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微专题之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99831206 上传时间:2022-06-01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49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三一轮复习微专题之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三一轮复习微专题之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三一轮复习微专题之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资源描述:

《高三一轮复习微专题之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一轮复习微专题之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2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微专题之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全长132.5千米。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 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 下图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据此完成 12题。仁二河诅摆动范兩比护-1 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段河流A .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小B .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大C .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D .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2 .黄河小北干流河道中段摆动范围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河水流量支流汇入沿岸地貌两岸岩性A. B. C. D.3 .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流量和含沙量均

2、较大。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导致黄河小北干流A .含沙量剧增,摆幅增大B .水量增大,流速加快C .水位上升,淤积增强D .侵蚀加强,河床加深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 多增大。据此完成 46题。4.修建水库前,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A .构造运动B .流水 C .冰川D .风5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由于A .地面沉降B .流水侵蚀C .风力侵蚀D .冻融塌陷6伴随着洼地增多增大,周边地区可能出现A .水土流失B .沼泽化 C .土地沙化 D

3、 .盐碱化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某河发源于美国内陆高山,河流上游河段受季节性融雪和大气降水补给。7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降水多为暴雨。该河段流量和含沙量年内变化大,但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下图示意该河段典型河流断面不同时间的水体形态CZJ水体工Fj3订(1 )对该河段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的现象作出合理解释。(6分)(2)指出46月该断面河水深度的变化特征,并说明原因。(8 分)(3)分析8月该河段河底淤积的原因(8 分)8. (2019年天津卷节选)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星市 f A1DOO2OM1500图1甲霍兰片塞阿乙眄夏王陵丙南关清真寺在图1所示贺兰山东麓,部分沟谷两侧的岩壁

4、上有历代先民凿刻的岩画(图2中甲所示)。长期以来,沟谷两侧岩石的破损对岩画构成了威胁。(1)当地哪些自然条件导致了岩石破损严重? (6分)图2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 T0 T2 T1 ,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 T0。据此完成911题。石岩流 砥基河 专9 .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A. T0 B. T1 C. T2 D . T310. 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A . T3形成时期 B . T2形成时期C . T1形成时期 D . TO形成时期11. 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5、A .持续下降B .持续抬升C .间歇性下降D .间歇性抬升(2018 ?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 12题丙我直广西菜地地质剖面示意便12. 依据图3中信息判断,造成甲、乙、丙三地地貌类型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A .年降水量的差异B .地质构造部位不同C .植被覆盖率不同D .地表岩石种类不同图4为某区域的地质剖面图。该区域由地表平坦的X区和地表略有起伏的 Y区组成X区的玄武岩岩层较厚,丫区的玄武岩岩层较薄。据此完成13题g 8 武岩岩巒13. X区和丫区的玄武岩厚度存在差异是因为A 喷发物质差异B 冷凝环境差异C .外力侵蚀差异D .地壳运动差异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

6、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 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 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 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 1416题。106 E14. 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A .坡度和缓B .岩石裸露C .河流、沟谷众多 D .降水集中15. 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降水较少;山地相对高度较小;河流较长;风化物粒径较小A. B. C. D.16. 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A 海拔较高B 土层浅薄C 光照不足D 水源缺

7、乏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帶离黑(m)古務岸战堆令4000-5000年JE号00A2W(嫌早翅距含500竿图1天津市等高线和古海岸线分布图图2天津市年平均气温和降水分布图17. 图I所示古海岸线分布地区地势的总体变化趋势是A. 由东北向西南倾斜B. 由西向东倾斜C. 由西北向东南倾斜D. 由北向南倾斜18. 该地区5000年来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反映了A. 海平面间歇性下降B. 气候持续性变暖C.海滨泥沙不断淤积D.地壳阶段性下沉中国山水画家多师法自然,其作品往往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下图为我国四幅山水画作品

8、。读图回答1920题19. 画中描绘江南丘陵景观的是A.B. C. D.20. 画中描绘的地貌类型形成原因是A. 冰川作用、风力作用B. 流水作用、冰川作用C. 风力作用、流水作用D. 生物作用、流水作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等的作用下,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岩石 化学成分的作用叫物理风化作用。通常情况下,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据此完成2122题。21. 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物理风化作用最强的坡向是A.东北坡B.西北坡C.东南坡D.西南坡22. 地球表面物理风化作用最弱的自然带是A. 温带荒漠带B.温带草原带C. 热带雨林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9、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2325题117 KJ111723. 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A. 向陆地方向推进B. 向海洋方向推进C. 位置稳定D. 反复进退24. 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A. 形成新的贝壳堤B. 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C. 形成河口三角洲D. 迫使河流改道25. 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A. 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B. 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C. 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

10、小D. 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下图为某河谷地址、 地貌剖面图,图中地层-年代由到变老。图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此河段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完成第26题訶东U5W i 叩仆 I SOO 2 (rn i莹鸽 凰 匡目1砂岩 苫更岩 A肝朕豈沙*昴杠亠26. 矿产调查发现,在此河段的河床沙中有某种贵重金属矿产,但由于河水深不宜开采。图中所示地点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矿物的是A.甲 B.乙 C.丙 D. 丁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下图,完成2

11、728题27.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A. 持续淤积B.先侵蚀、后淤积C. 持续侵蚀D.先淤积、后侵蚀28.推测19921997年期间A. 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B. 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C. 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D. 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2015?安徽卷)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完成 29.题29. 甲地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A.风力堆积B.风力侵蚀C.流水堆积D.流水侵蚀30. 河流的河床形态,受流域内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列因素中,对河床形态影响不大的 是A.岩石性质B.通航里程C.地质构造D.降水多少下图为华北某地局部示意图。读图回答3132题。

12、甲乙丙31. 图中A. 甲地陡峻,喀斯特地貌典型B. 乙地低平,泥石流灾害频发C. 丙村比丁村土层深厚D. 丁村比丙村地下水埋藏浅32. 图示地区A. 地势西咼东低、南咼北低B. 山前平原受外力侵蚀作用明显C. 洪积扇面积差异取决于降水量D. 渠水通过蒸发环节参与水循环I参考答案1 . D 2 . C 3 . C 第1题,该区域是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流域内降水较少,夏季多暴雨,降水集中,因此流量总体不大,但季节变化大。该区域位于河流中游地区,流域内降水较少,加之沿岸工农业取水,所以流量总体不大,而季节变化大;该河段河流位于黄河中游地区,流经黄土高原,因此含沙量大。夏季多暴雨且降水集中导致汛期河流

13、含沙量大,枯水期泥沙淤积,含沙量小,含沙量季节变化大使得河道宽度季节变化大,形成游荡河道,ABC错误,D正确。第2题,河水流量可以决定河水对两岸的冲蚀力度,河流流量大导致河道摆动范围大。黄河小北干流河段河道中段的河水因上段支流的汇入,中段的水量比上段的大,支流汇入使河流水量增加,且在中段并没有支流汇入,故错;中段摆动范围小便可推知河水受到沿岸地貌的束缚,不能随意摆动,再加上岩性坚硬,难以冲刷侵蚀,对。故D选项正确。第 3题,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在潼关处汇入黄河,汇入处位于小北干流的下游,因此渭河的水量和含沙量对黄河下游地区影响较大,不会影响小北干河水量的大小和流速的大小,ABD错误。在主

14、汛期,渭河的洪峰导致小北干流下游区域水位有所上升,上下游地区河水水位差变小,导致小北干流排水不畅,流速降低,泥沙更容易淤积,故 选C。4.B 5.C 6.C 第4题,霍林河上游流经大兴安岭,流速快、泥沙搬运能力强,在出山口位置因地势变得低平、水流速度减慢,从上游携带的泥沙、碎石在此堆积形成山前平原(冲积扇),因此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流水,B对。山前平原地势平坦,构造运动常形成高山、深谷,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A错;该地纬度较低且大兴安岭海拔较低,山前地带没有大规模的冰川活动,C错;修建水库前,山前地区因有河流流经,水资源较丰富,气候较湿润,受风力侵蚀、 沉积等作用影响小,D错。

15、第5题,山前平原属半干旱、半湿润地带,因河流断流使气候逐渐变得干旱,风力作用增强,风力的侵蚀作用使在山前堆积的泥沙不断被吹蚀、搬运,形成风蚀洼地,随 着风力的不断侵蚀,洼地不断增多、增大,C对。地面沉降通常规模较大、发生的速度快,并且塌陷是从地下向地面传播,与该地洼地慢慢由地表向地下不断侵蚀、加深的特征不符,A错;此时河流断流,流水侵蚀作用极微弱,B错;地下冻土冻融塌陷应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夏季气温高,地面冻融塌陷,冬季气温低土壤结冰则不再冻融塌陷,并不会使洼地一直变大、变深,D错。第6题,洼地增多增大,反映了该地受风力侵蚀作用加剧,被风力吹蚀、搬运的泥沙在周边地区沉积,使周 边地区土地更容易

16、沙化,C对。河流断流,地面径流短缺,水流难以搬运泥沙,即水土流失问题少,A错;河流断流,水资源短缺,形成沼泽需有稳定、丰富的水源条件,B错;周边地区泥沙不断沉积,使其地势抬高,造成地下水埋藏深度增大、地下水水位下降,不容易出现土地盐碱化,D错。7.【答案】(1 )(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未摆动);单一岩性(岩性相近)河岸,河岸直立。(2 )变化特征:深度增加。原因:融雪补给为主,流量持续增长,水位上升;融雪补给为主,含沙量低,流速持续加快,侵蚀河床。(3)降水补给,(坡面侵蚀强)河水含沙量高;径流量与流速变率大,流速降低时泥沙快速淤 积。【解析】(1)读该河段典型河流断面不同时间的水体形态图可知

17、,该河段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河岸直立,河床较深,说明可能是地壳抬升,河流下切作用明显所致;两侧河岸形态接近一致,说明两岸侵蚀差异小,河床岩性相同。(2 )读图可知,46月该断面河水深度增加。原因分析需结合材料“河流上游河段受季节性融雪和大气降水补给”,46月气温回升,该河流以融雪补给为主,随着气温上升,融雪补给量增大,流量持续增长,水位上升;图中还可反映出46月河底不断加深,说明河底泥沙沉积少,侵蚀加强,由于该时段是融雪补给为主,河水中含沙量低,且流速持续加快,河床侵蚀增强,导致河 底不断加深。(3 )读图可知,8月该河段河底变浅,说明河床淤积,主要与此时段河水含沙量高,流速降低,泥沙快速淤积

18、有关。读材料“7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降水多为暴雨降水补给”可知,8月的河水补给主要是降水,且多暴雨,降水强度大,坡面受到的冲刷作用强,河水含沙量高,且该时段径流 量与流速变率大,流水搬运作用与流速密切相关,一旦流速降低,会使泥沙快速淤积,导致河床淤 积。8.【答案】(1 )昼夜温差大;多风沙天气;降水集中;岩壁陡峭;多地震。(答出三点即可)【解析】(1 )该题属于原因分析类题,题干中的关键词为“岩石破损”,解题方向为“自然条件”,一般从气候(温度、降水、光照)、天气、地形地势、植被、自然灾害等方面进行分析组织 答案。9 . A 10 . A 11 . D第9题,据材料可知,平坦面上堆积着河流沉

19、积砾石,且目前洪水期河 水仅能淹没 TO,可判断只有 TO会有河水经过,携带泥沙沉积,因此平坦面面积仍在扩大。其它平 坦面河水不会淹没,因此面积不会扩大。第10题,据材料可知,砾石的平均砾径为T3 TO T2 T1,沉积颗粒越大说明流速越大,因此T3时期该断面流速最大。第11题,据材料可知,砾石的平均砾径为 T3 TO T2 T1,据图可知,平坦面的顺序自高处向河谷依次为T3、T2、T1、T0 ,说明T2和T1阶段该河段地壳抬升,流速降低,沉积颗粒物粒径减小,因此可推断该河段所在区域的 地壳经历了间歇性抬升。12 . D 甲、乙、丙位于同一河谷地带,降水量、地质构造相同,植被覆盖率影响不到基本

20、地 貌,A、B、C错;图中显示,三地地貌形成的基岩不同,石灰岩、页岩、砂岩岩石坚硬程度不同, 受侵蚀程度不同,页岩、砂岩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石灰岩易溶于水,容易侵蚀形成喀斯特地貌。13 . C图中X区和Y区地下岩层沉积序列(泥岩、砂岩和砾岩)和厚度接近相同,说明两区在地质历史上的沉积环境相似,因此X区和Y区地表的玄武岩层在形成初期厚度应基本一致,当前厚度存在差异的最可能原因是Y区海拔高于 X区,再加上 Y区地表起伏大于 X区,外力侵蚀作用更为强烈,C正确。X区和Y区均为玄武岩,玄武岩属于喷出岩,因此两区喷发物质、冷凝环境、地壳 运动应相似或相同,A、B、D错误。14 . C 15 . B 1

21、6 . B 第1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贺兰山地势较高,河流主要东流,且短小流急,加之东侧降水偏多,山麓地带沟谷众多,导致贺兰山东麓泥沙堆积,冲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第1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处河流相对较长,根据图中图例可以看出甲处山地相对高度较小,流域 内地势起伏小,水流速度较缓,河流的侵蚀、搬运能力弱,所以在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第16题,从题干材料中可知,贺兰山东麓洪积扇中,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 石为主,以砾石为主的冲积扇土层浅薄,耕地条件差,耕地较少。17.C 18.A 第17题,根据图中4条古海岸线的分布,大致从西北向东南方向变化,离现在海岸线最近,说明地势最低,所

22、以古代海岸线分布地区的地势总体是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第18题,该地区5000年来海岸线位置经历了图中显示的共4个位置,在海岸线有贝壳堤,说明是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堆积作用形成的,所以5000年来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反映了海平面间歇性下降。19.D20.C 第19题,观察图中四幅山水画作品,地形崎岖, 相对高度很大,属于山地地形;为我国著名的桂林山水,属于喀斯特地貌;沟谷发育,呈现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为黄土高原景观;地形有一定起伏,但是相对高度不是很大,有山有水,属于江南丘陵景观。第20题,描绘的是我国黄土高原地貌景观,黄土高原早期是风从西北地区吹来的尘埃沉积而形成的,后来植被遭到破坏,流水侵蚀形成千沟万

23、壑的地貌景观。21.D 22.C 第21题,根据材料提示,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山地南坡昼夜温差大,西坡下午受到太阳辐射强,西坡的白天气温高一些,所以西南坡气温日较差大。第22题,从材料提取信息“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说明气温日较差小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弱。热带雨林带终年高温多雨,气温日较差最小,物理风化作用最弱。23.C24.B25.D 第23题,该题从静态角度考查同一条贝壳堤形成时期海岸线的位置变化。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都会有大量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这时海岸线位置稳定才会形成贝

24、壳堤。第24题,该题从动态的角度探究海岸线与贝壳堤的位置关系。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形成新的海岸线,不断堆积,从而加大贝壳堤距离海岸线的距离。根据上题结论,海岸线位置稳定才能形成贝壳堤,A项错了。河口三角洲是河流搬运的泥沙在入海口堆积形成的,在贝壳堤外堆积不能形成河口三角洲,C项错误。河流改道是在内陆地区发生的,不会发生在海岸线位置,D项错误。第25题,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出现海岸线多次位置变动,同时河流带来的泥沙沉积也大,从而形成多条贝壳堤。26. B从题干信息可知,该种贵重金属矿产在河床沙中,要在较为好的沉积环境中才能

25、发现。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地点中,乙点所在阶地面积较大,沙和鹅卵石的沉积厚度较大,沉积环境最好,甲处沉积物为粘土,丙和丁地位置高,不是贵重金属矿物沉积的良好环境。27. D 28.B第27题,该区域外力以淤积作用为主,近海地区海水变浅,则水深2米的位置与检测距起点的距离变大,反之当海水侵蚀的速度超过泥沙的沉积速度,则两者的距离变小。图中两者距离在 1975年至1978年间,两者距离扩大,此后两者距离总体上逐渐缩小。故当地外力作用是先淤积为主,后侵蚀为主。第28题,在1992年1997年间两者距离持续缩小,说明海域沉积作用持续减弱,应是黄河携带入海的泥沙减小所致。若该时间段黄河流域年平均降水量增加,

26、黄河的水量会增大,河流输沙量增大,河口地区泥沙淤积强烈,A错;此时段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小,会导致泥沙量减少,B正确;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注入黄河的径流量会增加,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也会使黄河水量增加,水量增加,河流输沙量就会增大,河口地区淤积就强烈,故C、D错。 29.C 甲为湄公河入海口,为河流下游,地形平坦,河流流速缓慢,从上中游携带而来的泥沙随着流速降低沉积下来形成湄公河三角洲。因此,甲地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流水堆积作用。30. B岩石性质、地质构造和降水多少等对河床的侵蚀程度有很大影响,进而影响河床的形态;而通航里程不会影响河水对河床的侵蚀作用的强弱,进而对河床的形态影响不大。31. C 32.A第31题,图示甲地为花岗岩,不会形成喀斯特地貌;泥石流易发生在地势坡度较大地区,乙地低平,不易发生;从地下水位分析,丁村比丙村地下水埋藏深;而丙村地势低平,所以比丁村土层深厚。第32题,从图示地势起伏及河流的流向,判断该地区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山前平原地势低平,流水的沉积作用明显;洪积扇面积与地势的起伏和降水量有关;渠水通过 蒸发、径流及下渗参与水循环。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