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科学发展逻辑概要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99906831 上传时间:2022-06-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8.1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十二章 科学发展逻辑概要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十二章 科学发展逻辑概要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十二章 科学发展逻辑概要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第十二章 科学发展逻辑概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二章 科学发展逻辑概要(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0页 共10页第十二章 科学发展模式概要现代西方科学方法论关于科学发展的观念,派系丛生,内容殊异而又变幻不定。但就它发展的基本趋势而言,却可概括为先后提出的三大模式,即预设主义的逻辑模式、相对主义的历史模式以及逻辑与历史结合的模式。正是由于这三种基本模式的互相反射与折射,并以不同的强度投射出来,才构成了现代西方科学方法论关于科学发展模式的不断嬗变的画面,它们经历着一个从预设主义的逻辑模式到相对主义的历史模式、又从相对主义的历史模式到逻辑与历史结合的模式的基本过程。这一转变过程是通过各个不同的方法论流派彼此竞争来实现的。逻辑实

2、证主义和证伪主义,坚持预设主义的逻辑模式;历史主义则提出了相对主义的历史模式;鉴于这两种方法论模式的演化,实际上都已陷入了困境,拉卡托斯与夏皮尔又创造了逻辑与历史结合的模式。这三种模式构成了当代西方科学方法论关于科学发展的最基本的思潮,考察它们的兴衰、竞争与演变的具体表现,了解科学发展的基本模式,有助于我们理解科学发展的逻辑脉络,可以使我们从中获得不少方法论的启示。第一节 预设主义的逻辑模式一、逻辑实证主义 1920年代由维也纳学派所倡导的逻辑实证主义,它是上世纪上半叶在西方最为流行的正统的科学方法论。逻辑实证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卡尔纳普(Carnap)、赖欣巴哈(Reichenbach)和亨

3、普尔(Hempel)等。当时,经典力学面临危机,相对论、量子力学刚刚诞生。与此相似的是,逻辑实证主义也明显地表现出世纪之交的思想特征。就它接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而言,最突出的表现是逻辑实证主义对传统的预设主义方法论观点的继承。 传统的科学方法论都有一种根本的信念,即探讨人类的科学事业,总要预先设定某种谈论科学的“元”概念,或科学推理的形式,或评判理论的标准,这些东西在科学研究活动中自身是独立的,它们决不因为科学理论的演变而需要修改或受到拒斥。这种观点被称为预设主义的观点,是对科学方法的一种经久不衰的根本信念。 西方科学方法论的预设主义观点,最早来自古希腊学者柏拉图的学说。柏拉图预设了永恒不变的“理

4、念”的存在。 在近代,预设主义观点的代表人物是康德。康德预设了先验的悟性范畴,认为正是这些先验的东西规定了人类的科学知识,而这些先验的悟性范畴自身则不会随着科学知识的发展而有所改变。 逻辑实证主义者的预设主义观点,则直接来自罗素(Russell , 18721970)和维特根斯坦(Wittgenstein , 15591951)。罗素提出了“逻辑是哲学的本质”这一命题,认为“纯粹的逻辑是独立于原子事实之外的”, “纯粹的逻辑和原子事实是两个极端,一个是完全先天的,一个是完全经验的”,维特根斯坦提出了“逻辑的先天性的实质在于我们不能非逻辑地思考”的观点,因此,他认为不是事实去规定逻辑,而是逻辑去

5、规定事实。显然,罗素和维特根斯坦都预设了“超验的”或者“先天的”逻辑。 逻辑实证主义继承和发展了它的思想先驱罗素与维特根斯坦的预设主义观点,并把预设主义推广到科学的元概念、逻辑规则和方法。 逻辑实证主义提出了科学概念与“元科学概念”严格区分的主张【Meta-元*,意指“在*之后、之上、前置的、后设的”】。逻辑实证主义预设了独立的元科学概念的存在,预设了元科学概念和科学方法的不变性。逻辑实证主义者提出:象“力”、“质量”、“加速度”、“催化剂”、“基因”等概念是在“科学内部出现的”概念,可以叫作科学概念,而象“定律”、“理论”、“假说”、“说明”、“确认”、“证据”、“观察”等概念则是“用来谈论

6、科学”的概念,因此,可以叫做元科学概念。于是,对于象“Fma是一条科学定律”这样一个科学命题,就可以分解为科学的概念( “F”、“m”、“a”)和元科学的概念 ( “科学定律”)这样两个组成部分。在科学研究活动中,科学概念是可以不断更新的,而象“说明”、“理论”等元科学概念的含义,却是固定不变的。因此,元科学概念对于科学概念保持着中立,不受科学概念及科学理论发展变化的影响,元科学概念的意义笼罩着永恒的光环,它们独立于科学活动的历史变迁。 逻辑实证主义关于科学概念与元科学概念的严格区分,依赖于科学-元科学的截然分明的划界,依赖于科学理论与科学方法论的严格区分。逻辑实证主义者主张:科学方法论与科学

7、理论是彼此独立的。尽管科学理论的经验内容是不断变化的。但是,科学推理和理论的评价标准却是不变的。哪怕是在科学研究中出现了全新的方向,也不可能对科学理论的评价标准有什么影响。这是一种规范的逻辑方法论,它不仅对一切学科的理论都适用,而且在科学理论发展的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是保持不变的。因此,人们可以找到一种关于科学方法的最后的正确说明,这种说明不会也不应该被未来的科学理论所更改。 从上述的基本预设出发,逻辑实证主义又引伸出以下两个具体的预设:即预设了观察语言与理论语言的严格区分,预设了科学发现范围与辩护范围的严格区分。 逻辑实证主义者认为,在科学理论的结构中有两种不同的语言(而不是同一种语言的两

8、种不同的用法):一种是观察语言,它使用那些标志可观察属性的名词,用来描述可观察的事物或事件,另一种是理论语言,它使用理论性的名词,用来指称一般来说是不可观察的或非观察的对象。而这两种语言是可以并且应该严格地区分开来的。 逻辑实证主义还进一步主张科学发现范围和辩护范围的严格区分。科学方法论从古代到近代,一直关心以下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科学知识是怎样产生的?怎样从一些基本陈述出发,经过一定的程序,形成假说,并上升到内容越来越丰富的理论?这个问题就是科学理论发现的问题。第二个问题是,构成一个科学理论的基础是什么?一个科学理论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得到了作为基础的证据的支持和确认?这个问题就是科学理论的

9、辩护问题。也就是说,直到近代为止,科学方法论都是以研究发现的逻辑和辩护的逻辑为己任的。但是,逻辑实证主义认为,不存在“发现的逻辑”,只存在“辩护的逻辑”。科学发现范围是科学家在产生新理论、新观念时所发生的心理过程,这个过程是非逻辑的。科学观念的提出全凭天才、灵感、想象和机遇性,那是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研究的问题,而不是科学方法论者的任务。科学辩护范围是指科学家产生新理论、新观念之后,事实证据对它的支持程度,这是对科学理论的验证,这个过程是规范性的、逻辑的。这是科学方法论者研究的对象。而科学理论的辩护过程,乃是用许许多多关于个别的事实命题(观察陈述)去论证一个普遍性的理论命题(理论陈述)

10、,这是一个归纳的过程,使用的是归纳确证法。这样,在逻辑实证主义者看来,科学方法论一直所关心的两个问题就只剩下一个问题:它只研究业已完成的知识产品的逻辑结构与评价。科学方法只是辩护的方法,而归纳确证法就是为科学理论辩护的唯一的方法。 综上所述,逻辑实证主义所提供的科学发展模式,是一个以科学方法不变性为基础的预设主义逻辑模式。这个模式在逻辑实证主义那里富有自己的具体特点,明显地表现为预设了三大区分:科学概念与元科学概念的严格区分、观察语言与理论语言的严格区分、发现范围与辩护范围的严格区分。 二、证伪主义 在当代西方科学方法论的舞合上,坚持预设主义逻辑模式的流派,还有波普尔(Popper)的证伪主义

11、方法论。 波普尔证伪主义早在1930年代就已提出,但直到1950年代才取得了与逻辑实证主义相抗衡的地位。波普尔证伪主义从它问世之日起,就以与逻辑实证主义相对立的面目出现:与逻辑实证主义者倡导证实相反,波普尔倡导证伪,否认证实,与逻辑实证主义者只注重对科学知识结构的静态研究相反,波普尔注重对科学知识增长的动态研究,等等。波普尔称他的观点是与逻辑实证主义根本对立的,并把自己看成为反逻辑实证主义的斗士。但是,逻辑实证主义者对波普尔证伪主义的反应却与波普尔的自我感觉有所不同。譬如卡尔纳普就认为,波普尔的观点与他们的观点之间的分歧,只是逻辑主义的内部分歧,而不是逻辑主义与非逻辑主义的外部分歧。应该说,从

12、实证主义的意义上,波普尔证伪主义与逻辑实证主义是根本对立的;而从逻辑主义的预设意义上,两者却是一致的。它们所提供的科学方法论模式,都是属于预设主义的逻辑模式。 波普尔证伪主义同样认为观察陈述是评价科学理论的基础,认为评价一个理论的根本要求就在于找出科学理论与观察陈述之间的逻辑关系:“一个科学家,不管是理论家还是实验家,总是逐步地提出陈述或陈述系统,然后加以检验,特别是在经验科学领域中,他构思假说或理论系统,并通过观察和实验,用经验检验。”这就是波普尔在其成名著作科学发现的逻辑的第一章中的开场白。可见,波普尔在把经验证据作为评价科学理论好坏的基本标准这一点上,与逻辑实证主义是一致的。 波普尔证伪

13、主义也主张发现范围与检验范围的严格区分。他同样把科学发现的范围划给心理学、社会学去研究,认为科学方法论研究证伪的问题。这种证伪方法就是演绎证伪法。波普尔认为,运用演绎证伪法,科学知识的发展就不再象逻辑实证主义所主张的那样,只是一种真命题的累积和递加,而是旧的科学理论被它所不能解释的反例(否定的证据)所证伪,从而用一个新的理论来代替它,如此不断地循环往复,就形成了科学理论的动态发展过程。波普尔把他的这种科学发展观凝缩为一个四段图式:“P1TTEEP2 P代表问题,TT代表试探性理论,EE代表(尝试)排除错误,尤其是利用批判性讨论排除错误。”(K.R.波普尔.客观知识.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29

14、8)波普尔关于科学知识发展的动态研究与逻辑实证主义关于科学理论结构的静态分析有很大的区别,但由于波普尔仍然只是从预设方法不变的观点去探讨和总结科学发展的合理性,因此,他所建立的规范的标准的方法论,也是属于预设主义的逻辑模式。 波普尔所提供的证伪主义方法论,就其预设主义的特征而言,与逻辑实证主义是大致相同的。预设主义逻辑模式的基本特征是方法的规范性、唯一性和不变性。 预设主义逻辑模式与实际的科学活动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然而,预设主义者反倒认为科学家的实际科学活动往往是不合理的。他们认为,需要考虑的并不是科学方法论应该从实际的科学活动汲取些什么,而是科学家的活动应该遵循科学方法论的规则。因此,预设

15、主义者所提供的科学方法论,就象是一张普罗克拉提床,而实际的科学活动则沦落为俘虏:床的长短决不依俘虏个子的高矮而改变,而俘虏的个子却必须适应于该床的长短嫌矮了就把他拉长,太长了就把他的脚剁去一截。 由于预设主义的逻辑模式严重地偏离了科学史的实际,以其为准则势必对科学理论作出严重错误的评价,因此,这种过分理想化与简单化的模式就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批评。到1960年代,它逐渐地衰落了,代之而起的是向正统观点的挑战的相对主义的历史模式。第二节 相对主义的历史模式预设主义逻辑模式所面临的一系列困难,促使人们转向寻找新的科学方法论模式。这种革新性探索,便导致创建相对主义的历史模式。提倡相对主义历史模式的主要代

16、表人物是库恩(Kuhn)和费耶阿本德(Feyerabend)。他们从对科学的经验基础的怀疑,转而认为观察依赖于理论;从对科学合理性、进步性的怀疑,转而主张对科学采用社会心理学的非理性解释;从对存在着普遍适用的规范标准的怀疑,转而采用相对主义的多元方法论。 一、库恩与费耶阿本德对正统观点的批判 库恩与费耶阿本德针对预设主义逻辑模式的基本纲领,向正统的观点发起了全面的挑战: 第一,向基础主义发起挑战。 预设主义者特别是逻辑实证主义者认为,观察语言对于各种理论都是保持中立的,将“观察名词”和“理论名词”严格加以区分。因此,任何理论都可由观察的经验证据给予验证。波普尔的证伪主义也认为:只有经验陈述才是

17、科学理论的判据,理论是被经验判据所证伪的。因此,他们都强调了科学理论是以经验为判据的。库恩与费耶阿本德首先就科学的经验基础问题向正统观点进行挑战。他们认为,不存在中立的观察语言,观察总是要受到理论的渗透和污染的,任何观察都会因理论的转换而导致不同的结果。因此,观察陈述不能成为科学理论的基础。 他们还认为,当传统观点把科学理论的评价建立在经验证据和科学理论的逻辑关系上时,就已经犯了一个根本的错误:忘记了历史。传统观点忽视了科学理论、乃至本体论或形而上学对于经验的影响。与古典归纳主义者和逻辑实证主义者(即现代归纳主义者)所一直认为的情景相反,1617世纪的科学革命并不是在培根的归纳法指导下发生的,

18、反倒是在柏拉图式的唯理论的影响下发生的。近代的科学史实表明,并不是观察决定了理论,支配科学理论的不是经验陈述,而是高层的背景理论,或是科学家的世界观。因此,在评价一个科学理论时,仅仅考虑经验证据与科学理论之间的逻辑关系,那是远远不够的。这种逻辑关系对于科学理论的评价并不起多少重要的作用。如以另外一些东西作为评价根据,也许会比这种逻辑关系更为根本。对于库恩来说,这就是范式;而在费耶阿本德看来,标准或根据则完全取决于评价者本人。 第二,向规范的、一元的方法论观点发起挑战。 预设主义者都相信:在理论的历史演变中,存在着方法的不变性。正是这种方法的不变性,才使得科学成为可以理解的、合理的。他们认为,从

19、古希腊时代直到现在,科学家在评价科学理论时所用的方法论标准并没有发生多大变化,这种方法论标准是完全规范的和逻辑的。当着这种规范的方法论标准与科学史或科学家的实践发生冲突时,不是要求方法论的规则应去符合科学史或科学家的实践,而是要求科学家的行为应符合科学方法论的规则。因此,预设主义者所关心的乃是科学史和科学理论的“逻辑重建”。库恩与费耶阿本德则向这种方法不变性的传统观点提出了挑战。他们反对预设主义者只关心科学理论的逻辑结构、科学推理的逻辑形式这种倾向。他们认为,重要的东西不是科学的形式而是其内容,科学方法论的规则和标准都是随着科学内容的变化而变更的。显然,他们所强调的是科学方法的“历史再现”。

20、第三,向科学发展的合理性观点发起挑战。 在向传统观点的挑战中,库恩提出了他的著名的“范式”( paradigm )转换论。他认为科学发展的模式如下:前科学常规科学科学危机科学革命新的常规科学。在库恩看来,科学发展就是从一种科学研究传统过渡到另一种科学研究传统,常规科学的研究活动是由范式来指导的。不同的范式规定着不同的常规活动,科学革命其实就是范式的转换。库恩认为,科学的发展是通过常规活动和非常活协的互相交替、循环往复来实现的。常规科学阶段表现为科学知识的积累,这个时期的科学家从当时公认的“范式”出发,孜孜不倦地从事着“解决疑难的活动”,从而使原有的范式得到进一步的阐明和扩展;科学革命阶段表现为

21、人们普遍拒斥原有的范式与新的范式被普遍接受。常规科学与科学革命的相互交替,则构成了科学的发展变化。 历史主义的另一代表人物费耶阿本德则更为极端地提出了多元主义的方法论。费耶阿本德认为,科学理论并不象波普尔所主张的那样,一遇反例就会被证伪。他主张坚持和发展不同的理论而使理论增多。费耶阿本德的增生原理(principle of proliferation)不仅建议发明其他新的理论,而且要防止被反驳的理论消失。因此,无论是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累积的发展观,还是证伪主义的科学不断革命的发展观,甚至是库恩的科学累积与革命交替循环的发展观,都是错误的。科学知识的发展,既不是新理论包容旧理论,也不是新理论取代

22、旧理论,而是“观点的增多”,理论的增多。因此,费耶阿本德认为:为了发展科学,并不需要也不可能有普遍有效的方法;所有的方法论都有它们的局限性,留下的唯一规则是“怎么都行”。这就是他从科学理论的韧性原理(principle of tenacity)和增生原理出发,而导向多元主义的方法论。 二、相对主义的历史模式的特征 库恩与费耶阿本德在对传统观点的挑战中处处标新立异,几乎在一切方面反预设主义的观点而行之。他们提出的相对主义的历史模式具有如下特征: 一方面,他们强调历史,强调历史的事实和材料,力图使自己的科学观符合科学史的实际。他们主张从科学的历史出发,而不是从预设的规范标准出发,他们把研究“科学应

23、该是什么”转变为研究“科学本身是什么”。他们还引进了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观点,强调了科学家个人和集团的能动作用,从而极大地拓宽了对于科学方法的视野。同时,由于他们的研究占有丰富的科学史事实,所以他们对传统观点的批评是强有力的。 另一方面,他们却在强调历史时抛弃了理性。他们完全否定规范的方法论,甚至完全否认科学理论的评价具有客观的和合理的标准,宣扬非理性主义,以至陷入了相对主义的泥淖。库恩从他的新旧范式“不可通约性”( incommensurability)走向相对主义。库恩认为,科学的演变是通过范式转换来实现的。而范式的转换是科学家信仰的转变。随着这种转变,科学家评估理论的价值标准也将一道发生变化

24、。也就是说,不同的范式有着不同的评价标准。由于评价标准被蕴涵于范式之中,人们对范式的选择就必定是任意的。总之,不存在超范式的仲裁者。因此,在库恩看来,虽然新旧范式的转换可以导致科学的演变,但这种演变是否能把科学引向真理却是很值得怀疑的:“科学家并没有发现自然界的真理,他们也没有愈来愈接近于真理。”(T.S.库恩.必要的张力.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284) 费尔阿本德主要是从他的多元主义方法论走向相对主义的。逻辑实证主义坚持证实方法、波普尔主张证伪方法,他们都是方法论的一元论者。费耶阿本德则主张,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在任何时期都是多元的,任何方法在任何时候都是有用的,这就是“怎么都行”,因而也

25、就没有什么规范的方法论可言。所以,他提出“反对方法”的口号,反对在科学研究活动中需要规范性的标准,主张非理性主义和“无政府主义认识论”。费耶阿本德曾经这样来表述自己的思想:“一个对最多经验内容感兴趣,想理解他的理论的尽可能多方面的科学家,将相应地采用一种多元主义的方法论,他将把理论同其他理论而不是同经验、资料或事实相比较,他将试图改良而不是抛弃看来在竞争中失败的观点。以为,他需要使其保持参与竞争的那些可供选择的观点也可以取自过去。事实上,它们可以取自一切能够找到它们的地方取自古代神话和现代偏见,取自专家们的冥想和狂人们的呓语。为了改良一门学科的最新阶段和最高级的阶段,它的全部历史都要利用。一门

26、科学的历史,它的哲学和这门科学本身之间的隔阂烟消云散了,科学和非科学之间的隔阂也是这样。”(P.Feyerabend. Against Method. London.1978. 4748)费耶阿本德的这一极端结论确实是令人吃惊的:科学和迷信,原来势不两立的对立物竟然全被混淆起来了,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整个都被笼罩在怀疑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的迷雾之中。正因如此,相对主义的历史模式必然把科学方法论引到了近乎毁灭的境地。第三节 逻辑与历史结合的模式相对主义的历史模式重视汲取科学史研究的新成果,强调历史上曾出现过的不同类型的科学、不同类型的科学方法和不同类型的合理性标准。他们认识到科学的变革是非常深刻的,不

27、仅是科学内容发生变革,而且科学方法和评价标准也发生了变革。因此,他们断言预设主义的逻辑模式所虚构的唯一的科学方法和普遍适用的合理性标准是不存在的。他们反对“逻辑的重建”,转而主张“历史的再现”, 以此去描述不同历史时期的科学内容的变化,科学方法的变化,以及合理性标准的变化,这就是他们关于科学方法的相对主义的历史模式。由于历史模式阐述了众多的科学研究的案例和丰富的科学史内容,因此他们对预设主义逻辑模式的批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相对主义的历史模式只是向人们宣告:不同类型的科学、不同类型的科学方法和不同类型的合理性标准之间是“不可通约的”;而并没有告诉人们:为什么在科学的发展中,这个类型的理论取

28、代了另一个类型的理论,为什么科学会发生变化,以及为什么新的合理性标准取代了旧的标准,如此等等。 如前所述,当代西方科学方法论仿佛处于这样一种两难境地:或者选择预设主义的逻辑模式,肯定科学的合理性,而不顾科学史的实际情况,或者选择相对主义的历史模式,面向科学变革与科学方法变化的实际,而放弃科学的合理性。逻辑主义与历史主义的争执好象是水火之间难以相容。但是,人们既不能接受一个脱离科学史和科学发展实际的理论模式,也不能接受一个否定科学合理性的理论模式。 西方科学方法论的新发展,力图从上述这种极端的困境中解脱出来。人们尝试开辟一条不同于逻辑主义和历史主义的中间途径。拉卡托斯和夏皮尔所提出的学说就是如此

29、。 一、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 拉卡托斯(Lakatos)通过他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具体地构想了一个多元理论系列历史竞争的合理性模式。 拉卡托斯认为科学的事业是一种理性的事业。他的出发点是:利用历史主义的某些长处来弥补逻辑主义的不足,从而维护科学的合理性。逻辑主义学派主张科学发展过程的合理重建,但他们忽视科学史的实际;历史主义学派注重科学发展的历史再现,但他们否定科学发展的合理性。拉卡托斯则希望把这两者即“逻辑的重建”和“历史的再现”结合起来。他引用康德的名言以表明自己的方法论观点:“没有科学史的科学哲学是空洞的;没有科学哲学的科学史是盲目的。”(I.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上海

30、译文出版社.1986.141) 拉卡托斯以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对波普尔的逻辑重建方法作出了改进。他把证伪主义分为朴素的证伪主义和精致的证伪主义两种,认为前者是错误的而后者是正确的。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可以看成是对波普尔证伪主义的发展。在波普尔那里,理论的单位是单个的,容易被经验事实所驳倒,因而理论显得很脆弱,拉卡托斯吸取了关于理论具有“韧性”的观点,提出受检验的理论是一个整体结构,它是由一系列理论组成的科学研究纲领。这一整体结构是由硬核、辅助保护带以及方法论机制等组成,因此就具有相当的韧性,有能力抵御经脸事实的挑战。科学研究纲领的方法论机制包括:正面启发法它指示理论应该做什么,反面启发

31、法它指示理论不应该做什么。科学研究纲领方祛论的正面启发法和反面启发法,使整个理论体系不断得到调整、发展,不会轻易地被证伪。所以,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改进了波普尔证伪主义的理论。 拉卡托斯也用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对库恩的历史再现方法作了限制,把科学的进步看作是具有合理性的。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的“硬核”概念是受库恩“范式”这个概念的启发而提出的。但库恩的“范式”是一种心理信念,而拉卡托斯的“硬核”侧是理性的事业科学探索活动的产物。在库恩那里,对科学理论进行评价是与观察和实验所获得的经验事实无关的,范式的转换,就象是一种宗教的改宗。因此,他否认科学变革的合理性。拉卡托斯虽然反对波普尔的一次性

32、证伪观点,把经验事实对理论的判决无限期地延长了,他论证了理论能够在“反常”的海洋里继续发展,科学家可以置这些“反常”于不顾,但是,他也肯定了经验事实是科学争论的“公共的裁判者”。他认为,当科学理论受到反常事实的挑战时,尽管“硬核”不会轻易地被触动,但必须调整硬核的保护带辅助假说来保卫硬核。拉卡托斯还进一步强调在科学变革中科学预见力所起的决定性作用。他指出,彼此竞争的研究纲领有进步的和退化的。一个研究纲领在理论系列上是进步的,那么它必须是富有预见力的。如果这些科学预见被经验所验证了,那么这个研究纲领就不仅是在理论上进步的,而且也是在经验上进步的。因此,所谓科学理论的竞争、科学的变革,实际上就是旧

33、纲领由于缺乏预见力而退化,新纲领由于富有预见力而进步,从而由进步的研究纲领替代退化的研究纲领。这种替代,不仅事实上是进步的,而且从预见力这一评价标准上看来,也是合理的。拉卡托斯特别强调了他自己的科学发展观与库恩的非理性主义科学发展观的区别,他认为应当“把科学革命描绘成合理的进步,而不是宗教的皈依”。 (I.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14) 由于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从一开始就是为了改进和发展波普尔的证伪主义而提出的,更由子拉卡托斯有着强烈的拯救科学方法论的使命感,他把科学方法论看作为关于“科学理论的合理评价”和关于“进步的标准的学科”,因此,拉卡托斯所提供的

34、方法论具有较强的逻辑主义色彩。 二、夏皮尔的关联主义方法论 在拉卡托斯之后,夏皮尔(Shapere)提出了关联主义方法论,他构想了一个科学合理性的进化模式。 夏皮尔的出发点与拉卡托斯不同,他不是为了改进预设主义的逻辑模式或相对主义的历史模式而去探讨科学的合理性问题。夏皮尔清楚地认识到,传统方法论的主要病症就在于沿袭了从柏拉图、康德到早期维特根斯坦的预设主义观点。预设主义把某些方法论标准和规则看成是先天的,它们构成了科学恒常不变的特征和本质,规定了科学研究活动的条件,并成为划分科学与非科学的根据,等等。然而,这种关于方法论规则和标准的不变性观念,现在由于历史主义者的有力挑战而发生动摇了。夏皮尔也

35、同样清楚地认识到,相对主义的历史模式在反对传统观点时向着相反的方向走得太远了。历史主义者鉴于不仅科学内容在变化,而且科学方法、推理规则也在变化,它就进一步完全否认这些发展变化的合理性,因而得出了非理性主义的和相对主义的结论。夏皮尔既对科学方法论的传统观点预设主义的逻辑模式持着批判的态度,又与走极端路线的历史主义者分道扬镳。他颇为高明地指出,相对主义的历史模式由于否认科学的进步与其合理性,因而也与预设主义的逻辑模式一样,背离了科学的实际,使科学方法论走进了死胡同。 夏皮尔选择了一条不同于上述两种极端走向的中间途径。他的目标在于:通过批判地分析预设主义逻辑模式和相对主义历史模式,提供一种既能避免预

36、设主义、又能避免相对主义,既能说明科学进步的合理性,又能说明这种合理性标准发生变化的方法论。 夏皮尔围绕着科学认识的合理性这个中心的课题,研究以下三个问题:为什么科学知识是客观的?为什么即使科学发展的合理性标准发生了变化,科学的进步也仍然是可能的,并且是可以衡量的?以及为什么不仅科学的辩护,而且科学的发现也都是理性的?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知识是客观的?逻辑主义者相信科学知识是客观的,但是,他们对此是以中立的观察语言作保证的,历史主义者认为“观察渗透理论”,因此,科学知识没有客观的基础。而夏皮尔认为:既不是“中立”的观察语言,也不是“范式”或“高层背景理论”,构成了科学的基础。构成科学知识基础的

37、是包括了观察陈述和理论在内的背景知识。但是,并非把观察陈述与理论简单地联结在一起就构成了背景知识,它还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它必须是成功的, (2)没有特殊的、令人信服的理由对它怀疑; (3)与那些把它作为“背景知识”或“理由”的具体研究领域(“信息域”)相关联。夏皮尔认为,基于“成功性”、“无可怀疑性”和“相关性”这三个条件之上的科学知识,就能够被看成是“背景知识”,或“科学信念”或“理由”,因而也能被说明为客观的。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即使科学发展的合理性标准发生变化,科学的进步也仍然是可能的并且是可以衡量的?预设主义的逻辑模式在承认科学知识发展变化的同时,追求科学方法与理论评价标准

38、的不变性,他们是方法论的绝对主义者。相对主义的历史模式虽然正确地指出:科学知识的发展变化要波及到科学方法的发展变化,甚至衡量科学变化的合理性标准本身也是发展变化的。但是,怎样来衡量这种评价标准本身发展变化的合理性呢?历史主义者认为“范式”是不可通约的,只有依靠科学共同体(库恩的观点)或科学家个人(费耶阿本德的观点)来裁决,这种裁决是武断的和任意的,因此没有评价科学进步的最终标准。历史主义者的这种看法导致非理性主义的科学发展观。他们是方法论的相对主义者。夏皮尔反对这两种极端的倾向,即绝对主义的倾向和相对主义的倾向。他认为,科学中的一切都可变。因此,科学方法论的规则,评价科学理论的标准,也是可变化

39、的。但是,科学方法论规则与评价标准并不是置于科学之上或远离科学之外而独立的,它们是由“背景知识”、“科学信念”或“理由”所塑造的。因此,它们是科学活动的一部分。这样,夏皮尔就把科学方法论规则、评价标准等“内在化”于科学发展的过程中了,从而使科学理论的评价和科学理论的发展成为一个自助自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科学评价标准不是自己纠正自己,也不是靠另外一个“超验的高层标准”来纠正自己,而是在更高阶段上通过发展了的知识来纠正自己。也就是说,科学知识的发展变化与科学方法的发展变化是互相作用、互相影响、互相关联的。正是由于这种关联的存在,使得在科学知识发展的不同时期,在不同的合理性标准之间,仍然可以找到

40、一条相互关联的“推理链”,使不同的科学知识之间,不同的评价标准之间,成为可以比较的,因而是可以给予合理地说明的。夏皮尔指出:“尽管在一个时期内被当作合理的科学理论、问题、解释、考虑可能会极为不同于另一时期被当作合理的理论、问题等等,但常常有联结两套不同标准的发展链条,通过这链条可以找出两者之间的合理演化。”(T.尼克尔斯.科学发现、逻辑和合理性.赖迪尔出版公司.1980.68) 第三个问题:为什么科学发现与科学辩护一样,都是理性的?预设主义逻辑模式的一个教条是“发现范围”与“辩护范围”的严格区分。科学发现过程没有统一的、普适的逻辑规则可循,因而是没有合理性可言的。相对主义历史模式虽然抨击了这一

41、教条,但结果是使发现和辩护都成了没有合理性的。夏皮尔认为,虽然没有发现的逻辑,但理论发现并不因此就不能象理论辩护那样接受方法论和认识论的分析。他赞同“发现之友”的口号,没有发现逻辑的发现方法论是存在的。 综上所述,夏皮尔的关联主义方法论,对预设主义的逻辑模式与相对主义的历史模式都作了相当严厉的批评,他在肯定科学理论与科学方法发生历史变化的同时,努力探求科学理论与科学方法的发展变化的客观性和合理性,因而就在一定程度上巧妙地选择了一条既可避免走向预设主义极端,又可避免走向相对主义极端的新途径。沿着这个方向进行探索,即把继承理性主义传统和联系科学史实际这两方面相结合,当代西方科学方法论就可能出现一个

42、具有辩证倾向和比较诱人的前景。第四节 当代科学方法论发展的新特点20世纪西方科学方法论,经历了从预设主义逻辑模式到相对主义历史模式,又从相对主义历史模式到逻辑与历史相结合的模式。这些转变,反映了当代西方科学方法论日益趋向与科学的实际发展相一致。以往极端的逻辑主义使科学方法论与科学史相脱离,极端的历史主义又对科学史和科学实践作出非理性主义的描述,而逻辑与历史相结合的模式则代表了一种新的动向。尽管在当代西方科学方法论的舞台上,不同流派、不同方法论观点的竞争和辩论还要继续下去,但逻辑与历史相结合的模式将成为一种最有前途的思潮,这种趋势确是越来越明朗了。 费耶阿本德曾经认为:科学方法论是“一门有伟大过

43、去的科学”,其隐含的真正意思却是:科学方法论是“一门没有未来的科学。”在费耶阿本德看来,这是注定了的。因为他认为在科学研究中除了“怎么都行”以外,没有任何规范性的、合理性的规则可言,规范的方法论不是推动科学前进的工具,反而是束缚科学发展的枷锁。因此,他认为这样一种“有伟大的过去”的方法论学科理应死亡,是没有未来前途的。 30多年过去了,与费耶阿本德的徽言所诅咒的相反,当代科学方法论经历了预设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的各种思潮的冲突之后,变得更有作为,呈现出一种新的格局,并具有一些引人注目的比较重要的特点。 早在1969年,西方科学方法论者在伊利诺大学召开了一个科学哲学会议,批判了库恩与费耶阿本德的非理

44、性主义与相对主义的方法论思想,从而导致了“新历史主义”学派(相对于库恩、费耶阿本德等人的“老历史主义”学派而言)的崛起,强化了科学方法论中逻辑与历史相结合的研究方向。1978年,西方科学方法论者又在内华达召开了会议,总结了自伊利诺大学会议以来沿着“新方向”发展的研究工作。会后,内华达大学教授托马斯尼克尔斯(Thomas Nickles)汇编了科学发现,逻辑与合理性和科学发现:个案研究这两本论文集,比较集中地反映了1970年代以来西方科学方法论的新论点,预示了当代西方科学方法论发展的新特点。 (一)建立新的发明主义纲领。 科学发现作为科学方法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在19世纪以前是不成问题的。但是,从

45、赖欣巴哈对“发现过程”和“证明过程”的割裂开始,“科学发现”与“科学证明”的严格区分就成为预设主义逻辑模式的一个重要的方面。这一区分导致了如下的结果:认为科学方法论只要研究科学证明的过程就行了,而科学发现是非理性的,无逻辑可言,无方法可循。这样,科学发现竟被排除在科学方法论的研究领域之外。 然而,在科学方法论中力图为科学发现的研究保留地位的努力并未从此消失。汉森(Hanson)探索科学发现的模式就是一个较为突出的表现。进入1970年代以后,随着“新历史主义”学派的崛起,科学发现重新成为科学方法论研究的一个重点。夏皮尔、尼克尔斯和麦克劳林(Maclaughlin)等人对科学发现的方法论机制进行了

46、探讨,并导致新的发明主义纲领的建立。 例如,新发明主义的代表人物麦克劳林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科学发现与科学证明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第一,在实际的科学研究中,发现和证明总是前后相继的,只有当假说被发明出来之后,才能对它进行证明或评价。第二,在发现和证明中,各自包含的程序有一些是同构的。第三,从方法论上看,一方面,对发现的研究有助于证明过程的理性重构,要建构一个合理的证明过程,就必须首先研究发现过程,另一方面,证明过程的理性重建的合理程序有助于重建发现过程,可以对发现过程进行逻辑解释。新的发明主义纲领的显著特色是:不再把发现与证明截然分开,注意到发现与证明之间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两者处于互相交叉的

47、关系,既承认发现是理性的过程,又肯定发现之中有许多非逻辑的因素。总之,科学发现受到重视并得到认真研究,这是当代西方科学方法论发展趋势的特点之一。 (二)加强对科学合理性与进步性的研究。 库恩开创的历史主义学派主张结合科学史实际研究科学方法,这已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潮流。但是,库恩、费耶阿本德等老历史主义者的研究结论却远离实际,走向相对主义、非理性主义乃至方法论的无政府主义,这些都激起新历史主义学派的反对。复兴科学方法论的理性主义方向,努力探讨科学的合理性与进步性,这将成为当代西方科学方法论发展趋势的另一个特点。 夏皮尔对科学合理性的颇有辩证倾向的说明,在当代西方科学方法论的研究中有其深刻的影响。

48、而劳丹(Laudan)、麦克劳林和玛丽赫斯(Mary Hesse)等人对科学进步的研究也相当引人注目。1977年,劳丹发表了进步及其问题一书,以较为丰富的史料,系统地阐述了他的科学进步观。他改造了库恩的“范式”与“不可通约”论,肯定科学在不断进步,强调理论发展的连续性。劳丹科学进步观的基本特征在于他把“科学进步”与“问题”及“解决问题”联系起来。“问题”是劳丹科学方法论的核心概念。他把问题区分为“经验问题”和“概念问题”,认为科学理论始于新问题的提出,科学的进步应该用“解决问题的效率”来衡量。他说:“科学进步的充分必要条件,即在任何领域中,各个科学理论的更替,能够显示出解决问题的效率的提高。”

49、(Larry Laudan. Progress and Its Problem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77.68) 但是,劳丹的科学进步观是建立在非实在论之上的,因此,他关于科学进步的合理性观点缺乏一种坚实的基础。这种非实在论观点,也遭到许多人的反对。夏皮尔、麦克劳林、玛丽赫斯与萨普(Suppe)等人都坚持科学实在论观点(具有唯物主义的倾向),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和发展他们的科学合理性与进步性的观点。麦克劳林认为,科学的根本目的在于逐步接近客观真理,在于力图理解客观实在的本质与规律,他认为科学的进步是一个多因素的复杂系统,“解决问题的效率”不能作为

50、科学进步的唯一评估方法;玛丽赫斯则强调科学理论必须反映客观真理,有其客观的对应物和指称性,并且应该以此作为理论评价的决定性的标准。有时,一个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另一个理论强,但其真值不一定更高。因此,“解决问题的能力”虽可以作为衡量科学进步的辅助标准,但不可以作为决定性的标准。 (三)进一步开展对科学推理与准逻辑方法的研究。 充分利用逻辑学的成果,是西方科学方法论的一个重要特征。逻辑实证主义以数理逻辑和归纳法为基本手段,波普尔证伪主义则一味强调假说演绎法。库恩的“范式转换方法论”,以“范式”为“最基本的概念系统”,从中演绎出学科的具体理论,为学科规定研究方向、原理和方法,强调的也是演绎法。

51、这种侧重演绎的倾向,在新的形势下继续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如麦克斯威尔(Maxwell)的“形而上学蓝图论”与格汀(Goetin)的“科学概念框架论”,可以说都是对库恩“范式论”的修改和发展,都是以一套对世界的最基本的看法作为出发点而演绎出各个局部的理论的。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注意到波普尔对归纳法的全盘否认所造成的困难,重新给归纳法以相当的地位。但是,上述各种科学方法论的逻辑推理方法,不是演绎法,就是归纳法。新历史主义学派对逻辑方法的应用,也力图突破传统的格式。早在1950年代,汉森就用“观察渗透理论”这一观点去为溯因法提供认识论基础。夏皮尔的“域”论,则使这种溯因法与类比法紧密地结合起

52、来,并在对科学发明和科学证明的“推理链”的研究中,提出了以类比为主的溯因推理模式,从而进一步明确了溯因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有地位。他强调了溯因法与类比法的创造性作用。所以,在新阶段的特点是,科学方法论除了研究演绎法和归纳法之外,对溯因法、类比法等的研究将占有显要的地位。 当代西方科学方法论在发展的道路上,还会面临种种难以克服的困难,甚至还可能出现荆棘丛生的局面,但是,无论就其探讨科学理论的发展、科学理论的评价与科学知识的增长来看,还是就其探讨科学推理或准逻辑方法的作用来看,都将会有新的理论发展。当代西方各种方法论流派之间的对抗和竞争无疑将继续下去,而较有魅力的也许是富有逻辑色彩的“新历史主义”,或是富有历史色彩的“新逻辑主义”。它们在较大的程度上倾向于辩证法。如果我们赞同科学方法论作为“元理论”也是可通约的,也是可以评价的,而且其发展也是具有合理性的,可以预料,最富有内容、最富有启发力、最富有解题效率的研究纲领或研究传统,将是逻辑与历史统一的、动态开放的模式。或许这将促进人们对自己正在从事的科学理论研究或科学方法作出深刻的反思。第 10 页 共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