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装配图网! | 帮助中心 装配图网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装配图网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化学:《课题一 物质的检验》课件4(15张PPT)(新人教版选修6)

  • 资源ID:11491564       资源大小:772.50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化学:《课题一 物质的检验》课件4(15张PPT)(新人教版选修6)

,欢迎进入化学课堂,物质的检验,专题复习三,要点疑点考点,物质的检验根据其目的和要求的不同,通常可分为三类:鉴定、鉴别和推断。,物质检验题的答题要求:,选择合理的试剂、试纸,要求选择操作简单、反应灵敏、现象明显的方法和途径。,不能向待检物中直接加入试剂,必须另取试样。一般来说,固体物质的检验常先加水配成溶液。,一种溶液需要进行两次以上实验时,一般应分别取样,不能在同一试液中重复操作。,叙述时要先说明现象再得出结论。,1.物质的检验,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1)物质的鉴定,鉴别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把若干种物质区别出来。根据选用的试剂可分为:任选试剂鉴别、一种试剂鉴别和不用试剂鉴别。,不用试剂鉴别的一般思路,a根据物质的外观特征,如颜色、气味、密度等先鉴别出其中的一种或几种,再用它们去进一步鉴别其它物质;如无明显的外观特征,也可考虑用加热或焰色反应等法。,b上述方法不能鉴别时,若为两种溶液,可考虑利用滴加顺序不同时现象的不同进行鉴别;若为多种试剂,可对试剂进行编号,后两两混合,根据不同的现象组合进行鉴别。,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只用一种试剂鉴别多种物质的一般思路,a若为电解质溶液的鉴别,可用“离子相反”的原理选择鉴别试剂。即根据被鉴别的阴离子选择鉴别试剂的阳离子,例如,被鉴别的阴离子如果是:S2-、CO32-、SO32-、SiO32-、AlO2-等时可选择H+,同理,根据被鉴别的阳离子选择鉴别试剂的阴离子,如NH4+、Fe2+、Cu2+、Al3+等可选择OH-鉴别。再根据所选择的阴阳离子组合出所需的鉴别试剂。,b若为有机物的鉴别,一般用FeCl3溶液、溴水、新制Cu(OH)2等作为鉴别试剂。,任选试剂鉴别这类鉴别看似简单,但一般要求选出最优化的方案,要求步骤简单,现象明显。,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3)物质的推断,物质或离子的推断是根据题中所给实验现象或事实,结合物质或离子的性质作出判断或结论的过程。推断时要注意思维的慎密性,不能任意扩大或缩小范围,同时注意验证。,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2.物质的分离和提纯,(1)物质的分离是把混合物的各种成分分开,分别得到纯净的物质;物质的提纯是把物质中所含的杂质除去,以得到纯净的物质。,(2)物质提纯时,若需加入试剂,应注意把握以下原则:a所选试剂一般不和被提纯物质反应。b不减少被提纯的物质c不应引入新的杂质d加入试剂后生成的物质要易与被提纯物分离。,(3)常用的分离和提纯的方法有:过滤、结晶、分液、萃取、蒸馏、升华、渗析、盐析等物理方法和沉淀、置换、加热分解、洗气等化学方法。,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例1】能将Na2SO4、NH4NO3、KCl、(NH4)2SO4四瓶无色溶液一步加以区别(可以加热)的一种试剂为(C)ABaCl2BBa(NO3)2CBa(OH)2DAgNO3,【解析】根据“离子相反”原则,被鉴别的阳离子有NH4+,故选用OH-;被鉴别的阴离子有SO42-,故选用Ba2+。,能力思维方法,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例2】(2003年江苏高考试题)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A除去N2中的少量O2:通过的热的CuO粉末,收集气体B除去CO2中的少量HCl:通入NaCO3溶液,收集气体C除去FeCl2溶液中的少量FeCl3:加入足量铁屑,充分反应后,过滤D除去KCl溶液中的少量MgCl2:加入适量NaOH溶液,过滤,【解析】本题应据物质提纯的原则解题。A中CuO粉末无法吸收O2,B中CO2会被NaCO3溶液吸收,口中会引入新杂质。【答案】C,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例3】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以下三个检验SO42-的实验方案:方案甲:试液+BaCl2溶液白色沉淀足量稀HNO3沉淀不溶解方案乙:试液+足量稀HCl无沉淀+BaCl2溶液白色沉淀方案丙:试液+足量稀HNO3无沉淀+Ba(NO3)2白色沉淀试评价上述多种方案是否严密?分别说明理由。,【解析】方案甲:如果试液中含有Ag+(或Pb2+、Hg2+2)而不含SO2-4,当加入BaCl2时同样产生白色沉淀,并且加入稀HNO3后,沉淀不溶解,故方案甲不严密(Ag+干扰)。,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方案乙:只有含SO2-4的无色透明溶液才会出现此方案的现象,故方案乙严密。方案丙:如果试液中含有SO2-3而不含SO2-4,当加入足量稀HNO3溶液后,SO2-3被氧化成SO2-4,再加入Ba(NO3)2试液后,出现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故方案丙也不严密(SO2-3干扰)。,【答案】甲方案不能排除Ag+干扰,丙方案不能排除SO32-干扰,故均不严密。乙方案严密。,【例4】有A、B、C、D、E、F六瓶未知溶液,它们分别是硫酸镁、氯化钡、碳酸铵、硝酸银、氢溴酸、氢氧化钠。为了鉴别,各取少许溶液进行两两混和,结果如下图表:表中“”表示有沉淀或微溶物质生成,“”表示有气体生成,“”表示观察不到明显现象。由此可判断:A是(NH4)2CO3B是NaOHC是MgSO4D是BaCl2E是HBrF是AgNO3。,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解析】根据物质进行两两混合的现象分析,本题的突破口是:F与其它物质混合都产生沉淀,由此知F是AgNO3;A能与其它物质混合,产生两种气体和三种沉淀;而能产生气体的只有(NH4)2CO3,由此知A是(NH4)2CO3,从而也限定了B、E的范围是HBr或NaOH中的一种;再根据:B能与(NH4)2CO3产生气体的同时,也能与C反应产生沉淀,又能与F产生沉淀,所以,B是NaOH,E是HBr,同时确定C是MgSO4,余者为BaCl2。,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例5】通过分别加入AgNO3、Ba(NO3)2、Mg(NO3)2三种试剂,使某溶液中的Cl-、OH-、CO32-先后沉淀出来,逐一加以分离,则加入三种试剂的顺序是(D)AAgNO3,Ba(NO3)2,Mg(NO3)2BMg(NO3)2,Ba(NO3)2,AgNO3CBa(NO3)2,AgNO3,Mg(NO3)2DBa(NO3)2,Mg(NO3)2,AgNO3,【解析】本题要求分别使Cl-、OH-、CO32-逐一沉淀而分离。若先加AgNO3试剂,则会使三种离子均沉淀出来;若先加Ba(NO3)2试剂,则只有CO32-沉淀出来;若先加Mg(NO3)2试剂,则OH-、CO32-将被沉淀出来。因此正确的顺序为Ba(NO3)2,Mg(NO3)2,AgNO3。,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例6】现有一瓶物质甲和乙的混和物,已知甲和乙的某些性质如下:据此,将甲和乙互相分离的最佳方法是(C)A萃取法B升华法C分馏法D分液法,【解析】本题要求根据试题给定的甲、乙两物质的性质,综合分析后选出最佳方案。升华法显然不行,因为甲、乙两物质均溶于水,所以用分液法、萃取法也不行;故只能根据沸点的差异,采取分馏法最为方便。,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例7】某K2CO3样品中含有Na2CO3、KNO3和Ba(NO3)2三种杂质中的一种或二种。现将13.8g样品加入足量水,样品全部溶解。再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得到9g沉淀。对样品所含杂质的正确判断是(AB)A肯定有KNO3B肯定有KNO3,可能还含有Na2CO3C肯定没有Ba(NO3)2,可能有KNO3D肯定没有Na2CO3和Ba(NO3)2,【解析】因样品可全部溶于水,所以肯定无Ba(NO3)2;若13.8g样品全部是K2CO3,则其溶解后加入足量CaCl2可得10g沉淀,实际只得9g,所以固体中CO2-3含量低于K2CO3中CO32-含量,因为Na2CO3中CO32-含量高于K2CO3,所以一定有KNO3,同时也可能有Na2CO3。,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同学们,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同学们,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注意事项

本文(化学:《课题一 物质的检验》课件4(15张PPT)(新人教版选修6))为本站会员(青****)主动上传,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