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装配图网! | 帮助中心 装配图网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装配图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谈儒家哲学可持续发展价值

  • 资源ID:107661874       资源大小:14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谈儒家哲学可持续发展价值

谈儒家哲学可持续发展价值谈儒家哲学可持续发展价值 谈儒家哲学可持续发展价值谈儒家哲学可持续发展价值 文章来自教育网 和谐、和平与发展是人类普遍追求的目标,但人类从一诞生就不停地遭遇着冲突与矛盾,在现实社会中和谐总是与斗争冲突并存。人类文明从起源到今日的现代化,历经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但是,由于工业化文明竭泽而渔式的发展,人们开始面临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问题,于是开始省视工业化创造的价值与代价问题。从对资源、能源的高消耗,对环境的掠夺性开采以求得发展,不得不转变为在谋求经济增长的同时还注重环境、人口、文化的综合发展,注重对子孙后代的影响,站在道德的层面上反思现代文明,注重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三者协调共进,以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儒家哲学作为中国社会两千多年的主流思想,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智慧。他们这些光辉的观点可以为我们今天建构和谐社会,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深刻启示。 一、“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准则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他们所讲的“和”并非没有差异的“同”。“和”是代表着求同存异,不同事物之间的相处原则。“和”能生物,能帮助万物各归其位,是能让不同的事物共同生存的法则。在一个统一的整体当中,各个成分、各个因素和每个局部都有着自己的地位和作用,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则构成了和谐的秩序。我们追求可持续性的发展,我们的社会建设也应该充分尊重事物的多样性,而不是将人类自身的经济发展凌驾在其他事物之上,尤其是以牺牲环境作为财富增长的一种代价。这是儒家哲学“和”与“同”的统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总纲。综上所述,儒家先哲们在讨论“和”的时候,在他们的言语间流露出尊重顺应自然规律、社会规律,维护事物内部与外部各种因素平衡以保存事物、发展事物、创新事物的理念。这种“和”的思想是今天实践可持续发展珍贵的哲理之源。 二、“中”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方法 儒家不仅尚“和”,而且尚“中”,并且认为“和”与“中”是基本相通的,故常常把二者连称为“中和”。达到“和”必须用“中”,“中”是达到“和”的根本方法、手段、途径。中庸有云:“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至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219何谓“致中和”?以人应天,则自能致善;以人入天,则自能中;以人合天,则自能和。“中和”作为道德基本准则,它要求人的喜怒哀乐等情感保持适度,语言行为合乎礼仪,不偏不倚,中正不党。儒家强调执守中道,坚持以中庸之道待人接物,勇敢面对生死、富贫、贵贱、哀乐、善恶,用“中”求和,以保其身。推而广之,以“和”为基本准则,采取“中”的方法手段,有助于解决现代社会的人自身、人与人的精神与物质冲突的弊病,使人的身心保持在平和状态,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国际关系,以创建和谐社会。 儒家哲学提出敬天畏命,人不能改变天,否则要遭受失败。反而言之,按照自然规律来做事并不等于逆来顺受,人可以合理地利用它,即“人定胜天”。也就是说,人类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认识并利用天的规律,变害为利,获得好的生活环境,为人类社会创造幸福。孔子说:“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1690天是有规则的,要实现天、地、人的和谐相处,人们不仅必须主动地、积极地认识自然规律,而且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办事。孟子同样也认识到自然界是有规律可循的。“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勃然兴之矣。”1781在孟子看来,天虽高不可攀,变化莫测,但它是有规律的,是可以被认识的。他告诫人们做事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违反必然遭受灾难。荀子则进一步认为,“天”是具有独立运行规律的自然存在,自然万物与人类一样,也具有存在的客观实在性。“天有行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1377万物的变化都是依自然规律而运动,不因人之憎恶、位之显卑而有不同。因此,人们只有认识规律,严格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避凶趋吉,由乱致治。张载说:“儒者则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致学而可以成圣,得天而未始遗人。”465“诚”指天道,即认为天是自然万物又具有客观规律;“明”即是对于自然万物及其客观规律性的认识。诚明就是“天道”和“人性”的同一,是人顺应自然规律而能与自然和谐相处。张载认为,人是天地所生,因而人能认识天地万物。人的道德的合理性,在于人认识“天道”,在于认识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行事。总之,无论是在人与天和谐相处,还是在人定胜天的过程中,把握分寸,道行中庸,找到平衡点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人类得以生存发展的根本方法,也是今天我们实现科学发展的另一要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之道。 三、“天人合一”可持续发展的终极情怀 现代工业社会大力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断罟匡君”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与枯竭。人类的发展现在步入了一个对现代化的反思阶段。我们开始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开始以生态文化代替工业文化,以期达到人与自然的协调互济。天地孕育了万物,那么它们就有生存的权利,我们要像对待自己一样爱护它们,而不是无休止地索取与挖掘,天地间的万物与人一样都应有它们自己的生存空间,不可竭泽而渔。我们要利用现代科技的力量,将现代社会引入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轨道上来,寻求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和谐模式,而不能凭主观的要求盲目地改造与征服自然。“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

注意事项

本文(谈儒家哲学可持续发展价值)为本站会员(陈**)主动上传,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