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装配图网! | 帮助中心 装配图网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装配图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xxx智慧平安城市应急联动指挥平台系统工程建设方案设计

  • 资源ID:104369860       资源大小:3.79MB        全文页数:8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xxx智慧平安城市应急联动指挥平台系统工程建设方案设计

wordXXX智慧城市应急联动指挥平台系统工程建设方案XXX森物联网科技某某2011年12月18日目录一概述61、项目概述62、建设目标6二设计依据和标准81、系统建设X围82、系统建设目的9三系统原如此101、决策指挥102、无缝融合系统应用103、网络分级化104、分布式体系105、先进的调度管理116、多重安全策略117、连接能力118、扩展性和兼容性119、资源共享能力1110、先进性1111、稳定性和可靠性1212、标准化12四项目规化131、系统拓扑132、监控中心显示单元规划133、存储规划方案13五各子系统设计方案151、前端摄像子系统152、视频专网子系统152.1 系统概述162.2 组网技术162.3 系统结构173、视频控制、存储、传输解决方案183.1 前端摄像机的控制18视频图像存储183.3 视频信号传输204、公路车辆智能监测记录子系统214.1 系统概述214.2 系统结构224.3 采用类型235、人员脸部智能检测子系统255.1 系统概述255.2 系统结构255.3 系统应用X围和方向265.4 系统原理286、RFID和视频识别技术特定车辆管理系统296.1 系统概述296.2 系统实现307.3 视频技术306.4 网络传输技术326.5 中心控制集成管理技术336.6 应用X围与方向347、LED交通诱导子系统347.1 系统概述347.2 系统结构357.3 系统功能378、GPS车辆定位子系统388.1 系统概述388.2 设计方向与技术要点389、中心机房子系统409.1 市局机房设计方案409.2 派出所设计方案429.3 选择方案建议4210、城市应急联动指挥平台4310.1 系统概述4310.2 平台功能4410.3 应急联动系统的组成4611、社会资源接入解决方案4711.1 “两网一平台的解决方案4711.2 “两网之间的信息传输48六智慧城市应急联动指挥平台设计方案501、系统结构设计501.1 对监控中心自身的要求501.2 对监控中心与前端接入的要求511.3 对监控中心之间连接要求511.4 对多级监控系统得要求512、系统部署512.1 市局监控指挥中心522.2 县区公安分局监控中心552.3 派出所监控中心562.4 席位部署573、系统功能设计603.1 网络管理603.2 设备接入与管理613.3 报警控制管理623.4 图像调度管理633.5 录像资料管理653.6 WEB远程监控663.7 数字电视墙显示控制663.8 系统校时管理683.9 用户权限管理683.10 系统巡检功能693.11 远程网络维护693.12 可视化指挥调度功能704、系统具备的能力764.1 多级级联能力764.2 扩展能力764.3 开放性764.4 安全性774.5 优先权、权限775、系统构架优势775.1 构架优势775.2 关键技术78七系统设备以与软件清单791、前端设备清单792、人脸识别设备清单793、RFID射频卡口设备清单794、视频卡口设备清单805、智慧城市应急平台设备清单806、市局设备清单807、县区分局设备清单818、派出所设备清单819、系统软件清单81一 概述1、项目概述应急联动指挥平台系统工程是利用高新技术手段搞好城市综合治理、提高公安机关的整体快速反响能力、提高政府救援服务和处置各种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的重要措施。能够改变目前城市综合治理的原始管理模式,为城市的综合治理与科技强警开辟一条新途径,将提高城市管理的现代水平和社会经济效益。项目建成后将会使城市综合治理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主要针对历史纪念建筑物、特殊保卫场所、公共场所、治安、交通处罚场所和繁华街道,建立起防X、控制与打击于一体的完整链条,形成打防控一体的网络防X体系。使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免受损失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促进当地经济的开展以与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应急联动指挥平台系统主要应用于城市综合治理,不仅满足城市治安管理、城市管理、交通管理、应急指挥等需求,而且也可为灾难事故预警、安全生产监控、重大活动组织管理、天气实时报告、消防管理等诸多行业的经营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图像、数据资源信息服务。因此应急联动指挥平台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可行的。2、建设目标分级建立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建设供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专用的视频传输网络,确保高质量图像传输的畅通,实现系统互联,视频图像可上传下调,达到全市视频图像资源共享的目的。通过建立全市的GIS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利用流媒体技术,上级领导机关可以在GIS的电子地图上,进展远程点播访问需要调看的现场实时图像或录像资料,遇到突发事件和恐怖袭击事件,上级领导机关可通过GIS警用地理信息和远程现场实时图像,分析案情并实施决策与指挥。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要和当地的三台合一报警指挥系统联动,当地的某区出现报警,要求能联动该区附近的视频图像,达到快速警情图像核实、快速反响与快速接处警的目的。在建立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时,必须考虑从政策上和技术上对社会上的重点要害部位视频监控资源的整合和利用,通过自建和整合两步骤加以实施,建设覆盖全市的监控报警联网体系。利用科技手段建立新型的治安防控体系,加强对名人故居历史纪念建筑物、党政部门与重点治安严管路段的图像监控,利用车牌识别卡口技术将在全市X围内实行网格化的动态管理,与时发现布控与涉案人员和车辆,确保打击现行犯罪的有效性。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将在全市车站、码头、酒店、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X围内实行网格化的动态管理,与时发现在逃人员,确保打击犯罪的有效性。通过GPS技术,配置好路面警力分布,有效地压缩路面案件的发生和处警的指挥调度。实现重点部位和汽车被盗抢报警联网,提高了警方的反响速度和打击能力。提高全市治安防控水平,维护社会治安大局的稳定。“应急联动指挥平台系统工程最终目的是搭建城市信息共享交换和监控管理平台,实现各个厂商的设备联网,保证联网的视频传输的质量清晰度、流畅程度,提供一个统一的Web与GIS管理、检索系统。设立流媒体服务器,实时监控视频信息的传输、管理、分发。统一监控录像的上传格式,保证重要监控录像的检索、比对、管理、备份。进展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保证信息安全和数据的安全。二 设计依据和标准1、系统建设X围系统的监控资源遍布整个城市的各个角落,是政府、公安机关的“眼睛。前端监控资源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公安机关自建监控资源,即公安机关直接掌控的监控点,主要用于治安防控、交通管理,兼顾防X恐怖袭击和应急事件处理等;一类指社会建设监控资源,即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管理的监控点,主要用于城市综合管理、交通运政管理、安全生产、水利三防、环境保护和内部管理等。同时,系统整合了各行各业原有的监控系统,如医疗卫生系统、金融行业系统、监狱监控系统等,构成了在联网方式下的集中控制和管理,实现了大型和大X围的系统互联、资源整合、报警和音视频互享。2、系统建设目的改良城市综合治理的管理方式和体制,提高城市综合治理监控、调度指挥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推动城市综合治理信息化管理,是实现“智慧城市的重要举措。是城市综合治理现代化管理和“和谐社会形象建设的重要组成局部。实现治安、交通、消防网络与数据资源远程共享管理,降低办公经费支出、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城市综合治理的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和合法利用。实现治安、消防、交通的现代化指挥管理,增强事故的预警防X能力,提高了城市综合治理决策水平,促进了城市综合治理根底设施的建设,形成了防X、控制与打击于一体的完整链条,使打防控一体的网络防X体系成为可能。为城市综合治理信息化管理、远程指挥和视频会务提供安全可靠的运行平台,该项目建设不但会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而且在地区乃至省内公安系统都将起到良好的示X作用。三 系统原如此按照功能要求,在进展系统设计和工程实施管理中应遵循以下原如此:1、决策指挥基于网络视频监控结合GRS定位、GIS的综合立体监控系统的目标是综合运用先进的图像学、网络通信技术、计算机学、地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数据仓库等技术手段,建立一个能为各级指挥机构提供全过程、多层次的信息服务和多种支持手段的视频监控、应急指挥和辅助决策系统。系统能快速、与时、准确地收集、处理和存储实时突发事件信息和其他相关信息,以多媒体文字、声音、影像等方式显示各类信息。2、无缝融合系统应用系统具有强大的行业融合能力,将地理信息系统GIS、网络视频监控系统进展有机的结合,为用户的综合管理提供了极大的方便。3、网络分级化电信级架构设计,信令流、网管流、控制流和多媒体流分开传送,支持系统内联网、跨行业联网等超大规模组网,提供视频、报警、GIS等资源管理、业务管理和网管功能。4、分布式体系中心平台灵活配置,支持多层次、多分中心业务部署;分平台建设支持批量数据迁移、割接;采用分布式的信息转发和存储,从而极大提高了网络带宽利用率,并大大减少了硬件设备的投入。5、先进的调度管理视频资源、录像资源、设备资源、报警和控制资源统一管理、统一调度;具备视频分发策略管理能力,自由控制视频流向;采用流媒体传输协议,支持多路并发流;多服务器群管理、调度、负荷分担和故障自动切换。6、多重安全策略数据加密传输,带优先级的用户分级权限管理;带优先级的用户分级权限管理;支持分布式用户接入认证;7、连接能力向上级联能力、对监控站的接入能力、对平级连接能力。采用实时调度网络架构,内部采用可配置方式进展集中管理,当增加分中心扩展系统时,只需要看作增加网络上的一个新的外部结点即可。灵活的组网方式,方便接入点的增加。8、扩展性和兼容性系统扩展无需架构改变;前端兼容Mpeg4/H.264等多种压缩标准的设备;支持不同行业应用,提供增值服务扩展接口;支持多平台互联;兼容有线(LAN/ADSL/光纤)、无线(3G/802.11/WIMAX)多种接入方式。9、资源共享能力监控站的设备信息、电子地图等根底信息直接提供应外单位和其他相关部门。软件可以与第三方系统相融合,可以读取第三方系统的相关数据,也可以为第三方系统提供其需要的相关数据,提供SDK二次开发包,具有开放式结构。10、先进性选用设备注重其技术领先,采用实时性强、压缩比高的设备,既可以保证网上传输占用较小的带宽,又可以保证较高的图像传输质量。11、稳定性和可靠性采用成熟稳定的产品, 设备采用嵌入式产品,应能够保证系统7X24小时不连续运行。具有设计独到的视频流量管理功能,保证网络通畅。可实行多级操作权限管理,保证统一、规X管理。系统具有自诊断功能。系统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1500小时。12、标准化应遵循国内和国际的通用标准。网络视频系统就是要实现在网络系统上的音视频传输和共享。本系统采用的产品均遵循网络协议TCP/IP和传输标准的要求。四 项目规化1、系统拓扑2、监控中心显示单元规划1) 市局作为一级监控中心,具有领导、指挥的要求,因此对画面的大小、质量有较高要求,所以将采用DLP大画画显示的方案,拟建为2×3规格,具体技术要点参看设备选型中的“DLP显示大屏内容;两边电视墙为2套3X3,共18台高清监视器设备组成;2) 其他二级监控中心受功能要求、视频图像接入路线和场地的限制,将采用电视墙作为主要显示单元,监控中心可将所监控的画面在电视墙上进展轮循;3) 案情分析时,除可通过存储系统直接在各自的显示单元上调阅,还可通过PC应用如图像识别软件等工具进展更具体的分析。3、存储规划方案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存储方式,具有数据备份和分时处理机制,支持存储方案规划,支持资料的检索与远程维护。集中与分散存储相结合对于监控站,所有信息进展集中存储,不存在网络带宽的问题,而且保证了资料的完整性,可以供本地检索、远程检索、远程下载。对于各级监控中心,存在监控站与监控中心,以与监控中心之间的网络带宽问题,对全部视频源信息进展存储是不合理的,只需要对重点信息进展录像存储。避开网络顶峰,对数据进展备份。存储分时处理机制在白天,监控中心主要以视频监视为主,视频流量大,网络忙,带宽压力大,只是对重要图像进展存储,有效缓解网络压力,保证监视效果。在夜晚,监控中心主要以报警探测联动视频监视为主,视频流量小,网络带宽相对宽裕,可以启动录像计划,或者将前端监控站的录像资料备份到监控中心的存储服务器上,保证监控中心资料的完整性。存储设备的热备份采用SAN存储设备具有磁盘备份和容错功能,增强了数据存储的可靠性。在投资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进展设备的热备份,系统支持存储设备的负载均衡处理。五 各子系统设计方案1、前端摄像子系统根据国家对平安城市设备上的要求,所使用的设备生产公司都应经过公安部的认证许可。考虑到城区路段路灯照明,晚上关灯时间较长,公安局对夜视效果要求较高的特点,我们在主要地段设置彩色转黑大功率可变焦一体化摄像机,自动聚焦、日夜自动转换、TV535线高清晰,并配合室外智能变速云台与LED补偿光源,完全满足日夜全天候、全方位拍摄的要求。2、视频专网子系统前端到监控中心均采用光纤点对点数字视频信号通讯的方式,考虑到公安内部岗安全与XXX已建局部视频专网的实际情况,建议在对已有的视频专网改造的根底上组建独立的公安视频专网,可以满足传送D1效果的图像的要求,每秒1.52M byte。传输光纤收发器的选择方面,在前端摄像机比拟分散的情况下,采用网络式摄像机,如图5-1。在前端摄像机比拟集中的区域,采用光纤收发器加网络交换机,既可满足传输质量要求,也可节约光缆资源。如图5-2。图5-1单路视频图像传送模式图5-2多路视频图像传送模式系统信息视频、控制信号、报警信号、语音信息传输是整个“城市监控报警系统建设的重要环节。本系统覆盖X围广,前端设备与监控中心距离长,为满足信号稳定有效地长距离传输、抗环境干扰,必须设计一个完整统一的低损耗传输网络来承载各种信号。2.1 系统概述城市监控报警系统工程覆盖X围广,派出所监控中心设备与市局分局指挥中心距离较远,要满足信号稳定有效地长距离传输、抗环境干扰,必须设计一个完整统一的低损耗传输网络来承载各种信号。公安视频信息专网是整个系统信号传输的主干网络,负责将各个实施层派出所的前端设备与指挥层市局分局控制中心的设备连接起来,同时在指挥层通过防火墙预留与上级部门图像信息系统的接口,有效地兼容该网络,并且为应急指挥中心、交警等相关单位提供相关图像、警力分布等信息。适当地设置权限,其他系统可方便地接入到城市监控报警系统中,获得所需的各类信息,协调各部门的工作。2.2 组网技术根据目前各种技术开展的趋势,整个公安视频信息专网采用以太网技术和开放的TCP/IP协议建设。公安视频信息网络系统建设目标是建立一个通用的网络平台和开放的网络环境。通用网络平台意味着在这个网络上将会有大量不同厂商提供的具有不同操作系统、工作方式、运行速度的计算机和其他设备;开放的网络环境如此意味着相互连接在一起,同时整个网络还面临着计算机和网络界不断的技术更新和升级,因此公安视频信息网络建设必须选择统一的、具有标准性的网络技术和协议。1、在公安视频信息网的建设中,我们使用1000M以太网作为视频网络系统的骨干技术,到桌面实现100M。主干网选择何种网络技术对网络建设的成功与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选择适合网络系统需求特点的主流网络技术,不但能保证网络的高性能,还能保证网络的先进性和扩展性,能够在未来向更新技术平滑过渡,保护用户的投资。在选择组网技术时,综合考虑各种组网技术的特点和使用情况,从而保证整个网络最终不仅能够用来进展内部数据的处理,还能够运行视频、语音等多媒体业务。IEEE已经在2003年正式发布了10G以太网的标准,因此今后如果需要,传输网络应可以平滑升级到10G以太网。2、在公安视频信息网系统中选用TCP/IP协议作为主要网络协议,而其他的网络协议,如:IPX/SPX、NETBIOS、NETBEUI等可作为局部X围的、非主流的网络协议来应用。目前,作为国际互联网Internet标准协议的TCP/IP协议栈是满足公安视频信息网络系统需求特点的主流网络技术要求的最优选择。2.3 系统结构根据这种层次化网络设计思想的原如此,结合公安局现有的网络现状,采用层次化的设计方法。参考主流的网络结构设计理念,一般我们把公安视频信息网系统划分为核心层和接入层也可划分为核心层-会聚层-接入层。网络拓扑结构采用高灵活性的星型网络拓扑,星型网络拓扑结构具有维护管理简单、扩展容易等优点,并且有利于构建合理的网络结构,同时也便于将来网络规模的扩展。根据组网规划原如此,核心层和接入层之间采用1000M光纤进展连接,到桌面实现100M通信。公安视频信息网络系统结构示意图如下:图 5-3公安视频信息网系统专网拓朴结构图3、视频控制、存储、传输解决方案3.1 前端摄像机的控制主要采用矩阵+控制键盘的方式,通过监控管理平台的软件界面,也可对前端摄像机和云台进展控制. 3.2 视频图像存储主要手段使用的是城区通过IP指向集中管理后台压缩存储的方式进展视频图像的存储,因此根据实际规划建议采用分布存储,即监控图像的存储归其辖区拥有,但通过流媒体服务器,其他具有相应权限的监控中心也可实时观看其监控图像;下属派出所采用本地存储方式,公安局直接收理,并通过流媒体服务器转发方式实现集中控制管理。考虑到有大量的实时视频图像数据存储要求和超长时间的存储周期要求,可采用存储服务器对实时视频图像进展集中录像管理。一台存储服务器同时支持255路不同的监控图像进展集中存储,用户可以根据所需要存储图像的路数,扩展存储服务器的数量,系统最大可授权接入16台存储服务器。3.2.1 存储容量计算根据公安系统对视频内容存储时间的要求,每个硬盘录像机将具备3T的存储容量,保证D1效果的图像能够储存三十天。×3600×24×30×8÷1024÷1024÷8×说明:Ø “为码流,单位:兆比特/秒;Ø “3600×24×30为30天的时间,单位:秒;Ø 第一个“8为视频路数,每个硬盘录像机可同时接收8路视频图像;Ø “÷1024÷1024÷8,单位换算,使“兆比特换算为“TØ 80%为运动率,主要是考虑到监控画面会有静止状态出现,此时画面的体积会减小很多。3.2.2 存储服务器的功能存储服务器实现了智能磁盘管理,负载均衡,多种存储预案并存,检索回放。1) 智能磁盘管理系统实现了智能磁盘管理的功能,当前磁盘存储空间被占满后能自动进展换盘存储。而且在整个阵列存储空间都占满后,系统能够自动清理超出存储期限的最原始的存储数据,使该局部的存储空间被释放出来供新的存储使用。2) 负载均衡系统实现了存储流量的负载均衡功能,当多路视频需要进展存储时,单个存储设备的网络带宽和数据IO的总线带宽会存在容量上的瓶颈,系统会自动根据各个存储设备的实时流量进展视频数据流的调度,使各个存储设备均衡地进展数据存储,防止因单个设备的压力过大造成的数据丢失或错误。3) 多种存储方案并存系统能够实现计划录像、临时录像、报警联动录像、移动侦测录像多种存储方案进展视频数据的录像保存。对于同一路摄像机视频图像,即可设定计划录像存储方案,同时用户也可在操作时指定临时录像存储。各种存储录像可进展本地和远端检索回放操作。4) 检索回放系统提供对存储录像的本地检索回放和远端检索回放的功能。回放时用户可进展播放暂停、恢复,快进,快退,逐帧播放等回放控制操作。3.2.3 存储方式系统支持分布式存储、集中式磁盘阵列/IP SAN存储、客户端本地存储三种存储方式。对于重点区域采用分布式存储方式,直接将视频信息存储在数字硬盘录像机上,实现全天候存储录像,确保录像资料的完整性。同时,可以缓解网络带宽有限条件下全部视频流在中心集中存储造成的网络拥塞。前端录像资料可以在前端进展检索回放,也可支持授权客户端进展远程录像检索回放。客户端在对于分布式、集中存储资料远程检索的同时,可以对正在浏览的图像进展录像,存储在本地,便于随时检索,操作方便,管理灵活。 3.3 视频信号传输采用双级联方式的模数混合型系统组网模式本模式在“模拟接入方式的模数混合型监控系统的根底上,监控中心之间的级联采用模拟级联方式和数字级联方式,监控中心之间通过模拟视频信号传输设备传输实时监控图像信号和IP 网络传输实时监控图像和历史图像。本模式宜在监控点与监控中心之间使用专线(光纤或电缆)传输情况下改造模拟监控系统时采用,如图5-4所示。图 5-4双级联方式的模数混合型监控系统4、公路车辆智能监测记录子系统4.1 系统概述治安卡口系统用于城市道路或高速公路出入口、收费站等治安卡口与重点治安地段的全天候实时检测与记录。它可对过往的车辆信息包括车牌、车速、车流量等实施不连续的自动识别记录和备案;可以实现联网查询;实时与“黑比照,发现可疑车辆立即报警;并可检测超速等违章行为。该系统通过安装在路段的设备自动检测、自动识别、记录每一辆过往车辆的车牌与相应图片,并将记录信息传送到交通管理中心,中心系统在接收到车辆信息后,通过与已保存的“黑车辆数据库比对,一旦发现可疑车辆,即时生成报警信息,为打击各类“黑车辆提供技术支持。治安卡口系统采用摄像机抓拍过往车辆,线圈车辆检测器对车辆进展检测,集图像处理、车牌识别、信息安全、网络通讯、微机控制、信息管理技术于一体,为交通管理提供了一种高效的辅助管理手段。4.2 系统结构l 工作原理图图 55卡口系统工作原理示意图l 功能模块卡口电子警察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开发,这对设备的故障遏制起到了明显的效果,从物理上保证了设备的工作稳定性,同时也方便了设备的维护和检测。模块的划分从功能上由车辆检测模块、车牌识别模块、图像采集模块、辅助照明模块、中央控制模块、数据传输处理模块和其它辅助功能模块组成,如图5-6所示。图 56卡口系统功能模块结构图各功能模块作用如下:车辆检测模块:通过线圈检测器对行驶中的机动车辆通过和超速违章行为进展自动检测,同时将检测结果传递给中央控制单元; 图像采集模块:通过前端成像系统获得模拟视频图像,视频采集卡将模拟图像转换为数字图像,为图像的压缩、识别和存储提供了可能; LED辅助照明模块:利用车辆牌照夜间具有荧光效果这一特性,控制具有特殊光谱的LED灯,在夜间增强牌照图片效果;牌照自动识别模块:通过集成于实时抓拍软件内的牌照自动识别算法,完成对牌照特写图像的牌照分析、定位与识别;中央控制模块:通过主控机与运行于其中的实时抓拍软件,完成对前段设备中各模块间的逻辑控制工作,同时对获取的车辆画面进展存储;数据传输模块:将采集的卡口数据信息实时传输回管理中心;数据处理模块:完成与数据库某某息进展比对,提供远程控制功能,接收到远端中心系统的指令,进展有效性检验后,能实时响应,包括数据更新,数据查询,指定数据上传等;其它辅助功能模块:该模块功能包括保证工程顺利实施各种检测和测试软件。4.3 采用类型前端车牌识别所谓前端车牌识别模式,是指卡口系统在前端采集车牌图片,并即时进展车牌识别,然后将识别结果连同图片一起即时传回交通指挥管理中心服务器。这种模式的治安卡口电子警察系统组成结构如图5-7所示。图 5-7模式一总体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治安卡口电子警察系统从结构上可划分为:前端子系统、通信子系统和中心管理子系统三大局部。前端子系统主要完成对每一台过往车辆的检测、抓拍与车牌自动识别,同时将识别结果通过宽带网络传输回交通管理中心,在中心管理端完成车牌比对、信息存储、“黑车辆报警与相关工作。在治安卡口系统的前端完成车牌自动识别,然后在前端或者在中心端进展黑数据库比对的工作模式,具有如下优点:(1)该模式对通信网络的带宽要求不高,采用ADSL根本上可以满足要求;(2)由于号牌识别工作是在前端完成,这样可以即时抓拍、即时进展号牌识别,减少了网络传输的时延,可以在第一时间将车牌获得;(3)由于在前端进展号牌识别,因此可以在前端完成“黑比对与报警,即比对与报警是首先在前端进展的,这对于现场执法是比拟有利的。当然,该模式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是:(1)由于集车辆检测、抓拍与号牌识别于一体,因此对前端设备的性能要求非常高;(2)由于是在前端进展车牌识别,而识别后的信息还需要连同图片数据与相关信息一并发回公安交通管理指挥中心,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存在号牌信息与图片信息并不能同时到达中心端的情况,将给中心端的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风险。5、人员脸部智能检测子系统5.1 系统概述在公安传统侦查工作方式中,照片比对只能依靠人工方式进展,工作量巨大,速度慢,效率低,无法适应业务需要。依靠行业领先的人脸识别算法,采用先进的动态局部特征分析技术DLFA、结合网络、数据库、分布式计算等技术,成功开发了iMatchTM人脸识别照片比对系统。该系统用于快速身份鉴别,在大量几千到几百万的数据库失踪人口照片库、挡获人员照片库、常驻人口照片库、暂住人口照片库、追逃人员照片库、重点人口照片库、CCIC在逃人员照片库等中查找检索特定人员的身份。支持照片比照片、视频流比照片、视频流比视频流等多种方式。可以实现在局域网、内部网、Internet上进展照片比对和身份确认。人脸识别照片比对系统将照片中的人脸信息提取出来,通过专用的网络业务平台进展传输,在服务器端将照片中的人脸信息与指定X围内业务人员数据库中的人脸信息进展比对,进而鉴别出照片中的人员“相似的人员身份,并获取其详细信息。5.2 系统结构本系统采用最新核心技术智能人脸识别分析技术,来实现对千万级照片库进展准确的计算与检索、筛选所需的人员信息,并确保分析的结果能够满足人工二次分析处理的要求,本系统实现架构图如下:5.3 系统应用X围和方向本系统主要应用于全国司法系统、公安系统、监狱系统等,如在省厅、市局等单位建立比对中心,在分局、派出所、刑侦中心建立比对用户端,或通过GPRS/CDMA用手机和PDA拍照并发送照片比对请求。它充分利用非常有价值的人脸照片线索,大大加快公安侦查人员对嫌疑人的身份识别过程,为加速“科技强警进程,形成高智能的、社会化的、规模化的公安防X体系,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该系统重点实现对挡获人员登记管理、网络追逃、比对查证与事后处理,同时人像比对还可用于刑侦查案、维护社会稳定等业务上。应用方向如下:公安系统缉拿在逃罪犯:基于人脸识别的照片比对系统帮助加快对嫌疑人的身份确认,减少“人海战术的低效率,在追逃、破案、寻人等应用中发挥巨大的能量。寻人寻亲:对老百姓或其他业务部门提供的照片,直接送入系统进展比对、检索、筛选,最后人工确认。派出所挡获某某人员:对派出所挡获的人员,登记笔录,对于其中一些少数民族、聋哑人或保持沉默者等无法查证身份的人员,可拍摄照片送入各种照片库中比对,排查涉与大案要案人员,以免漏网;或查证其前科,累计处理。 挡获人员模版登记资料登记成功查证无名尸源:需要查证无名尸源时,先拍摄正面照片,送入计算机,如果照片闭眼、破损或变形,可用人像合成系统或人工绘制一幅标准照,送入比对系统比对查证。 目击者描述排查:获得现场目击者对嫌疑人的形象描述后,可用人像合成系统进展排查。获得视频监控照片:一般监控系统针对场景,得到的涉案嫌疑人的图像都有模糊、偏转、逆侧光等质量不佳问题,这时需要根据图像用人像合成系统或人工绘制一幅标准照,送入照片比对系统比对查证。 公共场所集会:在政府、球场等公共场所,时常会有人员滋事,此时公安干警不便直接带人处理,可以采用长焦摄像机拍摄特写镜头,如果效果不够好可以用人像合成系统修正,送入比对系统比对查证。一代/二代居民某某识别:根据犯罪人员的某某照片信息,与系统照片库中的信息资料进展比对,提取出与证件上照片相似的人员信息,能充分利用现有的二代某某照片资源,为公安部门的工作提供高效有利的帮助。失踪人口调查,收容救助、强制戒毒以与海关出入境等场所,照片比对系统帮助提高工作效率,极大地降低人工比对强度。其他应用:常住人口的比对查询、暂住人口的比对查询、重点人口的比对查询、CCIC在逃人员的比对查询等。5.4 系统原理人脸识别照片比对系统全面结合公安各有关照片比对业务需求,依靠目前在业内领先的人脸识别核心技术,开发出强大的计算机智能照片比对引擎,帮助警务工作人员快速区分特定人员真实身份,并且把过去难以想象的上千万级的海量照片库比对需求变成现实,还可以综合利用各地、各部门分散的、数据标准不统一的现有照片库,将其标准化,建立统一的照片比对中心。该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公安机关的治安管理、户证管理、网上追逃、监控布控、科技反恐、寻人等多个业务领域,实现真正意义的科技出警力。本系统的大致工作原理:在建立千万级照片库的前提下,根据警务人员罗列的嫌疑人照片输入照片比对系统;系统将在照片库中自动计算检索与原照片相似度极高的照片,并输出相似度照片队列,进而进展人工二次分析处理,达到目标人群的锁定效果。人脸照片识别工作流程如下:6、RFID和视频识别技术特定车辆管理系统6.1 系统概述该技术在标准上采用了微波技术,它在核心部件、器件上嵌入和附加了一系列我国自主知识产权。这一技术在本项目中的具体应用是:通过安装在车辆挡风玻璃上的车载射频识别RFID电子标签与在智能监控卡口上的微波天线之间的微波专用短程通讯,利用计算机联网技术与卡口警务信息处理系统以与后台进展处理。6.2 系统实现RFID读写器可以实时地读到每一辆过往的带电子标签的车辆信息,包括车牌号、车辆类别、车辆类型、购车年代、上牌时间、所属公司、车辆型号、车主某某、颜色等信息。所有经过RFID智能监控卡口的带电子标签的车辆,其出卡口时间、入卡口时间等信息可以通过网络实时的汇总到控制中心,可以输入车牌号查询车辆动态轨迹,也可以输入识别站查询某卡口某段时间内的出、入车流情况。在控制中心的黑中输入相关车牌号并点击“发送黑,就可以通过网络与时的把被盗车辆、在逃车辆等非法车辆的黑传送到各卡口识别站,当黑中的车辆经过卡口识别站时,基站可以通过声音、灯光等方式报警,提醒有关人员处置。在紧急情况下可以使用车载移动识别基站对特定路口机动的进展重点监视。采用此技术构成的系统,可形成道路断面控制作业模式,支持车辆在“自由流状态下进展自动识别,使卡口不会形成交通瓶颈,确保道路畅通。7.3 视频技术前端抓拍识别局部是视频监控卡口系统的前沿局部,是整个系统的“眼睛,它把监测的内容变为图像和数据信息,传送卡口检测工控机,抓拍识别局部的好坏与它产生的图像信号质量将影响整个系统的质量。前端设备主要有工控机、高清工业级摄像机、辅助光源、辅助光源控制器、视频电缆等。在安装过程中需要注意防水、防盗、防雷、防尘,保证设备安全正常工作。系统结构图如下所示:系统图像采集抓拍局部是整个系统工作的根底,图像质量的好坏、可靠的抓拍是决定图像有效与否和车牌识别率上下的直接因素。因此,本系统采用专门的高清工业摄像机以达到系统设计的需求。为了兼顾清晰抓拍司乘人员面部图像以与车牌图像,在微秒量级的时间内采集不同曝光值的两幅图像,其中一幅可有效保证司乘人员的清晰表达,另一幅图像车牌亮度可以很好的保证车牌自动识别模块对车牌的准确识别。为使拍摄能适应白天、夜晚、阴天、晴天等全天候的图像亮度需要,利用摄像机的光敏特性设计可靠的算法来自动调节摄像机的曝光时间和增益值,使得每X图像的亮度既不会过曝,也不会太暗,并且可适应逆光和顺光等各种光照环境。通过调整摄像机与线圈的距离,使得每一台摄像机都能覆盖个车道,从而保证对于跨中线行驶车辆同样可以实行抓拍,防止漏车,保证了车辆的高捕捉率,牌照信息同样有清晰保证。6.4 网络传输技术网络传输局部是监控卡点的图像信号与数字信号的传输通路,将前端图像与数据通过网络直接传输至中心后台。本系统的传输线路分为两局部,一是卡点前端采集设备至本地控制存储设备之间数据的传输,二是前端卡点至市局中心后台之间远程数据的传输。每个卡点根据网络现状,分别利用现有光纤、自己铺设光纤、租用光纤等不同方式实现网络传输。传输交换平台是整个系统的核心设备,其性能与功能直接决定着整个卡口系统的性能。该平台应是一个集视频、音频、数据、以太网信号于一体的高性价比的数字综合业务传输交换平台。传输交换平台集数字视频光纤传输网络和数字视频矩阵功能于一体,把数字视频综合光纤传输网络与数字视频交换数字矩阵进展了无缝连接与融合,整个传输与交换平台由统一的“数字综合传输交换管理软件平台进展统一管理。传输交换平台替代传统的光端机+视频分配器+模拟矩阵+编解码器+视频综合管理软件+光端机网管软件等众多的设备,以提高系统的性能指标和系统的可维护性。系统采用完全开放的传输交换协议,如IP协议,以保护用户投资,并与其他设备兼容系统应具备如下特点:l 专用的传输交换性能,通用的标准IP网络协议;l 在传输层和交换层实现数字非压缩视频和数字压缩视频的兼容;l 全网内数字非压缩视频只进展一次AD/DA转换,无损伤信息交换,无距离限制;l 超大容量数字视频传输/交换处理能力,背板带宽达40G;l 支持所有常用的业务接口:视频、音频、数据、以太网、对讲、报警接口;l 支持任意拓扑结构与组合:双光口设计、星型网、树型网、链型/环型光分支等;l 支持网管功能,节点自动发现,拓扑自动发现;l 真正动态带宽分配算法,按需动态分配带宽;l 具备自动切换与保护功能,高可靠与冗余性能设计;l 全部采用插卡式业务单元结构、即插即用,多种业务模式灵活接入,无需复杂设置;l 独立式、插卡式机箱兼容设计;l 工业级设计,适合野外苛刻环境;l 功能强大的数字视频综合传输交换管理软件平台,实现传输/交换统一管理;l 实现从前端监控中心的无缝连接。6.5 中心控制集成管理技术布控报警和查询、中心管理局部是整个系统的“心脏和“大脑,是实现整个系统功能的指挥中心,实现硬件设备与信息数据的“大整合、高共享、智能联动,完成对路口的设备、数据通讯管理和数据处理工作;同时满足公安各条线、各警种对全市智能监控卡口的全面掌握和有效控制,并建立相应的建设、管理和应用方式,确定后台中心与市局指挥中心、图像中心、信息中心等的关系与运行模式。中心管理平台设计应用面向全市业务管理与实战需要,应满足多用户并发调用,平台管理中心必须能够支持windows/linux/unix操作系统,支持从PC服务器到小型机的移植。系统应具备很强的伸缩性和可扩展性,身份认证模块和管理中心既可以集中部署也可以分开部署。流媒体服务器、存储服务器必须能够支持服务器集群,可以随系统规模的扩大不断扩展。系统应该能够支持各种数据库,视频存储,采用数据块写入的方式进展网络集中存储,保证存储效率。6.6 应用X围与方向项目初步实现对黑布控、套牌车管控、被盗抢车、事故车跟踪监控功能。同时针对出租车、公交车、危化车等实现了具体的服务管理功能。出租车管理功能:对出租车车卡和司机卡出城进展自动登记,并进展双卡匹配,如果有车卡而无司机卡,如此报警提示;出租车牌照已退役或牌照被吊销,列为嫌疑并报警。危化车管理功能:对公交车在某一条线路的出勤率进展统计,并与当日或当月应出勤次数比照,进展时间调配、调度管理等。公交车管理功能:对危化车行驶线路管理合理线路放行,违规线路报警,轨迹追踪,防止在违规线路出现安全事故。7、LED交通诱导子系统7.1 系统概述交通诱导显示屏系统是面向公众传递信息的快速载体,承担着交通信息、交通法规、交通警示、道路状况等各个方面的实时信息发布任务。以醒目的显示效果向司机同志展示交通诱导信息、政策法规的宣传等。LED显示屏此时得以充分发挥其优越的实时显示功能和独特的色彩表现力,且作为新型的高科技产品,以其丰富的科技含量、磅礴的外观气势、流畅的显示画面、细腻的色彩表现,成为美化道路交通环境的高科技公益设施。随着经济的开展,社会的进步,我们已经步入了信息时代。快速、准确、迅捷的信息传递已经成为经济开展的充要条件。同时,道路交通作为经济开展的命脉,起到了航空、航海无法代替的重要作用。如何确保城市、乡村道路交通的顺畅,成为交通系统急待解决的主要环节。交通诱导LED显示屏作为实时信息发布的新一代快速显示媒体,以其快速、准确、醒目、清晰等显示特点成为实现上述要求的根本特点。交通诱导LED显示屏置于城市道路关键的节点地带,具有接触面广、信息传递直接等优点。同时以其实时显示的特点又具有其他公共传播媒体无法比拟的控制技术优势。综上所述,正确、合理的选择使用交通诱导LED显示屏,可以实现美化交通道路环境、创造良好的管理设计规划风格,树立崭新的现代化交通管理形象。目前初步设计安装地点为:火车站广场、汽车站广场、太平路主干线、江南新区政务办公区。7.2 系统结构本系统由编辑/控制系统、数据通讯系统、显示系统、自动控制系统智能供电、光传感系统、温度传感系统、烟雾传感系统、安全防护系统、屏体框架、装潢结构等系统组成。如图5-8所示图 5-8 LED显示屏系统拓扑结构框图7.2.1 控制系统编辑/控制系统主要由编辑计算机、控制计算机、多媒体视频卡组成。编辑计算机是将显示屏上要显示的文字/图像/视频信号等显示内容方便的按照客户要求的方式进展编辑处理,并将制作完成的显示内容通过网络通讯传输给控制计算机;控制计算机中安装有各类数据信息适用的播放软件,其主要功能是向显示屏体发送最终所需要的显示内容,使之按照用户预定方式进展播放,并控制显示屏的正常运行。同时,接收处理回传的“环境参数监控数据,维持显示屏体的安全工作状态。7.2.2 通讯系统数据发送卡安装在控制系统中,它通过一根50PIN的扁平电缆线与DVI多媒体视频卡连接。DVI视频卡提供了标准TTL电平的RGB8位数字信号。数据接收卡接收来自发送卡的数字信号,通过算法控制时序以产生灰度。同时可以暂存大量的视频信号,并向屏体扫描。数据接收卡保证了显示画面色彩的真实性、动作的平滑性和图像的稳定性。数据发送卡和接收卡是连接控制主机和显示屏体的桥梁。高速数据传输电缆作为数字信号的传输载体,消除了高频弱信号传输产生的干扰,增加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当传输控制距离大于150米以上,通讯系统可改用光纤传输。7.2.3 显示系统显示系统由驱动局部与发光材料等组成。用以实现各类信息的显示播放功能。驱动局部由驱动电路和驱动IC组成。驱动电路采用4层线路板设计,增强了系统抗干扰能力;驱动IC采用LED显示屏专用芯片。7.3 系统功能通过“交通诱导系统软件可以实现分时段播放、定时播放、定时切换、循环播放、定时打开/关闭屏体等操作功能,方便用户的使用。减少用户的工作量,提高播放的可靠性。7.3.1 文字/图形信息发布功能 可以显示各种计算机信息/图形/图画与二、三维动画等; 具有丰富的播放方式,显示滚动信息、通知、标语口号等,存储数据信息容量大; 有多种中文字体和字型可供选择,还可以输入英文、法文、德文、希腊文、俄文与日文等诸多的外文; 通过网络连接,显示网络数据信息。7.3.2 系统接口扩展功能 标准网络接口 CATV系统输入接口 音/视频输出接口 计时记分与成绩处理系统接口7.3.3 系统安全应急功能系统处理精度:在信息广播中要求系统处理精度为100%,不能出现任何错误。系统响应时间:大屏幕、电视转播系统要某某时响应。系统应变能力:系统首要的原如此是安全、与时、准确。其正常运转直接影响到公共交通的管理秩序。在能够实现自动化的环节上尽可能采用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处理。为了适应情况的多变性,必须预留人工干预接口,以便采取应急处理措施。对于可能出现变化的局部,尽量采用应急调节的手段,将合法的画面自动锁定,屏蔽非法信号内容,防止造成不良影响。7.3.4 通信接口与规程通信规程:按GB/T 3453。通信方式:异步,半双工。通信速率:1200bit/s19200bit/s。生产企业应向需方提供详细的接口参数和规程,以便与系统连接。8、GPS车辆定位子系统8.1 系统概述GPS/GSM监控报警调度系统是按照先进、可靠、长远开展的要求进展设计,充分表现模块化系统集成的设计思想。既满足数据和语音、无线和有线调度管理的功能要求,又满足手动和自动报警监控的功能要求以建设一个高度信息化、自动化的调度监控服务网络系统为最终目标。整个系统由GPS/GSM监控报警调度系统组成,包括车辆定位监控系统、车辆智能调度系统、GPS/GIS地理信息系统等子系统。市局监控中心充分表现系统集成的思想,各分中心有机结合,网络符合总体规划与长远开展。网络设计符合联网的开展要求。系统设计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充分保证系统的可伸缩性和可扩展性,具备相当的通讯、计算机和网络设备的信息容量与处理能力,并有一定的超前性,软硬件预留接口,便于维护、升级和扩展,以适应将来整个系统信息化开展的要求。8.2 设计方向与技术要点1. 系统设计内容电子地图功能:系统建有一套完整准确的本区域的电子化地图。电子地图分为假设干层如街区、公路、商业、公安、医疗等。可以进展任意放大和缩小和目标检索。跟踪监视功能: 系统能够实时地将每一车的准确位置在电子地图上标示出来,从屏幕上可以直观地看到车辆的行驶情况。自助导航功能: 车辆可以看到自己的实际位置,可以自己检索目的地,可以自己选择路径也可以向中心申请查找最优路径。高级配置具备此功能车况信息查询功能: 中心可以查询车辆当时的位置与报警信息。语音联络功能: 保安中心可随时与每辆车取得话音联系。中高档配置具备此功能 报警提示功能: 如遇险情,司机可以触发报警按钮,监控中心立刻有警报声响起,同时屏幕提示报警目标的当前位置并跟踪其去向。遥控防抢功能:监控中心可以人为地对报警目标采取一定的防抢措施如遥控熄火、制动等。记录回放功能:系统对跟踪车辆的运行保存有完整的记录,回放记录可以了解当时车辆的行驶情况以便于事后分析。记录的数量没有限制。车辆档案功能:系统具有强大有效的数据库功能,对在管车辆有完善的档案信息记录,可以随时查阅任何车辆的有关资料。完善的数据接口可以和现有的办公系统相连。车辆越限告警功能:车辆行使到设定区约域,系统会自动标示并有声光报警。同时会自动给相关人员发送中文通知信息。2. 系统特点与组成工业级超高可靠性:所有元器件均采用工业级,从根本上保证了 系统的巩固性和可靠性。数话兼容: 采用GPRS作为数据和话音平台,具有覆盖X围广、用户投资小的特点,降低了系统的造价。准确的信息提示: 系统具有强大的信息数据处理能力,任何X围内的警方信息、都能够一目了然,做到临危而不乱。全天侯服务:系统能够24小时提供全天候服务,气候的变化不会影响到系统的原有性能。数字化信令: 系统采用快速可靠的数字信令方式,再加上独特的编解码纠错算法,绝无误传误报可能结构灵活机动: 系统设计为模块式结构,用户可根据自身的 具体情况灵活组合。图示5-9GPS卫星定位系统结构图9、中心机房子系统9.1 市局机房设计方案市局指挥中心机房装修建议按国家A类标准,一般包括机房装修与装饰、机房给配电系统、UPS电源供应系统、中心控制管理系统、防雷系统、通风与空调供应系统等。Ø 机房装修设计土建局部:机房的主体结构应具有耐久、抗震、防火、防止不均匀沉陷等性能,变形缝、伸缩缝不应穿过主机房的规X要求。机房净高:建成后的计算机中心网络机房净高不小于2.4m。窗户:网络机房操作间做窗帘盒并配垂摆窗帘。墙、柱面:此次设计机房墙柱面先做的不锈钢踢脚线, 墙面上采用环保乳胶漆。机房装修局部:全部选用阻燃性材料作为本次方案的装修材料,档次定位在国产中高档水平。色彩:采用较为柔和的乳白色,给人一种素雅、大方的感觉。天花:天花为金属微孔板。地板:选用国产优质防静电活动地板。Ø 机房给配电设计电子计算机机房电气装置主要包括供电电源系统、配电装置、自控系统、照明装置、通信设备、接地装置与其配线的安装。电气装置的安装应做到整齐、结实、正确、标志明确、外观良好, 内外清洁。电气接线盒内无残留物, 盖板整齐、严密、紧贴墙面。同类电气设备安装高度应一致。吊顶内电气装置应安装在便于维修处。特种电源配电装置应有明显标志, 并注明频率、电压等。电源盘、柜与其它电气装置的台座应与建筑楼地面牢靠固定。空调、消防自控系统或装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联锁动作正确。干线与电源盘、柜应采用压接端子连接。电子计算机机房内的电源线、信号线和通信线应分别铺设、排列整齐, 捆扎固定, 长度留有余量。电源相线、中性线、保护接地线、直流工作地线、各种信号线和通讯线的颜色应各不一样, 并按设计要求编号。电缆电线连接应可靠, 不得有扭绞、压扁和保护层断裂等现象。吸顶灯具底座必须紧贴吊顶, 不留缝隙。嵌装灯具应固定在吊顶板预留洞孔内专设的框架上。电源线应穿钢管或金属软管, 且留有余量, 并通过绝缘垫圈进入灯具, 不应贴近灯具外壳。灯具边框外缘应紧贴在吊顶板上, 与吊顶金属龙骨平行。成排安装的灯具, 光带应平直、整齐。凡外露的正常状态下不带电的电子计算机系统设备金属壳体必须与保护接地装置可靠连接。各类接地装置的安装与其接地电阻值应符合设计要求, 连接正确。接地装置焊接必须结实, 需涂层局部涂层必须完整。交流电源线路不得与直流工作地线紧贴平行敷设。Ø UPS机房设计关于机房UPS供电问题,与常规系统设计不同,为保证系统电源的稳定与安全,我们将监控中心设备的供电统筹考虑,设计一个完整统一的电源系统为整个监控中心设备供电。这样可以保证中心系统不会由于电力中断而失去作用,保证报警等安全设备在任何情况下均可使用。监控中心配备UPS在线式不连续后备电源,以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和设备良好的同步性能。电源接地系统采用一点接地方式,接地点设在监控中心内。UPS配备网络管理卡RJ-45 10/100 以太网接口,接入监控中心以太网交换机后,可通过管理电脑对电源质量和运行状态进展监测,与时准确地了解系统供电情况。Ø 机房防雷设计雷电灾害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我国每年雷电灾害频发,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

注意事项

本文(xxx智慧平安城市应急联动指挥平台系统工程建设方案设计)为本站会员(沈***)主动上传,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