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装配图网! | 帮助中心 装配图网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装配图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

  • 资源ID:10665112       资源大小:108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

GBZ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GBZ 159 2004 工作场所空气中 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Specifications of air sampling for hazardous substances monitoring in the workplace 发布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发 布 GBZ 159 2004 前 言 为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与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 标准 GBZ 1 2002 和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GBZ 2 2002 相配套 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将 车间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采样规范 WS 1 1996 和 作 业场所空气中金属样品采集方法 WS T 16 1996 修改合并为一个规范 涵盖了有毒物质和粉尘监测的采样方法 适用于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短 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和最高容许浓度的监测 本标准的附录 A B 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从 2004 年 12 月 1 日起实施 同时代替 WS1 1996 和 WS T16 1996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 1996 年 本次是第一次修订 本标准由全国职业卫生标准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 湖北省疾病预防 控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徐伯洪 闫慧芳和梁禄 GBZ 159 2004 工作场所空气中 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 有毒物质和粉尘 监测的采样方法 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 有毒物质和粉尘 的空气样品采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 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 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 用于本标准 GBZ 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GB T 17061 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技术规范 3 术语 本标准采用下列术语 3 1 工作场所 Workplace 指劳动者进行职业活动的全部地点 3 2 工作地点 Work Site 指劳动者从事职业活动或进行生产管理过程中经常或 定时停留的地点 3 3 采样点 Sampled site 指根据监测需要和工作场所状况 选定具有代表性的 用于空气样品采集的工作地点 3 4 空气收集器 Air collector 指用于采集空气中气态 蒸气态和气溶胶态有害物 质的器具 如大注射器 采气袋 各类气体吸收管及吸收液 固体吸附剂管 无 泵型采样器 滤料及采样夹和采样头等 3 5 空气采样器 Air sampler 指以一定的流量采集空气样品的仪器 通常由抽气动 力和流量调节装置等组成 3 6 无泵型采样器 Passive sampler 指利用有毒物质分子扩散 渗透作用为原理设 计制作的 不需要抽气动力的空气采样器 3 7 个体采样 Personal sampling 指将空气收集器佩带在采样对象的前胸上部 其 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所进行的采样 3 8 采样对象 Monitored person 指选定为具有代表性的 进行个体采样的劳动者 3 9 定点采样 Area sampling 指将空气收集器放置在选定的采样点 劳动者的呼 吸带进行采样 3 10 采样时段 Sampling period 指在一个监测周期 如工作日 周或年 中 选 定的采样时刻 3 11 采样时间 Sampling duration 指每次采样从开始到结束所持续的时间 3 12 短时间采样 Short time sampling 指采样时间一般不超过 15min 的采样 3 13 长时间采样 Long time sampling 指采样时间一般在 1h 以上的采样 3 14 采样流量 Sampling flow 指在采集空气样品时 每分钟通过空气收集器 的空气体积 3 15 标准采样体积 Standard sample volume 指在气温为 20 大气压为 101 3 kPa 760mmHg 下 采集空气样品的体积 以 L 表示 换算公式为 293 P V0 Vt 1 273 t 101 3 式中 V 0 标准采样体积 L Vt 在温度为 t 大气压为 P 时的采样体积 L t 采样点的气温 P 采样点的大气压 kPa 4 采集空气样品的基本要求 4 1 应满足工作场所有害物质职业接触限值对采样的要求 4 2 应满足职业卫生评价对采样的要求 4 3 应满足工作场所环境条件对采样的要求 4 4 在采样的同时应作对照试验 即将空气收集器带至采样点 除不连接空气采 样器采集空气样品外 其余操作同样品 作为样品的空白对照 4 5 采样时应避免有害物质直接飞溅入空气收集器内 空气收集器的进气口应避 免被衣物等阻隔 用无泵型采样器采样时应避免风扇等直吹 4 6 在易燃 易爆工作场所采样时 应采用防爆型空气采样器 4 7 采样过程中应保持采样流量稳定 长时间采样时应记录采样前后的流量 计 算时用流量均值 4 8 工作场所空气样品的采样体积 在采样点温度低于 5 和高于 35 大气压 低于 98 8kPa 和高于 103 4 kPa 时 应按式 1 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 4 9 在样品的采集 运输和保存的过程中 应注意防止样品的污染 4 10 采样时 采样人员应注意个体防护 4 11 采样时 应在专用的采样记录表上 边采样边记录 专用采样记录表见附录 A 和 B 5 空气监测的类型及其采样要求 5 1 评价监测 适用于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预评价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 素控制效果评价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等 5 1 1 在评价职业接触限值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时 应选定有代表性的采样点 连续采样 3 个工作日 其中应包括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日 5 1 2 在评价职业接触限值为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或最高容许浓度时 应选定具有 代表性的采样点 在一个工作日内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时段进行采样 连 续采样 3 个工作日 5 2 日常监测 适用于对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进行的日常的定期监测 5 2 1 在评价职业接触限值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时 应选定有代表性的采样点 在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日采样 1 个工作班 5 2 2 在评价职业接触限值为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或最高容许浓度时 应选定具有 代表性的采样点 在一个工作班内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时段进行采样 5 3 监督监测 适用于职业卫生监督部门对用人单位进行监督时 对工作场所空 气中有害物质浓度进行的监测 5 3 1 在评价职业接触限值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时 应选定具有代表性的工作 日和采样点进行采样 5 3 2 在评价职业接触限值为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或最高容许浓度时 应选定具有 代表性的采样点 在一个工作班内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时段进行采样 5 4 事故性监测 适用于对工作场所发生职业危害事故时 进行的紧急采样监测 根据现场情况确定采样点 监测至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低于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或 最高容许浓度为止 6 采样前的准备 6 1 现场调查 为正确选择采样点 采样对象 采样方法和采样时机等 必须在采样前对工作场所 进行现场调查 必要时可进行预采样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 6 1 1 工作过程中使用的原料 辅助材料 生产的产品 副产品和中间产物等的种 类 数量 纯度 杂质及其理化性质等 6 1 2 工作流程包括原料投入方式 生产工艺 加热温度和时间 生产方式和生产 设备的完好程度等 6 1 3 劳动者的工作状况 包括劳动者数 在工作地点停留时间 工作方式 接触 有害物质的程度 频度及持续时间等 6 1 4 工作地点空气中有害物质的产生和扩散规律 存在状态 估计浓度等 6 1 5 工作地点的卫生状况和环境条件 卫生防护设施及其使用情况 个人防护设 施及使用状况等 6 2 采样仪器的准备 6 2 1 检查所用的空气收集器和空气采样器的性能和规格 应符合 GB T 17061 要 求 6 2 2 检查所用的空气收集器的空白 采样效率和解吸效率或洗脱效率 6 2 3 校正空气采样器的采样流量 在校正时 必须串联与采样相同的空气收集器 6 2 4 使用定时装置控制采样时间的采样 应校正定时装置 7 定点采样 7 1 采样点的选择原则 7 1 1 选择有代表性的工作地点 其中应包括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 劳动者接 触时间最长的工作地点 7 1 2 在不影响劳动者工作的情况下 采样点尽可能靠近劳动者 空气收集器应尽 量接近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 7 1 3 在评价工作场所防护设备或措施的防护效果时 应根据设备的情况选定采样 点 在工作地点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进行采样 7 1 4 采样点应设在工作地点的下风向 应远离排气口和可能产生涡流的地点 7 2 采样点数目的确定 7 2 1 工作场所按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 凡逸散或存在有害物质的工作地点 至少 应设置 1 个采样点 7 2 2 一个有代表性的工作场所内有多台同类生产设备时 1 3 台设置 1 个采样 点 4 10 台设置 2 个采样点 10 台以上 至少设置 3 个采样点 7 2 3 一个有代表性的工作场所内 有 2 台以上不同类型的生产设备 逸散同一种 有害物质时 采样点应设置在逸散有害物质浓度大的设备附近的工作地点 逸散 不同种有害物质时 将采样点设置在逸散待测有害物质设备的工作地点 采样点 的数目参照 7 2 2 确定 7 2 4 劳动者在多个工作地点工作时 在每个工作地点设置 1 个采样点 7 2 5 劳动者工作是流动的时 在流动的范围内 一般每 10 米设置 1 个采样点 7 2 6 仪表控制室和劳动者休息室 至少设置 1 个采样点 7 3 采样时段的选择 7 3 1 采样必须在正常工作状态和环境下进行 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 7 3 2 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随季节发生变化的工作场所 应将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 最高的季节选择为重点采样季节 7 3 3 在工作周内 应将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日选择为重点采样日 7 3 4 在工作日内 应将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时段选择为重点采样时段 8 个体采样 8 1 采样对象的选定 8 1 1 要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 根据检测的目的和要求 选择采样对象 8 1 2 在工作过程中 凡接触和可能接触有害物质的劳动者都列为采样对象范围 8 1 3 采样对象中必须包括不同工作岗位的 接触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 长的劳动者 其余的采样对象应随机选择 8 2 采样对象数量的确定 8 2 1 在采样对象范围内 能够确定接触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 时 每种工作岗位按下表选定采样对象的数量 其中应包括接触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和接 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 每种工作岗位劳动者数不足 3 名时 全部选为采样对象 劳动者数 采样对象数 3 5 2 6 10 3 10 4 8 2 2 在采样对象范围内 不能确定接触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 时 每种工作岗位按下表选定采样对象的数量 每种工作岗位劳动者数不足 6 名时 全 部选为采样对象 劳动者数 采样对象数 6 5 7 9 6 10 14 7 15 26 8 27 50 9 50 11 9 职业接触限值为最高容许浓度的有害物质的采样 9 1 用定点的 短时间采样方法进行采样 9 2 选定有代表性的 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地点作为重点采样点 9 3 将空气收集器的进气口尽量安装在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 9 4 在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时段进行采样 9 5 采样时间一般不超过 15min 当劳动者实际接触时间不足 15min 时 按实际接 触时间进行采样 9 6 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按式 2 计算 c v CMAC 2 F t 式中 C 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 mg m3 c 测得样品溶液中有害物质的浓度 g ml v 样品溶液体积 ml F 采样流量 L min t 采样时间 min 10 职业接触限值为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的有害物质的采样 10 1 用定点的 短时间采样方法进行采样 10 2 选定有代表性的 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地点作为重点采样点 10 3 将空气收集器的进气口尽量安装在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 10 4 在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时段进行采样 10 5 采样时间一般为 15min 采样时间不足 15min 时 可进行 1 次以上的采样 10 6 空气中有害物质 15min 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的计算 10 6 1 采样时间为 15min 时 按式 3 计算 c v STEL 3 F 15 式中 STEL 短时间接触浓度 mg m 3 c 测得样品溶液中有害物质的浓度 g ml v 样品溶液体积 ml F 采样流量 L min 15 采样时间 min 10 6 2 采样时间不足 15min 进行 1 次以上采样时 按 15min 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计 算 C1T1 C2T2 CnTn STEL 4 15 式中 STEL 短时间接触浓度 mg m3 C1 C2 Cn 测得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 mg m3 T1 T2 Tn 劳动者在相应的有害物质浓度下的工作时间 min 15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规定的 15min 10 6 3 劳动者接触时间不足 15min 按 15min 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计算 C T STEL 5 15 式中 STEL 短时间接触浓度 mg m3 C 测得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 mg m3 T 劳动者在相应的有害物质浓度下的工作时间 min 15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规定的 15min 11 职业接触限值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的有害物质的采样 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的存在状况 或采样仪器的操作性能 可选择个 体采样或定点采样 长时间采样或短时间采样方法 以个体采样和长时间采样为主 11 1 采用个体采样方法的采样 11 1 1 一般采用长时间采样方法 11 1 2 选择有代表性的 接触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劳动者作为重点采样对象 11 1 3 按照 8 2 项确定采样对象的数目 11 1 4 将个体采样仪器的空气收集器佩戴在采样对象的前胸上部 进气口尽量接近 呼吸带 11 1 5 采样仪器能够满足全工作日连续一次性采样时 空气中有害物质 8 小时时间 加权平均浓度按式 6 计算 c v TWA 1000 6 F 480 式中 TWA 空气中有害物质 8h 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mg m 3 c 测得的样品溶液中有害物质的浓度 g ml v 样品溶液的总体积 ml F 采样流量 ml min 480 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规定的以 8h 计 min 11 1 6 采样仪器不能满足全工作日连续一次性采样时 可根据采样仪器的操作时 间 在全工作日内进行 2 次或 2 次以上的采样 空气中有害物质 8 小时时间加权 平均浓度按式 7 计算 C1T1 C 2T2 C nTn TWA 7 8 式中 TWA 空气中有害物质 8h 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mg m 3 C1 C 2 C n 测得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 mg m 3 T1 T 2 T n 劳动者在相应的有害物质浓度下的工作时间 h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规定的 8h 11 2 采用定点采样方法的采样 11 2 1 劳动者在一个工作地点工作时采样 可采用长时间采样方法或短时间采样方法采样 11 2 1 1 用长时间采样方法的采样 选定有代表性的 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 的工作地点作为重点采样点 将空气收集器的进气口尽量安装在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 采样仪器能够满足全工作日连续一次性采样时 空气中有害物质 8 小时时间加权平均浓 度按式 6 计算 采样仪器不能满足全工作日连续一次性采样时 可根据采样仪器的 操作时间 在全工作日内进行 2 次或 2 次以上的采样 空气中有害物质 8 小时时间加权 平均浓度按式 7 计算 11 2 1 2 用短时间采样方法的采样 选定有代表性的 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 的工作地点作为重点采样点 将空气收集器的进气口尽量安装在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 在空气中有害物质不同浓度的时段分别进行采样 并记录每个时段劳动者的工作时间 每次采样时间一般为 15min 空气中有害物质 8 小时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按式 7 计算 11 2 2 劳动者在一个以上工作地点工作或移动工作时采样 11 2 2 1 在劳动者的每个工作地点或移动范围内设立采样点 分别进行采样 并 记录每个采样点劳动者的工作时间 11 2 2 2 在每个采样点 应在劳动者工作时 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时段进行采 样 11 2 2 3 将空气收集器的进气口尽量安装在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 11 2 2 4 每次采样时间一般为 15min 11 2 2 5 空气中有害物质 8 小时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按式 7 计算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名称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定点采样记录表 第 页 共 页 用人单位 项目编号 监测类型 评价 日常 监督 待 测 物 采样仪器 采样方法 采样流量 L min 采 样 时 间 样 品 编 号 仪 器 编 号 采 样 地 点 生产情况 工人在此停留时间以及工人个体防护措施 采样前 采样后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温 度 气 压 采 样 人 年 月 日 陪 同 人 年 月 日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名称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个体采样记录表 第 页 共 页 用人单位 项目编号 监测类型 评价 日常 监督 待 测 物 采样仪器 采样方法 采样流量 L min 采 样 时 间 样 品 编 号 仪 器 编 号 采 样 对 象 生产情况以及工人个体防护措施 采样前 采样后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温 度 气 压 采 样 人 年 月 日 陪 同 人 年 月 日

注意事项

本文(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为本站会员(gbs****77)主动上传,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