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应急救援预案(DOC 52页)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99819208 上传时间:2022-06-01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3.90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电梯应急救援预案(DOC 52页)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电梯应急救援预案(DOC 52页)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电梯应急救援预案(DOC 52页)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资源描述:

《电梯应急救援预案(DOC 52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梯应急救援预案(DOC 52页)(5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电 梯 应 急 救 援 预 案深圳市杭西奥电梯有限公司目 录1. 总则22. 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23. 预防预警64. 应急响应75. 后期处置136. 保障措施147. 宣传、培训和演习168. 附则16附录1. 电梯、液压电梯非开门区困人应急救援方法 18附录2. 曳引式电梯、液压电梯非正常运行发生剪切事故应急救援方法 26附录3. 电梯制动器失效应急救援方法 29附录4. 安全钳意外动作应急救援方法 31附录5. 上行超速保护装置动作应急救援方法 33附录6. 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发生夹持应急救援方法 36附录7. 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部件故障应急救援方法 38附录8. 火灾应急救援方法

2、 40附录9. 大面积停电或自然灾害应急救援方法 44附录10. 有机房曳引式电梯紧急操作方法46附录11. 无机房无齿轮曳引式电梯紧急操作方法47附录12. 液压式升降电梯手动紧急操作方法49附录13. 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手动紧急操作方法50附录14. 单位内部应急组织通讯录51附录15. 社会救援力量联系表52附录16. 应急救援记录531总 则1.1目的为了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电梯安装、运行使用中各类意外伤人和困人事件,规范对伤人和困人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电梯伤人和困人事故的危害,防止事故的蔓延扩大及次生衍生事故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使应

3、急救援工作安全、有序、科学、高效地实施,特制定本预案。1.2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广东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规定等法律法规以及电梯相关标准的有关规定。1.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公司受控的安装、运行使用的电梯突然发生的、造成或可能造成人身安全和财物损失的事件或事故。1.4工作原则1.4.1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程度地减少电梯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1.4.2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1.4.3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做到响应及时、措施果断、规范有序、配合协调、运转高效,

4、落实责任制,明确责任人,实行领导问责。2应急救援组织体系及职责2.1应急救援组织体系电梯应急救援组织体系由应急救援指导协调机构(以下简称协调机构)、事件或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和应急救援队伍组成。应急救援指导协调机构为工程部,负责与相关部门建立联络协调机制。事件或事故应急指挥部由应急救援指导协调机构组织,应急救援队伍主要为电梯安装/维保部门,同时还包括相关职能部门。应急救援组织组织构架见图1和图2。指挥部协调机构事件/事故当地特种设备监督部门相关部门安装/维保部门电梯使用单位注:图中虚线表示必要时执行 图1 应急救援组织体系示意图指挥长应急救援组组长副指挥长事故调查组组长善后处理

5、组组长警戒保卫组组长救援协调组 组长物资供应组组长善后处理组若干成员事故调查组若干成员警戒保卫组若干成员救援协调组若干成员物资供应组若干成员应急救援组若干成员 图2 应急救援指挥体系组成示意图2.2应急救援组织指挥体系职责2.2.1应急救援指挥部职责 a. 负责一般事故的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应急救援包括的部门自身)。b. 负责组织制定本单位应急救援预案,并及时进行修订完善,加强管理工作。c. 负责组建单位应急救援队伍,配备相应的应急救援设施、器材,组织进行应急知 识的培训及演练。d. 一旦发生电梯关人或电梯伤人事故及电梯机械伤害、火灾、自然灾害等紧急情况时,首先启动单位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应急

6、救援。e. 若事故造成人员重伤以上事故,必须马上向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f. 负责本单位电梯应急救援工作的具体实施,按照本预案及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指示,开展现场应急救援,控制事态发展,努力减少人员伤害和降低财产损失。g. 负责了解掌握电梯事故现场情况,并及时向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h. 负责组织人员对电梯事故现场进行恢复,并落实整改措施。i. 起草应急救援文件、简报,负责应急救援文书、资料归档。j. 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进行电梯事故调查处理。2.2.2指挥长职责a. 指挥长由总经理担任。负责本单位应急救援预案的启动,确定应急救援预案副指挥长。对电梯事故全权组织进

7、行应急救援。b. 发生电梯伤亡事故后,在启动单位预案、组织应急救援的同时,负责向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c. 在发生电梯伤亡事故时,应在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等政府部门指挥下具体负责现场应急救援工作。d. 在发生电梯伤亡事故时,负责将现场情况及时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等政府部门汇报。e. 负责组织人员对事故现场进行恢复,并落实整改措施。f. 负责配合有关部门进行电梯事故调查处理。2.2.3副指挥长职责a. 安装部经理是安装工地无伤亡的电梯事故副指挥长;维保部经理是维保工地无伤亡的电梯事故副指挥长;工程部经理是安装/维保工地有伤亡的电梯事故副指挥长。分别负责相应事故救援组织工作的

8、配合工作和事故调查的配合工作。b. 协助指挥长对无人员伤亡的电梯事故,全权组织进行应急救援。c. 协助指挥长组织人员对电梯事故现场进行恢复,并落实整改措施。d. 负责确定合理的技术处理方案、制定应急救援方案,报应急救援指挥部审定。e. 指挥长不在现场或不便履行职责时,行使指挥长职责。2.2.4应急救援协调组职责a. 在应急救援指挥部领导下,组织、协调各部门的工作,采取各种措施保证应急救援工作顺利进行。b. 负责电梯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修改和电梯应急准备工作的组织和检查。c. 发生电梯伤人和困人事故后迅速了解、收集和汇总有关情况,及时向应急救援指挥提供各类相关信息和资料,协调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

9、行动。d. 组织应急救援预案的培训和演练。2.2.5应急救援组职责a. 对于无伤亡的电梯安装/维保事故,组长由工程部经理担任,成员由安全经理、安装部经理/维保部经理、项目经理、安装班长/维保站长及安装工/维保员工组成。b. 对于发生伤亡的电梯安装/维保事故,组长由总经理担任,成员由工程部经理、安全经理、安装部经理/维保部经理、项目经理、安装班长/维保站长及安装工/维保员工组成。c. 负责组织有关人员实施应急救援方案,救援被困人员。d. 负责现场组织、协调应急救援、应急救灾、伤员救治及转送行动。e. 救援现场的防护;f. 负责向上级报告。2.2.6物资供应组职责a. 组长由财务经理担任,成员由财

10、务部、行政部组成。b. 在应急救援情况下,为救援、善后工作提供必要的物资供应。c. 负责应急救援物资的采购、保管,确保在应急救援时有效及时提供后勤保障。d. 确保救援体系运行的经费保障。2.2.7警戒保卫组职责a. 组长由综合部经理担任,成员由综合部、安装部、维保部组成。b. 负责应急救援事故现场的警戒,阻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c. 当卫生部门医疗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后,保障救护车在事故区域应急救援电梯现场的道路畅通。2.2.8善后处理组职责a. 对于无伤亡的电梯事故,组长由工程部经理担任;对于发生伤亡的电梯事故,组长由总经理担任。成员由行政部、安装部/维保部组成。b. 负责电梯困人或伤人事故的善后

11、处理工作。包括对受害人/遇难者家属的安抚工作,协调落实遇难者家属抚恤金和受伤人员住院费问题等善后事宜。2.2.9事故调查组职责a. 对于无伤亡的电梯事故,组长由工程部经理担任;对于发生伤亡的电梯事故,组长由总经理担任。成员由相关部门、公司有关安全技术人员组成。b. 负责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c. 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d. 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意见。e. 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f. 提交事故调查报告。3预警预防3.1 信息监测与报告3.1.1安装部、维保部、质量安全部通过日常安全检查、客户回访、服务热线等方式进行信息监测,发现事故隐患及时向相应

12、责任部门报告,重要情况上报至指挥部。3.1.2安装部、维保部、质量安全部对安装工地、公共场所使用电梯安全进行重点监测。3.2 预防行动3.2.1安装部、维保部在发现或接获事故隐患信息后,负责跟踪整改落实情况,重要情况及时报指挥部。3.2.2质量安全部在质量安全检查检测中或调试中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报相应责任部门和指挥部。3.2.3安装部负责对安装工地事故的预警预防,维保部负责对维保工地事故的预警预防,制定和落实预警预防措施,及时发现、消除事故隐患和事故苗头。3.2.4对于电梯安装工地发现的事故隐患,责令停止工作,整改并消除事故隐患后才准复工。3.2.5对于存在安全故障的电梯,及时停止运行,由维修

13、人员进行维修,排除故障后再投入运行。3.2.6对于电梯本身存在的安全隐患或缺陷,将有关信息向电梯生产厂通报,督促有关单位尽快完善。3.3 预警处理3.3.1预警报告a.当发现以下情况,可能导致伤亡事故时,应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1)电梯安装或使用场所遭遇地质或气象灾害;(2)电梯安装或电梯使用场所受到火灾威胁;(3)其他异常情况。b. 当发现以下情况,可能导致电梯困人事件时,应立即向使用单位及维保部门报告:(1)突然停电;(2)其他异常情况。3.3.2预警行动a.可能造成伤亡事故的预警信息确认后,应急救援小组进入待命状态,调集所需物资、器材、交通和通讯工具等应急响应行动的准备工作。b. 可能

14、造成电梯困人事故的预警信息确认后,由维保部门实施救援。4应急响应4.1 总则交付使用的电梯可能发生事件或事故:电梯轿厢困人(例如停电,电梯冲顶,蹲底,安全钳意外动作,上行超速保护装置制动装置意外动作,曳引机制动器失效等时造成困人);人员受伤;人员死亡;门区剪切;大面积停电;自然灾害(地震、雷击、暴风雨等);火灾;其它突发性事件。交付使用的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可能发生的事件或事故包括:裙板和梯级之间夹持,扶手带夹持,梯级链条断裂,制动器失效,扶手带断裂,梯级下陷,梳齿板夹持等。电梯可能发生的事故:高空作业坠落;坍塌事件或物体打击;触电;施工设备伤害;火灾;其它意外事故。4.2分级响应当发生意外事

15、件或事故时,应按意外事件或事故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按以下规定分别组织实施相应级别应急响应行动:I级:在发生伤亡事故时,由指挥部组织实施I级应急响应行动,并分别报告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II级:在发生电梯困人事故时,由维保部实施II级应急响应行动。当事故严重程度超出其应急救援处置能力或不能有效控制事故时,应及时报请指挥部实施I级应急响应行动。4.3事故报告4.3.1电梯安装或运行中发生意外时,发现人员或接警人员有可参照下列方式传递、报告救援信息。a. 发生了电梯困人事件,应立即向维保部报告。接警人应记录报警信息,需要记录的接警信息包括:l 报警人员的姓名、联系方式;l 受困人员所

16、在具体位置:地址、层站、电梯编号;l 受困人员的身体状况,是否需要医疗救助;l 报警时间。b. 如果发生了伤亡事故,应立即向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指挥部应于1小时内 报告当地质监局;必要时可直接报告质监局。事故报告内容:l 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l 事故的简要经过;l 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l 已经采取的措施;l 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c. 如果是火灾事故,必须同时打119向公安消防部门报警,急救拨打120。4.5 现场指挥和协调现场指挥应在应急救援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承担以下工作:a.根据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实施应急响应行动;b.掌握和分

17、析现场信息,组织有关专家提出紧急处置技术方案;c.协调指挥应急救援队伍实施应急救援行动;d.针对事故引发或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灾害,提出启动相关应急预案的建议。4.6 应急处置4.6.1电梯轿厢困人应急处置a. 应急救援人员与电梯轿厢内人员保持联系,对受困人员进行安抚。b. 提示电梯轿厢内人员保持安静,尽可能远离电梯轿门,配合救援活动。c. 如果需要,在医护人员指导下,电梯轿厢内病人采取正确的救治措施。4.6.2脚手架失稳引起倒塌及造成人员伤亡时的应急处置a.迅速确定事故发生的准确位置、可能波及的范围、脚手架损坏的程度、人员伤亡情况等,以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置。b.划出事故特定区域,非救援人员未经

18、允许不得进入特定区域。迅速核实脚手架上作业人数,如有人员被坍塌的脚手架压在下面,要立即采取可靠措施加固四周,然后拆除或切割压住伤者的杆件,将伤员移出。如脚手架太重可用吊车将架体缓缓抬起,以便救人。如无人员伤亡,立即实施脚手架加固或拆除等处理措施。以上行动须由有经验的安全员和架子工长统一安排。4.6.3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应急处置a.救援人员首先根据伤者受伤部位立即组织抢救,促使伤者快速脱离危险环境,送往医院救治,并保护现场。察看事故现场周围有无其它危险源存在。b.在抢救伤员的同时迅速向上级报告事故现场情况。4.6.4触电事故应急处置a.切断电源,关上插座上的开关或拔除插头。如果够不着插座开关,就关

19、上总开关。切勿试图关上那件电器用具的开关,因为可能正是该开关漏电。b.若无法关上开关,可站在绝缘物上,如一叠厚报纸、塑料布、木板之类,用扫帚或木椅等将伤者拨离电源,或用绳子、裤子或任何干布条绕过伤者腋下或腿部,把伤者拖离电源。切勿用手触及伤者,也不要用潮湿的工具或金属物质把伤者拨开,也不要使用潮湿的物件拖动伤者。c.如果患者呼吸心跳停止,开始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切记不能给触电的人注射强心针。若伤者昏迷,则将其身体放置成卧式。d.若伤者曾经昏迷、身体遭烧伤,或感到不适,必须打120电话叫救护车,或立即送伤者到医院急救。e.高空出现触电事故时,应立即截断电源,把伤人抬到附近平坦的地方,立即对伤

20、人进行急救。f.现场抢救触电者的原则:迅速、就地、准确、坚持。迅速争分夺秒时触电者脱离电源;就地必须在现场附近就地抢救,病人有意识后在就近送医院抢救。从触电时算起,5分钟以内及时抢救,救生率90%左右。10分钟以内抢救,救生率6.15%希望甚微;准确人工呼吸动作必须准确;坚持只要有百万分之一希望就要近百分之百努力抢救。4.6.5火灾事故应急处置a. 一旦发生火情,发现人员应迅速向现场负责人报告,同时切断电源,切断氧气乙炔输送并移走瓶子,防止事态扩大;现场负责人在接到报警后,应立即组织自救,按事先制定的应急方案立即进行自救;若事态情况严重,难以控制和处理,应立即在自救的同时打119报警并向指挥部

21、报告。b.疏通事发现场道路,保证救援工作顺利进行;疏散人群至安全地带。c.在急救过程中,遇有威胁人身安全情况时,应首先确保人身安全,迅速组织脱离危险区域或场所后,再采取急救措施。d.电梯、楼梯、马道的使用高层建筑在发生火灾时,不能使用室内电梯和外用电梯逃生。因为室内电梯井会产生“烟囱效应”,外用电梯会发生电源短路情况。最好通过室内楼梯或室外脚手架马道逃生。如果下行楼梯受阻,受灾人可以在某楼层或楼顶部耐心等待救援,打开窗户或划破安全网保持通风,同时用湿布捂住口鼻,挥舞安全帽表明你所处的位置。切忌过分紧张、恐慌、拥挤逃生,切忌再进入火场或穿越烟气空间及跳楼等行动,这种行为时常带来灾难性后果。 4.

22、6.6机械伤害事故应急处置a.发生各种机械伤害时,应先切断电源,再根据伤害部位和伤害性质进行处理。b.如有人员被压在设备下面,要立即采取可靠措施加固四周,然后拆除或切割压住伤者的杆件,将伤员移出。c.根据现场人员被伤害的程度,一边通知急救医院,一边对轻伤人员进行现场救护。d.对重伤者不明伤害部位和伤害程度的,不要盲目进行抢救,以免引起更严重的伤害。4.6.7抢救受伤人员时几种情况的应急处理a.如确认人员已死亡,立即保护现场。b.如发生人员昏迷、伤及内脏、骨折及大量失血:l 立即联系120急救车或距现场最近的医院,并说明伤情。为取得最佳抢救效果,还可根据伤情送往专科医院。l 外伤大出血:急救车未

23、到前,现场采取止血措施。l 骨折:注意搬运时的保护,对昏迷、可能伤及脊椎、内脏或伤情不详者一律用担架或平板,禁止用搂、抱、背等方式运输伤员。c.一般性伤情送往医院检查,防止破伤风。4.6.8建立有利于开展应急救援活动的环境,例如:疏散现场群众、维护应急救援现场秩序、设置警示标志、设置警戒线、防止群众进入应急救援现场。4.6.9应急救援指挥部在启动本预案时,应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调动应急救援队伍,配备专用救援设备、器械和药品等救援物资,落实处置措施,必要时,通知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4.7 社会救援4.7.1当依靠本公司的应急救援能力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应急救援活动时, 应急救援指

24、挥应立即决定请求友邻电梯安装、维护保养单位、电梯生产厂、公安、消防部门支援;或向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请求救援。4.7.2社会救援力量包括:电梯生产厂、电梯安装、维护保养单位、公安、消防、医院、武警、电梯协会、特种设备检验部门、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等。4.7.3当地和相关社会救援力量联络表,见附录15。4.8 应急人员的防护4.8.1应急救援指挥人员和应急救援人员应增强自身防护意识,应在确保应急救援人员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实施应急救援活动,避免发生针对应急救援人员的伤害事件。4.8.2防止砸伤:在建筑物可以进入,并且不会发生倒塌的情况下实施应急救援活动。4.8.3防止烧伤、烫伤:可

25、以采取先灭火、降温、或在消防人员配合下实施应急救援活动。4.8.4防止交通事故:在天气、道路、环境许可的情况下实施应急救援活动,避免恶劣天气可能造成的迷路、失踪、泥石流、塌方等。4.8.5防止触电:在漏电区域,例如:发生水灾或湿水环境实施应急救援活动时,可根据救援现场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宜绝缘防护措施,在可能的情况下,先切断造成危害的电源。4.8.6防止人为伤害:协助使用单位或公安机关维护应急救援现场秩序,避免在应急救援活动中发生人为伤害事件。4.8.7应急救援小组应加强对实施应急救援人员的监护。4.9 群众的安全防护4.9.1对可能造成伤害的现场进行有效的防护,如:设立警示标志、设置防护栏、警

26、戒线等。4.9.2协助使用单位或公安机关疏散群众撤离危险区域。4.9.3协助电梯使用单位或公安机关维护应急救援现场秩序,避免群众进入危险区域,避免群众采取错误的救援行动或过激行为而发生伤害事件。4.10应急救援方案及实施4.10.1应急救援方案a. 电梯发生困人事故后,如果电梯维修人员能够对电梯进行操作和控制,则由电梯 维修人员采取一般救援措施,通过人工操作,完成救援活动。b. 电梯发生困人事故后,如果维修人员不能对电梯进行操作和控制,则请求专业的消防人员支援,采取消防人员的特殊救援措施,发挥消防人员高空作业能力强、经验丰富、高空作业设备和特殊救援设备齐全的优势,完成救援活动。4.10.2电梯

27、事件或事故案例及一般救援方法a. 电梯非开门区困人(停电、冲顶、蹲底、门触点故障):故障现象可能是电梯停在井道内不能正常启动运行,将人员困在电梯轿厢内;救援方法详见附录1。b. 电梯非正常开门运行发生剪切事故(开门走车、溜车):故障现象可能是电梯门区或在井道内,将人卡在门区和轿厢、轿厢与对重之间;救援方法详见附录2。c. 曳引电梯制动器失效:故障现象可能是电梯停在井道内不能正常启动运行,将人困在电梯轿厢内;救援方法详见附录3。d. 安全钳意外动作:故障现象可能是限速器动作后带动安全钳动作,将电梯轿厢或对重闸在导轨上,电梯停在井道内不能正常启动运行,将人员困在电梯轿厢内;救援方法详见附录4。e.

28、 上行超速保护装置动作:故障现象可能是电梯停在井道内不能正常启动运行,将乘客困在电梯轿厢内;救援方法详见附录5。f. 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发生夹持(梯级与裙板、扶手带、梳齿板):故障现象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将乘客的身体某一部位或衣物夹住,可能造成乘客身体的局部性伤害;救援方法详见附录6。g. 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梯级断裂、断链、制动器失灵:故障现象可能是乘梯人员随着梯级下陷而掉入桁架内,乘梯人员可能会被梯级卡在桁架内,可能对乘梯人员造成严重的伤害、可能直接造成乘梯人员的伤亡:救援方法详见附录7。h. 发生火灾后,电梯可能出现两种情况:其一是电梯可以继续运行,其二是电梯停在井道内不能继续正常运

29、行,将人员困在电梯轿厢内;救援方法详见附录8。i. 发生大面积停电、雷击、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故障现象可能是由于台风侵袭引发停电,电梯停在井到内不能正常启动运行,救援方法详见附录9。4.10.3特殊情况下的特殊救援措施电梯发生困人事件后,如果电梯不具备电梯专业救援条件(如:建筑物危房、恐怖、毒气泄漏等),救援人员无法实现救援,应请求专业部门支援。4.11 应急结束受困人员全部救出轿厢或脱离险竟、死亡和失踪人员已查清、受伤人员得到基本救治、事故危害得到控制、紧急疏散的人员得到安置或恢复正常生活,由应急救援指挥部根据应急救援的实际情况,宣布应急救援结束;重特大事故,应取得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后,方可

30、宣布应急救援结束。5后期处置5.1善后处理5.1.1应急救援工作紧急调用物资、设备、人员和场地所发生的费用,按有关规定支付。5.1.2发生电梯设备事件或事故后,必须对电梯进行全面的检修,经检验合格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对严重损坏、无维修价值的,应予以报废。5.1.3电梯事件或事故中,涉及到毒性介质泄漏或建筑物损坏的,应当经环保部门和建筑部门检查并出具意见后,方可进行下一步修复工作。5.1.4如果有必要,电梯事件或事故救援结束后,应当按国家有关规定做好安抚、抚恤、理赔工作,并做好社会救助、保险等善后处理事项,尽快恢复受影响群众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活动。5.2 事故调查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按有关规

31、定进行事件或事故调查,查清事故原因、性质和有关责任,提出处理意见。5.3应急救援工作总结事故处理后,应及时组织技术、安装、维修保养等部门研究事故发生机理,分析事故发展过程,吸取事故教训,提出具体措施,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电梯应急预案。6保障措施6.1通信与信息保障6.6.1设置专用应急救援电话:0755-83908817,24小时有人值守。应急救援组组成人员的手机24小时开机,一旦发生事故或出现异常现象,能够及时了解信息,及时赶赴现场,参与救援工作。6.6.2每次维修保养时,必须检测电梯轿厢内配备的紧急报警装置,应保证其有效。6.6.3编制应急救援通讯录,包括:本公司应急救援组织通讯录、当地特种设

32、备安全管理部门的联络方式、社会救援力量通讯录等。见附录14、15。6.2应急救援装备和应急队伍保障6.2.1公司根据安装、维护保养的电梯、扶梯台数储备足够的救援装备。主要有安全防护用品、手动导链、钢丝绳索、开锁钥匙、开闸扳手、盘车手轮、照明器具等各种专用工具。6.2.2根据安装、维护保养的电梯、扶梯台数和分布区域,建立适当的应急队伍,配备足够的人员,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落实岗位责任制。6.3交通运输保障配备一部车辆为紧急救援专用车辆。紧急情况可以调用公司任何车辆,尽可能采取一切可以采用的交通资源保障应急救援工作在第一时间内完成。6.4医疗卫生保障利用客户资源,协助医疗单位及时对事件或事故的伤亡

33、人员实施救治和处置。6.5治安保障协助使用单位及相关单位进行现场维护秩序,疏散群众,疏导交通等工作,以保证应急行动能够正常进行。6.6物资保障6.6.1应急救援队伍配备足够的救援物资和设备。6.6.2配备必要的电梯配件。根据电梯的种类、数量分布情况,并与日常保养相结合,储备足够的电梯配件,并设专人管理,定期盘点、及时补充。6.7资金保障建立事件或事故应急救援的必要应急救援储备金,以保证应急救援时的人员救护及人员伤情处理的使用。6.8技术储备与保障6.8.1建立、完善和更新电梯技术资料。在日常维护保养技术的基础上,增加技术投入,随时为处置可能发生的电梯事故提供技术支持与保障。并建立技术支援后备组

34、,必要时随时调动,后备组成员应立即提供必要的技术后勤支持,相关的技术部门提供技术保障。6.8.2定期召开专家组会议,对国内外近期发生的事件或事故案例进行研究、分析。6.9保险安装、维修保养人员应购买意外保险,并建议使用单位或管理单位购买专项的保险。7宣传、培训和演习7.1宣传教育7.1.1协助电梯使用单位宣传电梯使用知识,紧急情况下避险方法,提高公众自我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7.1.2 配合电梯协会、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及当地政府做好事件或事故的预防、避险、避灾、自救、互救等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7.2培训7.2.1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组织救援人员的上岗前培训,定期进行救援

35、知识的专业培训,提高救援技能。7.2.2开展电梯作业人员的应急培训,掌握电梯事故应急救援知识。7.3演练7.3.1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由工程部组织应急救援演习和演练,提高应急处置实战能力。7.3.2演练结束后,应当对演练情况进行评估、总结,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7.3.3 在演练过程中,注意演练人员的安全。8 附 则8.1名词术语的定义本预案采用了下列定义:8.1.1 电梯本预案所指的电梯包括曳引驱动和强制驱动电梯,液压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8.1.2 事故生产或者生活活动过程中发生的意外突发性事件总称,通常会使正常活动中断,造成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8.1.3 事件意外发生时没有人员伤

36、亡或者财产损失,但是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会造成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故称为事件。8.1.4 事件或事故隐患:可导致事件或事故发生的设备缺陷、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管理上的缺陷。8.1.5 应急救援指挥部为处理突发事件/事故而组建的发令调度部门。8.2 预案管理与更新8.2.1由工程部负责预案制订、管理和更新,并且定期对预案做出相应评审,根据评审结果,进行修订。8.2.2 随着应急救援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部门职责的变化以及应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出现的新情况,应及时修订完善本预案。8.2.3 预案应在预案执行结束后,对应急救援预案进行评审和更新。8.2.4 更新后的预案应重新备案。8.3预案实施时间本

37、预案自2009年 09月25 日起实施。附录1电梯、液压电梯非开门区困人应急救援方法(停电、冲顶、蹲底、门触点故障)适用范围:曳引式电梯、液压电梯。注意事项:A 本附录仅供参考,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应急救援方法;B 应急救援小组成员应持有特种设备主管部门颁发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C 救援人员2人以上;D 应急救援设备、工具:层门开锁钥匙、盘车轮或盘车装置、松闸装置、常用五金工具、照明器材、通讯设备、单位内部应急组织通讯录、安全防护用具、警示牌等;E 在救援的同时还要保证自身安全。0、 通 则0.1 首先断开电梯主开关,以避免在救援过程中突然恢复供电而导致意外的发生。0.2 通过电梯紧急报警

38、装置或其它通讯方式与被困乘客保持通话(见图A1),安抚被困乘客,可以采用以下安抚语言:“乘客们,你们好!很抱歉,电梯暂时发生了故障,请大家保持冷静,安心地在轿厢内等候救援,专业救援人员已经开始工作,请听从我们的安排。谢谢您的配合。”图A1 救援人员与轿内乘客联系示意图0.3 若确认有乘客受伤或有可能有乘客会受伤等情况,则应立即同时通报120急救中心,以使急救中心做出相应行动。1、 电梯非开门区“停电”困人1.1 通过与轿厢内被困乘客的通话,以及通过与现场其他相关人员的询问或与监控中心的信息沟通等渠道,初步确定轿厢的大致位置。1.2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用电梯专用层门开锁钥匙打开所初步确认的轿厢

39、所在层楼的上一层层门(若初步确认轿厢在顶层,则打开顶层的层门)。图A2 专用层门开锁钥匙1.3 打开层门后,若在开门区,则直接开门放人。若在非门区,则仔细确认电梯轿厢确切位置(若确认电梯轿厢地板在顶层门区地平面以上较大距离,被困乘客无法从轿厢到达顶层地面,即冲顶情况,请参照2处理;若确认电梯轿厢地板在底层门区地平面以下较大距离,被困乘客无法从轿厢到达底层地面,即蹲底情况,请参照3处理。)。根据不同类型电梯进行下一步操作:图A3 不能救援位置示意图1.3.1 有机房电梯的操作1.3.1.1 救援人员在机房通过紧急报警装置或其它通讯方式与被困乘客保持通话,告知被困乘客将缓慢移动轿厢。1.3.1.2

40、仔细阅读有机房电梯松闸盘车作业指导或紧急电动运行作业指导,严格按照相关的作业指导进行救援操作。图A4 手动盘车示意图1.3.1.3根据电梯轿厢移动距离,判断电梯轿厢进入平层区后,停止盘车作业或紧急电动运行。1.3.1.4根据轿厢实际所在层楼,用层门开锁钥匙打开相应层门,救出被困乘客。图A5 救援乘客示意图(轿厢在层站上部)图A6 救援乘客示意图(轿厢在层站下部)1.3.2 无机房电梯的操作1.3.2.1救援人员通过紧急报警装置或其它通讯方式与被困乘客保持通话,告知被困乘客将缓慢移动轿厢。1.3.2.2仔细阅读无机房电梯紧急松闸救援作业指导(根据轿厢与对重是否平衡,进行相关的操作)或紧急电动运行

41、作业指导,严格按照相关的作业指导进行救援操作。1.3.2.3根据电梯轿厢移动距离,判断电梯轿厢进入平层区后,停止盘车作业或紧急电动运行。1.3.2.4根据轿厢实际所在层楼,用层门开锁钥匙打开相应层门,救出被困乘客。2、 电梯非开门区“冲顶”困人(对于无机房电梯,如果轿厢冲顶、对重压在缓冲器上且轿厢安全钳动作,可在顶层开门放人)2.1 按1.1操作。2.2 按1.2操作。2.3打开层门后,确认电梯轿厢地板在顶层门区地平面以上较大距离,即冲顶情况,则根据不同类型电梯进行下一步操作: 2.3.1 有机房电梯的操作2.3.1.1救援人员在机房通过电梯紧急报警装置或其它通讯方式与被困乘客保持通话,告知被

42、困乘客将缓慢移动轿厢。2.3.1.2观察电梯曳引机上的钢丝绳,如果发现没有紧绷,则可能是轿厢在冲顶后,对重压上缓冲器,然后轿厢向下坠落,引起了安全钳动作。此时,必须先释放安全钳,然后进行以下操作。2.3.1.3仔细阅读有机房电梯松闸盘车(向轿厢下行方向盘车)作业指导或紧急电动运行(向轿厢下行方向)作业指导,严格按照相关的作业指导进行救援操作。2.3.1.4根据电梯轿厢移动距离,判断电梯轿厢进入顶层平层区后,停止盘车作业或紧急电动运行。2.5.1.5在顶层用层门开锁钥匙打开相应层门,救出被困乘客。2.3.2 无机房电梯的操作2.3.2.1救援人员通过电梯紧急报警装置或其它通讯方式与被困乘客保持通

43、话,告知被困乘客将缓慢移动轿厢。2.3.2.2仔细阅读无机房电梯紧急电动运行作业指导,严格按照相关的作业指导进行救援操作。(注:一般在冲顶情况下,应该是轿厢较轻,不适宜进行手动松闸救援;另外由于各种原因,也不适宜进行增加轿厢重量进行救援,向轿厢下行方向)2.3.2.3根据电梯轿厢移动距离,判断电梯轿厢进入平层区后,停止盘车作业或紧急电动运行。2.5.2.4在顶层用层门开锁钥匙打开相应层门,救出被困乘客。3、 电梯非开门区“蹲底”困人3.1 按1.1操作。3.2 按1.2操作。3.3打开层门后,确认电梯轿厢地板在底层门区地平面以下较大距离,即蹲底情况,则根据不同类型电梯进行下一步操作: 3.3.

44、1 有机房电梯的操作3.3.1.1救援人员在机房通过电梯紧急报警装置或其它通讯方式与被困乘客保持通话,告知被困乘客将缓慢移动轿厢。3.3.1.2仔细阅读有机房电梯松闸盘车(向轿厢上行方向盘车)作业指导或紧急电动运行(向轿厢上行方向)作业指导,严格按照相关的作业指导进行救援操作。3.3.1.3根据电梯轿厢移动距离,判断电梯轿厢进入底层平层区后,停止盘车作业或紧急电动运行。3.3.1.4在底层用层门开锁钥匙打开相应层门,救出被困乘客。3.3.2 无机房电梯的操作3.3.2.1救援人员通过电梯紧急报警装置或其它通讯方式与被困乘客保持通话,告知被困乘客将缓慢移动轿厢。3.3.2.2仔细阅读无机房电梯紧

45、急松闸救援或紧急电动运行(向轿厢上行方向)作业指导,严格按照相关的作业指导进行救援操作。3.3.2.3根据电梯轿厢移动距离,判断电梯轿厢进入平层区后,停止盘车作业或紧急电动运行。3.3.2.4在底层用层门开锁钥匙打开相应层门,救出被困乘客。4、 电梯非开门区“门触点故障”困人救援流程与1、2、3相同。5、 液压电梯非开门区“停电” 伤人或困人解救方法5.1 应急救援人员赶赴现场后,若判定是停电困人。5.2 一名应急救援人员到现场后,实施“应急救援通则”第6条(即:与轿厢内人员对话了解情况和安抚被困人员)。5.3 一名应急救援人员赶赴机房,拉下总电源防止在救援过程中送电造成另外事故。5.4 一名

46、应急救援人员拿电梯专用层门开锁钥匙打开层门,打开应急照明观察轿厢停止位置,确定运动方向。5.5 若确定“向下”就近平层,即通过对讲机向机房应急救援人员传达指令。 若确定“向上”就近平层,即通过对讲机向机房应急救援人员传达指令。5.6 “向下”就近平层时,机房应急救援人员可“点动”按压泵站“泄压按钮”,观察压力表变化,并通过对讲机与层门处应急救援人员联络。“向上”就近平层时,机房应急救援人员可用“加压杆”通过手动泵加压,观察压力表变化,并通过对讲机与层门处应急救援人员联络。5.7 “向下”就近平层时,轿厢应缓慢下降至平层区,释放被困人员。“向上”就近平层时,轿厢应缓慢上升至平层区,释放被困人员。

47、5.8 被困人员中若有伤者或身体不适者,应急救援人员应及时联系医疗救护,送医院救治。5.9 应急救援人员应告知“电梯使用方”通电后,应在电梯专业人员检查后方可使用。6、 液压电梯非开门区“冲顶”伤人或困人解救方法6.1 应急救援人员赶赴现场后,若判定非停电,一名应急救援人员应到机房打开控制柜观察、分析故障点,若确定“冲顶”困人,应通过对讲机告知其它应急救援人员故障点及相关情况。6.2 一名应急救援人员到现场后,实施“通则”第6条(即:与轿厢内人员对话了解情况和安抚被困人员)。6.3 机房应急救援人员确定故障后,断开总电源防止在救援过程中造成意外事故。6.4 一名应急救援人员用电梯专用层门开锁钥

48、匙打开层门,直接与被困人员对话安抚。同时通过对讲机通知机房应急救援人员工作。6.5 机房应急救援人员可“点动”按压泵站“泄压按钮”,观察压力表变化,并通过对讲机与层门处应急救援人员联络。6.6 轿厢缓慢下降至顶层平层区,释放被困人员。6.7 被困人员中若有伤者或身体不适者,应急救援人员应及时联系医疗救护,送医院救治。6.8 应急救援人员检查“上极限开关”“油缸极限开关”等,查明故障原因后复位。6.9 应急救援人员全行程运行电梯(反复多次)并确定无异常后,告知使用方。6.10 应急救援人员通过救援和检查应查明事故点,并作现场记录。6.11 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办公室应对事故作出纠正预防措施报告。7、

49、 液压电梯非开门区“蹲底”伤人或困人解救方法7.1 应急救援人员赶赴现场后,若判定非停电,一名应急救援人员应到机房打开控制柜观察分析故障点,若确定“蹲底”困人,应通过对讲机告知其它应急救援人员故障点及相关情况。7.2 一名应急救援人员到现场后,实施“通则”第6条(即:与轿厢内人员对话了解情况和安抚被困人员)。7.3 机房应急救援人员确定故障后,拉下总电源防止在救援过程中造成意外事故。7.4 一名应急救援人员用电梯专用层门开锁钥匙打开层门,直接与被困人员对话安抚。同时通过对讲机通知机房应急救援人员工作。7.5 机房应急救援人员可用“加压杆”通过手动泵加压,观察压力表变化,并通过对讲机与层门处应急

50、救援人员联络。7.6 轿厢缓慢上升至平层区,释放被困人员。7.7 被困人员中若有伤者或身体不适者,应急救援人员应及时联系医疗救护,送医院救治。7.8 应急救援人员检查“下极限开关”“底坑安全开关”等, 查明故障点后复位。7.9 应急救援人员全行程运行电梯(反复多次)并确定无异常后,告知使用方。7.10 应急救援人员通过救援和检查,应查明事故点,并作现场记录。7.11 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办公室应对事故作出纠正预防措施报告。8、 液压电梯非开门区“门触点故障”伤人或困人解救方法8.1 应急救援人员赶赴现场后,若判定非停电,一名应急救援人员应到机房打开控制柜观察故障点,若确定“门触点故障”困人,应通过

51、对讲机告知其它应急救援人员故障点。8.2 一名应急救援人员到现场后,实施“通则”第6条(即:与轿厢内人员对话了解情况和安抚被困人员)。8.3 机房应急救援人员确定故障后,拉下总电源防止在救援过程中造成意外事故。8.4 一名应急救援人员用电梯专用层门开锁钥匙打开层门,直接与被困人员对话安抚。确定运动方向,同时通过对讲机通知机房应急救援人员工作。8.5 “向下”就近平层时,机房应急救援人员可“点动”按压泵站“泄压按钮”,观察压力表变化,并通过对讲机与层门处应急救援人员联络。“向上”就近平层时,机房应急救援人员可用“加压杆”通过手动泵加压,观察压力表变化,并通过对讲机与层门处应急救援人员联络。8.6

52、 “向下”就近平层时,轿厢应缓慢下降至平层区,释放被困人员。“向上”就近平层时,轿厢应缓慢上升至平层区,释放被困人员。8.7 被困人员中若有伤者或身体不适者,应急救援人员应及时联系医疗救护,送医院救治。8.8 应急救援人员检查“门触点开关”“门系统其它安全部件”等, 更换或调整开关或部件。8.9 应急救援人员查明、排除故障点后复位,并作现场记录。8.10 应急救援人员全行程运行电梯(反复多次)并确定无异常后,告知使用方。8.11 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办公室应对事故做出纠正预防措施报告。9、填写应急救援记录,存档。49附录2:曳引式电梯、液压电梯非正常运行发生剪切事故应急救援方法(开门走车、溜车)适

53、用范围:曳引式垂直升降电梯、液压电梯。注意事项:A 本附录仅供参考,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应急救援方法;B 应急救援小组成员应持有特种设备主管部门颁发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C 救援人员2人以上;D 应急救援设备、工具:紧急开门用层门开锁钥匙、盘车轮或盘车装置、松闸装置、手动葫芦、常用五金工具、撬杠、千斤顶、钢丝绳套、钢丝绳卡绳板、照明器材、通讯设备、单位内部应急组织通讯录、安全防护用具、警示牌等;E 在救援的同时要保证自身安全。0、 通则0.1 首先断开电梯主开关,以避免在救援过程中突然恢复供电而导致意外的发生。0.2 应立即同时通报120急救中心,以使急救中心做出相应行动。1、 电梯非正常

54、开门运行发生剪切事故应急救援流程1.1 在符合以下条件下,可在120专业急救人员到来之前进行救援,否则根据1.2进行处理:a. 先行救援不会导致受伤人员的进一步伤害;b. 有足够的救援人员;1.1.1 如果是轿厢内人员或层站乘客在出入轿厢时被剪切;1.1.1.1如果可以通过用直接打开电梯门即可救出乘客,则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用层门开锁钥匙打开相应层门,救出被困乘客。1.1.1.2如果不可以通过用层门开锁钥匙打开电梯门即可救出乘客,则:1.1.1.2.1相应人员在受伤乘客所在楼层留守,相应人员进行盘车救援操作或紧急电动运行,并且保持与留守在受伤乘客所在楼层的人员通讯,一旦可以进行受伤乘客救出工作

55、,则停止盘车救援操作或紧急电动运行。1.1.1.2.2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用层门开锁钥匙打开相应层门,救出被困乘客。1.1.1.3救出乘客后,根据120急救人员的指示进行下一步救援工作。1.1.2 如果是乘客或其他人员在非出入轿厢时被剪切,即发生轿底或轿顶剪切,则:1.1.2.1 发生轿底剪切时,1.1.2.1.1相应人员在受伤乘客所在楼层留守,相应人员进行盘车救援操作或紧急电动运行(使轿厢向上移动),并且保持与留守在受伤乘客所在楼层的人员通讯,一旦可以进行受伤乘客救出工作,则停止盘车救援操作或紧急电动运行。1.1.2.1.2救出乘客后,根据120急救人员的指示进行下一步救援工作。1.1.2.

56、2 发生轿顶剪切时:1.1.2.2.1相应人员在受伤乘客所在楼层留守,相应人员进行盘车救援操作或紧急电动运行(使轿厢向下移动),并且保持与留守在受伤乘客所在楼层的人员通讯,一旦可以进行受伤乘客救出工作,则停止盘车救援操作或紧急电动运行。1.1.2.2.2救出乘客后,根据120急救人员的指示进行下一步救援工作。1.2如果120专业急救人员到来之前不宜进行救援,则:1.2.1根据120急救人员的指示,进行前期救援准备工作。1.2.2在120急救人员到来后,配合救援工作。2、 电梯非正常运行溜车发生剪切事故应急救援流程2.1在符合以下条件下,可在120专业急救人员到来之前进行救援,否则根据1.2进行

57、处理:a. 行救援不会导致受伤人员的进一步伤害;b. 有足够的救援人员。2.2按1.1.2操作。3、 液压电梯非正常开门运行发生“开门走车”伤人或困人解救方法3.1 应急救援人员赶赴现场后,若判定非停电,一名应急救援人员应到机房打开控制柜观察故障点,将观察情况通过对讲机告知其它应急救援人员。3.2 一名应急救援人员到现场后,实施“通则”第6条(即:与轿厢内人员对话了解情况和安抚被困人员)。3.3 机房应急救援人员将机房控制柜观察情况通话告知毕后,拉下总电源防止在救援过程中造成意外事故。3.4 门区应急救援人员用电梯专用层门开锁钥匙打开层门,直接与被困人员对话安抚。确定轿厢运动方向,同时通过对讲

58、机通知机房应急救援人员工作。3.5 “向下”就近平层时,机房应急救援人员可“点动”按压泵站“泄压按钮”,观察压力表变化,并通过对讲机与层门处应急救援人员联络。“向上”就近平层时,机房应急救援人员可用“加压杆”通过手动泵加压,观察压力表变化,并通过对讲机与层门处应急救援人员联络。3.6 “向下”就近平层时,轿厢应缓慢下降至平层区,释放被困人员。“向上”就近平层时,轿厢应缓慢上升至平层区,释放被困人员。3.7 被困人员中若有伤者或身体不适者,应急救援人员应及时联系医疗救护,送医院救治。3.8 应急救援人员检查“PLC或微机板门锁输出点”;“主接触器是否粘联”;“泵站电磁阀”;“PLC或微机板下行触

59、点”;“平衡管或油管破裂”等, 更换或调整部件。3.9 应急救援人员查明、排除故障点后复位,并作现场记录。3.10 应急救援人员全行程运行电梯(反复多次)并确定无异常后,告知使用方。3.11 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办公室应对事故做出纠正预防措施报告。4、 填写应急救援记录,存档。附录3:电梯制动器失效应急救援方法适用范围:曳引式垂直升降电梯。注意事项:A 本附录仅供参考,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应急救援方法;B 应急救援小组成员应持有特种设备主管部门颁发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C 救援人员2人以上;D 应急救援设备、工具:紧急开门用层门开锁钥匙、盘车轮或盘车装置、开闸搬手、常用五金工具、照明器材、通讯

60、设备、单位内部应急组织通讯录、安全防护用具、手砂轮/切割设备、撬杠、警示牌等;E 在救援的同时要保证自身安全。0、 通 则0.1 首先断开电梯主开关,以避免在救援过程中突然恢复供电而导致意外的发生。0.2 通过电梯紧急报警装置或其它通讯方式与被困乘客保持通话,安抚被困乘客,可以采用以下安抚语言:“乘客们,你们好!很抱歉,电梯暂时发生了故障,请大家保持冷静,安心地在轿厢内等候救援,专业救援人员已经开始工作,请听从我们的安排。谢谢您的配合。”同时了解轿厢内乘客的情况,若确认有乘客受伤或有可能有乘客会受伤等情况,则应立即同时通报120急救中心,以使急救中心做出相应行动。0.3 由于制动器失效,无法制动电梯轿厢,所以在保证可靠制停轿厢前,除非是无机房电梯等特殊情况,禁止进入井道实施救援。0.4 制动器失效造成的轿厢停留位置有以下几种可能性:a. 电梯下行超速保护装置动作,电梯在中间楼层;b. 电梯上行超速保护装置动作,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