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装配图网! | 帮助中心 装配图网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装配图网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山东省泰安市2019中考化学复习 第一部分 基础过关 第九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课件.ppt

  • 资源ID:11505126       资源大小:2.27MB        全文页数:77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4.9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4.9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山东省泰安市2019中考化学复习 第一部分 基础过关 第九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课件.ppt

第九单元海水中的化学,总纲目录,泰安考情分析,基础知识过关,一、含钠化合物之间的转化,Ca(OH)2+Na2CO3CaCO3+2NaOH或Ba(OH)2+Na2CO3BaCO3+2NaOHNa2CO3+CaCl2CaCO3+2NaCl,(或Na2CO3+BaCl2BaCO3+2NaCl)Na2CO3+2HCl2NaCl+CO2+H2O(或Na2CO3+H2SO4Na2SO4+CO2+H2O)2NaHCO3Na2CO3+H2O+CO2Na2CO3+CO2+H2O2NaHCO3NaHCO3+HClNaCl+CO2+H2O(或2NaHCO3+H2SO4Na2SO4+2CO2+2H2O)NaCl+AgNO3AgCl+NaNO3Na2SO4+BaCl22NaCl+BaSO4,知识点一海洋化学资源二、含钙化合物之间的转化CaCO3CaO+CO2CaO+H2OCa(OH)2Ca(OH)2+2HClCaCl2+2H2O(合理即可),CaCO3+2HClCaCl2+CO2+H2OCaCl2+Na2CO3CaCO3+2NaCl(合理即可)Ca(OH)2+CO2CaCO3+H2O(合理即可),1.海水提镁(1)流程:海水或卤水氢氧化镁氯化镁镁操作为过滤,操作为蒸发。(2)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l2+Ca(OH)2Mg(OH)2+CaCl2;Mg(OH)2+2HClMgCl2+2H2O;MgCl2Mg+Cl2。,2.海底矿物天然气水合物的主要成分为甲烷,又被称为可燃冰,3.海水淡化,特别提醒膜法右侧海水加压后的变化,知识点二海水晒盐,1.海水晒盐(1)原理:蒸发结晶,海水经过风吹日晒,使溶剂不断蒸发,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增大,直至形成饱和溶液,继而析出晶体。(2)海水“晒盐”的过程海水蒸发池结晶池,2.粗盐提纯(1)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详见核心实验突破)步骤:溶解过滤蒸发。玻璃棒的作用:搅拌,加速溶解;引流;搅拌,防止因局部受热不均匀,造成液滴飞溅。(2)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去除蒸发结晶得到的食盐中还含有硫酸钠、氯化镁和氯化钙等可溶性杂质,可用化学方法除去,净化过程如下:,特别提醒1.加入过量BaCl2溶液的作用:除去溶液中的Na2SO4;,2.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的作用:除去溶液中过量的BaC2和CaCl2;,3.加入过量NaOH溶液的作用:除去溶液中的MgCl2;,4.加足量盐酸的作用:除去溶液中的NaOH和Na2CO3。,知识点三海水“制碱”氨碱法制纯碱(1)制取原料:纯碱是以食盐、二氧化碳为原料,以氨为媒介,采用氨碱法制得的。(2)制取原理:NaCl+NH3+CO2+H2ONaHCO3+NH4Cl;2NaHCO3Na2CO3+H2O+CO2。(3)制取流程:食盐水饱和食盐水饱和氨盐水碳酸氢钠纯碱,特别提醒1.氨碱法是比利时化学家索尔维发明的,不是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发明的。,2.先通氨气后通二氧化碳的原因:先通氨气将饱和食盐水变成含氨的饱和食盐溶液易于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3.碳酸氢钠先析出的原因: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小。,4.碳酸氢钠析出后溶液中的溶质种类:溶液中的溶质肯定有氯化铵和碳酸氢钠(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小,达到饱和后析出,剩余溶液是碳酸氢钠的饱和溶液),可能有未完全反应的氯化钠。,知识点四纯碱的性质,1.物理性质碳酸钠俗称纯碱或苏打,通常情况下为白色粉末,易溶于水,常用于石油精炼、粗盐精制、硬水软化、人造纤维和玻璃生产等,还广泛用于冶金、造纸、纺织印染和洗涤剂的生产。,2.化学性质(1)与酸碱指示剂作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2)与酸反应(写图中物质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下同):Na2CO3+2HCl2NaCl+H2O+CO2;Na2CO3+H2SO4Na2SO4+H2O+CO2。,(3)与碱反应:Na2CO3+Ca(OH)22NaOH+CaCO3;Na2CO3+Ba(OH)22NaOH+BaCO3。(4)与盐反应:Na2CO3+CaCl22NaCl+CaCO3;Na2CO3+BaCl22NaCl+BaCO3。知识拓展碳酸氢钠的性质和用途,1.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通常为白色粉末,能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受热易分解。,2.碳酸氢钠可做灭火器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剂;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制造饮料的原料;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知识点五盐的化学性质,知识点六复分解反应,1.定义: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2.反应可表示为AB+CDAD+CB。,3.特点:在水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元素化合价不变,即“双交换,价不变”。,4.反应类型(1)盐+酸新酸+新盐(2)盐+碱新碱+新盐(3)盐1+盐2新盐1+新盐2(4)酸+金属氧化物盐+水,5.反应条件:只有当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后有气体或沉淀或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实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1.实验用品:烧杯、玻璃棒、漏斗、酒精灯、蒸发皿、坩埚钳、铁架台(带铁圈)、托盘天平、药匙、量筒、滤纸、火柴等。,2.实验装置及顺序,3.实验操作(1)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一定量的食盐。(2)溶解:将食盐倒入烧杯中,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水,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直至粗盐不再溶解。(3)过滤:将烧杯中的液体沿着玻璃棒倒入过滤器,进行过滤。(4)蒸发:将仪器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安装好,将过滤后的溶液倒入蒸发皿,用酒精灯加热蒸发,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晶体时,停止加热。特别提醒过滤后若滤液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有:容器不洁净;滤纸已破损;过滤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等。,例1(2018新泰一模)下图粗盐提纯的操作步骤中,不需要使用玻璃棒的是(A)A.操作B.操作C.操作D.操作,解析操作是量取15mL水,所需仪器是量筒和胶头滴管,不需要使用玻璃棒。,变式1-1海洋是丰富的化学资源宝库,通过晾晒海水,可以得到含少量泥沙的粗盐。实验室为了得到纯净的NaCl(不考虑可溶性杂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1)操作、的名称依次是溶解、过滤、蒸发。(2)操作、中都用到玻璃棒,在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为引流。(3)操作中看到蒸发皿中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变式1-2(2017上海,48,6分)提纯含少量泥沙的粗盐样品,实验过程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数据如下。,变式1-2(2017上海,48,6分)提纯含少量泥沙的粗盐样品,实验过程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数据如下。,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0g/100g水。该实验是利用泥沙难溶于水而氯化钠易溶于水的性质进行提纯的,操作的名称是过滤。关于蒸发叙述正确的是ac(选填编号)。a.蒸发是通过加热的方法将水汽化除去的b.所需仪器为酒精灯、蒸发皿、温度计c.搅拌可以防止蒸发过程中食盐飞溅d.加热过程中用试管夹夹住蒸发皿移动,使其均匀受热溶解时,加入水的合适的量约为30(选填“15”“30”或“60”)mL,理由是10g粗盐中氯化钠的质量小于10g,根据20,时,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6.0g/100g水计算可知,用30mL水氯化钠能全部溶解,若使用60mL水会导致过滤及蒸发的时间过长,降低实验效率(注意:本题答案需要解释为什么60mL水不符合,考生很容易解释不全)。,解析根据表中数据可知20时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6.0g/100g水。泥沙难溶于水,氯化钠易溶于水,加水溶解后过滤可除去泥沙。蒸发是通过加热的方法将水汽化除去的,故a正确;蒸发过程中所需的仪器有铁架台、酒精灯、蒸发皿和玻璃棒,故b错误;蒸发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以防局部过热,液滴飞溅,故c正确;夹持蒸发皿应使用坩埚钳,故d错误。20时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6.0g/100g水,则溶解10g氯化钠需要水的体积约为28mL,因此用30mL水,氯化钠能全部溶解,若使用60mL水会导致过滤和蒸发时间过长。,泰安真题精练,考点一海水“制碱”,1.(2018泰安,19,1分)从海水中制备纯碱和金属镁的流程如下图所示:,C.上述流程涉及三种基本反应类型D.流程、是通过化学方法富集氯化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A.流程中依次向粗盐水中加入过量Ca(OH)2溶液、Na2CO3溶液和适量稀盐酸去除杂质B.流程吸氨是使溶液呈碱性,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解析粗盐水中主要含有CaCl2、MgCl2等可溶性杂质,过量的Ca(OH)2溶液,能除去MgCl2,再加过量的Na2CO3溶液,除去CaCl2和过量的Ca(OH)2,过滤,最后加适量的盐酸,除去过量的Na2CO3和生成的NaOH,流程能除去杂质,故A正确。流程吸氨是使溶液呈碱性,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故B正确。流程中发生的反应是氯化镁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钙,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钙,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都属于复分解反应;流程发生的反应是NH4HCO3+NaClNaHCO3+NH4Cl,属于复分解反应,流,程中发生的反应是碳酸氢钠分解为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分解反应,流程是氯化镁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钙,属于复分解反应,流程是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流程是氯化镁通电分解生成镁和氯气,属于分解反应,上述流程涉及两种基本反应类型,故C错误;流程是氯化镁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钙、流程是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通过化学方法富集氯化镁,故D正确。,2.(2015泰安,16,2分)氨碱法生产纯碱的主要反应原理如下:(1)NaCl+NH3+CO2+H2ONaHCO3+NH4Cl(2)2NaHCO3Na2CO3+CO2+H2O对上述信息的有关理解不正确的是(B)A.用食盐制纯碱需要含碳、氧元素的物质B.(1)中析出晶体后剩余溶液只有一种溶质C.氨盐水比食盐水更易吸收二氧化碳D.碳酸氢钠比碳酸钠受热更易分解,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氯化钠中含钠、氯元素,而碳酸钠中含碳、氧、钠元素,因此用食盐制纯碱,还需要含碳、氧元素的物质;析出晶体后的剩余溶液中溶质有NaHCO3、NH4Cl等;氨盐水显碱性,与二氧化碳能反应,比食盐水更易吸收二氧化碳;碳酸氢钠不稳定,加热易分解。,考点二盐的化学性质,3.(2013泰安,30,10分)小亮同学想通过实验探究某企业采用的氨碱法制的纯碱样品的成分及含量。提出问题1:该纯碱样品中含有哪些物质?猜想与假设:通过分析,小亮做出如下假设:(1)只含有Na2CO3;(2)含有Na2CO3和NaHCO3。查阅资料:,(1)表中的现象为产生气泡;(2)现象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实验探究:为了确定纯碱样品的成分,小亮设计如下实验方案,请你一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实验反思:实验步骤中,氯化钙溶液过量的目的是除尽样品溶液中的Na2CO3。提出问题2:如何测量该纯碱样品中各物质的含量?(1)为测量该纯碱样品各成分的含量,小亮设计了图(1)装置,通过称量装置B得到质量变化来确定样品中各成分的含量。该装置气密性良好,稀硫酸与样品、进入装置B的CO2与NaOH均完全反应,操作无误,但多次实验发现,测定结果有偏差。造成偏差的原因有空气中的CO2进入装置B被氢氧化钠吸收;装置A中残留的CO2未被装置B中的氢氧化钠吸收。,(1),(2)小亮在老师的指导下重新设计了如图(2)的实验装置,该实验有以下操作步骤:检查装置气密性,将wg干燥的样品放入锥形瓶中;称量盛有氢氧化钠浓溶液的B瓶质量;打开活塞b,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关闭活塞b;向锥形瓶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再次称量盛有氢氧化钠浓溶液的B瓶质量;打开活塞b,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根据B瓶增加的质量,计算样品中各成分的含量。,该实验的正确步骤是。,解析提出问题1:查阅资料:(1)稀盐酸可以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气体,所以现象为产生气泡;(2)碳酸钠可以和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实验探究:碳酸钠可以和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Cl2CaCO3+2NaCl;碳酸氢钠和氯化钙溶液不反应,但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加入稀盐酸后可以观察到有气泡冒出。,实验反思:碳酸钠也可以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为了防止碳酸钠对碳酸氢钠的检验产生干扰,应该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将碳酸钠全部除去。提出问题2:(1)装置B与大气相通,空气中的CO2会进入装置B而被吸收,此外装置A中会残留一部分CO2,故测定结果有偏差。,考点三复分解反应,4.(2014泰安,20,2分)现有a、b、c、d四种无色溶液,分别是碳酸钾溶液、硫酸溶液、氯化钡溶液、盐酸中的一种。两两混合后出现下图所示的现象,试确定a、b、c、d分别为(D)A.硫酸溶液、碳酸钾溶液、氯化钡溶液、盐酸B.氯化钡溶液、盐酸、碳酸钾溶液、硫酸溶液C.碳酸钾溶液、硫酸溶液、盐酸、氯化钡溶液,D.盐酸、硫酸溶液、碳酸钾溶液、氯化钡溶液,解析碳酸钾溶液、硫酸溶液、氯化钡溶液、盐酸四种溶液中,氯化钡溶液与碳酸钾溶液、硫酸溶液混合都会产生白色沉淀,结合图中信息可确定d为氯化钡溶液,c、b分别是碳酸钾溶液和硫酸溶液中的一种,则a为盐酸;根据盐酸与碳酸钾溶液混合产生气体,与硫酸混合无现象,结合图中信息,即可确定c为碳酸钾溶液,b为硫酸溶液。,5.(2012泰安,24,3分)重结晶后的食盐中往往还含有少量的硫酸钠、氯化镁、氯化钙等杂质,它们在溶液中主要以S、Mg2+、Ca2+的形式存在,为将这些杂质除净,可向食盐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钡溶液,然后加入盐酸调至溶液pH=7,最后经过过滤、蒸发得到精盐。下列操作及加入溶液顺序错误的是(D)A.BaCl2、NaOH、Na2CO3、过滤、HClB.BaCl2、Na2CO3、NaOH、过滤、HClC.NaOH、BaCl2、Na2CO3、过滤、HClD.Na2CO3、BaCl2、NaOH、过滤、HCl,解析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将镁离子除去;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可以将硫酸根离子除去;先除镁离子,或者先除硫酸根离子都可以,钙离子用碳酸钠除去,但是碳酸钠溶液要在氯化钡溶液之后加入,这样碳酸钠会除去反应剩余的氯化钡,杂质离子都沉淀了之后,再进行过滤,最后再加入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据此分析各选项,D选项不符合上述要求,故选D。,6.(2016泰安,25,5分)初中化学中,我们学习了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OH-H2O。如下图。像这种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一般按以下步骤:(以Na2SO4与BaCl2反应为例)写出Na2SO4与Ba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SO4+BaCl2BaSO4+2NaCl;把易溶于水、易电解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把难溶的物质、气体和水等仍用化学式表示。上述方程式可改写成:2Na+S+Ba2+2Cl-BaSO4+2Na+2Cl-;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Ba2+SBaSO4;检查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请回答:,(1)下列各组中的离子,在pH=3的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C;A.Na+、Mg2+、Cl-、SB.Na+、K+、Cl-、OH-C.Na+、Cu2+、Cl-、SD.Na+、K+、Cl-、C(2)写出稀盐酸滴在石灰石上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aCO3+2H+Ca2+H2O+CO2;(3)写出一个与离子方程式Mg+2H+Mg2+H2相对应的化学方程式Mg+H2SO4MgSO4+H2或Mg+2HClMgCl2+H2;(4)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实质上就是两种化,合物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只要具备生成物中有气体或沉淀或水(或H2O),反应就能发生。,解析Na2SO4与Ba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O4+BaCl2BaSO4+2NaCl。(1)pH=3的溶液显酸性,H+和OH-反应生成水,故B不符合题意;H+和C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D不符合题意。(2)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H2O+CO2。(3)与离子方程式Mg+2H+Mg2+H2相对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为Mg+H2SO4MgSO4+H2或Mg+2HClMgCl2+H2。(4)复分解反应实质上就是两种化合物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生成物中有气体或沉淀或水,反应就能发生。,考点四实验探究: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7.(2014泰安,26,4分)海洋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海水“制碱”体现了化学科学在改造物质中的智慧。下图是某厂生产纯碱的工艺流程图:请完成下列问题:(1)该厂最终产品有纯碱、氯化铵(或碳酸钠、氯化铵),(填物质名称);(2)流程中为了除去杂质,加入过量BaCl2溶液、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填字母序号);A.加入三种溶液的顺序不能调整B.加入三种溶液将粗盐水中的S、Mg2+、Ca2+转化为沉淀C.按流程所加溶液的顺序除杂,过滤后得到四种沉淀(3)在流程中,如果加入氨气不是为了生产氯化铵,氨气在制碱过程中的作用是使溶液显碱性,有利于二氧化碳的吸收;(4)写出流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HCO3Na2CO3,+CO2+H2O。,解析(1)除去氯化钙、氯化镁、硫酸钠后,再进行氨化、碳酸化,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碳酸氢钠以结晶形式析出,加热碳酸氢钠可以得到碳酸钠,通过降温结晶可以得到氯化铵,因此该厂最终产品有碳酸钠和氯化铵。(2)加入三种溶液的顺序可以调整为:先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除去氯化镁,再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除去硫酸钠,最后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钡;加入三种溶液能够将粗盐水中的S、Mg2+、Ca2+分别转化为沉淀;按流程所加溶液的顺序除杂,过滤后得到四种沉淀,它们是硫酸钡、氢氧化镁、碳酸钙和碳酸钡。(3)在流程中,如果加入氨气不是为了生产氯化铵,氨气在制碱过程中的作用,是使溶液显碱性,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4)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二氧化碳。,山东真题精练,考点一海水“晒盐”,1.(2016淄博,15,2分)海水“晒盐”得到的是粗盐,粗盐提纯的步骤可简单地概括为:溶解过滤蒸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A.实验前需要查阅资料,了解食盐在室温时的溶解度B.粗盐若未能充分溶解,则实验结果中食盐的含量将偏低C.过滤后得到的滤渣是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D.蒸发时需将滤液全部蒸干再停止加热,解析蒸发时,应加热到有较多晶体出现时停止加热,不应该全部蒸干再停止加热,故D错误。,考点二海水“制碱”,2.(2016青岛,16,1分)“NaCl+CO2+NH3+H2ONaHCO3+NH4Cl”是著名的“侯氏制碱法”的重要反应。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D)A.NaHCO3是纯碱B.析出晶体后剩余溶液中溶质只有NH4ClC.配制饱和食盐水时,可通过搅拌来提高食盐的溶解度D.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氨气的作用是使溶液呈碱性,促进二氧化碳的吸收,解析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纯碱是Na2CO3,故A错误;析出晶体后剩余溶液中溶质有NH4Cl、NaHCO3等,故B错误;配制饱和食盐水时,搅拌只能加快食盐的溶解,不能提高食盐的溶解度,故C错误;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能更好地吸收二氧化碳,故D正确。,3.(2016枣庄,35,4分)1926年的“联合制碱法”改进了国外的纯碱生产工艺,主要流程如图所示:(1)它是由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创立的。(2)如何取出从沉淀池中不断结晶析出的碳酸氢钠:过滤(填操作名称);碳酸氢钠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灭火器的二氧化碳,发生剂(或食品工业的发酵粉或制造饮料的原料或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剂等)(写出一种即可)。(3)它使原料氯化钠的利用率从70%提高到96%,主要是因为设计了(填流程图中的编号)的循环。,解析(1)联合制碱法是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创立的。(2)从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中分离出固体的方法为过滤;碳酸氢钠可以作发酵粉、灭火器的二氧化碳发生剂或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剂等。(3)根据流程图知,母液中溶质为氯化铵,向母液中通氨气并加入氯化钠,冷却析出副产品NH4Cl,循环是将未反应的氯化钠返回沉淀池中,提高了氯化钠的利用率。循环是将煅烧碳酸氢钠时生成的二氧化碳进行循环利用。,考点三纯碱的化学性质,4.(2016聊城,20,6分)多角度看物质,有助于加深对物质的认识。Na2CO3是一种常见的盐,请回答:(1)Na2CO3溶液显碱性,其pH>7(填“”或“=”);(2)Na2CO3可看成是碱和氧化物反应的产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2NaOHNa2CO3+H2O;(3)Na2CO3作为反应物之一,请写出一个符合A+BC+D的化学方程式:Na2CO3+Ca(OH)2CaCO3+2NaOH。,解析(1)Na2CO3溶液显碱性,其pH>7;(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3)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的反应符合A+BC+D规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考点四复分解反应,5.(2017济宁,5,2分)酸、碱、盐溶解性表为我们确定常见物质的溶解性提供了方便,下表是溶解性表的一部分,结合表格和溶解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表(20),A.绘制表格的依据是物质的溶解度B.常见物质一般可分为:溶、微溶和不溶C.Ca(OH)2、CaSO4和CaCO3的溶解度都大于1gD.Ca2+、N、Cl-三种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解析CaCO3的溶解性是不溶,溶解度小于0.01g,故选项C说法错误。,考点五海水晒盐、制碱、制镁综合题,6.(2017烟台,18,7分)十三五期间,烟台将建设大型海水淡化厂。绿色生态、综合利用海洋资源将是设计的重点。如图是某设计院设计的综合利用海水的流程图。据图回答问题:(1)反渗透膜法与滤纸过滤法在原理上都是利用混合体系中各物质的颗粒大小不同进行分离的方法。,(2)过程是氨碱法制纯碱的一个流程,需要向饱和的食盐水中先后加入的两种物质是NH3、CO2(写化学式)。(3)过程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而不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原因是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4)如果要充分利用海边贝壳资源,过程生成氢氧化镁的化学方程式是MgCl2+Ca(OH)2CaCl2+Mg(OH)2或MgSO4+Ca(OH)2CaSO4+Mg(OH)2。(5)浓海水中Mg2+、S、Ca2+可用离子交换膜直接除去,若用化学沉淀法依次除去Mg2+、S、Ca2+,需要的三种离子分别是OH-、Ba2+、C(写离子符号)。,(6)离子交换膜是对特定离子的选择性透过膜,可以使带特定电量的离子透过。过程中“某种离子交换膜”选择透过的离子特点是带有一个单位电荷的离子。,解析(1)反渗透膜法与滤纸过滤法在原理上都是利用混合体系中各物质的颗粒大小不同进行分离的方法。(2)过程是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氨气,再通入二氧化碳。(3)过程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而不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原因是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4)溶液B中氯化镁或硫酸镁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钙或硫酸钙。(5)除去杂质离子的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离子,所以除镁离子用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除硫酸根离子用氯化钡溶液中的钡离子;除钙离子与前面过量的钡离子用碳酸钠溶液中的碳酸根离子。(6)由图示中的过程可知,带有一个单位电荷的离子可以通过“某种离子交换膜”。,7.(2017滨州,21,6分)海洋中蕴含着丰富的资源。(1)海水淡化是解决淡水资源不足的重要方法。下列方法中,可以使海水淡化的是D(填字母序号)。A.滤纸过滤B.吸附C.沉降D.蒸馏(2)从海水中提炼出来的重水(D2O)可作原子能反应堆中的减速剂和传热介质。重水中重氢原子(D)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则重水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0%。(3)利用海水制取纯碱和金属镁的流程如下图所示,试回答问题:,1926年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创立了联合制碱法,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其第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步骤中所加试剂是稀盐酸(HCl)。,解析(1)A项,过滤是固液分离的操作,只能除去海水中的不溶性杂质,不能除去海水中的可溶性杂质,错误;B项,吸附可除去海水中色素、异味等,不能除去海水中的氯化钠、氯化镁等可溶性盐,错误;C项,沉降使大颗粒不溶物快速沉淀下来,不能除去海水中的可溶性杂质,错误;D项,蒸馏是通过加热的方法将水变成水蒸气,再冷凝成水,可除去海水中的可溶性杂质,使海水淡化,正确。(2)重水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80%。(3)题图中第步反应是加热碳酸氢钠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步骤是将Mg(OH)2转化成MgCl2,所加试剂是稀盐酸(HCl)。,

注意事项

本文(山东省泰安市2019中考化学复习 第一部分 基础过关 第九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课件.ppt)为本站会员(sh****n)主动上传,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