按机床选取 n230r/min,所以实际切削速度 VnWdw/1000 3.1496230/100069.33m/min (1.16m/s) 校校验验机机床床功功率率 : 由表 22 中查得: PmFzV10-3KW,式中 Fz可由表 13 查出,当 b0.569-0.951GPa,ap2.0mm,f0.6mm/r, V1.66m/s 时, Fz2350N,切削力 Fz的修正系 数为 KKrFz0.89, Kr0Fz1.0(表 22-3) 故 Fzc23500.89=2091.5N Pmc FzV10-32091.51.1610-32.43kw,按 机床说明书,当n230r/min 时,机床主轴允许功 率 PE5.9kw,因 PmcPE 故所选切削用量可在C620-1 车床上进行。 校校验验机机床床进进给给系系统统强强度度:根据 C620-1 机床说明书, 其进给机构允许走刀力Fmax3530N,由表 16,当 b0.669-0.794GPa,ap2.8mm, f0.75mm/r,V1.66m/s,Kr90时,走刀力 Fxc760N。 切削时 Fx的修正系数为 Kr0Fx1.0,KsFx1.0,KKrFx1.17(表 22-3) 故实际走刀力为 Fxc7601.01.01.17889.2N,则所选 f0.6mm/r 的进给量可用。 切切削削工工时时 工艺手册 表 7-1: TLl1l2/nf,式中 L35.5,l14,l23 T35.5+4+3/2300.60.31min(18.6s) 3 V 型槽加工夹具设计 3.1 夹具设计任务 . 一个优良的机床夹具必须满足下列基本要求: 26 (1)保证工件的加工精度 保证加工精度的关键,首先在于正 确地选定定位基准、定位方法和定位元件,必要时还需进行定位误差分 析,还要注意夹具中其他零部件的结构对加工精度的影响,确保夹具能 满足工件的加工精度要求。 (2)提高生产效率 专用夹具的复杂程度应与生产纲领相适应, 应尽量采用各种快速高效的装夹机构,保证操作方便,缩短辅助时间, 提高生产效率。 (3)工艺性能好 专用夹具的结构应力求简单、合理,便于制造、 装配、调整、检验、维修等。 专用夹具的制造属于单件生产,当最终精度由调整或修配保证时,夹 具上应设置调整和修配结构。 (4)使用性能好 专用夹具的操作应简便、省力、安全可靠。在 客观条件允许且又经济适用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采用气动、液压等机械 化夹紧装置,以减轻操作者的劳动强度。专用夹具还应排屑方便。必要 时可设置排屑结构,防止切屑破坏工件的定位和损坏刀具,防止切屑的 积聚带来大量的热量而引起工艺系统变形。 (5)经济性好 专用夹具应尽可能采用标准元件和标准结构,力 求结构简单、制造容易,以降低夹具的制造成本。因此,设计时应根据 生产纲领对夹具方案进行必要的技术经济分析,以提高夹具在生产中的 经济效益。 下图所示为皮带盘加工V 型槽的工序简图。已知:零件 材料为 HT200,毛坯为铸件,所用机床为立式钻床Z550,大 批大量生产规模。 27 3.2 定位方案确定 按基准重合原则选择45mm 孔轴心线和端平面作 为定位基准,定位方案如图所示。孔的内表面限制工件五个自 由度,属于过定位。因两个定位面经过精加工,垂直度较高, 允许过定位。此外,由于加工零件直径比较大、壁薄,采用如 上定位方案,有利于提高定位的稳定性与支撑刚度。 3.3 刀具导向方案确定 为能迅速、准确地确定刀具与夹具的相对位置,钻夹具上 都应设置引导刀具的元件 钻套。钻套一般安装在钻模板 上,此处,采用钻模板与夹具体一体的结构,有利于提高夹具 刚度。因为我们这个是车夹个就不需要的了,两顶尖在一个 轴线上 . 3.4 夹紧方案确定 3.4.1 夹紧机构的选择 采用简单手动螺旋夹紧机构,使工件的装卸迅速、方便, 如图 3-2 所示。 3.4.2 夹紧力的计算分析 夹紧力的大小,对工件装夹的可靠性,工件和夹具的变形, 夹紧装置的复杂程度等都有很大的影响,可根据公式 计算夹紧力。考虑到切削力的变化和工艺系统变形等因 JoJKFF 素,一般在粗加工时取K=2.53;精加工时取 K=1.52。 此处,通过受力分析可知,夹紧力方向与与钻头进给方向相同, 因此,所选夹紧机构能够满足要求。 28 3.5 夹具体的设计 夹具体必须将定位、导向、夹紧装置链接成一体,并能正 确地安装机床上。本夹具采用铸铁夹具体,此方案安装稳定、 刚性好,但周期较长,成本略高。 3.7 定位误差分析与计算 定位误差由基准不重合误差和基准移位两部分组成, db jb 定位误差的大小是两项误差在工序尺寸方向上的代数和,即 = dw jb db 定位方案可知定位基准与工序基准重合,所以=0。零 db 件在定位衬套中定位时,由于(最小间隙)无法通过调整 min 刀具预先予以补偿,所以在加工尺寸方向上的最大基准移位误 差可按最大孔和最小轴(配合代号H7/p6)求得(配合代号 H7/p6),则 =0.087mm dbmindD 综上所述,夹具的定位误差为=0.087mm,满 dw jb db 足要求。 4 方案综合评价与结论 4.1 方案评价 1)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较为合理。 2) V 型槽加工夹具设计的定位方案合理,可以实现在一次装夹 中不断加工两个槽。但当皮带盘装置在工作负荷较大时,容 易产生振动,迫使定位销受力变形,而影响加工精度。所以, 应当设计锁紧机构,以防止分度盘松动。 3) 皮带盘与夹具体的连接不稳固,可以通过改善二者结构形式 解决这一问题。 29 4) 底板铸成一体的夹具体结构虽然有助于提高刚度,但是增加 了铸造和加工难度。 4.2 结论 本设计方案基本达到设计的要求,但仍然有许多需要改进之 处。 5 体会与展望 5.1 体会 专用夹具的设计,可以了解机床夹具在切削加工中的作用:可靠地 保证工件的加工精度,提高加工效率,减轻劳动强度,充分发挥和扩大 机床的给以性能。本夹具设计可以反应夹具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如定 位精度、夹紧方式、夹具结构的刚度和强度、结构工艺性等问题。 5.2 展望 夹具是机械加工不可缺少的部件,在机床技术向高速、高 效、精密、复合、智能、环保方向发展的带动下,夹具技术正 朝着高精、高效、模块、组合、通用、经济方向发展。 . . 30 参考文献 1陈国香,机械制造与模具制造工艺学,情话大学出版社, 2006.5 2李彩霞,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技术,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6.1 3黄健求,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1 4陈宏钧,实用金属切削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9 5杨峻峰,机床及夹具,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3 6方子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5.1 7王伯平,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4 8武良臣,敏捷夹具设计理论及应用,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3.9 9孙丽媛,机械制造工艺及专用夹具设计指导,冶金工业出 版社, 2002.12 10杨叔子,机械加工工艺师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1.8 11秦宝荣,机床夹具设计,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8.2 31

注意事项

本文(机械毕业设计(论文)-皮带盘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装夹具设计【全套图纸】)为本站会员(good****022)主动上传,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