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设计研究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99753474 上传时间:2022-06-0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8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青岛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设计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青岛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设计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青岛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设计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资源描述:

《青岛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设计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设计研究(2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范文 范例 指导 参考 - 青岛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研究 -青岛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研究潘丽珍1 李传斌1 祝文君2(1.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山东青岛,266071; 2.清华大学,北京,100084)摘 要: 针对目前青岛市城市发展中存在的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等问题,提出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文首先对青岛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综合分析青岛市的自然条件、地质条件、水文条件以及现状城市建设的基础上,构筑了青岛市地下空间资源评估体系,对青岛市地下空间资源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结合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社会经济发

2、展条件等,对地下交通、地下公共空间、地下市政设施、地下防空防灾等进行系统研究和布局,并提出青岛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施实机制和保障措施,从而推进青岛市节约型城市的建设,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青岛市;地下空间;节约型城市;规划中图分类号: TU 984 文献标识码:AUnderground Space Exploitation Planning Of Qingdao CityPan Lizhen Li Chuanbin(Qingdao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qingdao, shandong province,26607

3、1, P.R.China; 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100084, P.R.China)Abstract: In the light of the problems that exist in qingdao citys present development, such as the lackage of urban construction landuse and traffic congestion etc., the authors think that underground space exploitation is one of the impor

4、tant way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In this essay, the status quo of underground space exploitation is firstly analyzed, and then the problems were put up.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qingdao citys natural conditions, geology conditions, hydrological conditions and status quo of urban const

5、ruction etc., an underground space resource evaluation system of qingdao city is built up, and then the underground space of qingdao city is evaluated. Under the foundation of the evaluation results, and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consideration of qingdao master planning and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

6、lopment planning etc., the layout of underground space exploitation is researched, which include underground traffic system, underground public spaces, underground municipal utilities etc. In order to construct a resource-effective and sustainable city in qingdao, the control and management measures

7、 and systems in the process of exploitation of underground space are also designed in the end.Key words: qingdao city, underground space, resource-effective city, planning 1、青岛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背景1.1 青岛市区发展中自然条件的制约逐步显现,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冲突日益突出青岛市是我国东部沿海的重要经济中心城市、对外开放城市,滨海风景旅游度假城市及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国家经济空间布局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青岛市区

8、是个典型的半岛城市,西临胶州湾,南临黄海,东依崂山,只有北面一侧可以通过陆地与外界相联系,呈现出“三面环海,一面环山” 的自然格局。这种自然地理环境特点,成为青岛良好城市环境的基础,并使青岛市成为最适合人居的城市之一。但随着城市的不断壮大和各类功能的进一步集聚,现有的城市空间格局难以支撑起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三面环海,一面靠山”的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点在奠定青岛市“山、海、城”为特色的空间格局的同时,也成为制约青岛市城市空间发展的重要因素。经常出现城市发展中的开山、填海现象,以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实现城市空间的拓展。由于青岛市城市本身南北狭长,东西较窄,城市发展受自然条件限制较大,无论是跨海

9、发展还是继续往北发展,城市都需要付出较大的代价,城市空间逐渐变的分散化。1.2 青岛城市发展迅速,城市的集约化水平有待于整体提升近年来,青岛市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发展的外延式扩张趋势明显。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背景下,受土地资源有限的制约,城市空间的面状扩展将难以实现城市集约化发展的目标。而且,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现有城市空间难以适应城市功能进一步成长的需要,城市开始了向城市外围区域的大肆蔓延。如果不采取相应的措施,将会影响节约型城市的建设。1.3 伴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问题已经逐步显现。随着青岛城市的快速发展,各类城市问题也随之相应产生。可用于城市建设的土地资源紧缺,土地地价、房

10、地产价格持续飙升,城市空间资源日益短缺,城市空间容量严重不足,基础设施的建设因空间资源的限制而严重滞后,同时还出现了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就业困难等一系列影响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城市病”。尤其是城市交通问题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发展,青岛市区已经在原有一条高架路的基础上,开始建设第二条高架路。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进一步增长,可以预见第三条、第四条高架路在未来还会在城市中出现。高架路在改善城市交通的同时,对城市肌理、城市空间、城市环境的的破坏也是显而易见的。另外,城市发展中的南北差距、东西差距逐步显现,城市发展中的不和谐因素逐步显露,并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在有限的地上空间里的高强度开发仍然

11、难以满足城市集聚功能和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造成城市空间在经历了快速发展之后,功能的提升转换难度不断加大。1.4 青岛市已经具备地下空间开发的经济实力根据世界工业发达国家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人均GDP的统计分析,人均GDP进入500美元后,基本具备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条件和实力;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1000美元后,城市对开发地下空间开始有需求,并有条件进行小规模的重点开发;当该城市或地区的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后,则具备了适度规模开发地下空间的能力。青岛市城市社会经济近年来发展迅速,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城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尤其是进入1990年代后,青岛市的城市经济取得了突飞猛

12、进的发展,青岛市人均GDP在1993年首次超过500美元,达到671美元,到2005年人均GDP达到4013美元。从经济发展的情况来看,青岛已经具备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经济基础。2、青岛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与存在问题2.1 现 状青岛市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开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防工程建设。改革开放后,一大批平战结合的地下空间得到开发利用。经过多年的开发与建设,青岛市城市地下空间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就。目前主城区已经形成了以人防工程为主体的地下空间体系,而非人防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还尚显滞后,难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从青岛市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功能形式来看,主要有地下交通、地下市政设施、

13、地下仓储以及地下公共空间等。青岛市目前地下空间的开发总量和开发的功能等方面还无法适应青岛市快速城市发展的要求。具体来说,表现为:城市地下交通系统主要包括地下停车场、行人过街通道及配合地铁建设的地铁站和地铁试验段。据调查,目前青岛市各类建筑物配建地下停车场(库)10余处(不包含居住区配建停车场),泊位约500个。现有地下停车场利用率很低,有些停车场因为利用率太低而转作它用,与地上停车场供应不足,地上停车难形成鲜明对比。青岛市现有行人过街通道(包括在建)9处。青岛市地铁工程于1987年正是开展工作,现已经建设了两个车站和1.2千米长的区间隧道。在地下市政设施建设方面,青岛市现有管线以沿道路直埋为主

14、,部分电力、供热管线采用管沟敷设,直埋的深度也较浅,部分电力、通讯、有线电视电缆采用架空敷设。现在已逐步考虑将部分10KV变电站、换热站等设施结合地下停车场设置。还有利用人防工程建设了地下输电线路和热电站等利用形式。青岛市现状的地下公共设施有许多是开发使用的人防工程,实现平战结合。如青岛市中心地下商业街、龙山地下商业街、中国神话洞、中山商城等。另外还有结合城市重要的交通人流疏散中心建设的,如火车站广场下的益群地下商城,该商城与青岛市建设的地铁车站相结合;结合城市广场开发地下空间如李村中心广场下部建设的维客地下商场和汇泉广场地下空间;独立建设的地下公共设施如青岛海底世界。其他的地下空间利用形式如

15、仓储等,主要是利用原有的人防工程,建设了少量的能源储备库、水果蔬菜的储存等。目前利用的规模还较小,数量较少。2.2 存在问题2.2.1 地面开发与地下开发之间、地下空间之间均缺乏协调目前青岛市地下空间开发中的无序现象严重。地下空间往往是独立存在,其与其他地下空间或地面空间的不相贯通,功能的不协调,人们使用地下空间的方便程度不够。如辽宁路科技信息城,在沿辽宁路两侧都在搞地下空间的开发建设,但因地下空间的所属单位不同,开发过程中仅一路之隔,就没有统筹考虑地下空间的相互衔接的问题,没有联系的通道,人们使用不方便。地下空间的开发功能的单一性,影响了使用功能的发挥。“青岛海底世界”的孤立开发就是比较典型

16、的实例,其开发的功能十分单一,仅是展示、展览功能,其他的配套设施不完善,缺乏停车场,造成本区域周边地区在旅游旺季交通阻塞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交通的正常运转。 2.2.2 城市新区开发中忽视了地下空间的开发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建设的东部新区,在10年左右的时间拔地而起,成为青岛市快速发展的形象。快速的城市化和城市用地空间的拓展,使东部新区的城市地下公共空间的开发利用非常少,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大量的高层、中层写字楼的摩肩擦踵,建筑密度很大,在建设高层建筑过程中兴建的桩基的深度参差不齐,在一定程度上对地下空间大面积的整体开发产生一些影响。在目前东部新区可利用土地已经十分局促的情况下,逐步开发地下空

17、间,提高城市容量和集聚程度,将是今后一段时期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其开发的潜力和效用还是十分巨大的。2.2.3 城市主要的商业中心均缺乏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青岛市的各级商业中心目前地面上的建设都已经饱和,但缺乏对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台东商业区、李沧商业区、香港中路商业区除个别商场的附属地下室外,均没有大规模的地下商业设施的开发利用,中山路商业区仅有中山商城一个独立的地下街。许多商业区内人流量已经达到了接近饱和的程度,商业空间的容量还亟待拓展,地下空间如停车场、餐饮、文化、娱乐、商业等功能空间的建设显得十分必要。2.2.4 地下空间的利用形式单一青岛市现状地下空间的利用形式主要以商业和地下停车场

18、等功能为主,其他功能的使用尚滞后。从青岛市各类规模的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来看,还主要是以商业为主,其他的地下空间如交通、市政、旅游、体育、教育、文化、娱乐等开发的潜力还十分巨大。3、青岛市地下空间资源评估与质量评价3.1 地下空间资源评估的目的和任务3.1.1 目的以达到青岛市区整体地质与生态环境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建设节约型城市为目标,实现人与自然环境、城市空间的协调发展。3.1.2 任务分析青岛市地下空间资源的自然条件和人为条件特征及规律,调查研究影响地下空间合理开发利用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城市建设现状条件、城市规划及空间布局等经济社会条件,对青岛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可供合理开发的自然

19、条件特征、资源类型、分布范围、开发利用的工程适宜性难度、潜在开发价值和综合质量、可供合理开发的数量与潜力等进行评估,对资源的优势与不足、开发与保护的要求进行分析和评价,确定可以开发的区域和不能开发的区域,避开对地下空间开发不利的不良地质区域和因城市发展需要控制的区域,保护已建成的地上地下各类设施的安全。3.2 地下空间资源评估的技术路线与方法3.2.1 评估范围的界定 青岛市地下空间的评估范围应与规划范围相一致,为青岛市主城区,总面积约250平方公里。根据地下空间开发的层次性和时序性,青岛市主城五区地下空间资源在总体上可划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浅层,在0到10米之间;次浅层,在10到30米之间

20、;次深层,在30到50米之间;深层,在50米以下,本次调查评估和规划的范围为城市地表下30米深度以内,30米以下空间作为远期资源保留。3.2.2技术路线与方法针对青岛市主城区地下空间的评估目标和数据特点,确定相应的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地下空间调查评估指标体系与要素结构见表1所示。在评估过程中,遵循整体评价的原则,为城市整体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和保护,以及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的需要,提供资源的整体类型、条件特征、资源潜力、分布规律、整体性的影响要素分布等宏观信息。根据整体评价的目的,对评估尺度和 表1 青岛主城五区地下空间调查评估指标体系与要素结构 地下空间资源调查评估体系地下空间资源调查分体系地下空

21、间资源评估分体系地下空间资源量估算分体系评估分体系主题层子主体层要素层地下空间资源调查不可开发严重不良地质构造地质断裂带、岩溶严重灾害性地质滑坡、泥石流、沉降、砂土液化水资源保护水源保护地、地下水水脉地面保护保留建筑文物建筑、重要建筑、一般建筑已开发地下空间地下建筑、市政管线、交通设施地下埋藏物地下矿藏、地下文物不可充分开发绿地、水面、山体相应的开发深度及比例系数建筑物、构筑物基础底面以下空间相应的影响深度及范围可充分开发规划拆除地区广场、空地道路(一定深度下)新增规划开发建筑用地地下空间资源评估工程难度评估工程地质适宜性地质构造岩性地质稳定性水文地质适宜性地下水类型地下水水质开发深度0-10

22、米;10米-30米开发价值评估城市空间区位行政中心、商业中心城市景观吸引点、文化中心城市交通条件地铁站、交通枢纽地下空间资源量估算不可充分开发绿地、水面、山体相应的开发深度及比例系数建筑物、构筑物基础底面以下空间相应的影响深度及范围可充分开发规划拆除地区相应的可供有效开发系数和层次、范围广场、空地道路(一定深度下)新开发建筑区域精确度,基础资料的数据精度、评估要素选取和指标体系、评估模型,应掌握在宏观尺度进行调查和评价的原则。评估单元划分类型等以自然地形、地质分区、规划地块和地面空间现状等综合划分。通过调查不宜开发利用的地下空间的区域,并采用逐项排除的办法,间接获得可供合理开发的潜在资源分布,

23、并估算资源的数量。采用地域对比评判法、多因素综合评判法和层次分析法等,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和参数,计算地下空间资源的等级。3.3 青岛市地下空间质量的评定及可利用地下空间资源的分布3.3.1 地下空间资源总体评价总体上看,青岛主城区地下空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受自然条件和现状建设条件的影响,青岛主城区地下空间资源的浅层资源量呈现出南部少、北部多,西部少、东部多,平地少、山地多的特点,次浅层资源量主要受地质条件和中高层建筑基础的影响,除断裂带和高层建筑密集区外,在其他地区分布较为均匀。3.3.2地下空间的评价及分布青岛市主城区的偏西及偏南较发达城区(北到李村河,东至浮山西侧),高质量地下空间资源较集中

24、,为4.8亿立方米,占可用资源总量的9,主要受自然及人文资源保护及现状建设条件的制约。青岛市主城区的偏北及偏东较不发达城区(李村河以北,浮山以北/以东),高质量地下空间资源约4亿立方米,占可用资源总量的8,总体工程适宜性较好,不受山体地形、水文条件制约。图2 青岛市地下空间资源综合质量评估分布图(浅层)4、青岛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规划构想4.1 总体思路把地下空间的开发作为城市空间结构优化成长的重要内容,发挥地下空间在城市要素整合和完善方面所具有的触媒作用。一方面,通过开发利用各类城市地下空间,将城市中的一些活动空间适当引导进入地下空间,该进入地下的功能进入地下,适合利用地下空间的功能就尽量利

25、用城市地下空间,减少地面的拥挤,提高城市空间的容量和集约化利用程度。地上的城市功能与地下空间的开发内容相协调和补充,形成地面上下相贯通、有机联系的空间体系,使地下空间之间通过地铁等地下交通线路相连,地下与地上的加强连通,方便出入,逐步由单一系统向复合系统发展。形成地上地下一体化交通系统,地下综合管网、地下商业街与文化娱乐、停车等综合一体化的多功能地下活动空间。另一方面,通过地下空间尤其是现状地下空间如地铁线路、地下综合管廊等引导城市空间结构的成长,尽可能将地铁线路把城市各级行政中心、商业中心、居住区等串联起来,并向新开发地区延伸,成为城市区域发展的带动力量。把地下空间作为平衡南北差距、东西分异

26、的重要杠杆之一。城市地上空间是城市活动的主体,地下空间在功能上成为地上空间的补充、完善和扩展,在空间上成为地上空间的有机延伸,使两者构成完整的空间整体。以建设节约型城市为目标,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资源,降低能源消耗,节省开发投资,获得最佳的综合效益。在建设地上美丽青岛的同时,建设地下青岛。4.2 发展模式地下空间开发与城市发展方向相一致,与城市整体空间发展相协调,形成地上地下协调发展的立体化空间结构。结合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根据青岛市主城区城市发展布局,形成“以规划地铁线和城市主干道网络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骨架和轴线,以城市中心、副中心、商业区、交通枢纽、城市绿地、广场、主干道交叉点、城市山体以及

27、大型公共设施等为开发的节点,结合城市建筑物的地下空间开发,逐步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体系”的发展模式。4.3 地下空间的开发内容4.3.1 地下交通系统地下交通系统在引导城市结构的增长变迁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地下交通系统重组城市交通、商业、居住等功能关系具有良好的效果6,可以说以地铁线路为轴线的空间发展对城市功能的提升具有其他交通方式无可替代的作用。青岛市主城区范围内规划的地铁线路网络由4主1支共5条线路组成,线网总长度为117.2公里,总体呈“放射状”格局。地铁线路将城市的各级中心区、商务区、商业区、旅游区、大型公共设施、居住区等有机衔接起来,同时向城市北部和东部新开发地区

28、拓展,引导城市结构的成长和区域功能的完善,以地铁的建设促进区域功能的完善,缩小南北发展差距,紧密联系新旧城区。4.3.2 地下市政设施青岛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现阶段应该重点在以下方面寻求突破:今后城市中心区的变电站、换热站等应采用地下方式;居住区的各种燃气设施地下与地面相结合的方式建设;逐步发展雨水贮留设施,以提高城市的排涝防洪能力、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在新建住宅小区大力推广地下中水处理设施;建设地下式垃圾转运站,减少垃圾收集、转运过程中对城市环境的污染;尽可能地利用各种绿地地下空间进行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以节约宝贵的城市土地资源,提高城市的综合防灾抗灾能力。逐步建设一些地下污水处理设施、

29、地下综合管线廊道等,使地下市政设施的建设与地面城市的发展相互结合。4.3.3 地下公共空间地下公共空间的布局要结合地面商业服务设施、城市广场、地铁换乘车站来布局。建设内容以地下商业街、地下商场、地下体育、文化设施等为主,同时兼顾与其它功能的衔接,并根据实际情况与地铁车站、地下停车场等结合逐步发展成为地下综合体。地下公共空间的建设应重点考虑使用的方便性以及安全和防灾问题。地下公共空间应组织好内部交通及与地面交通的有机联系,结合地铁车站建设的地下公共空间应处理好与地铁车站的关系。地下公共空间出入口的设计应结合城市地形特点及实际功能需要进行布置,便于人流的进出和使用。地下公共空间的附属设施如通风口、

30、冷却设施等的位置应适当隐蔽,不影响城市景观,并满足城市景观要求。青岛市地下公共空间规划重点考虑城市中心区、西部旧城中心区、台东商业中心区、李沧商业中心区、崂山区行政中心区、市北区行政中心区、四方区新行政中心区、李沧区新行政中心区、辽宁路信息城等地区,规划应根据自身特点建设功能各异的地下综合体,地下综合体的建设应尽量与地铁车站的建设相结合,起到缓解地面城市功能交叉拥挤的作用。4.3.4 地下停车场地下停车场分为地下公共停车场和配建停车场。地下公共停车场的建设应重点考虑结合车流的吸引点,如城市各级中心区、商业区、旅游区、公共活动空间以及就业岗位密集地区等来布置。共规划地下公共停车场103处,泊位总

31、数2万余个。配建停车设施是解决城市停车问题的重点,新建的大中型公共建筑和居住区必须依据配建指标修建停车设施。城市中心地区,配建停车场中地下停车场的比例不少于80;其他地区地下停车设施停车比例可适当降低,原则上不少于40。4.3.4 其他地下设施其他地下设施如能源与物资储备等,要充分利用城区内的山体,在山体下面建设相关的储存空间。5 青岛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对策措施5.1 加强统一规划与管理将城市地下空间建设纳入统一规划管理的轨道,与城市规划相衔接。改变目前处于管理空白的状态,消除规划管理的盲点。为了避免地下空间管理中出现有些地下空间无人管,有些地下空间大家都在管的局面,应将城市地下公共空间

32、的规划建设纳入青岛市城市规划管理体系,由青岛市规划管理部门进行地下、地上的统一规划管理。5、2 建立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鼓励机制为了鼓励各方积极参与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市政府应尽快出台有关人防工程及地下空间使用费方面的政策。5.3 利用多元化的投资融资模式促进地下空间的有序开发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建设,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将该推向市场的推向市场,其投资、开发、建设、经营、管理由市场需要来选择开发主体,由政府等管理部门来加强宏观调控管理,在满足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社会与环境效益和防灾减灾的要求,做到经济、社会、环境、防灾效益的相统一。5.4 加强地下空间的法律框架与制度设计“不以规矩,难成方圆”,地

33、下空间资源需要谨慎和长期的规划。因此为确保青岛市地下空间这一有限资源能够得到科学、合理、高效率的开发和使用,应建立从规划、开发、建设、管理等完整地一系列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政策,明确发展的方针策略,进而规范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避免无序混乱格局, 参考文献1 中国工程院课题组.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2 钱七虎.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J.地下空间.1998(2):69-74.3 童林旭.地下空间与城市现代化发展.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4 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青岛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 2006.5C

34、onstru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Rock Caverns in Singapore-Planning and Location Selection.J. Zhao and K.W.LeeJ.Tunnel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vol11,No.1,pp81-84.1996.6奚江琳,杨秀静,钱七虎.以地下空间开发为引导的都市空间结构演化J.现代城市研究.2005(6):34-387Underground Space in Land-use Planning.Kimmo Ronka,Jouko Ritola and

35、 Kari Rauhala. Tunnel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 ,vol13,No.1,pp39-49.1998.作者简介:潘丽珍:女,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级高级规划师,一级注册建筑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李传斌:男,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师,硕士,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祝文君:男,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一级注册建筑师。您好,欢迎您阅读我的文章,本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也可以直接打印。阅读过后,希望您提出保贵的意见或建议。阅读和学习是一种非常好的习惯,坚持下去,让我们共同进步。 学习 资料 整理 分享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