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感》教学设计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99796468 上传时间:2022-06-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夏感》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夏感》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夏感》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夏感》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夏感》教学设计(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夏感教学设计 台山市新宁中学 冯玉琪 (一) 作家研究 梁衡,当代作家,山西霍州人。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人教版中小学教材总顾问。是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 梁衡的散文前期主要以山水为对象,从1995年之后,转入人物题材,而且基本上都是名人或历史人物。其作品个性色彩浓重,具有“悲剧情结”。他所描述

2、的“基本是悲剧人物,都是处在逆境中而又奋起”,如诸葛亮、韩愈、范仲淹、辛弃疾、柳永、李清照、林则徐、瞿秋白等,无不带有浓郁悲剧色彩,这就构成了他散文世界中独有的悲剧人物“长廊”。而且,梁衡善于用如刀之笔,剖析了这一个个孤独英雄的灵魂,指出了他们在历史坐标系中应有的位置。他认为,“复杂的背景,跌宕的生活,严酷的环境,悲剧式的结局更能考验和拷问一个人的人格。”梁衡常常指明困厄之于英雄的转折性意义,以此来凸现英雄、伟人人格中的悲壮之美。这种“悲剧情结”不仅表现在人物题材上,还表现在山水题材上。名山大川、自然景观常为历代文人所吟咏,但在梁衡笔下却别有一番天地。如香山之美在红叶,红叶之美在金秋,而梁衡写

3、的却是冬日香山:“春天来时我看她的妩媚,夏天来时我看她的丰腴,秋天来时我看她的绰约,冬天来时却有幸窥见她的骨气。她在回顾与思考之后,毅然收起了那些过眼繁花,只留下这铮铮铁骨与浩浩正气。靠着这骨这气,她会争得来年更好的花,更好的叶,和更好的香气。”他的主要作品有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在散文创作方面,过去二十年他主攻山水散文,深得古典山水文章的传统,行文草本有灵,水石有韵。近年来又致力于人物散文,特别是历史名人的写作,觅渡,觅渡,渡何处?红毛线、蓝毛线等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有散文集夏感与秋思只求新去处红色经典名山大川感思录人杰鬼雄当代

4、散文名家精品文库梁衡卷等。学术论文集:为文之道壶口瀑布梁衡理科文集继承与超越走近政治。梁衡文集九卷;有晋祠夏感觅渡、觅渡、渡何处?跨越百年的美丽、把栏杆拍遍等多篇散文入选中等学校课本,另梁衡理性散文中的壶口瀑布被入选上海初一第一学期课文。1996年在佛山文艺发表的散文忽又重听“走西口”获美文、文学自由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办的“心系中华”散文征文优秀奖。有散文三篇晋词、觅渡、觅渡、渡河处和夏感入选冀教版中学教材,另夏感还入选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七年级上册第13课。近年海思也被选入鄂教版语文中学教材。他的青山不老已被选入小学六年级16课。(二) 课文解读夏感描写了夏季的景象,表现夏季紧张、热烈、

5、急促的特点,表达作者对夏季独有的钟情。 全文共五段。第一段概述夏季的总体特点。中间三段是文章的主体,具体描述夏季的自然风光和夏季里农民劳作的景象:第二段写夏季的自然景象,有实写景象山坡上的草,长墙般的黛色林带,蝉、火红的太阳、麦浪、热风、麦子的香味等,有虚写景象炉子上的一锅水,海湾涌着一艘艘的舰船。实写景象选取的是一些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既诉诸视觉,又诉诸听觉(蝉儿长鸣)和诉诸嗅觉(麦子的香味);虚写景象写的是幻觉,属于文学想像。这些描写都显出蓬勃的生命力。第三段写夏天的色彩。先以春天和秋天作比,衬出夏天的金黄色。作者给这里的金黄色下了个独特的定义象征着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承前启后,生命交替,

6、这显然是作者的个人感悟。这样的描写显出旺盛的生命力。第四段写夏季农民劳作的景象。一写农民劳作辛苦,二写农民精神紧张。用农民劳作来显出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最后一段表达作者对夏季的热爱和赞美。作者又以春秋天来作比,并且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先说春秋之好,夏季则浸在苦涩的汗水里,历代文人都赞美春花秋月;然后笔锋一转,别出心裁,作者要大声赞美这个黄金的夏季。作品的艺术濡染力如何强化呢?梁衡同志所运用的妙着是细节。“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风了;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这几个细节,与上文快割快打快追肥浇水之类在叙述特色上一脉相承,构成了该段文字恬淡平实的整体风格,使人感到它

7、独有的韵味。“听听窗纸”,“看看窗外”,是夏的紧张旋律的侧写,是夏的快节奏,也是作者运用间接表现手法推出的心理镜头。使我们在想象的空间看到了他们急切的目光、企盼丰收的焦灼以及与夏的律动所共鸣的人的感情律动。这几个细节,极其平易而又传神,明丽天然而又活灵活现。梁衡散文以思想性、议论性见长,其散文语言多叙述和议论,但本文有点特别,以描写居多。许多描写细致生动,富有韵致,如第二段描写乡野景物,诉诸人的各种感官,以形象性见长。如“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有动作,有形象,还有节奏感;再有,本文语言富有书卷气,常常是文白相间,显出语言之美。这样的例子很多,如“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

8、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语句具有对称性、旋律感,近似于文言,显得雅致。还有,本文语言不经意间显出刚性气质。如第二段在描写乡野的几处景物之后,写道:“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夏天到了。”由具体描写进到概括性描述,伴随着写景视野的逐渐开阔,语言中的大气也张露出来,“磅礴”“滚动”“升腾”等词用在这里都显出大气。文章末尾说“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情感态度明朗,语调高亢,也显出梁氏散文语言的男性化风格。夏感一开始,作者仿佛在进行俯视式扫描一般,寥寥几个镜头,就勾勒出夏景的宏观,在声色互补、虚实交融之中,为全文定下了昂

9、扬积极的主调。接着,作者摆平视角,镜头下移,呈现给我们的,已不是现实世界的简单还原,而是一种意化了的风物。这才是作者自己所发现、所体认、所慧识的独到的夏感。从这里,作者又自然而然地引申出一段精妙的议论,这一段议论是作者对自己所发现、体认、慧识的夏的质性的一种哲人式抽象与鞭辟入里的诠释。作者热情讴歌的,就是这样一首力量、生命与创造的诗。(三) 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理解、积累“黛色、磅礴、主宰、匍匐、芊芊细草、澹澹、春华秋实、闲情逸致”等词语;学习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理解文中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作用。2、过程和方法目标: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把握文章内容,学习修辞手法的

10、运用以及文中形象的描绘,品味文章的优美句子。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和审美、鉴赏能力。(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2、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 3、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难点:从对夏的赞美中体会作者对自然、生活、生命的热爱之情。(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入: 同学们,请判断下面四幅图分别是哪个季节,并说说你喜欢哪个季节。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梁衡所爱的夏天,看看他到底爱她的什么,让我们共同走进他的夏感,去领略夏天的独特之美。 出示课题和教学目标。2、简介作者:梁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 著名的新闻理论家

11、、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治家。主要作品有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散文集夏感与秋思、只求新去处、人杰鬼雄、觅渡、当代散文名家精品文库梁衡卷,作品大都收入9卷本梁衡文集中。1981年底,梁衡身为光明日报山西记者站的记者在福建采访,他坐公共汽车从福州到厦门时,路边闪过一条标语:“栽树要有打虎劲,护林要有绣花心”。虽然只是一闪而过,可这条标语着实让梁衡思索了一番。他想,当记者何尝不是这样呢?“采访勇如初生犊,写作巧似绣花妇”,这个座右铭就这样在梁衡的脑海中形成了。3、检查字词预习: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并解释,并选用其中三个词语说一段话。黛色

12、灵秀 贮满 终极 匍匐 融融 澹澹 芊芊细草 轻飞曼舞 春华秋实 春花秋月 闲情逸致 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学生评论。2、自由朗读,注意字词、句读、情感。 教师指导:朗读本文要大声,要有“磅礴之势”,倾吐“升腾”之气,表达出“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的情调、语调,读出梁衡散文语言的刚性气质、男性风格。3、小组讨论(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夏天的感受?明确:夏天的自然景色 、夏天的色彩、夏天的旋律。(2)文章的结构层次怎么样?明确:第一部分(1)概述夏季的总体特点。首段是全文内容和情调的总概括,“旋律”前的三个修饰词“紧张、热烈、急促”既表明作者意想中的夏天的特点,又对

13、下文起着提领作用。第二部分(2-4)具体描述夏季的自然风光和夏季里农民劳作的景象。第二段写夏季的自然景象,有实写景象山坡上密密的草,长墙般的黛色林带,蜂蝶、蝉、火红的太阳、麦浪、热风、麦子的香味等;有虚写景象炉子上的一锅水,海湾涌着一艘艘的舰船。实写景象选取的是一些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既诉诸视觉,又诉诸听觉(蝉儿长鸣)和诉诸嗅觉(麦子的香味);虚写景象写的是幻觉,属于文学想像。这些描写都显出蓬勃的生命力。 第三段写夏天的色彩。先以春天和秋天作比,衬出夏天的金黄色。作者给这里的金黄色下了个独特的定义象征着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承前启后,生命交替,这显然是作者的个人感悟。这样的描写显出旺盛的生命力。

14、第四段写夏季农民劳作的景象。一写农民劳作辛苦,二写农民精神紧张。用农民劳作来显出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第三部分(5)表达作者对夏季的热爱和赞美。作者又以春、秋天来作比,并且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先说春秋之好,夏季则浸在苦涩的汗水里,历代文人都赞美春花秋月;然后笔锋一转,别出心裁,作者要大声赞美这个黄金的夏季。三、小组合作,研讨课文。1、作者梁衡笔下的夏具有哪些特点?(紧张、热烈、急促)2、文章以“夏”为题,为什么只写自然之夏和农人之夏? 夏季,暑气炎热无所不在。繁华都市何曾不有炎炎夏季?但作者写作的视野只在乡野,一看乡野外景,二看乡野农人。或许是作者以为乡野景象更有季节特征,以为农人的夏季劳作更为

15、紧张、繁忙。四、品味语言:找出课文中你认为精彩的三至五个比喻句和拟人句,品味它们的表达效果。比喻句:1、“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具有视觉效果,应和开篇第一句话,以突出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本来这些“特点”是抽象的,这里用比喻,就化抽象为具象了。2、“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这是以彼物喻此物,用人们习见的“长墙”喻“绿烟”,更加直观。 3、“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这是比喻“公路上的汽车”,它们在麦浪中行驶,让人产生幻觉,像是“舰船”,以喻其疾速、气势雄壮。拟人句:1、“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是作者的想像,生动形象。2

16、、“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曼舞”是想像,用了拟人写法,想像其优美的舞姿,很生动。3、“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写两种作物用了两个形象的动作,像描写人一样,很有趣味。4、“这时她们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这些农作物的“旺盛的活力”本来是比较抽象的,这里用人的跑步冲刺来形容,化抽象为形象。五、拓展延伸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请你发挥想像,写几笔“夏之色”、“冬之色”。 这两个描写春和秋的句子,概括性强,又生动形象。它们句式相同,字数也差不多,语句错落有致,琅琅上口。仿句可以丰富多样,如:

17、夏之色为火的红,如太阳,如辣椒,昭示着旺盛的生命。夏之色为浓的绿,如树叶,如劲草,展示着美丽的青春。夏之色为黄的暖,如麦浪,如玉米,象征着丰收的稀奇。冬之色为冷的白,如冰雪,如天云,孕育着新的生命力。冬之色为死的灰,如草木,如泥土,宣告旧生命的终结。冬之色为梦的白,如银霜,如飞雪,昭示着生命之安静。六、课堂小结 本文围绕三个方面来写夏天突出热烈、紧张、急促,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的特点,描绘夏天金黄色的大地上暑气蒸腾、麦浪翻滚、万物蓬勃生长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夏天的喜爱之情,深情赞美了辛勤劳作的农民。七、作业: 1、抄写生字词。(每个抄写三次)2、收集描写夏季的诗词。(六)附板书设计: 概述夏季总体特点:紧张、热烈、急促(总概括、提领下文) 细草、绿烟、太阳、麦浪(视觉) 实写 烦蝉(听觉) 夏 夏之景 麦香(嗅觉) 蓬勃的生命力 感 虚写 :一锅水、舰船(幻觉) 夏之色: 金黄(与春天和秋天对比)旺盛的生命力 夏之律:农民的劳作景象紧张、急促 作者对夏天的情感态度:热爱、赞美(欲扬先抑)(七) 教学后记。教师范读后,鼓励学生大胆评议,是本堂课的一大亮点,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