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装配图网! | 帮助中心 装配图网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装配图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生活与哲学期中考试卷定稿.doc

  • 资源ID:10235000       资源大小:67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9.9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生活与哲学期中考试卷定稿.doc

2010-201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文科)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恩格斯说“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慧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这句话的意思是A.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智慧 B.人类生活的世界中处处充满着智慧C.智慧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产生 D.智慧随着人类的实践活动而产生2. 笛卡尔是著名哲学家、数学家,他在辩证法思想指导下,把几何学与代数有机地结合起来,创立了解析几何.这给我们的启示是A.哲学是具体科学发展的基础,要认真学习哲学B.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学好哲学可以解决一切问题C. 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指导,要学好、用好哲学D具体科学的发展推动哲学进步,要认真学好具体科学3我们的思想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用哲学的语言来说,这个问题叫做( )A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C物质是否依赖于意识的问题D意识是否具有能动性的问题4有一首英语儿歌这样唱到:“告诉我为什么星辰闪耀,告诉我为什么常春藤缠绕因为上帝创造星辰闪耀,因为上帝创造常春藤缠绕”美国一位著名科普作家这样改动了歌词:“核聚变让星辰闪耀,向性运动让常春藤缠绕”这一改动反映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 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的区别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的区别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A B C D5.马克思说: “哲学家并不像蘑菇那样是从地里冒出来的.他们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的最美好、最珍贵、最隐蔽的精髓都汇集在哲学思想里。”这表明,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A.社会变革的主体 B.时代精神的精华C.自然科学的总和 D.社会科学的总和6民谚“南人不梦驼,北人不梦象”说明了A存在决定意识 B意识反作用于存在C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变化7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实现了( )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世界观与价值观的统一 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ABCD8.党的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十六大报告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进党章,十七大又将科学发展观写进党章.党的思想理论与时俱进表明A.真理是客观的 B.真理是绝对的C.真理是发展的 D.真理是平等的人们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不仅能有意识地在阳光下沐浴,还能有意识地制造太阳能热水器,建立太阳能电站,把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和电能。但是,太阳的存在与变化并不会因此而依赖于意识。据此回答9-10题。9.人们能够利用太阳能,把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和电能,这说明( ) A意识是客观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依赖于物质 C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10.太阳的存在和变化不会因为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而依赖于意识,这说明( ) A人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没有影响 B人在客观事物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C人能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 D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11关于运动有几种看法:甲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乙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丙说:“飞鸟之景未尝动也”。这些观点按照顺序分别是A辩证法 、相对主义、形而上学 B二元论、形而上学、辩证法C辩证法、相对主义、两点论 D辩证法、形而上学、 相对主义 我国首颗人造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在累计飞行近494天后,在北京航天飞控中心的精确控制下,于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10秒准确落于月球的约定撞击点,成功撞月,为中国探月一期工程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据此回答12-13题12.中国探月一期工程的成功,表明A.人们可以改变和创造规律 B.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C.人的主观能动性可以无限发挥 D.人的意识决定客观事物的发展13. “嫦娥一号”绕月飞行和成功撞月,只是月球探测的第一步,未来的探月之路将更加充满挑战。这句话体现了认识是一个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认识来源于人们的主观想象 认识具有无限性 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A. B C. D14.剪纸由于受到材料和工具局限,在处理形象时,不能采取写实手法,而更强调写意:抓住形象的主要部分,大胆舍去次要部分,使主体一目了然。在回娘家中,突出的是两个人物,一辆花车,花车也只有一个轮子,作品形象夸张、简洁、优美,富有节奏感。说明A艺术创作强调从艺术想象出发B写实手法不可能产生真正的艺术C艺术创作不需要细节的真实D艺术创作是高于现实的能动反映15.据报道,美国加州大学研究人员设计出一种能控制光线运行方向的材料,这项重大突破使长期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隐身衣”梦想有可能变为现实,这启示我们意识不仅能反映现存事物,而且能正确预测未来科学创造往往需要科学幻想的激发和推动科学幻想向现实的转化离不开科学实验发挥意识活动的创造性就能将科学幻想变为现实ABCD16.2007年是塑料诞生一百周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百万种。这一情况说明A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物的存在与发展依赖于人的意识B人们有意识地创造人工自然物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然物的规律C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人造物可以脱离天然物而存在D人类通过实践可以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使其打上人的意识的烙印17人们在生活中常常通过心理暗示来调节自己的状态,譬如,当你心情烦躁、学习状态不佳时,暗示自己能够静下来、以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也许真的有一定效果;有人暗示自己是很有修养的人,按照一定的标准长期坚持,也许真的能成为很有修养的人。这启示我们A意识能够改变人生的态度和命运B应当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C不同的价值观就会有不同的行为选择D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18“如果你无法成为山顶的劲松,那就做山谷的小树吧;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那你就成为一颗星星吧!”这段话告诉我们,选择人生奋斗目标应该A从自身的实际出发 B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C从自身的需要出发 D从自己的理想出发19恩格斯说:“人离开动物愈远,他们对自然界的作用就愈带有经过思考的、有计划的,向着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标前进的特征。”这里强调的实践的特征是( )A实践的客观物质性B实践的社会历史性C实践的主观能动性D实践的直观现实性20.“蚂蚁具有和我们不同的眼睛,它们能看见我们看不见的光线。但是,在认识我们所看不见的这些光线方面,我们的成就比蚂蚁大得多。我们能够证明蚂蚁看得见我们所看不见的东西,而且这种证明只是以我们的眼睛所造成的知觉为基础,这就说明人的眼睛的特殊构造并不是人的认识的绝对界限”。恩格斯这个论断的根据是:实践促进人的感觉能力的进化与发展实践促进感知事物的技术手段的发展实践促进对感知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实践促进人类直觉事物本质能力的提高A. B. C. D.21.“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违背的哲理是A.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多方面的、发展的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22.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地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极端天气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这表明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实践不断发展使人与自然的矛盾也随之深化和发展 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实践不断发展使人与自然的矛盾越来越激化和失控 人类社会的发展使人类与自然界的联系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 人类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使人类超越自然而逐渐成为自然界的主宰A B C D23.一个科学研究小组对5000只“冰川豹蛛”进行测量后发现,1996-2005年间,这种蜘蛛的体形平均增大了8%-10%,同期当地每年的解冻期提前了20-25 天,这支持了他们的猜想,剧烈的气候变化对当地蜘蛛的生长产生了影响。该研究小组负责人表示这种影响的后果很复杂,一下子无法估计出来,这一说法体现了 认识受到主客体条件的限制 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世界总有一些秘密不能为人所理解 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A B C D24.在平面内,若直线a垂直于c,直线b垂直于c,则直线a平行直线b;在空间,若直线a垂直于c,直线b垂直于c,则直线a与直线b不一定平行。从哲学上看,这说明A认识能力不同,认识水平就不同B真理和谬误是一对矛盾C真理有时不是客观的 D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25.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的基本要素。以往人们通过食物获取这些微量物质,科学的发展使人们能够通过服用某种或某几种维生素采弥补食物撮取方式的不足一些科学家认为,大量服用某些维生素有益于身体健康,但另一些科学家警告说,服用过量的维生素可能对健康造成损害。关于维生素问题的争论表明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总是有条件的和具体的 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仅在一定时期内是真理 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不具有终极真理的性质 人们的认识不能正确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A B C D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题号1 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题号2122232425答案二、 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计50分)26(简答题10分) 材料一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人类感官所得都属于现象,宇宙的根本是绝对理念.而中国古代思想家孟子认为:”万物皆备于我.” 材料二 我国明末清初哲学家王夫之认为:”气者,理之依也,”阴阳二气充太虚,此外更无他物(1) 材料一中柏拉图和孟子的说法分别属于什么观点? 二者有何共同点? (4分)(2)材料二中王夫之的说法属于什么观点?材料一和材料二有何分歧? (3分)(3)对上述材料中不同观点的分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如何解释的? (3分)27(16分)在2010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中国决策层对政府工作报告展开密集研讨,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听取意见、征求民意。温家宝总理就经济形势的对策指出,当前世界经济进入后危机时期,有望迎来新一轮增长。要继续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要保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根据新情况新变化,增强政策的灵活性和针对性。请分析上述材料体现的唯物论道理。 28.从十二大到十五大,我们党一直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这一理念的提出,不仅是对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资源、环境等问题的正视,更是今后对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规划和指导,必将促进社会和谐、民生改善。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12分)29 1928年,弗莱明发明了抗生素青霉素,当时被誉为人类医学史上的一个重大的里程碑。抗生素问世后,创造了许多医学奇迹,肺炎、脑膜炎、产褥热、败血症、肺结核等得以治愈。许多人因此而相信疾病是可以从根本上治愈的。如今,抗生素已成为应用最广泛的治疗药品。然而抗生素的大规模应用使其潜在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一是它的副作用,如会导致血液疾病等;二是它的耐药现象。日益严重的耐药菌、顽固的超级细菌的诞生使得细菌耐药问题成为全球最紧迫的公共卫生问题。现在医学界也不再把抗生素看成是灵丹妙药,而是慎重使用抗生素。请运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说明上述材料对我们发现和发展真理有哪些启示。(12分)附:答案题号1 2345678910答案DCAABACCCD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ABDDDDBACB题号2122232425答案CCDDB26(1)柏拉图和孟子的说法分别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2分)二者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2分)(2)王夫之的说法属于唯物主义观点。 (1分)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分歧是围绕着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2分)(3)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地揭示了世界的本原,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3分)27.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因而能够正确地认识世界。我国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正确把握了经济发展的本质和规律;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我国对当前经济形势的正确判断以及采取的对策有利于巩固我国经济回升向好势头。(6分)(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政府工作报告展开密集研讨,进行调查研究,把握好战略机遇期,根据新情况新变化,增强政策的灵活性和针对性等,说明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6分)(3)规律具有客观性,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世界,造福人类。我国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和对策就是按客观规律办事、造福人类的表现。(4分)28.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生态文明”的理念的提出,正是基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资源、环境等问题,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3分)(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文明,说明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深化、发展。(3分)(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从十二大到十七大,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验证了三大文明的正确性,“生态文明”理念的正确性也必将得到实践的检验。(3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生态文明”的理念的提出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资源、环境等问题,为了更好地指导今后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329(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们对抗生素的认识及使用方法只能来源于实践并通过实践去检验。(3分)(2)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3分)(3)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在形式上是循环往复,在实质上是前进上升。只有未被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对疾病的认识也是这样。(3分)(4) 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不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3分)

注意事项

本文(生活与哲学期中考试卷定稿.doc)为本站会员(sha****en)主动上传,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