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装配图网! | 帮助中心 装配图网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装配图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智慧教育的含义和内涵

  • 资源ID:110937730       资源大小:15.83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智慧教育的含义和内涵

智慧教育的内涵欢迎关注教育技术读研笔记的博客,期待和您交流!.en/u/19851097751. 概述(1) 智慧的含义具有以下几个观点:在中文语境中,智慧是“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事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英文语境中,智慧是用Wisdom词表示,剑桥词典对智慧的解释是:“利用知识经验作出好的/善的决策和判断的能力”(AbilitytoUseYourKnowledgeandExperieneetoMakeGoodDecisionsandJudgments)。学者祝智庭认为,智慧是一种高阶思维能力和复杂问题解决能力,智慧的精神内核是伦理道德和价值认同,智慧强调文化、认知、体验、行为的圆融统整。霍华德加德纳在多元智能提及智能是“在特定文化背景下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2) 狭义的智慧教育与广义的智慧教育我国学者靖国平认为,传统意义上的智慧教育是以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科学知识、形成学生的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以及培养学生能力的教育,是一种狭义的理解,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广义智慧教育是一种更为全面、丰富、多元、综合的智慧教育,它主要包含着三个既相互区分又彼此联系的方面:即理性(求知求真)智慧的教育、价值(求善求美)智慧的教育和实践(求实求行)智慧的教育。(3) SmartEducation如IBM智慧地球(2009)SmarterPlanetPOV-Education对智慧教育的描述:灵活交互的学习环境(SMARTISFlexiblelearninginaninteractivelearningenvironment);通过教育网站访问世界一流的数字资源的课堂(SMARTISAccessingworldclassdigitalcontentviaonlineeducationsites);使教师管理者能够、发展高价值的数字教学资源共享(SMARTSSharingdigitalteachingresourcesacrossAustraliaandtheworld)。从目前国际上用词习惯来看,SmartEducation主要是指技术支持的智慧教育(EducationforWisdomwithTechnology),Smart一词首次被解释为“智能型,并具有独立工作的技术设备”。虑及国际用词习惯,用Smart来代替Wise/Wisdom一词(文中Smart也译作“智慧”,有人译为“灵巧”、“机智”、“机敏”等。(4) 信息化环境下的智慧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智慧教育可以追溯到钱学森先生早在1997年开始倡导的“大成智慧学”,他提出的英译名称为“ScieneeofWisdominCyberspace",Cyberspace乃是网络交互信息空间的总称,足见钱老预见到信息化对智慧发展的关键作用。2. 意义(1) 由于智慧是人类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而后者对智慧的作用更为巨大。因此,需要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社会环境,不断促进学习者的智慧发展。(2) 跟随信息时代成长的“数字土著民”的学习风格、认知方式、行为模式、情感模式与“数字移民”存在根本性区别,客观上要求新型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方式,以契合“数字土著”们独特的学习方式、体验方式以及价值取向。(3)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泛在网络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以及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推广,智慧教育被赋予新的内涵和特征。3. 内涵(1)国际上有关智慧教育的研究2009IBM智慧地球(SmarterPlanet)的报告,提出了智慧教育的概念。“智慧地球”表达了IBM对于如何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构建这个新的世界运行模型的一个美好愿景。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如传感技术、物联网技术、移动技术等)的强力支持,地球上“几乎所有东西一任何物理对象、过程或者系统一都可以被感知化、互联化和智慧化(Instrumented,lnterconnectedandInfusedwithIntelligenee)。“智慧地球”思想渗透到不同领域中,催生出许多新的概念,女口智慧城市,则从韩国首尔(2001)泛在城市规划,欧盟(2007)智慧城市报告ubiquitouscity中皆有体现。IBM认为智慧教育的五大路标为:学生的技术沉浸;个性化、多元化的学习路径;服务型经济的知识技能;系统、文化和资源的全球整合以及教育在21世纪经济中的关键作用。智慧教育(EducationforWisdom)是一种最直接的、帮助人们建立完整智慧体系的教育方式,其教育宗旨在于,引导你发现自己的智慧,协助你发展自己的智慧,指导你应用自己的智慧,培养你创造自己的智慧。(2)生态学视角下的智慧教育从生态观的视角出发,我们认为,智慧教育是依托物联网、云计算、无线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所打造的物联化、智能化、感知化、泛在化的教育信息生态系统,是数字教育的高级发展阶段,旨在提升现有数字教育系统的智慧化水平,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主流业务的深度融合(智慧教学、智慧管理、智慧评价、智慧科研和智慧服务),促进教育利益相关者(学生、教师、家长、管理者、社会公众等)的智慧养成与可持续发展。智慧教育要教会学生21世纪生存技能,包括学习与创新技能(批判性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沟通与协作能力、创造与革新能力)、数字素养技能(信息素养、媒体素养、通信技术素养)和职业生活技能(灵活性与适应能力、主动性与自我导向、社交与跨文化交流能力、高效的生产力、责任感、领导力等)。(3)信息化视角下智慧教育学者祝智庭认为智慧教育是信息化教育的新境界2,主张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创建具有一定智慧的(如感知、推理、辅助决策)学习时空环境,旨在促进学习者的智慧全而、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学习和生活环境的适应、塑造和选择,以最终实现对人类的共善(对个人、他人、社会的助益)。智慧具有“双重词性”,既可充当动词(学习作为运用智慧的过程),也含有名词的含义(智慧作为学习的一种结果),即智慧既是目的,也是手段。智慧教育的基本假设是:以先进的、适宜的信息技术作为基本支持,设计开发各种新型的、能适应各种特定的学习/教学需求的智慧学习环境,利用计算系统或其他智慧设备分担大量繁琐的、机械的、简单重复的学习任务,引导学习者将更多心理资源(如注意力、工作记忆、动机系统)投入到更为复杂、更有价值、更需智慧的学习任务中,有利于发展学习者的批判性思维、创造力、协作能力、平衡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4. 智慧教育的特征(1) 智慧教育的技术特征智慧教育在技术层面是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如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对教育信息进行感知、识别、捕获、汇聚、分析,进而辅助智能化的教育管理与决策。智慧教育的技术特征在宏观层面主要表现为采用面向服务的SOA软件架构体系,实现了各类应用、数据及业务流程的有效整合,大大提高了系统的适应性、扩充性、可维护性和易用性。在微观层面主要表现为对学习环境进行感知和智能调节,对校园环境进行智能化管理,对教与学的过程进行跟踪与记录,对家校互通提供立体化的网络支持。(2) 智慧教育的资源特征从资源平台的建设理念与技术模式来看,首先,资源平台的建设理念正在从产品层次上升至服务层次,资源平台建设的中心任务正在从技术平台的搭建转向服务体系的构建;第二,平台功能正在从单纯的资源存储与管理转变为容知识获取、存储、共享、应用与创新于一体的知识管理平台;第三,在运作机制上,Web2.0时代的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正在逐步体现,各种有效的社会化驱动和信息聚合机制正在逐步引入,资源平台的建设和应用绩效逐步提升;第四,在技术模式上,正在从传统的数字化向智能化方向转变。(3) 智慧教育的教学特征第一,实时、便利的教学资源获取及课堂生成性资源的捕获和存储;第二,对课堂教学状态信息进行跟踪、分析,辅助教学决策;第三,实现了自然、高效的课堂互动;第四,自主学习真正成为主要学习方式;第五,教学将突破明显的时空界限。参考文献宋正姬首尔:无处不在的城市RD解放日报,2010.10.11:14.2 祝智庭,贺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电化教育研究,2012年(236):8.王玉龙,蒋家傅.智慧教育:概念特征、理论研究与应用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01):10-13.

注意事项

本文(智慧教育的含义和内涵)为本站会员(ba****u)主动上传,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