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99790963 上传时间:2022-06-01 格式:DOC 页数:104 大小:79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10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课 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5主备人王春荣教学目标 1认识钢笔和毛笔,懂得用钢笔(毛笔)写字的执笔方法和注意事项,训练正确的握笔和书写姿势,初步培养学生写钢笔字(毛笔字)的良好习惯。2.了解在稿纸或练习本上写钢笔字的要求,掌握写字的行款,培养良好的书写钢笔字的习惯。3.初步了解“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的有关知识,懂得如何使用和爱护毛笔,培养正确地使用、爱护毛笔和注意整洁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学习正确的执笔方法教学难点训练正确的执笔和书写姿势,并养成习惯。教学准备钢笔、毛笔、墨水等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各种钢笔,懂得用钢笔写字的执笔方法和注意事项。2

2、.了解在稿纸或练习本上写钢笔字的要求,掌握写字的行款,培养良好的书写钢笔字的习惯。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作品展示,导入课题先出示本班学生铅笔书写的作品,进行表扬。(旨在激励)再出示几幅钢笔书法作品,朗读欣赏。(旨在引趣)提问:你们知道这是用什么笔写的吗?然后揭示课题。上三年级了,我们也要学习用钢笔写字了,有没有信心写好?(教师板书:认真写钢笔字)学生大声齐读。二、认识钢笔及墨水教师出示一把钢笔,进行实物认识。现行钢笔头有粗有细,我们学习作业应该用中等的普通钢笔。(看样子)教师拆卸一支钢笔,介绍其结构。学会吸水:墨水有多种色彩,我们一般使用纯蓝,出示样品。教师示范吸水,提醒学生注意卫生。如果是旧笔

3、,要先冲洗一下保证吸管通畅。吸完墨水后把钢笔擦干净,拧上笔套和瓶盖。学生代表上台试吸,课后指导其他学生。三、学习书写方法看第一页上部和第二页上部图示,仔细观察其握笔姿势。教师说明:执笔方法基本与铅笔相同,握点与笔尖距离约一寸;坐姿端正,两臂平放桌上,眼睛与桌面距离约一尺,胸部与桌边离一拳自己试一试,教师巡视,纠正错误。教师发给学生每人一张纸,学生进行书写练习。提出希望:学写钢笔字一要肯专心,模仿字帖认真写,比比象不象;二要有恒心,每天定时坚持写,一定能进步。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了解写毛笔字的执笔方法,训练正确的握笔和书写姿势,初步培养学生写毛笔字的良好习惯。初步了解“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4、的有关知识,懂得如何使用和爱护毛笔,培养正确地使用、爱护毛笔和注意整洁的良好习惯。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作品导入,认识四宝先出示毛笔书法作品,问:你知道这是用什么写的吗?再认识文房四宝。中国古代没有铅笔和钢笔,大多是用毛笔来写字的,所以,毛笔书法在我国可说是历史悠久,用毛笔写字,还离不了几样东西。出示实物。教师简单演示,介绍它们的用途。现在一般用墨水。二、学写毛笔字重点指导毛笔的使用方法:选择合适的毛笔。小学生初学,一般用中楷毛笔新笔软化。新毛笔使用前,要用清水泡几分钟,把笔毛泡开。写前注意点:写前将适量的墨水倒进砚台或小碟中,备好一张吸水软纸垫在页面下。学习写字姿势。握笔姿势与铅笔、钢笔不同,

5、看插图,并学着老师的样子握好笔,坐姿与平时写字一样,要做到头正、肩平、身直、臂开、足稳。学生练一练。写时蘸墨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写后注意点:写完后要将毛笔用清水洗干净,把笔头轻轻挤干,套上笔套,有条件的挂在架子上或插在笔筒中。三、总结:用毛笔写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认真练习。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课 题1.让我们荡起双桨主备人郑静芝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 学会课文中的10个生字,理解“环绕”、“飘荡”、“凉爽”、“尽情”等词义。3.理解诗歌内容,感受到新中国少年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幸福美满,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能理解

6、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所描绘的情境。 教学难点 让学生明白是谁给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教学准备学生的幸福生活照片、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儿时照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学会课文中的10个生字,理解“环绕”、“飘荡”、“凉爽”、“尽情”等词义。3. 细读课文第一小节,体会同学们的愉快心情。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1.多媒体播放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来到北海公园荡起双桨,享受欢乐的生活。(带领学生跟着视频荡起双桨。)2.板书课题。教学生字:“荡”“桨”。(强调:“荡”这个字是后鼻音;“桨”是

7、一个三拼音节,都是上下结构的字。)3.简介作者及创作背景。二、初读课文,学字认词。1.教师范读(投影生字表)。学生勾画出不认识的字。2.借助汉语拼音,每组组长负责安排组员互相抽读生字。3.检查自学情况 指名分小节读课文 出示生字卡片: 推开 波浪 环绕 红墙 凉爽 功课 洒水 悄悄地 指名读、齐读词语; 示意学生做推开、悄悄地动作。三、整体感知,把握内容。1.学生自由读课文,同桌交流说说从文中知道了什么。2指名反馈,自由说说并质疑问难。3指导看图,教师小结并引导:这样的秋天,阳光明媚,空气清新,几个小伙伴荡舟海上多么惬意呀!我们看看他们看到了哪些美丽景色?四、细读课文1.细读课文第一小节。指名

8、读课文第一小节,圈圈画画看到了哪些美丽景色?引导学生了解:从哪里看到的白塔?绿树红墙在海的什么地方?(学写生字:塔、墙)理解词语:倒映、环绕、飘荡、凉爽(联系句子理解“环绕”、“飘荡”、“凉爽”、“尽情”等词义。感受水清、色丽的北海风光,令人心旷神怡。)课件出示:说出下列词的近义词:愉快( )凉爽( )环绕( )美丽( )2.正当小朋友们欣赏美景时,小船又是怎样的状态呢?(重点体会比较“轻轻飘荡”与上文的“推开”有什么不同?)小朋友为什么会停止划桨呢?指导朗读。 播放录音,划出诗的节奏,体会文中的情景。 说说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配上音乐,指名朗读,全班齐读。3.练习背诵四、教学生字 1. 读

9、生字,出示生字:轻、愉、排2. 怎样记住这些生字?3. 指导写字。五、作业设计:1.课堂作业:完成书后的描红。2.预习作业:自己试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2.掌握本课生字词的写法。3. 理解诗句,体会“让我们荡起双桨”中儿童的欢乐心情,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激发自豪感和上进心。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推开 波浪 环绕 红墙 凉爽 功课 洒水 悄悄地2.齐读。第一节,走进美丽的北海,读出少先队员的快乐心情。(投影:北海秀丽的风光)二、品析课文,感悟意境。(一)品读第二小节。 1.指名读第二小节。 2.投影课文插图,体会诗歌

10、所描绘的情境。 “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这两行中的“红领巾”是指的什么?(“红领巾”指少先队员,因为它是少先队员的标志) 人们常用“太阳”来比喻什么?(人们常用“太阳”来比喻中国共产党)“红领巾迎着太阳”是什么意思?你们觉得阳光是只洒在海面上吗? 感悟阳光下少先队员们,在党的关怀下健康成长。 体会“迎”和“洒”的精妙之处。 (学写生字:洒)“水中的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愉快地歌唱”,鱼儿真的在听他们唱歌吗?为什么会望着我们,听我们唱歌? 使学生明白:此时的我们,在中国共产党的哺育下和水中的鱼儿一样的自由自在、无比快乐,就觉得鱼儿都在羡慕我们。 播放电影祖国花朵的片段, 指导朗读。

11、 小朋友们心情如何?(高兴,自豪)我们应该怎样读?(应该以欢快的语调,读出自豪的感情) 指名试读,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小结板书: 愉快歌唱(二)精读第三小节。 1. 齐读第三小节。 2. 理解诗句意思。 “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我们来尽情欢乐。”“尽情欢乐”是怎样的欢乐?(想怎样玩就怎样玩,体会他们多彩的生活。) 你觉得你生活的幸福吗?那就介绍一下你们的幸福生活吧!(学生各自拿出幸福生活照介绍。) 那你再看看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儿时的照片,谁更幸福?爷爷奶奶有没有和你们讲他们过去的生活? 学生讲旧社会儿童的故事。 播放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体会旧社会儿童受欺凌受压迫的生活,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

12、之不易。“我问你亲爱的伙伴,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这里是“谁”呢?(指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 诗中小朋友真的不知道是社会主义国家祖国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不是) 既然知道,为什么还要问“伙伴”呢? 小结:这样明知故问也是种写作方法,更能表达他们对祖国的感激之情。 指导朗读。 集体讨论每一句怎样的语气读。 指名试读,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小节并板书:幸福生活 三、整体感知,领会写法。 1. 有感情地朗诵全诗。 2. 读完诗,有没有同学发现诗中的小秘密?(认识诗中的反复,明白反复是为了进一步抒发感情。)这首诗中反复,是为了抒发怎样的情感? 3.播放音乐,学唱歌曲。 四、布置作业。 1.课

13、堂作业:完成钢笔习字册、补充习题。2.预习作业:预习第二课学会查“无字词典”。板书设计1 .让我们荡起双桨倒映环绕(欣赏)自然迎、洒、望、听(歌唱)热爱党 问谁安排(感情) 祖国教学反思课 题2.学会查“无字词典”主备人郑静芝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6个生字,其中6个生字只识不写。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得朗读课文。3理解“骄阳似火”、“惊涛拍岸”的意思,知道“无字词典”的意思:用“骄阳似火”一词,描写夏日天气的炎热。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教学重点懂得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注意在生活实践中学。教学难点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14、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6个生字,其中6个生字只识不写。2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体会爸爸和聪聪不同的理解词语的方法。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今年暑假,你们出去玩了吗?都到哪里了?那里的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2学生讲自己暑假的收获、经历。 3. 过渡:看样子,同学们有了很多的收获。暑假里有一位小朋友叫聪聪,也跟着爸爸到青岛去旅游了一趟,我们来读读课文,看看他有什么收获。(板书课题)二、学习生字,初读课文1.自由读: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试着联系课文,想想它们的意思。2检查自学情况。 字词情况

15、检查。词典 波涛 情景 惊涛拍岸 骄阳似火词语 岩石 声音 意味深长 重点理解:意味深长 指名读课文,有意识地请三位同学分读课文(1-5)、(6-8)、(9)。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交流讨论)三、理清脉络,初步感知。过渡:爸爸最后对聪聪说了什么话?为什么这话是“意味深长”的呢?1自由读第九节,读通顺流利。2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回答:有字词典?无字词典? “有字词典”指的是什么?“无字词典”呢? 3只要我们和聪聪一起经历了这次旅行,相信这两个难题会被我们解决的。4自读课文1-5节,思考: 爸爸是怎样帮助聪聪理解“骄阳似火”“惊涛拍岸”这两个词语的呢? 适当引导学生明白:爸爸是用生

16、活中的情景来解释词语的。5看来,平凡的生活中,透着大学问,就看我们有没有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下节课,我们将深入的了解,爸爸是如何教聪聪查“无字词典”的? 四、布置作业1.课堂作业:完成课后描红和补充习题。2.预习作业:查找“骄阳似火”“惊涛拍岸”在字典中的意思。板书设计2学会查“无字词典” 有字词典: 新华字典等工具书 无字词典: 生 活 现 象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骄阳似火”、“惊涛拍岸”的意思,知道“无字词典”的意思:用“骄阳似火”一词,描写夏日天气的炎热。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复习导入。1听写词语。词典 波

17、涛 情景 惊涛拍岸 骄阳似火词语 岩石 声音 山崩地裂 意味深长2.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这篇课文,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一件怎样的事呢?二、细续15节,真正认识无字词典。1. 指名读课文15节,完成下面表格:(课件出示)骄阳似火聪聪的解释 爸爸的解释 讨论交流,完成表格。板书:骄阳似火 我们一起看看这个表格上聪聪和爸爸的解释,你觉得爸爸对聪聪的解释满意吗? 爸爸怎么解释的:两个人的解释谁正确? 他们不同在什么地方?比一比哪种好?聪聪:背词典上的解释,没有实际的理解。(板书:有字词典)爸爸:来自生活、大自然,答案具体、通俗易懂。(板书:无字词典 烈日当空、树叶晒蔫)2你能结合生活来说说“

18、骄阳似火”的现象吗?3读爸爸说的话,学习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6指导朗读35节三个重点段。7学了这一节,你知道了什么?要善于联系生活来理解词语,这就是学会查“无字字典”的方法。二、精读68节,进一步体会无字词典。1自由轻声读68节,思考: “惊涛拍岸”,指的是什么情景?请划出有关语句。 自由读读、指名读,读出“汹涌澎湃”的气势。板书:惊涛拍岸:大海边,波涛涌来,山崩地裂 爸爸用了“惊涛拍岸”来形容这番情景,你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2聪聪的爸爸是如何使用无字词典的呢?(根据眼前的现象联想词语)3你会用这种方法吗?让我们来试试,好吗?请把图和对应的词语连起来。(课件出示)三、回顾全文,深化感受。1

19、学到这里,我们明白学会查“无字词典”就是要怎样做?(学会留心观察,体验生活,从生活中学习语言。)2你怎么理解爸爸意味深长话语的?来,意味深长地说一说。3总结全文。四、揭示题旨拓展练1同学们,学了本课,你觉得对你以后学语文有什么帮助呢?2学习了本课,我们既获得了新的语文学习方法,又增长了本领。请你用本课学到的查“无字词典”的本领解释下列词语。(1)水平如镜(2)天空中闪电一个接一个,雷声一声紧一声,这情形使你想到词语3引导学生讨论总结,揭示“无字词典”的比喻义,使学生对本文主旨意思清晰化,这也是经历本课学习应该加以落实的。四、布置作业。1把解释“骄阳似火”和“惊涛拍岸”的句子抄下来,并且再结合生

20、活用自己的话解释两种现象。2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 我们平时使用的 等词典叫“有字词典”,而“无字词典”是指 。 爸爸的话告诉我们,学习语文不仅要从 学,而且要从 学。3. 收集与秋天有关的优美词语、句子、片断或诗。板书设计学会查“无字词典”骄阳似火马路上烈日当空树叶晒蔫惊涛拍岸大海边波涛涌来山崩地裂有字词典现代汉语词典不仅无字词典来自生活来自自然而且教学反思课 题3.古诗两首主备人郑静芝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说出诗中“坐”“泊”的意思。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教学重点1能有感情地

21、朗读、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说出诗中“泊”的意思。教学难点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教学准备生字卡 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山行。2.学会本课古诗中的生字,能说出诗中“坐”的意思。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教师肯定学生所说)秋天,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收获的季节。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板书:山行)。2释题:在山上行走。3简介作者: 杜牧字牧之

22、,唐代诗人。与李商隐齐名,称“小李杜”。 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二、尝试学习、读诗明意。(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自由朗读,读到琅琅上口为止。 2请生朗读,互相评价。3四人小组合作,利用词语手册,合作互助,逐字逐句理解诗文。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或写下来。(二)“扶”学第一句1先运用不同手段突破“远上”、“斜”、“寒山”这三个难懂词的意思。(“远上”:用“联系实际,展开想象”法。“斜”:用“简笔画演示”法。“寒山”:用学生“介绍”法。)2指导学生串讲句意。注意调整说话顺序。3总结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串句意。”(三)“半扶半放”学第二句1指导学生看图启

23、发想象,出示训练:“几户人家在白云_的地方”来突破“生处”这个难点。并结合讲解“生处”的写法。2让学生试着自己串讲句意,教师点拨纠正。(四)“放手”自学三、四句先带领学生复习上面的方法,让学生分小组学习。(五)以画为媒,加深理解1.山行中的杜牧,他悠然自得地背着双手,在欣赏着山中的哪些景色?我们读读古诗,看看诗中有没有这些景色,如果有就做一下标记。2.结合我们刚刚看到的景色,选一选“径”“斜”在句子中的意思。3.结合插图,你能试着说说全诗的意思吗?三、品味想象,欣赏意境1让学生通读全诗,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面?(提供“像、简直”等词帮助学生描述。)2引导想象:此时,你

24、也来到了寒山脚下,枫树林中,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 四、诵读诗句,体验美感1了解了整首诗的意思,你知道诗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吗?那用心读读好吗? 2风景这么美,语句这么美,怎样才能读得美呢?让学生再来读读看,获取体验。3学生汇报,归纳方法: 带着赞美与热爱的感情去读。 划分节奏、读出节奏感。4多种形式,反复诵读。五、课外拓展,丰富积累1出示古诗:(让学生读读,简单谈谈自己知道了什么?)秋词(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望春潮。睛空一鹤排云去,便引诗情到碧宵。2说说与秋天有关的优美词语、句子、片断或诗。 六、布置作业1.课堂作业:完成课后描红和练习与测试。2.预习作

25、业:预习古诗枫桥夜泊,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板书设计山 行寒山 石径 白云 人家 热爱大自然枫林 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山行。2.学会本课古诗中的生字“霜”“愁”“城”“寺”“钟”,能说出诗中“泊”的意思。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复习回顾,激趣导入。1.背诵默写古诗山行。2.介绍枫桥夜泊的深远影响,导入新课3.这枫桥夜泊到底有什么样的魅力呢?今天老师带大家走进枫桥夜泊,一起去感受感受。二、读通诗句,初步感知1.谁来读一读这首诗?2.指导学生找出“平仄规律”来读。一二声称为平声,遇到平声尽

26、量把字的声音延长。三四声称为仄声,仄声读的时候声音出来后马上收,读得短一点。这样可以把诗读得更有韵味。3.学生试读。三、欣赏品味,想象悟情。(一)欣赏景物,感受秋夜的寂静、凄凉。1.教师范读古诗,鼓励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相机教学生字 “霜”“愁”“城”“寺”“钟”。)2.把看到的、想到的加以想象串连起来,说一说这首诗的意境?这是一幅怎样的江南秋夜图? (二)品味“愁”字,感悟诗人内心的愁绪。1.读着读着,哪些字眼触动你的心?(板书:愁)此时此刻的你,有什么疑问吗?2.简介寒山寺的由来。3.(播放钟声:“咚咚”),钟声一声声、一下下,敲打着张继的心坎,诗人灵感顿开,有感而发,提笔

27、写下“枫桥夜泊”四字,然后一气呵成这意境深远的诗句。( 适时理解“泊”)4.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同学们背诵诗句。5.把自己的理解带进去,边背边想想象情景。四、课外拓展,丰富积累1.赏析白居易的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1.说说看到了这样的画面?2.展示与秋天有关的优美词语、句子、片断或诗。五、布置作业。1根据诗意创作一幅图画。2. 解释诗句中带点字的意思。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3.完成补充习题。板书设计枫桥夜泊 所见 月落 江枫 渔火 寒山寺 所闻 乌啼 钟声 愁眠教学反思课 题4. 做一片美的叶子主备人郑静芝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

28、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13个生字,其中“乳、葱、整”只识不写。3欣赏作者诗一般的语言,感悟叶子的外形之美和内在之美,学习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教学重点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懂得美的真正内涵。教学难点 感悟树叶的精神教学准备 各种树叶、生字卡片、挂图、小黑板、多媒体。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13个生字,其中“乳、葱、整”只识不写。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实物展示,激趣揭题1. 媒体屏幕出示树,树叶。2. 拿出自己所带的叶子,简单介绍一下。小组讨论:叶子有长得完全相同的吗?你觉得叶子美吗?愿意做一片叶子吗?3.板书激趣:做一片美的叶子 二、初读

29、课文。1.配乐范读课文。2.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标出自然段的序号。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三、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词语。形态各异 乳汁 奉献 整体 位置 输送 茁 壮 肥美 飘零 回归 葱翠 嫩绿2指名读词,开火车读,齐读。3解释疑难词意,了解词语掌握情况。4填上合适的词,不能重复。( ) ( )( )的叶子 ( )的树木( ) ( )5.读句子,指导长句有破折号的句子的读法。无数片不同的叶子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每一片叶子形态各异你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春天的时候,叶子嫩绿;夏天的时候,叶子肥美;秋天变黄

30、;冬日飘零回归大树地下的根。7.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四、朗读疏通,感知全文。1学生自由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2教师相机强调叶子的一生:春天的时候,叶子嫩绿;夏天的时候,叶子肥美;秋叶变黄;冬日飘零回归大树地下的根。3.教师相机强调“美,奉献,自己的位置,做一片美的叶子”等词句。4.学生质疑,教师归纳。五、教学生字,指导书写1出示生字。2学生互学生字记忆诀窍。3指导书写。六、作业设计:1.熟读课文;2.完成练习与测试1-3题。板书设计4 做一片美的叶子外表 美 内在 更美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内容,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2.通过朗读,欣赏叶子

31、的外形之美,感悟叶子的内在之美,学习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复习检查。听写词语:乳汁 奉献 整体 位置 输送 茁 壮 肥美 飘零 回归 葱翠 嫩绿 形态各异二、细读课文。(一)欣赏叶子和大树的外形之美。1播放展示叶子的风景录像片。2谈感受,突出“美”。3文中哪些语句也写出了叶子的“美”? 找出有关词语。 引导:大家举起我们采集的叶子,感受它们的形态各异。 这么美的句子如果能边读边想,那就更好了。让学生交流,喜欢哪个季节的树叶?(适时理解“肥美”、“飘零”。)4、由“回归大树的根”,联系练习中的关于树的词语加以理解。(出示课件)(二)感悟叶子和大树的关系,体会叶子的内在之美

32、。 1过渡:多美的叶子啊!老师也想做一片美的叶子,因为老师发现叶子还有更美的地方。 2再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加以体会。3. 出示挂图引导:看,多美的大树,远远望去,就更美了。大树这么美是谁的功劳?(没有叶子的奉献就没有大树的美。) 3补充:“光合作用”绿色植物,主要是叶子,吸收阳光的能量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质作为植物生长的养料,同时排出氧气的过程。 4理解“每一棵大树都很美,每一片叶子都很美”这句话。(三)由物及人,体会叶子精神。1再读题:做一片美的叶子联系生活中的我们与树的关系,树对我们人类的作用及价值,来谈奉献 2给题目加主语(谁)“做一片美的叶子”3怎样去做一片美的叶子?读文读句(9

33、11自然段)4人和叶子有哪些地方相像?(先读文中的句子,再理解) 古往今来,哪些人使我们生活这棵大树变得更加茁壮、葱绿?(引导学生放眼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我们班级也是棵大树,班级中谁是最美的叶子呢?三、品味升华,总结全文。1齐读18自然段。2是的,每片树叶都为大树默默地奉献,为大树而生,而每个人,也都在为人类默默地工作着,奉献着。无论伟大,还是平凡,都是为人类的美好生活贡献力量。让我们都来做“做一片美的叶子”,让生命之树常绿! 3假如你是树上一片美的叶子,你会对大树说什么?对人们说些什么呢?四、布置作业:1. 完成补充习题。 2.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试着写一写。(打开练习与测试完

34、成第四题)板书设计4 做一片美的叶子外在美: 形态各异内在美: 无私奉献教学反思 课 题5.北大荒的秋天主备人 李姝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格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的通读感悟,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对课文中所描绘的情景,进行“品味词句,想象意境,训练朗读”。教学难点学习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格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

35、,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1.指名读课文。2.简介北大荒。北大荒是指黑龙江省嫩江流域、黑龙江谷地和三江平原的广大地区。过去那里是一片荒芜,解放后,经过建设者的开垦,荒地已变成良田。3.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样儿的呢?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1.轻声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2.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北大荒的秋天怎么样?找出能概括课文的词语:绛紫 透明 波纹 燃烧 山岭 荡起 北大荒 一碧如洗 清澈见底 几缕 自由读。说说哪些生字在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紫是平舌音,烧、澈是翘舌音,岭、缕是边音,纹是前鼻

36、音,岭是后鼻音,荒、绛是三拼音)指名读,齐读。4.读句子。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这是一个长句子,在读时要注意合理的停顿。 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5. 读课文。 指名分自然段读。师生共同评议。6.回答问题。北大荒的秋天怎么样?文中用哪一句话来概括?三、理清课文脉络: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从哪两方面写北大荒的景色优美的?四、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1.出示生字。指名读。 2.识记生字字形。 3.指导书写。五、作业1.用钢笔描红2.组词:先( ) 火( ) 此( ) 冷( ) 文(

37、 )洗( ) 灰( ) 紫( ) 岭( ) 纹( )3.朗读课文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对课文的通读感悟,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2.能够读熟课文,背诵课文。学习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复习 1.读词语; 2.指名读课文 二、讲读课文1.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 每句话写什么?(2)北大荒的秋天的天空有什么特点?(一碧如洗) 理解一碧如洗。 (3)天空的云儿是什么样儿? 指名读第二句。“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色彩真多呀!课文中把流云比作什么?(五彩斑斓的锦缎) “

38、五彩斑斓”什么意思?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练习朗读和背诵。) 小结:这一自然段描绘了北大荒的秋天的美丽。2. 学习第三自然段。轻声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1)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2)填空:小河( ),如同( ),静静地躺在( )。一群小鱼游过去,( )水面上顿时漾起了( )。理解清澈。为什么把小河比作一条透明的蓝绸子? 指名朗读和背诵。小结:这一自然段描写了北大荒的秋天小河的美丽。 3.学习第四自然段。 (1)默读第四自然段,数一数一共有几句话,那一句话能概括这一段的意思,用-划出来。 指名回答。(2)“原野热闹非凡”热闹非凡是什么意思?(十分热闹,超出一般)a.哪几句具体

39、写“热闹非凡”? b.“大豆、高梁当作什么来写了?(当作人来写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哪些词语最能表现出热闹的景象?c.读这句话时,要把农民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读出来。d.练习朗读,指名读。 e.练习背诵。4.学习第5自然段。 指名读第5自然段。理解:大豆摇铃千里金茫茫草甸子 沉甸甸练读第5自然段。小结:北大荒的秋天不仅景色优美,而且物产丰厚。5. 齐读第6自然段。用赞美的语气读。6. 指导背诵课文。三、齐读课文,总结全文四、作业1.抄写词语。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3.照样子,写词语。 4.背诵全文。板书设计:5、北大荒的秋天天空 净 流云小河 清 小鱼 原野 闹 大豆 高梁 榛树叶子教学

40、反思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课 题6.西湖主备人 李姝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2.学习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西湖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感受西湖景色的美妙,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朗读课文中感知语言的优美,领略文章的韵味。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2.学习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

41、过程二次备课一、调动积累,激发兴趣同学们还记得上学期学过的忆江南吗?我们一起背背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杭州和西湖真挚的感情。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西湖,就是镶嵌在天堂里的一颗明珠。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一次文中游西湖吧。二、初读课文1.配乐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标出自然段的序号。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他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不理解的地方。3.检查自学效果。出示词语: 杭州 天堂 远眺 掩映 一般 犹如 典雅 轻柔 秀美 连绵起伏 指名读词,开火车读,齐读。(重点读准后鼻音、翘舌音) 解释疑难词意,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

42、知。4.感知全文 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描写了西湖的哪些美景? 板书: 山峦 湖水 湖堤 小岛 华灯 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5.查字典理解素有的意思。 6.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三、指导朗读1.教师启发:我们读了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体会了文中的美景。 你们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2.学生提问。 教师小结。四、作业 1.描红; 2.抄写词语; 3.练习朗读课文。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读熟课文,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2.了解西湖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复习,巩固生字 1.导入:昨天我们学习了西湖这课,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同学们

43、提出了一些问题,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 2。复习生字词。听写几个生字:雅、般、柔、州 检查反馈,要求:字形正确;间架合理。二、细读课文,理解文意 、第1自然段1.教师引导: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感受了西湖那如诗如画般的秀丽景色。 师生对背第一自然段,了解杭州有什么样的美称? 2.西湖是什么? 、第2自然段1.同学们上节课读书时提出了一些问题: 为什么说西湖时一副优美的山水画? 为什么说西湖时人间仙境 ? 月下的西湖时什么样的景象? 2.以读代讲,读中作答 3.启发思考:听了刚才这位同学的朗读,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4.西湖的美不仅在湖,也在山,哪些句子写出了山美? (讨论后出示第2自然段第一句话)

44、引导理解远眺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等词语。5.教师启发,引导朗读: 谁来读读描写西湖水美的句子? “硕大”是什么意思? 自由试读,边读边想象西湖湖面上点点白鸥飞掠的景色。6.现在你们明白为什么称它为一副优美的山水画?请用朗读来告诉老师。 、学习第3自然段1.十里西湖中是怎样的景色?为什么说它是人间仙境?2.请同学们朗读相关自然段。“仙境”是什么样的地方?你在什么地方见过?那么你们想看看西湖仙境吗?请读课文。 读了哪一句你彷佛看到了仙境? 3.结合课文理解“飘逸”“掩映”“典雅”词语。指导朗读。 学习第4自然段1.生自由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围绕那句话来写的。2.(出示2,3,4句)指名朗读,其他同

45、学边听边想好像看到了什么?3.指名朗读两个比喻句。4.明月东升,湖光灯光交相辉映,此时如果你伴着悠扬的音乐泛舟湖上会有什么感觉?5.指导朗读最后一句。 6.朗读:师读第一句,生读二、三、四句。三、回溯全文,朗读品味1.我们循着远眺西湖-近赏湖中-月下游赏的线索,细读了课文,我们又领略了西湖人间仙境般的秀丽景色。这样的美文我们应反复读,品味。2.学生朗读练习。 自由读课文 教师小结四、布置作业背诵课文。2.摘抄好词佳句。板书设计:6 西湖 山峦 湖水 (远眺) 湖堤 小岛 (近赏) 华灯 琴声 (夜游)教学反思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课 题7.拉萨的天空主备人 李姝教学目标 1.能正

46、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格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作者热爱拉萨的情感,从而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准确、形象。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优美的词汇。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新词。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走近拉萨。 1.看挂图。 (1)这幅图向我们展示了什么地方? (2)她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揭题7 拉萨的天空 3.齐读课题。 4.师简单介绍拉萨。二、走进

47、拉萨。 1.学生轻声读课文,要求: (1)轻声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认清字形。 (2)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想,联系上下文反复朗读、查字典、做上标记与同桌讨论读懂主要词语。 (3)把课文读通顺,对自己喜欢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 (4)通过你的朗读,拉萨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检查自读情况 (1)指读词语,看谁认得准记得牢。湛蓝 映衬 纯净 雄伟 窗帘 视线 蓝晶晶透亮 对照 明洁 壮丽 圣地 建筑 不忍移开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词语,还有哪个不懂的提出来。 (2)课文共有几小节?指名分节读课文,纠正不足之处。 (3)把难读的句子提出来,再读一读。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有贴着山

48、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与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一年四季中,不管是深冬还是盛夏,布达拉宫的上空总是蓝晶晶的。有了这蓝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显得更加雄伟、壮丽。 (4)齐读课文,拉萨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三、指导学习生字“妙、纯、线”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窗、帘”是上下结构的字,上紧下松;“圣”上下基本相等;“忍”注意上面是个“刃”;“建”是半包围结构的字,注意上面的字下面是两横。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湛蓝”、“纯净”、“明洁”等词语。 3.能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

49、体会作者通过对拉萨天空来表达热爱拉萨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复习听写词语(上堂课的词语)二、走进拉萨(精读课文)(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看图,你看到了的拉萨是什么样的? 2.出示句子: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象用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1)轻声读句子,从这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2)指名回答,圈点词语: 湛蓝 透亮 好象用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3)朗读感悟:学生再朗读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边读边想象。 3.看图,再次体会拉萨天空的湛蓝和透亮。(二)学习第二至第四自然段1.引读:拉萨的天空是那么湛蓝、透亮,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出示句子:“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 (1)指名读句子,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指导朗读:拉萨的天空是那么蓝,仿佛一切事物都被这蓝所浸润、包容,走进拉萨就像是走进了仙境。 2.怪不得人们说(出示句子)“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 (1)自由读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