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装配图网! | 帮助中心 装配图网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装配图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礼记练习题

  • 资源ID:106329768       资源大小:44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礼记练习题

虽有嘉肴   本文节选自     (          ),又名         ,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 ( )论著的选集,共  ( )篇。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 ( )   的专著。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1、朗读课文不少于4遍,力争读熟,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1)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嘉肴(    )(     )  自强(      )  兑命(       )  学学半(      ) 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虽有嘉肴(      )     弗食(      )          不知其旨也(      )        不知其善也(      )   然后能自强也(      )  虽有至道(      )    教学相长(      )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   教然后知困(      )  然后能自反也(      )  然后能自强(      )    学学半(      )   其此之谓乎(      ) 4古今异义。     虽有佳肴                古义:(      )         今义:(      )   弗食,不知其旨也       古义:(      )         今义:(      )   教然后知困            古义 :(      )        今义:(      )    学学半                  古义:(      )         今义: (      ) 5翻译下列句子。 (1)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6、(1)虽有嘉肴节选自          ,又名            ,     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        论著的选集,共      篇。学记是          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         的专著。 (2)该文中隐藏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  :           。  合作探究: 1. 细读文章,读出节奏,注意停顿。   (方法指导:要正确解答这类问题,前提是读懂句子,理解句意,以“意义”划分停顿为主,联系上下文,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句子的语法结构和一些标志性的文言虚词。如;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1)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  3.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4、引用兑命中的句子有什么作用?5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6“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7.主题归纳:8.请写出一句同本文意思相近的诗句。     9.默写课文:答案背景链接(介绍作者): 本文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共49篇。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自主学习: 1、朗读课文不少于4遍,力争读熟,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4)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5)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6)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嘉肴( ji) ( yáo ) 自强( qiáng )   兑命( yuâ ) 学学半( xiào ) 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虽有嘉肴     即使      弗食     不      不知其旨也  甘美          不知其善也   好,妙    然后能自强也   自我勉励   虽有至道  达到极点           教学相长 促进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因此  教然后知困 不通,理解不了             然后能自反也  反省自己然后能自强  勉励          学学半   教   其此之谓乎    大概,表示推测 4、古今异义。     虽有佳肴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弗食,不知其旨也        古义: 甘美           今义:主旨    教然后知困              古义 :不通,理解不了 今义:困难   学学半                  古义:教              今义:学习 5、 翻译下列句子。 (4)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也不知道它味道的甘美;即使 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 (5)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因此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才能知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 (6)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知道不足,然后才能反省自己;知道自己有不理解的地方,然后 才能自我勉励。 6、(1)虽有嘉肴节选自           ,又名           ,    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       论著的选集,共     篇。学记是         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        的专著。   (2)该文中隐藏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      教学相长          。 合作探究: 1、 细读文章,读出节奏,注意停顿。  方法指导:要正确解答这类问题,前提是读懂句子,理解句意,以“意义”划分停顿为主,联系上下文,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句子的语法结构和一些标志性的文言虚词。  如;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3)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4)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 本文主要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本文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作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 进而 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 这个结论。(用原文填空) 3.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设喻类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为引出下文教与学关系的论述作铺垫。 4、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1)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以后才能知道有理解不了的地方。教和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2)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5、“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不同点: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说明教和学的关系:二者是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 后者则只从教的角度来说明,是对前者的补充论证。二者关系:前者是全文的观点,后者是引用论据来补充强调观点的,二者是主从关系。主题归纳文章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6.请写出一句同本文意思相近的诗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4

注意事项

本文(礼记练习题)为本站会员(laiq****ong)主动上传,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