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线性电阻电路的研究

上传人:缘*** 文档编号:99851774 上传时间:2022-06-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73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非线性电阻电路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非线性电阻电路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非线性电阻电路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资源描述:

《非线性电阻电路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线性电阻电路的研究(2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非线性电阻电路的研究电工电子综合实验论文非线性电阻电路及应用的研究级:名:号:指导老师:一、摘要我们已经知道由线性元件构成的电路称为线性电路,若电路中含有非线性 元件则称为非线性电路。线性电路满足欧姆定律和叠加定理,因而由欧姆定律 和叠加定理引出的一系列方法和定理,如回路电流法、节点电压法、戴维南(诺顿)定理、互易定理等等,均适用于求解线性电路。对于非线性电路,欧 姆定律和叠加定理不再成立,因而上述的这些线性电路的分析方法和定理已不 再适用于求解非线性电路,只能有条件地应用于非线性电路中的线性部分的求 解。在非线性电路中,KCL和KVL仍成立,而非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则取代了 线性电阻的欧姆定律

2、。求解非线性电阻电路的方法有图解法、解析法和数值法。本次实验中主要采用图解法对非线性电路进行研究。并使用multisim7.0软件仿真,在设计电路时使用串联和并联分解法,并在仿真实验后对电路进行 修正。二、关键词非线性 二极管 仿真 凹电阻 凸电阻 串联分解法 并联分解法三、引言对于一个一端口网络,不管内部组成,其端口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可以用u-i平面的一条曲线表示。则是将其看成一个二端电阻元件。常见的二端电阻元 件有二极管、稳压管、包流管、电压源、电流源和线性电阻等。运用这些元件 用、并联或混联就可得到各种单向的单调伏安特性曲线。四、电路设计要求(1)非线性电阻电路设计要求如下:用二极管、稳压

3、管、稳流管等元器件设计如图 1、图2所示伏安特性的非线性 电阻电路。测量所设计的伏安特性并作曲线,与图 1、图2比较。Hl图2(2)实验材料、原理:二极管,电阻,电流源,电压源。依据基尔霍夫定律和 元件的伏安关系,分析非线性电阻的电路的特性,并采用串联分解法和并联分 解法,分段分析,进而分析非线性电阻电路的特性曲线。五、电路设计参考u-对于一个一端口网络,不管内部组成,其端口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可以用i平面的一条曲线表示。则是将其看成一个二端电阻元件。常见的二端电阻元 件有二极管、稳压管、包流管、电压源、电流源和线性电阻等。运用这些元件 用、并联或混联就可得到各种单向的单调伏安特性曲线。(1)非线

4、性电阻电路的伏安特性1)我们在所学的电路及相关物理知识中了解到电压源、电流源、二极管、线 性电阻的特性曲线。电压源2)凹电阻。当两个或两个以上元件串联时,电路的伏安特性图上的电压是各元件电压之和。具有上述伏安特性的电阻称之为凹电阻。其主要参数是Us和G=1/R,改变Us和G的值就可以得到不同的参数的凹电阻。r-TI*TIST3)凸电阻。与凹电阻相对应,凸电阻则是当两个或两个以上元件并联时,电流是各元件电流之和。具有上述伏安特性的电阻称为凸电阻。其主要参数是Is和R=1/G,改编Is和R的值就可以得到不同参数的凸电阻。非线性元件电路的综合各种单调的分段线性的非线性元件电路的伏安特性可以用凹电阻和

5、凸电阻 做基本积木块,综合出各种所需的新元件。常用串联分解法或并联分解法进行 综合。1)串联分解法。串联分解法在伏安特性图中以电流I轴为界来分解曲线。2)并联分解法。并联分解法在伏安特性图中以电压U轴为界来分解曲线。六、设计电路(1)对于图1,我们可以采用串联分析法。串联分解法在伏安特性图中以电流I轴为界来分解曲线。第二象限的图是第一象限的图旋转180度得到的,所以我们只需分析第一象限的图。如图(a)即(b)、(c)两图叠加而成。u/V-1.5-1.2-1.0-0.8-0.6-0.4-0.20.0 1i/mA-2.000-1.998 -1.837 -1499 -1.133 -0.751)-0.

6、380 0.000u/V0.20.40.60.81.01.21.5i/mA0.3800.7591.1331.4991.8371.998 :2.000得到数据如下用mutisim7.0软件电路用点测法进行仿真实验,根据上述数据画伏安特性曲线,如下图:i2.521.510.5,110-3-2-1 -0:5)上-2.5 u23U1示)(设计的电路图如上图所观察图形,此电路并没有在u=1v时才达到2mA而是在1.4v左右才达到了 2mA可见二极管是有导通电压的。所以在图所示的电路中 ,要使R上的电压 减小,为此对电路进行修正。有两种方法:1,降低二极管的导通电压。2,减小电阻。但因为二极管的参数在出厂

7、时就是确定了的,所以这里将电阻减小并进行多次试验后得到较好仿真得到结果:u/V-1.5-1.2-1.0-0.8-0.6-0.4-0.20.0 Ji/mA-2.000-2.000 -1.939 -1613 -1.224 -0.82,-0.441 10.000u/V0.20.40.60.81.01.2 11.5i/mA0.4410.8211.2241.6131.9392.000 12.000画出伏安特性曲线:误差分析:取点( 0.6, 1.224) (-0.6 , -1.224 )计算出斜率k=2.04,斜率的相对误差E二|k-ko|/k 0=2%且此时u=1.0V处的电流更接近2.000mA,电

8、流 在 v=1.0V 处的误差 E=|1.939-2.0|/2.0= 3.05 %。(2)对于图2,我们采用并联分解法按 U轴为界将图分解为上下两部分。上下 两部分均是由两个凹电阻并联后再与一凸电阻进行串联而构成的。这两电路的 主要区别在于接入其中二极管的极性。0-12V段,此段为凹电阻,为6V的电压源与2千欧的电阻串联,如图所示:(a)电路图为:6-15V段,此段也为凹电阻,12-15V段是(b)与(d)的叠加,电阻为3/(6-4.5)=2 千欧,再根据凹电阻原型与电压源为 12V串联,如图所示:(d)(c)电路图为:VI12 V将上述两部分并联,就能实现12-15V段的R=(2*2)/(2

9、+2)=1千欧。电路图为:HEZkOtur.(e)12-20V段为凸电阻,再根据凹电阻概念,R= (20-15) /(9-6)=5/3 千欧,但由于上述已有电阻1千欧,所以现在只要串联一个 667欧的电阻即可,再根据凹电阻的原型,电流源Is=6mA如图所示:电路图为:(g)将(e)、 (f)串联就完成了图2的第一象限的图的电路图设计(h)同样的,第三象限的曲线即第一象限翻转得到,所以只要把( h)各元件全部垂直翻转再与之并联即可。如图所示:则电路图如下:VIL041E电压表-20.000-19.000-18.000-17.000-15.000-14.000通过仿真测量出该电路的电流值及对应时刻

10、的电压值,如下表:(V)16.000电流表 (mA-8.590-7.986-7.386-6.789-6.191-5.597-4.935电压表 (V)-13.000-12.000-11.000-10.000-8.000-6.000-5.000电流表 (mA-3.993-3.041-2.501-2.006-1.019-0.057-0.000888电压表 (V)-4.000-3.000-2.000-1.0000.0001.0002.000电流表 (mA-0.000444-0.000444-0.000222-0.0001110.0000.0001110.000222电压表 (V)3.0004.0005

11、.0006.0008.00010.00011.000电流表 (mA0.0004440.0004440.0008880.0571.0192.0062.501电压表 (V)12.00013.00014.00015.00016.00017.00018.000电流表 (mA3.0413.9934.9355.5976.1916.7897.386电压表 (V)19.00020.000电流表 (mA7.9868.590根据上述数据画伏安特性曲线,如下图:由图表得出,当-6Vv6V时符合要求;当6V|v|12V时,k=(3.043-0.057)/(12-6)=0.498;当 13V|v|14V时,k=(8.5

12、90-4.935)/(20-14)=0.609。可见第三个拐点不符合要求,所以应对串联部分斜率k=1.5的电路进行修正。U13.052m_ t V -t? Vill Chitu/V-20-19-18-17-16-15-14i/mA-9.038 -8.420 -7.805 -7.1!94 -6.578;-5.919-4.981u/V-13-12-11-10-9-8-7i/mA-4.011 -3.052 -2.503 -2.009 -1.513i-1.020-0.531u/V-6-5-4-3 1-2-10i/mA-0.0600.0010.0000.0000.0000.0000.000u/V1234

13、567i/mA0.0000.000:0.0000.000 10.0010.0600.531u/V891011121314i/mA1.0201.5132.0092.5033.0524.0114.981u/V15161718 1920i/mA5.9196.5787.1947.8058.4209.038根据上述数据画伏安特性曲线,如下图:误差分析:0.499 |v|6V求出各段斜率: 0.956 6V|v|12V0.2|v|6V各段斜率的误差为:4.46V|v|12V0.06(绝对误差)v=6V各拐点的误差为:1.7v=12V1.35v=15V七、结论本次实验研究了将非线性元件进行分线性化及与其他线

14、性元件连接后产生 的影响。可见非线性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可以近似地用若干条直线来表示,通 过分析、分解图像,运用课本所提供的知识,最终获得了理想的电路图,并利 用Multisim7操作软件进行了仿真,测出数据,画出图表,与实验要求的图表 大体一致,但是还是存在了一些偏差。主要是仿真软件提供的二极管有着不同 的性能和特性,需要对二极管一一地用在电路中调试,直到很好的实现预想要 求为止。另外在做第二个实验时,配置的电阻元件667欧不是精确值,因而数据会有一定的偏差。但是大体上还是得到了想要的结果。使用时应考虑导通电 压等因素,本次实验中还可以将二极管更换到导通电压较小的,但还是不完全 等于理论值。八、致谢感谢老师认真细致的讲解 mutisim7.0仿真软件并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 解疑,在与老师的讨论中得到了实验的正确方法,感谢电路老师、模电老师的 教导,感谢同班同学的帮助,在共同学习中互相帮助,可以了解到了不同的思 维方式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九、参考文献电路(第二版)黄锦安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电工仪表与电路实验技术马鑫金主编南京理工大学出版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周淑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